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法案例分析总结
1有关代理行为的案例分析
案情:张某到青岛出差,临行前李某委托张某代买50斤苹果,张某见当地苹果物美价廉,就从王某处帮李某买了100斤。出差归来,李某拒不付款。问题:该案如何处理?
分析:李某委托张某代买50斤苹果,使二者之间形成代理关系,张某取得购买50斤苹果的代理权。但是张某为李某购买苹果100斤,明显超出了授权范围,此行为属于超越代理权的行为。在该案例中,李某应对其授权代理的购买50斤苹果的行为承担责任,超出部分的行为后果,如果李某予以追认,则由李某负责,否则,该法律后果由张某自己承担。
有关无权代理的案例
2案情:甲与乙公司采购员丙协商由乙供给甲10台电脑,丙未经单位同意就口头承诺,甲当即交给丙5万元并打入乙公司账户。后乙公司供给甲电脑5台,共计3万元,其余电脑未供货。甲催促乙继续供货或退回余款,乙称系丙所为,责任应该由丙承担,与其无关。问题:乙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责任?为什么?
丙未经乙公司同意,即未在乙公司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与甲达成口头协议,形成无权代理,但乙公司接受账款并提供5台电脑,说明对丙无权代理进行了追认,乙应向甲提供退款或继续供货或赔偿损失。因为乙的追认使无权代理变成有权代理,所以应当承担责任
3案情:刘某系甲公司采购员,曾长期代表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合同采购电器设备。2000年5月,刘某因故被甲公司开除。但是甲公司没有及时收回给刘某开出有效的介绍信和授权委托书,刘某后凭此以甲公司的名义与乙公司订立了5万元的电器设备购买合同,约定在交货后10日内付款。乙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并不知道刘某已经被甲公司开除。乙公司依约交货后向甲公司要求支付货款,甲公司以刘某被开除为由拒绝支付。乙公司诉至法院。问题:甲公司拒付是否合理?为什么?
依据表见代理成立条件,该案中刘某构成表见代理,刘某虽然没有代理权,但是有甲公司开出的介绍信和授权委托书,使乙公司有正当理由相信刘某有代理权,刘某表见代理的行为后果应该由甲公司承担,乙公司依约交货后向甲公司要求支付货款的请求应该得到支持,甲公司拒付不合理,甲公司付款后有向刘某追偿的权利。
4案情:甲长期担任A公司的业务主管,在A公司有很大的代理权限。在甲的努力下,A公司生意兴隆,新老客户遍及世界。由于甲公司的董事长嫉妒甲的才能,无理解雇了甲。甲怀恨在心,于是在遭解雇一个月后,继续以A公司的名义从老客户B公司处骗得货物,逃之夭夭。B公司要求A公司付款,A公司则以甲假冒公司名义为由拒绝付款。B公司坚持认为在其与甲做生意期间,他并不知甲已被A公司解雇,并且也未收到关于A公司已解雇甲的任何通知,故B公司是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A公司仍应对甲的无权代理行为负责。双方相持不下,诉至法院。问题:
(1)按照国际商法的代理法原则,A公司是否要为甲的无权代理行为负责?(2)甲是否也要承担责任?
答(1)这是个委托人撤回了代理人的代理权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代理关系的消灭是否对第三人生效的问题。应美法和大陆法的许多国家法律普遍认为,他取决于第三人是否知情。如果第三人之情,第三人就不能要求原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为负责;反之,委托人则应负责,以保护善意的第三人的利益。在本案中,由于B公司对A公司与甲之间在交易前已终止代理关系并不之情,故有权要求A公司对甲的无权代理行为负责。
(2)甲的行为从商法的角度来看是无权代理行为。在确定了A公司对B公司的付款责任后,甲要向A公司承担还款的责任。如果A公司不承担对B的付款责任,则甲应向B公司承担付款责任。从另一角度上说,甲骗得货物逃之夭夭,若构成诈骗,则同时要负刑事责任。
5案情:某木材器具厂(以下简称木材厂)与某家俱城多次有业务往来。在1998年6月两方第一次签合同时,木材厂经理对家俱城说,以后业务均由该厂业务员姚某代理。之后,木材厂每次与家俱城签订业务合同,都是由其业务员姚某办理,并带有介绍信、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授权委托书。2003年4月,姚某又与家俱城签订了加工家俱合同,总价款10万元,20日内交货,预付款3万元。当天家俱城将3万元预付款汇入姚某提供的银行帐户里。由于与姚某是老关系,家俱城这次没有要求姚某出示厂方介绍信及授权委托书,只是在姚某拿的加盖木材厂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中与姚某签订合同并签名盖章。两个月过后,家俱城不见木材厂发货,便到木材厂询问,得知姚某早在2002年10月就离开了木材厂。家俱城让木材厂继续履行合同,遭到拒绝。5月份诉于法院。问题:木材厂是否有权拒绝继续履行合同?
本案如单纯从家俱城角度来说,其在与姚某签订合同中,没有让姚某出示厂方介绍信和授权委托书,其主观上有一定过失。但从客观事实分析,木材厂与家俱城长期有业务往来,每次都是业务员姚某与家俱城签订合同,并且木材厂在与家俱城第一次签订合同时曾明确说过,以后该厂与家俱城的业务均由姚某办理,从通常人(包括家俱厂)的角度可以认为,以后如无非凡说明或约定,姚某可以代理木材厂与家俱城从事商务行为。在2004年2月签订合同中,家俱城虽未让姚某出具授权委托书及介绍信,但在签合同中仍是由姚某提供了加盖木材厂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且姚某离厂后木材厂未及时通知到家俱城,因此家俱城虽然也存在过失,但从通常的角度看,这种微小的过失不妨碍其仍有充分的理由确信姚某仍为木材厂的代理人。因此,姚某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应按合同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由木材厂承担姚某的行为后果,履行与家俱城的加工合同。6某公司受国内用户委托,以本公司名义与国外一公司签订一项进口某种商品的合同,支付条件为“即期付款交单”。在履行合同时,卖方未经该公司同意,就直接将货物连同单据都交给了国内用户,但该国内用户在收到货物后由于财务困难,无力支付货款。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卖方认为,我外贸公司作为合同的买方,根据买卖合同的支付条款,要求我公司支付货款。
请问:外贸公司是否有义务支付货款? 本合同的支付方式为即期付款交单,该方式要求卖方应按合同规定向买方交单,买方才有义务付款。本案中,由于卖方没有按合同规定向买方交单,而是向国内用户交单,因此,外贸公司作为买方没有义务付款 7案情:2000年7月原告A公司向B公司提供牛皮纸,双方口头约定货到付款。原告按约提供给B公司价值为23000的牛皮纸。B公司收货后,签发一张23000元的转帐支票给原告。次日,原告持支票向银行提出付款,因“存款不足,无款支付”遭银行退票。于是原告上门向B公司追款,B公司称其没钱,等有钱再付进行搪塞。原告在多次与B公司交涉无果的情况下起诉二股东李某、张某,请求法院判令B公司的股东李某、张某偿付这笔欠款,并负连带清偿责任。
另查,B公司于1998年5月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由二股东组成,股东李某投入30万元,占60%股份,股东张某投股20万元,占40%的股份。张某系B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05年B公司因未进行年检被工商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处于停业状态。
原告A公司诉称,B公司的操纵者二被告李某、张某利用其股东特有的地位,签发空头转帐支票,采取欺诈原告的手段,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二被告理应连带清偿原告货款23000元。被告李某、张某辩称,B公司经工商部门合法登记,取得了公司独立法人资格,根据《公司法》有关规定,该笔任务应由B公司的财产独立承担责任,而不应由B公司的股东清偿。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本案争执焦点是:这笔货款是由B公司清偿还是由B公司的股东李某、张某清偿?
答;(1)B公司具有法人资格,B公司是1998年5月经工商登记,二股东注册资金50万元,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条件,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有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
(2)、B公司的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欺诈原告,原告与B公司约定货到付款,原告按约交货,B公司的操纵者股东李某、张某,明知B公司无足额存款,仍要签发转帐支票,利用B公司企业法人人格和自己股东特有条件,欺诈其相对当事人原告,违反双方的约定合同,损害了原告的利益。造成原告利益的损害原因,一方面是B公司具有企业法人人格这个面纱,另一方面是被告利用其股东地位,滥用股东权利,违反诚信原则,采取欺诈手段。
如果仅要B公司来承担责任,那么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然后躲在B公司后面操纵的被告李某、张某却逃之夭夭,于情于法相悖。为追求法律公正,本案处理时应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揭开B公司的面纱,让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的股东李某、张某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B公司虽然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有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但由于B公司的股东李某、张某采取欺诈手段,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损害了原告的利益,李某、张某应当对B公司这笔债务承担赔偿责任。8某单位A、企业B和C签订合同,共同投资设立一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其中A以科技成果出资,作价20万元;B以自己的厂房出资,作价30万元;C以现金25万元出资。后C因资金不足,实际出资20万元。
问题:(1)该公司能否有效成立?说明理由。(2)、A、B以非货币形式出资需要办理什么手续?(3)、C以现金25万元出资,后实际出资20万元,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分析:(1)、该公司能够有效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达到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三万元,货币出资不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满足了公司成立的要件。
(2)A、B以非货币形式出资,依据《公司法》相关规定,应该办理以下手续:交付技术资料和厂房;合理评估作价,核实财产;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验资。
(3)、C承诺出资25万元,实际出资20万元,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还对A、B两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9公司成立三年,一次红利也未分过,目前亏损严重。甲向乙提出解散公司,但乙不同意。甲决定转让股权,退出公司,但一时未找到受让人。问题: 1).白云公司如想通过诉讼解决与东风公司之间的纠纷,应如何提出诉讼请求? 2.)白云公司如想实现股权质权,需要证明哪些事实?
3.)针对乙将新雨公司的房屋低价出租给东风公司的行为,甲可以采取什么法律措施? 4.)乙以新雨公司的名义单方向某银行出具的保函的性质和效力如何?为什么?
5.)针对乙不同意解散公司和甲退出公司又找不到受让人的情况,甲可采取什么法律对策? 分析:
1、(1)请求东风公司清偿货款本金与利息;
(2)请求东风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3)请求行使股权质权(或权利质权)。
2、(1)证明其与乙签订了股权质押合同;
(2)证明股权质押已经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了登记。
3、甲可以为公司利益直接向法院提起股东派生(代表)诉讼。
4、该保函具有保证合同的性质,保证合同有效。乙虽然未经股东会同意为银行担保,侵犯了公司利益,但其行为构成表见代理。
5、甲持有公司20%的股权,可以请求法院解散公司10、2、李某在××郊区王某家租了4间房子开粉条厂,李某要给王某租金,但王某要利润的1/4,双方同意。第一年生意红火,李某给王某1.8万元,第二年1万元。后来李某扩大生产多处开厂,结果导致供大于求而出现亏损,到第五年李某已欠债5万元,而且李某自己已无力偿债,债主找王某要债。请问:王某是否应还债?
李某与王某在王某家开的粉条厂是一种合伙关系,李某提供技术与资金,王某提供场地,因此李某与王某对在王某家生产经营所产生的亏损与收益依据他们之间分配比例1/4进行分担。如果王某对李某在其他地方开厂同样存在利益分配问题,那么王某需要对产生的亏损承担赔偿义务,如果王某对李某在其他地方开厂不知,或者没有参与,那么但王某对李某在其他地方开厂导致的亏损不承担
11某、杨某、李某于1997年9月1日,分别出资5000元,10000元和15000元,设立合伙企业通达商社,约定按出资比例分担亏损.1997年10月,三人共分约6000元.3月后三人发生矛盾,杨某要退出合伙企业,抽走了自己的10000元资金。谭、李二人经清账目,发现此时已亏损3000元。到1998年4月份共亏损5000元,谭、李二人宣告合伙企业解散,二人分别得到4000元和2000元的商品,对债务未做处理.合伙企业的债权人A公司得知合伙企业已解散的消息,便找杨某索取5000元债款,杨说早已退出合伙企业,对债务不承担责任.A公司又找到谭某,谭说我们是按比例分担债务的,反正我仅占1/6股,我只负责赔偿800元。A公司又找到李某,李认为还债三个人都有份,他们不还,我也不还,要还,我也只抵押我的货物。A公司只好向法院起诉。
请问:(1)合伙人退出合伙企业应遵守何种规定?(2)杨某的想法对吗?为什么?(3)谭某、李某的想法对吗?为什么?(4)通达商社的债务应如何处理?(5)A公司可如何追偿其债务?
1)依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退出合伙企业应遵守如下规定: 合伙协议约定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的,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合伙人可以退伙:①合伙协议约定的退伙事由出现;②经全体合伙人同意退伙;③发生了合伙人难以继续参加合伙企业的事由;④其他合伙人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
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企业经营期限,合伙人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退伙但应提前30天通知其他合伙人。合伙人违反前两条规定,擅自退伙的,应当赔偿由此带来给其他合伙人造成的损失。
(2)杨某的想法是错误的。依《合伙企业法》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杨某退伙时,已有3000元债务,此3000元债务杨某应和谭某、李某负连带清偿责任。
(3)谭某、李某的想法也不对。依《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如合伙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时,应由合伙人按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清偿,但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也即,合伙人之中任何一个都对合伙企业的债务负无限清偿之责。
(4)通达商社的债务应分为两部分:1998年初杨某退出合伙企业之前的债务和杨某退出合伙企业之后的债务分别计算。前面的3000元由谭某、杨某、李某三人负连带清偿责任,后面的2000元由谭某、李某负连带清偿责任。
(5)A公司可以向谭、李二人中任何一人索取应得债权,谭、李二人中任何一人都有清偿义务。也可以向杨某提出清偿要求,但杨可以以3000元为限。谭、李、杨三人中任何一人清偿完债务后,再按约定的比例分摊债务。12甲、乙、丙、丁、戊5人组建了一个市场调研公司,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20万元,甲等5人每人持有4万元的股份。公司成立半年后,乙因看好其他行业,想抽回其在公司的股金以作他用。丁则想将其股份转让给非公司股东辛某。甲、丙、戊3人对乙、丁两人的行为态度不一:甲认为,乙抽出股份不可以,丁转让股份则随其便;丙认为,乙、丁两人的行为都绝对不允许,否则,公司将形同虚设;戊则认为,乙想抽回出资不行,丁若想转让股份,只能转让给本公司股东,不可以转让给非公司股东。
请问:(1)甲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丙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3)如果丁转让股份,甲、乙、丙都已表示同意,独戊不同意,则会产生什么后果?(4)如果其他股东都已同意丁转让股份,丙不想让其股份落入非公司股东手里,而主张优先购买权,是否有法律依据? 甲的看法不完全正确。《公司法》规定: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要符合以下法律规定:首先,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其次,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所以,甲认为乙抽出股份不可以正确,丁转让股份则随其便不正确。$丙的看法是错误的。原因同上。$如果丁转让股份,甲、乙、丙都已同意,独戊不同意,说明已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该转让行为有效。$如果其他股东都已同意丁转让股份,丙不想让其股份落人非公司股东手里,而主张优先购买权,有法律依据。因为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股权有优先购买权。13、1996年12月,万海昌、邢智宾两人合资开办了一家网络技术服务公司,向工商局办理了注册登记。其中万海昌出资6万元,邢智宾向朋友齐明礼借款4万元,作为自己的出资。1998年1月,只剩下1万元存款,而负债确高达6万元,其中向个体户蔡锦肃借款4万地,向某电脑公司购买电脑欠货款2万元。网络公司因此宣告破产,网络公司破产后,齐明礼、蔡锦肃和电脑公司都找到万海昌、邢智宾两人,要求他们清偿欠款,万海昌、邢智宾提出其所开办的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只能以账面所剩的1万元资金在三者之间按2:2:1的比例清偿,齐明礼等人不同意,便向人民法院起诉。
问:法院对此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1、齐明礼的借款4万应由邢智宾个人承担全部的债务。因为齐明礼是将钱借邢智宾个人的,他们之间产生了一个具有民间借款性质的借贷合同。又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即用于出资的4万元钱是由邢智宾向齐明礼借的而非由成立后的公司向齐明礼借的,所以邢智宾应当将此4万元的全部归还于齐明礼,故此成立后的公司与此4万元的债务没有任何的关系。
2、向个体户蔡锦肃借的4万元与欠某电脑公司的2万元钱由成立后的网络公司承担全部债务。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向个体户蔡锦肃借的4万元是网络公司与蔡锦肃达成的借款合同,所以合同的主体双方是网络公司和蔡锦肃,故蔡锦肃是网络公司的债权人,网络公司应当偿还4万元给蔡锦肃;欠某电脑公司的2万元钱是因网络公司与某电脑公司之间存在买卖合同,所以合同的主体双方是网络公司与某电脑公司,因网络公司没有付钱故某电脑公司是网络公司的债权人。
3、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向有限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有限公司以自己的全部财产向债权人承担全部的债务。目前有网络公司的帐面余额为1万元,故就以该一万元向网络公司的债务人承担全部的债务。两股东不承担蔡锦肃和某电脑公司的债务。其分配比例应为蔡锦肃所得为一万元的75%,某电脑公司所得应为一万元的25%。
14某公司以CIF鹿特丹出口食品1000箱,即期信用证付款。货物装运后,凭已装船清洁提单和已投保一切险和战争险的保险单,向银行收妥货款。货到目的港后经进口人复验,发现下列情况:
(1)该批货物共有10个批号,抽查20箱,发现其中2个批号涉及200箱内含沙门氏细菌超过进口国标准。
(2)收货人共收998箱,短少两箱。
(3)有15箱货物外表状况良好,但箱内共短少货物60公斤。试分析以上情况,进口商应分别向谁索赔,并说明理由。
分析;第(1)种情况应向卖方索赔,属于原装货物有内在缺陷,依据是买卖合同。
第(2)种情况应向承运人索赔,因承运人签发清洁提单,货到目的港后应如数交货,依据是运输合同。
第(3)种情况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属承保范围以内的损失,依据是保险合同;但如进口人能举证原装数量不足,也可向卖方索赔,依据是买卖合同。
15案例:日本A公司向大连B公司订购一批水产品,双方通过电话商谈达成口头供货协议,大连B公司同意在1年内向A公司发出10批货物,总价款30万美元左右,以实际交货为准结算。为保证付款,日本A公司将一张1年期的远期汇票质押给大连B公司。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质押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票据质押应自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
问:(1)日本A公司与大连B公司之间订购水产品的合同采取口头形式是否有效?(2)根据前述合同分类的内容,分析一下日本A公司与大连B公司之间的汇票质押合同。(1)无效。
(2)单务、明示、实践、要式。
16案情:A公司向B公司发出要约,供应100匹马力的拖拉机50台,每台CIF香港3500美元,订立合同后两个月装船,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B公司收到后立即电复承诺,表示接受A公司的要约,并要求订立合同后立即装船。A公司未作任何答复,也没有提交货物。事后,B公司以A公司违反合同为由要求损害赔偿。问题:B公司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分析:B公司的要求不合理。因为B公司电复中立即装船的回复已经对A公司的要约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所以不构成承诺,而是新要约,合同并未成立,自然不能请求违约赔偿。
17案情: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秘密从境外买卖免税香烟并运至国内销售的合同。甲公司依双方约定,按期将香烟运至境内,但乙公司提走货物后,以目前账上无钱为由,要求暂缓支付货款,甲公司同意。3个月后,乙公司仍未支付货款,甲公司多次索要无果,遂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乙公司支付货款并支付违约金。问题:(1)该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为什么?(2)本案应如何处理?(1)该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依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故为无效合同。
(2)由于合同为无效合同,合同自始、绝对、确定、永久没有法律拘束力,因此法院应驳回甲公司的诉讼请求。同时,甲公司和乙公司的交易损害了国家利益,法院可以采取民事制裁措施,没收双方用于交易的财产
18案情:2005年,中国某出口公司向美国公司预订一批原材料。中方电:“兹发价10万吨一级木材,每吨单价为1500美元CIF纽约,装运期5/6月,即期信用证支付,须以货物尚未售出为准。”4月9日,接美国公司回电,“你3月2日电接受。”此时,因国际市场木材涨价,原发价的价格明显对出口公司不利,因此,出口公司与日本一公司签订木材买卖合同,按国际市场价售出木材。问题:某出口公司是否违约?为什么?
分析:中国某进出口公司构成违约,因为中国某出口公司向美国公司发出的电函为要约,而美国公司在要约有效期内作出了有效的承诺,双方合同已经成立,不履行合同义务,即构成违约。
19案情:2007年2月1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购买1000台A型微波炉的合同,约定由乙公司3月10日前办理托运手续,货到付款。乙公司如期办理了托运手续,但装货时多装了50台B型微波炉。甲公司于3月13日与丙公司签订合同,将处于运输途中的前述合同项下的1000台A型微波炉转卖给丙公司,约定货物质量检验期为货到后10天内。3月15日,上述货物在运输途中突遇山洪爆发,致使100台A型微波炉受损报废。3月20日货到丙公司。4月15日丙公司以部分货物质量不符合约定为由拒付货款,并要求退货。顾客张三从丙公司处购买了一台B型微波炉,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微波炉发生爆炸,致张三右臂受伤,花去医药费1200元。1.如乙公司在办理完托运手续后即请求甲公司付款,甲公司应否付款?为什么?
2.乙公司办理完托运手续后,货物的所有权归谁?为什么?
3.对因山洪爆发报废的100台微波炉,应当由谁承担风险损失?为什么? 4.对于乙公司多装的50台B型微波炉,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 5.丙公司能否拒付货款和要求退货?为什么? 6.张三可向谁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为什么?
1.不应当。因为合同约定货到付款,而实际上货未到,或甲公司享有先(后)履行抗辩权。
2.属于甲公司。因为交付已经完成。
3.由丙公司承担。因为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的意外灭失风险自合同成立时由买受人承担。
4.乙公司有权请求丙公司返还。因为属于不当得利。
5.无权拒绝付款和要求退货。因为合同约定了质量检验期间,丙公司在此期间未提出异议,视为质量符合要求。
6.张三可向丙公司索赔,也可向乙公司索赔。因为对因产品缺陷造成的人身损害,受害人有权向其制造者或销售者索赔。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个供货合同,约定由乙公司在一个月内向甲公司提供一级精铝锭100吨,价值130万元,双方约定如果乙公司不能按期供货的,每逾期一天须向甲公司支付货款价值0.1%的违约金。由于组织货源的原因,乙公司在两个月后才给甲公司交付了100吨精铝锭,甲公司验货时发现不是一级精铝锭,而是二级精铝锭,就以对方违约为由拒绝付款,要求乙公司支付一个月的违约金39000元,并且要求乙公司重新提供100吨一级精铝锭。但是乙公司称逾期供货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所然,不应该支付违约金,而且所提供的精铝锭是经过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甲公司不应当小题大做,现在精铝锭供应比较紧张,根本不可能重新提供精铝锭。甲公司坚持以公司应当支付违约金和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履行合同。双方为此发生争议,甲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乙公司支付违约金和重新履行合同。乙公司在答辩状中称,逾期供货不是自己的本意,也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得了的,不应当支付违约金,即使支付违约金,也不应当支付39000元之多,这个请求不公平。
请问:(1)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2)乙公司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内交付货物是客观原因还是市场原因?(3)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支付违约金和重新提供一级品标准的说法有无依据?(4)乙公司主张不能按时供应货物有无依据?(5)乙公司主张违约金的数额太高了,自己不应当承担这么多的违约金的说法有无依据?
1)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签订的合同是有效合同。(2)乙公司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内交付货物是违反了合同的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3)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支付违约金和重新提供一级品标准的说法是有合同依据的。
(4)乙公司主张不能按时供应货物是由于组织货源的原因造成的,不应当由自己负责的说法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合同依据。因为不能组织货源是正常的市场风险,应当由当事人自己承担责任。
(5)乙公司主张违约金的数额太高了,自己不应当承担这么多的违约金的说法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39000元违约金相当于合同金额的3%,并不是很高。根据合同的法的规定,当事人对约定过高或者过低的违约金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调整,但是本合同争议中的违约金金额仅占合同金额的3%,不能适用前述合同法的规定。21 中国甲公司因转产致使一套生产设备闲置,价值4000万元,8月1日,该公司总经理邓某与日本乙公司签订了关于该设备的转让合同。合同约定,生产设备作价3900万元,中国甲公司于2007年9月4日前交货,乙公司在收到货物后8日内支付全部货款。8月28日,邓某发现日本乙公司由于管理不善,经营状况恶化,便通知日本乙公司暂停交货,被拒绝。9月2日,邓某发现乙公司由于投资项目失误,致使该公司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于是便通知乙公司暂停交货,并要求乙公司提供担保,否则将终止合同。此一要求又被断然拒绝。9月15日,邓某发现日本乙公司处境更加困难,几近破产,于是提出解除合同,并要求日本乙公司赔偿因合同所遭受的损失。乙公司不同意,向中国甲公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以甲公司违约为由提起诉讼。
:1)8月28日,中国甲公司可否暂停交货?(2)9月3日,甲公司可否暂停交货?(3)9月15日,甲公司可否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 为什么?(4)如果法院查明9月3日后乙公司并不存(在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的情况,则甲公司是否应当赔偿乙公司因此所遭受的损失?(5)若合同没有约定一方先为履行,则中国甲公司能否拒绝先为履行?
1和2都可以暂停交货,按照合同法的规定,甲公司享有不安抗辩权。不安抗辩权是,当先履行的一方,证明后履行的一方无履行合同的能力时,可以有不安抗辩权来对抗后履行一方。
3、可以解除合同但不能要求赔偿。首先基于不安抗辩权抗辩后,乙方未提供担保,甲证明乙方已经不履行能力,合同已履行不能了,可以解除合同。但是毕竟合同约定的是甲方先履行,乙方可以基于先履行抗辩权来对抗甲方,所以按照合同约定,在甲方未先履行的情况下,乙方不履行,不是违约,所以在未违约,也不存在欺诈等存在缔约过失责任的情况下,乙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4、要承担,因为如果证明这种情况,那么就证明甲方没有行使不安抗辩权的理由,所以证明甲方未先履行,是一种违约行为
5、可以,没约定履行顺序,双方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通俗点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其实本题考的就是一个考点的三个方面。考点是合同中的抗辩权,三方面是,先履行方有不安抗辩权;后履行方有先履行抗辩权;未约定履行顺序,大家都有同时抗辩权。再次提醒,千万别搞混,后履行方享有的权利叫做,先履行抗辩权,很多人在这记错。因为后履行方的抗辩理由是叫别人先履行合同义务,所以后履行方享有的权利叫先履行抗辩权。22,2007年7月10日,湖南郴州天中对外贸易有限公司与美国大路贸易公司签订了出口一批机织湘绣产品合同,出口价格按当天汇率USD1=RMB¥7.5663计,交货期为2008年2月5日前。到2008年2月2日为止,美元汇率大幅下跌,当天汇率USD1=RMB¥7.1656,且原材料价格上涨10%。若交货,则该公司这笔业务将会出现巨额亏损。恰逢从2008年1月24日开始,湖南郴州地区连降大雪,形成冻雨现象,造成供电线路全部中断,导致公司下属工厂停产,直到合同交货期满为止该工厂仍无法恢复生产。2月6日,该公司将国内外报道的报纸及受灾图片发给美国大路贸易公司,以此不可抗力为由要求取消合同。美国大路贸易公司不同意取消该合同,要求延期至4月5日前交货。问题:湖南郴州天中对外贸易有限公司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解除该合同合理吗?请说明原因。
23、法国公司甲给中国公司乙下订单:“供应50台拖拉机,100匹马力,每台价格4000美元,合同订立后3个月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请电复。”乙电报回复为:“接受你方条件,在订立合同后即装船。” 请问:双方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不成立。因为乙公司回复的内容不是承诺,因为他拒绝要约的实质内容改变了,所以不构成承诺,而是新要约,合同并未成立。
24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于7月10日向乙公司交付优质铁矿砂10万吨,乙公司于7月1日预付货款的50%,余款于交付货物后10日内付清。7月1日,乙公司得悉,由于丙公司出价优惠,甲公司又与丙公司订立铁矿砂买卖合同,并已将确定给乙公司的10万吨铁矿砂中的5万吨运给了丙公司,并在继续发运。7月5日,因甲公司的生产基地遭遇特大洪水,损失惨重,甲公司被迫宣告破产。为满足生产,乙公司以高于合同价格的市场价格购买铁矿砂。
请问:(1)甲公司7月1日的行为在合同法上称为什么?(2)7月1日,乙公司可以采取的合理的补救措施是什么是?(1)预期违约
(2)中止履行合同。立即通知甲公司,在甲公司提供履约担保的情况下,继续履行合同。
25中国A公司与美国B公司签订进口铜的合同。合同规定装运期为2000年11月,价格条款为CIF天津200美元/吨。合同订立之后,A开出信用证,规定最晚装船期为2000年11月30日。11月27日,正当B租的船舶要进装运港装运时,突然遭遇飓风袭击,船舶紧急到临近港口避难。B通知A,因发生飓风,交货要延迟几天;随后提交了当地公证机关出具的不可抗力证明。由于市价下跌,A接到通知后立即向B公司发出通知,解除合同。B公司坚持将货物运到天津。12月10日货到目的港,A拒收货物。B以150美元/吨的价格将货物转卖,并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
请分析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买方可以索赔哪些损失,卖方的抗辩是什么。
买方权利:购得货物并获取相应利润。义务:在货物到达装运港后接收货物。办理货物进口有关手续。承当货物越过船舷后一切风险。
买方权利:出售货物获取相应利润。义务:准时交货,如有意外事故应及时通知买方。办理货物出口有关手续,负责联系船只,可帮买方办理货物保险业务。承当货物越过船舷后一切风险。支付运费。
此案例中,买方因卖方的延迟交货而导致货物无法及时出售,至使货物市价下跌而未能获利,买方可以向卖方索赔其按合同如期执行而获取的合理利润。而卖方的抗辩理由在于不可抗力而导致时间上的延误,不属于违约,相反是买方单方面自动毁约。卖方仍装船履约是符合相关法律要求的,买方不提货属于毁约,故此买方也应对卖方的经济损失作出赔偿。
26在一项转口贸易中,日本A公司与中国B公司签订了一项买卖合同,合同规定由日本A公司向中国B公司出售一批机床。在订立合同时,中国B公司明确告诉日方:这批机床将转口土耳其并在土耳其使用。合同签订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这批机床并没有按原计划转口到土耳其,而是转口到了意大利。当这批机床运达到意大利之后,一位意大利开发商发现这批机床的制造工艺侵犯了意大利生产商的两项专利,这两项专利均是在意大利批注注册的,同时其中有一项专利还在中国批准注册。当中国B公司找到日本A公司,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时,日本A公司以其在订立合同时并不知道该批机床将转口意大利为由,拒绝承担违约责任,双方因此产生争议。
请问: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卖方对于其所售的货物是否应承担权利担保义务?如果违反此义务是否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日本A公司不承担违约责任。因为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卖方对所售货物的知识产权担保义务仅及于卖方营业地所在国和订立合同时卖方已知的货物预售或使用第三国。在本案中,由于日本A公司在订立合同时并不知道也不能预料该批机床将最终在意大利使用,因此,按照公约的规定,对该批机床因转口到意大利而侵犯了意大利境内第三方的知识产权的后果,日本A公司是不承担违约责任的。
27.2000年4月5日,原告李某(甲方)在被告A市某卫生洁具公司(乙方)购买了1台丙公司(丙方)生产的华清牌电热水淋浴器。同年同月8日,甲方又购买了1台A市丁公司(丁方)生产的三水牌多功能漏电保护器。4月12日,甲方在家中安装了该两件电器。4月15日晚,甲方在使用该淋浴器时,突被按键漏电击中,送医院抢救,右手拇指、食指被截除,已不能从事司机工作。为此,甲方先与乙方交涉,要求赔偿。乙方称:责任应由生产者承担,乙方无过错,拒绝赔偿。甲方遂向法院起诉,状告乙方、丙方、丁方,要求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方承担赔偿损失并负连带责任。法院在调查中,经技术监督局对华清牌电热水淋浴器、三水牌多功能漏电保护器进行质量检验,鉴定结论是:(1)电热水淋浴器的制造工艺存在缺陷,生产厂家也为对热水器进行检验,特定情况下电热水淋浴器开关按键可能漏电;(2)多功能漏电保护器已被烧毁无法鉴定,但对同样商品检测未发现质量问题;(3)甲方安装电热水淋浴器和多功能漏电保护器连接市未按丁公司的说明书正确安装,以致使用时漏电保护器不能正常工作。
请问:(1)乙方作为销售者应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2)丙方作为生产者应否承担责任?为什么?(3)丁方是否承担责任?为什么?
1、应承担赔偿责任,因为乙方作为销售商,对于自己销售的商品负有保证其质量的责任。
2、应承担赔偿责任,因丙方作为产家,应保证其生产的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3、无须承担责任,因丁方并无过错,且同类产品也并无质量问题
28.案情:某年我公司与非洲客户签定一项商品销售合同。当年12月起至次年6月交货。每月等量装运一定量米,凭不可撤消信用证,提单签发后60天付款。对方按时开来信用证,证内装运条件仅规定:最迟装运期为6月30日,分数批装运。我经办人员见证内未有“每月等量装运**万米”字样,为了早日出口,早收汇,便不顾合同装运条款,除当年12月按合同规定等量装运第一批外,其余货物分别与次年一月底,2月底装完,我银行凭单认附。问题: 这样交货有无问题?
分析:分批装运的含义;这样交货有问题。有装运港交货和目的港交货两种方式。此案的关键在于我方能否提前交货,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第五十二条,卖方在规定日期之前交货,买方可接受也可拒绝,应该按照合同规定交货,不应该提前交货。
29.有一批货物共1000箱,自A国港口装运至B国某港口,承运人签发了“已装船清洁提单”,但货运到目的港后,收货人发现下列情况:(1)少10箱货;(2)20箱包装严重破损,内部货物大部分散失;(3)50箱包装外表完好,箱内货物短少。
请问:上述三种情况是否应属承运人的责任?为什么?
承运人承担责任。因为承运人已经签署了装船单,就相当于货权已经临时移交到他的手里,他就确认了货物是按着提货单的数量,品质接收的,到下一个货权接受人接收之前负全责。如果目的港卸货以后签署了接收流程单据,在提货人没有提货之前,港口有货物保全的责任。
30.我国对澳大利亚出口1 000吨大豆,国外开来信用证规定:不允许分批装运。结果我们在规定的期限内分别在大连、新港各装500公吨于同一航次的同一船上,提单也注明了不同的装运地和不同的装船日期。请问:这是否违约?银行能否议讨
不是真违约,银行也能议付。国际《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同一船只、同一航次中多次装运货物,即使提单表示不同的装船日期及(或)不同装船港口,也不作为分批装运论处。因此,符合合同规定,银行不能拒绝议付。31案情:货轮在海上航行时,某舱发生火灾,船长命令灌水施救,扑灭大火后,发现纸张已烧毁一部分,未烧毁的部分,因灌水后无法使用,只能作为纸浆处理,损失原价值 的80%。另有印花棉布没有烧毁但水渍损失,其水渍损失使该布降价出售,损失该货价值的20%。问题:请问纸张损失的80%,棉布损失20%,都是部分损失吗?为什么?
应该属于全部损失,因为在保险业务中,实际全损分为2种情况。一呢,是全部灭失,二是失去使用价值(如水泥变成硬块),三是虽有使用价值,但已丧失原来的使用价值。所以,那损失的80%已经失去原来的使用价值了,所以就是全损
32案情:1994年2月,中国某纺织进出口公司与大连某海运公司签订了运输1000件丝绸衬衫到马赛的协议。合同签订后,进出口公司又向保险公司就该批货物的运输投保了平安险单。2月20日,该批货物装船完毕后启航,2月25日,装载该批货物的轮船在海上突遇罕见大风暴,船体严重受损,于2月26日沉没,3月20日.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向保险公司就该批货物索赔,保险公司以该批货物由自然灾害造成损失为由拒绝赔偿,于是,进出口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保险公司偿付保险金。
问题: 本案中保险公司是否应负赔偿责任
保险公司应负赔偿责任。根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的规定,海运货物保险的险别分为基本险和附加险两大类,基本险是可以单独投保的险种.主要承保海上风险造成的货物损失,包括平安险、水溃险与一般险。平安险对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一般不予负责,除非运输途中曾发生搁浅,触礁、沉没及焚毁等意外事故。平安险虽然对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不负赔偿责任,但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全部损失应负赔偿责任,本案中,进出口公司投保的是平安险,而所保的货物在船因风暴沉没时全部灭失,发生了实际全损,故保险公司应负赔偿责任,其提出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33、一艘载运出口货物的轮船在航行途中前舱起火,船长下令灭火,火被扑灭后查检船上有以下损失:(1)部分服装被烧毁;(2)灭火时一部分布匹被水浇坏;(3)为了灭火方便,船甲板被切开,损失一部分修理费;(4)一部分纸张被水浸毁。请问:以上各种损失哪些属共同海损;哪些属单独海损?为什么?
34有一批已投买保险的货物,受载该批货物的海轮,在航行中发生火灾。经船长下令施救后,火灾被扑灭。经事后检查,该批货物损失情况如下:第一,600箱货物受严重水渍损失,无其他受损迹象;第二,另有600箱既受热熏损失,又受水渍损失,但未发现任何火烧的痕迹;第三,300箱着火但已被扑灭,有严重水渍损失;第四,300箱已被烧毁。请问:上述四种情况,各属什么性质的损失?为什么?
在本案例中,由于事故是发生在海上航行的载货海轮上,因此,货物所遭受到的一切损失均属于海损范围。上述四种损失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性质也不同。
第一种损失:货物只受到了水渍的损害,根据当时的情况判断,肯定是在灭火行动中,被灭火的水淋湿或浸泡而导致的。应当属于共同海损,因为灌水是船长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而采取的施救行动,而这批货损是施救所造成的直接损失。
第二种损失:由于没有发生任何着火的痕迹,我们可以理解为,受热熏损失的货物属于单独海损;而对于水渍部分则可列为共同海损。
第三种损失:由于这200箱货物已经着火,但被扑灭,虽然有严重的水渍损失,但还是只能列为单独海损。这是因为,货物已着火,如不施救,该货物将被烧毁。
第四种损失:这300箱已被烧毁的货物显然属于单独海损。
35、我方某外贸公司以CIF 术语出口一个整集装箱的货物,我方在货物出运前及时投保了海运一切险。在货物从出口公司仓库运到码头装运的路途中,由于驾驶员的疏忽,集装箱货车意外翻车下崖,导致货物全部报废。请问:应该由买方还是卖方向保险公司索赔?为什么?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为什么?
1.应该由卖方向保险公司索赔。因为该案例为CIF合同,卖方的责任界点在装运港船舷,从案例情况可看出,货物还没有到达风险界点,因此,应该由卖方承担货物责任,由卖方向保险公司索赔。
2.保险公司应该赔偿。首先,因为海运一切险的保险责任的起点是发货人的仓库,保险责任包括从发货人的仓库到港口的陆路运输阶段。其次,货损原因是意外翻车导致的,该原因属于一切险的承保范围。所以,保险公司应该赔偿。
36案情:A建筑公司从B钢铁厂购进一批钢材,数量20吨,价款5.6万元。钢材运抵建筑公司后,A为B钢铁厂签发一张以A公司为发票人和付款人、以B厂为收款人的到期日在三个月后的商业承兑汇票。一个月后,B厂从C金属公司购进一批冶金轧辊,价款6万元。B厂就把A公司开的汇票背书转让给C公司,余下的4千元用支票方式支付完毕。汇票到期后,C公司把汇票提交A公司要求付款,A公司拒绝付款,理由是B钢铁厂供给的钢材不合格,不同意付款。
问题:A公司的做法是否合法?
A公司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根据票据法原理,票据是无因证券,票据如果具备票据法上的条件,票据权利就成立,至于票据行为赖以发生的原因,在所不问。基于票据的无因性,票据关系一经形成,就与原因关系相分离。原因关系是否存在和有效,对票据关系不发生影响,票据债权人只要持有票据即可行使票据权利。我国《票据法》第十三条对此也有明确规定:“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或者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在本案中,B厂与A公司之间的钢材购销关系是本案汇票的原因关系。汇票开出后,A公司就与票据持有人产生票据关系。原因关系与票据关系是相互分离的。A公司提出钢材质量不合格是原因关系有瑕疵。其拒绝付款就是用原因关系来对抗票据关系。但现在汇票已被背书转让,持票人不再是原因关系的当事人,所以A公司不得以钢材不合格为由来对抗C公司,A公司必须付款。付款后票据关系消灭,原因关系不消灭,A公司仍可根据原因关系的瑕疵请求B厂赔偿损失。
37案情:甲交给乙一张经付款银行承兑的远期汇票,作为向乙订货的预付款,乙在票据上背书后转让给丙以偿还原先欠丙的借款,丙于到期日向承兑银行提示取款,恰遇当地法院公告该行于当天起进行破产清理,因而被退票。丙随即向甲追索,甲以乙所交货物质次为由予以拒绝,并称10天前通知银行止付,止付通知及止付理由也同时通知了乙。在此情况下丙再向乙追索,乙以汇票系甲开立为由推委不理。丙遂向法院起诉,被告为甲、乙与银行三方。
问题:你认为法院将如何依法判决?理由何在?
1、法院应判甲向丙清偿被拒付的汇票票款、自到期日或提示日起至清偿日止的利息,以及丙进行追索所支付的相关费用。甲与乙的纠纷则另案处理。
2、理由:(1)由于票据具有流通性、无因性、文义性、要式性,因此只要丙是票据的合法持有人,就有权要求票据债务人支付票款,并且此项权利并不受其前手乙的权利缺陷(向甲交付的货物质次)的影响;(2)丙在遭到主债务人(承兑银行)退票后,即有权向其前手甲、乙进行追索。同样由于票据特性,甲不能以抗辩乙的理由抗辩丙。
本案例中虽然甲向乙签了银行承兑的远期汇票,但仍然有拒付的可能性,所以实际上这笔交易仍是货到付款的性质,这就存在了拒付的可能性,乙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
38.2006年5月20日,上海某苗圃向浙江宁波某园艺公司订购一批花木。为此某苗圃签发了一张票面金额为8万元的现金支票,交付给浙江宁波某园艺公司。园艺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去银行提款过程中,不慎遗失了支票。园艺公司随即电告某苗圃此事,请其协助防范。某苗圃接到报告后,遂以申请人身份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要求宣告遗失票据无效。
请问:(1)人民法院是否应该受理某苗圃的申请?(2)如申请公示催告,应向哪一个法院申请,由谁申请?应该经过怎样的程序?
不应该,因为这张现金支票已经交给园艺公司了,这张支票肯定已经背书给是园艺公司了,如果要提出申请公示催告的话也应该是园艺公司。
应当到票据支付地的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程序,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个月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期间,最短不得少于60日。最后申报期限届满无人申报的申请人可在一个月内向法院申请作出除权判决,即排除第三人对票据享有权利。
39.1999年6月8日,A公司向B公司订购立柜式空调3台,由于缺货,B公司承诺6月10日进货后立即将货送至A公司,于是A公司预先向B公司签发了一张票面金额为27600元的普通支票。但是B公司虽经A公司几次催促却始终没有进货。13日,B公司的债务人D公司派人前来追讨B公司上次进货所欠的价款,B公司遂将A公司签发的支票背书转让给了C公司,而C公司对B公司仍未向A公司履行合同义务的事实一无所知。6月15日,C公司向A公司的开户行提示付款,结果开户行以银行存款不足为由拒绝付款,并向C公司出具了拒绝证明。
请问:(1)该支票是否有效?为什么?(2)C公司是否可以要求A公司承担票据责任?为什么?(3)C公司向B公司追索票据债务后,B公司是否可以向A公司追索?为什么?(4)假如C公司是无偿取得该支票的,则A公司是否应承担票据责任?为什么?
40.1997年2月20日,新时代服装厂与大福布料厂签订了购销40万元布料的合同。新时代服装厂向大福布料厂出具了一张以工商行某分行为承兑人的银行承兑汇票00883109号。该汇票的记载事项完全符合《票据法》的要求。大福布料厂将该汇票贴现给了建行某分行。在建行某分行向承兑行提示付款时,工商行某分行拒付。理由是:大福布料厂所供布料存在瑕疵,新时代服装厂来函告知,00883109号汇票不能解付,请协助退回汇票。建行某分行认为,工商行某分行拒付违反《票据法》的有关规定,故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
请问:(1)工商行某分行的做法是否符合《票据法》的有关规定?(2)法院应如何判决?(1)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根据票据的无因性,票据债务人不得以原因关系对抗善意第三人。本案中,建行某分行并不知大福布料厂违约供货的事实通过贴现善意取得00883109号汇票,该汇票是具备票据法上规定票据记载事项的有效票据,工商行某市分行在审核背书
连续及持票人合法身份后就应该予以付款,而无权以大福布料厂与新时代服装厂之间购销合同具有瑕疵而拒绝付款。
(2)我国(票据法)第61条规定:“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以对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第68条规定: “汇票的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持票人可以不按照汇票债务人的先后顺序,对其中任何一人、数人或者全体行使追索权。”因此,本案中,建行某分行再遭拒付,其有权向出票人新时代服装厂行使追索权,也可对工商行某市分行提起民事诉讼。
41.1995年,厦门的甲公司与香港的乙公司在厦门签订了一份买卖2000吨化学制品的中英文对照合同。但合同仲裁条款的中英文表述却不一致:中文写明争议应提交经双方同意的具有法律承认效力的美国仲裁机构按有关国际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地点在美国;英文则写明争议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仲裁地点在北京。合同项下的2000吨化学制品运达厦门后,经检验发现货物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双方发生纠纷,但未达成新的、意思表示一致的仲裁协议。1996年,厦门的甲公司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庭发现,在中英文对照合同中,中文的仲裁协议系手写,而英文的仲裁协议则采用打印的形式。因此,当被申请人香港的乙公司以中文仲裁条款系手写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的答辩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仲裁协议手写条款高于格式条款支持了管辖权异议的答辩。随后,厦门的甲公司隐瞒了仲裁委员会已就管辖权做出决定的事实,向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确认合同仲裁条款中的中文条款无效,英文条款有效。被申请人香港的乙公司经法院通知未答辩,也未出庭应诉。案件审理过程中,申请人甲公司向法院提交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于1996年做出的管辖权决定书,以表明该仲裁委员会对该合同争议仲裁无管辖权。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本案仲裁协议效力问题与仲裁管辖权是同一法律问题。申请人在收到仲裁机构有关本案的管辖权决定后,又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的效力,该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20条所规定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1款第11项之规定,裁定驳回申请人请求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申请。问题:1.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什么认定申请人要求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请求不合法?2.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为什么支持香港乙公司的管辖权异议?3.何种情形的仲裁协议无效?
(1)因为本案仲裁协议的效力问题与仲裁管辖权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厦门的甲公司依照英文合同的格式仲裁条款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仲裁委员会做出了支持香港乙公司管辖权异议的决定。该决定做出后,依《仲裁法》的规定和仲裁规则,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是不能对同一事项再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本案中,所谓“法律另有规定”主要是指《仲裁法》第20条,即仲裁庭和法院同时应双方各自请求予以受理的情况,但本案的实际情况与该条并不相符。(2)合同仲裁协议的中英文文本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效力优先的问题。根据国际惯例:合同中的条款,手写形式条款的效力优先于打印条款,后约定的条款效力优先于先约定的条款。本案中,中文手写条款的效力优先于英文打印条款,应以此为准,所以发生合同项下的争议时应由美国的仲裁庭仲裁。(3)根据《仲裁法》第l7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一)约定的仲裁是想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二)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三)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42.中国A进出口公司与日本B公司达成一项出口苹果的合同,合同约定:如果将来发生争议,提交给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后来,双方在履行合同中发生争议,日本B公司向日本大阪市某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该仲裁机构做出了有利于日方的裁决。请问:日本仲裁机构的裁决是否生效?本案应如何处理?
第二篇: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题
合同法
(一)案例
一、我某进出口公司向美国一厂商发出要约.出售芝麻制品一批,限对方在5 月底以前答复有效,5 月10 日我公司接该厂商电传,称“你5 月8日电悉,报价太高无法接受,请考虑降低价格”。半月后芝麻制品的市价明显上涨。5 月26 日.该商再次发来电传:“你5 月8 日电接受,我方将开出信用证”.对此,我公司也已悉芝麻制品行市看好,以高价卖给他人。
1.我公司接到的5月10日的电传是什么?我公司是否违约?为什么?
2.假设双方成立合同后,我方运去的芝麻质量与合同轻微不符.根据英国法和美国法、公约、中国法对方能否解除合同?为什么?
案例
二、甲国制糖公司向乙国农贸公司发出电报,要求立即给自己发出100吨甘蔗,价钱FOB每吨250美元,货到后付款。农贸公司收到电报后,立即回电说:按你方意见办。农场发货后,甘蔗运抵制糖公司,该公司以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为由拒收。试问:
1、该公司的理由是否成立?(请按CISG和中国法分析)
2、假如双方约定签订书面合同,但后来没签订。乙农贸公司发货后,甲国公司接受货物,后来甲公司没有付款,乙提起诉讼,甲辩称合同未成立,你认为呢?(请按中国法分析)
案例
三、2003年5月1日,甲地某商场向乙地某纺织厂发出信件,请求该厂在一个月内提供两万米纯毛布料,价格每米100元,由供方送货到需方。5月2日,纺织厂收到信件。5月8日,纺织厂发回信件,提出每米价格120元。5月12日商场收到信件后,回信:同意,请按时送货。信件于5月15日到达纺织厂。试问:(按英美法、大陆法、公约、中国法进行分析)
1.甲地某商场与乙地某纺织厂间的合同是否成立?试述本案中要约和承诺各是什么?
2.合同如果成立,成立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3.假设纺织厂于5月8日发出信件后欲撤回要约,应符合什么条件?如果欲撤销要约,又应符合什么条件?
4.假设商场于5月12日发出信件后欲撤回,可以吗?理由?
5.假设5月15日信件送达后,发现市场上有对该商品的投诉,要撤销订货可以吗?
案例
四、我某出口公司于2月1日向美商就某农产品报价,在发盘中除列明各项必要条件外,还表示“packing in sound bags”。在发盘有效期内,2月21日美商复电称:“telex first acepted packing in new bags”。我方收到复电后,即着手备货。数日后,该农产品国际价格猛跌,美商与其律师共商逃避损失的计谋。随后,美商又来电称:我21日电对发盘中的包装条件做了变更,因此是一项反要约,你方没有表示承诺,所以合同没有成立。而我方坚持合同已经成立。问题:
1、你认为几个电传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2、你认为此合同是否成立?理由?(按英美法、公约、中国法进行分析)
案例
五、我某对外工程承包公司5月3日以电传请意大利某供应商发盘出售一批钢材。我方的电传中声明:要求这一发盘是为了计算一项承造一幢大楼的标价和确定是否参加投标之用,我方必须于5月15日向招标人送交投标书,而开标日期为5月31日。意大利供应商于5月5日用电传就上述钢材向我方发盘。我方据以报价,并于5月15日向投标人递交投标书。5月20日意大利供应商因钢材价格上涨,发来电传撤销他5月5日的发盘。我方当即表示不同意撤盘。及至5月31日招标人开标,我方中标,随即电传通知意大利供应商我方接受意方的5月5日发盘,但意商坚持该发盘已于5月20日撤销,合同不能成立。你认为呢?理由?(按英美法、大陆法、公约、中国法进行分析)
案例
六、某化工机械进出口公司与英国某贸易行签订了中国为受让方的技术转让合同。按实际价值,总价款将过高,违反我国法律将得不到我国有关部门的批准。于是,双方签订的合同规定表面价值为100万美元,在合同之外,再由机械进出口公司委托的另一方公司将50万美元的差额补给英国某贸易行。
合同签订后,机械进出口公司将以英国贸易行为受益人的信用证通过海口中国银行开出。但英国贸易行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并没有发货,且将信用证退回。后查明,贸易行拒绝发货,退回信用证的原因是因为机械进出口公司的委托人开发公司没有将50万美元差额交付给英国该贸易行。
于是,机械进出口公司以英国某贸易行为被告,向当地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其偿付违约金并赔偿损失。
问题:
(1)合同是否有效?英国贸易行是否承担违约责任?中方是否可以解除合同?该案应如何处理?
2(2)改变上述案情,假设合同生效后,中方公司认为己方对合同内容有重大误解,要求解除合同。英国公司不同意。该合同是否可以解除?为什么?中国公司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自己利益?
(3)假定本案不存在规避对外贸易管制的情节,即没有合同外找补差价的问题,且合同顺利被有关机关批准,又假如机械进出口公司在香港贸易行拒绝发货,退回信用证之后,因市场情况变化,机械进出口公司不再需要这批汽车。那么该公司应采取什么措施最为有利?依据是什么?
案例
七、2001年7月20日,新加坡某贸易公司与我国某省畜产品进出口公司签订购买混级安哥拉兔毛的合同。贸易公司为买方。进出口公司为卖方。进出口公司与某贸易货栈联系,购买其兔毛以履行合同。进出口公司提出,质量标准要达到特、甲、乙三个等级的兔毛各占30%,丙级和次级的各占5%。不得掺假使杂。贸易货栈表示保证质量合乎要求。进出口公司要求签合同,贸易货栈不同意,言明他们是现货交易,如果当时不成交,第二天就将货卖给别人。进出口公司轻信贸易货栈的保证与许诺,与之达成口头协议,每斤91元,但在装货时,进出口公司的经办人发现一包缝口破裂的兔毛包中混有许多石块、石粉、砖头等杂物,检查了几包,都存在这种情况。经办人当即质问贸易货栈,贸易货栈在搪塞之下,提出可采取其他办法。在开发票时,贸易货栈开出的发票中写为每斤兔毛103.50元,而将每斤多交的13.5元作为回扣给了进出口公司的经办人员达25万元之多。
进出口公司购入兔毛后,即电传通知新加坡某贸易公司,兔毛已备齐,数量、质量合乎要求。于是,新加坡方公司开出了以进出口公司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的信用证。进出口公司接证后发货新加坡方公司收货后,发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于是拒收货物,并立即对进出口公司的行为提出抗议,要求赔偿自己的一切损失。
问题
1.进出口公司的欺诈是否导致与新加坡某贸易公司之间合同无效?为什么?
2.新加坡贸易公司是否有权解除合同?
3.新加坡公司拒收进出口公司的货物后,在当地市场上以合理价格购买了原合同规定的同数量,同质量的兔毛,由价格上涨,多支出50万美元,此差额进出口公司是否应当赔偿?
4.假设新加坡方坚持要我方继续履行合同交付合格的兔毛,这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
5.改变以上案情,假定我方进出口公司已将符合合同质量的要求的兔毛备好并通知新加坡方贸易公司。在即将交货运输时,进出口公司驻新加坡办事处传回信息,贸易公司的债权人在新加坡地方法院提出针对该公司的破产申请。在此情况下,我方进出口公司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6.假如案情如题3所述,进出口公司已中止履行合同,但实际上是进出口公司驻新加坡办事处听到的是贸易公司竞争对方的谣言,传回的假信息。但进出口公司已中止履行合同,在此情况下,进出口公司应承担什么责任?
7.假如案情如题3所述,进出口公司中止了合同的履行并立即向新加坡方通知。如果新加坡方公司不能提供履约担保,则进出口公司应如何处理?
如果新加坡方公司向进出口公司提供了银行担保,即以新加××银行(资信颇佳)作为共履约的保证人,进出口公司应当怎么办?
8. 假设在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新加坡方明确表示不需要我方的货物,我方可以采取什么救济措施?
案例
八、某石油气管理站与香港九龙某建设有限公司在深圳签订购销汽车合同。合同规定,港方公司向深圳石油气管理站出售“ISUZU”五十铃双排六座位工具车一辆,价格为43000港元,9月25日交货,货到深圳验收后7日内付款。9月25日,港方公司没有交货,也未说明原因。在管理站的催促下,被告提出由于港币汇率下跌,日元汇率上升,无法按原协议价格交货,要求原告增加货款2000港元,或修改合同。管理站不同意,要求港方公司按原合同执行。但港方仍没有履行。此间,由于业务需要,管理站只好租用汽车。后因租车车费太高,同年11月20日,从另一港商处购得同型汽车、价格为49500港元。同年11月25日,管理站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港方公司赔偿由于租车花费的租金和购车高出原合同的价款,共计港币12000港元。问题:
1.本案中,港方9月25日迟延履行,管理站是否有权解除合同? 港方在管理站的催促下仍没有履行,管理站是否有权解除合同?为什么? 2.在本案中,港方公司违约的情况下,管理站自行租车,后又买车,其行为合法吗?依据何在?
3.管理站要求港商赔偿12000港元的要求合理吗?为什么? 4.本案中,港商赔偿管理站的损失额以多少为宜? A.12000港元
B.6500港元
C.2000港元
案例
九、1987年4月2日,我国某磁带厂与日本秩元会社签订了一份购销注塑机和机械手的设备进出口合同。总金额为1.74亿日元。合同规定交货时间为日方收到中方支付信用证后4个月内。同年5月4日,中方通知中国银行某分行开出借用证。同年6月8日,日方秋元会社通知,由于实际供货方〈东芝公司〉无法供货,〈因东芝事件,即日本通产省作出的1987年5月21日至1988年5月20日禁止向共产党国家出口东芝机械制品的命令,其背景是日本在1956年成为巴黎统筹委员会的成员,该组织的宗旨是控制西方国家向共产党国家出售高科技的产品〉,因而自己将无法按约供货。磁带厂认为,日方的行为违反合同,应当赔偿自己的损失。日方秋元会社认为,政府禁令属于不可抗力范围,合同所涉标的,即注塑机和机械手属于禁令范围之中,故依法可以免责。
问题:
1.日方不能供货行为是否是由不可抗力所致?试述理由。2.如果日本政府的禁令为不可抗力,则请选择下面选项中正确的: A.日本秋元会社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履行合同的部份或全部义务的,免除其全部或部份责任
B.日本秋元会社应及时通知中方磁带厂,以减轻造成的损失
C.如日方会社未尽及时通知义务,使磁带厂的损失扩大的,应赔偿扩大的损失。
D.日方秋元公司应在合理期间内提供有关机构出具的关于不可抗力情况的证明。
3.如果日本政府的禁令不是不可抗力,则请选择正确选项:
A.日方秋元会社不能交货的行为严重违约,我方磁带厂可以解除合同 B.我方磁带厂有权要求日方秋元会社赔偿因其违约造成的损失。C.如磁带厂要求日方秋元会社继续履行,秋元会社应在日本政府解除禁令后继续履行合同。
4.关于合同中的不可抗力事件,请判断正误:
①不可抗力事件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避免又不能克服的事件。
②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的可以全部免责。
③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合同双方当事人都有义务尽量减少或免除因不可抗力带来的损失
④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当事人必须在合同中约定。
⑤不可抗力事件发生于履行期限之后,当事人不能要求免责,而应负违约责任。⑥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是合同解除的一个条件。
案例
十、原告准备购买一家商店,于是委托一家投资公司为其寻找合适的商店,该投资公司基于被告的不真实陈述购买了一家商店并转让给原告,后来原告因此遭受了损失,于是起诉那家商店构成虚假陈述,要求撤销合同并给与损害赔偿。请按英美法进行分析,本案应如何处理?
案例
十一、被告为某煤矿主甲,原告打算购买甲的矿厂,在协商过程中,甲对矿厂的收益作出了夸大的陈述,原告出于谨慎,委托一家估价师行核查被告的陈述是否真实,估价师行估计后报告,说甲的陈述是真实的(事实上估价师作了错误的估价),原告因此决定购买,后来原告发现矿厂收益与甲所说不符,于是起诉甲虚假陈述,要求撤销合同和损害赔偿。请按英美法进行分析本案应如何处理。
案例
十二、原被告签订了一份船舶买卖合同,合同价款分五期,用美元付款,第一期付款时,正遇上美元贬值10%,被告威胁原告说,除非原告同意,今后的每期付款增加10%,否则毁约,由于原告急需用船,只好同意,1974年11月,被告交货,原告在交货后继续付款至全部付清,1975年7月,原告起诉,要求追回多付的10%的款项。请按英美法进行分析:
问题:
1.本案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胁迫? 2.本案应如何处理?
案例
十三、原被告签订了一份租船合同,原告依照合同约定将船驶至俄国某港口,为被告装货,被告因货源不足,表示拒绝装货,此时装载期限尚未届满,原告继续催被告装货,此时英俄发生战争,合同履行已不可能,船主向英国起诉,要求被告承担违约责任。
1.被告在装载期限未满时拒绝装货是否构成违约? 2.原告采取了什么救济措施? 3.被告是否承担违约责任?
案例
十四、1997年9月1日,B公司向A公司定购了价值3万元的黑木耳,合同规定,黑木耳的质量按A公司提供的样品计量,而B公司于1997年10月上旬先付款50%,其余货款在B公司收到黑木耳后10日内付清。1997年10月5日,B公司付款1.5万元给A公司,1997年12月5日A公司将黑木耳送至B公司。B公司收货后认为黑木耳不符合A公司所提供样品的质量要求,因此致函A公司,A公司收到信后予以否认。1998年1月因市场上黑木耳需求量很大,B公司就把黑木耳进行了降价处理,1998年5月15日A公司派人到B公司索要1.5万元货款,B公司说黑木耳质量不合乎合同要求,要求降价,而A公司不同意,后经协商问题也未能解决。1999年12月20日,A公司向某市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B公司偿还1.5万元价款并赔偿损失。B公司则援引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认为原告的诉讼请求已过了诉讼时效,提出了抗辩,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请按中国法进行分析)
1.本案B公司的抗辩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2.原告A公司提起诉讼之后,对诉讼时效发生何种法律效力?
3.如果A公司1999年未起诉B公司,而B公司在2001年7月主动将这笔款项给了A公司,事后B公司想起诉讼时效已过想要回钱,可以吗?
合同法
(二)(要约、承诺、对价)
案例
一、Routledge v.Crant(1828)
原告的一处房屋准备出售,被告发出要约,表示愿意以一定的价格购买原告的房屋,并表示原告可在6个星期之内作出明确的答复。后来,6个星期的期限尚未届满,原告也并未表示承诺或拒绝要约,而被告又表示不愿购买该房屋了。原告得知后表示承诺,为被告所拒,于是原告起诉,要求被告履行合同。问:合同成立了吗?(按英美法、大陆法、公约、中国法进行分析)
案例
二、Byrne v,Van Tienhoven(1880)
被告于10月1日在加迪夫(cardiff)给住在纽约的原告写信发出要约,提出愿意按一定的价格向原告出售1000箱马口铁,但10月8日被告又发出了一封信要求撤回要约。原告接到要约后于10月11日用电报作出承诺,并且在10月15日再次发出书信确认其承诺,到10月20日原告又收到了被告撤回要约的信件。后双方就是否达成了合同发生争议,原告起诉。问:合同成立了吗?(按英美法、大陆法、公约、中国法进行分析)案例
三、Jones v.Daniel(1894)
被告提出一项书面要约,愿以1450英镑购买原告的不动产,原告的律师回信表示接受要约,并附上合同让被告签字。但所附合同中增加了一些要约中未规定的条件,包括买方须支付10%的定金,并规定了成交日期等。被告收到合同后没有签字就予以退回。后双方发生争议,原告起诉,请求被告履行合同,被告辩称双方之间并未达成合同。问题:
1、你认为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2、如果原告律师回信的措辞是:“接受你方要约,买方是否愿意先支付10%的定金?”,结果怎么样?(按美国法和CISG分析)
案例
四、Fdlthouse v.Bindley 原告曾经协商购买他侄子的马,他于2月2日写信给侄子说:“愿以30英镑15便士的价格购买那匹马”,并且补充说:如果侄子不作答复,那匹马就是他的了。侄子对此信未作回答,但对拍卖师(他正负责拍卖侄子的全部牲畜)说,在2月25日举行的拍卖会上,不要把那匹马卖了,因为他已经把那匹马卖给叔父了。但拍卖师由于疏忽,在拍卖会上把那匹马和其他马一起拍卖了。原告得知后,遂起诉拍卖师“侵占他人财产。”问题:本案中叔父和侄子的合同成立了吗?
案例
五、Adams v.Lindsell(1818)
原告是一位羊毛制造商,被告是一位羊毛供应商。被告于1817年9月3日写信给原告,提出一项出售羊毛的要约,要求原告通过邮寄方式在9月7日前送达答复。要约信于9月5日送达原告后,原告当晚即以邮寄方式将承诺信件寄出,但因被告写错了原告复信的地址,结果承诺的信件直到9月9日才送达被告,但被告因在9月7日未收到承诺的回信,已于9月8日将羊毛出售给第三人。被告对9月9日收到的信件未予答复,原告于是起诉被告违反合同,被告则辩称,双方之间并无合同存在。法庭调查的证据显示,假如要约信地址无误,原告的承诺信将于9月7日送达被告。问题:
1、合同成立了吗?
2、如果原告在7日才发出信件呢?
案例
六、Household Fire Insurance Co.v.Grant(1879 被告申请获得原告公司的股票,原告公司接到申请后很快寄回了一封信向被 8 告配发股票,但被告从未收到这封信。3年后公司进行清算时,要求被告作为公司的一名股东,应当偿还他拥有的公司股票所欠的认缴款项,被告拒绝付款,并称自己与原告公司之间并无合同,因而自己不是原告公司的股东。原告于是向法院起诉,公司打到了上诉法院。问:合同成立了吗?(按英美法、大陆法、公约、中国法进行分析)
案例
七、Eastwood v.Ken You(1840)
原告是一位监护人,负责监护一位小女孩。他筹措了一定数额的贷款,为女孩支付教育费用。女孩长大成年并结婚后,她的丈夫曾经许诺偿还监护人的贷款,但后来未履行其许诺。双方涉诉。在审理中,监护人提出,女孩的丈夫负有责任履行他的诺言,他的许诺是有约束力的。请按英美法进行分析,该许诺是否具有约束力?
案例
八、Chappell & Co Ltd v.Vestle Co.Ltd(1960)
被告公司向社会公众发出要约说,任何人只要寄上3张该公司生产的巧克力豆的包装纸再加上1便士,就可以获得1张当时颇为流行的留声机唱片,该唱片的版权归原告公司所有。原告于是声称被告公司违反了版权法。双方发生争议并诉诸法院。该案的关键变成了那3张包装纸是不是对价的一部分。请按英美法进行分析,该许诺是否具有约束力?
案例
九、Collins v.Godefroy(1831)
原告接到法院的传票,通知他在某个时间到法院为一个案件作证,该案涉及被告。被告得知后许诺说,他愿意为原告因作证而失去的工作时间支付一笔钱。原告作证后,被告又反悔,不愿付钱。原告遂起诉。请按英美法进行分析,该许诺是否具有约束力?
案例
十、Tweddle v.Atkinson(1861)
原告即将与Williams Guy先生的女儿结婚,原告的父亲John Tweddle与Williams Guy先生商量达成意见,两人分别给原告一笔钱,作为原告结婚的礼物。原告父亲先支付了一笔钱,但Williams Guy先生还未支付那笔钱就去世了。于是,原告起诉Williams Guy先生的遗产管理人,要求偿付那笔钱。请按英美法进行分析,该许诺是否具有约束力?
案例
十一、原告的祖父对原告说“你不用再工作了,让我来抚养你。”她的祖父开给她一张支票,并附了一个说明,上面写道:“我同意付给卡蒂·里奇兹每年2000美元,外加6%的利息。”在这之后,原告辞去了原来图书馆的工作。然而,她的祖父没有实践其诺言。祖父死后,原告对其祖父的遗产管理人起诉,要求法院强制执行其祖父的诺言。按照英美法,该诺言是否具有强制执行力?
合同法
(三)(合同的形式)
一、选择题
1.依照法国法的解释,债的约因是指订约当事人产生该项债务所追求的最接近和直接的目的。例如某甲向某乙购买一辆汽车的案例,其债的约因是()。
A.某甲为开出租而购买某乙的汽车 B.某乙因资金紧张而卖掉汽车
C.某甲与某乙产生此种债权债务关系的约因是不同的
D.某甲与某乙在此买卖合同中的约因是对致的,即实现商品与金钱的交换 2.()法律不以约因作为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3.在合同形式上,()法律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严肃认真,并以是否遵守法定形式作为意思表示是否严肃认真的标志。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4.《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对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形式()A.加以严格的限制 B.只有采取书面形式才有效 C.只有采取口头形式才有效
D.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都不影响合同的有效性,也不影响证据力 5.某甲与某乙相约,如果某乙肯为某甲去做某种犯罪行为,某甲即允诺给予报酬,依照法国法分析()。A.某甲的允诺在法律土是有效的 B.某甲追求的目的并非法律所禁止的
C.某甲的允诺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因为他所追求的目的非法 D.某甲与某乙间的合同行为是成立的
6.依照法国法,以法定形式作为合同有效的要件的合同为()A.赠与合同 B.买卖合同 C.夫妻财产制合同 D.设立抵押权合同
7.在法国,商事合同()A.它是不要式合同 B.它是要式合同
C.订立时,可以用口头方式,也可以用书面方式 D.任何证据方式都可以使用
8.按照英国的法例,必须采用签字蜡封形式订立的合同有(A.有对价的合同 B.没有对价的合同 C.转让船舶的合同
D.转让地产或地产权益的合同,包括租赁土地超过三年的合同 9.依照英国法律,必须以书面作成否则无效的合同有(A.海上保险合同 B.债务承认 C.货物运输合同 D.汇票与本票
5.在英国,仍要求以书面形式作为证据的合同有()A.保证合同 B.抵押合同 C.金钱借贷合同
D.有关土地买卖或处分土地权益的合同
10.美国的诈欺法要求必须以书面形式作为证据的合同有(A.不动产买卖合同 B.为他人担保债务的合同
C.价金超过500美元的货物买卖合同 D.从订约时起不能在一年之内履行的合同)。))
二、判断题
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2.法国法认为,动机上的错误也是构成合同无效的原因。()
国际货物买卖法
案例
一、中国A公司与英国B公司签订了买卖鱼饲料的合同,约定货物的品质,一等品达到60%以上,含水量不超过5%,后来A公司寄去一份样品,说明货物质量与样品一样,后A公司完成交货义务后,取得了商检证书,符合约定,但英方公司检验后认为,货物与样品质量不相符,起诉A公司构成违约。问:A公司是否承担违约责任?
案例
二、中国A公司生产了假冒日本野马公司野马注册商标的收录机,后来A公司与日本B公司签订了出口到日本的该收录机的合同,产品在日本销售时,被野马注册商标权利人发现,起诉B公司构成侵权。
问题:
1.在这种情况下,A对B是否承担责任?
2.假设B在缔约时已经知道A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A对B是否承担责任? 3.假设A与B合同中的货物销往美国,野马公司起诉B,A对B是否承担责任?
4.假设A与美国C公司签订上述买卖合同,货物在美国销售,野马公司起诉C,A对C是否承担责任?
5.假设A知道C打算把货物销往日本,野马公司起诉C,A对C 是否承担责任?
案例
三、1994年1月18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由甲公司卖给乙公司日本产槽钢3万吨,天津港码头交货,总价款12,000万元,乙公司于签订合同后预付货款1,500万元,收货后15日内付清全部货款。同年1月25日,乙公司依约向甲公司预付货款1,500万元。同年6月5日,双方经协商签订补充协议,约定甲公司于同年8月5日前向乙公司提交3万吨日产槽钢的有效提单,乙公司在接到提单的同时付清全部货款。同年8月1日,货到天津港,甲公司通过天津港货运船舶代理公司根据海运提单开出分割提单交付乙公司,槽钢数量为3万吨。乙公司收到提单后未付款,提出在提货后5天付款,甲公司不同意,坚持按6月5日协议付款提货,致使该3万吨槽钢滞压码头长达3个月时 间。其间适逢钢材市场价格下跌,甲公司支付码头费用及遭受降价损失达800万元。同年11月2日,乙公司致函甲公司,提出终止合同,并要求退还预付货款,赔偿预付货款的利息损失。为此,甲公司诉至法院,请求解除合同,判决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赔偿经济损失。你认为该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案例
四、1997年6月12日,A国金属材料公司与B国某建筑工程公司签订买卖螺纹钢合同,约定由金属材料公司卖给建筑工程公司上海宝钢产螺纹钢2万吨,总价款5,000万元,建筑工程公司于同年6月20日前支付价款4,000万元,款进金属材料公司账户后,金属材料公司将储存于该市某物资仓库的2万吨山海宝钢产螺纹钢的仓单交付给建筑工程公司,由建筑工程公司持单到该物资仓库提货,自收到2万吨螺纹钢仓单后的10日内,由建筑工程公司向金属材料公司付清余款。同年6月18日,建筑工程公司依约向金属材料公司支付货款4,000万元,并于次日进到金属材料公司的银行账户。但金属材料公司要求建筑工程公司再支付货款500万元,因双方未能协商一致,金属材料公司未向建筑工程公司交付2万吨螺纹钢的仓单。建筑工程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金属材料公司立即交付储存于物资仓库的2万吨山海宝钢产螺纹钢仓单,并判令金属材料公司承担逾期交付仓单的违约责任。你认为该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案例
五、广州某公司于1997年7月12日由广州发运电脑5000台到天津,预计7月20日货物可以抵达天津。货物启运后,广州公司在因特网上发布电子公告一份,将这批电脑的技术指标、价格、预计到港时间等情况一一公示,7月14日日本某公司在网上获得这一信息后,立即以电子邮件通知广州公司要求转让该批电脑,7月19日,双方在网上就电脑价格等问题达成协议,为了稳妥起见又用传真互致加盖公司公章的确认书。7月29日,货物抵达日本后,日本公司提货时,发现因轮船底舱进水,部分电脑包装有海水浸渍痕迹,影响正常销售。日本公司提出,电脑在运抵日本之前已经进水,据此要求广州公司赔偿因部分电脑不能正常销售造成的损失。
经调查,发现7月20日轮船经过青岛海域时,曾遭受台风侵袭,此事可能是轮船进水的原因。你认为该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案例
六、中国环岛家具制造公司(简称环岛公司)与美国城外家具公司(简称城外公司)签订家具买卖合同一份,约定环岛公司在2008年3月份向城外公司提供家具300套,按照双方的商定,城外公司到环岛公司租用的某仓储公司仓 13 库查看了样品,并商定了价格。2008年2月,环岛公司已依约将城外公司所需家具采购齐备,并存放于仓储公司仓库。3月5日、17日仓储公司两次传真并电话通知城外公司,速到仓储公司仓库提货,城外公司称,公司最近销路不畅,希望能延至5月份再提货,仓储公司答复请城外公司直接与环岛公司洽谈此事,事后,仓储公司一直没有接到环岛公司推迟交货的通知。4月7日,环岛公司邻近的工厂失火,殃及仓储公司仓库,存放其中的家具全部烧毁。环岛公司要求城外公司支付300套家具的货款,城外公司称,家具没有交给我公司,我公司不能凭空给钱,你认为该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案例
七、甲、乙双方签订面粉买卖合同,按约定由甲方代办托运,5月12日面粉船运至乙方指定码头后,因甲方未按时将提货单证寄出,致乙方不能及时提货,5月14日码头货场遭暴雨袭击,部分面粉受损,乙方提出因甲方单证交付不及时,致面粉受损,要求甲方赔偿,你认为该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案例
八、重庆某食品加工厂与香港某贸易公司签订食用猪油买卖合同,约定由香港公司提供美国产食用猪油50吨,每吨单价12000元,由深圳皇岗口岸入关后交货,猪油质量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香港公司将本地产工业猪油改头换面进行分装,贴上美国产食用猪油标签,将这批猪油放在集装箱车里层,又将部分美国原产食用猪油放在集装箱车外层,企图蒙混过关。猪油从深圳入关以后,因无法租到停车场,不能验货,双方商定货到重庆后,再进行检验。集装箱车进入重庆市时,边界卫生检疫站检验发现该批猪油系工业猪油,食品加工厂即与香港公司联系,提出拒绝收货,并要求香港公司速到食品加工厂处理善后事宜。集装箱车开往食品加工厂途中,经过某大桥时,大桥桥梁突然断裂,集装箱车翻入江中,汽车、货物全部损失。香港公司到重庆后,提出工业猪油也有利用价值,现因食品加工厂押运失职导致汽车、货物已全部毁损,不仅不退回货款,反而要求食品加工厂赔偿集装箱车。你认为该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案例
九、甲国某电冰箱厂与乙国某百货商场签订了2000台电冰箱的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电冰箱由甲地某电冰箱厂代办托运,该电冰箱厂交付托运的时间不得超过1999年10月15日。甲地某电冰箱厂于1999年10月10日将电冰箱如数交某铁路局托运。火车运输中,突然山洪,使托运的电冰箱毁损一半。乙地某 14 百货商场由于不能如数收货,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甲地某电冰箱厂和某铁路局赔偿损失。
问题:
该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产品责任法
中国公民甲旅行至日本,在日本商店A处购得美国B厂生产的饮料,饮后感觉十分难受,此时发现口腔咽喉受到刺激,导致出血,A商店急送甲至医院,经查,甲系饮用有毒性的强碱性液体使身体受到伤害,同时,查明甲之食道,胃肠受到不同程度损伤。
问:(1)由于甲系外地游客,A商店在经医院确诊甲无生命危险后,即要求甲出院,甲要求A商店给予赔偿,遭A拒绝,A称:甲应向生产者B厂索赔,因为自己没有过错,该说法有无法律依据,请按中国法分析
(2)假设甲买来饮料后招待朋友乙,乙发生损害,乙要求A商店赔偿,A称乙与A没有合同关系,不能赔偿,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请按中国法分析
(3)假设甲在美国喝到了中国F厂生产的饮料受到伤害向美国法院起诉,按照美国法,美国法院是否有管辖权,依据是什么?美国将会如何考虑本案适用的法律?
(4)假设甲是从生产者的仓库中偷来饮料,喝后发生上述损害,生产者是否承担责任?为什么?请按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和中国法分析。
代 理 法
案例
一、A公司委托其业务员B与C公司签订一份合同,于是写了一份委托书,说明从5月8日至5月18日由B处理一批服装出卖事宜,并交给B一份盖好A公司合同专用章的空白合同书。C公司迟至5月20日才派人来签订合同,B出示了委托书与空白合同,于是在5月21日双方签订了买卖合同并即时钱货两清。后公司认为服装出卖价格低于向业务员B交待的最低价格,于是否认合同有效,要求B赔偿A公司损失。
问:(1)该合同是否对A公司有效?为什么?(2)B应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3)假设合同未履行给C公司造成损失,C可否要求有关当事人承担赔偿 15 责任?为什么?
(4)如果没有委托书,只是给了B盖有合同专用章的空白合同书,结果会怎样呢?
案例
二、某食品公司国外代理人陈某持食品公司代理委托书在A国推销芝麻糊,委托书写明陈某工作是推销芝麻糊。一次他看到A国土产公司削价出售核桃,价格十分便宜,于是以食品公司名义将当时所剩的2000多斤核桃全部购下,以推销芝麻糊收回的款项,交了500元定金,并给对方出示了代理委托书,约好其余的钱由公司再汇来。
(1)本案中陈某与土产公司的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2)陈某走后,土产公司发现合同可能是无权代理人签订的,这时他可采取什么行动来予以补救?
(3)如果食品公司拒收核桃,拒付贷款,是否合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造成土产公司的损失,怎么办?
案例
三、1921年,原告货主委托被告铁路公司运西红柿至B地,半路遭遇铁路工人罢工,被告担心西红柿腐烂,未联系原告就地卖掉了西红柿,(价格大体合适)问:被告是否具有卖掉西红柿的代理权?(英美法)
案例
四、某公司于8月15日举行开业典礼,8月10日,甲被授权购买10台X牌空调安装在公司,后董事长赴国外出差,甲发现X牌空调在市面上断货,至8月13日,与董事长一直联系不上,甲于是购买其他品牌的空调安装,董事长回来后,认为甲擅自作主,须承担赔偿责任。
1.甲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2.甲有一商场,把自己的春兰空调卖给该公司,该行为是否合法? 3.甲在购物时被某商场售货员打伤,甲是否可以要求该商场赔偿?
案例
五、A公司委托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从德国S公司进口一套啤酒生产线,进出口公司根据A公司的要求,以自己的名义与S公司签订合同后,S公司如期交货,但设备在生产中出现质量问题。问:
1.A公司能否向法院起诉S,要求S公司承担责任?
2.假设S公司收货后不付款,S公司能否要求A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3.假设S公司起诉A胜诉,但A已破产,于是S想起诉进出口公司,这是否可以?
商事组织法
案例一:某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董事会由六名董事组成。在两名董事的提议下,董事会召开了临时会,有三名董事出席,在会议上,全体一致通过了关于增加合营企业注册资本的决定。
问题:
本案中董事会做出的决议是否有效,为什么?
案例
二、我国某机械制造厂欲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汽车,经与某国一家汽车公司协商,达成合资经营协议。该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总额为800万美元,其中注册资本为350万美元;中方以货币、厂房、设备、土地使用权出资,出资额为200万美元;外方以现金、机器设备和专利技术出资,出资额为150万美元,其中现金70万美元、机器设备30万美元(系向某国租赁来的)、专利技术50万美元(已设定抵押权);以中方名义向中国银行贷款450万美元,作为合资企业的流动资金,此贷款由中方所在地的财政局提供担保;在合营期内如双方认为必要,可减少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双方未约定合营期限。在合同执行中如果出现争议,双方同意选择适用外方国家的法律解决。
问:该合营企业协议存在什么问题?依据是什么?
案例三:某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设立董事会,由五人组成。在经营一段时间后,为了管理上的需要,决定委托中外合作以外的他人经营管理。在董事会会议上,四人赞成,一人反对,通过了委托决定。
问题:
审查批准机关是否会批准该合作企业董事会的决定?为什么?
案例四:某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约定,在合作期满时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国合作者所有,外国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该企业在合作期限内,由于不可抗力事件遭受严重亏损而无力继续经营,提前终止。在清算中,外国合作者拒绝交回根据合作企业合同约定已先行收回的部分投资一并进行清算,因此导致中外合作双方发生争执。
问题:
1.本案中外国合作者是否应缴回提前收回的投资,为什么? 2.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国合作者先行收回投资原本的方式有哪些?
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
案例
一、巴拿马A公司所属“×-×”轮从国外某港口装1万吨烧碱来我国某港口卸货,外轮理货公司理货时发现短卸499包,破损l35包,水湿776包,损失价值达40万元人民币。货主(××经济协作公司)多次与船方交涉均未获得解决。某日,得知该外轮即将驶离我港口,货主遂向港口所在地的海事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扣押该外轮。
请问:
1.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货主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为什么?
2.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案例
二、某涉外合同案件中,被告是居住在美国的华人,原告居住在我国。一审人民法院判决后,判决书于1992年7月20日送达给原被告,一审法院认为涉外案件的当事人对判决的上诉期为六十天,故告知原、被告如不服可在六十天内提起上诉。被告收到判决书后,于1992年9月20日提起上诉。二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后,认为从被告收到判决的第二日算起,虽已过六十天,但由于7月21日是星期天,故上诉期应从7月22日起算,认定上诉未超过期限予以受理。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正确判决,判决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一审法院重审时,由原合议庭成员重新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时,原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合议庭认为原告不到庭,无法进行审理,经审判长裁定对原告采用拘传。但原告在审理过程中又未经许可中途退庭,于是,二审法院作出缺席判决,并告之当事人不得上诉。
请指出本案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
三、中国某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以下简称A)与科威特胡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驻北京办事处代表侯赛因经过几次洽谈,1991年9月,A与B在中国某省省城正式签订了该合同,合同约定,由A 公司负责在科威特某地重建一座在海湾战争中被摧毁的工程。合同中无法律适用和仲裁条款,后在合同履行中,因B公司多次拖欠工程款项,双方发生纠纷。中国A公司便向中国 法院提起诉讼。
问:
(1)我国法院对该案是否有管辖权?如何确定该案的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
(2)本案应适用什么法律?根据?
(3)如果A、B约定本合同适用中国法律,法院应如何处理?
(4)假设法院经过法定途径无法查明应适用的某外国法,我国法院应如何处理?
(5)假设B公司在美国有财产,如果中国法院判决需要在美国执行,美国将会按什么程序处理?
(6)我国法院做出判决后,如果被执行人的财产不在我国领域内,我国法院是否可以去跨国执行?可以怎么做?
案例
四、日本一公司与中国一住所在广州、财产在深圳的某外贸公司在履行涉外经济合同时发生纠纷,日本公司依据仲裁协议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货款,中国公司反诉其产品质量不合格,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并赔偿损失,双方约定由一名独任仲裁员审理此案,最后以不公开的方式审结了此案。
请问:
1.日本公司要求采取保全措施,应按什么程序进行? 2.中国公司反诉请求应在什么时间提出?
3.中国公司不服仲裁裁决,能否向法院起诉?为什么?
4.日本公司怎样申请执行裁决?中国公司以未得到指定的仲裁员和要求公开审理而未得到满足为由请求法院不执行仲裁裁决,法院是否应当裁定不予执行,为什么?
5.假设中国公司申请撤销裁决,应向哪个地方的什么机构提出?同时日本公司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应当怎么办?撤销的申请被裁定驳回的,人民法院应当怎么办?
案例
五、美国某电脑公司与中国一科研机构在技术开发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双方约定中国的仲裁机构同时又约定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双方在履行技术开发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电脑公司依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19 科研机构认为该开发项目已列入国家计划,若不经过上级主管机关调解,仲裁机构不能受理此案,仲裁条款无效。因此科研机构不同意仲裁,拟向人民法院起诉。
请问:
1.科研机构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2.该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应由哪个机构确认? 3.哪个机关对此案有管辖权?为什么?
案例
六、河北省××县食品厂A与美国某工厂B签订了购销饼干机的合同,合同规定,先付款后提货,同时在合同中规定了仲裁条款,但没有约定明确仲裁委员会。食品厂在提货时发现饼干机质量有问题,于是要求B退款,双方为此发生纠纷,食品厂即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2月15日收到仲裁申请书,2月25日受理了该案。食品厂选任了两名仲裁员,B选定了一名仲裁员,作为首席仲裁员。食品厂指出首席仲裁员是B的常年法律顾问,要求其回避.仲裁委员会主任驳回了其回避请求.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公开审理了该案.请指出本案在程序上有何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
案例
七、日本A公司与中国B建筑公司签订一份水泥购销合同,约定了水泥的规格、价格和质量要求.并且在合同中约定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后来,双方又对合同进行修改,对水泥的规格、价格以及质量作了一些变更.建筑公司按合同规定向A公司汇去预付款25万元.A公司按合同规定向建筑公司发送水泥,经建筑公司验收发现,水泥全部不符合质量要求.为此,建筑公司向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而A公司则认为原合同已经变更,仲裁协议不存在,因此向人民法院起诉。
请问:本案应由哪个机构管辖?为什么?
案例
八、日本A公司与中国B公司因经济贸易合同发生纠纷,A公司按照与B公司达成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委员会受理了该案.开庭审理前,由于B公司认为A公司指定的仲裁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即向仲裁委员会提出口头申请,要求该仲裁员回避,仲裁委员会在做出回避决定后,同时另外指定一名仲裁员进行仲裁。在开庭审理之前,B公 20 司要求公开审理,仲裁委员会经审查后决定同意公开审理此案,后A公司和B公司在仲裁庭调解下达成和解协议,仲裁庭即按和解协议做出调解书,从而终结本案的仲裁。
本案存在哪些问题?
案例
九、某美籍华人高某有两个儿子在中国分别为甲和乙.高某去世时,在美国遗有房屋八间,存款一万元。甲和乙签订了仲裁协议,声称如果为财产分割事项发生争议,提请中国仲裁委员会仲裁。两兄弟在分割遗产的过程中,发生争议。于是甲持仲裁协议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问:
1.仲裁委员会能否受理?为什么?
2.若乙也于同时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能否受理?为什么?
案例
十、某国化工厂和中国某科技开发公司因购销合同发生纠纷,未能协商解决.化工厂依据仲裁协议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科技开发公司不同意仲裁,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驳回起诉。仲裁委员会依照仲裁程序予以仲裁,并口头通知工厂和科技开发公司开庭审理。经两次通知后,科技开发公司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仲裁庭即以被诉方不到庭,案件无法审理为由,拘传科技开发公司法定代表人到庭.审理后作出裁决。科技开发公司收到裁决书后,并不自动履行裁决书,化工厂即向仲裁机构申请强制执行。
请问:该经济合同案件仲裁机构以及人民法院在处理本案时存在哪些问题
第三篇:国际商法案例总结
案例一:提单的作用
某公司A从国外进口一批钢坯,以集装箱运输,装箱单及提单上均在名为21箱。货交甲船运输后,由于市场情形的变化,A公司将货物转售给B公司,双方签订买卖合同,A公司向B公司背书交付了提单及各项单据。待船到目的港,B公司持单提货时,发现货物只有20箱,B公司要求甲船偿付漏装一箱的货款,船方经仔细审查,发现在大副记载的有关日志中,写明实际收货20箱。对此,船公司提出抗辩,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问:在不考虑保险的情况下,短缺的一箱货物损失由谁承担?为什么?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提单的作用,其中一个作用为将货物装船的证明。即提单是承运人已按提单上所载情况,收到货物的初步证明。若承运人实际收到的货物与提单上所记载的内容不符,承运人必须证明自己尽了适当谨慎职责,否则应按提单内容向提单持有人负责。本案中,承运人没有在运输前按提单清查货物,导致了收货人的损失,船公司应该赔偿A公司的责任。
案例二:货物的专利权问题
沈阳A公司向香港B公司出口一批机床,出口合同中明确约定该批机床将被销往埃及。沈阳A公司经调查得知,该批机床在埃及不会遇到任何专利侵权问题。然而,因B公司自身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这批机床被B公司出口给了意大利D公司,结果在意大利被D公司以侵犯专利权起诉。问:(1)沈阳A公司是否会因意大利D公司提起的侵犯专利之诉而对香港B公司或者意大利C公司承担全力担保责任?说明理由。
(2)如果该批机床在香港被当地的一家公司提起诉讼,认为该机床侵犯了其专利权,沈阳A公司是否应对香港B公司承担权利担保责任?说明理由。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卖方对货物担保责任重中涉及的货物专利权的问题,公约规定:卖方应担保货物在其进口国和转售国不侵犯专利权,否则视为应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1)由于B公司经营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其转售国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A公司无法预知的,所以A公司不承担担保责任;(2)由于香港是A公司的出口国,按规定应该担保货物不侵犯当地的专利权,而香港当地的公司提出了诉讼,说明货物有侵权行为,故A公司承担担保责任。案例三:要约的实质性变更问题
我某出口公司于2月1日向美方报出某农产品,在发盘中除列明各项必要条件外,还表示:“Packing in sound bags”。在发盘有效期内美方复电称:“Refer to your telex first accepted, packing in new bags”。我方收到上述复电后,即着手备货。数日后,该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猛跌,美方来电称:“我方对包装装条件作了变更,你方未确认合同并未成立。”而我出口公司则坚持合同已经成立。问:合同是否已经成立?为什么? 分析:
本案涉及到要约的实质性变更的问题,公约规定:一旦要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更,那么,要约将失去效力。本案中,美方对包装条件的修改不属于实质性变更,所以合同依然成立。案例四:要约的实质性变更问题
A公司向B公司发出要约,供应100匹马力的拖拉机50台,每台CIF香港3500美元,订立合同后两个月装船,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B公司收到后立即垫付承诺,表示接受A公司的要约,并要求订立合同后立即装船。A公司未作任何答复,也没有提交货物。事后,以A公司违反合同为由要求损害赔偿。问:B公司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
本案涉及到要约的实质性变更问题,公约规定:若要约发生了实质性变更,则邀约失去效力。本案中B公司虽然做出了承诺,但是对装船条件的更改属于实质性变更,合同失去效力,因此,B公司的要求不合理。案例五:要约的撤销和撤回问题
甲公司在4月1日上午用航空信寄一要约给乙,该要约有“不可撤销”字样,规定受要约人在4月10日前付到有效。后来甲于4月1日下午电报发出撤回要约的通知,该通知于2日上午送达乙处,乙于4月3日收到甲寄来的要约。他考虑到要约的价格对他十分有利,于是立即电报发出承诺,该承诺第二天到达甲。双方为合同是否成立的问题发生争议。
问:甲乙双方订立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甲乙均为公约的缔约国)分析:
本案涉及要约的撤销与撤回问题,由于要约一经到达就生效,所以,要约的发出者要在要约的生效之前发出要约撤回或者撤回要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处。要约的撤销要在对方承诺要约之前到达,但是,已有有效期的要约和受要约人有理由相信要约是不可撤销的,这样的要约是不可撤销的。题中,邀约虽然是有有效期的要约,即要约不可撤销,但是,要约的撤回先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所以,要约失去效力,合同不成立。案例六:货物风险转移的问题
出口商甲向进口商乙出售小麦1000公吨,CFR价格条件,但在装运港装船的小麦都是混装的,共3000公吨,卖方准备当货物运抵目的港后再分拨1000吨给买方。但小麦在路途因高温天气发生变质,共损失1200公吨,其余1800公吨得以安全运抵目的港。卖方向买方声称其出售的1000吨小麦已在途中全部损失,且认为根据CFR合同,货物从越过船舷时风险已经转交给买方,故卖方对以上损失不应承担法律责任。买方则要求卖方继续履行合同。问:卖方是否应交付小麦,并说明理由。分析:
本案涉及到货物风险转移的问题,公约规定:在货物上加标记、装运单据、买方发出通知或或其他方式清楚的注明有关合同以前(即货物特定化之前),风险不转移给买方承担。本案中,双方虽然贸易术语为CFR,风险的转移以船舷为界,但是货物还未特定化,所以,卖方应该交付小麦。案例七:要约的撤销问题
我某对外工程承包公司于5月3日以电传请意大利某供应商发盘出售一批钢材。我方在电传中声明:要求这一发盘是为了计算承造一栋大楼的标价和确定是否参加投标之用:我方必须于5月15日向招标人送交投标书,而开标日期为5月31日。意供应商于5月5日用电报就上述钢材向我方发盘。我方据以计算标价,并于5月15日向招标人递交投标书。5月20日意供应商因钢材市价上涨。发来电传通知撤销他5月5日的发盘,我方当即复电表示不同意撤盘,于是,双方为能否撤销发盘发生争执。及至5月31日招标人开标,我方中标,随即电传通知意供应商我方接受该商5月5日的发盘。但意商坚持该发盘于5月20日撤销,合同不能成立,而我方则认为合同已经成立。问:合同是否已经成立?说明理由。分析:
本案涉及要约的撤销问题,公约规定:要约的撤销要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提出,并且,有有效期的要约和受要约人要理由相信要约为不可撤销的,这样的要约为不可撤销的要约。由于本案中,我方通知了对方要约的有效期,对方在有效期内回复我方并未作出任何更改,因此,我方有理由相信对方以5月5日的发盘作为最终的报价。因此,合同成立。
案例八:承运人的义务、免责事由及责任限额问题
某轮船东A与承运人B签订了一份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约定由某轮承运一批小轿车,自纽约运往大连,合同规定:有关承运人的责任及免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规定。该轮在航行途中遭遇飓风,由于风浪太大,导致舱内有10辆小轿车发生移动并相互碰撞挤压,经事后鉴定,均已完全报废。另外,为了抵御风浪,船长下令向压载舱打入压载水,但由于船员在检查压载水舱时,未将其中一个阀门拧紧,导致海水进入货舱,又有10辆轿车因长时间遭海水浸泡而锈蚀,也都完全报废。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船长下令将未受水湿的汽车移至第二舱。但在搬移过程中,由于操纵吊机的船员因连续抗风,过度疲劳,因而错误地按动的按钮,又导致10辆汽车掉落舱底,完全毁坏。事后查明:承运人对于舱内轿车的积载,并无不当;根据B所提供的货物发票等证据,小轿车的到岸价格(CIF大连)为20000美元/辆:每辆小轿车的毛重为2000公斤。另外,假设特别提款权与美国的比价为:1特别提款价=1.3美元,B就上述货损向A提出了索赔。问:(1)对于在舱内因互相碰撞挤压而造成损坏的10辆轿车,A是否应该赔偿,该赔多少,为什么?
(2)对于在海水浸泡而损坏的10辆轿车,A是否倍偿,赔多少,为什么?
(3)对于掉落舱底而损坏的10辆轿车,A是否赔偿?赔多少?为什么? 分析:
本案涉及承运人的义务、免责事由及责任限额问题,按照海商法的规定,承运人在以下情况可以免责:
1、不可抗力
2、托运人和货物所有人及代理造成的损失
3、火灾(承运人故意行为除外)
4、非承运人,雇员及其代理人造成的损失
5、船长,船员,引航员等船务人员对船舶驾驶和管理的不当造成的损失。(1)中受损的10辆轿车属于不可抗力造成损失,故可以免责,(2)中受损的10辆属于船员管船不当所致,可以免责。(3)中受损的10辆轿车属于船员的管货失误,承运人应当赔偿相应的责任,按我国《海商法》的规定,货物的赔偿标准为,每件或每个其它货运单位为666.67计算单位,或按毛重,每公斤2个计算单位,从大计收。因此,赔偿金额为 按件数算:10*666.67=6666.7 按毛重算:10*2000*2=40000,从大计收 最后的赔偿金额:40000*1.3=52000 美元
第四篇:商法案例
一、票据法
1、李燕在工商银行某支行开立了支票账户。2005年因其受到刺激导致精神失常。2005年5月1日李燕签了一张40万元的转帐支票给旺荣房地产公司购买房屋,并由李燕的朋友王利做保证。旺荣房地产公司收受支票后,5月15日以背书的方式将该支票转让给了某租赁公司以支付所欠的建筑接下租金。5月19日某租赁公司持该支票向某现代商城购置办公用品。5月26日某现代商城通过其开户银行提示付款时,开户银行以超越提示付款期为由作了退票处理。某现代商城只好通知其前手进行追索。在追索的过程中,租赁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均以有保证人为由推卸自己的责任,保证人王利以李燕系精神病人,其签发支票无效为由,拒不承担责任。经鉴定,李燕确系精神不正常,属无行为能力人。
1、怎样认定李燕签发的票据的效力?
2、怎样认定保证人王利的保证责任?
2、李华伪造一张1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该汇票以新世纪公司为收款人,以工商银行为付款人,汇票的“交易合同号码”栏未填。李华将这张伪造的银行承兑汇票向新世纪公司换取了74万元,新世纪公司将这张伪造的汇票到交通银行申请贴现,交通银行未审查出汇票的真假,予以贴现90万元,新世纪公司由此获得收入16万元。交通银行通过联行往来向工商银行提示承兑。工商银行未办理过银行承兑业务。在收到汇票后,工商银行立即向公安局报案。后查明该汇票系伪造。因此工商银行将汇票退给交通银行,拒绝承兑。
1、工商银行是否有权拒绝承兑?
2、有关银行如何挽回因票据伪造而产生的损失?
3、利德有限责任公司从光华钢铁厂购进200吨钢材,总价款40万元。钢材到货后,利德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为光华钢铁厂签发一张以利德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为出票人和付款人、以光华钢铁厂为收款人,三个月后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一个月后,光华钢铁厂从释文有限责任公司购进办公设备一批,总价款45万元。光华钢铁厂就把利德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开的汇票背书转让给宏达公司,余下的5万元用支票方式支付完毕。利德有限责任公司发现200吨钢材中质量不合格,双方发生纠纷。汇票到期时,宏达公司把汇票提交利德有限责任公司要求付款,利德有限责任公司拒绝付款,理由是光华钢铁厂供给的钢材不合格,不同意付款。
1、利德公司拒绝付款的理由是否符合《票据法》?
4、南京农行诉熊猫电视机厂案。2003年1月23日,一个自称为李莉(下落不明)的人持合肥市农行东城区支行签发的IV100162661号银行汇票,到南京的熊猫电视机厂处购买电视机,汇票载明的收款人是熊猫电视机厂,汇票金额为7万元。熊猫电视机厂的经办人经审查该汇票无误后,将李莉所购价值7万元的电视机叫李莉提走。同月25日,熊猫电视机厂在该汇票上加盖印章后,到南京农行处办理解付手续。南京农行的经办人员经审核汇票无误后,按票面金额将7万元款项转入熊猫电视机厂帐号。同月26日,南京农行在解讫通知书上加盖转讫章,随联附代付单寄给汇票签发行。同月30日,汇票签发行来电话告知南京农行:你行解付的汇票金额7万元与原签发的汇票金额不符,原签发的汇票金额为700元。南京农行遂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因李莉下落不明,未能追回差额款。南京农行责成当时的经办人员如数退赔了损失款69300元以后,又向熊猫电视机厂拒绝后,南京农行以熊猫电视机厂对汇票审查不严,造成其经济损失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熊猫电视机厂对汇票审查不严,造成其经济损失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熊猫电视机厂返还其损失款69300元。被告熊猫电视机厂在答辩中称:审查汇票真伪是银行部门的职责,原告因其工作人员疏忽大意未审查出汇票是假的,且已将贷款转入我厂账户,损失应由原告自负。
1、如果你是法官,你支持原告还是被告的主张,为什么?
破产法 1、1995年,中国建设银行鹤壁市分行营业部与鹤壁市建筑陶瓷厂签订借款合同,该合同约定借款用于建筑陶瓷厂的釉面砖生产线技改项目。1996年鹤壁建行营业部与鹤壁投资公司签订了一份报纸合同,约定鹤壁投资公司为建筑陶瓷厂借款合同的履行提供连带责任保证。1999年合同到期后,鹤壁市建筑陶瓷厂未按约偿还借款。同年,鹤壁建行营业部将债权转让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郑州办事处,并通知了鹤壁投资公司。后,鹤壁市建筑陶瓷厂进入破产程序,债权人信达郑州办在向人民法院申报了债权,参加破产程序。同时,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保证人鹤壁市投资公司承担责任。
1、本案应如何处理?(提示:可依照新《企业破产法》处理。此外《担保法》、《担保法解释》)2、2007年12月3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以低32389号民事裁定书手里债务人北京电力电容器厂(以下简称北容厂)提出的破产清算申请,并指定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为破产管理人。
2007年10月12日,北容厂与华北铝业签订还款协议,约定:
一、华北铝业仍认可北容厂只需支付华北铝业本金及违约金合计120万元,其余部分华北铝业放弃。
二、华北铝业同意北容厂用部分摩力圣汇公司的会员卡及部分现金偿还120万元债务。
三、本协议生效后10日内,北容厂给付华北铝业70万元(60万元会员卡、10万元现金),余款50万元于2007年12月31日前付清。2007年10月13日,北容厂与摩力圣汇公司签订协议书,约定:
1、摩力圣汇公司同意按照北容厂与华北铝业签订的还款协议,替北容厂偿还华北铝业120万元的债务。
2、摩力圣汇公司替北容厂偿还的债务从摩力圣汇公司付给北容厂的房租中扣除。2007年11月20日,摩力圣汇公司给付华北铝业100万元的消费卡及20万元款项。
1、北容厂2007年10月对债权债务的处理有何问题?
3、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7年9月14日受理债权人袁建华申请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一案,并同时指定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组清算组为管理人。经审查,法院于2007年9月26日裁定宣告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并予以公告。
2007年10月24日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审查通过并经法院裁定,确认债权人为15家且均为普通债权人,债权总金额542480523.44元。公司管理人和债权人会议同时提交重整计划草案。公司各债权人均为普通债权人,故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债权人会议仅设普通债权组进行表决。经过表决,同意重整计划草案的债权人所代表的债权额占债权总额的87.17%。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债权人会议决议通过了重整计划。2007年10月25日,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向法院书面申请批准重整计划。
1、法院应否批准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重整计划?
4、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长沙办事处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称:2001年9月13日至2006年6月28日,湖南湘泉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工商银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分行贷款18笔,共计欠款2.48亿元。2005年7月,长城公司从湘西工商银行受让了上述债权,经催告,湘泉集团至今未予偿还。2002年9月,湘泉集团将自己持有的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8800万股,以3.5288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成功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12月,湘泉集团又与成功控股集团、酒鬼酒公司签订三方协议,约定上述股权转让金由成功控股集团直接付给酒鬼酒公司,湘泉集团怠于行使权利,侵犯原审原告利益,故原告提起代位权诉讼。但是,湖南省高院查明:2005年9月,因资不抵债,湘泉集团已经向湘西中院申请破产,湘西中院受理了此案。原审原告提起诉讼时,湘泉集团已进入破产程序。
1、湘西中院受理了破产申请后,长城公司是否有权提起代位权诉讼?
2、如果长城公司在2005年4月提起代位权诉讼,其结果会是怎样?
公司法 1、2004年2月24日欧伟坚以陆美萍的名义个人出资12万元与他人拟设立诚正公司,占公司30%的股份。诚正公司成立后,欧伟坚多次以陆美萍的名义参加该公司股东会,并在股东会决议上签上陆美萍的名字。其中2005年6月8日的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将在工商登记中陆美萍持有的诚正公司30%的股份转给何志敏。同日,欧伟坚以陆美萍的名义与何志敏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并签上陆美萍的名字。其后诚正公司向工商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相应的股权变更登记手续,工商登记机关经核准将该30%的股份变更由何志敏持有。(陆美萍与欧伟坚原为夫妻关系,2004年10月在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手续。诚正公司成立时欧伟坚在房管所工作。)
2005年11月9日,陆美萍向原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
1、确认欧伟坚、何志敏于2005年6月8日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无效;
2、何志敏向陆美萍返还诚正公司30%的股份;
3、欧伟坚、何志敏赔偿陆美萍从2005年6月8日起至实际返还股份之日止的股份红利;
4、责令诚正公司向工商登记机关办理相关手续,恢复登记陆美萍的股东资格及30%的股份;
5、由诚正公司、何志敏、欧伟坚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1、请依照法理和公司法规定分析上述案件,尤其是谁是公司的合法股东?股权转让合同是否有效?
2、河南海普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普赛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发起人为河南环宇电源股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宇股权”)及王安保。2003年,海普赛公司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梁金、丁茗、邹卫平三人加入公司,并将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750万元。此时公司股权结构为:环宇股权46.3636%、王安保37.2727%、梁金9.8183%、丁茗3.2727%、邹卫平3.2727%。
公司成立后,2002年实现净利润200多万元,2003年实现净利润1800万元。在企业经营业绩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公司股东有意增加公司的注册资本,而王安保则准备将自己所持股权向其他股东转让。由于公司业绩良好,四位股东都希望更多地认购王安保拟转让的股权,提高自己持股比例。环宇股权因此与梁金、丁茗、邹卫平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2004年5月,环宇股权与王安保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王安保的股权转让给环宇股权,其后,环宇股权与王安保提议召开股东会,讨论公司增资及修改公司章程事宜,环宇股权提出将公司注册资本再增加2150万元,新增资本全部由环宇股权认购,梁金、丁茗、邹卫平同意增加公司资本,反对新增资本有环宇股权认购,同时提出王安保与环宇股权的《股权转让协议》无效,全体股东对王安保拟转让股权和公司拟增资本应当具有等额的认购权。表决中,全体股东均同意公司增资并对章程中的对应条款予以修改,但就变更公司股东、新增资本全部由环宇股权认购及修改公司章程中对应条款,环宇股权、王安保赞成,梁金、丁茗、邹卫平反对。2004年7月,环宇股权在未经其他股东表决的情况下,依照《股权转让协议》内容修改了海普赛公司章程,并在工商局变更该公司股东、增加公司资本的登记手续。梁金的股权被稀释到5.5102%,丁茗、邹卫平的股权被稀释到1.8367%。梁金、丁茗、邹卫平不服,诉致法院,要求确认王安保与环宇股权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无效,变更公司股东、注册资本、修改章程无效,并要求确认三原告对王安保转让股权和公司新增股权有等额的认购权。
1、王安保与环宇公司之间达成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
2、对于公司增资,你支持哪一方的主张?为什么? 3、2006年5月,自然人刘子玉(本案被告)、张军、王晓娟签署《上海×××有限公司章程》。章程规定公司(本案原告)注册资本为50万元,刘子玉出资17万元,张军出资165000元,王晓娟出资165000元,股东应于公司登记前一次足额缴纳出资。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存档的原告股东出资材料《验资报告》表明:三股东用货币出资,截止2006年5月1日已经收到三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50万元。《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载明刘子玉实际出资17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34%,张军实际出资165000元,占注册资本总额为33%,王晓娟实际出资165000元,占注册资本总额为3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于2006年5月30日核发了原告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刘子玉、张军、王晓娟在2006年5月3日签署了《上海×××有限公司第一次全体股东会议决议》,该决议第三项内容有:“同意出资建立公司启动准备金,共 20万元人民币,各股东按照《公司章程》规定比例出资:刘子玉出资比例34%共6.8万元,张军出资比例33%共6.6万元,王晓娟出资比例33%共 6.6万元。”
2007 年9月26日,刘子玉、张军、王晓娟签署《上海×××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决议》,该决议的主要内容为,刘子玉因个人原因需要转让其所持股份,由于张军、王晓娟不愿购买,并自动放弃优先购买权;根据章程规定,经全体股会东决议通过,允许刘子玉将其股份转让给现有股东以外的其他人。此后,刘子玉与刘子文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刘子玉将其17万元出资,占原告注册资本34%的股权转让给刘子文;转让价格为51万元,刘子文于本协议签订之日起3日内向刘子玉付清转让款;刘子玉承诺所转让股权系合法持有且有权转让,并配合刘子文办理工商登记事宜;刘子文对于转让后的权利义务已经了解清楚。
但是法院查明刘子玉主张其已经按照章程规定出资的依据《验资报告》附件系伪造,故《验资报告》的内容不真实,法院认为刘子玉未按照章程规定出资。原告确认刘子玉实际向公司出资68000元,刘子玉确实为原告支付了该款,据此法院认定刘子玉实际额为68000元。
1、《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
2、刘子玉出资的瑕疵应该由谁承担责任?如果是刘子玉个人承担责任,刘子文是否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篇:商法案例
票据案例:
原告:上海皮革公司德惠皮革制品厂。被告:上海亚细亚皮具实业有限公司。
被告上海亚细亚皮具实业有限公司(简称亚细亚)签发了一张收款人系上海亚泰皮件厂、票面金额为20万元、汇票到期日为1996年5月30日的商业承兑汇票(号码为ZXZV6468553),同时该汇票经被告亚细亚承兑,到期日无条件支付票款。上海亚泰皮件厂收到汇票后,于同年3月8日背书后交付原告上海皮革公司德惠皮革制品厂(简称皮革厂),原告皮革厂遂在背书人一栏中填写了自己的名称。同年5月30日原告皮革厂因出借钱款又将汇票背书转让给借款方上海希伦赛勒赫和奎因皮革化工品技术服务寄售站(简称寄售站)。同日,该寄售站持该汇票至银行提示付款。次日,因被告亚细亚帐户内存款不足银行拒付款而退票。为此,该寄售站将汇票退回原告皮革厂,原告皮革厂与该寄售站之间已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为此,原告皮革厂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皮革厂诉称: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偿付票据金额20万元,承担利息及诉讼费。被告亚细亚公司辩称:原告皮革厂取得汇票后已背书转让给他人,且本案系汇票的前后手之间均无直接债权债务关系。原告皮革厂不具备持票人竞争资格,无票据权利,要求驳回原告皮革厂之诉。
公司案例:
李某,某旅游公司,某经贸公司三方于是2001年初签订协议共同投资设立某汽车租赁 公司。其协议的主要内容是:(1)李某个人以实物(主要是汽车)出资,折价250万,旅游公司和经贸公司各以现金75万出资,公司注册资本400万元;(2)李某负责公司的设立和筹办事务;(3)公司设立后,由李某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
2001年3月,李某以某汽车租赁公司的名义与某汽车制造厂订立购车合同。约定:(1)汽车制造厂向汽车租赁公司出售单价为10万元的越野吉普车25辆,总计250万;(2)2001年6月30日前交货;(3)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首期购车款100万于交车之日支付,余款最迟于2002年3月1日前付清。同年五月,李某向有关部门递交了汽车租赁公司的设立报批申请,6月12日,李某以汽车租赁公司的名义接收了汽车制造厂交付的汽车,并支付了部分款项。7月,该公司取得营业执照。之后,李某即以汽车租赁公司的名义办理了该批汽车的过户登记手续。截止2002年3月1日。总计付款210万元,尚欠40万元未付,由李某即以汽车租赁公司的名义出具了欠条,但欠条上只有李某的个人签名,未盖公章。
2002年5月,李某病故。汽车制造厂向汽车租赁公司所要余款。汽车租赁公司拒绝支付。理由是:(1)合同虽然是以汽车租赁公司的名义签订的,但当时汽车租赁公司并未成立,实际上是李某的个人所为;(2)李某后来出具的欠条未盖公章,只能视为是个人行为;(3)根据投资协议,验资证明和公司章程,汽车应为李某的个人出资,其所欠的债务应由李某个人承担。由于双方对此有较大分歧,汽车制造厂遂以汽车租赁公司为被告诉至人民法院。
破产案例:
上海教科文设备总公司系上海新华书店黄埔区店(以下简称新华书店)开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于1984年开业,注册资金100.85万元,1985-1990年间经营状况良好。自1987年在珠海先后承包了两家公司,并且参与一家电冰箱分厂的联营,1989年出资在珠海开办了申海公司,因扩大经营规模,累计借入银行贷款和委托贷款近二亿元,大部分划拨给申海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等原因,自1990年初开始亏损,并与同年12月停止经营,经清理整顿无效,遂向任命法院申请破产。法院认为符合破产条件,立案受理,并登报发布公告,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经清理查明申请人确实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后,及时宣告申请人破产,并与宣告破产之日第四天成立了清算组。依照法律规定,在申报债权期满后3个月后的第五日,支持召开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审查了债权人的资格及债权数额。其中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对封存于申请人仓库里的700台电冰箱,240台空调器拥有抵押权,并与申请人与1990年5月12日签有抵押贷款协议,并对抵押物进行了查封加挂可识标志,认定有效。第二,三,四次债权人会议一致通过确认了个债权人的债权数额。清算组在基本完成破产财产的变卖后,开始了破产分配程序。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的抵押有效,应与优先受偿。然后又依法定顺序进行了分配,分配完毕,依法终结了破产程序
王某利用内幕信息买卖延中股票案 【背景】
北京大学校办产业是国内高校最具规模、实力最为雄厚的校办产业之一。北大企业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认识到了科技产业和资本市场结合至关重要,但北大企业苦于没有上市额度。二级市场的收购实现了北大的构想。1998年5月间,北大及其所属企业北京北大科学技术开发公司、北京正中广告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北京大学所属上述两公司共持有延中股份占延中总股本的5℅,加上北大方正集团及北大资源集团购入股份,持股比例超过5℅,北大及其所属校办企业成为延中的第大股东。在5月25日召开的延中1997年股东大会上,北大以第二股东身份入主延中。北大入主延中获得成功。【案情】
1998年2月期间,北京北大方正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北大方正﹚曾就协议受让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中实业﹚流通股一事请求中国证监会豁免,但未能得到中国证监会的同意。3月期间,北京大学校办产业办公室﹙以下简称北大校产办﹚在北大方正协议受让延中实业流通股未果的情况下,决定由北京大学下属校办企业。通过二级市场参股延中实业,并于5月11日正式举牌公告中。截至5月11日,北大校办所属四家企业共计持有延中实业股份5.077℅。其中北京北大科学技术开发公司购入341.7674万股,占3.2964℅,北京正中广告公司购入176.6327万股,占1.7036℅。
在此期间,王某担任北大方正副总裁兼北大科技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属于内幕人员。王某利用北京大学参股延中实业这一内幕信息,于1998年2月10日在南方证券北京翠徽路营业部,以10元左右的价格买入延中实业股票68000股,并于4月15日在湘财证券北京营业部以20元左右的价格全部卖出,获利61万元。中国证监会为严肃证券法纪,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依照《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王某作出处罚决定: ⑴ 对王某处以警告并罚款10万元; ⑵ 没收非法所得61万元。
请根据案例,结合证券法关于内幕交易的有关规定,分析内幕交易行为概念如何界定,内幕信息的范围,内幕人员的范围有哪些,以及内幕交易者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保险法案例
1998年5月,某居民张某家楼上住户李某忘了关自来水,水流外溢,殃及张某家。由于涨水时是上班时间,未得到及时控制,造成张家财产受损较为严重。地板、室内装修、家用电器清理等各项损失近万元,经双方协商同意,李某赔偿了张某5000元,了结此事,并立下书面协议。事后,张某的妻子在与同事闲谈时说及此事,单位财务人员说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原来,张妻单位为每位职工集体投保了家庭财产险。张妻回家与张某商量,决定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后,由于现场已被破坏,给定损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最后根据实际损失情况,决定赔付8000元结案。由于损失是由第三者造成的,保险公司在赔付的同时,要求张某签署权益转让书,准备向责任人追偿损失。张某签字后,保险公司找到李某,李某认为已经赔偿张某5000元,并已立下协议,不再承担赔偿义务。于是一场纠纷拉开帷幕。
张某声称自己的损失超过一万元,保险公司的赔款不足以弥补自己的损失,保险公司和李某的赔款自己均应该得到。
李某认为自己在造成张某损失后,已经过协商赔偿张某5000元,并已立下协议,至于保险公司8000元的追偿款与自己无关。
保险公司认为张某与李某私下订立的协议是独立于保险合同的,保险人按保险合同履行赔偿义务后,对由第三者造成的损失进行追偿是法律赋予的权利,李某必须支付8000元的追偿款。
其他住户的意见很多,大多数人认为保险公司在灾后应该给予赔偿,至于李某与张某的协议本来就同保险公司无关。在这样的意见下,张某断然提出两项要求,一是撤回他所签订的权益转让书;二是声称自己当时同意保险公司8000元结案的原因是自己另有李某5000元的赔偿在手,并非自己的损失恰好就是8000元,两项合计才能弥补自己的损失,现在要追偿的话,就要求保险公司重新定损。
试结合代位求偿的法律制度分析,张某的要求能否成立?保险公司是否应赔付?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