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音乐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最终版)
中小学音乐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经过这两天的认真学习了2011版的音乐新课标,对比新旧标准,修订稿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有些局部调整与充实完善。下面谈谈我对2011版音乐新课标学习感想。
新标准在“前言”中,把音乐课程的价值作了简要的概括,而将原标准中的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价值”改为“课程性质”,改变了原标准中的课程性质与价值混为一谈的表述方法,并将原标准提出的音乐课程四大价值简练地提炼和整合为音乐课程的三大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集中体现了音乐学科作为人文艺术学科最为重要和突出的性质。其中“实践性”是在本次新标准中提出来的课程性质,突出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的重要特点,强调了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的必要性。这一观点在新标准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建议”等内容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如在第四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新标准补充的第5条“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中提出:“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从新标准的具体内容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新标准更加突出了音乐教学应关注音乐,体现音乐学科本位的特点。如课程性质里提出的“实践性”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指出要关注音乐的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以及音乐艺术的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等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新标准加强了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要求。具体表现为:总目标中,“音乐基础知识”目标原来是“学习和了解”,现在是“学习并掌握”,在音乐要素方面增加了“节拍”、“调式”,在其他方面增加了“风格流派”、“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的内容,相比原标准内容更具体,并将原标准中“有效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这句话删除,凸显了音乐基础知识在学生音乐学习和形成音乐基本素养中的重要性。
在“实施建议”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里对于“演唱”提出:“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在“演奏”的要求上,新标准由原来的“学习演奏的初步技能”改为和演唱一样“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奏课堂乐器”。同时,新标准在音乐基本技能目标中将原标准“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里的“音乐创作”也归属到技能范畴。
识读乐谱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3—6年级原标准只要求“能够识读简单乐谱”,新标准提出“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而这个要求原标准是在7—9年级中提出的。在“识读乐谱”上依然强调要在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并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如:在课程内容中的“表现”领域特别提出:“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在“创作实践“标准中,新提出了运用乐谱的要求,如3-6年级提出:“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图谱或乐谱记录声音和音乐”。
2011版音乐课标更加体现了学科的本体性,需要教师更好地去解读文本,挖掘音乐教材内涵,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上好每节课。目前我校课改基本吻合新课标的理念,我们将朝着这个方向,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努力探索、钻研音乐学科的教学课堂改革。希望通过这次培训,在以后音乐教学中能够好好的运用新课标,让广大的学生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更好的发挥师生的互动,使音乐课更好的表现在其它领域审美情趣之中。
第二篇:中学音乐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中学音乐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版,使我对音乐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是我提高实践新课程教学能力的当务之急。中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只传授知识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实际模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视角。新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吸收了现实生活中新颖的音乐场景,构建了丰富的教学形式,教材汇集了许多新信息、新设想。新教材还设计了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生动情景,如音的强弱音的长短等,教师要利用教材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比如,音的强弱一课,以音乐故事的形式出现,先将动物的叫声引入,以自然界的声音引到生活直至音乐中,从生活开始、到生活结束。这样的课,寓音乐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感受、鉴赏、表现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尽量让学生参与,置身于具体情景之中。
二、转变学习方式。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
三、转变教学重心。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比如,以唱歌为主的课,不光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还可以自主地选唱歌曲,并有当众表演的机会,有时甚至是以学生选唱为主。乐器演奏则强调学生体验、参与、探索的乐趣。听赏课曲目的选择则要为学生提供多听、反复听、对比听的可能。还有,新教材中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活动形式综合表演,为学生提供了歌舞、情景剧等活动形式,教师则在具体环节上给以指导。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强调创造探索精神<新教材还有一个特点是开放式,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在呈现方式上,教科书只提供了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内容和活动领域,附以启发性、提示性文字及插图,给学生和教师留出足够的自由表达和灵活发挥的空间,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力求在创设新的教学环境和思维空间上有所突破。除了教材,教师还可以因时、因地制宜,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挖掘同类教材,以充实教学容量,扩大学生视野。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新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注意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力求做到歌、舞、乐、戏、画的结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种艺术的综合。还有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陶冶这种情操。
第三篇: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5年3月26日上午,春风送暖,春意盎然。来自**市**区的十多所中小学校的主管艺教副校长、主任和音乐教师共101人,齐聚在实验三小一楼会议室里,进行了”中小学音乐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课堂教学技能全员培训“。由衷感谢**区进修学校为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搭建了一个这样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更加感谢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体育艺术部主任王英奎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我们传经送宝。
本次培训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王**教授对《有效音乐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解读。
王教授从有效教学策略的理念,有效教学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的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讲述了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在演讲过程中,王教授引用一段一段经典教学案例,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详细的分析了有效教学的策略。王教授以精湛的理论阐述、鲜活的案例以及丰富的知识与亲和力,滋润了我们的心灵,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二是介绍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等世界先进的音乐教学法。
会场上,王教授亲自示范“体态律动”,并带领教师们做声势训练,台上台下互动,歌声、拍手声、跺脚声、捻指声交相呼应,会场气氛轻松活跃,这一互动环节为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教授幽默诙谐的语言也不时引来台下教师们的阵阵笑声。
三是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大赛课例观摩。
本次观摩的是一节音乐欣赏课《大河之舞》,无论是从大的教学环节还是小的教学细节来看,执教者都掌控的得心应手,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在观看的过程中王教授还对该课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让我们受益匪浅。最后在大家的阵阵掌声中结束了本次由王英奎教授为我们呈现的精彩的学术盛宴。
虽然这次培训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幸福和收获的喜悦会一直在我们心中流淌。
第四篇: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5年3月26日上午,春天温暖,春天充满。从市区一共十几所中小学校负责艺术副校长,导演和音乐教师共101人聚集在实验三小一楼会议室,开展小学和中学音乐教师专业知识,课堂教学技能充分训练。我要感谢区培训学校为我们的第一线音乐教师建立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更感谢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王英奎教授,体育总监在忙我们的日程安排通过宝藏。
本培训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任王教授阐述了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和案例研究的解释。
王教授从有效的教学策略中有效教学目标的概念,有效的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在讲座过程中,王教授引用了一段时间的古典教学案例,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详细分析了有效的教学策略。王教授以精湛的理论,新鲜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和亲和力,滋养我们的心,照亮我们的前进方向。
以下是相同的 二是介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斯身体节奏教学法等世界先进音乐教学法。
在场地上,王教授个人展示了身体节奏,带领老师做动力训练,舞台观众互动,唱歌,鼓掌,踩踏声,扭曲手指回声,场地氛围很容易,这个互动链接为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教授幽默的语言不时吸引了观众的笑声。
三,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大赛观摩。
这是一个音乐欣赏部分的舞蹈的河流,无论是从大教学链接还是小教学细节,教练控制方便,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在观察的过程中,王教授对课程进行了精彩的评论,让我们从中受益。最后在最后的掌声爆发中,王英奎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学术盛宴。
虽然训练已经结束,但收获的喜乐和喜乐将在我们心中流动。
第五篇:滕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滕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16日滕州市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教师进修学校开课,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专家讲课:有来自威海的塔山小学的王艳芳、长春的苏敏、济南的翟小艳、济南历程第二中学的贾海洋、济南的教授张准。他们的讲座各有特色,我是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来听课的,通过本次学习,我又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音乐知识,也解决了我在音乐课堂上遇到的一些音乐难题。现在终于抽出时间来回忆老师的讲课,也想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王艳芳老师讲的是《做一株有魔法的“尖毛草》。通过故事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沙漠中尖毛草的根深蒂固,它能在短时间里拔地而起,这都是平时积累的结果。正如我们平时积累知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播一样。教育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批评和惩罚是甜的,犹如加了糖的咖啡,能让人乐于接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待犯错的孩子时,我们要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可以试着甜甜的批评。比如一个提醒的手势,一个温馨的眼神,一点关爱的微笑,幽默的言辞,一段婉转的对话,也会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王老师还介绍了课堂管理的小妙招:其中《安静歌》中是这样的“捏拢捏拢放开,小手拍一拍,捏拢捏拢放开,耳朵拽一拽,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到头顶上。眼睛看好,耳朵看好,小手放放好。”“还有虫蛀的红苹果”、“ 好事罐的魅力”、“ 老师,你会变魔法吗?”“老师有个DV机”等一些课堂管理的小妙招。这些都给我以后的驾驭课堂充实了法宝。
第二天是苏敏老师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奥尔夫音乐是集语言、动作、乐器于一体的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苏敏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在讲台上向大家作阐述,这是一场大课,一场长达3个多小时的大课,这位老师没有坐下休息,而且是在感冒的时候给大家上课。足以体现出她对观众的尊重和对音乐的热爱。
苏敏老师的课最吸引大家的地方就是,游戏中有音乐,舞蹈中有故事。这样最容易掌握节奏和动作。她教我们怎样用音乐来看到听到的东西,听到能看到的东西。参与了“找毽子”游戏,通过自身实践来证明这一观点。
每个人的文化底蕴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就不同,音乐属于每一个人。音乐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它不仅同姊妹艺术,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历史、宗教、宗教、哲学等人文学科也有密切的联系,甚至和我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也就是说,音乐与文化的各种形态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也是以宗教音乐为主的。像唐代诗人杜牧在《江南春》中描写的那样: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据说阿炳的《二泉映月》的曲调还是来源于道家的唢呐曲。音乐与历史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我国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我国古代的楚汉战争的历史。在我国革命的历史时期,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
贾海洋老师演讲的题目是《人世音书漫寂廖,在音乐中成长的我》。他向大家讲述了他的求学之道,以及他的奋斗历程。大家很受鼓舞。他和我仿佛年纪,经历难免有些相同,他带来的一首《机器灵砍柴刀》,拉开了我对童年的回忆的序幕,童年的游戏、玩具、小伙伴,同学、老师„„往事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的事。我在一所乡村小学上学,那时的音乐课就一台老式脚踏风琴,但那却是大家的乐趣。九一年上了初中,有了专门的音乐教室。换了一台大一点的脚踏风琴,又增加了一台双卡的录音机,有时也上节欣赏课。说起欣赏课,贾海洋老师给大家分析了很多,有现代的中国风(五声调式)《菊花台》《青花瓷》;有古代的中国风(七声调式)甄嬛传中的《采莲》《惊鸿舞》;有跨界中国风的龚琳娜的《忐忑》;还有贵州民歌《咕噜山歌》和云南的《绣荷包》。一边欣赏一边做介绍,让我们的欣赏能力又提高了一个新的高度。
翟小艳老师教的是《练习、教学综合素质》,主要教了歌唱的姿势、发声的技巧和歌唱基本技巧的教学。张准老师教的是《小型音乐作品的分析于创编》主要讲了节拍、音区、音色、音强、音色、演奏法、曲式等。这些知识对有些老师来说是复习,对音乐水平低的老师来说接受起来有些困难。我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音乐课堂活泼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音乐特长。让音乐为学生服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滕州西岗镇柴里小学
李林森
2014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