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史书中的眼见为虚的故事感想
李增泓读史书中的“眼见为虚”的故
事感想
李增泓
任何一个能够流传下来的故事,都饱含着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孔子眼见为虚的故事就是这样。史书有如下记载:
1,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
2、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斋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观之,不悦,以为窃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孔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孔子家语》
这两部分文字可理解为:2500多年前,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走到陈国的时候受到当地人的误解,被围困了起来。大家连续七天都没有吃上饭,一个个饿得眼冒金星。孔子有气无力地躺在那里,连头都不想抬了。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面对如此困境,便想设法解决这个问题。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四处奔波,终于弄来了一点粮食。于是,他赶紧生起火来,为大家做饭。一阵饭香飘过来,孔子睁开了眼睛,正好看到颜回抓了一把饭送到嘴里。孔子吃了一惊,却假装什么都没有看到,继续闭上眼睛休息。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先盛了一碗,恭恭敬敬地给孔子送来。孔子坐起来说:“我刚才梦见了我的父亲,如果饭干净的话,就先祭奠一下他老人家吧。”诚实的颜回赶紧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的时候,想不到一些灰尘落在饭里。弃掉了很可惜,我就抓出来把它们吃掉了。”
孔子听罢,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颜回“偷吃”的真相,心中顿时感慨。他马上把弟子们召集起来,向大家公开说清了自己误会颜回的事。他说:“我们大家平时最相信自己的眼睛,认为眼见为实,刚才的事实证明,我们亲眼看见的,也不一定都是真的。我们应该从这件事得到反思,就是说,要了解一个人不是容易的,一定要调查研究,弄清真相。否则,仅凭看到的一点蛛丝马迹来作判断,就可能误解、甚至冤枉别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发现自己错了,就及时公开检讨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举一反三,从而得出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孔子能够成为一代宗师的原因。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由此看来也不尽如此。从这件事我们可以想到,如今好多人之间产生的误会、矛盾和纠纷,其中原因之一,可能就与孔子对颜回的误解是类似的。由此可以悟出,千万不要仅凭一孔之见就一叶障目,轻率地作出对他人的判断,从而轻易地改变对他人的态度,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给自己、也给别人制造烦恼。在此,学习孔子的“多思”精神,善于弄清事情的真相,并及时检讨自
己的错误,得出具有哲理性的教训,实在是非常必要的。由此可见,耳听固然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凡事如果总是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缺少静心的分析与思考,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有时则如盲人摸象、管中窥豹,即使是亲眼所见也很难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人世间的许多真相要用至真至诚的心灵才能体察得到,当放下自我观念的时候,识别真假的智慧就会自然而出。所以我们遇事时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想当然地去处理,不要急,要冷静.
第二篇:读红旗渠故事感想
读红旗渠故事感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呢?就是要在实践中为红旗渠精神注入时代的内涵,把这种精神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
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必须大力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纵观红旗渠的修建历程,一切决策都是以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为基础的。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特别是事关全局的大工程,务必要经过最实际的调查研究,充分进行科学估量和精心设计,切忌纯主观地夸夸其谈,抑或仅仅依靠书面报告轻率作出决策。
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必须始终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等率领广大共产党员始终走在修渠大军的前列,为人民群众做出了表率。在最困难的任务中,在最危险的地方,党员干部奋不顾身地先冲上去。在天寒地冻的深冬,党员干部把房子让给群众住,自己宿在工棚或山洞。当粮食匮乏的时候,党员干部把馒头让给群众吃,自己吃稻糠野菜。面对这样的党员干部,群众焉能不积极主动地跟着党走?广大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会有攻不克的难关? 红旗渠的修建过程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必须始终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表率和带头作用,必须始终发挥各级党组织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第三篇:读英雄故事感想
读英雄故事感想读英雄故事感想
清明时节雨风风,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的节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了英雄人物故事的书。上面记载着董存瑞、邱少云、雷锋、刘胡兰等等英雄人物事迹。这些英雄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受党的教育参加了革命,十四岁入党。1947年敌人突然袭击他们的村庄,刘胡兰镇静地站在敌人面前说:“只要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决不投降,她在敌人的铡刀下,宁死不屈,牺牲的时候只有十五岁。毛主席为他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读了英雄的故事,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尊严,前仆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面对这些英雄们,我怎能不肃然起敬?我怎能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告慰英烈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懂得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爱祖国,要发奋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请想信我们吧!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榜样。
第四篇:读革命故事感想
读革命故事感想——董存瑞
读我了《董存瑞的故事》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觉得董存瑞是一个不怕敌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战士。
故事叙述了1945年秋,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为了把最后一个碉堡炸毁,做出一个英勇的选择。董存瑞在其他战士掩护下冲到桥下,他发现桥下无法放好炸药包,在思索办法的时候。这时主攻的号角响起来了,董存瑞看见很多战士在敌人的枪下倒下去,他为了不让更多战士牺牲,毫不犹豫地举起炸药包,拉着导火索并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董存瑞的英勇行为感动了。他从小就有保卫祖国的信念,他在战斗中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董存瑞牺牲了,可他爱国、为国的精神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董存瑞他舍身为国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人为革命英勇奋战。董存瑞的英名永垂不朽。他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传遍了中华大地,为了新中国不惜牺牲自己。我觉得董存瑞他非常伟大。我应该学习他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董存瑞虽然牺牲了,他那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奋发进取、勇往直上。
好好学习是我现在该做的。因为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建设祖国,发展祖国,报效祖国!
第五篇:读《董存瑞的故事》后的感想
读《董存瑞的故事》后的感想
读我了《董存瑞的故事》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觉得董存瑞是一个不怕敌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战士。
故事叙述了1945年秋,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为了把最后一个碉堡炸毁,做出一个英勇的选择。董存瑞在其他战士掩护下冲到桥下,他发现桥下无法放好炸药包,在思索办法的时候。这时主攻的号角响起来了,董存瑞看见很多战士在敌人的枪下倒下去,他为了不让更多战士牺牲,毫不犹豫地举起炸药包.看完这个故事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董存瑞的英勇行为感动了。他从小就有保卫祖国的信念,他在战斗中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董存瑞牺牲了,可他爱国、为国的精神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董存瑞他舍身为国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人为革命英勇奋战。董存瑞的英名永垂不朽。他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传遍了中华大地,为了新中国不惜牺牲自己。我觉得董存瑞他非常伟大。我应该学习他那种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奋发进取、勇往直上。
好好学习是我现在该做的。因为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建设祖国,发展祖国,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