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干部难当的困惑和思索
乡镇干部难当的困惑和思索
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政府,是直接面对农村,与群众直接联系的机关。乡镇干部是联系群众的桥梁,他们穿梭在农村,忙碌在第一线,把基层大大小小的事集于一身,在农村复杂的矛盾中摸爬滚打,练就了能说、能干、能处理复杂问题、能承受各种压力、能临危不惧的良好素质。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新的时期,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不断的深入,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惑:繁重而艰巨的工作任务造成他们心理紧张,竞争压力过大致使他们心理扭曲,心理的诉求表达渠道不畅导致他们抑郁,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诱发他们心理失衡。
一、乡镇干部面临的困惑
1、乡镇干部处在矛盾的最前沿,压力大
当前,农村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的政策和农村的改革在不断的推进,“三农”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作为乡镇干部,一是农村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生产问题、经济纠纷、家庭矛盾等等,令乡镇干部应接不暇。二是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脱贫扶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压得乡镇干部喘不过气来。三是行政难依法。“三农”是高压线,在以德安农的高压政策下,忽视了依法治农、以法治农,助长了一小部份农民无法、无理、无德的行为,导致乡镇干部虽然忙得团团转,还四处碰壁。四是上访成风,这样那样的上访专线、媒体、报刊如枷锁一样套死了干部的思想和心理,使干部工作提心吊胆。上访本是很正常的事,工作总会有失误,而且误访很多,恶意上访更多,而在上访的处理上却存在偏颇,不管上访者有理无理,一个人的事也把他放大成为群众意见,加以袒护,甚至为了息访,迁就处理,责备乡镇干部的多,教育上访者的少。即使干部受了污辱,没有人为其撑腰,委屈只有向肚里吞。乡镇干部处在各种矛盾纠纷的中间,往往被纠纷的双方像踢球一样的踢来踢去,他们双方都不能得罪,否则会引起上访,惹出事端。为保稳定,接待群众、处理上访成了首要任务,而解决不好就有可能被“一票否决”。因此,政策的解释行不通,为了消灾花钱买平安。有什么上访或什么记者来了,他们闻风而动,贴贴服服地小心接待。处理不好,上要批评,下要被骂。甚至在工作中挨打的事时有发生。如有一名因历史问题的上访户,法院对此事已经作出了判决。但他不服,仍然无理上访,上级很重视,结果是赔偿另追加3万元,纳入城镇低保。但是,这不是个案,涉及面广,如此处理将引起的后果呢!(我们不敢苟同)等等。一意地维护少数无理取闹的农民,反而正义得不到伸张,有理得不到支持,让乡镇干部处在灰色的境地,处处是压力。
2、乡镇干部立于工作的风口浪尖,责任大
乡镇工作包罗万象,大到发展,小到田坎。群众的习惯,有事都找政府,而政府又不得不揽下来。不要说政府本身的职能,就是垂直管理的,如征地拆迁、退耕还林等;业务范畴的,如信贷、追欠等。司法的,如打架闹事、家庭暴力等等。不应该政府管的事,但群众一般只找政府,政府不得不协助好,为其四处奔走,处理不好就以上访来威胁。很多事劳累了自己,反而不讨好。另处,乡镇职能转变的呼声很高,不该管的就不要揽,但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政策下,农民的任何事无不涉及稳定问题,能不管吗?如我镇医院发生的两次医疗事故,上有卫生局处理,下有院领导管理,但农民不管这些,以死者的尸体相威胁,纠集群众胡搅蛮缠。为了稳定,政府不得不主动协调,次次扮演着“两面三刀”的角色,当着“婆婆嘴”,这方说了劝那方,有时被双方推来推去下不了台。最后是保住了稳定,留下了“两面不是人”的骂名。其二,在目前的体制下,乡镇政府实际上成了上级各部门的执行机构,乡镇的权力很小,但责任却是无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事事都要照顾好。乡镇干部跑龙套式的转,害怕哪方面没干好,交不了差。上级考核繁多,并且重资料,哪怕你干得很好,没有资料仍然是不合格(重一点实际不行吗),乡镇干部害怕哪项考核没过关要受批评,害怕其他干部们要埋怨,看不起自己。四是接待应酬一茬又一茬。上级来人都要小心接待,怕接待不好,怕生活没安排妥当,怕得罪了。乡镇干部天天周旋其中,强撑着酒来酒去,伤了身体还不好说出口。五是到上级部门办事难、协调难。乡镇干部到上级部门办事要看脸色,特别是一些需要小协调的工作,工作员无法成事,只好回镇来找领导出面。大大小小的事,只要涉及到一点协调性的或特办的,镇领导都要先打电话或亲自上门协调后,乡镇工作员才好办,否则在中层就要堵塞。六是一些职能部门的检查频繁,特别是对企业的检查更是以罚款为目的,有一点不合格、有一点不规范、有一点小问题,不是以教育和整改为目的,而是重重处罚。企业不服却又不敢和他们顶撞,把气发到镇政府,推给乡镇去处理。乡镇干部为了安抚企业,不得不去烧香求人。往往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找人托人的做协调工作。
3、乡镇干部只有工作目标,前途迷茫
乡镇工作五花八门,乡镇干部随时处在应急工作之中,见什么就干什么,不容选择,更没有理由去推避。政府也为了保证工作目标及时完成,保证应急工作能快速行动,以各种各样的手段和目标来管理约束干部。他们在基层,工作范围大,而活动的空间小;工作的内容多,而流动的机会少;工作勤奋,而前途渺茫。他们的天地只有乡镇,调动难,提拔的机会少,几年难出一个领导。在乡镇中层干部的选人用人上,乡镇党政领导沿用的多,从情面上考虑的多,新培养的少,使乡镇干部感觉“仕”途无望,只有工作目标,没有前途的希望。其二,任何机构改革,大多是从乡镇开始,乡镇干部是改革的奉献者,也可以说是改革的牺牲者,他们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改革,面对着去与留的问题,无从选择,只能被动接受组织的决定。困惑与迷茫常常伴随着他们,使他们感到恐慌。
4、乡镇干部缺失畅通的沟通渠道,心中苦闷 工作在基层的乡镇干部,因沟通的缺失或宣传的误导,使他们心中苦闷。一是各种媒体的宣传,涉农出问题大多归责在乡镇干部身上。现在的文人总是拿乡镇干部开涮,说到干部素质低,往往就是特指乡镇干部。“三农”是焦点,是热点,一有问题,不认真研究根本原因,不好好了解实情,无端的指责乡镇干部,夸夸其谈的渲染乡镇机关和乡镇干部的种种问题,给乡镇干部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极大地伤害了乡镇干部的感情,使他们的职业自尊心和工作信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们有苦也无处诉。其二,领导与干部的交流谈心少,使他们压抑着心中的苦闷。上级领导都是与乡镇领导接触的多,真正与乡镇干部接触的少,在他们眼中误认为上级领导都是高高在上的,无法沟通的,心中所想是没有机会说出口。还有在乡镇机关,乡镇领导,特别是乡镇主要领导,与乡镇干部的沟通也很少,乡镇领导们一般只与中层干部沟通,工作交流、谈话、谈心都是以中层干部为主,冷漠地对待一般干部,甚至有的是对他们视而不见,使他们心中失衡,没有成就感。他们说:要是主要领导找你谈话时,都是工作没做好挨批评。总之,乡镇的工作条件相对较差,乡镇干部的身份较低,工作责任大,工作压力大,接待应酬重,往往是丢下身体干工作,在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慌、抑郁、失衡等,其身体和心理都处在亚健康状态。工作越多,失误的机率也越多,更加剧了他们的精神负担。
二、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索
乡镇干部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可缺少的力量,他们是各行政策的贯彻者,执行者,他们有着吃苦耐劳,勇于牺牲的精神,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基层的各项建设,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冬霜雪,一有命令他们都毫不畏惧的冲在最前头,他们应该受到尊重,受到爱护、受到关怀。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应该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神,以重视人、关心人、发挥人、帮助人、教育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理念来加强管理,清除干部思想顾虑,卸下干部的精神包袱,顺畅干部的心中怨气。多予理解,为干部减负;多予支持,为干部减压;多予帮助,为干部树威;多予重视,体现干部的成就。工作上,让他们“自以为是”的发挥,下放权力,让他们自主创新。有成就及时总结推广,有失误鼓励继续试偿,有责任领导接过来扛。营造一个官民一体干事业,成就共享,失败共担的工作环境,突出干部的作用地位,纯洁干部的思想。此外,我认为还应该抓好一些小事:
1、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乡镇干部自主创新能力 乡镇干部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较少,因此,上级有目的的安排一些外出专项的业务轮训是很有必要的,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乡镇干部的业务比赛,评选一些业务标兵,以活跃气氛,激发干部的学习热情。其次,乡镇机关要着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创建机关文化,创新学习形式。改变枯燥无味的一人读学的形式,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如“课题研究”模式。采用命题论文,再针对干部的文章和提出的新思路进行探讨式的学习讨论。如“干部一节课”模式,让干部轮流当讲师为机关干部上一节课,既调动了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的良好风气,又锻练了干部的语言能力。如“活动学习”模式,模拟一些课题,边学习边实践,既丰富和深动了学习的内容,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等等。这种多形式的学习模式,使学习活跃了起来,干部学习起来也有了兴致。其三,完善学习的奖惩,经常性的进行学习测试,测试不能死板,以灵活的论述题和申论为主(死题型只是照本抄写一遍而也,没有多大的实在意义),这样既能考查干部学习理论的实用程度,又能检验干部的工作思路。并对测试结果纳入奖惩,进入干部的考核,与评优挂钩。只有完善的学习制度和灵活的学习形式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质量。
2、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好班子带出好的干部队伍 乡镇领导班子是乡镇干部的表率,什么样的班子带出什么样的队伍。首先,团结务实的班子能凝聚干部的心。团结的班子让干部能感受到一种朝气蓬勃的力量,能为干部提供明确的工作导向。班子扯皮,干部就无法适从。加强班子的团结,班长是关键,班长要放权不能统权,而且要放权到一般干部。乡镇工作都是执行力的落实问题,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因此,扩大党政办公会的参与面,吸纳中层干部列入办公会,一方面,他们参与核心工作,扩大了民主,监督主要领导决策(主要领导想独断,还得顾及众口),防止了专断行为,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同时他们直接参与决策,减少了贯彻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力和执行力。另一方面,让中层干部感受到组织的信任,让他们感到自己也是班子中的一员,维护团结,执行决定是义不容辞的事,从而促进了干部的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增强了工作的协作和配合。在安排工作时,只讲工作原则,不问工作过程,只看工作结果,让干部自主的工作,多指导,少责怪,多服务,少会议。
3、树正气,纯政风,不卑不亢为人
正气能纯洁政风,好的政风能纯洁乡镇干部的思想。一是守住正直,是非分明。在干部的对与错之间,要直面分辩,对要褒扬,错要批评,不能含糊其辞,更不可袒护纵容,在干部队伍中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二是坚持正义,理法分明。扭转干部受屈被辱的局面,加紧对农民的教育,特别是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办成开放式的农民教育基地,多开展一些反面的农民无理取闹的法制教育,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威信。各级对上访的,要正确分析,多了解实情,多理解乡镇,对无理上访、恶意上访,要旗帜鲜明地支持乡镇,教育上访者。乡镇工作以理依法,坚持正义,不迁就,有理不让步,对侮辱、打骂干部的行为要坚决惩处,以增强干部的安全感。三是正确导向,树立信心。首先要严格要求干部,要通过正面教育、领导带头、先进示范、反面对照等方式,正确引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道德意识,培养干部的大局观、发展观,多给干部分析镇域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发展中的困难和不利,在压力中为干部树立信心,在挫折中为干部鼓舞斗志。使他们既有紧迫感,又有努力奋斗的方向和希望。其次新闻媒体要客观的报道宣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下基层了解情况,多方面、多角度听取意见,不能以一事概全貌,以个别人的问题就全面否定。正面报道,多宣传先进乡镇的典型经验和优秀乡镇干部的先进事迹,让全社会都能理解和支持乡镇工作。要相信乡镇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优秀的,有素质的,对乡镇干部高看一眼,厚待一分,而不要伤他们的心,损他们的形象。再次多从能力上培养干部,培养他们的自主工作,敢于创新的能力,树立他们的自尊、自信,不卑不亢的干事和为人。
4、健全干部管理机制,规范上级检查考核
机制决定效能,建立乡镇干部合理的流动机制。市级机关中层以下的干部与乡镇的中层以下的干部、条件好的乡镇与条件差的乡镇的一般干部实行交流,形成良性的互动。这样既可以推动乡镇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又锻炼了机关干部和乡镇干部,满足乡镇干部干好事业能进市属部门的愿望,同时对市级机关干部施以干不好工作下乡镇锻练的压力,搬掉市级部门一般干部的铁椅子(打破交流到乡镇的市级干部都是提拔对象的观念,不提拔就稳坐在市属部门的安乐思想),让“人小鬼大”的人到乡镇去接受锻炼。其次加大乡镇中层干部的培养。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为年青的、有干劲的、有事业心、责任心的干部提供一个竞职平台,在干部中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对有培养价值的中层干部实行轮岗、换岗、到村上兼职等多岗锻练。再其次,规范各种考核。那些大考核套小考核、重复检查、以罚代查的,要坚决清理。简化考核的程序,避免考核不实而突击造假,避免资料型考核,提倡重实不重文的检查。
总之,乡镇干部,没有翻江海,倒乾坤的战绩,也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他们只有进军的号角,只有前进的目标。他们默默的耕耘,奉献的是滚烫的心;他们平凡普通,捧出的是炽热的情。他们是一群可爱的群体,他们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是我们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力量源泉和智慧宝库。他们那真诚朴实的感情、吃苦耐劳的精神、忍辱负重的品德,令我佩服,使我感动。
第二篇:后妈难当抒情散文
“谁把我孩子的书包扔了?!”
一个小朋友的家长在班级群里不客气地吆喝了一句,这犹如在平静的湖水里扔进一块石头,让我的心情无法平静。
事情从何说起呢?这要从我当“后妈”说起。
作为一个有二十年教龄,心理年龄仍停留在20岁的老幼师来说,到哪班教学都是一样的,这不,本学期,一位姓王的班主任做手术请假几个月,幼儿园领导找我谈话,让我来顶替这位王老师,来当这个班的临时班主任,我满口答应了。
领导还说这个班的家长比较挑剔,让我多用点儿心,小心行事。
我知道我到这个班就是当“后妈”来的,原来的老师既年轻漂亮,工作积极又很用心,她创建了班级家长微信群,在群里经常和家长互动,深得家长喜爱和信任。在本班孩子和家长心中,她就是亲妈,而我半路来代替她工作,就像当个后妈一样。还是人老色衰,不擅长打扮的后妈。
为了不让自己与原来那位漂亮亲妈相差太远,每天我精心化妆打扮一番,(以前我只是偶尔才化妆)第一个早早进入班级,笑脸迎接每一位孩子,对于小班的孩子,我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然后抱起孩子,还拿糖果贿赂他们,我真诚的笑脸打动了小班的孩子家长,顺利让小班孩子的家长接受了我。我的糖果打动了小班孩子的心,以后每天都有孩子见到我说:“老师,我想吃糖。”
可能因为小班孩子和那位亲妈相处刚刚一个学期,感情还没有那么深,我一来,她们被糖果和笑脸迷惑,很快忘记了亲妈,喜欢上了我这个后妈。我为此沾沾自喜。
我知道后妈毕竟不是亲妈,我对本班孩子和家长了解不多,本班常规都不太熟悉,第一个周,我只是熟悉小朋友的名字,对于淘气的孩子,我也是只表扬,淘气的孩子让另外两位老师来管理,因为我是后妈,没有担待。
另外两位老师看出我想当“老好人”的心思,找我谈话,请我正确教育孩子,负起当班主任的责任,建议我把孩子在幼儿园表现不好的地方,与家长沟通一下,让家长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毕竟我是名誉上的班主任。
好吧,第二周开始,我对孩子们要求严格一些,孩子犯错误时,我会批评指出来。
比如一位姓韩的小朋友,把教室门外玩具柜上的玩具胡乱推到地上,我请他捡起来物归原位,他说:“你别给我说话,我听不见。”看来,他完全不把我这个后妈放在眼里。
我说:“那好,你不捡起来就别进教室了!”
他看出我真的不开心了,动真格的了,才不情愿地把玩具捡起来放回原位。我蹲下来,看着他的大眼睛说:“下次不要再这样了,记住了吗?进教室吧。”
下午放学,韩的奶奶来接他,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韩的奶奶,没想到晚上我的电话响了,是韩的妈妈。
“猫老师,韩今天在幼儿园犯错误了吗?”
“韩挺好的,吃饭不让喂,也不挑食,还能吃第二碗饭呢。”我先把孩子好的一方面讲给这位家长听,然后又把他乱推掉玩具又不愿意物归原位的事情也讲了一遍,这位家长听完我的讲述,只说一句话:“孩子在家犯错误,我好好给他说,他都能接受,我觉得你还是沟通的态度问题。”
我明白了,我错了,我毕竟是后妈,不该批评孩子,特别是不该比较严厉地批评孩子,也许我对孩子的爱还没有那么长时间,在孩子和家长心中还没有被完全接纳,还没有那么深厚的情意,足以承担批评的重压。
批评应该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基础,就没有批评的权利。
我开始反省我的教育方式,我初来乍到,家长对我并不了解,我一上来就给家长说孩子的缺点,这让家长误以为“这位新老师一定是不喜欢我的儿子,说不定还虐待我的儿子呢。”我的沟通太直接,人人都喜欢听赞扬的话,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是这药太猛,让人接受不了呀,这忠言不光逆耳,还可能逆反呢!
果然,怕啥来啥。
本周三早晨,孩子们正准备吃早餐,我接到韩的妈妈打来的电话:“猫老师,今天早晨起床时,孩子说你昨天把他的书包扔外面了,是一位家长给捡回来的。韩又犯错误了吗?”
“昨天,我有事一直没有给孩子们上课,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呀!我只是带孩子们户外活动去院子里看花,也没有带书包的事呀。您这样说,让我一头雾水。”
“我只是问问,您先忙吧。”她那头挂断了电话,我忙着给孩子们盛早餐,这件事就暂时放在一边了。
谁知,下午两点,班级家长群里,突然冒出本文开头那样一句话,我觉察到事情远远没有结束,这子虚乌有的事情可能很严重,我感到恐怖。
当幼师20年来,我得到过家长的赞扬,也受到过批评,为了教学,我笑过,也哭过,可是这一次我突然感觉我可能会挨打。我觉得事情远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我必须做些什么。
于是,下午两点半,另外两位老师在上课,我打电话给韩的妈妈再次沟通,又详细解释昨天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虽然社会上有一些幼儿园负面的报道,可是我们幼儿园是省级示范幼儿园,老师都是经过培训的,班级有两个高清摄像头,不可能发生虐待孩子的事情,请给老师信任,如果不信,可以到幼儿园调监控录像来看。
韩的妈妈说:“这件事情过去就算了,孩子爸爸喝醉了才在群里乱说的,请老师别介意。”
我不介意家长的误会,工作那么多年,什么样的家长我都见过,我只是觉得我这个后妈难当。
我想起一句歌词:“你有什么资格来说我胖,你请我吃过饭还是喝过汤?我哪一块肉有义务听你讲,你好好想想!”
对,我是要好好想想,我这个当后妈的,对孩子的爱足够多吗?足够可以弥补批评孩子对孩子的不好影响吗?
第三篇:班主任难当-班主任工作日志
班主任难当
文/杜丹丹
今天是周末,风和日丽,经过了昨天十节数学课的折磨,我今天一天都没课,趁着这难得的清闲时光,我本打算在办公室玩会儿电脑,可是还没上课呢,我的事情就来了,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冯亮就来到了办公室,一直哭,一直哭,我都快被吓傻了,就看到脑袋磕了一个特别大的包,看着特别可拍,他们的班主任今天不上班,联系了两人的家长,就下班回家了,所有的事就先落到了我的头上,我的大脑也要一片空白了,头一次就要处理一起打架事件,而且,办公室没有一个人。我首先先稳定住心,不要慌乱,安抚冯亮,不要一直哭了,是不是特别痛,还有别的地方痛吗,头晕不晕,因为磕到的是脑袋,这事情马虎不得,我特别害怕着孩子是脑震荡什么的严重的病,询问之后,还好只是头疼,我的心放下了一些,又问了这伤是怎么弄的,原来是冯亮和左立新打闹,左立新把冯亮推在地上磕的。虽然不是故意造成的,但后果很严重,我告诉他自己也有过错,以后不要这样打打闹闹了。
家长来了,还是特别讲道理的,我把这些情况都跟家长说了,希望家长尽快带着学生去医院看看,但是他的叔叔一定要去德育处,让学校知道,把他们带到德育处,德育处的主任接手处理了这事,我们等左立新的家长到了,将事情说了,还好家长直接就提出去县城看病去,将他们送走了,也过了两节课了,上午将近过去了。
下午,冯亮回来做了检查,说没事,我的心才算放下。还好没事,这一天真是担惊受怕,我还要去看左立新,开始他一看到我去了,也哭得不行,好在他也知道了错误,说以后不会再在班里打闹了。
今天的事情,本来只是两个学生打闹,但是他们下手没有轻重,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还好这个学生没事,这件事可以就这么过去了,记住教训就行了,要是有事,那就是两个家庭的悲剧了,在班级纪律这方面,一定要警钟长鸣,让每个孩子都健健康康来学校,健健康康回家去,班主任更要注意,在班级里禁止打闹,不要动手。类似这样的事件不要再发生。
第四篇:当前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困惑及其对策研究
当前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困惑及其对策研究
中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当前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1、在学风上存在虚浮应付,流于形式。一些干部不重视自身的学习,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去学习。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不能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认识和处理问题。有的干部缺乏应有的本
职业务知识,缺乏市场经济、农业科技、法律等方面知识,不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开拓创新能力不足,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正确把握,新办法不多,难以更好地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更难以依法行政。政协联络员工作职责有待明确,所调查的12个乡镇政协联络员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业务是什么。有的干部手中拿的是高级计算机等级证书,却字也不会打,有的连开机还不会。据调查,95以上干部的学历文凭同干部个人的实际能力与知识结构不相符合。
2、在干部驻村上,制度没有落到实处。个别乡镇干部上班仍然存在“走读”现象,认为国务院规定8小时工作制,下班后只要手机不关机,有事能马上联系,及时赶到,不影响工作就行。相当一部分干部蹲村极少,存在“走村”现象。现在交通方便,有些干部即便到村里也是报报到,转一圈就回到了乡镇,几乎都不在村里留过宿,没有充分接触广大村组干部和群众,与群众交心少,对群众的感情不深,“四同”形同虚设。有相当部分干部连村主干都不认识,开展工作满足于当“邮递员”、传话筒,开开会,安排安排,部署部署,就认为把工作落实了。有的干部所包联的村,用“摇控”指挥,群众长期见不到人影。个别乡镇主要领导更是没有给干部下工作任务,只是对着上级文件,按着“摇控器”,坐镇指挥调度。对上级领导和部门来检查,每次却绞尽脑汁汇报好的,负债也要尽力陪好,用好酒好烟招待,谁都不得罪,想的是讨好升迁,不是重大事情干脆不下乡,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在服务职能上,思想没有实现转变。有的干部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方式来做农村工作,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地存着,对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找不到解决办法,不总结别人经验,自己又创造不出经验,动辄耍态度,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现在大部分乡镇干部除了抓计划生育外,就认为无权、无钱、无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肯做。对群众缺乏深厚感情,指导工作指手划脚、指责训斥,无耐心,不做细致工作,不懂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高在上,伤害了群众感情,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有的干部虽然下了基层,却是走近的,看好的,访富的,停留在听听汇报,走走形式上,没有真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没有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号召多,应付多,做表面文章多,下功夫真抓落实少。一些干部办事扯皮、拖拉,“三乱”现象仍没有根除,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度、法律贯彻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些领导干部办事讲关系,处事不公正,遇到矛盾往下压,遇到困难绕道走,承诺的事情不兑现,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有些干部违反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4、在干部管理上,存在重罚轻管现象。调查显示,大部分乡镇在干部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制裁,轻教育引导的现象,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乡镇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准体系还很不健全,常常关注的是计划生育有没有问题、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出不出事,上级通报了没有,完全忽视了干部自身建设情况,使政府内部管理成了制度的盲区。大部分乡镇都相应建立了的各项工作制度,最注重的是经济制裁制度。在落实制度上,尤其在落实经济制裁制度时,不管清红皂白,就是一刀切,很多时候在无意中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有个干部,在一个周末被安排值班,可家人生病到吉首住院,他不得不请假,结果他只好按制度规定交60元罚金。乡镇缺乏对干部正确的教育引导,正确应用激励机制,只注重工作结果,不注重与干部交流思想,了解干部真实想法,指导干部怎样开展农村工作,较少和干部交心谈想法,谈看法。乡镇大部分干部只是被动地执行领导的命令,从而形成只要事办了,事办得好不好并不重要,进而导致各项工作只是浮在表面上,也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敷衍应付了事,这就让一些干部养成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消极应付,平庸渡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有些干部说:“我们即使做的再好、再突出,只不过为领导争了面子工程,政绩工程,领导可以往上升迁,我们留下来为下任领导继续革命,我们图的是什么呢?”,这样,一些干部总是精神不振,事业心不强,工作得过且过,自由主义严重;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推崇农村工作、基层工作是“三分道理,七分蛮”,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当前农村乡镇工作所面临的困惑
1、县直部门利益严重,摊派或变相摊派太多,乡镇经济难以承担。残疾人就业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失业保险及报刊杂志等都要乡镇财政承担,而年初县财政又没有预算。如去年医保中心要竿子坪政府单位交生育保险6600元,如不交,就扣医疗卡,且老干部住院不报帐。同时还交了残疾人保险6600元,竿子坪政府一年就要交13000多元。两林、腊尔山政府干部还没见到医疗卡的样子。,此
外,还有防洪救灾等不知名目的捐赠,财政直接扣工资,每个月工资被扣多少,扣什么却不知道。干部培训太多,费用不少,少则百元,多则几百元,可是要求不严,作用不大。如此种种,干部颇有微词,很多乡镇连办公经费都难以保证。如木里乡书记、乡长到吉首为村民办事,从早上起,直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到一个快餐店吃了个5元便餐,剩点酸菜还打包留到第二天早上和馒头一起吃。
2、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急待解决。很多乡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电、路、房问题,尤其是并镇后的乡镇干部住房问题特别突出,三拱桥、吉信、木里、腊尔山等乡镇还是3~4个干部共挤住一间房,或干部在外租房的现象已经不是个案。腊尔山和木里还没有通上自来水,每天干部的饮用水都是靠肩挑背驮,木里乡镇食堂大师傅,为保证干部的按时开餐,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挑水,起迟了,就得让老百姓先挑,这样干部就不可能按时吃上早餐了。腊尔山还有部分干部挤在一栋危房里过,天晴月光洒进床上,雨天雨水流到床上。农村不通公路或通了简易的公路,路况极差,不是农民买不起好车,是不敢买好车,这样一则导致交通危隐患,危险性更大;二则也加大了计划生育的难度,农村不通公路,出门就是山,农民生活生产劳动都少不了强壮的劳动力。竿子坪红狮村群众说:“干部讲我们思想封建——重男轻女,你们看看,我们这村里出门就是山,抬脚就是坡,没个儿子,谁能挑起一百四五的担子呀?!”水、电、路不仅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咽喉。当前,“三农”问题最主要还是水、电、路这三项基础设施建设。
3、各种工作指令性太多。如发动栽种烟叶时,就明文规定了各乡镇必须完成任务多少多少亩。个别乡镇为了完成上级的各项任务,只有向干部集资办事,山江镇有年每人拿8000元用于发动烟叶生产。原板畔乡纪检书记龙万贵(现任木里乡政协联络员),为支持原板畔乡政府2005年发动烟叶生产,拿出自己省吃俭用一生的积蓄15000元借给政府。可时至今日,仍尚未归还。
4、乡镇的责任太重,但没有相应的职权。“一票否决”就有五项,有些乡镇主要领导讲:我们的工作就像走钢丝,时时提心掉胆。而乡镇只有义务,没有职权。如交通问题,国土问题等,他们只有摸底、汇报的权力,没有执法的权力,而一出旦问题又要追究他们的责任。因此,乡镇干部不得不身兼数职,工作起来却又力不从心,其效果可想而知。
5、个别上级领导、部门态度生硬。个别上级领导和个别部门领导讲话不注意场合,挫伤干部的积极性,使乡镇干部有些伤心。有乡镇反映,不管是进城办事还是领导下乡督查调研工作,个别上级领导只认乡镇长、书记,其他副职根本不认,并当着乡镇一副职干部的面说:“工会主席算什么领导?”这样粗俗的言语很伤乡镇干部的自尊心。有些部门办事拖拉,本来极简单的事也不及时给办。有个乡镇干部到某局办事,忘带一份文件的复印件,请求借一下复印,办事员就是不肯借,害得这个乡镇干部为了办一件小事前后跑了两天时间。
6、乡镇干部没有住房公积金,退休安家费仅有1200元,导致乡镇干部退休不退房,这也是造成乡镇干部住房紧张的一个原因。有个乡镇干部退休后,领导动员他退出公房让年轻干部,他说:“国家给的我退休1200元安家费,我拿什么买房建房?要盖房子,银行又不肯贷款,我搬出去只有淋雨!”。
7、产业开发盲目性。竿子坪乡红狮村村民反映说,他们在政府干部和扶贫开发办的支持下,搞产业开发7、8年,拿的是好田好地,精心培管,可是结果都失败了,不但没有什么收益,还把老本搭了进去。1997年全村种植了450亩湘柚,4、5年还不挂果,结果经查,是品种搞错了;1998年开发了400亩金花梨,结果卖不出价钱烂在树上;1999年开发了500亩纽荷尔脐橙,结果却是大黄品种。这种不负责任的盲目性产业开发,不从实际出发,调的苗品种不纯,结果变成了坑农害农。
对 策
转变乡镇职能,改进乡镇干部作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上去推进、去审视、去思考,务必把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合理流动、教育管理作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发展的治本之策。
1、在更新观念上下功夫,为干部“解套”。要加强乡镇干部为农民服务意识教育,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主动为民服务,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所盼,解群众所忧,谋群众所需;始终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作为决策第一信号和依据;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进行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教育,引导乡镇干部转变思想,开拓进取,拓宽视野,敢闯敢干,自觉为乡镇分忧解难,让更多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的干部到民营经济工作,创办、领办农科示范园,到村和社区任职,积极主动为乡镇政府“消肿”,置身于市场经济中谋求发展。
2、在强化培训上下功夫,使干部“强身”。增强服务功能,必须提高服务水平,必须强化乡镇干部培训。根据现阶段农村工作需要和干部自身需求,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增收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开展乡镇干部技能转型培训。围绕农村政策,先进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以短、专、快的专题培训为重要形式。切实增强针对性,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人才少,就培训什么人才”。切实提高乡镇干部指导农民致富的服务本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
3、在干部交流上下功夫,让干部“活血”。制定出台对乡镇干部交流的具体措施,对交流的条件、去向、程序作出明确规定,采取横向交流、回避交流、警示交流等方式,对在同一乡镇连续工作一定年限的干部,有亲情关系且机关影响团结和管理的干部,优秀年轻干部重点进行交流,对表现优秀、政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态度不端正,难以胜任本职工作,考核基本称职的干部,安排到边远艰苦乡镇进行锻炼;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考核不称职的干部实行待岗处理,增强乡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4、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帮干部“降压”。关心重视选拔优秀的乡镇干部到领导岗位。把乡镇干部住房政策、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落到实处。要正确处理压担子、给任务与教方法的关系,对工作不力的要批评教育,对工作遇到的困难,要主动帮助乡镇干部解决。对乡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要切实尽快解决好。对乡镇干部在艰苦条件下,为民服务、为民增收,兢兢业业、扎实工作,不怕吃苦的创业精神,给予公正的评价,为乡镇干部营造在艰苦条件下畅心的工作环境。
5、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令干部“敬业”。在干部管理,经济杠杆约束机制要用好用当,同时也要将其他制度落到实处,实现用制度“约束人、鞭策人、鼓舞人、激励人”的好风气。不断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引导,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终身为人民服务观,自觉把自己培养成“学习思考型、求真务实型、开拓创新型、廉洁奉公型、有为有位型、可亲可敬型”新型干部,真正认识到“有为才有位”,这样干部才能爱岗敬业。要积极营造一股好学之风、正气之风、团结之风、为民之风。在干部驻村管理上,一要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把切实解决干部“走读”问题作为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措施来抓,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增强自觉性,增强艰苦奋斗观念和公仆意识,激发广大干部爱岗敬业、奉献基层的工作热情,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二要对照要求、自查自纠。认真对照省、州、县有关干部管理文件要求,认真查找干部存在的作风懒散、拖拉、干部“走读”、“走村”等问题及所产生的原因,开展自查自纠。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对干部作风问题进行认真查摆,在思想上进行深入剖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三要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干部住宿考核制度、轮流值班制度、工作去向告示制度,制定奖惩激励措施,把干部住勤情况与干部的经济报酬挂钩,认真抓好落实。同时,积极改善乡镇干部办公、住宿条件,办好机关食堂。加强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有益心身健康的娱乐活动,为干部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氛围,让乡镇干部住得下、安心住,以乡镇为家。制定有效措施鼓励干部业余在岗自学新知识、新科技、新文化,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大力倡导干部进村入户夜访,同农民群众交朋友,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尽力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四要加强督导、严明纪律。通过明查暗访的形式对乡镇干部的驻乡住夜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对检查结果,及时通报,采取通报、诫勉谈话、公开曝光等形式,表扬好的,批评差的。要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大力宣传、表彰和推广先进典型,努力为乡镇干部作风转变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舆论氛围。
第五篇:“好人难当”凸显诚信缺失
“好人难当”凸显诚信缺失
江苏南通客车司机殷红彬,下车扶起受伤老人反被诬为肇事者,因车内有监控录像方还其清白。据悉,有关方面已为殷红彬申报南通市“见义勇为好司机”。
这样的事实让人感慨万端:如果不是那“呆板”的车载监控器“忠实”地记录车辆的一举一动,见义勇为的好司机殷红彬很可能成为又一个“彭宇”,甚至还会遭遇法律支持的巨额索赔。
其实,该起事件中最能“起作用”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被殷红彬救起的石老太。因为当急着赶时间的殷红彬将她扶起,交给正好路过此地的一位相识的村民后,该村民因怀疑殷红彬是肇事者而“不让走”。石老太本应在此刻及时澄清事实,但她却听任村民的“误判”,以致于这一错误信息立即通过电话传达给了她的儿子并立即报了警,称“大巴车撞了人又跑了”,直到警方调阅车载监控录相才最终还了殷红彬一个清白。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司机殷红彬及乘务员将石老太从三轮车下扶起后,石老太还感谢他们做了好事,为何在随后到来的村民面前却听任村民“冤枉”殷红彬?更让人伤感的是,即使是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的石老太太,依然对南通电视台记者坚称“就是那辆大巴车将自己撞倒在地的”,而并不在现场的石老太太的儿子也表示“肯定是大巴车撞的”。
2006年发生的南京“彭宇案”,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徐老太反诬好心人为撞人者,而法院最终判处好心人赔偿4.5万元。社会对此反响强烈,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一些城市遇到有老人跌倒在道路上时,往往无人敢上前搀扶救助。有网友对此无奈而伤感地表示,“好人也难当呀,自保是王道!社会的悲剧!”假如不是那个比人心更“忠诚善良”的车载摄像头,很难想象,殷红彬不会成为又一个“彭宇”。
在缺少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法院更倾向于老人之言,这本来不是错,因为中国自古有“尊老爱幼”的传统,饱经风雨的老人们更被看成是诚实、善良的社会代言人。但是,在事实面前,当老人也不能够“讲真话”,不得不让摄像头来“说话”的时候,为了防范类似“好人难当”事件的再次发生,人们不得不提出,是否需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对被私欲遮盖了基本良知的被救助者以诈骗未遂罪给予严厉惩处呢?
这样做,看起来有点“无情”,但是如果不这样做,下一个类似事件一定还会发生。而类似施救者的“有情”为“被救助”的“无情”所伤,只会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行善行为。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确实需要法律给出一个看似“无情”实则“有情”的判决,这对整个社会道德及诚信或许是一种“有情”的拯救,更是一个“诚信”的答案。
为了破解“好人难当”,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能当“围观者”,法律更不能当“围观者”。(张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