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论感想
读毛泽东《实践论》有感
班级:09美术学(2)班
姓名:付杨
学号:0950620061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实践论》不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
关于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信心问题。通常人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大学生今后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一个人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会。很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没有绝对真理”,这句话如果是正确的话,那这句话本身是否看作是绝对真理呢?这似乎存在着不小的矛盾。《实践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绝对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单独认识,不能被某一句话阐述,因为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
读了这篇《实践论》仿佛又重新上了一堂思政课,感触颇多,既是对历史的一种感悟,也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思考,更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的一种深思,一种领悟。
第二篇:实践论感想
读《实践论》
毛主席的《实践论》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对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着很大的精神推进作用。《实践论》首先阐明了认识生产和阶级斗争之间的依赖关系,而在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里,人社会实践的传内容正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其他艺术的活动等等,因此认识对社会实践同样有着依赖的关系。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且人们达到了其认识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而经过失败之后,也能够从失败中获取教训,改正自己的认识使其适应于自然的规律性,这样就变失败为成功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着两个显著的特点:即阶级性(为无产阶级服务)和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之中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说明了这些之后,下文又讲述了这一发展过程。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之中。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印象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的某些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发展,人们逐渐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了理性认识。而认识飞跃的过程,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也就是说,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如此。然而,认识其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社会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说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最终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的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来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的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理论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运动过程中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然而实践运动到此并没有完结,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便是完成了,但是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还是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实践活动也会跟着变化发展,所以,认识也同样要不断变化和发展。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阶段变化发展时,认识就应该继续,就应该适应新的情况。客观过程的发展总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因而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同样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实践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过程也应当是无穷的。“革命时期的情况变化是很急速的,如果革命党人的认识不能随之而急速变化,就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
然而思想落后于时间的事是常有的,文中指出,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收到了许多社会条件的限制。表现在革命过程当中的便是友情机会主义,他们的认识总是停止在旧的阶段,他们的思想离开了社会的实践,这也是一切顽固党的思想特征。而左倾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了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的东西看作了真理,有些则把仅仅在将来有可能实现的思想勉强的放在现在来做,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也就变现为冒险主义。
于是,通过阅读本文得出,在单个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又可以得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以至无穷,并且每个新的循环都代表着更高的内容。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已经落在的无产阶级的肩上。而《实践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对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改造世界。
第三篇:实践论感想 马克思
《实践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我认为,不懂得哲学的人,是无法深刻理解事物的;没有哲学思维功底做铺垫,也是无法进行事物抽象思维的,因此,认真学习哲学十分必要。直到今天,我仍经常读《矛盾论》、《实践论》这些哲学著作。一九三七年mzd之所以以“实践论”为题阐述认识论问题,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特征;二是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轻视实践,造成中国革命的严重损失,用实践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具有现实针对性。《实践论》对认识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上出现的社会性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有必要再读《实践论》一文。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对批判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和媚外思想,端正在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做人(个体的和社会的人)的思想工作)的态度,有极强的针对性。mzd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同样,工作中要了解与掌握人的思想和正确的理论、观点,都必须深入实践,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掌握第一手材料。教条主义者认识真理的道路的根本错误,就在于他们熟读、背诵和摘引经典书籍的个别词句,自以为是百分之百正确的理论家,把经典书籍当作教条,生吞活剥,脱离群众,空谈理论,吓唬人,已经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感。如一些打着改革招牌的假经济学家和所谓精英人物们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现在已到了攻坚的最后阶段,一个十字路口,向前走,就是建立迎合美、英要求的完善市场经济,不与美、英等国际接轨,就是向后退,就是回到计划经济的死路。此类理论谎谬得很(帝国主义用精英之口亡中国的理论),正是这些年来误国之根源。中国当前确实也处在十字路口。近年来脱离中国实际情况的国营企业私有化运动的后果,已经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广泛层面上,逐渐浮现。在私有化运动过程中,提出的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错误口号,已造成千上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这违背党和政府最初的承诺,违背了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的精神,使得一些人在没有群众的监督下造成国有资产有目标的流失;在私有化运动过程中,教育产业化,造成更多的家庭孩子没钱读书,甚至于发生极端情况;在私有化运动过程中,医院背离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原则的改革,造成了全国有近一半的病人有病不去医院,去医院的人一半应住院不住院。激化了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已经到了危害人民和平生活的边缘,严重背离了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要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这是最低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国企私有化运动难道还不应当立即终止吗?中国的社会形势、安全形势和国际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当前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才能解释,也才能找到恰当的对策。这就是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以公有制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它私有制经济为辅)。因此,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崇洋媚外思想,在当前显得由其重要和紧迫。只有解决了指导思想问题,才能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革命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轻视理论、甚至否定理论的经验主义同样是错误的。mzd严厉地批评了经验主义者,指出“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例如中国的全民教育和卫生体系被破坏的问题:实施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政策,使我国的全民免费(低费)普及教育及全民卫生体系几乎完全崩溃,这就是经验主义者瞎搞的结果。改革方向使国立学校和医院市场化,使私立学校和医院贵族化,使穷人看不起病,穷人孩子上不起学。但是穷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被漠视,竟要靠私人筹款和社会捐资(什么“希望工程”),而原有的国有学校和医院,竟变成了可以大赚其钱的市场。中国人民群众的这种权利却正在被市场化进程所剥夺,通过高学费的壁垒,穷人的孩子世世代代将被抛弃!而人民得到医疗卫生救治的基本保障(公费、半公费医疗),也被从根本上破坏了,这样的改革难道不是谎谬的吗?mzd坚持这样的观点:“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导,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基本原则。这要求我们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工作者不能就事论事,停留在低水平、浅层次,而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各项工作中的实践问题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来分析,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一方面,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的理论、原则、方针、方法以及效果,都需要在实践中予以检验,不能凭主观想象,也不能局限于原有结论;另一方面,不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真理又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所以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真理。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不能用理论去切割事实,而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修改、补充、完善计划、方案,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第四,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在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中必须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不断提高工作水平。mzd指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而主观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主观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因此,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中工作者对其作用对象思想本质及其活动变化的了解,就不能停留在具体感性材料的把握上;对工作对象的认识,就不能满足于经验层次,而耍经过“思考”、“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求得理性认识,总结规律性。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正是在长期、细致的实践中,达到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状态。
实践已经证明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并不是强敌外患,而是指导改革的整体思路出了问题。中国人不能老是被美国人和西方人提供的经济改革模式所诱导。不能跟着美国人、英国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中国人设置和引导的路子走,那是一系列的圈套,走一步,陷一步!苏联社会的崩溃实践已经证明这是一条死路!中国走和谐发展之路,是经过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总结中得出的社会发展的理论认识。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对于这篇文章只是浅略的读了下,对这篇文章也不是有很深的见解。在高中时就学过马克思的唯物论,借由高中时对实践的认识来看这篇文章,来提出我的一些感想。
这是一篇讨论的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文章,也是一篇关于知与行的文章。它写于1937年7月,作者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来揭露当时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着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情况,毛泽东写出了这片文章。
这篇文章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反映论。它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来分析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讲明中国的革命是以马克思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实际来进行的。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搬硬套,也不能够只凭自己的经验来进行革命。革命应该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结合实际来进行。因此,《实践论》中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要得到真理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要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成功中去总结教训经验,要再一次又一次的直接经验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思考和总结得到理论。又用这些理论去指导我们实践,去证实这些理论,不断地、反复的去实践去总结,这样也就发展了真理。
另外,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那么人都在参与实践当中。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又是不断地发展,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认识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就如毛泽东在《实践论》所说“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也是这样。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实践是渐进的,认识也是逐渐的上升发展的。
而且,在《实践论》中,毛泽东还提出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问题。我认为,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那么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而且,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在实践中得到直接经验,通过思考、研究和总结,并经过反复的实验得到证实和升华,才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也就告诉我们感觉和思考同样重要。实践并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要经过真正的、真实的发生。
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反复实验的真理才会在特定的条件下指导人去改造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循环渐进。
这就是我对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的认识。也是我读《实践论》的心得,我的认识还很显浅,这篇文章还有更多值得品味的地方。
第四篇:毛泽东实践论感想
一、《实践论》的中心思想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二、读书笔记
读完《实践论》,我们知道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说人们从实践中证实自己的认识就,如果在实践中失败,就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说过: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我们还了解到,认识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认识的感性阶段,既感觉和印象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理性的认识阶段,也就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感性和理性两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的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她们的实践中取得了“知”。
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实践论》对于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各种社会活动中,要正确对待某一事物、某一问题,就必须按照《实践论》的方法,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人们实际的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发现问题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然后就应该再回到现场根据初步原因再推理后果,分析能够产生哪种结果,论证之前得出的原因。如果不符合情况,就应该继续分析,直到找出真正的原因,最后才能依据原因解决问题。而如果只是得到一个原因就去解决问题,不去实践中论证,那可能得出错误的原因,根据错误的原因去解决问题,非但不能得到解决,反而会产生新的问题。所以,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该根据《实践论》中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从实践中不断验证认识的真理性。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才能不断提高人的工作能力。
三、我想探讨的两个问题
1、关于正确、深刻的认识来源问题。《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一个人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会。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得差而不说,总是把话放在心里念,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说好英语。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
2、关于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信心问题。通常人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四、《实践论》给我的启示
1、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其实是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我们学习了马列主义这么多年,这个观点还是应该不仅深深留在脑里,还应在实践中不断的证实。现实中我们大都相信太多道听途说的东西,太多相信传统经验,于是导致墨守成规,不求创新,这是我的一大缺点。也应该是以后应该重点来改进的方面。
2、避免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一切硬往理论上套。学校为我们安排了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就是为了要我们多联系实际,少说空话,避免教条主义。同时,实践又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我们学习了关于数据库的理论,为什么还要做实验呢?就是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把握。
3、机会来源与信心。通常人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在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4、实践需要时常总结。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飞跃的过程。要善于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在再认识的环节上下功夫。不论是学习还是总结,都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结合中升华,在结合中创新,在结合中发展。实践论告诉我们,要常常地在实践中让认识升华,而通过总结,可以让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所以,尽量营造成一个实践、认识、总结、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5、虽然实践第一,但是不忘了,理性认识的获得,还应在感性材料上的收集、提练,推理。即文章说的,要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上做工夫。通常我们会被大部分或真或假或虚或实的现象材料所迷惑。这时,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忘亲身实践,在一大堆材料中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这种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也犹为重要。
五、总结
今天的世界是属于我们的,我们有先辈们打下的江山,但我们绝不能固守在先辈们所探索的经验下,不知探索,一位依靠。首先,我们必须不断地实践先辈们留下的经验,使其跟随时代的潮流,在发展认识中,为我们指引方向。第二,我们同样必须,不断地探索这个世界,探索这个时代,发展处属于我们自己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认识,并把它们经过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的过程中发展为理论,以此来提高我们,提高这个社会。
第五篇:读《共产党宣言》和《实践论》后的感想
读《共产党宣言》和《实践论》后的感想
虽然我看了两遍《共产党宣言》,但我觉得我理解的还是那么肤浅,还是不很懂,可能是因为我看的是电子书,内容不全,我看到的就是在《共产党宣言》中披露了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各种无情冷漠,马克思、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论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摧毁资本主义幽灵的使者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虽然这样伟大的理论诞生于欧洲,德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收到了当时欧洲资本家强烈的反抗与扼杀,但它却受到了全世界受压迫的无产阶级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并坚强地存活了下来,到后来经过实践和时间的磨练与沉淀,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岁月如梭,经过这么多年的继承与发展,《共产党宣言》展现了其独特的政治和社会魅力,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穿越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它要经历产生、发展、壮大、衰退、腐朽、灭亡的全过程。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的灭亡同时产生的。小资产阶级反动的社会主义,不让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要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只能是痴心枉想。工商业只准国家办,不准私人办的生产方式,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基本生产方式。这和封建社会是一致的。谁夺取了政权谁为王、终身制、世袭制、个人集权制、等级分封制、科考举仕制,这些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出现了。
列宁可以看做是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并成功实践的第一人,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中国在看到俄国的成功以后,决定探索和发展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于是我们中国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用于本国学习和实践,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我们自己的政党,带领我们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们有过悲伤,有过彷徨,有过迷茫,但我们更有过欢乐,有过甜蜜,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我们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正奔向全面小康社会,小康社会,人民富裕了,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这就充分证明了我们中国学习《共产党宣言》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正确性。因此我们中国共产党就应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站。
由我们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运用到实际,并成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我想到了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重要性。读过了毛泽东的《实践论》,让我知道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论》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和原理。需要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讲就是:在对任何事情没有做出深入了解、分析的前提下,都不要急于作任何结论。要从大的方向观察事物,尽可能多地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事物的特性,列举事物的外在特性。从小的方面观察事物,探寻事物内在特性,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即探寻事物特性如何随推演变化的。划分事物的变化阶段、描述每个阶段的事物特性的变化观察手段,提取事物的特性,逐一记录。提取过程中,保持客观态度,不要有主观个人的想法。观察事物内在联系,描述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观察事物外在联系,看看事物与周边相关的联系,是如何区别与联系的,整体与局部是如何影响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反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摸索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合理预测。
《实践论》的提出根本意图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指导人们依据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认识来改造世界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将在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创新,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想法的正确与错误。同时我们还应知道,理论本就与缘实际,理论是在实践中通过劳动与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的,思维的星星之火确实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建立在将星星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基础上的。就拿当今时下比较受人追捧与敬仰的苹果公司的前任CEO——乔布斯。当初他建立苹果公司的时候,也是有了先前的创新思维,想建立自己的公司,并由一个苹果而激发的苹果商标logo。因为他痴迷于软件,所以他就将自己投身于网络软件的世界,通过学习与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与知识实力,将自己的理想付诸于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了自己理想。同时,我们从中不难得出如果他没有将自己的理论与想法付诸实践,就不会有今天的享誉世界的苹果公司,而同时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使用的受大多数年轻人狂热追捧的iPhone iPod itouch MacBook等高端帅气的数码产品。可见将理论成功用于实践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请啊!
但同时我们也该好好想想,其实理论与实践本就是相辅相成,共同存在的,理论源于实际,再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如此如此,反复循环,这也不就是人类从在地球出现到现在为止,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吗?从原始人类的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人类会用火,会保存火种,会钻木取火,人类有自己的想法,用于实践,再迸发思想的火苗,制陶器,陶瓷,多么伟大的创造。然后人类经过这几千年的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发展。才有了现在这么发达与繁华的时代。可见实践真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产生伟大的思想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要勇于将自己的创新理论思维用于实践。但在这儿必须要指明一点,必须要在法律的范围内。不可逾越法律的鸿沟轻易尝试。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反革命反社会。应该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然后再将正确的理论用于实践。
读了《共产党宣言》和《实践论》确实让我得到一些感想和启发,从《共产党宣言》到俄国的社会主义的成功,从《共产党宣言》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种种的事实都讲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奋斗发展的辉煌。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强民富,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功用于实践,并不断发展创新,最终形成了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走我们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已经给我们新一代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继承人,建造者,怎能不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