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合作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的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在共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取最大的个人、小组学习成果而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形式。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新课标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优点是: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
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时,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专家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差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易对教材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局面。因而,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实验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小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这三个层面的定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同时教师可能对某一专门知识不了解,须请教专家或可利用学生的专门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品质发展,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主体性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其不足之处是: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没有实效性。
2.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
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
3.小组合作学习的滥用。
现在一提到公开课,有的教师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万能钥匙,不论什么内容的课,动不动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方便获得与使用的实际价值,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粗浅看法与体会,相信我们只要勇于尝试、勇于改进,小组合作学习必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第二篇:小组合作感想
团队感想
经过两个多月的小组学习,曦光小组真的获益良多。两个多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个课程之前,原来以为,学习科学与技术又将是一个很无聊很闷的,每天都在课室里听着老师讲课,讲台上老师有老师讲,讲台下大家各顾各的。到期末考试之前的一段时间都在匆忙的背诵书本知识的一个科目。可是,经过这两个月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学习科学与技术的科学之处。它不仅仅要求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单纯认识了解,它更加重在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是一门其他任何科目都不能给予的感觉。
在刚刚成立小组的时候,小组里很多同学都感到很不适应,纷纷表示自己做自己应该完成的那一部分就比较合适。大家似乎都不太喜欢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
经过几次的团队合作团结培训之后,大家都似乎渐渐爱上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几次的会议上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开始,大家都对这个课题的建立不知道如何是好,但是,经过几次会议的洗礼。一条清晰地头绪终于被我们理清了。大家都似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开题报告也就这样被我们完满完成了。
新颖的团队展示方式,团队每位成员的非常诚挚的交流,明确的课题。团结的小队也为着这样一个目标而发展下去了。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研究的过程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课题的分论点如何设置,如何开展研究学习,一直在我们队内有着分歧。由于我们教育技术学的课程比较繁重,期中考,期末考都一课接着一课。很多同学都要忙着复习各个科目的期中考试,而对学习科学与技术的课程作业都比较忽视。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失去了当初组队的激情。
经过研究生导学和本科生导学们的指导,我们知道,学习科学与技术并不是一门简单的理论课。它更是指导我们学习其他科目的一个指南,它为我们提供了方法去科学地学习其他的科目。随着几次会议的举行,以及老师的一节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总结我们团队合作的优缺点的课程,我们都重新提起了对小组合作的热诚,积极地投身于这个科目的学习当中。
正如某位组员所说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最为优秀的人才,可是我们加起来就成了最为优秀的团队。”
到了冲刺阶段,也正是面临期末考试的时刻,这个时候,我们小组并没有出现其中考试时候为了应付考试而忽视我们的研究这种事情。可能是因为这个科目真真正正地教会了我们如何安排时间,如何应付如此紧迫的学习生活。
完成的报告像初生的婴儿一样,我们的各个成员都对它十分爱护,十分关怀。十分重视。完成报告也意味着,这两个多月的团队研究学习的到此结束。一方面,我们很高兴的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另一方面,我们队这样的一个团队都感到依依不舍。
正如老师一开始所说的一样:“我们这个团队学习研究并不是真正要我们研究出一个真切的值得夸耀的研究成果。而是让我们学会什么是团队合作学习,该如何去团队合作学习。”这真的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一开始,我们仅仅是以为团队学习只是几个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一个任务。经过这两个月真真正正的团队学习之后,我们学会了,原来团队学习更意味着思想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对不同人的时间的安排。
是团队学习让我们小组走在了一起,伴随着研究的结束,我们不得不说再见。但我们在这个课上面学到的如何与人合作,如何沟通,如何协调时间,是不会忘记,也不可能忘记的。
我们曦光小组感谢这样的一次团队合作,不仅仅加强了我们的友谊,而且真的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谢谢我们每一位成员,谢谢本科生研究生导学们为我们的辛勤付出,更要谢谢老师让我们脱离了如此沉闷的一门课程,让我们学到了如此的多。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陈丽丽
一、划分小组
1、划分好合作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分组时,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要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要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小组人数以4至6人为宜。
2、组员编号
所谓组员编号,就是给各小组的成员编上1号、2号、3号、4号等的序号,用学生在组中的序号来区分其在组内的学业水平。以6人一组为例,在组内成绩好的都编为1号和2号,成绩中等的编为3号和4号,成绩差的编为5号和6号。每个小组的对应号都在同一水平上。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例如在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时,我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叫每一组的某一号,根据这位同学解答问题的情况给小组加分或减分。每每此时,组内的其他成员都为他加油助威,被叫的同学惟恐为小组抹黑而全力以赴,班内气氛相当热烈。在小集体的支持及压力下,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
3.变革座位排列方式
安排座位时学习比较优秀的同学坐在中间,学习相对比较差或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同学坐在两边,最大限度的发挥优等生的辐射作用。位置编排如下:
132
54.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么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尤为重要。我将班上的54位同学分成了10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一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两名组长,选择组内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有号召力的同学做组长(一般情况下,每小组的一号、二号为正、副组长),负责组内的任务分配和协调工作。一名优秀的组长能带动组内成员——特别是学困生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参与意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一名卫生员,负责本组的卫生;一名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一名纪律委员,负责提醒爱将小话的同学,和负责本组同学的坐姿。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时,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 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我们班是一个月),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纪律委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每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几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5.激发动力
(1)把10个小组分成5对对抗组,对抗组内相应的号为对抗号,课堂组织活动时,要形成竞争氛围,让10个组的同号相互竞赛,成绩计入小组。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极大的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2)为了鼓励后进生的积极性,可以在量分时加大分数。比如说,在课堂上,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主动举起了手,为了鼓励他的这种积极性,此时便可以给他适当加些分;某个后进生答对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若一般同学加1分,此时,便可以给他加2分,甚至更多。总之,在课堂上,要更多的关注后进
生,让更多的后进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闪光点,从而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
二、建立科学健全的评价机制
学习小组建立了,没有科学健全的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
没有良好的评价措施,任何改革都将以失败告终。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会使学生深受鼓舞,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收获。
评价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评价学生个人。主要从三方面考虑:
1.家庭作业:组长在检查家庭作业时,将作业划分等级,根据等级情况给
小组成员加分,A等的加5分,B等的加3分,C等的加1分。
2.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由教师掌控。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进行
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于课堂上表现突出的小组除了加分之外,还会在黑板左上角给他们奖励红旗。每天,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表现适当的给小组加分或减分。为了方便操作,课堂表现评价表一式两份,一份画在公布栏的墙壁上,便于教师课堂使用;另一份由学习委员保存。
3.考试达标:每学期我们有单元考试。根据小组成员的水平依次定出达标
率,一号的达标率为85%,二号为80%,三号为75%,四号为70%,五号为65%,六号为60%。只要完成或高于规定的达标线,就给小组成员加上相应的分数。如:二号同学的达标率为80%,但他在某次考试中却达到了85%,这个同学就可以得到8分,不达标的同学不加分。
4、除了这三项之外我还从这几方面评价他们,有佩戴红领巾,卫生、背书、纪律、迟到。这几项分值都是两分,违反一次扣两分。
所有的加减分情况由组长掌握,统计在评价表上。评价表组长人手一份,每周一小结,将各成员的得分情况汇集到总表上(总表张贴在教室的墙上)。学期结束时进行总结,算出个人总得分。排名前十位的为班级“十大明星”,上“明星风采”榜,贴四寸照片,并优先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评选;十一至二十名为班级“先进个人”,贴一寸照片。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发掘自己潜力的天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是评价学习小组。主要从两方面考虑:
1.学业成绩:主要根据单元测试的情况来定。每次单元测试结束后,小组
平均分居前五位的可以得到一颗星星,期末时根据星星的数量评选出五个先进小组。未达标的小组要在组长的主持下进行反思,找出原因,查漏补缺,及时纠正。未达标的个人要主动找老师分析试卷,这比老师找他要好得多。每每这个时候,凡是为小组扯后腿的同学都非常难过,无须老师动口,他们都会好好学的。而认真负责的组长和其他组员为了小组利益也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2.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如哪一组最团结协作,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等。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学习用具等,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合作小组形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培养计划,对小组成员的合作技巧进行培养与指导,更需要所有小组成员在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基础上,通过每个小组成员长期、主动的努力而形成。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认为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三、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1.合作学习前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
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
人尝试成功的喜悦。由于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要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
没有认真听,而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需要我们教师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我采取了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
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
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使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我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4.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班上有一名女生,人挺聪明,因没有学习自觉性,成绩不太好,失去了自信心,没有了学习兴趣。自从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因是小组评价制,各组员怕她成绩不好,拖后退,都争相帮她,鼓励她,如今她的成绩已开始不断进步,而组员们见她有了进步,也很有成就感。现在我的课堂上课从来不缺积极举手的孩子,孩子们的作业质量在不断进步,有时我晚点到教室,看到的也是他们主动学习的样子。虽然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和缺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将教学改革进行到底!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感想
小班化教学,是我校一直以来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使多数学生同步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小班化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开学前期,我就查阅了大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资料,对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做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借鉴前辈的一些教学经验,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案。方案中制定了明确的分组标准,组长的选择,组员的组成,都是经过和班主任进行多次商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每组成员的搭配都本着均衡,科学,互补的原则。为了充分调动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竞争的意识,分组完成后,就开始制定详细的评价机制。在课堂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把问题分为ABC三个等级,由相对应层次的学生回答,并进行得分记录,每个星期累计一次,取总分排在前两名的组为获胜组,进行奖励。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问题讨论当中,使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获取他能接受知识。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究教学,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原来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同学,也开始参与到讨论中,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其中。
当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例题设立有时不合理,学生之间会出现配合不好,组长的积极性有时不够高,等等,然后我会随时调整,改进,只有在探索中前行,才会使我们的研究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发展。
春天已经向我们招手,温暖的春风徐徐吹来,将化做绵绵细雨,滋润着万物。我们为学生创造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也将如这春风一般,终将化作春雨,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在秋季收获累累硕果,我期待着与他们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
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