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归周恩来观后感
情归周恩来观后感
恶******| 1500字| 2013-10-17 14:47
《情归周恩来观后感》斗转星移,屈指算来,敬爱的周总理已经离我们远去二十二年了,情归周恩来观后感。又是一年春来时,总理故居西花厅的庭院里的那一株株海棠花,想必正开得热烈:花儿淡洁素雅,而又不失风韵雍容,一如总理高尚的人格、如总理谦谦君子之风、如总理自信的笑容。花香馥郁,弥散在早春那微寒的空气中,愈加具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魔力,把我们带回到上个世纪中叶,引起我们对总理的无限情思……
中国自古以来以含蓄为美。凡及情思,必有借物寓人,寄情于物表现手法的运用。纪录片《情归周恩来》的编导可谓用心良苦,选取在西花厅前的海棠为切入点,以饱含情感的基调讲述了周恩来总理一生为国家操劳、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崇高品格。
本片引人入胜的地方则在于以情为关节为主线,以大量的笔墨反映了周恩来的感情世界,特别是周恩来的与邓颖超之间的爱情。那在片中反复出现的海棠花又何尝不是周总理与邓先生爱情的象征呢?看到了海棠花,我就仿佛看到了周总理那可亲的面容,看到了他那充溢天地的无私大爱。海棠花含苞时红得热烈,而盛开时又变为淡雅的浅红,这多么像我们的总理:青年时叱咤风云、英气勃发;中年时沉稳庄重,豪迈直爽;暮年时忍辱负重、鞠躬尽瘁。这花儿开的过程又多么地像总理与邓先生的爱情——有着炽烈似火的开始后又归于深沉与恬静。自1927年结为夫妻,两个人的命运就紧紧与中国的命运与中国的革命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两个人因为革命成就了这旷世的爱情,但同时也为了共同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长期残酷的地下斗争夺去了邓颖超腹中的婴儿,剥夺了她作母亲的权利,之后又极大地摧残了她的健康,周恩来也在长征中落下了右臂不能伸直的毛病;建国以后两个人又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奔走操劳,常常连共同进餐说两句知心话的机会都没有,甚至由于作息时间的不同两个人住在不同的屋里——这种生活之平淡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我也曾想,总理是不是有点残忍,自己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而对于自己最亲近的人——他的生母养母,还有他挚爱的小超却常常顾及不到。这分明让人心中产生一丝缺憾!通过影片中总理与国内外各界朋友的交谊、从总理待人接物的风度,以及与邓颖超的往来书信之中可见他是一个何等有情有义之人!只可惜鱼与熊掌难以得兼,在工作与情感之间总理总是要以工作为先,公私分明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恩怨与私情,这种无私恐怕前鲜有古人后难有来者了!多亏了邓颖超先生的开明与理解,也多亏了周总理的真诚与笃情,正如那句老话君子之交淡若水一样,两颗伟大的灵魂共同守着这份老而弥坚的爱情,共同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也共同诠释了爱情的含义,向我们展示了高尚的爱情观,观后感《情归周恩来观后感》。回味这部影片,从中得到的教益颇多: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见他志向抱负;总理提出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又表现出他旷阔的胸襟;还有总理的幽默风趣、总理的真诚直爽、总理的无私奉献……这些品行与品格无一不是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应该仿效学习的。当然,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总理对国家对人民的那种无私的时时处处的爱。我们可能是平凡的,在一生中无法有总理那样的才智与机遇,但是我们必须有爱必须会爱——不是那种偏激或自私的爱,而是具有人文关怀的大爱。那庭前盛开的海棠花,是我们多么钦慕的美啊。它们毫无保留地将香气播撒人间。我希望,人们想到总理就会想到海棠花,想到海棠花就会想到总理。海棠花常开于心间,总理就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激励我们去爱,去奉献!----------
一、学习周总理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精神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为党、国家、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周恩来同志是我党、我军、新中国迪造者,元勋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在一穷二白基础上,恢复国民经济建设,周总理日理万机,呕心沥血,在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经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文革期间,周总理带病坚持工作,为国担忧,与四人帮作坚决斗争。他爱憎分明,高风亮节,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二、学习周总理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建国初期,进行一化三改时期,城市建设,水利建设,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设、教育卫生建设等,周总理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并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周总理生活艰苦朴素,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他和邓大姐建立的白头到老的和谐家庭,给我们年轻一代树立了光辉榜样。
三、学习周总理运筹帷幄,周密思考,善于处理极端复杂事件的方法和作风自八一南昌起义后,周总理带领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新中国的外交斗争,周总理站的高看得远,运筹帷幄,周密思考,善于处理极端复杂事件,在他的领导下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他这种处事待人的风格和作风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榜样。
《情归周恩来》观后感
提到周恩来三个字,内心总是无法平静,以为不管是官方的说辞还是民间的谈资,永远都是充满敬意的的声音,似乎长这么大还没听到过关于总理的坏话。看了许多关于周恩来的纪录片,但我的脑海中总是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他的魅力,我知道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但纯粹到什么程度,却总是无法明白,因为从来没有关于他生活的描述,也就没法近距离的接近他,体味他的情感世界。
一部《情归周恩来》,把我带到了总理的生活中。纪录片以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典藏的有关周恩来及邓颖超的墓前尚未公开过的影像资料为依托,全面讲述了周恩来在家庭亲情、夫妻爱情、朋友情谊、民族情感等方面的一个个情感世界里的故事,再现了总理在家庭、爱情中的温馨、浪漫,在事业中的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在朋友面前的坦荡、务实,在人民群众中面前的。
海棠花盛开的时候,邓颖超总会回忆起仿佛从未来开过的周恩来,娇艳的海棠花总会让她想起她和周恩来的志趣相投,它们刻骨铭心的爱情,他们半个多世纪的完美婚姻,还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爱情的力量就让他们走到了一起,革命的风风雨雨让他们的感情愈见稳固,最终相伴到老。影片就在这样温馨的庆典中开始了。说实话,这样的开场白让我有些许的惊讶,一部伟人的纪录片这样开始真的很少见,没有了一些恢弘,大气。
一、夫妻情深
邓颖超回忆,当时还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写信要邓颖超南下完婚,邓颖超对周恩来的执着感动了,最终违背了母亲的意愿同周恩来走到了一起。他们没有婚礼,没有登记,没有客人,只是住到了一起,后来还是在好友的强求下才摆了两桌西餐。即使是这样,他们还是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直至到老。里边有这样一个情节:1951年春邓颖超到杭州休养,看到江南美丽的春色,写信给周恩来,称呼是周恩来的小名“鸾”,周恩来回信用的是“超”,这样亲密的称呼显示出几十年来夫妻间的感情还像刚恋爱时那般甜蜜,那种持久的感情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可惜片中没讲他们是怎样保持感情的新鲜的。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二小时以上甚至高达十八九个小时。由于,邓颖超和周恩来的作息时间完全不同。夜半醒来的邓颖超就会踱到周恩来办公室门口,焦虑地探探头,或轻声地叫丈夫起来活动活动,但周恩来常常是回答一声后又埋头继续工作。她理解并支持丈夫的工作,因为她也是一名共产党人,但她又很担心丈夫的身体,只能是偷偷看看亦或提醒他活动活动身体。无声的支持,无言的关怀,默契的生活。不知道别人羡慕否,我很羡慕。
一次邓颖超因为感冒提前服安眠药睡觉,还没等上床,药力就发作了。值班医生经过正在餐厅吃饭的总理身旁,惊动了总理,总理就赶紧跑到大姐卧室,看到邓颖超瘫倒在床边,便焦急的直喊“小超、小超”,声音都变了。身旁的工作人员听了都为之震撼。在我们的记忆里,伟人的私生活总是很神秘,以前想着他们的生活会是怎么怎么,原来他们的生活中也会有普通人身上会发生的事情:丈夫为心爱的妻子生病而焦急。
二、朋友情谊
周恩来有很多朋友,国外的、国内的、党外的、党内的,对朋友,他从来都是坦坦荡荡,面对美国朋友斯诺,他只言对文革的不理解和无奈,他想改变国家混乱的局面,但他实在无能为力,他还对斯诺谈起了他的身体状况,他讲到,他的身体已是极度虚弱,癌症患身已四年了。文革中,面对众多被打倒的战友,他尽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来保护他们,陪陈毅挨批斗,藏贺龙于西山,打电话保护在江西的邓小平不受造反派的侮辱......1972年,陈毅逝世后,又想方设法为邓小平的复出造舆论声势,邓小平复出后,又全力支持邓主持党政军全面工作,取得了大整顿的基础胜利。周恩来这种大无私的精神是伟大的,崇高的。
三、人民情感
周恩来对人民群众绝对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生恪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守则。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深入农民中间,同人民同吃同住,真切了解了农民的生活,尤其是他同许多农民成了朋友。堂堂总理和农民做朋友,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修密云水库时占了许多农民的地,周恩来视察水库时看到农民没房子住,就对当地领导人说:你们要给群众盖房子,不盖我就不来了,搞好后给我打电话,我一定要来看看。
1966年邢台发生6.8级地震,68岁的周恩来抱病坐直升机来到灾区,在灾区,他冒着余震跑遍了这个村子,每看到一个人,都要拉注问:家里锅碗瓢盆还有没,有没有吃的。看到一个死了儿子的老太太,握着老人家的手说:“你就把我当成你儿子吧!”
毛泽东说张思德是说:“那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现在,我要说,周总理是一个高尚的、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伟人!
纪录片看完了,却无法平复我滚烫的内心,一个人做了怎样的事情后才会让他的人民这样纪念他,其实很简单:为人民服务!现在的有些官员想的是为自己牟利,为亲戚牟利,真希望他们能记住中总理的作风——心里永远装着人民。
敬爱的周总理:人民会想着你的!你的精神、你的作风会名垂千古的!
2011年11月14号整理
《情归周恩来》读后感
2014年9月26日矿上统一组织的观看《情归周恩来》,我虽然因休班当天没有观看,但事后通过网络观看后深受启发和教育,这部影片,从三个方面记录了周总理伟大而光辉的一生。
一是彰显着夫妻情深:通过反复出现的海棠花,仿佛看到了周总理那充溢天地的无私大爱,象征着周总理与邓颖超的爱情,相互关心,相互爱护,有着炽烈似火的开始后又归于深沉与恬静。
二是朋友情深似海:通过他接见美国朋友斯诺,文革中,为保护自己的战友,陪陈毅挨批斗,藏贺龙于西山,打电话保护在江西的邓小平,陈毅逝世后,又想方设法为邓小平的复出造舆论声势,说明了周恩来对众多国外的、国内的、党外的、党内的朋友,他从来都是坦坦荡荡。周恩来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是伟大的、崇高的。
三是心系人民情感:周恩来对人民群众绝对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生恪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守则。三年自然灾害,他深入农民中间,同人民同吃同住,真切了解了农民的生活;修水库时占了许多农民的地,周恩来视察水库时看到农民没房子住;邢台发生地震,68岁的周恩来抱病坐直升机来到灾区,在灾区,他冒着余震跑遍了这个村子,每看到一个人,都要拉注问:家里锅碗瓢盆还有没有,有没有吃的,人民哪里有困难,他就到哪里去,心系人民群众。我们虽然不能像周总理那样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但我们要向周总理学习他那种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精神,学习那种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善于处理好家庭、亲属关系,密切联系群众,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学习那种运筹帷幄,周密思考,善于处理极端复杂事件的方法。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纪录片看完了,却无法平复我滚烫的内心,一个人做了怎样的事情后,才会让他的人民这样纪念他,其实很简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的有些官员想的是为自己牟利,为亲戚牟利,真希望他们能记住周总理的作风——心里永远装着人民。
第二篇:电影《情归周恩来》观后感
2015团课笔记2:
电影《情归周恩来》观后感
谈起令人尊敬的领导人,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第三次团课,我们观看了电影《情归周恩来》。影片中,周总理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形象令我感动不已。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对自己的这一身份也有了新的认识。
面对国家与民族,周总理全心投入为人民服务。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了6.7级地震,68岁的周恩来不顾余震,亲临震后现场。每见一个人,总理都要关心家里情况怎样。面对一个失去儿子的老太太,周总理甚至说:“你就把我当作自己的儿子吧。”1975年病危之际,病床上的总理还在牵挂着云南的矿工,嘱咐身边工作人员关心他们的健康状况。
面对信仰与原则,周总理坚守底线毫不动摇。1971年荷兰纪录片大师伊文思重访中国时,要求和中方合拍一部反映中国的纪录片,周恩来拒绝了,他表示希望伊文思不要去拍一部粉饰太平的影片:“中国是什么样儿,你就按什么样儿拍。”周总理毕生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
在生活中,周总理对待家人和朋友则热情真诚,关怀备至。尤其是与邓颖超数十年的爱情,令许多人为之动容。
作为共青团员,我们肩负的任务正是继承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我们应该以周总理作为榜样和标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上,我们要学习周总理坚定信仰,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像周总理一样,无时无刻不把党和人民装在心里。要时刻铭记自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止为了自己,还要响应国家号召,服从国家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思想上,我们要学习周总理坚持操守和底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真学习党纪国法和共青团的纪律,将它们作为学习工作中的原则,坚决遵守,勇于同违反原则,丧失底线的人作斗争,维护我党和共青团的纯洁性。在工作上,我们要学习周总理的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出成果,让共青团员的身份成为先进生产力的象征。在生活上,我们要学习周总理严以律己、艰苦朴素。抵制当今社会的种种不良风气及其对青年的腐蚀,从我做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树立全社会的良好风气。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先烈们为了人民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身为共青团员,我们将继承这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第三篇:归情周恩来观后感
归情周恩来观后感
影片一开始就是周总理在发表讲话,朴素整洁的衣着,朴素响亮的嗓音,沉稳慈祥的气质,渐渐地把我带入了总理那个时代,总理那个世界。
海棠花那么美,让邓颖超又再次想起了与总理赏花的日子,与总理患难与共,平淡幸福的日子。从邓颖超的话语中,我们始终都能听到幸福的味道,她简单地讲述了她与周总理的相识相知到相爱,让我们了解了一点周总理年轻时情感世界。当画面切换到周总理年轻时的照片时,大家都沸腾了,英俊的面孔里透露着沉稳睿智的气息,仿佛让我们相信他生来就是要当我们可亲可敬的总理的。
作为国务院总理,周总理日理万机处理着国家政事,百忙之中却也不忘走到群众中去。当自然灾害威胁人民的时候,他亲自走访,鼓励大家,每到一处地方都要亲自尝尝那里的粗茶淡饭,每和他们谈话都要问一问家里的经济状况,饭吃得起吗,生活过得怎么样等?还积极询问大家的意见,最后取消了大众食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总理的真诚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其中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河北邢台发生地震后,总理亲自去探访,和大家讲话时,要求大家背风站,自己迎风站。总理走访受伤群众,关心,安慰他们。再后来兴修水利的时候,周总理非常关心并实地考察,后来发现迁移的群众的房子没有建好,这让一向慈祥的周总理发了狠话“你们要是再不建好,我就再也不来了,你们什么时候建好,通知一下我,我一定来。”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总理的人文情怀,让我们不得不由衷地喜爱他。当大家提议让邓颖超进政府工作的时候,总理坚持反对,也许大家会觉得总理这样做不公平,毕竟 邓颖超也是很有能力的,但是总理为了公正,他不想让别人以为如果邓颖超进了政府工作,那么邓颖超的观点就是总理支持的观点。我觉得周总理是个公私分明,严谨的人。
影片中,无处不在的是周总理与邓颖超的深情。他们的书信最为让我感动,平淡中透着浓浓的关心,真像一首浪漫的诗。
作为一名外交官,周总理总要会见各国友人。在谈话中我们可以听出总理的真诚,他时而开怀大笑,时而认真聆听。他的真诚,他的热情,使我们在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最让我揪心的是总理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日夜处理公事,妻子让他起来活动活动,他应一声又投入了工作,连终于躺床上了也要再处理一下公事,以至于睡眠不足,又加上他年纪大了,最后自己的身体吃不消,患了重病。即使自己病了,总理也没有好好休息,他认为既然自己的时间不多了,那就更应该抓紧时间工作。总理忍痛陪同各国来访友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忍痛出席各个会谈。。。最后,就在总理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用瘦骨如柴的手用力握住他们助理的手,拜托她照顾好小超,那份深情,让我们看得即感动又心疼。
总理逝世了,出殡那一天,十里长街啊,大家在寒风中苦苦地等着,流泪着,“总理,让我再看你一眼!”
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生,作为一名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大学生,我实在不能描述我那时的心情,除了感动还有感激,感激周总理为我们做的伟大贡献,中国的历史如果没有了他,就会黯然失色,让我们永远记住周恩来总理,让他的精神在我们的心中长存。
您正浏览的文章《《情归周恩来》观后感-读后感》由读后感(
第四篇:思想汇报 情归周恩来观后感
思想汇报——情归周恩来
敬爱的党组织:
这是我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以来的第一篇思想汇报。经过党课培训,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到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建设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在党的历史上有无数的革命先烈始终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人民的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甚至生命,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
有这样一位中国共产党员,他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布尔什维克,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身后没有一座坟茔,没有一抔黄土,没有一块墓碑,但他永远活在中国的崇山峻岭和江河大川中,活在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的心中。——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观看了纪录片《情归周恩来》以后脑海里一直翻滚着的一段话
周恩来 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
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在政治上,我们要学习周恩来同志坚定信仰,忠于党的领导 周恩来同志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这是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他对党的事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从不动摇。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下,周恩来同志忍辱负重,苦撑危局,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全力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运转,全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周恩来同志他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是坚如磐石的。他始终有着坚定地共产主义信仰,忠于党的领导,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思想上,我们要学习周恩来同志坚持操守和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周恩来同志在确立革命理想信念的过程中,既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又有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既重视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又注重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科学理论;既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又注意吸取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周恩来同志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
他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逢年过节,他总是关心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能不能吃上一顿饺子。他多次奔赴抗洪前线、地震现场,哪里有灾情,哪里群众有困难,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他一生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即使在病重住院的生命最后时期,他还抱病操劳国事。“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 人民爱”,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最真挚的感情。周恩来同志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要在思想上向他学习
在工作上,我们要学习周恩来同志的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周恩来同志始终实事求是、严谨细致,集中表现为他求真务实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他一贯倡导实际工作者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他善于把革命胆略与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既有超人的大智大勇,处变不惊,善于化解错综复杂的矛盾,善于应对险象环生的局面,又能够极为周密和细致地考虑和处理问题。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复倡导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要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可能性结合起来,干劲要大,步子要稳,既要有雄心壮志,尽快赶上先进水平,又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步登天。他高度重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注重总结实践经验,考虑问题时总是力
求在分析、综合、比较上多下功夫。正因为如此,在组织领导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过程中,周恩来同志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党和国家各项重大决策创造性地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深得毛泽东同志的倚重。
在生活上,我们要学习周恩来同志严以律己、艰苦朴素。周恩来同志毕生 严以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思回报。他经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素养。他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凡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睡的是普通木板床,他的衣服补了又补。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他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他和邓颖超同志一生中的全部工资积蓄都交了党费,他的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严以律己,艰苦朴素,是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学习的的典范。
“海棠花依旧年复一年地含苞开放,常常会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欣赏花的时候,大家就会想到你,你到哪里去了呢?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温暖的春风,寒冬的雪迹,你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大地,你经过长江黄河的运转,把你送入了无边的整个地球的海洋,你不仅是为了我们的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了世界的和平,你一直在那里跟他们并肩战斗„„”
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生。在新的时代下,我们应该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向周恩来同志学习,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进行不懈的奋斗!
„„完„„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昔天安门诗抄脍炙人口,悼周恩来祭词遍及天下。待京都忽传除“四害”,初闻涕泪满衣裳时,惟总理遗诗憾缺。周公近侧者曾道是,当年或问平时何不吟诗,答曰每日工作皆严谨求实,诗词则需浪漫之气,实无此雅兴。后查青年周恩来旧作,方知亦曾好文艺,十九岁赴日本留学行前,曾题“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并赋诗言救国之大志: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第五篇:情归周恩来
《情归周恩来》观后感
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又谢了。纷纷扬扬的花瓣飞舞在空中,犹如一场粉红的雪,将这个许久无人居住的幽静住所装点得分外亲切。落红铺了一地,挤挤挨挨地拥在树根周围,一如它们的主人——周总理,逝去了,也要给他的根以回报。他说:“死我并不怕。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现在这种状况去报到,总感到内疚、羞愧。”
其实,我以前对周总理的了解只是通过历史课本和老师的讲解,怀有崇敬之情,却不曾对那悲壮而伟大的的人生有过多深刻的思考。然而,《情归周恩来》却让我看到这位时代伟人真实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看到了他精神世界的万里江河。从建立天津觉悟社起,似乎就已注定了周总理为革命奋斗一生的使命。往后的日子里,他出国留学、领导起义、组织抗战、建设新中国„„什么事情他都是精神抖擞地去完成,他的睿智与诚恳影响了太多太多人。“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崛起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虽不是北宋大儒张横渠的原句,却似乎是周总理用其伟大的一生告诉我们的生命意义。邓颖超先生的开明与理解,周总理的真诚与笃情,两颗伟大的灵魂共同守着这份老而弥坚的爱情,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夫人几十年来的相儒以沫向我们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谛。
周总理的大公无私以及他与邓颖超先生的革命爱情触动了我心
底最柔软的角落。
当开国元勋被一一打倒时,却从未有人敢将周总理拉上批斗大会;当“四人帮”向毛主席说出对总理的种种污蔑之词,企图将周总理也拉入政治漩涡时,毛主席对其厉声呵斥。没有从总理的位置上被打压下来使得周总理能够竭尽所能的保护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对很多免遭批斗的知识分子来说,是周总理给了他们避难的港湾。我曾经感到奇怪:无数人难逃文革劫难,可是只有周总理身处漩涡之中却又游离在漩涡之外。后来渐渐明白,斗,实际上不过都是政治利益的争斗。人,一旦有私心,总是逃不出是非利害。在那个“十指所指,无疾而死”的时代,没有被打倒不仅仅说明周总理智慧过人,为人处世低调和谐,更显示出总理的无私与淡泊。
一个人的信条,态度和行为在根本上决定了他的高度。老子曾说:“圣人处上而不重,处前而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周总理的一生便是对这句话最有力的印证。周总理始终只记挂着家人,百姓,国家,世界,没有为了一己私利的勾心斗角、中饱私囊,直至临终之际周总理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国际银行里没有一分存款,所以中国人民怀念他,世界人民敬仰他,联合国史无前例的用降半旗的方式为这位伟大的总理致哀。因为,一个国家总理的一无所有,正是他大公无私的最好表现。
周总理经历了中共创立之初的阻碍,壮大过程中的波折,抗战时的艰辛,不仅如此,他为国家的崛起日夜操劳,为人民的幸福辗转反侧,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和世界和平不停奔波,晚年身患绝症的的周总理又在四人帮的政治漩涡中苦撑大局。总理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十分复杂艰难,但总理却从不忘无私奉献,以天下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总理,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服务员。”周恩来曾这样对别人说。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多次亲临密云水库督促移民工作;在被诊断的膀胱癌的当天还去送别来自索马里的国际友人;让地震中的难民在背风处,而自己却站在高出迎风讲话,安抚难民;一个一个的算着报表上的数据······,而我们却时常只想着自己,无形中伤害了那些最爱我们的人。周总理是我们的榜样,“自私自利”不应该成为我们“90后”的标签。我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当我们都伸出爱的双手,相信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绚烂夺目。
当一个人达到无私的境界的时候,他的言行举止莫不会惠及他人。他心里装着的永远是他人,做任何事都会首先考虑到他人和国家的利益,为他人谋福利,这样的人就会刚直不阿,公平公正,关键时刻就能不必凶险,为他人挺身而出,当自己的利益与他人、集体或国家的利益相冲突时,往往会舍弃自己的利益以保全他人的利益。
那些完成千古功业的人或许会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却不一定能深入人心,为天下所敬仰。真正深入人心,为民众所敬服的人必定是品德高尚达到无私境界的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见志向抱负;总理提出“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又表现出他旷阔的胸襟;还有总理的幽默风趣、总理的真诚直爽、总理的无私奉献„„这些品行与品格无一不是我们这些青
年学子应该仿效学习的。不过,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总理对国家对人民的那种无私的时时处处的爱。大公无私是人生的追高境界,虽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做不到而不做,虽然我们不能百分百做到,但是我们可以尽量靠拢,减少私心,减轻私欲,多为他人考虑,不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我们可能是平凡的,在一生中无法有总理那样的才智与机遇,无法像先贤一样泽被天下,但是我们必须有爱必须会爱——不是那种偏激或自私的爱,而是具有人文关怀的无私的大爱。这会让我们的品格得以提升,我们的人生也会更有意义。
周总理与邓颖超先生在革命中成长起来的爱情,就如西花厅的海棠花一样,开的鲜艳开的漂亮惹人喜爱······和邓颖超携手走过的一生,我想总理不会有任何遗憾吧,他们之间有一种无声的默契,无论在日常生活中的情趣爱好,还是工作中的“不要在一个具体部门工作”抑或是偶尔的情调“不像是情书的情书”,在我看来都是那么融洽、和谐与美丽。相互的关怀、相互的体谅、相互的支持······总理最后交代“你要照顾好大姐”更是动人心扉,让人感受到他对妻子的无限关怀。而妻子为他精心准备的保温杯和小台灯也一一见证了总理一生走过的艰辛,这一生为人民所付出的心血。
中国只有一个周恩来,不会再有第二个,这样悲壮而伟大的人生将成为一个永恒的传奇。当从荧幕上看到人们为周总理送行时,我也哭了,我深切的感受到那是发自内心撕心裂肺的痛苦,为你苍白憔悴的面容,为你高大伟岸的背影。精致如你,浩荡如你,你被那个狂
热而愚昧的时代无情地摧毁,又在废墟之中托举出一朵璀璨的人格之花。山川日月,黎民众生,你照料过的一草一木,都将永久珍藏着你的体温和你的笑容。“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信誉随,八亿神州泪纷飞。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长夜无言天地同悲,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敬爱的总理阿,您的光辉生命将和祖国山河一样万古长青,您永远和工人一起劳动,和农民一起耕耘,和战士一起站岗、放哨,您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我想,这是在十里长街送别总理的每个人的心声吧。
周恩来——是一个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心心相系的名字,同时也是一个用生命和身影无时无刻地不陪伴一个国家民族历经磨难、走过历史、几经沧桑;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继而迈着巨人坚定的步伐走在富国强兵、民族复兴崛起历程中的人。行高于众而人不妒,功高于天下而不自私,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赢得世人敬仰, 并将激励和鞭策我们每一个人他人去爱,去奉献。
西华厅盛开的海棠花,是我们多么钦慕的美啊。那淡洁素雅而又不失风韵雍容的花,一如总理高尚的人格、如总理谦谦君子之风、如总理自信的笑容。它们毫无保留地将香气播撒人间。最后,就用这首小诗献上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与崇敬吧:
少怀壮志离家乡,为寻真理渡重洋。
归来救国干革命,血雨腥风慨而慷。
建立共和万古长,呕心沥血治国殇。鞠躬尽瘁思百姓,名垂青史国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