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个人总结
篇一:新课改工作总结 新课改工作总结
一年的课改工作,扎实地推进课改实验工作顺利开展。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也更加坚信“课改必胜”。当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得到了些什么?我们认真总结。
一、建立课改组织机构
课改成败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既是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层层落实。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并亲自反思,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
二、课改管理有制度
1、课改管理有制度,是搞好新课改的前提。
为了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
(1)规范了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检查、有总结。教师要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每学期讲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撰写一篇优秀教学案例、学习一本教育专著并写一篇学习心得。
(2)规范了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小组要求内容典型,计划详实,记录周全,材料保存丰富完整。
(3)规范了听课、评课制度。要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教师不少于20节。
2、教研是搞好新课改的关键。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集体备课。教师全员参与,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办公室里老师们为一个教学问题各抒己见。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我们不断总结。
三、重视实践、重视反思 学校订阅《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魏书生优秀班主任》等。鼓励教师上网读书学习,积极参与网上教育论坛等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去景县黎阳和联小学校学习3次。通过学习和锻炼,培养出我校骨干教师刘芳和李静王金亮王燕课改骨干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校鼓励教学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及时总结。
四、转变学生、教师、课堂、孩子们变了,转变学习方式,做学习的主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进步: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大;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我认为”、“我觉得”、“我的看法是”、“我的建是”??成为课堂上学生使用频率最多口头语之一;一双双高举挥动的小手成了课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难住。
2、教师变了
教师们尝试着在评价中不揭短、不挑剔、用发展的、肯定的、差异性的目光看待个性鲜明的孩子们,给他们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成为孩子们可信赖的学习伙伴。这学期实施课程改革后,老师们所教学生的成绩上了一个台阶,如姜艳军老师和王燕老师的班级取得全镇第一的好成绩。六年级和五年级三年级英语分别取得全镇第二和第三的好成绩。
3、课堂教学变了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教师能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激烈辩论场景,成了课堂中最生动画面。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在课改实践中老师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与此同时也遇到了矛盾和问题。在今后的课改路上,如何将课改工作深入下去?我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开创我校课改新局面。
五、课程改革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蜕变,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也有几个问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解决。
1、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之间的合作热热闹闹,你说我记,交流汇报不亦乐乎,但表象之下的效果不容乐观,这已经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的大班额教学使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具体调控,造成合作学习效果不佳;
2、如何防止新课改带来的学生发展两极分化的现象?新课改让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也使众多的孩子如群星般璀璨,他们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知识全面,在课堂学习、各项活动中独占鳌头,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他们习惯了聆听,生活在“小明星”的阴影之下,感到成功离自己遥不可及,变得不自信,甚至自卑,这是我们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3、如何使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真正实现科学化、合理化?近几年来,教学手段的先进多样改变了教学方式的单一,但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师忽视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影响,如板书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演示,动手操作效果等,如何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合理结合,才是科学的,值得我们探讨。另外,教师对课件的制作和开发感到困难,制作课件耗费的时间太多,就直接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这也是课教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4、如果说课改对教师的提高是必要和必需的,那么,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也是必要和必需的。教学和培训时间的矛盾,工作和身体健康的矛盾都应该认真考虑;
5、学校将安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学校全体教师外出学习、经验交流、购买培训资料和教育理论书籍等,确保课程改革的正常开展。
6、争取社会支持。今后我们将营造有利于改革实验的社会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建立学校、家庭有效参与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为实验按照课程设置及教材要求组织有关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7、教师内强素质,是课改成功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持之以恒练好内功,以自已深厚的业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8、针对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准焦点,善于思考,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者形成课题研究方案,组成研究小组,找到能较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办法。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校教师将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同心协力,开拓创新,新课改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我们相信,今天的耕耘,一定能为明天编织一幅的丰收画卷!贾村学校
2012.2.19篇二:实施新课程改革个人工作总结 实施新课程改革个人工作总结
课程的改革是教材的改革,文化的改革,更是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做了很多努力。现总结如下:
一、以新课改理念为先导走进新课程。
用新课改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专著,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培训和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向领导学,向同伴学,向书上学。保证理论学习的高质量的走进了新课程。
二、注重课堂教学实践。
“把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我力争从以下几方面改正:
1、备课。认真的学习教材,熟悉教参,恰当处理好教材。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课程,而应成为课程积极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所以创造的使用教材内容,当认为教材上提供的情景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或者有了比教材更有价值的主题情景时,就更换主题情景。其中,教材内容“班本化”是重要的方法。更换后的主题情景更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这样做以后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的新理念。
2、上课。注重情境化的教学。新课程的情境创设已不是课始、课终的“调味”品,而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味”。“主题图”是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然而,“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生活化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算法多样化。其实质是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拿出体现自己个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算法多样化不等于算法全面化”。优化是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
3、作业。注重活动式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作业。要求认真的做在作业本上。经常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及时的记录下来。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把现代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还有一段距离,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不断研究、探索的过程。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经常梳理和小结教学,只有不断总结交流,才能提升自己,形成一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局面。篇三:新课改工作总结
黄前小学新课改工作计划
随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中小学起始年级轰轰烈烈的推开了。我校虽然新课程只进行实验了三年,但是,这三年,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一、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①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除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的新课改培训外,我校自己利用各种讲座、学习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②实施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学校要求教师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六个解放:
一是要解放眼睛看形势。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当今教师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中去。
二是要解放头脑敢为先。教育者要在改革中勤动脑,才能有新思路,素质教育期待着教师更大程度的思维创新。三是要解放双手去开辟。教育创新之路靠教师用双手去开辟,教育新观念、新创意、新事物靠教师自己用双手去创造;
四是要解放嘴巴多质疑。教师要谈天论地话创新,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五是要解放空间觅食粮。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话水来。教师要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向大自然,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六是要解放时间寻乐趣。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活动筋骨,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①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②学习、培训、科研多投入,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有外出学习、考察提高的机会。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开学两个月来,我校已派出教师赴太原、桂林、贵阳、上海等地参加新课改的培训和学习,同时,又派出两名教师参加省骨干培训班的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新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新课改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身素质的舞台,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三年来,新课改的教师外出课已近二十节,这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力的提高了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励创新,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改革课堂教学,备课是主要环节,集体备课更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措施。
①集体备课要突出研究风气,增强实效性。
集体备课要研教研学,尤其要研课堂之教,学生之学,实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转变,每周各组的集备务必达到实效,切忌形式主义。②发挥教研组作用,集集体之智慧,按教材内容(尤其是新教材)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集备中都应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独到见解。③鼓励倡导教师解放思想敢于创新
集体备课意义在于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但不能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照搬照教,要发展教师个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探讨中敢为先,争创先。在加强同学科教师交流的同时,特别倡导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文、理相通,相互借鉴。④加大集体备课的管理力度。每周定期进行集备,每周教研做到三定五统一即定时、定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及思考题、作业和答案。为把握好新教材,教师备课更加注重探讨新教材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研究出合适的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老师们共同合作、探讨、交流,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每次课后,针对课堂反馈的实际情况,老师再一起研究、反思,相互交流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力争使教案更符合学生学习实际,达到最好效果。2、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节课前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探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新课改,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现在就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1、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换位转变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2、在培养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上,我们也做大量的尝试工作
1、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理科教学中,我们重视培养学生收集收集图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科学探究方法。
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探究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提倡报告形式的创新。
在文科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课堂阅读的主动参与性,只有学生投入的参与课堂,才能真正的上好课。所以老师们把精力一致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老师们采用激情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3、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5、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新课改,初步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时候,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纪录法、学生学习档案收集法、与考试测查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我们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习档案袋,将学生参加的课内、课外活动,如课堂三分钟演讲、课堂小品剧表演、课堂讨论、发言、课下完成作业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查阅的资料、收集的图片、剪报等,与学生课堂教学相结合,每次活动教师及负责的学生都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学生活动情况和成果收集进学生学习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
我们将考试测查平时与期末结合,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较全面、客观,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可以从多个方位、角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因材施教;同时,通过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观察出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五、新课改,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和困惑:
1、新教材在实施、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大好处理的地方,如课堂上针对某一有兴趣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抢着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以至为维护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脸红脖子粗的辩论,甚至到了下课时间还意犹未尽,看着孩子们情绪这么高涨,精神这么投入,教师是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教师在充分保护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的同时,有时教学任务难以如期完成,成了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第二篇:新课改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新思
-----课改培训总结
语文教学在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呈现出不少新的气象、新的景观,那种统得过死、教得沉闷、学得刻板的格局正在改变。
针对语文的特殊性,我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心有考纲,备考不慌”。考试大纲是命题的总则,认真研学考纲,可让教学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二)是着重强化知识点。“教材是个例子”,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
对照语文大纲要求及复习内容六个能力层级,四大板块,二十五个考点”,我对于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将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同类合并,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
(三)是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积累易读错、写错的字词5个、成语1个;每个月除月考外额外完成习作一篇;坚持在每节课前五分钟开展诗词赏析或演讲成语故事或介绍名句等小活动,通过这三项常规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同时发展。
(四)是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创设语文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1、要求学生买《读者》《青年文摘》,统一订阅《语文周报》等优秀报刊,在班级传阅。
2、要求学生坚持抄范文,利用周记进行练笔、积累材料。
3、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选例文,认真研读揣摩,利用文中材料进行仿写,然后对照原文,比较优劣,找出差距。
4、注重作文实战训练,认真选题,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导,在卷面、书写、标点等方面严格要求。
5、坚持每周背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在老师跟前过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点东西,真是难为他。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五)是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六)是坚持开展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
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
1、书写清晰规范;
2、审题明白准确;
3、答题科学合理;
4、时间利用得当。
(七)是让学生拥有成就感。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和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八)是阅读思考与解题技巧同等重要。解题技巧的总结和积累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但阅读思考也不容忽视。埋头做题,学而不思,前人早就概括过,一个字:惘。就是迷茫的意思,到底我为什么做题?做这个题有什么意义和收获?学生很少思考,成为解题机器,只会按部就班,缺少应变能力。体现在考试中,他们对于新东西新题目,因为缺乏应有的自信、创新能力而失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更需要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思考所读文章的内涵意义,思考阅读于自己而言有何收获,对自己的思想对自己的人生有何启迪,这样的阅读与思考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第三篇:新课改总结
这次能有机会参加2011年甘肃省新课改培训,我感到非常荣幸,相信通过培训一定会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次新课改培训为期八天,今天是第二天,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了解和学会了许多有关新课改的理论知识,懂得了如何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贯串新课改的思维方法,观看了一些有关新课改的视频,同许多一线教师交流了有关新课改的问题,感觉收益颇多。但是由于新课改培训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理论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训过程中,不短学习,不断探索,敢于创新。总之,我一定会充分地利用这八天时间,不断地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理论成果,并努力将所学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
今天是新课改培训的第4天,我觉得通过观看和学习人大附中郭井生老师讲授的关于“创新主题教学”策略后,我的收获颇丰,我也认认真真地完成了今天的作业。郭老师的“创新主题教学”分为三点:1.经典材料,精致分析;2.创设情景,生动呈现;3.案例教学,便于理解。每一点都有具体深入地分析,对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加以运用,相信我们的课堂气氛一定非常宽松,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一定会不断增强
今天是新课改培训的第五天,总体而言,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自己的收获不小,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比如,如何将培训的成果很好地融入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问题。继续努力,相信一定能圆满地解决这些问题。
历史学科培训总结(我的)
为期八天的新课程培训工作即将结束,通过这近八天的培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新课改的理论知识,对新课程及新教材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觉得真是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学校及教育部门给我提供这次培训的机会。首先我对自己在这八天的培训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
8月2日是培训的第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机房打开甘肃省2011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网,如饥似渴地学习新课改的相关内容,首先认真阅读了《高中教师新课程通识培训-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高中新课程的结构、评价、培养目标及内容有所了解,并认真做了阅读笔记。8月3日,我认真观看和研读了北京四中赵利剑老师主讲的《高中历史“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教学研究》专题讲座,觉得赵老师把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讲得很清晰,做到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尤其对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析相当透彻,让我印象深刻。8月4号,我观看了人大附中郭井生老师主讲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教学研究课》专题讲座,郭老师的讲座分为四部分,其中的第二部分,创新主题教学策略,包括三部分即经典材料、精致分析,创设意境、生动呈现及案例教学便于理解,对我影响很大。郭老师用具体的材料及案例对创新主题教学策略作了详细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真正懂得了如何丰富课堂生活,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等等。8月5日至6日,我认真学习了北师大附中白幼蒂老师主讲的《“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于发展”的教学研究》及北京教育学院吴波老师主讲的《“西方民主思想”的教学设计》,通过这两个专题讲座视频的学习,我搞清楚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知识结构以及如何把握重难点。8月7日至8日,我主要学习课程列表中的选修课的内容,比如,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方案解读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此外,利用时间撰写研修日志、教学反思、完成每天的作业以及在班级论坛发帖和回帖等等。可以说,我充分利用了这八天时间,学到了许多新课程知识,受益匪浅。
通过八天的培训,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将产生深远影响。第一,我深深地懂得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地位非常重要,其设计要考虑知识与目标、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三者不能偏废其一,只有将三者统一起来,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设计好了三维教学目标,才能突出教学重点。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如何运用创新主题教学策略。历史史料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历史经典史料,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其深入分析,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创设意境,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广泛参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及枯燥的历史现象和事件;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案例,化繁为简,转抽为具,有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差异是传统教学仅仅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多种资源,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从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总之,八天培训让我对新课改对新教材有了全新的理解,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当然八天的培训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时间是很短暂的,需要学习的新课改理论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以后我一定还会利用多媒体网络不断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增强对新课改的认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对“创新主题教学”策略的看法
人大附中郭井生老师在《“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教学研究》专题的第二部分讲述了创新主题教学策略。郭老师共讲了三个策略:1.经典材料,精致分析;2.创设情景,生动呈现;3.案例教学,便于理解。郭老师对这三个创新主题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1.经典材料,精致分析。就是将历史经典史料进行精致分析,然后让学生从史料中得出结论增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他举出了个例子“梭伦将债务人失去的全部土地所有权归还债务人,„„永远禁止债务奴隶制。在政治领域,第一次准许没有财产的平民参加公民大会,不过,公民大会拥有的权利仍旧很有限。另外,还规定富裕商人可以担任执政官;还设立新的、更受欢迎的陪审法庭来代替贵族最高法院的一部分权力。总之,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全球通史》。依据材料归纳梭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就这段材料带着学生进行分析,从选段中可找出梭伦改革的内容有废除债务奴隶制、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建立公民陪审法庭等;影响有这次改革是对国家权利机构进行的改革,在组织上为雅典民主奠定了群众基础。这样运用一段比较经典的资料,学生们就能很好理解梭伦改革的内容。
2.创设情景,联系生活。指的是在讲授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或枯燥的条文时,要联系生活,创设情景,让学生广泛参与。并认为安徽省滁州中学的古鹏及重庆临江高级中学的尚宗发在讲授《古希腊民主政治》时,创设的情景非常生动,值得借鉴。他们的课堂导入是这样的,班级里的事务,比方说“班费应该收多少”,用什么方式来决定最好?学生们就会思考,有的学生就会说“大家民主觉得最好”,这就是民主决定的生动呈现,学生就能很好地将抽象的古希腊民主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3.案例教学,便于理解。就是运用案例化繁为简,转抽为具,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和案例结合起来将,便于学生的理解。安庆一中的张昌东与昆山市一中姜忠明在《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中,在讲述罗马法时,运用了几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即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深刻地理解了法律条文的内涵和原则。比如,案例模拟法庭,让学生自己当法官来判决案件。案例为“卢修斯是亚历山大港的一个平凡的经营航运的小商人,他向放高利贷的大商人加图借贷5000枚金币,并立下了契约半年后归还6000枚金币,合适卢修斯下半年经营不善,无力还钱,只有一份财产和二十几个奴隶,为此加图告上法庭”,那么法官将如何判决?学生思考,老师解说,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奴隶制也是不可侵犯的,所以最终的判决是卢修斯家的奴隶被作为一种财产和物品判给了加图家。通过这个案例的说明,学生们就深刻地理解了罗马法的法律条文的内涵和原则了。
郭井生老师运用具体的案例,清晰地讲授了创新主题教学策略,让培训教师懂得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创新主题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方便学生理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历史研究拥有丰富多样的经典史料,我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穿插一些经典史料,这样即丰富了课堂内容,有便于学生的理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情景,联系日常生活,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及枯燥的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广泛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补充一些教学案例,化繁为简,转抽为具,方便学生理解,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印象。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灵活运用经典材料,创设情景,补充教学案例,这样的课堂一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历史课堂的学习效果。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专题设计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挑战及如何从习惯的处理和运用教材的思路中走出来?
在五天的新课程培训中,我认真学习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及“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三个专题讲座,通过观看专家的课程专题讲座,参与互动话题的讨论及思考与活动中问题的思考,我领悟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专题课程的知识结构及把握专题课程的重难点,发现了教学中的困惑并找出解决的对策。总之,通过这五天的培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新课程的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通过五天的培训,结合三个专题讲座的学习,联系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专题设计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专题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一些教师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设计突破了传统历史教学的课程设计的形式,采取专题的形式,虽然有利于教师从宏观上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历史改革的趋势,但是课程设计的完全改变,却使许多一线教师不适应,尤其是广大45岁以上的老教师,课程设计的突然改变让他们无所适从。因此,新课改培训很有必要,也是讲授新教材的教师必须要参加的,通过新课改的培训及一线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学习,对新课程的专题设计有了了解,才能在新课程的历史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每个专题的课程内容较多,给一些教师带来一些困难。传统的教材是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顺序,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交往及民族关系等为中心来编排课程内容,结构简单、明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古今中外的历史放入不同的专题里面,一线教师的普遍反映是讲授的内容较多,有的在传统教材是两、三节的内容在新教材中是一阶段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宏观上把握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传统教材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放在各自所在朝代中讲授,内容零散,所占章节比较多,新教材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为一章讲授,从先秦一直到清朝前期,时间跨度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为主线,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第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专题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及多样化教学,采取了更加人性化,更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设计,这虽然符合课程改革的一般趋势,从长远来讲,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但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要改变几十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确不易。这就要求他们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节教学方法。
因此,作为广大一线历史教师,尤其是广大青年教师,要加强学习新课程的相关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灵活处理教学的各种问题。第一,适应新课程专题设计的模式,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第二,抓住每节课的主题,做到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第三,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总之,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我们都要高度重视新课程培训工作,增强对新课改的理解,认真聆听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领会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虚心向有新课程代课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对当前实施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指新一轮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的动因是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及由于高中教育的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对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看法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师,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查阅与学习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关的资料,我对普通高中教学改革有了自己的看法。我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和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倾听专家、教授的有关新课程的教育讲座,观看教育影视资源等,形成了自己的思考,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了自己的头脑。我的教学思想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创新,并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及实际情况,把先进的教育经验应用到课堂中。在实践中摸索反思,找出弱点和不足,吸取教训,及时总结积累点滴经验。
首先,我认识到教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看准方向和坚定信念,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其次,教学改革和传统的教学不同,而是将同一学科的内容分为若干“模块”,教科书按照模块编写。比如,高中历史就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三部分,选修课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等专题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课,有利于学生历史课的学习。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是好多,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减轻学生负担,对于老师来说,虽然对于刚开始教学会带来一些困难,但是通过学习和总结,教师会逐渐掌握教学改革的精髓,也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中国高中教育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提示: 最后一次作业,请大家抓紧时间完成。
8月9日 作业题(根据考核要求,作业字数800字以上。)
通过为期八天(8月2-9日)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视频和材料的学习,你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的独到感悟与体会。您有何建议来帮助我们改进培训工作?
提交者: 代宏刚(提交时间: 9/8/2011 AM 9:38:05)答题内容:
为期八天的新课程培训到今天就结束了,首先要感谢各位专家提供如此丰富的视频及材料,让我们对新课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其次我要感谢学科辅导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回顾八天的培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大附中郭井生老师主讲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教学研究》中的第二部分,“创新主题教学策略”。
郭井生老师认为“创新主题教学策略”包括三部分内容,即经典材料与精致分析、创设意境与联系生活及案例教学与变繁为简。历史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史料丰富,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经典材料,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演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意境与联系生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广泛参与,将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和枯燥的内容,用很类比的方法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授雅典民主政时,教师就打比方说“咋们班班费应该收取多少?用什么方式来决定最好?”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每个同学,所以他们会积极发言,有的同学说那就同学们举手民主决定最好,于是教师就解释说这就是民主决定的生动表现,这样就让学生对抽象的民主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案例教学与变繁为简,就是结合课程内容,运用不同的案例分析,以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讲述罗马法时,运用几个具体的法律案例,既激发学生对罗马法律条文的兴趣,又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法律条文的内涵和原则,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难看出,灵活运用郭井生老师的创新主题教学策略,将对我们的历史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找出新的适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对培训工作的建议:第一,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有关于新课程的专题讲座、互动对话、案例评析以及在线交流、研修日志、作业等,但是由于培训时间短暂,缺少对教学实践的要求及专家的指导,我认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才是新课程培训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二,培训时间短暂,新课程培训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所牵涉的问题很多,八天的培训时间,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应该适当增加培训的时间。第三,新课程应该结合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不同要求,比如,许多老教师不懂计算机,就不利于新课程培训工作的进行。总之,在这次的培训中,我受益匪浅,也衷心希望有更多的老师有新课程培训的机会。
第四篇:新课改总结
新课改总结
江苏省公道镇中心小学地处扬州西北边陲公道古镇,他们主动学习,观念新颖,理念先进。近年来在学校校长刘春友的组织与带领下,采用“开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学习了新课程改革方面的一系列理论。本学期,他们在“如何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进行了思考、研究与探讨。他们觉得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不改革一切学习与培训都可能落空;而课堂教学改革如果没有一系列新课型来引领与支撑,也同样不能落到实处。所以,他们以生活为基础,以兴趣为支点,以自主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通过研究与实验,初步建立了五种切实可行的新课型。
(一)“超市式”课型。把课堂变成超级市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火山》,汤波老师是这样上的: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开放的环境,将有关火山的知识尽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进行“超市式”的选取,并进行加工与整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充当一个“导购员”的角色。这样的课型“原汁原味”地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自主探究。
(二)“切块组合式”课型。在一节课中,根据课堂实际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小组”,小组内分A、B、C、D四个学生,全班形成四类。人人有专门研究的任务,每大组同类的学生则是同一学习任务的合作者。他们可以下位合作,然后回到小组上当“老师”。全班所有学生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公道中心小学一般教师都会上这种课,每个班的学生也喜欢这种课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情境再现式”课型。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实现生活与学习的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学生学习宜讲则讲,宜练则练,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四)“擂台式”课型。公道小学根据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运用课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特点,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能过个人擂台、小组擂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中学习。
(五)、“现场操作式”课型。把课堂当作实验室、制作间,教师根据那些适合动手做的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去做一做,玩一玩,练一练。从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再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这个学校,为了让社区了解课改与支持课改,还经常将家长请到学校来看课。有的家长们看了这些课型之后,十分高兴地说:“以前课堂教师像私塾先生一样,从头讲到底;现在课堂标标准准是‘学堂’,是孩子学习的天堂。”“我们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来放心!”
第五篇:新课改总结
新课改工作总结
李冬梅
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各科任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习知识。我总能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新知识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在数学教学中,注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发挥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春天来了》后,组织学生去郊外走一走,寻找大自然的足迹,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尚差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