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中国近现代史》有感
学《中国近现代史》有感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梦”这个词我们经常看到、听到、说到。是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几代炎黄子孙的梦想。然而,追溯到1840年,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揭开了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序幕。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运动失败。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序幕。„„
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门课程,是继高中以来我又一次全面系统的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不一样的学习环境,不一样的理解水平使我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
犹如滚滚东流的江水,历史的车轮是不断前行的,不可能回旋,也没有假设。他只能把一切都定格在历史长长的画卷里,供人们学习与借鉴,也留下了无数的嗟叹。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最终清政府战败,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此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接踵而来,进行疯狂的殖民掠夺。19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攫取在华的更多权益,公然发动了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又一次以失败告终,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与之而来的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接着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腐朽堕落的清政府再一次战败,再一次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至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在中国的掠夺活动更加猖獗。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殖民掠夺,不断制造局部侵略事件,终于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对侵略地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掠夺与奴化教育。侵略战争必然失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中以失败告终。
有压迫就有反抗,有侵略就有反侵略。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探索民族独立、人民富裕与民族富强的新出路。先是农民阶级建立的太平天国,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再是19世纪后期维新派的探索。从器物到制度,均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了不动摇封建制度的探索是不能为中国找到出路的。于是,以中山先生为主要领导人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了历史舞台,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制度。由于资产阶级发展的不充分,加之以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窃取。以至于出现了军阀混战,社会**的局面。五四运动工人阶级无产阶级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传来了新的希望,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在1921年7月23日这个历史性的日子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自此中国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组织、革命纲领与章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使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遭受了成立以来的几乎是毁灭性的灾难,但是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继续着革命事业,经历了无数次探索终成星火燎原之势。20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到四十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带领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将何去何从,出现了三条道路,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了历史的选择与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带领人民实现了总体小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建设和谐美丽民主富强的更美中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提到了建设“中国梦”。为了建设“中国梦”,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知道今天做了什么,明天要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同时要知道,我们昨天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而今天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明天。
我们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学好我们专业知识,而且要扩大我们的视野,不仅要学好知识文化,而且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我们必需要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每天关注新的资讯新的动态,细心留意我们身边的事物,从小事做起。我们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知道自己现在做什么,昨天做了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建设祖国的美好明天。
学习和研究近代史,不仅会令每个中国人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而且将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激发国人强大的凝聚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无私奉献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肆无忌惮地恃强凌弱,妄图“西化”、“分化”中国的顽固派仍然存在。因此,我们更要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当今大学生的我们,我们要拓展视野,关注自己生存的世界,过去的我们要了解,今天的我们要珍惜,明天我们要创造,随时要准备去接受新的任务,因为祖国的未来等着我们去开拓创新,等待我们是的更多更难的考验。
第二篇: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感
姓名:刘达强
学校:惠州学院
系别:计算机科学系
专业班级:09级网络工程
学号:091402117
一部伟大的屈辱与奋斗史
——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感
仰望星空,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总给我无限的遐想,那里曾经放飞过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那里曾经记录过多少历史的痕迹。芸芸众生,纷纷扰扰人世间,悠悠东流历史长河,总让我的思绪飘飞浮沉: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华丽的乐章,更是一部伟大的屈辱与奋斗史,它将会流芳百世。
一直以来,我都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我都以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自豪。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我深深地爱着它。思绪在飘飞浮沉,丝丝缕缕地穿过遥远的时光。在我看来,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奋斗史。在近代,我们的祖国遭受了太多的屈辱与蹂躏,承受了太多的痛哭与折磨,受尽了当时列强的侮辱与侵略。但是,我们的民族如今却依旧屹立在世界之中,我们的民族只有被打败,却没有被打倒。那是因为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
行走在消逝中,蓦然回首,有一种涅槃的气息氤氲而来。这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是以英国在1840年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当时“闭关锁国”而又落后的中国因战败而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是,屈辱并没有因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而终止,反而,让列强掀起了侵略中国的狂潮。之后,中国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那些特权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还有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这些都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打击。后来,英法联军在1856年又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一次战败,被迫与英法俄美4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签订了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从此,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而《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狂潮,一次又一次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以至于中国一步一步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了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局面,让近代中国人民受尽屈辱和折磨。这段看似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却正好让我们铭记一个历史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一缕思绪漂浮在时空,拉回游离般的梦境。我有时在想,如果近代的中国没有了这段屈辱史,中国的现状或许会好很多。在我看来,列强的侵略狂潮,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都扼住了近代中国的发展,使得中国徘徊不前。可是,让我骄傲的是,现代的中国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等方面都不断地在提高。
其实,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奋斗史。在受尽欺凌的近代中国,却有着一批又一批不肯屈服的子孙。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影响着如今的我们。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精神;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给予帝国主义沉重的打击。还有早期维新运动、维新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中国。而其中让我们铭记的华夏子孙很多很多,如: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和孙中山等等。他们的不懈努力,让近代中国看到了曙光。蓓蕾消逝了,鲜花却争奇斗艳;种子消逝了,大树却果实累累;积雪消逝了,江河却奔腾不息。中国在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以学生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它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也使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当时中国的革命前途焕然一新。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让中国人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的人民利益,让长期受压迫的广大人民有了番身的机会。中共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为全中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也是历史更是世界的需要。耳熟能详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因此而深入人心。可以说,1919年到1949年是中国翻天覆地变化的三十年。
在那30年里,炎黄子孙都为了改变中国当时的局面努力着,也可以说是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奋斗。工农运动、大革命、土地革命、遵义会议、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等,都为我国的近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遵义会议的召开成为我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而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胜利史诗;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些让我们骄傲的一切都是因为我国的人民团结努力奋斗。
站在悠悠东流的历史长河的堤岸上,回望逝去的历史,品着溶溶月,感着淡淡风。现代的中国沿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如今的中国,加入了WTO、举行过奥运会等等,这一切都说明当今的中国,在我们的努力下,我国的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等各方面都不断提高并得到世界的认可。
没有大海的汹涌澎湃,可以献上小溪的清澈潺缓;没有大山的巍峨险峻,可以献上原野的葱郁坦荡;没有太阳的炫耀世界,可以献上烛火的一隅光照。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需要去读史,俗话说:读史能使人明智,知史可以明得失。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值得我们去阅读,无论是屈辱的还是奋斗的,它能让我们在现在社会学中得到学习、工作、生活、为人处世的道理。现在的中国,已经走出阴霾,我们正把伤痛掩埋;我们日益的强大,我们尽量丢弃过去,却没忘却历史。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它扬起的灰尘,碾过的痕迹,却时时告诫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我们的民族有着博大的胸怀,我们的民族将不断强大。
我们短暂的一生,是否也是像那露珠,关键的一步就能铸就我们的不凡或是平庸,遗憾或是满足?这一步,也许是一个抉择,也许是一次探索,也许,就是一种偶然。带着这个问题,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许多典故往事如同流沙,从我思绪的指缝中轻轻滑过。的确,我们的生命既短暂又漫长,我们不能让自己有过多的遗憾。而作为一名当今的大学生,我们需要学习我们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去面对一切困难,我们需要秉承我们民族努力奋斗的精神去面对一切挫折。我们要让我们民族的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努力地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倾听自然,在历史长河的堤岸上淡看云卷云舒,喜看花开花落。那屈辱的岁月已过去。因那屈辱的岁月,我们不再沉默;因那屈辱的岁月,我们努力奋斗;因那屈辱的岁月,我们更需铭记;因那屈辱的岁月,我们更需奋斗;因那屈辱的岁月,我们会深爱着中华民族;因那屈辱的岁月,我们将不断爆发出自己的咆哮!因那屈辱的岁月,我们要让世界人民看到勤劳勇敢、努力奋斗的中国人!
第三篇:读中国近现代史有感
读《中国近代史纲要》有感
中国近现代史是区别于世界近现代史,专以中国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叙述主体的一门学科。不同于世界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有多种看法,但被普遍接受的是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的这一观点。其中1840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称中国现代史。
西方殖民者以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了闭关自守的中国人,从此中国人开始了学习西方的艰难起步。这种学习,经历了从睁眼看世界,到物质技术的学习,政 治制度的借鉴,再到思想文化的探寻四个阶梯式的跃进过程。
1.面向世界的思考-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最早开眼看世界的是林 则徐。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领导了广州的禁烟运动和抗英斗争。他一改清政府官员鄙薄夷人、惟我独尊的观念,对西人进行实地了解。他组织翻译英文 《广州周报》而编成《澳门月报》,他还特别组织编写了《四洲志》以了解世界形势。为了外交和军事斗争的需要,林则徐还组织选译了《各国律例》等书和大炮瞄 准法、战舰图式等资料。通过了解,林则徐认识到外国的船炮远远高出中国之上。必须学习西人长技,才能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基于这种认识,他曾购买洋人大炮 来武装清军,并实地做过研制、改进中国大炮的工作。他甚至上奏道光皇帝,建议用关银的l/10做经费仿造外国船炮。他还对俄彼得大帝微服出行、学习西方技 术的行为表示了赞赏。
在民族创痛的刺激下,魏源秉承林则徐的思想,并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阐述。他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著成《海国图志》,明确阐述“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的道理。
他提出中国当以俄罗斯彼得大帝为榜样,励精 图治,赶上“西海之国”。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固然有攘外之急需,但绝非皮毛之见,它包含着深刻的革新思想,已显示出他用世界眼光思考中国问题的远见卓识。
2.物质技术的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起,是中国人学习西方长技的正式开始。
基于对敌强我弱形势的清醒认识,洋务派试 图从西方资本主义那里学习坚船利炮的技术,以维护清政府统治。这些人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为代表设立了总理衙门管理对外事务,衙门内设有英、法、美、俄四股,以后又增设海防股;在总理衙门之下,设有南、北洋通商大臣,分管南、北口岸的通商和交涉事 务。为了培养翻译人才,总理衙门还设立京师同文馆,学习外文。这些机构的设立,为洋务运动的进行创造了条件。
洋务运动前期以“求强”为目的。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或是经费不足,或是煤铁等能源不济,这使洋务派原先创办军事工业时的踌躇之志顿减大半。无法回避的困难,令洋务派备受困扰。他们终于明白,单靠军事工业的兴办是不能强国的;西方的强大不仅在于其坚船利炮,更在于其国与民的富足。思想认识上的转变和深化,必然外现于行动。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运动进入了寓强于富的“求富”阶段。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种种作为,体现了中国人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勇气。但是,他们想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单靠引进先进技术来挽救国家危局,这是不可能的。
3.政治制度的借鉴
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强国梦的破灭。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作政治制度上的变革,物质技术的学习才能行之有效。这种日益高涨的改革思潮,最终演变成为一 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戊戌维新是在“救亡图存”的呐喊声中拉开帷幕的。它从一开始就把学习西方的着眼点放在政治制度上,希望通过政治制度的变革,来挽救中国任人宰割的危局,真正实现中国的自强自主。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
中国要想强盛,就必须变革旧制,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梁启超、严复、谭嗣同都表达同样的见解。
光绪皇帝以“明定国是”的诏书颁发了维新变法的要旨:
在政治方面,设立制度局,改革旧机构,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广开言路,允许自由设立学会、报馆,给予言论、出版自由。
在经济方面,保护和奖励工商业,设立国家银行,设农工商总局、矿务铁路总局。文化教育方面,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派人出国留学。
军事方面,裁减绿营,精练陆、海军,行征兵制,用西法练兵。
维新变法内容广泛,其核心就是通过变革旧制,渐进地使中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以实现强国之目的。
最终,由于变法维新触动了慈禧及守旧势力的利益而遭到镇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人继续进行着学习西方、变革中国的努力。他们认为:靠温和的改良是不能实现变革图强的理想的,只有运用暴力革命的手段彻底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才能真正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资产阶级思潮蓬勃兴起。一大批革命的报刊、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宣传资 产阶级共和思想的大潮在中国兴起。
1911年武昌起义激起了全国规模的革命,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被革命所颠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然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的果实终被袁世凯所窃取,整个中国成了大小军阀的角斗场。要想真正使中国走上正道,必须从提高国民素 质入手,彻底批判封建的思想文化,树立全新的文化观念。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一新文化运动兴起了。
4.思想文化的探寻
以李大钊、陈独秀、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彻底批判。新文化运动的领 导者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即以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为号召。对民主和科学的热烈追求,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变革,必须从器物及制度 的移植向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方面转化。他们认为,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体,而且还是一种文化,举凡一切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观念形 态,如自由、平等、公正、人权、个性解放等教育可以德先生即民主代表,民主是合乎理性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是自由、公正、平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还认识到,科学是与专制对立的,因为专制帝王思想的背后就是愚昧和迷信;只有树立起科学的精神,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一切问题,才能真正破除 迷信,革去愚昧,使国民素质有质的改变。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以自己如火的热情,深沉的理念和勇敢的精神,为中国人接纳、吸收人类进步文化铺就了平坦的大道。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各种西方思潮正是由此如潮涌入,以致五四以后的中国思想界异说竞起,百家争鸣。最后,先进的中国人经过思考、辩驳、比较,最终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中国曾经辉煌过,但她毕竟是衰败了。如何振兴她,让她重列强国之林,这个课题就交给我们了。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历史,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培养敏锐的眼光,重振我们的祖国吧!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材料
材料: 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国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和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倪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源于什么机构在什么时间发表的什么名称的文件。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史称《八一宣言》。
2、结合所掌握的知识说明该文件发表的背景与动因。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发表的宣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军队执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后又继续侵略华北,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
三、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简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的历史意义。
回答要点: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了低潮。在极为严峻的形势下,要不要革命,如何坚持革命?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两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无产阶级政党。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的屠杀政策所吓倒。他们冲破反革命的高压,在黑暗中高举着革命的大旗,又奋勇前进了。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领导下,南昌起义爆发。起义军打了一些胜仗,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于10月初在广东潮汕地区激战数日后失败。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继续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人民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因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起义于9月9日发动,原计划也是以攻取大城市为目标,准备在占领澧陵、浏阳等县城后,继续攻取长沙。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各路起义军先后遭受严重挫折,结果导致攻取长沙的目标无法实现,这时,毛泽东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原定计划,决定迅速撤离湘东地区,向南转移,在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地区寻求立足点,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在转移途中,队伍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时,前委决定将保留下来的不及千人的队伍进行改编。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在起义遭到重大挫折后,毛泽东及时率领部队在实践中开始走上了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又发动了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恽代英、叶剑英等领导国民革命军第四团教导团、警卫团和广州工人武装举行起义,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但3天后,在敌人优势兵力的进攻下,起义失败,张太雷和许多革命战士英勇牺牲。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武装夺取政权的又一次尝试,它的失败再一次证明,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井冈山道路,而且只有井冈山道路才是中国革命惟一的正确道路。
2、试析抗日战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回答要点: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开始前后,全面科学地分析中日战争的形势和敌、我、友三方的具体情况,认为:敌强我弱,中国在军事上单靠正面防御是难以取胜的,还必须到敌人的后方去发动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敌小我大,日军兵力不足的敌后广大乡村地带必然成为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理想区域;国民党军装备水平远远高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且控制全国资源,八路军、新四军等善于做群众工作,长于游击战和运动战,适于担负开辟敌后战场、坚持敌后抗战的战略任务。因而,“国民党担任正面的正规战,共产党担任敌后的游击战,是必须的、恰当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的这种分工,既符合全面抗战军事战略上的需要,又符合国共两党和两军的自身情况。两个战场缺一不可,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发挥各自的优长,采取不同的作战形式和手段,以抗击日本侵略者。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构成了有利的战略布局。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人民武装同国民党军队在战役层次上进行了密切的配合。这种配合,体现在国共两军在作战行动上的协调、支援与策应。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发动了有105个团、20万人参加的“百团大战”,时间长达5个多月,歼灭日伪军4万多人,瘫痪了日军的主要交通线,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极大地支援了正面战场。对此,蒋介石在给八路军的嘉奖电中称:“贵部发动百团大战,不惟予敌寇以致命打击,且予友军以精神之鼓舞。”1944年春,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发起强大攻势,实施局部反攻,有力地牵制、打击了日军,使沿平汉路南下的华北日军在进攻至平汉线南段之后,不得不回师华北。
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配合、支援也是比较好的。正如毛泽东所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全面抗战初期,正面战场作为日军的主攻方向,抗击了日军的主要兵力,在战略防御阶段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的一年零四个月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忻口、淞沪、徐州和武汉4次大规模战略防御性作战,共毙伤俘日军25万余人,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图。同时,它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掩护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等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的作用。在敌后战场形成之初,国民党军或直接配属八路军或间接配合八路军进行反围攻作战,都曾起到了积极作用。1938年4月,八路军总部指挥一二九师、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和山西新军一部,在配属的国民党军2个军另3个师的积极配合下,粉碎了日军3万余人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九路围攻”,并收复县城17座。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同时打击侵华日军,使其顾此失彼,这既有利于消灭敌人,又有利于保存自己,由被动变主动,由弱变强。八年全面抗战中,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共进行重大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20多万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多人,接受投降日军128万余人。不难想像,如果只有一个战场,那么日军就可以毫无顾忌地集中全力于一线作战,使其“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战略图谋得逞。
八年全面抗战期间,虽然两个战场的配合并未尽如人意,但两个战场都功不可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战胜强大的敌人,要独立、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团结一致,和衷共济。
四、论述题(30分)
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并结合近年来学术研究动态,试论述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
一、政治反动说: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长期进行反共内战与人民为敌。
二、经济崩溃说:认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导致南京政权的败亡,提出经济崩溃说: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严重危机,币制改革使经济加速崩溃。财政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起而为生存斗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导致南京政权败亡。
三、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把中国放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考察,提出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中国是在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的相对短缺、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政治衰败和国家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开始现代化起步的。南京政权面临来自外国列强、地方势力和民间社会三方面挑战,来不及实现制度创新,厉行政治、经济、农村等各方面改革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愿望和要求,只得向专制体制回归;于是丧失现代化导向,不但无法化解抗战胜利后的参与爆炸危机,反而发生合法性危机,最终被以中共为代表的自下而上兴起的革命力量击败。南京政府对社会的抽取超过了社会可资抽取资源的限度,引发社会对抗;政府在集权的同时不向社会尽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也无力通过制度创新完成变革,结果丧失政治转型的历史机遇,失去合法性基础。
四、全能主义政治推行失败说。学者们把视角上溯至清末,指出从传统官僚帝制到现代中央集权科层制之间必须经过集权(传统)——分权——集权(现代)的过程,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启动。民国以来至30年代的权力分散和政治无序,诱发了全能主义政治的产生。但国民党的全能主义政治在权力凝聚与分散两个层面都犯了错误。政府偏重从地方收缴权力而不注重决策的分层化,造成在中央能够控制的权力网络,决策过分集中于行政中枢,特别是蒋介石个人,权力运作中人治传统更起作用,制度化水平低下。国民党在本应分权的社会层面却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并对地方势力施行削弱和消灭政策。结果是被剥夺殆尽的民间社会丧失了推进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愈演愈烈的暗斗明争贯穿南京政权之始终,削弱其统治。于是全能主义政治走向全面衰败,出现改朝换代的革命。
五、腐败说。、国民党既不能实现向现代法理型政党的结构转变,又丧失了革命党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在意识形态内聚功能减弱、组织结构涣散和政治无内部制衡与外在监督的情形下,逐渐趋向腐败。表现为贪污腐败、组织涣散、派系争斗的政治腐败是国民党统治垮台的根本原因。蒋介石的观点认为国民党军队腐败根源于党的腐败,推论出国民党腐败是该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国民党的腐败与抗战胜利后的劫收结合起来,劫收是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国民党政权腐败的政治根源有三:一是清党和向旧军阀势力妥协,使该党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丧失革命精神和活力;二是删除三民主义中的革命成份,失去抗御腐败的思想武器;三是国民党政权的政治体制在设计和程序上的弊端,使其缺乏应有的制衡机制,基层组织涣散。
六、私有制说。认为南京政权失败原因在于所依靠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及其意识形态,这决定了他们为满足私利必然损害和牺牲人民利益,必然失去人心,走向败亡。
七、失去农村(民)说。认为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迅速崩溃,农村问题、特别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未解决具有决定意义。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南京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科举制度的废除造成农村精英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豪强恶霸逐渐占据底层权力中心,乡村阶级冲突加剧。到南京政权统治时期,政府穷于应付各方面挑战,对农村底层的控制更加微弱,政府职能在农村基本只体现为征粮、征赋、征丁,加剧了与农民的紧张关系。渴望土地的农民在共产党的土改措施下被大规模动员起来,成为改朝换代最强大的社会资源。
第五篇: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活动
“读文献·勤思考”
题目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姓名孙 永 浩学号20126119 班级农学12-1
指导教师
日期2013 年11 月 18 日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主席于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在红军中所存在的教条主义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这片文章语风上风趣幽默,内容上却是蕴含深刻的哲理。读此,觉得很有必要作一篇读后感。
首先,什么是本本主义?即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仅过去红军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历史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免存在。所以,这篇论作在任何时候都有借鉴作用,值得好好品读。
《反对本本主义》共讲了七大点:
1、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2、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3、反对本本主义;
4、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5、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
6、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7、调查的技术。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使很多把书本、理论当教条的人产生了疑问,凭什么?凭啥就没有发言权?书上这么写的,文件是这么说的......懒得理你,就是因为书中这么写的,你也这么编了,文件这么说,你就跟着掰,还拿着稿到处讲,千篇一律,八股作风,脱离实际。书中好似说蓬莱有仙岛呢,你找给我看一看!这是犯了本本主义。我认为这句话是最霸道,但又最具情理的,很有伟人的风范,读之畅快淋漓,试想若是当着那些领导的面前说这么一句话,便是做鬼也值得啊!毛泽东同志的这句话,虽不能说耳熟能详,但这实践主义的“幽灵”,依然漂浮在社会主义的上空,警醒世人,奈何现今的某些人,鬼见了都会愁,还拿着一帮秘书的活儿,对这群众大肆宣读,“如今啊!GDP屡创新高,人民的生活普遍提高,已经啊,跨人了小康生活啦......”,大腹便便,还说得带劲。要是那GDP能从你肚子里流出那么一丁点儿,民工们也不会磨刀霍霍,想拿你开膛破肚了!不仅本本主义,还本本主义得令人发指,见过瞎掰的,没见过这么能掰的。毛主席在文中强调过,“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简单的十四个字,却胜过千言万语,字字千钧,掷地有声!毛主席生前就注重整风,当今,不仅知识分子,党内人士更要整整风了,面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语,蒙蔽了党的眼睛,破坏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话虽然重了点,但对于我们正确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知道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值得谨记!
紧接着就表明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一观点。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这就告诉我们惟有深入的调查研究,才是正确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还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只有进行了艰苦的“十月怀胎”式的调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才可能会有“一朝分娩”式的迅速解决问题。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调查,“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这里指明了马克思主义者熟悉世界和克服主观主义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在于向社会作调查。文中对那些“饱食终日,坐在机关里面打瞌睡,从不肯伸只脚到社会群众中去调查”的人,大声疾呼,发出了“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做实际调查去!”的号召。
通过学习《反对本本主义》,对于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养成密切联系群众,站到群众中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话虽如此,做起来并冒得那么简单!文-革后,党内坚持两个两个“凡是”的思想,教条主义的理解毛主席的话,让活人寒心,也让英灵不得安身!如让毛主席知道,不抽他们几个耳光子那还行?正是因为错误的思想,才是国家经济建设困难重重,徘徊难进。毛主席曾在文中指出:“盲目的表面无异议的执行上
级的政策,这不是真正执行上级的政策,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手那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办法。”何以如此?不东脑筋啊,不深入调查,具体的制定具体方案,只顾生搬硬套,造成损失,却因看上去“未犯错”而难以罪责,美哉,妙哉!损失在谁?还不是国家。我认为,对这种不作为的领导,应该重责!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于机械的执行上级的政策,文本办事,出了篓子还牛气十足,政策和上级精神就是这样,我们也没办法。他们以为没人治得了他们。我曾经多次遇到那样的情况,不管是办贷款,还是交学费,找院里,院里说是校方的决定,没办法。真没办法吗?我看是懒得想,没有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领导还有何用?本本主义!民间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怎么帮起群众就没有那股子聪明劲了呢?
读完《反对本本主义》后,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毛主席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读者带向他要说的话题上,由浅入深,让每一个人都能了解他的想法并接受他,领略革命领袖高层建瓴的气质;反对本本主义,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除共-产-党员外,还有广大群众,学生都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我们说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生活才会更像生活,和-谐与进步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以上就是我读了毛主席的这篇《反对本本主义》后的些许感想。我主要想表达的就是:通过这篇文章,倡导“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教条主义”这个理念,将其重新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希望在当今社会,大家一起拉起这张大旗,同本本主义者做斗争,使各层人士灵灵活活做事,踏踏实实为人,建设和谐祖国,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