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体会封皮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中文系寒假读书心得体会
姓
名:郭瑞鑫
学
号:1390010151
专业班级:汉语言1301班
第二篇:读书汇报活动材料封皮
纪念传统节日活动材料
(2015-2016)
莫旗巴彦农场中学
活动方案、图片、学生活动资料、活动总结
第三篇:读书体会(模版)
《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读后感
这是尹建莉出的第三本书,这是一本比较长,比较零散的书。尹建莉老师历年来收到了数十万封的家长来信,讲述了他们在教育孩子,甚至于家庭纠纷和个人成长痛苦中的种种困惑和疑虑,尹老师挑了100封左右具有代表性的信来给予回复,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我细细的读了每一封信和回答,其中的困惑有的我也有,有的我没有,阅读的过程中,家长的话语,仿佛映照出我自己的内心,种种焦虑和困惑。而尹老师的每次解答,有的犀利直接,有的温和,但每一封信都流露出她的真诚善良的内心,不虚伪,不站在制高点,而是像一个朋友,坐在你旁边,温和的看着你的眼睛听你静静倾诉,然后用语言和眼神抚慰你,一点点熨平内心的波澜和皱褶,这感觉真是好极了。我自己都觉得在阅读的这几天中,我也变得平和,宽容起来,不那么尖锐刻薄了。
她不止是提供了基础理论:尊重,爱,自由,不管孩子就是最好的管等,还给出了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和途径,因为其实大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把这些道理吃透,融入到生活中,其实真的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而具体到每个日常细节,落实到每天的生活琐碎中的时候,功力就立刻见分晓了:
你是否真的接纳了,践行了这些理念;还是只是学了个皮毛,想要用“爱和自由”做借口更好的控制孩子呢?
对照着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观点,从而更好的理解那些朴素但却不见得教育理念。
根据来信的问题细分:分为几大部分:
1.划清与孩子的界限
2.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情
3.请允许孩子慢点长大
4.吃喝拉撒睡不用“精细化管理”
5.好关系才有好教育
6.家庭是学习的第一站
7.性教育。人际关系培养等
8.教育需要清醒和勇气
9.接纳自己才能更好的接纳孩子
每个部分都值得细细品读,如果遇到和信中类似的情况,那么更是捡到宝了,可以去好好看看学习下了。
摘录一些喜欢的,其实整本书我都很喜欢,朴素但充满智慧的语言处处皆是:
1.无所谓的小事,视而不见,不让孩子为难。爱孩子离不开对他心里的体贴,多余的提醒和安慰只是满足了家长,却给了孩子不信任和羞辱。(慢点,小心点是糟糕的口头禅)
2.生命一直是流动的,一直是变化的,思想也是一样。思想的成熟就像是吃馒头一样,当我迟到第四个感觉很撑的时候,绝不能说前面三个没什么用,任何一个阶段的思考和探索都是有价值的,最高的价值不在于哪一种思想完全正确,而是我们作为某个社会或家庭的角色,一直在用心的寻找着更美好的方案,更适合自己的道路。(放手的分寸怎么拿捏?)
3.没有一种深刻的相处可以凭技巧完成,对某一局部关系的修复会暂时带来另一局部关系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会恒定和长久。所有关系的轴心-你自己-如果不改变,围绕着你的一切人和事都不会改变。(妈妈的强势是弥散在家中的甲醛)
4.我说这个事想让你放下批判,既不在意婆婆事什么样的人,也不在意婆婆嘴里的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们一定都是正常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你们有一个关系,共同爱着一个男人,但是你们是分属于2个家庭的2个女人,本来就不应该搅合在一起,如果双方都喜欢对方介入到自己的是,彼此协助,这是最理想的,如果双方都看对方不顺眼,各过各的日子是好的。(坚定的把婆婆打发走)
最后引用她自己的话作为结束:
对于孩子心灵的工作其实不仅仅是教育,它是无边界的,涉及父母的做人方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心理健康程度。
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进化成更好的人。
第四篇:读书体会
博览群书 躬行课堂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永宁中心校沙堤小学 龚雅莉 第一次听说窦桂梅老师是06年在永春师范培训知道的,后来就陆陆续续有看了她的视频课,越来越欣赏。于是上网关注她的博客,到她的博客去寻找智慧的源泉。
每次读窦老师的文章,都让我感触颇多,喜欢她写出来的激扬的文字,喜欢她细腻的情感,钦佩她出众的文采。
最近又从当当网上买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认真拜读后,越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教学造诣。在书中无论是对教师的婉言劝说,还是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无论是对现状的把脉诊断,还是对未来的展望憧憬,窦老师一直在重复着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阅读与反思。“好教师从哪里来”、“好教师到哪里去”、“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聚焦在同一个胶片上,合着光晕而来的是闪亮的“阅读、反思”两词的大写、定格。
阅读,走向教师的智慧——
对于常常被冠以幼稚肤浅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我们该以怎样的自信面对众人,该以怎样的素养立足讲台?窦老师的回答是“阅读”。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教师就必须读书。读书就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千万不要误认为教师只需读教学参考书够了,“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作为影响着孩子,需带着孩子回归母语、回到童真的语文教师来说,有了文化积淀才有教学的高度、广度和温度。因为阅读,对《师恩难忘》的“感念”才有一种“一触肌肤就能摸到体温的感觉”;因为阅读,才能以“聊”的轻松方式揭示《三打白骨精》的“向善”主题,通过环境、情节、人物三大板块的课文与原著的比较阅读,实现名著导读的课堂基本模式;因为阅读,《丑小鸭》“苦难中追寻梦想,幸福中怀存谦卑”的形象才如此深刻而又鲜明地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继而影响着他们未来发展之路;因为阅读,识字课充满自信,作文课彰显大气;因为阅读,才能以一个语文教师独特的视角欣赏到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眉清目秀”,咀嚼“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轻松与不轻松之间、圆满与不圆满之间”的抽离。
读书能让人静心,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当我们潜心阅读,并感受着阅读所带给我们的丰盈的滋润时,我们不就有了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襟吗?对于教材的处理不就有了一份睿智的思考和深入的建构吗?我们的课堂不就有了呼吸的流畅和生命的灵动吗?我们的学生不就有了美的熏陶与善的引领吗?而这不就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吗?我们常常指责学生静不下心来,看书读书显得浮躁。探其原因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浮躁投射。我们指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素养,可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的老师,又有多少人能独守孤灯,潜心阅读呢?很多人认为窦老师只是一个特例,一个无法超越的偶像,我也有同感,又有多少人成得了特级教师呢?但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我们唯有做一个有专业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才能自信于这三尺讲台,就让我们从阅读开始吧。
反思,走向智慧的老师——
如果说阅读让我们站在了更多人的肩上,远眺了无限更深处的美景,拥有了一颗宁静、宽容、淡泊、细腻的心,那么反思,则让我们一次次地回到原点,深刻剖析,在“自我与他我”的对话中不断审视我们的课堂、我们的专业,清理淤塞——那些遗憾的、痛苦的、失败的、沮丧的,继而再次自信地出发。“教了十年书的教师,不一定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写了一年反思的教师,必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师”,可见,在教师生涯中,动笔显得多么重要。窦老师用灌注了“细心、恒心、耐心”之墨的笔改变了自己的课堂,也成就了一位教师的智慧。
反思,是咀嚼课堂压力和困厄的坦然,是肯定之余的发现、否定之余的思索。正因为写,你的笔就要和你的课堂通过心灵的桥梁发生联系,你会忠于你的课堂,兼纳别人的“声音”,也许始终不会迷失自己。日常的只言片语、点滴滴滴,最终汇成的是涓涓细流也或成海,而你也在流动的声浪里听到属于自己心灵花开的声音。从《珍珠鸟》的教学轨迹,从伴随着备课、上课所记录下的《深入决定深度》、《将“信赖”进行到底》、我们看到的是窦老师对于课堂的反复追问,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因为一次次的反思,让她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看待自己的课堂。
反思,是面对课堂忧患与艰辛的澄明,是携手互助的通途、助人成长的载体。窦老师“优点说透、缺点不漏,方法给够”的听课评课要旨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喜爱、信服。而她深入课堂所记录下的“捉虫”、“拣金”也编成了《梳理课堂》,成为教育类畅销书。《三打白骨精》一课,引发的是她长达几万字的反思,有对教材的解读,主题的确定,备课的思考,还有对教师其人的评价,她把此作为送给老师的特别礼物。这礼物怎能不令老师欣喜,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发展,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一个强有力的前行者给我们重锤敲击,给我们棒头一喝,更给我们跃而上台阶的跨步。“敲打”之后是“收获”——这是执教者在读到窦老师的反思后写下的反思,是带着感悟因爱而生的喜悦。
这是我第一次读《回到教育的原点》,几天来我沉迷其间。因为我“窄”而“浅”的阅读,以致无法用更为深刻而哲理的语言来表述我的感受,只觉得“热情如火,激情似焰”的窦老师带给我的是她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博览群书、躬行课堂、在写作中沉淀生命——这便是我眼中的窦桂梅,心中的智者。
第五篇:读书体会
博览群书躬行课堂——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永宁中心校沙堤小学 龚雅莉第一次听说窦桂梅老师是06年在永春师范培训知道的,后来就陆陆续续有看了她的视频课,越来越欣赏。于是上网关注她的博客,到她的博客去寻找智慧的源泉。
每次读窦老师的文章,都让我感触颇多,喜欢她写出来的激扬的文字,喜欢她细腻的情感,钦佩她出众的文采。
最近又从当当网上买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认真拜读后,越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教学造诣。在书中无论是对教师的婉言劝说,还是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无论是对现状的把脉诊断,还是对未来的展望憧憬,窦老师一直在重复着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阅读与反思。“好教师从哪里来”、“好教师到哪里去”、“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聚焦在同一个胶片上,合着光晕而来的是闪亮的“阅读、反思”两词的大写、定格。阅读,走向教师的智慧——
对于常常被冠以幼稚肤浅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我们该以怎样的自信面对众人,该以怎样的素养立足讲台?窦老师的回答是“阅读”。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教师就必须读书。读书就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千万不要误认为教师只需读教学参考书够了,“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作为影响着孩子,需带着孩子回归母语、回到童真的语文教师来说,有了文化积淀才有教学的高度、广度和温度。因为阅读,对《师恩难忘》的“感念”才有一种“一触肌肤就能摸到体温的感觉”;因为阅读,才能以“聊”的轻松方式揭示《三打白骨精》的“向善”主题,通过环境、情节、人物三大板块的课文与原著的比较阅读,实现名著导读的课堂基本模式;因为阅读,《丑小鸭》“苦难中追寻梦想,幸福中怀存谦卑”的形象才如此深刻而又鲜明地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继而影响着他们未来发展之路;因为阅读,识字课充满自信,作文课彰显大气;因为阅读,才能以一个语文教师独特的视角欣赏到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眉清目秀”,咀嚼“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轻松与不轻松之间、圆满与不圆满之间”的抽离。
读书能让人静心,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当我们潜心阅读,并感受着阅读所带给我们的丰盈的滋润时,我们不就有了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襟吗?对于教材的处理不就有了一份睿智的思考和深入的建构吗?我们的课堂不就有
了呼吸的流畅和生命的灵动吗?我们的学生不就有了美的熏陶与善的引领吗?而这不就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吗?我们常常指责学生静不下心来,看书读书显得浮躁。探其原因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浮躁投射。我们指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素养,可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的老师,又有多少人能独守孤灯,潜心阅读呢?很多人认为窦老师只是一个特例,一个无法超越的偶像,我也有同感,又有多少人成得了特级教师呢?但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我们唯有做一个有专业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才能自信于这三尺讲台,就让我们从阅读开始吧。
反思,走向智慧的老师——
如果说阅读让我们站在了更多人的肩上,远眺了无限更深处的美景,拥有了一颗宁静、宽容、淡泊、细腻的心,那么反思,则让我们一次次地回到原点,深刻剖析,在“自我与他我”的对话中不断审视我们的课堂、我们的专业,清理淤塞——那些遗憾的、痛苦的、失败的、沮丧的,继而再次自信地出发。“教了十年书的教师,不一定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写了一年反思的教师,必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师”,可见,在教师生涯中,动笔显得多么重要。窦老师用灌注了“细心、恒心、耐心”之墨的笔改变了自己的课堂,也成就了一位教师的智慧。
反思,是咀嚼课堂压力和困厄的坦然,是肯定之余的发现、否定之余的思索。正因为写,你的笔就要和你的课堂通过心灵的桥梁发生联系,你会忠于你的课堂,兼纳别人的“声音”,也许始终不会迷失自己。日常的只言片语、点滴滴滴,最终汇成的是涓涓细流也或成海,而你也在流动的声浪里听到属于自己心灵花开的声音。从《珍珠鸟》的教学轨迹,从伴随着备课、上课所记录下的《深入决定深度》、《将“信赖”进行到底》、我们看到的是窦老师对于课堂的反复追问,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因为一次次的反思,让她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看待自己的课堂。
反思,是面对课堂忧患与艰辛的澄明,是携手互助的通途、助人成长的载体。窦老师“优点说透、缺点不漏,方法给够”的听课评课要旨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喜爱、信服。而她深入课堂所记录下的“捉虫”、“拣金”也编成了《梳理课堂》,成为教育类畅销书。《三打白骨精》一课,引发的是她长达几万字的反思,有对教材的解读,主题的确定,备课的思考,还有对教师其人的评价,她把此作为送给老师的特别礼物。这礼物怎能不令老师欣喜,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发展,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一个强有力的前行者给我们重锤敲击,给我们棒头一喝,更给我们跃而上台阶的跨步。“敲打”之后是“收获”——这是执教者在读到窦老师的反思后写下的反思,是带着感悟因爱而生的喜悦。
这是我第一次读《回到教育的原点》,几天来我沉迷其间。因为我“窄”而“浅”的阅读,以致无法用更为深刻而哲理的语言来表述我的感受,只觉得
“热情如火,激情似焰”的窦老师带给我的是她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博览群书、躬行课堂、在写作中沉淀生命——这便是我眼中的窦桂梅,心中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