第一篇:选修课感想
心之所向,梦之所圆
——学习《中国江河防洪》有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政系 孙晓晖 2012300160006
《中国江河防洪》注定对我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它是我18年以来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兴趣和众多同学“拼死一搏”而“抢来”的课;是我大学以来第一个公共选修课,是第一个和全校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同学一起上的课;是我大一下学期唯一一个选到的公选课;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我高中对地理的喜爱得以延续,弥补了我没能上地理专业的梦想,使得我高中培养起来的为数不多的兴趣也有了更长的生命力。
所以,我对这门课一直怀着感恩以及憧憬之情。
上这门课有太多的感悟。首先,我激动。当我在众多的选修课中发现“中国江河防洪”这几个迷人的字时,我激动了。那一刻,我才知道我对地理的喜爱没有因为大学学了思政专业而中断,相反,我可以学这门课延续我的梦想。更重要的是,知识渊博的老师一定可以把我带向更为广阔的地理世界。选这门课时,我激动地双手发抖打下了“中国江河防洪”几个字,也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可能天生与这门课有缘,第二天当我查课表时,只有这一门课安静的躺在课表里。那一刻我激动地欢呼雀跃。每次去上课时,我都按捺不住激动之情,早早地来到教室,激动地看老师精心挑选的视频资料,激动地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其次,这门课程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幸福。选上课是幸福的,听课也是幸福的,在地理的海洋中畅游更是幸福的。了解中国大江大河的知识是幸福的,学习防洪知识是幸福的,看人类与大自然抗争更是幸福的。有这样一个负责任的知识渊博的老师是幸福的,有这么一群性格各异但同样友好的同学更是幸福的。永远没办法忘掉那一次上课我自告奋勇站起来回答“小浪底是如何防止凌汛的”这个问题,虽然回答的不好,但是熊老师还是带头给我鼓掌,还亲切得说“他谢谢我,并且代表全班同学谢谢我。”其实我只是发表了自己的幼稚的观点,但老师却给了我这么大的鼓励。因为老师的鼓励,我对自己的信心也增加了一分,从那时起,上课回答问题我似乎没有那么害怕了。还记得上节的交流课,大家在台上畅所欲言,介绍自己的家乡,介绍自己与洪水有关的故事。我才知道,原来每个人在这门课上都收获了那么多,原来每个人都是那么亲切,原来每个人在与防洪有关的日子里都那么幸福,原来《中国江河防洪》满足的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心愿,也满足了所有参与到这门课程中的人一个关于求知的梦想。
当然,学知识最终目的还是启迪人生。《中国江河防洪》所蕴含的不只是关于中国河流的系统完善的防洪知识,还有能启迪我们人生的大智慧。首先就是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大自然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认识,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及改造自然。拿这门课来说,与洪水抗争的历史几乎是与我们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都一同产生的。抗洪是历代人的使命。在与洪水抗争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对洪水的特性有了科学的了解,逐渐归纳总结出了抗洪的措施,现在一般性的洪水已经乖乖地服从了我们的指挥了。不可否认,这就是我们人类智慧的伟大之处,它无穷无尽,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次,从人们与洪水抗争中,我更是看到了人类的不屈精神。洪水无情,但是人却有志。《惊涛骇浪》的每一个场面都震撼着我的内心。看完后,泪水四溢。无论多么肆虐的洪水,都击不退顽强抗战的官兵;无论多么大的灾难,都打不败我们不屈的斗志。人类就是这么奇怪,为了不负使命,可以一再地磨练自己的心志。我为这种精神感动,也向往着自己也可以拥有不断追梦的勇气。
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也树立了另外一个梦想。那就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为我国的防洪事业做贡献。我知道,实现这个梦想的奠基石就是完善的知识储备。我必须好好学习有关我国河流的知识以及防洪的相关知识。只有了解了知识,才能实现与防洪专业人士的交流,才能配合他们为防洪事业贡献力量。《中国江河防洪》这门课程正好给了我这么一个平台。熊老师能深入浅出,配合视频等资料,把深奥的理科知识讲的知识通俗易懂,让我们对防洪的基本知识以及原理都有了较好的把握。我相信,这些知识一定可以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用到。
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为我国的防洪事业做贡献,最重要的还是要身体力行。对于我来说,我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就是了解家乡附近的河流概况以及水利工程。我家住在小浪底水利枢纽附近,我觉得,如果我要为家乡防洪贡献力量,就必须对这一水利枢纽进行深入了解。所以,暑假回去的时候我会到小浪底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游览中感悟和了解小浪底的工程作用以及经验教训。身处武汉,我也曾在课余时间到江滩游玩,专门去探寻当初被大水淹了的龙王庙,还深入了解了长江洪水的泛滥年份,并且阅读了很多武汉军民抗争洪水的文献。二就是宣传。由于课业以及能力的限制,现在的我不大可能专门投身于防洪事业,但是我却可以做一个宣传者。我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社团的成员一起学习防洪知识,并向广大市民宣传防洪对策或讲述防洪故事;在洪水多发季,还可以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亲朋好友注意预防洪水等等。身体力行做一个“洪水宣传员”,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防洪大业贡献力量,用自己的行动为防洪梦想插上翅膀。
这篇论文的结束也基本标志着《中国江河防洪》这门课的终结。该说再见了。心里真的很不舍。舍不得那份激情,舍不得和蔼可亲的熊老师,舍不得亲切的同学们。今后的我一定会牢记这份幸福。牢记《中国江河防洪》圆了我高中以来的梦想,牢记她给我带来的幸福与感动。
第二篇:选修课感想
选修课总结
有些选修课是为介绍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科学成果;有些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选修课可分为限制性选修课与非限制性选修课。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高年级学生须在某一专门组或选修组中选修若干门课程。国外高等学校往往规定学生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选修若干学分的课程。非限制性选修课也称任意选修课,则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为了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挥专长,学生修习的选修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应占一定比例。但也不应过多,以免影响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规格。中等专业学校以及普通中学高中的教学计划中,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少量选修课。
老实说,一听到 “选修课” 这个词我就有一种轻松、自由的感觉,因为我认为选修课是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的课,这样,我们就 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门课。我们也清楚的知道,不管是任何事、任何工作,只要我们能够用时间去学习它、去研究它、去推敲它,我们就能够有做好这些事或是胜任这个工作的基础条件。
自从我上选修 课以来,我就有着这么一种感受,认为选修课学的知识不必公共课少,甚至我还认为,选修课学的知识要比公共课学的知识多。对于我的这种认为,其实我真的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但是,我可 以坚定的说,对于我个人来说,选修课学的知识确实要比公共课学的 知识多的多。经过同学们的反映和自己的观察,我发现,对于那些大 学必修的公共课,绝大部分都不是同学们的兴趣点所在,也就是说,同学们是因为公共课是大学必修的课程而去学,而不是因为同学们自 己的兴趣或是爱好去学的课程。在这样的条件下,同学们是抱着消极 的态度去学习公共课的,而对于选修课来说,这正好与公共课相反,选修课最起码是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或是兴趣点才选的这门课,也 就是说,同学们是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选修课的,从而等到一个学 期下来,真真学到知识的是选修课,而不是公共课。
当然,我不敢否 认,公共课我们就完全没有学到知识。对于公共课来说,至少在我目前了解的信息中,绝大部分同学在平时的时候,就没有怎么上过课,就没有怎么听过课,即使上课的同 学,也可能没有集中精力的去学习、去听课,而是八绝大部分时间花 在怎么度过这节课的问题上。平时没有好好的上课,但是又不能挂科,所以,就只能是在考试前的一个星期左右开始打开书本,对于部分同 学来说,这时或许是他第一次打开书本开始来看书,如果现在再不看 书,那就会挂科,对于大学生来说,挂科的后果是什么彼此心里最清 楚、明白不过了。总之,同学们对于公共课是采用“突击考试的、平时消极的”学习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一个学期下来不挂科。
然而对于选修课来说,可以说是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来选择的课,也就是说,在选修课上,至少有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那么,学生就不是抱着消极的态度,反而是积极向上的态度;那么,在平时的时候,同学们上课也就不会找事来打发上选修课的那一个多 小时,就不会觉得选修课的那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几 倍的时间,相反,同学们就会觉得上选修课的时间真是太短,还没有 听好就下课了,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就一定会有一些没有弄清 楚的问题,那么,这样的一节课才真真正正的有一节课的价值,也正 是一节课的母的所在。
总之,同学们对于选修课是采用“平时认真听 讲、考试和平常保持一样的心态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轻松而又快的 学习方式,也正是我们走上社会后所需要的工作态度,学习的知识也 才真真正正的属于自己的知识。目的在于丰富自己生活的阅历和拓展 自己的视野,为走上社会做充实的准备工作。
第三篇:选修课感想
选修课感想
1.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在你当老师的前三年时间里,与其说你是在教学生,不如说学生是在教你。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是那么成熟的情况下,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可以促使年轻老师不断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和学习新的知识,从而进步,也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准确全面的知识。2.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成功导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催化剂。一门课程是否能够吸引人,最初决定于它的导课是否成功。如果一名教师成功导课,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就能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投入到课程中去。反之,如果导课都不成功,相信正式的课程就算再有趣,这堂课也不能称得上是完美了。
3.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因为今日我有事而未去上课,没有聆听到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次补上。4.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
忘掉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数次强调,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那些伤害过我们的国家和他们的人民,但是历史只能被铭记,而不能被忘记。铭记历史,可以让我们进步,让我们在耻辱中学会发奋图存,最终扬眉吐气,一雪前耻。忘记了历史,忘记了耻辱,我们如何能够进步呢?勿忘国耻,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国耻不可忘,我们应该用他们来激励我们崛起。
俗话说:“编筐织箩,在于收口。”既然已经精彩的开头,何不精彩地结尾,留给学生无尽的想象和期待呢?结课艺术值得研究,值得我们去实践。“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能做到如此的课程必然是成功的课堂,老师自己也享受到了用心经营教学工作的快乐,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感到了无限趣味。5.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今天的讲课比赛让我记忆深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特点。同时,我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很多。首先,作为老师,一定要普通话标准,不然学生们听着别扭,相信对于这门课的兴趣也会减少。其次,老师声音一定要大,让所有的同学能听清讲话。老师要能够和同学多多交流,不仅仅在语言上,还在眼神上。必要的时候,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提炼并复述,表达一种理解,让学生感到被尊重而更有自信。这样的课堂才会让人觉得不只是教师自己的教,同时还有学生的学。另外,教学方法也很重要,注重知识性的同时也要注意趣味性,不然学生听着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对于有些选手,我觉得比较突出的一个缺点就是对于时间的把握不好,教学重点有一定程度的偏移,且过多依赖了PPT作为教学工具,而忽视了黑板的作用。此外,她们过多的使用口语也是一大禁忌,应该加以控制。在课堂上,应该使用规范化语言。
第四篇:选修课感想
选修课感想
初二下半学期的选修课结束了,感觉却像从未开始过那般,可那些记忆又是那么的清晰而又真实。心里有点小小的不甘,毕竟陪了我1年的选修课和2年的地理都要离去!但我的心里没有遗憾。
前边的上课都是在讲各大洲那些大家都知道但却不算熟悉的国家。听得津津有味,虽然一些很有“素质”的“朝鲜公民“总是时不时的打断课,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喜欢的。
最后几节课是期待了1年的国家比赛,一开始让换座位,想把刘乔雨拉进我们组,结果没人动,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比赛开始了,结果事实证明,我们组我是唯一的战斗力,虽然看着不怎么样,但比很多组一点战斗力都没有强很多,既然我战斗力最强,我便挑起了整组的担子!事实证明,我的个人能力还是不错的,一个人带领全队冲向胜利!每次课结束我们组都可以排在首位,但与其他组相差不大。最后一轮,老师实施了抢答制,这个效果是无比明显的,于是六组在刘乔雨一人的带领下,计分板上疯狂的刷着五分,我们组和一组也不甘示弱,这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轮的得分是之前3轮的2倍还多!但是刘乔雨的个人能力还是十分出众,将我们组这个第二拉出了10分之多,当时都认为没有希望了。可这时风云突变,我的挑衅直接促使了刘乔雨口出狂言,被扣掉了10分,我再接再厉,连续答对两题,把分差拉大,提前取得了冠军!后面几组的竞争同样跌宕起伏。本来注定了倒数第一的4组最后发力,连对集体,变为倒数第三,而曾经稳坐第四的三组却因为一个花边和我的一句正确的废话被连扣20分,最终垫底。最后我们组得到了43分,是冠军,毫不夸张的讲,其中最少35分是我一个人拿的(好吧我承认我有点小作弊)!
经过了最后一轮的角逐,真的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有人说这是运气,可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现在结束了,选修课与我初中的地理课都结束了,虽然他们降下了大幕,但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精彩的演出,我忘不了这里的每一节课,每一个笑容,每一个人!虽然明年可能再难听到地理的声音,但我还是要说:“地理,我爱你!“
第五篇:英语选修课感想
英语选修课感想
这学期我选择的是《大学英语人文素质阅读教程》。当初选择它的理由是因为自己对一些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和一些古希腊神话充满了一些好奇,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选择了这一门课程。
时间很快,不知不觉,这门英语课程就画上了句号。在学习完这门课程,我心中产生了一些想法,首先,老师教的很到位,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其次,这本书设计的也很棒,由SectionA,SectionB,SectionC,SectionD四个部分组成。每个Section由Preface、Text、Exercises、Knowledge Extension和Great Quote五个环节组成。
Preface部分为200字左右的中文导读,言简意赅地引出文章的主题。Text部分每篇长度在1000个单词左右。课文词汇以我们平时的水平为基础,夹杂少量生词。题材广泛深入,揭示了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内涵与实质。
Exercises部分首先循序渐进的介绍各种阅读技能,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
次的英语选修课除了让我们学习到了语言知识,还能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广泛探讨的形式,鼓励我们发表个人观点,将知识的输入和输出相结合。
让我们再了解不同文化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提升人文素质,淡化目前英语教育浓厚的功用性,使其不再是单纯的应付考试,回归人文学科的本质。
这
The feeling of English Elective Course This semester I choose is “Humanity Quality College English:A Reading Course”.I choose it because of their own for some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some ancient Greek mythology is full of curiosity, so in the choice of when you choose this course.Time soon, imperceptibly, the English curriculum draws to a close.After studying this course, I had some idea, first of all, the teacher is in place, to satisfy my curiosity.Secondly, the book design is also very good, by SectionA, SectionB, SectionC, four parts SectionD.Each Se.Each Section consists of Preface, Text, Exercises, Knowledge Extension and Great Quote of five parts.The Preface part is about 200 words Chinese introduction, concise and comprehensive to draw the theme.Text part of each length of 1000 words or so.The vocabulary is based on level of our normal, mixed with a small amount of words.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in depth, reveals the humanist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knowledge connotation and essence.Exercises first part of the gradual introduction of various reading skills, improve my reading ability.This English Elective Courses in addition to let us learn the language knowledge, independent thinking can inspire students,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Through extensive study forms, encourage us to express their personal point of view, the knowledge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combination.Let us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can influence character by environment by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desalination at present English education strong function, so that it is no longer a simple exam, return to the essence of the 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