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读弟子规心得
读弟子规心得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陪孩子读了《弟子规》,得知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会编成的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如何为人,如何出事的基本规范。通过阅读着本书是孩子也得到了不少启迪,同时,使我们父母也对本人的所作所为,以及教育孩子成长时的种种教育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下面列举其中印象较深的部分。
“谨而信”,即生活中的言语行为,需要不断地学习修养,不能顺其自然。我们感觉,应当从小开始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规定严格的规范,使其从小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准则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能听任孩子的任性而为,应尽早矫正不正确的言行。
“入则孝”篇讲述在家对父母孝顺的重要性和如何变成孝顺的之人的方法及心态的养成。进而是孩子在对父母尽孝的过程中,培养会感恩的心态,会体谅他人的心态,进而会得到家人及他人的信任的方法。
另外,我们做父母的也得到了一些启发。比如,我们认为孩子还小,在和长辈或他人在相处时往往不严格要求他们,如吃的好玩的献给孩子享用,以至于他们认为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礼让长辈及他人,养成了坏的习惯。而《弟子规》指导我们“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还有,对于树立学习与生活的事先计划和提前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事勿忙 忙多错”这句经文绘出了精准的解释。现在的孩子们经常忘带东西或上学迟到,常常是前一天晚上不准备第二天上学的用品,缺少事先计划和准备,以至到时匆匆忙忙,身心慌乱,错误百出。通过熟读、理解这些经文,使孩子们更直观地认识到“事勿忙 忙多错” 的道理,使之少犯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对学习和生活提高很多效率。
总之,《弟子规》这部经文,不但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理解的好教材,而且还是父母们应该学习、理解,用于孩子们的教育,同时也用于父母自身修养的提高的好教材。
六(3)班
×××家长×××
《弟子规》教育活动有感
近年来,全国中小学生掀起了一场“弟子规”的教育强风。想想我们这一代人似乎不曾学习过,对于《论语》、《诗歌》等也仅仅是略知一二。今天,全国的孩子们都在学习、诵读《弟子规》,可见我们国人仍未忘记咱们老祖宗的“根”――那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忠孝思想为纲的《弟子规》!
《弟子规》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全面概括并讲述了如何做人处世,如何对待父母、长辈及亲属。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等习惯;如何修养品德、讲究诚实仁爱;如何承担责任等等。这一切在提倡: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当今社会,看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在的孩子,90后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私、自利的性格太凸显,不知道该如何的对待家长、老师、,不知道如何的为人处世。很多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现在让他们开始学习《弟子规》,或许开始他们还无法读懂其中的含义,但是我想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他们会慢慢的读懂,会渐渐的领悟到其中的真谛。是可以让他们终生受益的东西,也是给我们这些家长在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们的时候给了一盏指路的明灯。在跟孩子一起诵读的时候,家长也会有所收获,可以更好的与孩子沟通,与外人相处,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弟子规》的学习要持之以恒,真正的做到结合实际、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为孩子今后的人生、事业,以及社会的和谐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六(3)班 ×××家长×××
观看《弟子规》讲座有感
首先得感谢嘉汇学校给我和女儿创造了一个共同倾听《弟子规》的机会。起初是因为学校布置下来的寒假任务,我和女儿都抱着完成作业的心态去倾听的,本以为夫子理论必定呆板木讷,枯燥无味,可是细听下来却又恋恋不舍。那些看似教条的言论被蔡老师一番讲解变得既生动有趣又深有共鸣,其间包涵着由浅至深的人生哲理!《弟子规》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既方便记忆,读起来又朗朗上口,它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几个部分。《弟子规》的规是规范道理,是做人应尽的规范、道理,它的每一句话都与我们日常行为举止息息相关的。例如:《弟子规》入则孝中“父母呼,应勿缓”是说父母呼叫我们的时候,要做到听到立即回应,不要有所怠慢。“父母命,行勿懒”是指父母有事吩咐我们去做时,我们要赶紧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教,须敬听”是指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我们要恭敬真正的把话听到心中.“父母责,须顺承”是指我们做错了事时父母责骂我们时,我们应当顺从并且勇于承担错误。这些道理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曾讲给自己的孩子而每个孩子都听过无数遍,但真正能用心体会并且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常常是做父母的伤心,做子女的烦闷。我自己有何尝不是呢?听了讲座反思一下自己,真是一切的根源在自己呀!自己年少时没有对父母做到尽孝尽责,年长时没有为孩子做到完全表率,却深深期望孩子能够做到顺承自己的心意,自己没有做到身体力行又怎么能实现心中期盼呢?这次和女儿同看讲座后互相沟通了一下,女儿深有感触说:我一定要尽最大的能力孝顺您们,而我说我一定尽最大的力爱她和我的双重父母,说完后我们母女会心一笑。我知道我们理解了对方,并感受到了对方真诚的爱
蔡老师的讲的另一则故事也带给我很多触动。有一个小天使带着一个人来到地狱,地狱要开饭了,长长的一排桌子,桌子两侧坐着两排人,每个人拿着一公尺长的筷子,开饭了,每个人都心急的往自己的嘴里夹食物由于筷子太长彼此之间发生碰撞而有的人又怕别人先吃到食物,去阻挡别人,结果满地是食物,满心是怨恨,谁也吃不到,这个人看了心里很害怕。小天使又带他来到到天堂,结果还是同样的桌子,同样的坐着两排人,还是一公尺长的筷子,开饭了每个人热情地把筷子里的食物送到对方的嘴里,有的人缘好的同时能吃到好几个人送的食物,还要连连说我吃不过来了。这个人看了感觉很快乐。小天使对那个人说:“地狱和天堂就在你的一念之间”看了这段话后,我女儿说:“妈妈,要先给予别人爱,我们才能得到爱”,听到这样的话我感到很欣慰,感觉到她正确的人生观正在慢慢形成。学习不仅仅是指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学习做人。否则即使上了北大只会增添北川地震中“范跑跑”。《弟子规》就是对照我们言行的宝鉴,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心体会,参悟,醒身,律己!那么不仅对于提高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是有很大益处的,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六(3)班
×××家长×××
读《弟子规》有感
这本书凭心而论我是第一次读,也是硬着头皮在老师和孩子的“胁迫”下完成这一“课外作业”的。
随手翻开这本书,起初我还感觉它是枯燥呆板,晦涩难懂,并没有想去逐字逐句推敲,但是在不知不觉中被书中描述的为人之道和大爱无疆所吸引,更为如何做人,做一个有价值的,有伦理的人,做一个干净,纯粹的人的深奥哲理所折服。它诠释了同学之间,子女和父母之间,师生之间的爱……它阐明了做人之本,做人之道,如何拥有一颗平常而包容的爱心,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入则孝,出则悌”“谨篇”,“信篇”句句朴实,语语叩心,如春风沐浴,如圣贤慈祥耳语……我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
《弟子规》我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其的赞美,这是一本从古至今都让人受益匪浅的书,也是一本洗心净脑的书。吸引我的,似乎并非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言简意赅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大爱,浓情,和谐,平实……所以,我已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光知道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做。怎样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我们可以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请大家自己去体会思考,去身体力行吧!
六(3)班
×××家长×××
读弟子规心得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陪孩子读了《弟子规》,得知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会编成的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如何为人,如何出事的基本规范。通过阅读着本书是孩子也得到了不少启迪,同时,使我们父母也对本人的所作所为,以及教育孩子成长时的种种教育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下面列举其中印象较深的部分。
“谨而信”,即生活中的言语行为,需要不断地学习修养,不能顺其自然。我们感觉,应当从小开始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规定严格的规范,使其从小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准则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能听任孩子的任性而为,应尽早矫正不正确的言行。
“入则孝”篇讲述在家对父母孝顺的重要性和如何变成孝顺的之人的方法及心态的养成。进而是孩子在对父母尽孝的过程中,培养会感恩的心态,会体谅他人的心态,进而会得到家人及他人的信任的方法。
另外,我们做父母的也得到了一些启发。比如,我们认为孩子还小,在和长辈或他人在相处时往往不严格要求他们,如吃的好玩的献给孩子享用,以至于他们认为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礼让长辈及他人,养成了坏的习惯。而《弟子规》指导我们“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还有,对于树立学习与生活的事先计划和提前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事勿忙 忙多错”这句经文绘出了精准的解释。现在的孩子们经常忘带东西或上学迟到,常常是前一天晚上不准备第二天上学的用品,缺少事先计划和准备,以至到时匆匆忙忙,身心慌乱,错误百出。通过熟读、理解这些经文,使孩子们更直观地认识到“事勿忙 忙多错”的道理,使之少犯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对学习和生活提高很多效率。
总之,《弟子规》这部经文,不但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理解的好教材,而且还是父母们应该学习、理解,用于孩子们的教育,同时也用于父母自身修养的提高的好教材。
六(3)班
×××家长×××
观《弟 子 规》的感受
我上学的时候没学习《弟子规》,平常也不去关心它,一直以为是孩子们该学的。这次在学校的倡导下我也有机会学习一次,受益匪浅。
人生的幸福生活似乎与《弟子规》无关,但是看完之后感触很深,里面讲的每一件事都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多学习多感受一下,我感觉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弟子规》里讲学生学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却不以为然,还经常教育孩子毛泽东经常在闹市里坚持学习,不也成为伟人了吗。看完《弟子规》后我才明白一个道理:你得首先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你才能在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有计划的学习。举一个小例子:孩子刚上初中时,学习习惯不好,我们家长也很少过问,经常不完成作业。大的毛病没有,小的错误不断,我每天都嘱咐他该如何如何去做……可是效果不佳。经过和老师的几次沟通后,在老师的建议下,我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不再用语言而是行动来感染他。平常孩子学习,我陪同一起学习,我自己多少年不学习,刚开始也很枯燥,但为了孩子我坚持了一年,初见成果,孩子学习不像以前那样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也能长时间静心看书。无论干什么都有计划的去做。
我感觉《弟子规》里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我们很少坚持去做。像我这样教育滞后的家长应该多看看,反省一下自己也改变一下自己,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快乐,家庭也会越来越幸福
六(3)班 ×××家长×××
百善孝为先——读《弟子规》有感
读完《弟子规》,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入则孝”这部分内容,它从应答、起居、顺承、恭敬等十四个方面规范弟子的孝道行为。
“孝”在中华民族的词典上,是个神圣的词。如果说一个人不孝的话,就相当于给他的前途判了死刑,别想在社会上混出什么名堂来。二十四孝的故事更是连不识字的农村妇女都耳熟能详。中华民族如此推崇“孝”,和孔子的提倡是分不开的。《论语》中有好多处都讲到“孝”。我们知道,“仁”在孔子思想中是占据核心位置的,但他更说过:“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就是说“孝”和“悌”是仁的根本,可见“孝”在他思想中的位置。孔子为什么对“孝”这么重视呢?这和他讲究处世为人的思想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人生在世,和父母的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只有知道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人在社会上才是可信赖的,才能具备君子的品德,才能处理好和其他人的关系。有一位好友,在工作上很有成就,但无论工作如何繁忙,对于年事已高的父母的关心总是体贴入微。周末基本是陪老人到郊外散心,即使有应酬,也会把老人带上,“老人很可怜,我的休息时间应该属于他们。”她经常这样对朋友说,久而久之,朋友也为之感动,纷纷效仿。
儿子今年十二岁,转眼就快小学毕业了。回顾六年来的教育,作为家长,有很多遗憾的地方。平时总是以工作忙为由,疏于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悉心指导,加之性格急躁、缺乏方法,没有让他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成绩自然就不太理想。总结六年来儿子的成长过程,最让我欣慰的是他非常重感情,尤其对长辈。记得三年级那年,爷爷因病去世,他中午放学回家知道后,跪在爷爷的遗像面前,痛哭了整个中午直到下午上学。平时在家里,无论何时,看见我在蹲着洗衣服,儿子总会悄悄地塞个小板凳让我坐着洗。今年母亲节,更是一大早出门,花四十块钱买了瓶香水送给我,虽然质量比不上名牌,但孩子的这份情意比世界顶级品牌还要珍贵。
古训云:“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大孝于天下,泛爱天下大众。尽管儿子还很淘气,只要持续用《弟子规》中的训诫去影响他,让他明白是非对错,帮助他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相信一定会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具备健全人格,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六(3)班
×××家长×××
第二篇:读《弟子规》心得
《弟子规》里面所蕴含的为人处事的做人道理,其实很简单。那简易、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文字,能使人浮躁的内心得到安定。通过学习《弟子规》,我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它使我震撼,也使我在迷乱中找到了方向、“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他告诉我们只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会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六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由于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我心中不由地得意起来,学习也比以前懒散了。自以为自己什么都会,考试更是小菜一碟。爸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的委婉批评,我碍于面子而不敢去承认,事实上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终于,在一次考试中,我失利了。
突如其来的挫折狠狠地击倒了我,这时,爸爸把我从混乱的内心世界拉出来,耐心地帮我分析这次失败的原因,听着听着,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懊悔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爱面子,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爸妈的劝告?爸爸拍拍我的肩头,说出了那句后来我一直当做座右铭告诫自己的话,“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后来,不管别人对我提什么样的建议,我都放在心上,但并不盲目从之,而是分析哪些劝告是有利,而哪些劝告是有弊。
《弟子规》还教会了我怎样感恩,教会了我怎样学习,教会了我怎样做人……
道德,让生活更美好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家里的这本是五年级时爸爸送我的。
里面的《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等我都可以背的滚瓜烂熟,它也给我日后的生活、学习都带来不少帮助。它用最简单的话阐述了最重要的道理:它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行为谨慎,言语诚信,相处平等,亲近有德。在家
在家要善事父母,心中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在生活中不与父母顶嘴、吵架,体谅父母、热爱父母、尊敬父母,最重要孝敬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对父母最好的礼物。
在社会
在社会上要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行为谨慎,不可放逸,谨乃护神符。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与朋友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在社会上如果人人都这样,何愁没有文明社会?何愁没有和谐家庭?人人让一步,社会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在学校
亲近老师,尊重老师,以师事之,要跟她学习道德学问,仁者无敌!好好学习有益的学问,文以载道。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请教,以免越积越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能亲人,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亲近品德高尚的人们,你会发现,原来社会不是冷酷的,还有阳光,只是以前没有发现。用心感受,用爱奉献,得到的会是整个世界的关心和爱护!
这些道理让我受益终生。道德,让社会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清洁!在生活中彬彬有礼,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文明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这是社会中人人都该重视的,是每个人文明行为的标准。生活不是缺少真理,只是缺少发现。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的六门主修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要谨慎小心,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而且亲近有仁德的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今天,我就读了这本圣贤书
妈妈说,弟子规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为什么?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么叫《弟子规》?“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我轻轻翻开书,细细读了一遍又一遍,心里是无比的赞叹。
《弟子规》教给了我许多道理。我在弟子规中懂得了孝敬父母、老人;与朋友相处要团结友爱的品德;还知道了一些生活中必有的常识。以前,在和弟弟分苹果时,从不谦让。可读了《弟子规》后,我就会起了“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这句诗,于是,就把大苹果给了弟弟。以前,在爷爷面前,都会夸夸自己的学习。可读了《弟子规》后,我就会想起“称
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这句诗。于是,就静静地听爷爷的教育。以前,我头发不整就想出去玩。可读了《弟子规》后,我就会想起“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这句诗,所以,我红着脸儿跑回屋,头发理好才出来。以前我没有洗漱就想上学。可我读了《弟子规》后,我想起了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这句诗。在我挑食不吃菜的时候,我想到了“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这句诗。在我马虎小事时,我想起了“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这句诗„„《弟子规》,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每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会使你个人的修身得到进步。长此以往社会就会得到大的进步,我们的民族也会兴旺发达,生生不息。
《弟子规》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它伴我成长。
宝葫芦的秘密观后感
今天看了《宝葫芦的秘密》这部电影,虽然我笑弯了腰,但对我的影响很深。
电影讲述了小学生王葆在一次钓鱼中偶然钓到了宝葫芦,他就“幸运”的成为了宝葫芦的主人,此后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记得影片中,王葆要求考全班第一,宝葫芦帮他“实现”了。抄了一个叫苏明凤的人的答案,结果却弄巧成拙,把她的名字也抄上了。由于这样,他渐渐脱离了群体,最后,刘老师
找他长谈了一次,他顿时醒悟,发奋图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重新成为同学们的好朋友。看完后,我哈哈大笑起来。但转念一想,编剧这是别有用心呀,想让大家在欢笑声中明白:
真正的第一是要考出来的,而不是抄来的。做人要诚实。
想到这里,不禁令我回忆起了那一次,我坐公交车去上学,就没有带太多的钱,口袋里只装了几块钱,却掉在了地上。正巧,一对夫妇看见了,就提醒了我一声。要是我还不知道,今天就没法去上学了。
还有一次,学校要开越野赛,体育老师先挑选队员,全班跑7圈,跑到第6圈时,一位同
学对我说,别跑了,跟在我后面,混过去吧,我跑完了。
虽然很想少跑一圈,但是在诱惑面前,我毅然选择了诚实。因为我知道,诚实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东西。一个人的一生,什么都可以没有,但绝对不能没有诚实。我婉言谢绝了她的请求。
跑完了老师规定的7圈,虽然很累,但我很快乐,因为我没有被诱惑所击倒。
一个人要想失败很简单,可要想成功却很难,因为他要放弃很多十分诱惑人的东西,比如名利和金钱。或许这很难放弃,但是要想成功就必须放弃这些想要可必须放弃的“鱼”。诚实是什么,我想人人都应该知道,人人都会说,但是如果让你去实践呢?做到的应该没有几个吧!诚实不仅仅是选择是与否,也不是仅仅在嘴上说说,是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你是一个诚实的人。选择诚实,你才是一个成功者,才是一个不被诱惑的人,才是一个诚实的人。其实诚实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一颗未萌芽的种子,需要我们去浇水,施肥,最终才能长
成一棵参天大树。
第三篇:读弟子规后心得读
读《弟子规》心得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弟子规》篇幅不长,分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必做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不要浪费光阴,要抓紧时间精力去学习技艺等其他有益的知识学问。《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
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
“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我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我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做好自己,影响孩子,最终达到正己化人。
2013年4月10日
第四篇:读弟子规心得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我很佩服古代人,他们能这样尊敬和孝顺自己的父母!
我读了〈〈弟子规〉〉有许多感受,过一段时间再读,可能又会给我许多感受!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这本书,相信大家都看过了,它虽然是小学生的读物,但其中的深邃的哲理和文化内涵却也激起了我的点点感悟。今天,我就谈谈学习《弟子规》后的感受。
大家知道: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年老体迈都需要不断学习、成长、进步,这个漫长过程与教育密不可分,要么是我们认真吸取他人的有益经验,接受他人的教育,提高自己的品德和技能,要么是我们把自己有价值的思想和技能向别人传授,帮助别人进步。司马光曾说过:“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兼亡为愚人,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由此可见,“才”固然重要,但能培养出“德”胜于“才”的人才却更有层次。
《弟子规》主要是讲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博爱的精神、正确的读书方法。时过境迁,岁月流逝,书中所讲的内容也许同我们现在的时代形势不太一样,但书中提倡的家庭和睦、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使自己的学业有所成的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把《弟子规》的内容“记到脑,溶入心,落于行”,深刻领会《弟子规》精髓,做一位品德高尚、学业有成的人。
我的指明灯—《弟子规》
我的指明灯——《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天的清晨,这种琅琅的读书声总能在校园的上空回荡。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全校师生共读《弟子规》的活动。每天早上,当美丽的朝阳把光辉尽情地洒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的音乐也随之响起。这时,同学们个个捧起国学诵本,跟着音乐专心致志地大声诵读《弟子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日复一日地诵读,渐渐地,我感悟到了许多道理,学会了做人的根本,也发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缺点,并下定决心把这些坏习惯改正过来。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孝从古流传至今,可是,我们这一代人却因为父母的溺爱、呵护,忘记了孝。《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以前,妈妈叫我帮忙做一些事时,我总是慢吞吞的,非常不情愿,妈妈叫我动作快点,我还是拖拖拉拉;练琴的时候,妈妈指出了我的不足,我却是臵若罔闻,还觉得很烦;犯错时,妈妈责备我,我还经常顶嘴,直到衣架在妈妈手中时,我才害怕。想想过去的自己,真是觉得非常惭愧。自从学了《弟子规》之后,我经常用里面的话来指导自己的言行。现在,妈妈叫我,我就会赶紧到妈妈身旁,并且做事也不拖拉了。妈妈教导的时候,我不敢再顶嘴了,而是低头反省,虚心接受。我的这一改变也让我尝到了甜头,不但妈妈说我懂事了,变孝顺了,而且自己的各项学习也进步了许多,这可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啊!
《弟子规》中还说“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可以前的我呢?吃饭的时候,老是很慢,有时还会挑食,食量总是不多。可是,如果有一天太饿,吃了很多还觉得不饱,再吃,到了最后,感觉肚子多快要撑破了!以前的我很瘦,还经常生病。去年,我就是因为生病,所以“艺术节”的很多活动都不能参加。现在,我不断地改变自己不好的饮食习惯,努力做到《弟子规》里面的要求。渐渐地,我的身体变健康了,今年还在“校运会”上获奖了,真得感恩《弟子规》!
从《弟子规》中我学会了感恩他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等许多做人的道理。心情不好或者脾气暴躁的时候,我会想一想《弟子规》,心里自然而然就平静了许多。《弟子规》虽只是一本几百个字的小本子,却有着神奇的力量,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我人生的指明灯。
读“弟子规”有感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弟子规”书,书中一个个孝敬父母,关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规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书中没写一段都会有一段注解,接着就是意味深长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有教人怎样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点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下面我说两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勿行赖。”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这一句话有两个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孝心感天。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一个后妈,王祥的后妈对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继母想吃鱼,可现在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于是,他跑到满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个洞,忽然,两条小鲤鱼从冰洞中窜了出来,直接跳入了他的网中。之后继母为了刁难他,又说想吃烤熟的黄雀,王祥立马抓了一只烤熟给他后妈吃,可他后妈吃完还想吃,王祥又拿着网子出去了,刚一出门一大堆黄雀飞入了王祥的网子,乡亲们纷纷议论,说:孝心感天啊!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她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非常可怜,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发现没病,原来是想吃竹笋了冰天冻地的冬天哪里有竹笋,孟宗急得大哭,眼泪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笋从土中钻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动地了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的推崇,内涵广傅精深,很值得一学。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么定,起笔很重要。在这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当然《弟子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内容和文字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书读千遍,其意自见” 通过老师、家长的指导,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我读完弟子规后,觉得自己受益不浅。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回想以前妈妈关心我,教导我的情景;同学们帮助我,鼓励我的情景;老师辅导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阵激动。是啊!他们对我多好!我以后,不,我现在就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比如每天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考出好成绩来回报老师,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助……总之,我要善待他人,与他们和睦相处,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多了。同时,我也要时刻地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孝顺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让我们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信我们的成绩会蒸蒸日上的。
《弟子规》心得
《弟子规》,它是一本能使我们进步,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提高自身修养的诗歌,它十分押韵而且简洁,深受人们的喜爱。
“冬则温 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这句话是在叫我们要对父母体贴。
“冬则温,夏则凊。”这句话还有个小故事。
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后句意思是: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让我们吃穿不愁,在窗明几净的学校里学习知识,难道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们不应该为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吗?那么从现在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吧!
我从《弟子规》中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做人,孝敬父母。大家一齐来和我学习吧!
读《弟子规》有感
最近,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写的生活规范。共有八篇,分为:总叙,孝顺篇,尊长篇,慎行篇,交往篇,博爱篇,仁德篇,学习篇。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凡是人,皆需爱,天可覆,地同载。行高者,各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对什么人都必须关心和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他的声望自然会高,人们所重视的是一个人的品德,而不是她漂亮的外表。
有一次,我和表弟姐姐还有妈妈一起吃肯德基,我看见了,有一个小女孩被一个漂亮的大姐姐给弄倒了,我本来想说那个大姐姐的,可是她连一声对不起也没有说。从这件事,让我真正的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的关心和爱护,一个人她的外表很漂亮,不代表她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也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人品德的重要。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读《弟子规》心得
二年级暑假时,爸爸要求我读诵《弟子规》,刚开始时,读起来朗朗上口,觉得挺好玩,可爸爸要求我背诵下来,这可真有点难为我了,在爸爸的坚持下,慢慢的,每天背几段,一个暑假,我终于全部背下来了,经过爸爸的耐心讲解,我还真明白了很多道理呢,这个暑假收获可真不少。后来在一次课堂精彩三分钟上,我一口气背下《弟子规》,同学们被我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顺口连句的背诵声所打动,赢得一阵阵掌声。我为读到这本好书而感到自豪和高兴。
首孝悌。爸爸告诉我做人首先要学会孝敬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还说一个人如果连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他怎么可能去尊敬、爱护别人呢?爸爸也时常以这句话来教育我,正是因为学习了《弟子规》,我对爷爷、奶奶都很尊敬,每逢奶奶过生日时,我总会送给奶奶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使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平常早晨上学前,我总会先向爸爸、妈妈鞠躬请安问好,然后再高高兴兴上学去。在班上与同学们也团结的很好,同学间过生日时,我们相互间还上门祝贺。
次谨信。书上解释说,其次说话要谨慎,为人要诚信。要求做人说话要讲究方法,不要冒然随便乱讲,弄不好会伤害到别人,甚至好事变成坏事,这一点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可真够重要,平时我总好讲话,守不住口,今后需要多加注意。为人要讲信,平时凡借了别人的钱物,我就会即时归还。
还有很多诸如“身有伤,贻亲忧。字不敬,心先病……”爸爸在看到我生病或受伤时,会用《弟子规》上话来告诉我,这样会导致父母担心的。看到字写的不好,也总会说字不敬,心先病,你态度不端正,不恭敬,当然字就写不好。
《弟子规》上的句子短,好记,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用《弟子规》上的话来规范我们的言语行动,就会使我们小朋友变得懂事,有礼貌。尽管我还有很多不足,与《弟子规》上的要求还有差距,但在我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会以《弟子规》为镜子,时常照照自已,力争使自己取得更大进步。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是古人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它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
“百善孝为先。星期六晚上,我做完作业后,觉得没事,就想帮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的事。我走进屋子里,看到妈妈的毛巾脏了,我连忙拿起它向水池走去。我先打了一盘干净的水,再加上一些开水,照妈妈洗衣服的样子,把毛巾放在水里浸泡几分钟,再在水里倒上一点洗衣粉,用手使劲的搓,水里立即起了许多小泡泡。我搓了几遍,又用清水洗了几遍,然后才晾在衣架上。我心里非常高兴。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今后,我一定要将古人的教诲记在心里,拥有“孝、悌、谨、信、爱、仁”这些好品德,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学生。
第五篇:读《弟子规》
重读《弟子规》
梁荣林
某个星期天,闲着无聊,打开网络找书看,偶然看到《弟子规》…… 好多年前,曾经拜读过这卷书,只恨一直穷忙,为生活奔波,忘却了这卷应该时时温习的典籍,现下重新展读,仍然眼目一新。
有好的典籍时时温读,实在是荡涤人生灵魂的妙药,时时用典籍的真理约束自己的言行,规避一些是是非非和恩恩怨怨,少却诸多的烦恼,求得心灵的宁静和清闲,安贫乐道,去追求人生的极致,那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弟子规》是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先生所著,是启蒙学子的经典教材。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虽然说是古代的启蒙读物,但其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启蒙的局限,内中诸多的规范更是成年人的我们不可或缺的人生道理。现代的我们,没有多少人接受过《弟子规》的熏陶,因此,对《弟子规》缺乏认知。偶得闲暇,放下心情来品读一番,也不失为心灵的陶冶。
轻点鼠标,逐行逐字重新品读,尤如醍醐灌顶,心湖里仿佛流过一股清泉,冲洗沉积许久的尘垢。对照典籍中的字字句句,过往的种种轻浮和诸多的缺失,在《弟子规》面前一一现形,懊恼和悔恨不时从脑中泛起。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说得多好啊!(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这些很朴素的道理,不正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吗?能够做到忍让和包容,就不会产生一些不该有的摩擦,就少却一些怨恨,就多一份拥有清静的心境,就更多地拥有和谐…….“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想想在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时不免出现过失,大多是掩饰和诿过,不甘心承认是自己错了的,用心良苦去搜索枯肠找来一些借口蒙混过去……那不是正确的方法。古语有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与《弟子规》的训语两两相符。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
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这不正是为人处事的根本么?人生能达到如此境界,想来离圣贤已经不远了!
素养作为人生的标杆,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均离不开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违背做人做事基本准则就无法溶入这个社会体系中。
难怪乎,时下不少企业和机构,热衷于用《弟子规》作教材用于素养培训,不能不说是企业管理人独具慧眼了。
《弟子规》不仅仅是蒙童的教科书,更是为人父母者不可多得的好书,做好父母才能教好子女。《弟子规》不失为一本修炼人生品德的指引。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数个时代,影响一个民族,成为恒久的历史教科书。作为一本好的典籍《弟子规》值得我们去重温,借重典籍的思想和规范重塑自己的素养,修炼今后更好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