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CQB小组战术
CQB指的是狭窄空间中的战斗,并不是特指室内作战。如果从广义的意义上去理解CQB的话,我们现在玩的WARGAME不管长短远近都是CQB,因为BB烧火棍的射程就那么屁大一点。尽管是这样,元宝还是认为CQB不能(就算在游戏中)定义为室内战,这点一定要提醒大家的。
第二点CQB的三大原则(书上说的)S.A.S。第一个S,就是SURPRISE,讲的就是要出奇制胜,攻其不备,要求达到奇袭的效果。第二个,A,就是AGGRESSIVE(呵呵,看元宝的网站就是好,还能学到英文单词),要富有侵略性(攻击性),意思就是态度要凶悍,要狠。元宝的习惯在进攻的时候喊GOGOGO,感觉上给予敌人压力,给自己队友信心。还有一句话是元宝和队友常用的就是:“围上去,凶他!快,快,快。这边!这边!”(听起来象是有点象在办那事似的,赫赫~~)。第三,S,SPEED,速度。这个不用多说了,速战速决,不拖泥带水。书上强调的顺序是这样的:一开始进攻的时候用奇袭的办法,接敌以后用凶悍的态度攻击敌人,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脱离战场。但是元宝对这个顺序不敢苟同。因为在我们平时玩的时候大家玩的地方来来去去就这几个,地形都非常熟悉了,进攻方的攻击点,防守方的窝藏点都很清楚了,奇袭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反而AGGRESSIVE就很有用了。元宝的队友知道元宝喜欢大声吆喝的,“敌人在xxxx,xxx你和xxx从左边靠近!”,往往对敌人有很明显的威慑效果。这招虚实并用效果会很不错的,元宝有一次就是通过虚张声势把前进路上扼守要道的敌人吓跑了,呵呵。。
安全角大家在玩室内战的时候是否觉得拐弯过墙角是最刺激,但是也是最难的?往往是你怎么小心,一露面就被人一梭子打在头上。元宝在这里从理论上(哎呀,又来?)跟大家讲讲安全角的问题,兴许对过转弯有帮助。
所谓安全角就是敌人的烧火棍线的角度和墙角之间的一个安全区域。大家看看从书上扫描下来的图片,请看图一,其中白线框出来的区域就是安全角了,你在这个区域敌人是打不到你的。作战中你是不能躲着的,对吧?你应该是想方设法去扩大自己的安全角,压缩敌人的安全角,这就有两种办法了.第一种办法就是直接过弯射击。采取这种办法的前提就是你要前确认敌人的位置,而且敌人也没有发现你。我们的师傅当时教我们是做QUICK PEEP的动作,看清楚敌人的位置,然后就“嘭”,可以去收尸了。这个办法适合于强攻,但是在熟悉的地形中就会搞出人命的。
第二种办法就是切角。大家可以看看图二,当你遇到转弯的时候,第一时间先进入安全的范围。什么是安全的范围?你个笨蛋,当然是贴墙了。确认你的敌人不会贴在拐角的地方的后,慢慢地滑一个弧型转过去,具体方向看图。为什么要滑弧型?大家记得《LEO》这部电影吗?SWAT把头一伸出墙角,一支手烧火棍就指住他的头!转弧型的好处就在这里的,能慢慢地去压缩敌人的安全角。其实不用说大家都知道的了,烧火棍线跟着自己的视线来转,注意转弯的角度,敌人随时会出现在你的射程里面的。大家在图二中可以看到,目标区域的敌人的安全角会慢慢地减少,直到你转过整个弯后,目标区就清楚了,“CLEAR”。至于你在转的过程中敌人怎么对付你,你怎么应付,就要靠个人的造化了。多练习,多和队友配合,会成功的。如果实在没有人陪练想办法给老婆买个“ROLEX”,然后让她扮匪徒,她一定干
四人小组的队型与烧火棍线
在所有的CQB行动中无论是真实的情况还是WARGAME中,强调的是TEAMWORK,而这正是我们本队所缺乏的(干吗?我知道你们想不承认的了。啥?又是我请吃饭?呜呜。)队型是没有固定的,但是集体行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队伍中,每个人烧火棍线覆盖的范围很重要,尽量不能重叠又要能互相掩护,难吧?我有一套专门的训练方案,要吗?哈哈,掏钱!烧火棍线的覆盖问题也不能定死,当你知道你的敌人只会在前面出现的时候那肯定要集中火力在前面的了。
大家看看上面的图片,可以大概看到各人的瞄准区域。大家可以看到每个人的瞄准区域都不大,角度比较小,道理很浅显。角度越小,你的反应速度就越快,越能先发制人。如果人数不够的话那么建议每个人覆盖的角度不要超过60度。还有的就是,永远有人看住屁股后面,特别在大的地方或者是地形不熟悉的地方,切记切记。不然回家跟老婆洗澡的时候被太座看到就不好了。要罗嗦一点的就是守住后方的队员一定要记住的就是沉着,前方发生战斗的时候往往是敌人最容易在后面出现的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守岗位。前方的队友要信任自己后方的掩护人员,他看到敌人的时候会大叫“CONTACT”。TEAM中的互相信任和默契是平时大家玩的时候要着重培养的。
L型转角过弯法
遇到转弯的时候小组先集结好,摆好阵势准备过弯,具体的队型可以参照步骤一,队型排好了以后就等TEAM LEADER的号令了。排队型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能距离太近,也不能距离太远。如果队型太挤了动作起来就不很不方便,会钩到前面队友的装备,或者踩到别人的脚啦,而且太挤的话,一旦敌人出现,烧火棍线会被阻挡,造成误伤。太松散了也是不行的,身体的接触就比较困难了。一般来说排好队型以后,队员间的身体要保持接触,我们从电影电视中看到了,SWAT在做准备的时候都会用手搭在前面队友的肩膀上的。这样做也有好处,不用数一二三,也不用看队长的手势,队长在适当时候发出肢体语言就可以了发出指令了,例如用手推一下前面的人。在元宝的《CQB初探》一文中讲到队长的位置都在第二位的,所以大家会跟他走。实际应用中元宝没有和队友配合过这样的队型,因为每次我们几个比较默契的人都被打散了,相互间是敌人,呵呵……
当队长下令过弯以后,全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弯角,具体的行进路线可以看看步骤二这张图。过弯要记住的就是烧火棍跟着你一起转,始终瞄准你的前方。而且队员间一定要同时把烧火棍面转过去,就是说1号队员要等2号,3号,这样才不会因为步调不一致而造成被敌人各个击破,3个人同时出现,死了一个,还有2个帮你报仇嘛。4号队员仍然要看住后面,防止被敌人兜你的后路。
T型转角过弯法
T型转角是比较危险的,因为敌人不知道在哪边出现,左?右?两边都有?所以要把队伍分成两个小组了。看看步骤一,分成两组,相互之间看住对方的安全角,因为这样能覆盖的角度是最大的。大家注意3号的控制范围是正前方的,这是预防有人冲出来,1号打不中,3号可以帮他补中(保龄球??)。队长下令转弯后就象步骤二,向左右冲出转角。记得大家的步调一致,烧火棍面要一致。协同作战非常重要,如果是左边的出去了,右边的没有出去,下场是什么我想不用我多说了吧。两边走廊都清理完毕后,队长决定往哪边走,尽量不要分开,具体办法看步骤三,往右边走,左边的跟上大队,在过T型弯的时候后面两个要分别看两边,过了T型弯后,2号回复原来的位置,首住后面。
双边过门法
这个方法适用于关门的房间,记得在《CQB初探》中有涉及到一点。记住,这个只适用于关着门的房间。队伍按照步骤一排好队型,由1号来开门,如果是要踢门或用破门锤就让3号来。决定进入后,1号转动门锁的动作要轻,尽量尽量不要发出声音。一旦拧开了门锁,开门的人就要用全身的力量把门顶开,(可以把门后面那个给撞昏哦)。整个进入过程中最主要的人是1号,他进门的时候可以看到大概三分之二的房间,如果敌人在这个范围内,他要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的,这也是为什么箭头总是有面盾牌的缘故了。
进了房间后按照步骤二的队型进行搜索,记住大家的步调一定要一致,烧火棍面统一。还有一种交叉入房法,书上认为不是很好,我却觉得很不错,大家可以看看图一。书上作者认为如果默契不好的话会撞在一起,但是元宝喜欢向难度挑战,不然有什么意思,呵呵。但是大家仔细看看这个交叉进入的方法真的很好,1号的危险不会太大,而且进入房间的间隔时间可以比步骤二的要快一点,当然那是在有充分训练的基础上的。
单边过门法
这种过门方法适合没有门或者门已经打开的房间。队伍集结的队型象步骤一里面的一样。1、2、3号三个人一定要看清楚自己负责的射击区域中有没有敌人,4号就老规矩了,负责掩护队伍的后方。这个办法的重点是集结的时候一定一定要安静,不然你一进门发现自己陷入了火力圈。队长下令进入的时候,所有人按照步骤二的方向进入房间,进入的过程中不要挡住同伴的路,更重要的是不要挡住同伴的烧火棍线,当然分配好了就基本不会挡住同伴的烧火棍线的。动作要快,进房后,在没有安全顾虑的情况下尽量往前走。老生常谈,烧火棍面一定要一致,1、2、3号的烧火棍面要同时进房,这样才有足够的压制火力。
另外在CQB中应注意的
第二篇:辩论赛战术
辩论赛战术
中山大学
辩论本来是一种探求真理的手段。在古代欧亚大陆,那些雄辩家几乎都是名噪一时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火花直接闪现在他们的唇枪舌剑中,几乎不必思考什么战术,一切似乎是信手拈来,自然而然。
但是,现在辩论成了比赛,它的目的不再是说服对手或者把某种信念传诸天下,而是争胜,为了取得胜利,有些辩论队甚至采取了下九流的手段,这里我不举例了,总之,这些手段不属于战术范畴。
那么什么才是辩论赛的战术呢?它是能够在许多不同的辩论赛中应用的具有同样效果的技巧方法,当然,首先是不能违反规则。这些战术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辩论赛固有的特点,那就是评委对辩题没有深入的了解,不可能要求评委象辩手们一样去分析辩题,查找资料,这种情况在校内还好一点,多次充当评委的老师对辩论本身还有所了解,而在校际比赛中,许多社会贤达在坐上评判席前,甚至不知辩论为何物,往往是那边热闹就评那边赢。所以,很多根本不能说明论点,哗众取宠的东西也成为战术的一部分,在这方面,复旦大学带了一个头。
作为一个有着两年多辩龄,居然已经可以卖卖老的辩论队员,这篇文章我早就想动笔了,可是惯有的惰性使我每每难以提起兴趣,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曾经激发过我创作冲动的素材,也开始渐渐遗忘了,终于痛下决心给管院辩坛后来者留下点东西,希望有所裨益,但顺便奉劝一句,如想靠此从庸手成为高手,除非奇迹出现。
规范发言的战术
规范发言是一场辩论赛的基础,没有规范发言,自由辩论无从展开,辩手的演讲水平、形象风度也能在规范发言中得以充分体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本方的逻辑说清楚,使本方处于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
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在我看过的几十场辩论赛中,只有两人能做到,而且也纯属运气,所以不必强求。
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
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
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
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
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
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
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 煽情
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
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
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自由辩论的战术
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根据自由辩论的胜负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的。正因为有了自由辩论,辩论和演讲也才有着质的区别,这么说是毫不过份的。在两支势均力敌的辩论队之间,自由辩论的随机应变成分很高,常常会让人觉得事先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而且,由于气氛紧张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时也难免气急败坏,于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双方都死钻牛角尖,过多纠缠细节问题,把战略战术忘个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自我训练;一方面要尽力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以求成功地运用战术。
一.配合
1. 划分战场
在我的印象中,南京大学是这种战术的首创者。基本的作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
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
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
2.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
3.相互保护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抵赖。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
②辩解。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
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
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马上实现„„
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
③调整底线。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一题中
反:对方同学刚才还说法治能消除腐败的根源,可现在又说法治对腐败的根源——贪欲只是遏制,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正:对方同学怎么忘了腐败还有一个根源;不受制约的权力。法治能消除的,正是不受制约的权力这个根源。
当时我持正方立场,原来准备的立论是法治既能消除贪欲,又能消除不受制约的权力,但由于准备仓促,场上我方一辩明确说出法治对贪欲只是遏制,我只好在场上临时作了调整,于是对方又转到另外的问题上去了。
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该避免。
二. 逻辑战术(这类战术多牵涉形式逻辑)
5.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一题 反:„„对方同学认为是病就是医学问题,那么我请问,相思病是看内科还是看外科啊?
正:相思病也要看心理医生„„
这就是第一类回答,有一定难度,但效果甚佳
例:“抓住老鼠的猫才是好猫”一题
正:如果一只猫长得可爱,但是不会抓老鼠,而另外一只猫长得很丑,却是抓老鼠能手,对方同学你会挑哪一只呢?
反:两只我都要,一只用来观赏,一只用来抓老鼠„„这是第二类回答,让对方无法攻到实处。
6.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提供了突破口。
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正:千千万万人得爱滋病就是社会问题吗?千千万万人还得心脏病呢,这也是社会问题吗?
反:一个人打喷嚏不是社会问题,难道我们全场人都打一个喷嚏还不是社会问题吗?
正:对方同学还是没有听清楚我说的,难道千千万万人得心脏病也是社会问题吗?
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治疗一个爱滋病人要多少钱?
看得出反方有左右支绌之感,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
反:心脏病会传染吗?心脏病和同性恋有关吗?
传染和同性恋都是爱滋病具有的特征,而类比物心脏病则无此特征,所以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
7.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
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复旦大学在“人性本善”一题中曾经设置过一个循环论证(实战中他们抽到的是“人性本恶”),基本立论是:人有人性和兽性,人所以有善行,是因为有人性,人所以有恶行,是因为有兽性。
现在我假设一段自由辩论:
正:泰丽莎修女的善行,英国小男孩为了救自己的妹妹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不是人性的光辉吗?
反:但是我们也看到二次世界大战夺去了几千万人的生命,而巴尔干半岛现在仍然战火熊熊,面对人类这些恶行,对方同学还能说人性本善吗?
正:当我们谈起这些恶行时,总是说“兽性大发”,又怎么能让人性来承受这不白之冤呢?
其实正方为了论证人性是善的,他的论据是:恶的都是兽性。这是一种典型的循环论证,对付的办法是直接予以揭破。
反:恶的就是兽性,善的就是人性,所以人性是善的,对方同学这不是在循环论证吗?„„ 如果循环论证能设置得比较隐蔽,对方是无法攻破的,值得在立论中采用。
8.归谬及对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
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除了腐败?
正:过去没有消除,现在没有消除,就等于将来一定不能消除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
正方对反方的这个要害问题如果避而不答,那就要丢分了,而以归谬驳斥对方提问中隐含的逻辑,却化险为夷。
使用归谬是不容易的,但防守也很难,大概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
① 正本清源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腐败有减少的趋势就能说明腐败能消除吗?一个人小时候一天能吃一斤饭,成人后一天能吃二斤米饭,这也是饭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啊?是不是说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斤大米饭呢?那不成了饭桶了吗?
正:吃饭是饭量不断增长,消除腐败却是腐败在不断减少,这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正方用这种反驳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逻辑”,所以导出的荒谬结论是无效的。
② 顺水推舟
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
正: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说过教育使本恶的人性向善)
反: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
这种反驳方式是指出对方所导出的结论与本方观点并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顺水推舟法,似乎可以这样说:
正:所以我们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败的内在能力啊!而腐败不断减少的趋势恰恰提供了一个证明。
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呢?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方法更能体现“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之兵家要义。
9.各执一词
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例:“当前妨碍大学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
反:现在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
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现在的问题是梧桐太少。
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
10.特殊情况
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
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情况下,就不奇怪了。
又例:
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
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
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11.攻击小前提
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
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
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
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这种战术要慎用。
三.转换提问权
12.回避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 a)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
b)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
c)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
我不赞成复旦大学说的,只在回答能引起轰动效应时才回答,否则就抛出事先准备的东西。除非在双方差距太大时,复旦大学这种观点才有几分道理,否则会给评委留下心虚的印象。
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直接提出本方问题。这种回避可以用,但痕迹过于明显。
② 以一句话作为过渡。
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正:对方已说明,我们应该加强教育,但我想问对方,教育是用什么教育?是不是用医学的方法来教育呢?
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请问对方,你们判断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的标准是什么?
正:今天晚上的辩题我想对方已经有所误解了,你们已经忽视了你们所应该辩的爱滋病不是医学问题„„
划线部分就是过渡句,当评委和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容易忘记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
③ 暗含讽刺的回避
当对方的提问不甚合理时,用这种战术效果较好。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正:请问,孟德斯鸠关于法治的两套标准是什么?
反:还是让我们回到中国的现实来吧„„
这里反方暗含讽刺对方教条主义。
又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正:请问对方同学,吸一支烟能缩短人的多少寿命?
反:一条烟多少钱?一条命多少钱?
正方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证明一支烟只能缩短几秒钟人的寿命(假材料),反方的回击是讽刺正方脱离现实。
这类回答在特殊的语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13.回答问题后再提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回答问题,回答后提出本方问题。但是,如果回击很有力,可以不再提问,以免削弱攻击的威力。
四.小技巧
14.运用假材料 无论在规范发言还是在自由辩论中,都需要运用大量材料,可是合适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编一些假材料,包括数据、实例等。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材料要尽可能编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虚,要理直气壮地用。另外,在校际比赛中,应禁用假材料。
15.妙语脱困
如果时间充裕,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使用的妙语。在自由辩论中,不要急急忙忙把这些妙语抛出去,而应该用在本方最困难的时候。
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
反: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爱,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掌声)
正方前面已充分论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应一句以后,如果转入其他问题,总是有气弱之感,这时抛出事先准备的妙语(这句妙语几乎在自由辩论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占了上风。
这里还有另一个战术,超道德本来是一个伪概念,但反方并不去论述超道德其实也是道德,而是大胆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这是因为承认后对反方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如果硬着头皮去说清楚,就要费太多的口舌了。再举一个大胆承认的例子。
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老是说烟草业能上缴多少利税,能创造多少经济利益,难道要等到我国经济发达后,才来取缔烟草业吗?
正:当然如此。
(停顿)反:那你们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命置于何地。
正:我再提醒对方,吸烟只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在这个例子中,正方成功地运用大胆承认的战术,打乱了反方的阵脚,相当得分。
16.连续提问
第4个战术叫连续进攻,主要是指临场与队友的配合。而这里的连续提问可以在事先准备好。
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同学承不承认,烟草业是社会失灵的产物?
(停顿)正:对方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们的利弊标准是什么?
反:这一点我方早已论述,我再请问对方,你们究竟承不承认烟草业是市场失灵的产物?
正: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烟草业对社会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嘉奖云南玉溪卷烟厂,难道是表扬他们多杀人吗?
反:看来对方同学没办法回答我方的问题,那我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烟草业是不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行业? 明知对方不太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提出这类问题,连提两次后,对方仍然回避,如果重复第三次,好象显得本方只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时候转向一个类似的问题,巧妙。
要注意两点,不能提问过多别人听不懂的问题,偶尔一次是战术,多了会被人误认为在破坏辩论。对关键性的,不能由别的问题代替的提问,可以重复多次。(这种情况不多,一般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
17.攻击对方过激行为
在辩论中对对手要保持一种尊重客气的态度,不可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也不能与队友大声谈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对方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对对方同学刚才的措词,我方表示遗憾„„”,如果对方有很不礼貌的行为,可以这样说:“在严肃的辩论场上,对方**同学刚才却很不严肃地(拍桌子„„),我方对此表示遗憾”。切不可针尖对麦芒,把辩论场变成吵架场。
18.听不清楚对方发言的对策
对策有二:
一是客气地请对方重复一遍。这种做法优点是显得有风度,缺点是如果再听不清楚就不好办了,重复后如果听清楚了又很难回避对方的问题。
二是攻击说:“对方说得不清不楚,我实在听不懂。”优点是掌握主动,缺点是显得不留情面。
五.用时
19.合理用时
自由辩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每次发言都应该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一、二、三”点的展开。在《狮城舌战》中,自由辩论双方各用时4分钟,台大发言33次,复旦发言32次,平均每次发言7秒多。一般说来,每次发言在十五秒以内,绝不能超过半分钟。一定要半分钟以上才能说清楚的,不如让队友来回答,或者干脆回避。如果本方发言完了,对方却还剩下一、二分钟,那比赛等于是输了一半。
20.利用多余时间
对方发言时间用完后,如果本方还有多余,可以让4名队员挨次站起发言,这样显得颇有气势。一般情况下,每个队员发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话。华东师大有所创新,4名队员的话加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他们常主动要求结束自由辩论,以显示气度。这种创新我没有实践过,不敢妄评,可能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时间。
第三篇:篮球进攻战术
“禅师”菲尔-杰克逊的三角战术:
三角进攻,也叫三位一体进攻或边线三角进攻。简而言之就是包括进攻方一侧三名球员组成的“三角”和另一侧两名球员在内的进攻体系。一个有背打能力的球员做轴。。两个具有攻击性的外线和轴心球员形成三角形的站位。。这样如果不包夹内线就可以单打!包夹外线就会有机会。。而且弱侧还有空切的机会!但是这个战术要求轴心球员的意识相当的好。
三角进攻这一战术伴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公牛王朝和本世纪初的湖人王朝而名声大噪。尽管这一战术是在先后担任上述两队主教练的菲尔·杰克逊手里发扬光大的,但是杰克逊并非该战术的创始人。如果追根溯源,将三角进攻引入公牛队的构想来自于杰克逊担任球队主教练时的搭档———助理教练泰克斯·温特,温特对于三角进攻的了解则始于他在南加州大学(USC)时的教练萨姆·巴里,时间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三角进攻体系不仅是一项篮球战术,也是一套哲学理论,是经过了思索与提炼、能够帮助球队在比赛中获得胜利的宝贵财富。当球队从防守方转换为进攻方时,确保球员能够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地在对方的半场各就各位。” ———洛杉矶湖人队主教练菲尔·杰克逊如是说。
每个球员要间隔4.5米到6 米(这是NBA 球员的标准,高中生间隔的距离则以3.6米到4.5米为宜,大学生则是4.5米到5.4 米),不论是在强侧(防守球员多的一侧)还是弱侧(防守球员少的一侧),看上去都是一个三角形。但是不论后卫、前锋还是中锋,他们的站位并不是固定的,在不破坏三角形的前提下,球员们的站位完全可以交换。一旦站位开始交换,也就是三角进攻开始的时候。正如杰克逊所言:“对于三角进攻的认识,最大的误区莫过于认为它专为有才华的球员量身定做。三角进攻真正的作用在于帮助那些看起来并不出众的球队增强其在进攻端的实力。”尽管如此,想要成功使用三角进攻还是需要一些条件的:1.突破。球员必须能够突破对方的防守,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快攻。2.拉开。球员之间的间隔距离对于进攻的效果至关重要。菲尔·杰克逊认为,球员们彼此之间合理的距离应该保持在4.5 米到6米。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看清防守球员的情况,进攻方球员的视野也更加开阔。3.无球跑动。虽然观众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有球队员的身上,其实无球跑动对于比赛的影响远远超出观众们的想象。合理地无球跑动会给持球者更充裕的时间、更多的选择。4.前场篮板球。投篮不中的时候,球员必须做到足够强硬地争抢篮板,不至于因为进攻未果还让对方快攻反击。就像菲尔·杰克逊所说:“从你抓到前场篮板的一刹那,又一次进攻就开始了。”
5、掩护.就是进攻队员之间的一种战术配合,反掩护就是进攻持球队员传球后为给自己做掩护的队员掩护的战术;双掩护就是双人轮番掩护持球队员;
6、关门。就是两个防守队员合理夹击一个进攻队员
7、三角进攻就是进攻队员组成一个三角型!并不是掩护走位(pick & roll,挡拆)而已,空间原则、单打能力、传球观念与技巧、空手走位能力、空手和空手掩护后走位能力与观念等等,才是三角的要意。三角进攻是由一侧的组成一个三角的三名队员和另一侧的“两人游戏”所组成的。它不像那些固定的套路,在进攻中充满着自由的移动。根据不同的防守,三角进攻会有各种各样的应对方式,按照老温特的话就是“read and react(解读并反应)”。不过三角进攻又不是完全的自由进攻,它是一个要求精密间距和站位的结构体系。每一个运动员都必须了解球场上的每个位置。而我们是永远没有办法了解三角进攻所有的战术变化的。
一、建立三角:
三角进攻由一个1-2-2站位开始,其中每个队员的间距为15英尺(约4.5米)。这个距离可以拉空对方的防守,而且防止包夹的出现,同时有利于简洁的传球从而减少被对方抢断的危险。这里有很多种组成进攻三角的方式:
1、既可以由控球后卫(1)将球传给小前锋(3),然后从里侧切入到底角;
2、也可以由控球后卫(1)将球传给小前锋(3),然后从外侧切入到底角三角进攻同样允许后卫占据低位。那样又有几种不同的方式组成进攻三角。例如:控球后卫将球传给小前锋,然后中锋(5)拉出到底角,让攻击后卫移动到低位。还有一种选择可以通过运球获得进攻三角,就比如控球后卫运球到小前锋的位置,而小前锋移动到底角,这样他们就和中锋组成了一个进攻三角。
二、运转三角进攻:一旦进攻三角得以建立(我们以控球后卫切入到底角为例),那么一条由球(小前锋)、进攻轴心(中锋)和篮筐组成的“战线”就形成了。这样就使防守中锋的对方队员,必须待在篮筐与中锋之间。只要那条“战线”存在他就无法离开。一旦这种局面形成,人们就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将球传入内线低位的通道就此打开,小前锋可以轻松的将球传入内线或者说“喂”给中锋。
如果我们想要展示三角进攻中进攻发起的传球和选择的重要性,估计我们将会在战术板上演练一整天。与其他一些进攻战术相比,三角进攻拥有数不清的将球传入“三角点(进攻轴心)”的方法。所以,要想防守或者破坏三角进攻将是非常困难的。恰当的位置间距使低位拿球的机会大增,并且创造出一对一的机会。同样,三角进攻中的任何一个球员都可以帮助队友得到空位出手的机会。
下面是低位接球后的其他进攻选择:
1、低位挡拆:当小前锋将球传给内线,就去为控球后卫作掩护,让他获得直接接中锋回传的机会。
2、移动掩护:小前锋将球传入内线后,就移动到另一侧为大前锋(4)作掩护让他有机会摆脱防守队员。而这时控球后卫则可以寻找底线突破的后门。
3、球传到底角:这种选择从小前锋将球传到底角的控球后卫开始,球传出之后小前锋利用中锋的掩护切入,如果有机会控球后卫就可以从后面将球传入。如果小前锋没能甩开防守,那么控球后卫就可以利用中锋的掩护直接运球上篮。
三、在三角进攻中弱侧也有大量的进攻机会。
1、高调后门:如果中锋没有接球的机会大前锋就可以快速向有球一侧移动,如果对方防守队员为防止接球移动到球与大前锋之间,那么大前锋就可以通过变向,转而向篮下移动,然后接高调球上篮得分。
2、夹角位置:另一种进攻选择是将球回传给攻击后卫,然后将球传到夹角位置也就是弱侧的肘部(罚球弧与罚球线的结合部)。这种战术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攻击后卫利用大前锋的掩护切入;另一种是控球后卫利用中锋和小前锋的双人掩护移动到夹角位置,然后接攻击后卫的传球,获得空位出手。
3、掩护突破:这就是攻击后卫依靠大前锋的掩护运球切入篮下;
4、攻击后卫的后门:当攻击后卫接球路线被阻断,大前锋迅速移动去接小前锋的传球,另一边攻击后卫就可以得到直接上篮的“后门”机会,当然大前锋的传球质量非常重要。三角进攻战术的每一个变化都告诉我们,传球、运球和投篮这些基本技术的运用是战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杰里-斯隆的挡拆战术: 比如你是后卫和你配合挡拆的是中锋或大前锋当你运球至你需要挡的位置的时候(当然你是有一个人防守你的,中锋也也有防守),中锋就上来挡在防守你的人一侧,然后你就从中锋挡的那侧过去,这时候防中锋那人就会上来补防你,中锋就在这时候迅速转身就会出现一个空当,然后后卫传球。中锋把球扔进去就是。这整个过程就是挡拆.挡拆战术的精髓更多的是在拆,也就是拆球.把对方的防守拆开,拆散.前面说到了挡,那么拆就是从挡开始的.在队友为我挡人,背人的时候.我选择另一个方向的带球.那么要是在一防一的状态下,对手的另一名队员势必会跟上来进行补防.而我方的队员是处于静止不动状态的,因为篮球规则里挡拆的时候,掩护球员是不给移动的.那么如果是我在控球,我就会面对两个的防守,或者造成包夹.而在我吸引两个防守队员防守的时候,我方的队员通过快速移动和跑位,就能够获得空位投篮的机会.在这个时候我就及时的把球分给他,使其投篮命中.这就是拆球.在NBA联盟里,很多情况都是采用一对一防守.联防很少有,所以挡拆的战术是经常使用的.而挡拆战术发挥的好坏,那就直接取决于控球队员的能力和水平问题.挡拆就是为了主动形成错位单打的机会,进攻一方是主动方,只要有人主动出来做挡拆,另外一个进攻队员只要和他挖着肩膀过去,就肯定会形成错位。防守方可以做的只能是尽量限制挡拆。防守时需要看对方的技术特点,如果对方的控位是投篮特别准的那种,防挡拆时就不能绕过了,肯定需要挤过,必须时刻保持在持球队员的面前,不能让他轻易获得出手的机会。如果对方是突破型球员的话,那当然要绕过,而且一定不能换人防,还得小防小,如果是大防小的话,很容易造成上篮的二加一。
1.高(低)位挡拆
控球选手尽量控球靠前,使防守队员退到3分线上,这样可以便于内线选手快速过来挡。内线选手采用面对外线防守队员的方法挡拆,而控球手要果断的贴着内线选手身后突破进去。当控球手一经过内线选手身后,内线选手应当立即已靠近篮板的那只脚做后转身,将盯防控球手的防守队员卡在自己身后,并相篮板移动,随时准备接到传球。这时如果一开始盯内线选手的防守队员跑去补防控球队员,择控球队员应立即将球传回到内线选手手中,因为内线选手已经相着蓝框移动了,而且这时离他最近的防守队员已经在自己身后了,你就可以轻松的上篮得分了,而如果那名防守队员没有上前补防的话。控球手则可以选择投篮,或自己上篮。最后高位就是远离篮筐的挡拆配合,低位就是靠近篮筐的挡拆配合。
2.掩护挡拆
得分后卫和小前锋会在大前锋和中锋的掩护下跑到空当,这时候传球给空当的人就OK NBA有四种防守挡拆的方法。
“换防”(switchit)——防守持球者和挡人者的球员换位防守,这经常导致错位防守。巴克利和史密斯认为这不是一种成功的防守——至少在对太阳的时候是这样的。“夹击”(Trap)——当对方挡拆时,两名防守球员都去防守持球者,同时剩下的三名防守球员用区域防守来对付剩下的进攻球员。
“阻挡”(ShoworHedge)——防守挡人者的球员暂时挡住持球者的跑动路线,尽可能的减缓他的前进以便防守持球者的队员回来,然后前者恢复对挡人者的防守。值得一提的是,马刺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防守挡拆。
“放投”(Gounderthepick)——这种方法只是在对付一些差劲的投手时使用。防守挡人者的球员退后使防守持球者的队员从他和挡人者之间穿过去,这样使后者能跟上他的防守对象。但是由于有一个时间差,持球者往往有一个空位投篮的机会。
挡拆战术通常在两个位置使用——弧顶(HIGH)和肋部(ELBOW,罚球线的延长线与三分线的交点)。位置不同,战术也通常不一样。
里克-阿德尔曼的普林斯顿战术: “普林斯顿进攻”法则简介:
●永远想着变向。
●每一种防守都能被破解。
●5名球员必须协同作战,不自私比头脑更重要。
●球员位置不再按照传统的1-5号划分,而是一个固定位置球员+四名其他球员。
●进攻的核心是空切、传球和手递手传球。
●进攻的实质是空切,而不是掩护,而是往没人的地方跑。
●用击地方式把球传给跑到空位的球员。
●让中锋站在高位,把禁区拉空。●不要朝球的方向跑。
●每次进攻有可能会跑5、6套战术。
●如果你防守的球员投中了3分,如果你防不住他,就在进攻时从他的背后空切,这相当于踢他的屁股。
●时刻阅读对手的防守,一旦有机会,就去后门。
简单说,普林斯顿进攻是由原国王助理教练皮特·卡里尔发明的,但后来由阿德尔曼把它发扬光大的!这种打法指无球移动、空切和反跑,不断地传球,坚持整体篮球和团队精神,注重内线传球,内线指挥。该战术十分注重“空间、实际、观察、执行”四个环节,其中反跑是普林斯顿打法的招牌。
普林斯顿战术是以前国王队赖以成名的战术,讲求整体合作性.详细的说,普林斯顿是美国著名大学,以学术著称。“普林斯顿打法”是由皮特·卡里尔发明,他曾用这种打法率领普林斯顿大学这样一所没有一名学生享受体育奖学金的学校在NCAA获得500胜,并创造了14次失分最低纪录。
“普林斯顿打法”的格言就是“强壮能占弱小的便宜,而聪明能占强壮的便宜。”这种打法的精髓是“人动,球动,协调一致。”人动就是指无球移动、空切和反跑,球动指不断地传球,分享球。其中反跑是普林斯顿打法的招牌
“
普林斯顿打法”十分注重“空间、时机、观察、执行”四个环节。
1、空间指:场上队员之间的位置、距离;
2、时机指:传球、跑动、反跑的时机;
3、观察指:观察对方的防守站位;
4、执行指:执行基本技术。这种打法注重内线传球,内线指挥。实行这种打法的中锋叫组织中锋。
在球场上,五个人都会传球,都能投篮,都爱组织,坚持整体篮球和团队精神。普林斯顿进攻战术体系,由原来的国王队助理教练Pete Carril创始,因为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篮球队任教时的标志性的“后门”战术而得名。此战术进攻体系,主要定位在不断的传球、挡人和有意识的无球跑动,通过一系列的配合,在篮下创造出空当,使得进攻一方轻松得分。
这种战术的格言就是“别扭头,否则你就开了后门!”此种进攻战术分为低位进攻和高位进攻两种,第一部分将主要介绍低位进攻:
战术的第一步:寻找中锋。普林斯顿进攻战术的理念就建立在将球交给中锋,然后让中锋成为进攻组织者。所以不管是在攻守转换中还是阵地进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中锋”,也就是场上的5号球员。
战术的第二步:站位。进攻队形将以中锋在有球一侧的2-2-1站位开始。在这里起到决定作用的将是你的外围队员能否更好地向中部移动。如果你的球员都是可以在球场的两端运球和传球的人,那将会更加有利于这个战术
战术的第三步:第一次切入。1号队员传球给侧翼的3号,然后向相反方向的底角切入。要注意:每一次这种单人的切入都要全速并且让对方感到威胁。这时,2号队员就会移动到三分线的弧顶处,这一战术的关键部位。
战术的第四步:这时进攻将会发动,面对不同的防守,将会有不同的进攻组合:
1、第一个后门。如果中锋(5)面对低位,不能接球组织最初的进攻,那么3号运球到肘部(罚球线和罚球弧的接合部)。如果这时防守2号的对方队员紧贴2号以防止3的传球或者他扭头去看球,那么2号的后门就打开了。这时3号被要求必须能够单手传球,因为这种传球速度更快,同时延缓2号防守队员的防守。
2、对位接球。当中锋在低位要到位,那么3号将球传入内线,同时向底角移动以等待防守队员包夹中锋的时候出现的空位三分出手的机会。如果,没有包夹,那么就给了中锋一个一对一单打的良好空间。当然还有另外的选择,那就是2号的变化.3、另一个后门切入。在中锋接到球之后,2号向相反方的底角切入,这时4号向弧顶的空当处移动,然后1号取代4号的位置。如果4号的防守队员去看球或者紧贴4号,4号就可以通过反向跑动接5号的快速传球后获得后门。这时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战术要求有一个会传球的中锋了吧.4、掩护切入。当中锋持球时,他也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传球给4号,就是借助于2号的掩护。这就要求4号必须时刻注意对方的防守,如果防守队员被2号的掩护所欺骗,那么4号就同样得到反向跑动接球得分的机会了。
5、空切+运球。当球从低位传出,传到2号队员,2号面向另一个外围队员4号运球。当4号的防守队员注意球的时候,4号就可以反跑切入接2的传球,上篮得分!在这种进攻中,如果4号没有空位接球的机会,那么1号上提接应2号的传球,然后4号落低位,5号提到高位给2号挡人,然后2号接1号的传球获得跳投的机会。
6、另一种空切+运球。当5将球传出,传给低位的3号。这时2号已经移动到底角,4号代替了他的弧顶位置。由3号运球到肘部,为4号建立切入的机会。或者在1代替4号之后,3将球传给1,然后5号上提为3掩护,从而使3接1的传球得到跳投机会。这里的战术6其实就是战术5的低位变化。
1、弱侧后卫掩护走位:
持球者PG传球给SG,然后利用掩护从C身边切过。SG传给PF后也空手切向篮框。PF则先观察防守,然后选择把球传给空切到位的PG,或者是SG。
2、中路掩护:
SG从弧顶启动,带空防守者并跑到底角落位。持球者PG借助C的高位掩护横向运球摆脱防守者。
PG有两个选择:1.转向直接切入篮底。2.把球传给翼侧的PF随后空手切入篮下。
3、强侧后卫掩护走位或空切:强侧持球PG把球交给翼侧的PF,然后通过C的高位掩护空切入篮下,PG同样可以选择采用传切战术直接攻击篮下。
4、有球侧翼:PG运球到侧翼PF的位置,并准备为背切入篮下或者背身要位的PF喂球。
5、高位战术:持球者PG把球交给高位的C。随后PG和SG同时空手切入篮下,并随时准备接C的传球上篮。如果空切没有机会,PG和SG可在油漆区里交叉换位后利用SF和PF在下线的掩护跑出空档
6、翼侧换位:如果PF没有把球传给PG而把球回传交给了C,则侧翼的PF和SF和SG,需要SF迅速换位。C观察防守,把球交给扯出空位的PG或者SG投篮,当防守者失去对球的警惕时,C应随时注意把球交给空切入篮底的SF或PF的机会。
7、高位空切:当C传球给两翼的任意一侧后,若防守者放松了对球的警惕,则应迅速向篮下空切,等待SG或者SF的传球。如果没有及时接到传球,C就直接在低位要位
8、低位落位:SF观察防守后给低位的C喂球,形成低位一对一单打。C可以选择单打得分或者把球传出交给外线的PG、SG、PF。
9、开后门:若C要位后没有得到球,SG应运球至上线拉出空间同时C回到高位。若PG和SG快速传球给C时,C要仔细观察寻找给走后门切入的SF、PF喂球的机会。
10、低位吊传:如果防守者迫使C不能快速返回高位,则C应立刻反切向篮下等待外线队友的高吊传球。
此种战术变化的关键:任何时候外围的进攻队员如果不能抓住一次传球的机会,那么他的最佳机会就是利用对方防守队员的意图,通过变向切入篮下得分。
总结:很明显,这种战术建立在进攻队员良好的视野和阅读比赛(了解防守队员的意图)的能力之上,由此选择出正确的进攻方式。此种战术已经被不断的证明,可以抵消对方队员强大的个人能力。最后我们以Pete Carril的话来结束这一部分:“在这种战术中,大个子总要从小个子那里获得球,但是,请记住,最精妙的传球是出于大个子的手。”
格雷格-波波维奇的双塔战术:双塔战术:
顾名思义,是依靠两名大个子球员执掌内线的一种战术。在防守上,两大高度可以在威慑进攻球员以及补防封盖的方面完成任务;篮板上,两大高度的篮板控制力可想而知比一名中锋要占优势;进攻上,双塔战术在高举高打的情况下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双塔的进攻战术: 其一,一名大个子球员A站高位,另外一名大个子球员B在内线要球,A将球直接送到B手中,接着A向内线直接切入,B选择传球给A,由A完成上篮或者扣篮得分。或者B选择单打防守球员,而A在B出手的时刻,迅速向篮筐方向移动,凭借高度获得进攻篮板的优势;其二,A站罚球线附近高位,B球员内线要位,B突然向底线移动摆脱防守球员,而A通过高度优势直接过顶绕过B身前的防守球员把球送到B手中,B直接上篮或者扣篮得分,而A同样在B出手的时刻冲到内线尽可能获得进攻篮板;其三,A站低位接外围球员喂球单打,B球员站弱侧低位,当A遭受到球员包夹时,传球给B完成得分,或者B直接走半圆弧移动到篮筐正面,接A传球后投篮得分,同样可以B在篮筐正面获得球后,A迅速移动到原先的无球侧低位,B重新把球回到A手中,由A完成得分。
双塔的防守战术: 其一,大个子防守球员A单兵顶防进攻球员,当进攻球员企图用假动作或者脚步倚靠等手段摆脱A球员完成进攻的瞬间,大个子防守球员B上前补防完成封盖;其二,A防守的时候,B直接上前包夹,利用两大高度相对肢体长度的优势造成进攻防持球球员失误;其三,有球侧A采取站前防守进攻防球员,而B球员在弱侧低位相对靠近篮筐位置落位,一旦进攻方内线球员获得外围的过顶传球避开了A则B已经上前包夹;其四,有球侧A采取站前防守进攻防球员,而B球员在弱侧低位相对靠近篮筐位置落位,如果发生进攻方企图过顶绕过A球员把球送到禁区,B球员立刻上前包夹,通过A和B两名大个子球员前后干扰进攻方内线要球球员,直接造成无法接球或者接球失误。
双塔战术的基本落位是左右低位各一人,或者高位低位各一人,两者相辅相成,除了基本战术的构成之外,双塔球员更多使用本身的身高臂展优势完成比赛中的禁区优势。而双塔
战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便是进攻上,至少其中一个高度需要拥有高位能力,否则的话,只不过是内线两大站桩,而缺少进攻战术上的纵深度,那么进攻就很难打得开;而除此之外,娴熟的传球能力与篮板意识同样是双塔战术必需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个双塔战术也是全队的战术,只不过以2个内线为主,也讲究全队的跑位,就像波波维奇研究的'罗宾逊和邓肯'双塔战术:
1.篮下攻击时,他们总是保持在篮框的一左一右,从来没有挤在一侧,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控制篮下的范围.(俗称“篮下的流氓战术”);
2.保持一人在低位接球,另外一人从篮下往外游走,一个是直接撤到罚球线,如对方防守球员跟出来,则低位拿球的球员进行单打,如遭包夹,分到罚球线另一人做中投,如无机会则将球分到外线找三分的机会,或者进行外线的突破,外线球员战位通常是45度角和弱侧的底角.另外一种是内线往另一侧的底线游走,然后通过挡拆,有球员从中路切入做接球上篮,如无切入机会则游走的中锋回到罚球线,进行刚才说的战术
3.中锋先往篮下走,先做压制,突然提到罚球线正对篮框接球,或者是一侧的30度的地方,目的在于拉出对手中锋,撤空篮下,同时另一人迅速从弱侧压到篮下,形成以大吃小的进攻优势局面,如果对方中锋没有跟出,则进行罚球线的跳投.以上3种是最基本,最常见的马刺双塔战术,但场上球员也会应变,如战术2中的中锋从底线游走出去之后拉到弱侧的30度角到45度角之间,同时低位拿球者将球分到弧顶,然后迅速转移到弱侧游出的一人进行攻击.双塔的最基本的战术思想是利用一个内线拉空篮下,使另外一人内线能形成身体对抗较为有利的局面,(俗称以大打小).战术始终是战术,还需要有能力的球员去完成,由于马刺双塔都具备篮下强吃和中距离跳投的能力,所以才产生了这套战术.如果欠缺中投能力,对方中锋也不会跟出来,这样的话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双塔了.跑轰战术
跑轰,英文叫做 run and gun,又叫“V字战术”,大概就是半场开放式进攻体系,球员不断通过移动和传导制造出手机会,任何队员可以在任何地点任意时机自己选择认为合适的出手,这样的球队多半依赖外线手感,而且4号位多为可以投射的球员或者善长下快攻的速度型,像太阳的Marion奇才的Jamison都是投射远至3分线且跑跳能力出色。
衡量一支球队是否“跑轰”,主要看它的得分方式是以运动快攻为主还是以稳固的半场阵地进攻为主(注意,是“为主”);它的防守战术是以点对点的人盯人为主还是以区域包夹联防为主;它的攻防转换节奏是快是慢等等。战术特点
1、追求速度 “跑轰”的第一个追求目标是速度。不知疲惫的奔跑是拖垮敌人的利器——起码在你狂轰滥炸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确实如此。很少有人能跟得上一支“跑轰”队的节奏,除非它也一样的“跑轰”。人们往往容易忘记,速度也是一柄双刃剑,在拖累敌人的同时,也会拖垮自己。在手风很顺的时候,疲惫往往容易被人忽略,而追赶者的体力问题总是最先体现出来;但如果对手早有防备,如果从一开始就用坚韧的防守抑制你的攻击速度,让速攻者降低频率、改变节奏,那么最先垮掉的就是“跑轰”队。季后赛的系列赛很长,对手们有足够的时间适应你的节奏,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为了胜利,他们值得这样做。
2、中远投篮
其次“跑轰”的另一个重点在于“轰”,也就是对中远投的依赖。投篮是件有趣的事情,有的时候,你有很好的位置、很好的空间、很好的节奏和很好的时机,在出手的一刹那,连你自己都要为自己柔顺的手感喝彩,可是,球弹框而出,我们管这种情况叫做“运气不好”。一个人运气不好是很普通的,而当一支球队都在遭遇这种情况时,噩梦就降临了;而糟糕的是,这种情况似乎是会传染的,往往一个主力球员的低迷会带动所有的队友一起低迷,怎么投怎么没有。
3、个人技术
现在的大部分“跑轰”队伍对速度的追求已经到达了一个走火入魔的地步,它们力求每一球都在对手落位布防之前完成。它们考虑了太多如何抢夺先机、如何打乱对手节奏的问题,但却忘记了对手也有五个人。现在的大部分“跑轰”队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五名球员的防守,在对方落位完成布防之后,他们更多的是以个人的技术能力单打、而不是进行有组织的进攻配合。五个人进攻,五个人防守,五对五,这永远都是篮球场上最常见的景象,你不能永远都依靠一个或者两三个人去对付五人防守。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防守端。“跑轰”不擅长防守,这几乎已经成为了通病。体力是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当你把70%的力量都用于进攻时,防守所能花费的力量就少了很多。而就我打球的经验来说,防守似乎总是比进攻更累、更消耗体力。
跑轰太要求速度,视野及个人能力,主要靠双侧掩,运球双侧掩组织进攻,强在打乱对手节奏和冲击力,我没有什么成见,不过鉴于你们的技术及战术运用能力,跑轰对你们来说太难,打不出精髓的话跑轰就变成了失误的代名词,你们到不如打三角进攻或空切的外线战术,因为没猜错的话你们这个队伍缺乏高度,大部分都是后卫身材,所以技术不过关的话,对于你们,空切比跑轰要好。不过你既然要,我也给你贴一张训练图,关于双侧掩和运球双侧掩的具体的决定要看你们了,祝你们成功,还有,相信我,跑轰是要不断练习才能成功的 一个球员站在弧顶处,一个站在罚球线(如图一所示),一排等待训练的球员则持球在半场中间排队站好。第一个球员将球传给弧顶处的球员,第二名球员将球传给罚球线附近的球员。随后,这两名球员在左侧罚球弧附近为弧顶球员做一个“双侧掩(Double Drags,这两名大个站位十分紧凑)”,弧顶球员利用这个双掩护向内切入。这时,一号球员挡拆后切入篮下,接罚球线附近球员传球上篮;二号球员则向左侧弧顶做反跑,等待弧顶附近球员的传球,以进行远投尝试。以下球员,也按此安排进行演练。我们让一名球员无球站在左侧底角,而另一名球员则持球站在左侧弧顶。球员们还是和演练“双侧掩”时一样列队站好(见图二)。这时,弧顶球员开始向底角球员处运球,底角球员也开始上提,并接住弧顶球员行进中的手递手传球。一号球员下切,在左侧罚球弧附近为从底角上提球员做背掩以方便他接球,做完掩护后,马上向篮下切入,等待从底角上提球员的传球,以便上篮。以下球员也按此安排训练。在这种情况下,运球的弧顶处教练和在左侧罚球弧的一号球员共同为从底角上提的球员做出掩护,我们称之为“运球双侧掩”
第四篇:辩论赛常用技巧和战术
一、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所以不必强求。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 煽情: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自由辩论的战术: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根据自由辩论的胜负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的。正因为有了自由辩论,辩论和演讲也才有着质的区别,这么说是毫不过份的。在两支势均力敌的辩论队之间,自由辩论的随机应变成分很高,常常会让人觉得事先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而且,由于气氛紧张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时也难免气急败坏,于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双方都死钻牛角尖,过多纠缠细节问题,把战略战术忘个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自我训练;一方面要尽力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以求成功地运用战术。
二、辩论战术
1.划分战场
基本的做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
2.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
3.相互保护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抵赖。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②别解。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马上实现„„ 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 ③调整底线。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该避免。
5.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6.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提供了突破口。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
7.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
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8.归谬及对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 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除了腐败? 正:过去没有消除,现在没有消除,就等于将来一定不能消除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正方对反方的这个要害问题如果避而不答,那就要丢分了,而以归谬驳斥对方提问中隐含的逻辑,却化险为夷。使用归谬是不容易的,但防守也很难,大概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
① 正本清源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腐败有减少的趋势就能说明腐败能消除吗?一个人小时候一天能吃一斤饭,成人后一天能吃二斤米饭,这也是饭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啊?是不是说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斤大米饭呢?那不成了饭桶了吗? 正:吃饭是饭量不断增长,消除腐败却是腐败在不断减少,这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正方用这种反驳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逻辑”,所以导出的荒谬结论是无效的。
② 顺水推舟 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 正: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说过教育使本恶的人性向善)反: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 这种反驳方式是指出对方所导出的结论与本方观点并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顺水推舟法,似乎可以这样说: 正:所以我们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败的内在能力啊!而腐败不断减少的趋势恰恰提供了一个证明。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呢?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方法更能体现“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之兵家要义。
9.各执一词
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例:“当前妨碍大学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 反:现在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现在的问题是梧桐太少。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
10.特殊情况 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 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情况下,就不奇怪了。又例: 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 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 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11.攻击小前提
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 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这种战术要慎用。
12.回避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 a)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 b)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 c)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直接提出本方问题。这种回避可以用,但痕迹过于明显。② 以一句话作为过渡。当评委和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容易忘记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③ 暗含讽刺的回避 当对方的提问不甚合理时,用这种战术效果较好。这类回答在特殊的语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13.回答问题后再提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回答问题,回答后提出本方问题。但是,如果回击很有力,可以不再提问,以免削弱攻击的威力。
三、小技巧
14.运用假材料
无论在规范发言还是在自由辩论中,都需要运用大量材料,可是合适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编一些假材料,包括数据、实例等。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材料要尽可能编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虚,要理直气壮地用。另外,在校际比赛中,应禁用假材料。
15.妙语脱困
如果时间充裕,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使用的妙语。在自由辩论中,不要急急忙忙把这些妙语抛出去,而应该用在本方最困难的时候。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反: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爱,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掌声)正方前面已充分论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应一句以后,如果转入其他问题,总是有气弱之感,这时抛出事先准备的妙语(这句妙语几乎在自由辩论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占了上风。这里还有另一个战术,超道德本来是一个伪概念,但反方并不去论述超道德其实也是道德,而是大胆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这是因为承认后对反方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如果硬着头皮去说清楚,就要费太多的口舌了。再举一个大胆承认的例子。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老是说烟草业能上缴多少利税,能创造多少经济利益,难道要等到我国经济发达后,才来取缔烟草业吗? 正:当然如此。(停顿)反:那你们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命置于何地。正:我再提醒对方,吸烟只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在这个例子中,正方成功地运用大胆承认的战术,打乱了反方的阵脚,相当得分。
16.连续提问
第4个战术叫连续进攻,主要是指临场与队友的配合。而这里的连续提问可以在事先准备好。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同学承不承认,烟草业是社会失灵的产物?(停顿)正:对方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们的利弊标准是什么? 反:这一点我方早已论述,我再请问对方,你们究竟承不承认烟草业是市场失灵的产物? 正: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烟草业对社会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嘉奖云南玉溪卷烟厂,难道是表扬他们多杀人吗? 反:看来对方同学没办法回答我方的问题,那我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烟草业是不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行业? 明知对方不太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提出这类问题,连提两次后,对方仍然回避,如果重复第三次,好象显得本方只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时候转向一个类似的问题,巧妙。要注意两点,不能提问过多别人听不懂的问题,偶尔一次是战术,多了会被人误认为在破坏辩论。对关键性的,不能由别的问题代替的提问,可以重复多次。(这种情况不多,一般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
17.攻击对方过激行为
在辩论中对对手要保持一种尊重客气的态度,不可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也不能与队友大声谈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对方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对对方同学刚才的措词,我方表示遗憾„„”,如果对方有很不礼貌的行为,可以这样说:“在严肃的辩论场上,对方**同学刚才却很不严肃地(拍桌子„„),我方对此表示遗憾”。切不可针尖对麦芒,把辩论场变成吵架场。
19.合理用时
自由辩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每次发言都应该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一、二、三”点的展开。在《狮城舌战》中,自由辩论双方各用时4分钟,台大发言33次,复旦发言32次,平均每次发言7秒多。一般说来,每次发言在十五秒以内,绝不能超过半分钟。一定要半分钟以上才能说清楚的,不如让队友来回答,或者干脆回避。如果本方发言完了,对方却还剩下一、二分钟,那比赛等于是输了一半。
20.利用多余时间
对方发言时间用完后,如果本方还有多余,可以让4名队员挨次站起发言,这样显得颇有气势。一般情况下,每个队员发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话。华东师大有所创新,4名队员的话加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他们常主动要求结束自由辩论,以显示气度。这种创新我没有实践过,不敢妄评,可能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时间。终于写完了,真是辛苦,本来还想修改一下,但太长了,就这样吧。希望以后有人修正并补充。注: 1按高级别比赛惯例称四名队员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 2所举例子有些引自原文,有些是凭记忆和想象。
第五篇:盘查战术教案
第十四讲 盘查战术
【选用教材】本课程选用由王平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的《警务技能训练教程》。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盘查战术的特点和方法。
【教学对象】本教案主要针对本科专业学生。【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及操作示范、模拟训练等方法。【教学重点】盘查战术的方法 【教学难点】盘查战术的特点和方法 【进一步阅读文献】
1、《警察查缉战术教程》,公安部政治部编,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2、《警察查缉战术》,郝宏奎主编,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
3、《查缉技能与战术训练教程》,谢林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警察战术谋略》,王阮龙著,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教学进程设计]
(一)课堂考勤,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模拟训练
(四)本节小结、巩固新课
(五)答疑解惑
(六)作业布置
掌握盘查战术的特点和方法
(七)下课
第六章 盘查和搜身战术
第一节 盘查战术
盘查是指对可能具有违法或犯罪行为的嫌疑人进行仔细盘问和对其所携带物品进行认真检查,从而发现或确认违法、犯罪行为或犯罪重大嫌疑的重要查缉措施。
一、盘查对象
在公安勤务中,盘查对象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嫌疑人,他可能是触犯了刑律的犯罪分子,也可能是违反了治安法规的行为人,还可能是因误会或错觉而受到牵连的群众。警察除了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执行缉捕、讯问之外,下列人员一般应列在盘查范围之内。
(一)身份可疑的人
如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身份证与本人不符的人;持几个身份证或者身份证明的人;言谈与举止或穿着与气质不相称的人等。
(二)体貌可疑的人
如体貌似被通缉的犯罪分子;有意遮掩面部或进行化装改变来面目,体态可疑的人;面带疲劳困倦之意或惊恐之状的人;身可疑外伤或者身染血迹、污痕的人等。
(三)行为可疑的人 (四)携带可疑物品的人
(五)其他可疑人员
二、盘查的基本原则
盘查不能随心所欲,警察也不能凭主观臆断强制他人。盘查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盘有所得,查有所获,尽量做到不伤害一个无辜的群众,不放过一个可疑分子。
(一)坚持盘查的针对性原则 (二)坚持盘查目的性的原则
(三)坚持盘查中公开警察身份的原则 (四)坚持盘查中保持高度警惕性的原则 (五)坚持盘查结果妥善处理的原则
三、盘查的战术方法
1.若确认是逃犯或通缉犯嫌疑,警察就要跟踪至僻静处先行艾突然的缉捕行动,将其抓捕或伪装不知实情假借各种微不足勺理由公开身份“请”他到无人处进行盘查,设法予以缉捕,以羞类型盘查对象穷凶极恶,伤害群众。
2.若是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者,警察就应当场制止,当场习,随之缉捕,防止对方否认事实,乘机逃窜。
3.若是有盗窃、兜售毒品或者淫秽物品、有诈骗等嫌疑,警.采取欲擒故纵酌策略,麻痹对方,跟踪观察,待其暴露出脚”后,再拦住盘查,迫使对方如实陈述。若确认有违法犯罪勺,应予缉捕并将其带往公安机关,详细审查。
4.若是群众有求救的神色(如被流氓劫持的女被害人等,不荨而只能以眼神、表情传递求救信息),警察要当即盘查,弄清 情况,确认是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及时予以缉捕。
5.若是怀疑为伪装的醉酒人或者精神病患者,也需要当场制止并盘查,弄清真伪,然后再妥善处理。
6.若设卡盘查过往车辆的乘客,需待汽车停稳后,在有警察同伴的监控下,进行盘查。
(二)盘查地点的选择
虽然发现犯罪分子和可疑人的地点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但对其进行盘查,选择地点的主动权却在警察手中。选择盘查地点,要遵循以下要求:
1.宜明不宜暗
盘查地点应选择光线明亮之处,以便观察盘问和检查,便于看清盘查对象身体形态、面部表情、携带物品及各种反常行为。
2.宜宽不宜窄
盘查地点宜在视野较为开阔,活动余地较大之处,便于观察周围情况,便于发现被盘查可疑人员同伙,防止其同伙袭击。在盘查中发现其为犯罪分子或重大犯罪嫌疑人时,也便于对目标实施缉捕
3.宜僻静不宜喧闹
盘查地点应尽可能选在人员流动少的僻静之处,避免盘查时人群围观,尽量缩小影响面,也便于我盘查人员问得清,听得明,判断准,处置得当。同时,如果盘查对象突然逃窜或袭警,我盘查人员也便于采取防卫和缉捕措施。
4.宜简单不宜复杂
选择盘查地点时应主动选择地形地物简单、平直、少弯、周围无复杂多出入口建筑物、无丛林、无高秆作物及高苗地之处,既便于我控制盘查对象,又可不使其在逃窜反抗之时脱逃。
5.宜近不宜远
盘查地点应尽可能选在距我公安局、派出所、治安岗亭、企业单位门卫室、保卫科距离较近之处,既便于就近实施盘查工,也便于就近取得支援。应注意:当出现盘查时机与盘查地点盾时,应以把握时机为主,不能因过多考虑盘查地点是否合适丧失盘查时机。(三)盘查的语言
盘查语言的内容主要分三部分:
1.公开自己的身份 2.对盘查对象的问话 3.对盘查对象的处理意见(四)盘查问话的技巧
1.讲礼貌,开口尊称 2.先问身份,再查事情 3.抓住事实,穷追不舍 4.注意倾听,发现破绽 5.分而治之,各个击破(五)与盘查有关的其他战术问题
1.盘查时警察的站位 2.盘问的语气 3.先盘问后检查 4.对携带物品的检查
对盘查对象盘问之后,要检查其所携带物品。为了保险起见,查物品时须做到:
第一,数个警察在场时,应由一人负责检查物品,其余警察负责控制被盘查人及掩护检查动作。
第二,一个警察在场时,那么该警察主要是控制;指挥被盘人,令其按口令将物品摊开,拿出或理清。
第三,无论有多少个警察在场,务必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不忽视周围的环境,不得好奇都去看被检查物品,先控制人再查晶。检查物品时更不能放松对被盘查人的警惕和控制。
第四,警察检查物品一定要彻底,凡是盘查对象携带的物品论大小,一律查清。同时检查还必须仔细,诸如皮包的夹层,自车座垫、套管、手套、帽子、鞋子等,无一遗漏。注意不要损;物品的性状。
第五,警察检查物品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如检查盘查对象:带的包裹,应该是一看(是什么形状、结构)、二听(有无异r)、三闻(有无异味)、四轻解(不要破坏原状及附上指纹等)。对于有重大犯罪嫌疑的,又不能在盘查现场打开检查的物品,应将被盘查人与物品一并带回公安机关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