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情归周恩来》有感
观《情归周恩来》有感
小时候,爷爷经常跟我讲一些他所知道的历史,其中最多的要数周恩来总理了,由于受他的影响,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的崇拜周总理,尽管如此,但可以说这种崇拜是很肤浅的,对革命等一系列大道理似是而非。在当时,从爷爷口中得知,他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日夜操劳,极度劳累,真可谓是鞠躬尽瘁!但不是很清楚他的其他方面的具体的事情。长大后,我步入了学校,随着学识的增多,对相关周总理的事情 知道的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到现在,作为一个历史专业的学生,对他的事件了解的更多,特别是他怎么服务社会、群众,和与他的妻子的一些故事!一开始了解后,令我震撼不已,每一件无不牵动我的心灵!我想那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此我对他的敬仰、崇拜之情越来越深。可是直到那一刻,一个完美的周恩来才来到了我的身边!
由于周总理是我国的第一任总理,可以说中国当时的发展与他息息相关,因此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理论思想、中国发展历程以及周总理本身,同时也是丰富课堂内容,给我们播放了《情归周恩来》的历史纪录片。毫不夸张的说,在当时当我听到老师宣布看《情归周恩来》时,我真的很兴奋,因为我可以更多的了解我得偶像了。看完后,我再一次深受震撼。
影片一开始就是周总理在发表讲话,朴素整洁的衣着,朴素响亮的嗓音,沉稳慈祥的气质,渐渐地把我带入了总理那个时代,总理那个世界。
海棠花那么美,让邓颖超又再次想起了与总理赏花的日子,与总理患难与共,平淡幸福的日子。从邓颖超的话语中,我们始终都能感觉到幸福的味道,她简单地讲述了她与周总理的相识相知到相爱,让我们了解了一点周总理年轻时的情感世界。从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虽看起来平凡,但又不是那么平凡。作为丈夫,他做到了与妻子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甚至时时刻刻也不忘自己的妻子,总是为对方着想。曾记得,在参加万隆会议期间,他为了处理好中国与各国的关系以及开好这次会议,他不忘我的工作,甚至晚上才有两三个小时的睡觉时间,为了不让妻子担心,通知工作人员不要把此事告诉妻子。这种品质是何等的高贵!
作为国务院总理,他做到了鞠躬尽瘁,他日理万机处理着国家政事,同时在百忙之中也不忘走到群众中去。当自然灾害威胁人民的时候,他亲自走访,鼓励大家,每到一处地方都要亲自尝尝那里的粗茶淡饭,每和他们谈话都要问一问家里的经济状况,饭吃得起吗,生活过得怎么样等?还积极询问大家的意见,最后取消了大众食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总理的真诚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其中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河北邢台发生地震后,总理亲自去探访,和大家讲话时,要求大家背风站,自己迎风站。总理走访受伤群众,关心,安慰他们。再后
来兴修水利的时候,周总理非常关心并实地考察,后来发现迁移的群众的房子没有建好,这让一向慈祥的周总理发了狠话“你们要是再不建好,我就再也不来了,你们什么时候建好,通知一下我,我一定来。”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总理的人文情怀,让我们不得不由衷地喜爱他。甚至直到他累到了,工作人员以及他的妻子劝他休息,他也不听,仍忘我的工作。他为他的人民付出了他的一切,可他自己呢,除了拥有人民的心,其他一无所有。曾记得当年周总理逝世时,联合国秘书长说过一席话,那就是“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其财产可谓多矣,而作为她的总理的周恩来在联合国银行里竟无分文的存款;中国有四亿多的人口,可谓多矣,而作为她的总理的周恩来竟无一个自己的孩子。”这一席话足以说明周总理的无私,我想也是对周总理最好最恰当的描述。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外交官,周总理做到了他所能及的事。从影片中,我们看到,每次周总理会见各国友人,场面都很温馨,他时而开怀大笑,时而认真聆听。这足以显示他的真诚和热情,更显示了他的睿智,也正因为他的真诚和睿智,赢得了各国外交家和政治家的认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这样评价周总理:“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同时也正因为他的睿智和气场,才使我们在外交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由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到中国入主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哪一件不是和他有关。正是因为有他,中国才有了慢慢重归世界泱泱大国的地位。
可是,在中国慢慢走向富强繁荣的时候,他却在他的岗位上倒下了。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这一刻,世界将为之震惊,一颗政治明星陨落了!在他的葬礼前,有多少人民围着,目地就是为了最后看看他那敬爱的总理,真可谓是十里送总理,就连中国以及联合国都降半旗,可见其影响力。
时代的巨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事迹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为人民为国家所做的卓越贡献,国家以及我们也会踩着他的肩膀踏着他的步伐前进,继续不断繁荣富强!
第二篇:读《情归周恩来》有感
读《情归周恩来》有感
姓名董重阳班级12道桥隧学号20120711136
“他是妻子心中温情的丈夫,他是人民眼里贴心的总理,他是朋友身边率真的知己,他是国家利益的忠诚卫士,他是民族文化的完美化身。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付出爱最多也是得到爱最多的人,在他的身后人们还在深情地凝望他。”《情归周恩来》这本书用这样几句话概述了他在人民心中的印象,也恰恰说到了我的心坎,看到这几句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温暖,有感动,有辛酸,有沉重,我觉得我不得不把这本书看完。
为了能够更细致的了解周恩来,我还特地去观看了中央新闻纪录片电影厂用珍藏的有关周恩来以及邓颖超目前尚未公开过的影像资料制作的纪录片《情归周恩来》。
看完电影和书籍之后,发现周总理实在是可以令人发自内心里就会敬佩的人
《情归周恩来》这本书以周总理的工作为主线,以周总理和邓颖超的感情作为副线展开。书中穿插了许多周恩来总理当年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更增加了内容的真实性和怀念意义,使书稿内容更为丰富。周恩来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周恩来总理早年间从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不久他去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中国共产党每一个关键时刻,周恩来都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上,维护党的利益。周恩来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政府总理,不仅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还在1954年提出了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组织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发展规划》,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并保护了大批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周恩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为之动容。
少年时,他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苦读。
青年时,他为寻求真理而远渡重洋,虽历经坎坷依然意气风发。他说:“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炼人的。”
面对剧烈动荡的革命年代,他没有留意自己的得失,他说:“我们在死难的烈士面前,不要流泪悲伤,而需要更痛切,更坚决地继续着死难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走出陕北窑洞。在西安,在武汉,在重庆纵横捭阖,在一张张诡异莫测的谈判桌前为民族大义而据理力争,在每一个需要大智慧与勇气的地方为中国的前途不懈努力。
在赶走了日本侵略者的土地上,和平并没有立刻到来之际,他毅然返回陕北辗转于枪林弹雨中。在新中国的地平线上,虽然百废待兴,但他鼓舞大家“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最让我敬佩他的是他独具魅力的人格,他荣辱不惊的处世方式,他真诚、平实、和坚韧的性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人格魅力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马克思主
义革命人生观的完美结合。
通过看了《情归周恩来》,我们更加了解人民为什么从总理去世到今天,还能这么想着周恩来总理,这就是周恩来的思想品德,人格的魅力,感召了我们一代一代人,去为我们的祖国建设,那么我告诉你们,我们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我们在身边的工作人员,我们从邓颖超去世到现在,我们是不断地宣传他们的思想品德去教育我们还有下一代接班人。
“哲人日益远,典型在夙夕”,朝朝暮暮,音容长存。周总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周恩来精神永远根植在中国人民心中。
参考书目:
阮柳红等著:《情归周恩来》,中华书局,2009年。
第三篇:情归周恩来
《情归周恩来》观后感
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又谢了。纷纷扬扬的花瓣飞舞在空中,犹如一场粉红的雪,将这个许久无人居住的幽静住所装点得分外亲切。落红铺了一地,挤挤挨挨地拥在树根周围,一如它们的主人——周总理,逝去了,也要给他的根以回报。他说:“死我并不怕。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现在这种状况去报到,总感到内疚、羞愧。”
其实,我以前对周总理的了解只是通过历史课本和老师的讲解,怀有崇敬之情,却不曾对那悲壮而伟大的的人生有过多深刻的思考。然而,《情归周恩来》却让我看到这位时代伟人真实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看到了他精神世界的万里江河。从建立天津觉悟社起,似乎就已注定了周总理为革命奋斗一生的使命。往后的日子里,他出国留学、领导起义、组织抗战、建设新中国„„什么事情他都是精神抖擞地去完成,他的睿智与诚恳影响了太多太多人。“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崛起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虽不是北宋大儒张横渠的原句,却似乎是周总理用其伟大的一生告诉我们的生命意义。邓颖超先生的开明与理解,周总理的真诚与笃情,两颗伟大的灵魂共同守着这份老而弥坚的爱情,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夫人几十年来的相儒以沫向我们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谛。
周总理的大公无私以及他与邓颖超先生的革命爱情触动了我心
底最柔软的角落。
当开国元勋被一一打倒时,却从未有人敢将周总理拉上批斗大会;当“四人帮”向毛主席说出对总理的种种污蔑之词,企图将周总理也拉入政治漩涡时,毛主席对其厉声呵斥。没有从总理的位置上被打压下来使得周总理能够竭尽所能的保护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对很多免遭批斗的知识分子来说,是周总理给了他们避难的港湾。我曾经感到奇怪:无数人难逃文革劫难,可是只有周总理身处漩涡之中却又游离在漩涡之外。后来渐渐明白,斗,实际上不过都是政治利益的争斗。人,一旦有私心,总是逃不出是非利害。在那个“十指所指,无疾而死”的时代,没有被打倒不仅仅说明周总理智慧过人,为人处世低调和谐,更显示出总理的无私与淡泊。
一个人的信条,态度和行为在根本上决定了他的高度。老子曾说:“圣人处上而不重,处前而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周总理的一生便是对这句话最有力的印证。周总理始终只记挂着家人,百姓,国家,世界,没有为了一己私利的勾心斗角、中饱私囊,直至临终之际周总理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国际银行里没有一分存款,所以中国人民怀念他,世界人民敬仰他,联合国史无前例的用降半旗的方式为这位伟大的总理致哀。因为,一个国家总理的一无所有,正是他大公无私的最好表现。
周总理经历了中共创立之初的阻碍,壮大过程中的波折,抗战时的艰辛,不仅如此,他为国家的崛起日夜操劳,为人民的幸福辗转反侧,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和世界和平不停奔波,晚年身患绝症的的周总理又在四人帮的政治漩涡中苦撑大局。总理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十分复杂艰难,但总理却从不忘无私奉献,以天下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总理,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服务员。”周恩来曾这样对别人说。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多次亲临密云水库督促移民工作;在被诊断的膀胱癌的当天还去送别来自索马里的国际友人;让地震中的难民在背风处,而自己却站在高出迎风讲话,安抚难民;一个一个的算着报表上的数据······,而我们却时常只想着自己,无形中伤害了那些最爱我们的人。周总理是我们的榜样,“自私自利”不应该成为我们“90后”的标签。我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当我们都伸出爱的双手,相信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绚烂夺目。
当一个人达到无私的境界的时候,他的言行举止莫不会惠及他人。他心里装着的永远是他人,做任何事都会首先考虑到他人和国家的利益,为他人谋福利,这样的人就会刚直不阿,公平公正,关键时刻就能不必凶险,为他人挺身而出,当自己的利益与他人、集体或国家的利益相冲突时,往往会舍弃自己的利益以保全他人的利益。
那些完成千古功业的人或许会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却不一定能深入人心,为天下所敬仰。真正深入人心,为民众所敬服的人必定是品德高尚达到无私境界的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见志向抱负;总理提出“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又表现出他旷阔的胸襟;还有总理的幽默风趣、总理的真诚直爽、总理的无私奉献„„这些品行与品格无一不是我们这些青
年学子应该仿效学习的。不过,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总理对国家对人民的那种无私的时时处处的爱。大公无私是人生的追高境界,虽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做不到而不做,虽然我们不能百分百做到,但是我们可以尽量靠拢,减少私心,减轻私欲,多为他人考虑,不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我们可能是平凡的,在一生中无法有总理那样的才智与机遇,无法像先贤一样泽被天下,但是我们必须有爱必须会爱——不是那种偏激或自私的爱,而是具有人文关怀的无私的大爱。这会让我们的品格得以提升,我们的人生也会更有意义。
周总理与邓颖超先生在革命中成长起来的爱情,就如西花厅的海棠花一样,开的鲜艳开的漂亮惹人喜爱······和邓颖超携手走过的一生,我想总理不会有任何遗憾吧,他们之间有一种无声的默契,无论在日常生活中的情趣爱好,还是工作中的“不要在一个具体部门工作”抑或是偶尔的情调“不像是情书的情书”,在我看来都是那么融洽、和谐与美丽。相互的关怀、相互的体谅、相互的支持······总理最后交代“你要照顾好大姐”更是动人心扉,让人感受到他对妻子的无限关怀。而妻子为他精心准备的保温杯和小台灯也一一见证了总理一生走过的艰辛,这一生为人民所付出的心血。
中国只有一个周恩来,不会再有第二个,这样悲壮而伟大的人生将成为一个永恒的传奇。当从荧幕上看到人们为周总理送行时,我也哭了,我深切的感受到那是发自内心撕心裂肺的痛苦,为你苍白憔悴的面容,为你高大伟岸的背影。精致如你,浩荡如你,你被那个狂
热而愚昧的时代无情地摧毁,又在废墟之中托举出一朵璀璨的人格之花。山川日月,黎民众生,你照料过的一草一木,都将永久珍藏着你的体温和你的笑容。“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信誉随,八亿神州泪纷飞。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长夜无言天地同悲,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敬爱的总理阿,您的光辉生命将和祖国山河一样万古长青,您永远和工人一起劳动,和农民一起耕耘,和战士一起站岗、放哨,您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我想,这是在十里长街送别总理的每个人的心声吧。
周恩来——是一个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心心相系的名字,同时也是一个用生命和身影无时无刻地不陪伴一个国家民族历经磨难、走过历史、几经沧桑;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继而迈着巨人坚定的步伐走在富国强兵、民族复兴崛起历程中的人。行高于众而人不妒,功高于天下而不自私,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赢得世人敬仰, 并将激励和鞭策我们每一个人他人去爱,去奉献。
西华厅盛开的海棠花,是我们多么钦慕的美啊。那淡洁素雅而又不失风韵雍容的花,一如总理高尚的人格、如总理谦谦君子之风、如总理自信的笑容。它们毫无保留地将香气播撒人间。最后,就用这首小诗献上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与崇敬吧:
少怀壮志离家乡,为寻真理渡重洋。
归来救国干革命,血雨腥风慨而慷。
建立共和万古长,呕心沥血治国殇。鞠躬尽瘁思百姓,名垂青史国栋梁。
第四篇:《情归周恩来》读后感
《情归周恩来》读后感
“他是妻子心中温情的丈夫,他是人民眼里贴心的总理,他是朋友身边率真的知己,他是国家利益的忠诚卫士,他是民族文化的完美化身。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付出爱最多也是得到爱最多的人,在他的身后人们还在深情地凝望他。”《情归周恩来》这本书用这样几句话概述了他在人民心中的印象,也恰恰说到了我的心坎,看到这几句话,我觉得我不得不把这本书看完。
把书页盖上,发现自己满脸泪痕,周总理实在令人发自内心地敬佩。《情归周恩来》这本书以周总理的工作为主线,以周总理和邓颖超的感情作为副线展开。1919年,我国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他们就是在这次运动的高潮中相见相识的,然而确定关系却是在周总理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在通信之间他们增进了了解,增进了感情,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为共产主义奋斗。“对于周总理和邓颖超这对献身于革命的夫妻来说,个人的幸福和家庭的圆满已经和他们的所追求的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还记得小学有一篇课文里,周总理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激动了多少人的心,也坚定了多少人的信念。周总理他的一生都在践行这这句话。战争时期,作为人民军队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周总理为发展壮大人民的武装力量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他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第一任外交部长的他责任重大,为了和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周总理可以说是费尽了心血用尽了精力,每天白天会见各国外宾,晚上把紧急文件处理完还有各种各样的文件要看,每每工作到凌晨仍不上床休息,一天最少工作12小时,堆积如山的文件吞噬着摧残着周总理的健康。为人民服务,渗透在周总理日复一日紧凑的工作安排里。即使是在他晚年患病住院期间,他仍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带病的羸弱的身躯在孤独地挑灯夜战,他的工作日历上写满了工作安排,一天接一天,一小时接一小时,他的生命就是这一本接一本的日历里消耗殆尽。
周总理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人,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斯诺曾经说过,周恩来确实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涩、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周总理浑身上下散发着浓厚的人情味,每个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能从他那里感受到关爱、平等还有尊重。宋庆龄说她对周恩来永生不忘。宋庆龄与周总理夫妇交了半个多世纪的朋友,即使在以后新中国成立,国民党被逼退到台湾后,他们的友谊也没有发生变化,对冲击宋庆龄的人,周总理严厉地批评:“她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她和共产党的长期合作始终如一。”“自从与我们合作以后,从来没有向蒋介石低过头。”“我们应当尊重她。”每逢周总理与宋庆龄一同出席的场合,周总理处处突出宋庆龄的影响与形象,在一些细微之处还常常考虑到宋庆龄的感受。
周总理还是个十分朴素的人,一条蓝方格睡衣从1950年一直穿到去世,在公共场合穿的都是那两三套衣服,都是穿了好多年的打了补丁的,吃的也很简单,一荤一素,每星期两三次粗粮。想想现在的贪污腐败现象,同是为人民服务的国家干部,为什么周总理就能如此令人叹服,为什么贪官就能如此的人神共愤,物质文明进步了,为什么精神文明却越来越退步?身为总理的周恩来按月交水电费,决不搞特殊化;很多各级官员滥用公车,受贿成风。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说法,如果周恩来当时加入了国民党,今天的中国应该就是国民党的中国。暂不评论这句话对与否,这个说法却深深地道出了周总理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人人都赞颂毛主席的年代,他默默地在背后辛勤工作,不争风头,历史会为每一个伟人谱写优美的赞诗。周总理把他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人民,人民也以至诚至真的爱来回报他。1976年1月8日,周总理走完了他78年的人生历程,但在人民耕耘的地上,在人民呼吸的空气里,周总理永远与人民同在。
中南海的海棠花依旧每年盛开,在欣赏花的时候,常常回忆起您,周总理,您到哪里去了呢?您一定是化作了风,吹过了西北的高山,吹进了新疆的盆地;化作了土,融入了农民的庄稼中;化作了向上的精神,住进了每个人的心中。
第五篇:思想汇报-情归周恩来2
思想汇报
————观看《情归周恩来》有感
2011年1月,在周总理离开35年后写下这篇简短的思想汇报。
观看了纪录片《情归周恩来》,贴近片尾的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记录着人们对总理的不尽思念:寒风凛冽的十里长街,人们臂上缠着黑纱,胸前佩着白花,心情沉重的望着总理远去的灵车,此深情的场景无不使人泪流满面。
记录片再现了周总理鞠躬尽瘁、为新中国建设奋斗一生的影像。总理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他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他的一生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总理一切为人民着想,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一生为人民服务为座右铭。他不仅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生活中他更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简单朴实,那么的平易近人,那么的和蔼可亲,他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人民心中。
影片中,总理为人民、为祖国,日理万机,白天忙于祖国建设、人民生活、外宾接待等会议,晚上忙于批阅文件直至深夜,他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忘记吃饭与休息。过度的疲劳使他身患重疾,即使在病重期间仍不忘操劳国事。
总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使我为之动容。我应以总理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动力,激励自己在工作中努力进取,做到爱岗敬业。作为公司品质保证部的员工,我更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日常工作:当原材料检验出现问题时,我及时向相关部门及负责人反馈信息、处理问题,评估材料的可用性,并协调调拨合格品投入制造使用,保障公司生产有序进行。作为力神公司的一员,我已将公司的兴衰荣辱与自己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将公司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融为一体。
敬爱的党组织: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上和党建理论知识修养等方面有所欠缺,我会不断向党员学习,时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章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地加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工作的落实。我会在党组织的教导下,在理论知识的不断修养中提升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品质保证部 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