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新课标培训有感
音乐新课标培训有感
暑假第一次参加了“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培训,湖南艺术出版社的陈教授给我们进行了新课标的学习讲座,在聆听过程中发现新课标的很多理念和我们学校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有很多相似之处,回首近十几年来音乐教学走过的历程,让我感受到音乐课程的不断进步及不足。以下我就谈谈我的一些感想和感受。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 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积极状态之中。学生们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有灵感,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彻底变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音乐教学观念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发挥音乐教育教学优势,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人文特征。音乐教学的人文特征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的是:在音乐要素(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等)的探知、音响感受以及歌唱、奏乐等表演活动中发现音乐独特的艺术形态:和谐、优美、欢快、激昂并从中获得语文学习、美术学习不可替代的审美和情感体验。根据这样的理解,我觉得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尽量向学生传递优美、生动和多样式的音乐,如
(1)老师的演奏、歌唱、表演、语言都要力求准确、优美;
(2)课堂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经验和需要入手考虑,不好听、不好唱的音乐不要强调学生听和唱,或许学生会远离音乐课堂;
(3)不要为了综合而削弱音乐丢失了音乐的个性的特质。三.提倡学科综合。
“综合”应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课堂上和综合;二是课程的综合。音乐课堂的综合,应该是以音乐为主线的音乐间以及相关文化间的综合,要自然、生动。总之,主和次要明确。而课程上的综合应该是分别由不同艺术学科的形成单
独切入教学,构成的艺术综合课程。不要片面的把“综合”理解为在一堂课内多门艺术的拼凑和叠加。
音乐课堂不应该只关注音乐教学,舞蹈、戏剧、电影,也应适当的有计划的进入音乐课堂,拓展我们和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审美品位。
四.教学方式发生变化。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新理念,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有的学科包括音乐教师实施这一理念后,提出质疑。我个人的看法是:”合作学习对于音乐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一直存在于音乐课堂中,关键是合作质量和效果。音乐课堂教学切实离不开合作(全班、小组)。那么,我们要深入研究“合作学习”理论和方法,使之科学地运用音乐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与质量。
五.教学内容实现更新。
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要多元多样,不应该还是沿用传统习惯和教学模式,既:纯粹地围绕一个音乐作品以歌唱、欣赏为主的教学,或者是歌曲和欣赏综合的教学。应该建立更多样的教学模式,如,主题下的音乐要素体验与探索的综合音乐感教学(节奏、旋律、力度、音色)如,民族基本舞步、歌曲创作、打击乐器等的教学。努力拓宽教学内容和模式,让学生感受更丰富的艺术文化获得更生动而多样的艺术养分。
总之,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第二篇:读音乐新课标有感
学号:1021100020 姓名:郑文静 班级: 103班
读《音乐新课程标准》有感
经过学习音乐新课程标准,对其有了新的认识。新课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对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这是难能可贵的,但经过反复斟酌,现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一、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具有特殊的作用,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审美作用,以音乐美感染和熏陶学生、提高学生感受和欣赏音乐的能力。在真善美的融合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在基本理念中当之无愧是第一位的。放在第二位的应该是基本理念中提到的第6条,说更具体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因此在内容标准上应该有所侧重。“创造”这一部分的内容应视为编写教材的另一重点。
二、本标准在内容标准中涉及到了四个领域“感受与鉴赏”这一领域的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创造”这一领域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这两方面是音乐教育的关键。在教学中,突破这两点也就基本上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而“表现”这一领域重要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这一方面我认为在普及性的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相对少一点,简单一点,例如:内容标准“表现“中所提到的要求1-2年级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乐曲伴奏。要求3-6年级学生”能够每学年演奏或背奏乐曲2-3首“要求3-6年级”能够识简单的乐谱“等等。这些技能技巧方面的东西,对与普及性的基础音乐教育没有太大的必要(有能力完成当然好)。因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音乐家。个别有音乐特长与天份的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应该由兴趣小组或音乐班来完成。(注:有条件的学校一定是开设音乐班或各类兴趣小组的,这是对音乐教育的补充和升华)。
三、在教材编写的具体操作中,歌曲的筛选至关重要。
在歌曲的筛选中,应顺应时代潮流,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适合青少年口胃,易于上口、健康向上,通俗易懂的歌曲,这样学生学起来容易,老师教起来轻松,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充实了学生的思想。同时也要选择一些优秀的民间歌曲,既体现了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也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合理的课程改革,普及与开展是关键。
有了合理的课程设置,若得不到很好的开展,是达不到音乐课程改革的目的的。1.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要求社会各界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把音乐课从”小三门"中解脱出来,真正视之为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
2. 建立最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应对教师的工作做出正确的评价,才能完善教学管理,促进音乐教育的正常发展。
3.应加大对硬件的投资力度。
能否按照课程标准的方案开展音乐教学工作,还要呼吁有关部门加大对学校硬件的投资,创造条件,条件的差异,使各学校的硬件设施有很大的差别,就很多学校而言,音乐设备落后;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时期,我们不得不还包着”有条件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这样的话来开展好我们的音乐教学和各项竞赛。
但是新课程标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一、音乐链接学生生活
音乐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应该链接学生生活,让其成为“艺术”之源。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涉及的知识都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环境的观察、聆听和反思,感受身边环境中的声音、节奏和图像等,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从而使学生选择表达音乐、理解音乐的方式也可能不同,因此音乐课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多姿多彩的生活表象为学生学习音乐储备了多种资源,有利于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音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这一点。
二、发挥内在的评价功能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多鼓励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样不少老师便片面认为,课堂教学上鼓励的力度越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便会越高,因而在音乐课堂上频繁出现了老师“号召”同学们“掌声鼓励”,同学们就一起伸出小手拍着,“你最棒!”,同学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评价同学也只是仅限于“你真棒!”,“你真勇敢”……这些表扬方式,使得音乐课堂上掌声不断,“你真棒”的赞扬声不绝于耳。这种外在激励,在学生一开始接触时,都会视为一种动力,一种鞭策,但是长此以往,鼓励者会变成一种机械动作,被鼓励者也会习以为常,而起不到鼓励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多的外在鼓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发展。《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提倡鼓励学生,并不意味着就是要在课堂上说几句简单的赞扬语,做几个赞扬的动作,而是要使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要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三、注重师生自身潜能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因此许多学校评价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实践了新课程理念,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至于出现许多音乐教师都喜欢在电脑上做文章的现象,本来用大歌片、小黑板可以解决的问题,却不惜一切代价,请人,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制作多媒体课件。一个人授课,后面千军万马为其服务。而效果呢?音乐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在条件,设备不具备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自身潜能,利用自身优势,创作性的开展教学,同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启迪。我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一定会让自己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使自己的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充满浓浓的音乐馨香!使自己的课堂开出一朵朵绚丽多彩的花来!
第三篇:中学音乐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中学音乐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版,使我对音乐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是我提高实践新课程教学能力的当务之急。中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只传授知识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实际模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视角。新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吸收了现实生活中新颖的音乐场景,构建了丰富的教学形式,教材汇集了许多新信息、新设想。新教材还设计了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生动情景,如音的强弱音的长短等,教师要利用教材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比如,音的强弱一课,以音乐故事的形式出现,先将动物的叫声引入,以自然界的声音引到生活直至音乐中,从生活开始、到生活结束。这样的课,寓音乐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感受、鉴赏、表现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尽量让学生参与,置身于具体情景之中。
二、转变学习方式。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
三、转变教学重心。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比如,以唱歌为主的课,不光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还可以自主地选唱歌曲,并有当众表演的机会,有时甚至是以学生选唱为主。乐器演奏则强调学生体验、参与、探索的乐趣。听赏课曲目的选择则要为学生提供多听、反复听、对比听的可能。还有,新教材中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活动形式综合表演,为学生提供了歌舞、情景剧等活动形式,教师则在具体环节上给以指导。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强调创造探索精神<新教材还有一个特点是开放式,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在呈现方式上,教科书只提供了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内容和活动领域,附以启发性、提示性文字及插图,给学生和教师留出足够的自由表达和灵活发挥的空间,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力求在创设新的教学环境和思维空间上有所突破。除了教材,教师还可以因时、因地制宜,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挖掘同类教材,以充实教学容量,扩大学生视野。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新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注意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力求做到歌、舞、乐、戏、画的结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种艺术的综合。还有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陶冶这种情操。
第四篇:小学音乐新课标培训心得
小学音乐新课标培训心得
通过本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也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
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另外,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不然的话我们就不能把音乐的美灌输给孩子们。老师们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显得特别重要,我会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我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体会进步的快乐。教师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撰写教案、说课、教法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还包括听、说、唱、写、做。听主要是指应该学会倾听,这是一项交际的基本技能,主要指师生间与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我觉得学会倾听,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说应该是指普通话水平,并包含课堂表达、讲解,如果教师课堂说出的话学生不明白,那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唱,我觉得除了听,说之外,更重要的应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唱,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对于发声不准的乐句和节奏不对的乐句单独加以练习,要力争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学会。
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唱歌技巧掌握好以后,同学们会在老师悠扬琴声的伴奏下尽情的歌唱,课堂气氛
也会空前的高涨。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课程标准,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我要努力培养自信的学生(如我行、我能等)。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艺术看成是舞台上的艺术。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学会学习,终身快乐”。
第五篇:中学音乐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
新课标催开音乐课堂之花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
临沂市莒南县实验中学 魏茂龙
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转眼结束了。三天的时间很短暂,但充实丰富的学习却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几天来省培训专家老师们精彩到位的讲解分析,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学科同行们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每一个新的知识信息,一次次更新着我对《新课标》在教学中指导意义的认识。
我是一个参加工作十多年的教师,可以说见证了十年课改给音乐课堂带来的巨大变化。正如金亚文教授所总结,十年的课改带来是音乐教育之花的美丽绽放。在新课改下,老师们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向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堂上不再是单向的传输、灌输,而是师生配合、生生配合的多向互动;以学为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也让教学方式呈现了更符合学情、更贴近学生心理的人文化特点;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原则下,学生们真切地感受着音乐艺术的魅力。当然,十年的课改也让我们一线教师产生了诸多的困惑。在这次培训学习中,专家教授们与我们一线音乐教师促膝交流、共同讨论,并对我们一线老师提出的困惑做出了精彩的解答,虽然限于时间有限,对所有的问题并不能全部做详尽解答,但与会专家老师们的共同感受是,我们的音乐教学正在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通过几天来对《新课标》的学习研读,我感到新课标突出了以下几点新的要求:
1、新课标让音乐教学切实回归到音乐学科的本位,注重了音乐教学的音乐性这一学科特点。
2、强调了学生表演的音乐表现作用
3、提升了音乐实践在学生体验音乐时的重要作用。
4、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成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
5、增添了节拍、调式、风格流派等新的音乐要素教学。
6、体现了识谱教学等音乐知识教学对培养学生终生喜爱音乐艺术的作用。新课标新的变化,必将为音乐课堂注入更加新鲜的元素,也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深深的感受到,做为一名参加培训的学科骨干代表,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及时准确的播撒到每位老师同行们心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做为一名音乐教师,回去后我将和领导老师们继续研读《新课标》,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自己的音乐教学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让自己的课堂紧贴新课标要求。
相信,通过这次《新课标》的培训学习,在每一位音乐教育同行们的心中都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也必将在音乐课堂上、在学生们的心中开出最美丽炫目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