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 的 磨 课 感 受
我 的 磨 课 感 受
第一次真正地参与磨课,由开始地不知所措,到有模有样。真是经历了一个全新的过程。在这次《确定起跑线》的课例打磨中,我一点一点的成长起来了。当我上了第一节课后,我的内心便有了些许的困惑与自卑,没想到自己会上的这么枯燥乏味,学生的激情和兴趣没有调动起来,只是我在不停的讲解再讲解,弄得课堂好沉闷,我也好纳闷。接受公开课后,我根据班里孩子们存在的一些实际情况,很快就想好了怎么上,然后我像以前准备课一样反复的想思路,再根据同事们给出的意见,整合出一份自认为还满意的教案。由于准备充分,第一次的试教,我还是充满信心的。自认为除了在开课时气氛还可以,除了我的课堂语言显得不够简洁外,六(1)班的学生配合得还不错,甚至有些环节还超出了我预设的效果,所以自我感觉还不错。同事们评课开始了,我在期待着大家的一点点的赏识肯定给我信心,但我听到更多的是大家一起商讨这一课到底该怎么上,六年级的数学课能不能像低年级的数学课那样只是兴趣,没有更多的知识容量吗?上课时,目标有没有?任务有没有?老师输入和学生的输出成正比吗?一切的问题都来了,这是我没有思考的,所有的环节细节处理的仓促不彻底等等,当从同事们那里得到指导和灵感后,我认真记下每一环节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又开始修改教案。
第二次试教是在周一,六(2)班的课,同事们又来听课了,可能由于准备的不充分,对学生的不熟悉,对教案只是写下了过程,但在上课时还是显得不自如,把学生压的有点紧,课堂气氛显得很闷,所以学生的表现也影响了我的情绪,我熬到把所有环节都讲完了就匆匆下课了,从听课老师的表情上,我知道这一节课只是在走过程。问题究竟出在哪?究竟要不要坚持再上一节呢?听到同事们的建议后,我又整理教案,并将每个环节讲给同事们听,同时让大家给我更好的建议,接着我将有些拿不稳的环节,现场在办公室里给同事们演示,让自己尽快投入角色,用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呈现出来,磨课让我觉得每分每秒都是一种折磨的成长过程,让我无法静心做事,永远处于一种激动和兴奋的状态,我都有些累了。但我还得告诉自己:虚心接受建议,认真备课,注意环节的紧紧相扣,细节的到位和自如,学生是主体,机动性很强,不要照本宣科,要扎实,落到实处。
在我彷徨不定的时候,同事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们连每一句话都帮我斟酌再三,我们只要一有灵感闪现马上就写上去,然后再去商量合适不合适,那天中午放学,我们一起在同事家继续商讨,到下午我们也商讨到很晚。回家后,自己再根据习惯再去细细斟酌修改每一句话。第三次试教时,从同事们的鼓励中,我开始找回了自我。
正式对外展示的时候到了,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由于是我校的学生,对学生也比较熟悉,驾驭起来感觉得心应手,学生的表现也是出乎我的意料,课堂出现了很多的亮点:其中在引课时的情境创设及设疑给学生创造了极大的空间去思考,同时在小组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表现的尤为突出,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出彩,课上完了,就得到了其他老师的好评和我校领导的肯定,我觉得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我真诚地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帮助。真的,如果没有这之间的三次磨课,没有各位老师的诚恳建议,我就不会有每一次的探索尝试,也不会有每一次的取舍,更不会有最后一次上课时的娴熟。
这次的磨课,我感触很深,同时感受到了教学之路的宽广与魅力,也有了以下几点感受,和大家一起共勉:回想磨课过程,从接到开课任务到课堂展示,相信无论是对我自己还是帮助我参与磨课的老师们,都是意义非凡的,都是刻骨铭心的。每一次的成功和精彩的背后是不堪回首的的苦痛与挣扎,但是在这段时间里,从起初的迷茫无助到最终的豁然开朗,都经历了一次专业成长的过程。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好课,是磨出来的。当手磨出了老茧,就会成为好的庄稼把式,当刀磨出了利刃,战场上就会少流血,当课磨出了精彩,就会慢慢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数学老师了。
第二篇:磨课感受(初中语文)
磨课感受
在这次磨课过程中,有困惑、有新喜、有兴奋、有彷徨,总之虽然感到有点累,但感到自己收获颇丰,下面我就讲讲自己的收获。
磨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在磨课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花了不少心血,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等,进行了反复思考。在备课的过程中,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研读教材重要性,越磨越让我们觉得反思自己的教学必要性。总之,磨课能指导教师深刻理解教材,能指导教师学会精益求精,能让教师更加沉稳、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课堂。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磨课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磨课中感悟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由于新教材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弹性较大,教材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有较大的空间。灵活处理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平台。
虽然有收获和启示,但对“磨课”仍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理论知识的匮乏。在磨课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自己对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知识的缺乏,好多问题可说却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
自己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深度挖掘不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活动设计较少,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较少。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
总之,磨课活动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平,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
第三篇:生物磨课听课感受
生物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听了几位老师的生物优质课,各位老师课堂教学风格各异,都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更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学习。从听课中,我不但收获很多,而且也认识到了自身平时教学上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引发了对课堂高效最优化的思考。
首先,从教学基本功上,各位老师各有风采,充满激情的课堂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充满兴趣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从表情、神态、动作到语言,都散发着每一位教师自身独有的魅力。语言上的启发性,更能提升课堂氛围,深入探究科学真相。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基本功对于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形象的感召力、微笑、亲切、抑扬顿挫的语言以及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皆是一节好课必不可少的调味剂。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即便是相同的,但是不同教师有着不同的课堂风格,当然也有着不同的教学结果反馈。因此,课堂要有教师自身的风格,要能体现出教师独特的风采魅力,对自身取长补短,在不断地授课听课评课中,努力锻炼自己,扎实自己的基本功水平,激情课堂,风采课堂,魅力课堂。
其次,在课堂设计上,注重突出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设计适合学生,贴近学生。设计体现继承与发扬、改革与创新的特点,不以讲为主,以师生对话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极具启发性和引领作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
1上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事做,有目标追求,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是真正的贯彻落实了,也证明了这个总体的教学指导思路是正确的科学的也是合理的,是值得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施并创新自己的特色的.创新新颖的实验课堂,让我对这种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有了更深刻地体会,创新无处不在,不仅仅在课堂的内容、实验的设计和教学的设计思路上,更在于启发学生创新,也在于教学中方方面面的细节上的处理,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才使课堂教学不断高效化。
此次听课学习,让我对于课堂的新的设计理念和思路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个个教学实例让我更加形象具体的进一步加深理解。在生物实验创新上,有了更开阔的思路,创新应体现在方方面面,创新离不开思考,只有在平日的教研活动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才能更新思路,才能有进步和发展的空间。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着重细节,严要求高标准,多听多学多问多思,在认真仔细备课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积累,进一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真正的做一个创新型、研究型教师。
第四篇:经历磨课,感受成长
经历磨课,感受成长
寿阳县城内小学
杜占宏
放假了,坐在电脑前敲击这些文字感觉好轻松。但是几天前的我却可以说是在水深火热中煎熬,放假前我参加2011年全省小学科学优秀录像课评比活动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感觉到要上一堂好课可真不容易,它需要不断地打磨修改锤炼,磨课的过程更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每磨一节课,其过程和结果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失败的经历更有价值,如果每次磨课都能不断反思,不断修正,逐步积累,那磨课就不再是烦恼,而是一种促进成长的幸福体验!把自己本次磨课的感受和收获梳理一下,算是对碌碌无为的自己一种鞭策:
一、备战篇——积极的探索
从接到上课任务到选定课题,这个过程可以说是紧张无绪,总觉得公开课一定要选一篇分量重有嚼头的课文来上,就跟挑选蔬菜一样把整册书翻来翻去也没有“一见钟情”的课题,后来还是赵果红主任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上公开课不用东挑西拣,这次评比的主题是“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实践研究”,选择最基本的课来上吧,常态的、朴实无华的课一样可以很精彩。”于是我准备上《我们吃什么》一课。准备的过程现在想来也是大有问题:在确定下课题后,教材看了没几遍,我就急于设计教案,挖掘亮点,总是想着设计什么样的环节、问题课堂更出彩,而恰恰缺失了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没经过对教材的细细解读,静静深淀,默默积累和苦苦思索,又何来课堂的精彩与经典呢?这个失误直接导致了第一次试讲的失败。自己“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设计的亮点反而成了败笔。
县教研室的张宝珍老师亲自把科学教科书拿过来让认认真真重读教材,重新设计教学过程,随着对教材理解的深入,我对教学的设计也进行了一次次的修改。在这过程中我不断地思考本课可以怎样上,哪里可以有亮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教学设计编写前,我首先要备目标,然后备教法,具体做法如下:
1、磨教学目标
磨课的首要环节是磨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改理念,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便于检测。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吃什么》的第1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
生对自己平时吃了些什么东西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所吃的各种食物究竟能够为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哪些营养等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而这恰好会影响学生饮食态度与习惯的形成和保持。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我想通过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让他们关注自己的饮食情况,学会给食物分类,了解一些常见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从而懂得自己该吃什么、该怎么吃。学生要在一个个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存在于不同的食物中,明白没有哪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们的饮食习惯是否伴随着知识的增长在向着科学和健康的方向靠近,健康意识有没有得到增进。
2、磨教学方法
备课前我虚心地查阅了多篇优秀的教学设计,看别的老师是怎样处理教材的。我明白“他山之石”可借鉴,但一个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设计,必须是根据我们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量身打造”的设计。教学的整体思路制定了:羊村闯关活动,分别设计了喜羊羊——热身活动,自由分类、美羊羊——按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慢羊羊——检测营养,揭开秘密、沸羊羊——食物多样化,身体会健康、懒羊羊——快餐食品,不宜多吃五个环节的活动。
在准备的过程中,我是积极探索,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补充,不断地修改,磨课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我庆幸的是在这条路上,并不是我孤军奋战,而是有好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和我一路同行。“选课——备课——试课——改课——上课”,每一个环节,同伴们都帮我精心诊断,甚至于课件中一个词语的修改,授课时一句过渡语的推敲,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好多教学思想的精华。试讲时遇到了一个瓶颈,修改时怎么也突破不了,急得我抓耳挠腮,同事们七嘴八舌纷纷献策,不一会便“拨开云雾见月明”,那时候的感觉真好,感觉这不是一个人在上课,而是我们共同的课。
二、实战篇——诚意的展示
我先后两次试讲,三次更改教案。但我还是带着遗憾在泰山庙小学上了这节课,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见不到孩子们充满灵性的目光,听不到孩子们精彩的发言。市教研室的高德喜老师和张晓刚老师,他们在百忙之中来听我的课,虽然课上的很糟糕,却仍然肯定了我很多优点,更可贵的他们给予我悉心指导,每个细小的环节该如何做才会更好,让我荡然无存的信心又重新树立起来。经过他们的耐心指导,我又调整了教学思路:
1、磨教学环节
哪些是必备的环节?哪些是多余的?这些环节怎样设计会更有利于学生学懂,学得扎实?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学本课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我设计了“羊村诊所”,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看到身边的小朋友挑食偏食的危害性建构自己正确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观念,其中有夜盲症、肥胖症、贫血病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帮他们看病。张老师说这个环节从科学角度看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人生病的原因有很多,而且人生病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去看病,不能自己随便诊断。因此我将这一环节改为“羊村快餐店”,当中有时下孩子们爱吃的烤肠、方便面、米线粉丝、汉堡包、烧烤等等,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这些食物都是垃圾食品——高脂肪,没营养,吃了对身体的危害很大,纷纷表示要多绿色食品,远离垃圾食品。
2、磨教学细节
关注课堂语言等细节的处理,哪怕是一句过渡语,一个神态动作都进行精雕细琢,力求精益求精。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和脂肪的方法,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又增加了检验蛋白质的方法——火烧闻味,讲课时由于点燃酒精灯的时间没有掌握好,致使学生没有闻到特殊气味,就匆匆收场了,高老师当时就提出在科学课上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把老师的意志强加在学生身上,因此点燃酒精灯的时间一定要掌握好,即便是在检验营养成分这个环节
没有闻到气味,那就要什么时候闻到了什么时候解决问题,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这样的小插曲时有发生,处理好了就是亮点,处理不好就是败笔。磨课磨出经验也要磨出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源于丰富的教学积累。
3、磨师生对话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也是一段师生共度的经历。磨课则可以弥补缺憾,使精彩可以预约,生成可以把握。通过一次次定格式的分析解剖,教师的语言才会那样简洁、生动和到位,课堂里才会有一次次的出彩,教学也必将一次次臻于完美。
在教学导入中我采用魔术表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但试讲下来效果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调动起来,张老师在这里提出了是我的教学语言不生动,我原先是这样导课的:孩子们,喜欢魔术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谁能发现老师这个魔术的秘密?这样的开头太平实,没有神秘感,于是改为:同学们,去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大家还记得吗?(记得),你们喜欢吗?(喜欢)。好,今天呢,老师也想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你们愿意看吗?(愿意)。那好,请同学们看好了,看谁能发现老师魔术中的秘密?好,请大家睁大眼睛看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用碘酒壶喷一喷)(纸上显示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吃什么)孩子们,谁来猜猜这个魔术的秘密是什么呢?(生猜想)那么,到底是不是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呢,你想验证你的想法吗?(想),好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跟随老师乘上时光快车到一个大家喜爱去的地方——羊村,去揭开其中的秘密。
细节决定成败,我能再多想想,遗憾会少点点。归根到底,是我对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理解不够透彻。带着愧疚的心,我陷入了更深刻的反思中。
三、反思篇——在遗憾中进步
一次公开课让我再次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刻道理,没有厚积怎能薄发。“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最能表达我的感受。羡慕大师们在课堂上侃侃而谈、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能力,反思自己的课堂,确实存在着差距,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还要更加纯熟,对教材的钻研还要更加深入,更重要的是,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迫在眉睫。盘点本次执教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如下不足:
1、不要成为课件的奴隶!课件只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让它牵着鼻子走就会本末倒置适得其反。第一次试讲我做的幻灯片太多,以至讲课时总是在想下面该出示什么了?造成了自身的慌乱!真正的课堂要跟着学生的反应走,即使幻灯片少用不用都不重要,朴实无华更能显精彩!
2、不要频繁重复学生的回答!反思自己的课堂激情是有的,但是总有“越俎代庖”的嫌疑。总怕学生讲不好,过多的补充点评限制了学生的锻炼发言,画蛇添足!
3、不要剥夺学生掩卷思考的时间。总怕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有的问题学生思考不充分就急于交流,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磨课的感受还有很多,但自己拙劣的文笔实在难以表达,读书时读到一句话:“成长=经验+反思”,觉得很有道理。反思可以让我们升华经验、发现不足、指导实践。每一次磨课,能让我们一些原本模糊的东西,变得渐渐清晰起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享受磨课的过程吧!没有打磨时的烦恼哪有收获时的幸福?“家常课养人,公开课炼人。”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公开课这个舞台,而每一节公开课都是经历多次磨砺后的结晶。
第五篇:磨课
磨课
一、什么是磨课?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二、磨课的意义
记得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的颠扑不破的法则。是的,“好课”不仅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新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同时,磨课还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时由理论走向实践、走向成功和进步的绿色通道。它也是青年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更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上不断精益求精、完善自我的镜子。
三、磨课的形式
磨课的形式一般有“多人一课”式磨课活动和“一人多课”式磨课活动,本期我校开展的磨课活动为“一人多课”式磨课。
四、磨课的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磨课内容和执教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备课不是一人的行为,而是全组的齐心行动,共同备课,确定一位重点备课和执教教师,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同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研讨,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看哪些地方是可以配合教学过程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力求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切实为教学内容服务。执教老师按照说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形成磨课第一稿。
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
1、上课。教师按照备好的教案进行第一次上课。
2、听课。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听课时要有目的,几位教师听课分别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并从下面几点考察。
(1)教师方面 教师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是否生动形象具有有启发性。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否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目的性是否明确;学生是否有话可说。
教师教学智慧。。。是否使消极变积极,是否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情感。教师评价。。。是否贴切、自然,是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2)学生方面 参与。。。气氛是否热烈,受益面是否广,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发言。。。思维是否活跃,是否注重倾听,是否围绕文章主题,语言是否流畅清晰。朗读。。。是否声情并茂,是否正确流利。理解。。。是否深刻。合作。。。是否会分工、合作、探究。(3)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层次是否清晰,是否有独创性,课堂中的实际效果如何。环节衔接。。。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是否符合规律。问题设计。。。启发是否得当,是否简洁明了,是否有回答的空间。教学策略。。。是否多样,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否恰当。板书设计。。。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言简意赅;是否富有艺术性或条理性。作业布置。。。是否创新,是否合理有梯度,是否扎实有效
3、评课。评课是磨课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艰苦的反复修正的一个过程。在评课时,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堂课,我们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哪些意见更切合执教者自身的素质,哪些看法可能更适应将要施教的学生,这就有了比较的可能、选择的余地。从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正是有了这样的对比,不仅让执教的老师看到了自己教法、学法、课堂生成方面的不足之处,也让听课的教师感触颇多,更加注意自己上课时的这些方面,对大家的课堂实践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关注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参与度,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学习,关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关注学生发言的精彩度。每一次磨课之后,大家都会滔滔不绝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教学方案。
第三阶段:教学反思。
我思、我感、我悟!这是我们每个成员的深切感受。光是单纯的上研讨课或单纯的与教学同伴进行分析,没有每位教师发自内心的体会和感想,再多的“磨课”也是达不到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执教教师不仅在课后进行体会,还把上课过程中的“优”与“缺”进行言语组织,认真写好每一节课后反思,其他教师也在内化的同时,把自己的反思发表在小学基础教育网站上,成为很好的文献资料,为大家的教学活动积累珍贵的资料。大家共同来反思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鞭策自己在教学时注意自己的各个方面,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阶段:结合大家的意见,再次精心修改教案,完善教学思路,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反复磨课。
五、成功与收获
一次磨砺,一次进步。经过多次的磨课实践,在一次次激烈的讨论中,在一次次的课堂教学中,执教的老师以及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收获着,也一起进步着。
首先,磨课能指导我们的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教师在与同组老师讨论教材时,大家不同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判若云泥的教学效果,一定会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研习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其次,磨课能指导教师精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磨课是老师原生态教学,从教学中更能使教师感受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更能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用扬鞭自奋蹄。
第三,磨课能指导教师学会精益求精。使执教者对于磨课过程中其他教师所提出的中肯的教材分析、精彩的教法设计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使磨课更加完美一些。
第四、研讨活动中,整个教研组的老师们被捆到了一起,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学术气氛异常活跃。在此过程中,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强调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主体悟性。整个教研组都被带动起来了,为建设和谐教研组、提升教研组的研究功能搭建了平台。
磨课需要教师间协作互助,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组内教师要协作共同完成多轮的备课、说课、上课和评议活动。所以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的务实、民主、自由与和谐的教研氛围在教研组成员之间会形成一种新的精神气象,它慢慢渗透在教师的潜意识深处,显露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教师的教研行为和价值取向,使教师获得心领神会的氛围感染和心理鼓舞。通过磨课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使与同事合作成为我们学校每一位教师的职业习惯,同时随堂课的自发磨课活动也已成为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
六、磨课要注意的地方 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它的价值在于学校和教师的共同成长;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它的成果应该是任教者个人创新和参与者碰撞成果的整合;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应该尽量使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诊断技术和信息平台。要使“磨课”成为有源之水,必须着力于建设一个丰富的信息平台。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而精心备课,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维个体,因她本身的独特性而具有自身性格、能力、好恶等情感的不同。因此,我们在磨课中应该注意因教师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是教育的悲哀。教育因个性而精彩。只有充分展现不同教师的个性,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精品课,才能形成绚丽多姿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流派。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到:磨课只是一种形式,如果不注重每个教师素质的提升,再磨也只能是磨人误教育。“磨课”需要的是一种“自我敞亮”,“道不同,争相为谋”是“磨课”倡导的基本原则,那种搞“一言堂”、“绝对权威”的假“磨课”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在这种“百家争鸣”和“知无不言”的研讨氛围中,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以最放松的心理、最自然的心态来袒露自己最真实的思想。也只有人人都充分参与了,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相互交流与对话,“磨课”活动才能让执教老师从根本上理解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使教学的优化得到保证。
七、结束语
确实,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周都要上七八节、十几节甚至更多的课,每节课都精雕细刻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在一个学期中、在二三年内、或者更长的时间里,甚至在一生中,能切切实实地磨好一节课,对于教学乃至对于人生,都是十分必要的。
磨课是一件痛苦的事,反反复复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自己的思想却在大家的辩驳中慢慢流失,到最后面目全非,甚至体无完肤的时候,才会破茧而出,这时,当你回头望时,你会发现原来的一切都被抛在了身后,自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便是磨课的魅力
我们知道,随堂课养人,磨课炼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与反思之中,它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如此“磨”下去,必将“磨”出一堂又一堂好课。山高水远,几多岁月曾虚度;来日方长,应将信念自砥磨。好课就是这样磨出来的,人生也是这样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