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磨课历程

时间:2019-05-15 03:4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磨课历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磨课历程》。

第一篇:我的磨课历程

我的磨课历程

教师的成长,跟一节节的公开课是分不开的。从毕业至今已有三年了,我上了好几次的公开课。《小蝌蚪找妈妈》《花钟》《妈妈的账单》《女娲补天》《给予是快乐的》这一次次的公开课,让我从一个英语教师慢慢地蜕变成语文老师。这一次次的磨课经历让我渐渐懂得了语文,也让我明白:磨课,是教师成长的一个个坚定的脚步。

在接到通知说要我下周进行校公开课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恐惧又袭来。这是一种对自己不信任的表现。我害怕面对自己的失败。可是,这些安排不会因为我的胆怯而取消。我只能按照安排而完成任务。我抱着认命的态度,提醒自己要努力,努力做到不至于太难看的地步。抱着这种退缩的心态而奋力向前。我开始寻找途径,一种可以让自己可以少走歪路的途径。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又一次磨课经历。

我提前一周备好了课,请金老师等人帮我看了教案,然后在第二周进行试教。如同预料之中的糟糕,我紧张,忘记了教案,我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我忘记了自己的教学步骤,没有按自己的教学设计去完成,也并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多问题都由老师自己帮学生解答了,根本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变成了教师是整堂课的主体。草草结束了自己的糟糕的第一次“磨课”。

下课后,我请之前帮我一起听课的老师给我提了意见。天哪,好多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没有备好课。备课,不只只是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而且要备学生的回答与表现。得到了提示之后,我大量地阅读别人的教案,借鉴他们的教学设计,解读教学参考,修改教案,预设学生的回答,还自己对着镜子进行了试讲。

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我换了个班级进行第二次试教。这一次试教以我自己的话来讲,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进步”!看到自己的进步,我稍许有点激动。但是,整堂课下来,我将本是略读的课文教成了精读的课文。这又让我再一次思考略读课文的教学方式。这一次,我请教了刚参加略读课文培训的老师。弄清了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之后,我再将尤其会容易出现问题的品读感悟部分再深深的研究了一番。这时候,我将一些细节也备进去了。比如:如何引导学生,如何过渡。还将教师品读的引导词也备进去了。

终于,要公开课了。紧张啊!经验尚浅,依旧有很多的不足。在引导学生感悟的时候,我没有深究下去,这样导致蜻蜓点水,要学生理解的这种感情没有深深地扎根进去。其次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过于复杂了,要简洁明了,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在教学讨论的时候,大家给了我很多的建议。

不知在哪里看到那么一句话:语文是什么?也许,她是一种执着,也许,她是一种精神,也许她不仅仅是山顶上的高远,她还是攀登的辛苦和快乐,是沿途并不逊色的风景。我的磨课历程虽让我感觉很辛苦,但却让我懂得了许多。不管未来我还要经历多少次磨课的经历,我都不后悔自己的磨课。耕耘,并收获着;辛苦,并快乐着!

第二篇:《二氧化硫》磨课历程

让学生有应用感——《二氧化硫》磨课历程

大家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的磨课历程。

我一直在思考,正在上高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可以学到有关化学的很多的具体的知识,但是,当他们走出高中的校门,走进大学,甚至走入社会,在高中阶段所学的这些具体的化学知识他们能记住多少呢?我所接触到的一些人中,听说我是教化学的,立刻回忆出水的分子式是氢二氧一,厉害一些的会背起金属活动顺序表,可是真的再去谈化学留给他们的印象时,好像就没什么了,只记得当年自己的老师让自己记住很多的知识点。在困惑中,我阅读了一些理论书籍,才开始渐渐的想明白,具体的陈述性的知识确实是容易遗忘的,但是方法性的知识一旦习得,是很难忘记的,化学教学的精髓,我觉得,应该更多的教会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世界上有千万种物质,掌握了研究方法就可以应用这一方法开展研究。即根据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首先根据已有的知识铺垫对某物质性质进行一定的预测,随后根据预测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并最终获得结论。除此之外,应该让知识真正的活起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价值,而不是总是脱节。

一、磨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带着这些思考,我开始了二氧化硫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任何一节课的设计,都应该是在一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下开始设计的,而我更习惯于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寻找适于本节课的内容,直到我找到这样一段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将要经历的社会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磨教材分析

确定了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之后,我开始对教材开始细致的分析。必修1的第一章中,学生学习了用于探究的实验的基本方法,掌握了化学计量中的常用方法,为本章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奠定实验的基础。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利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第三章的学习中,学生尝试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开展研究,首先开展理论预测环节,即从类别的角度研究物质的酸碱性,从化合价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氧化性,同时了解和学习相关物质的特性,同时需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在本章的学习中,将进一步强化应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对二氧化硫的性质开展研究。

三、磨学情分析 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这为利用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来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提供了基础。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提取与加工能力,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设计经验,但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情感层面,由于媒体的负面宣传,学生较多关注的是二氧化硫的不良应用,对其用途关注较少,在本节课中应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二氧化硫,关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四、磨教学目标

下面介绍一下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通过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研读,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知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发展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实验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磨课过程中,我最终确定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利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学习二氧化硫的相关性质,进一步应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加深对对比实验的理解。在情感层面,利用教学任务的设计,进一步体验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强对与化学相关生活问题的关注意识,同时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五、磨教学过程

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硫的公开课的资料是非常多的,为了让自己的课能够更加精彩,我在网上搜集了很多的资料。在第一次的上课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展示一张中国乐山大佛的照片,告诉学生乐山大佛之所以近年来腐蚀严重是因为酸雨的侵蚀;随后展示一张雪白的银耳的图片,告诉学生,这是不良商家为了让自己的二氧化硫卖相更好,违法采用二氧化硫进行漂白,而且食用这种毒银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随后开始二氧化硫性质的教学。作为一节课的引入,确实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也有个别的孩子小声嘀咕,既然二氧化硫这么有害,我们干嘛还要学它呢,听到这种想法,当时我有些愕然,好在他的声音并不大,后面的听课老师并没有听到。但是课后,听课专家也提出了质疑:我们一讲二氧化硫就会从酸雨开始,会讲二氧化硫多么有毒有害,讲不法商家如何利用它害人,搞得孩子们听到一种化学物质往往就从危害开始学习,社会上的人们也会听到化学就会色变,甚至为了迎合这一心理,竟然会出现“本产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广告词。我们化学教育者,更应该尽力去改变这种不良认知的现象,应该从学生的教育说起,就不能继续妖魔化化学了。同时,开篇的素材,只是作为了引入,在后续中介绍很少,只能算是情景素材,专家建议我寻找到二氧化硫的正面的用途,同时将它设计成教学的情境贯穿始终。

随后在二氧化硫物理性质的介绍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方法,展示一瓶盛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描述二氧化硫的色味态等方面的物理性质。在研究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时,让学生设计实验来检验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学生在类比初中学过的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时会想到:首先在干燥的矿泉水瓶中收集一瓶二氧化硫气体,待收集满之后,向其中加入水振荡的检验方法。于是我按照学生所设计的实验方法,向盛满二氧化硫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倒入了少量的水,立即拧紧矿泉水瓶的瓶盖,然后握住瓶壁,开始振荡,立刻就能发现瓶壁变瘪了,于是,我开始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并开始期待着学生二氧化硫能溶于水的答案。第一次上课时,确实有大多数同学喊出了答案,但是有一位平时爱较真的同学喊道“老师,有可能是被你捏扁的!”由于这位同学的声音比较大,我连装听不见的可能性都没有了,只好强辩道:我并没有用力捏。有关这一环节,听课专家给出了我好的建议:向盛满二氧化硫的矿泉水瓶中加入水,拧紧瓶盖开始震荡时,将手放在瓶盖的位置振荡,就不会产生那位同学所说的疑问了。当时,听到专家的建议,真是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说不清的一件事情,做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完成了,同时也开始感慨自己所知甚少了。

随后开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研究,当时向学生介绍了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首先从类别的角度考虑,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理论预测其可能能与水发生反应,可能能与碱性氧化物发生反应,有可能能和碱发生反应;随后从化合价的角度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开始预测,常见硫元素的化合价从低价到高价态的顺序依次是:-2价、0价、+4价和+6价,由于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其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其价态有可能升价,也有可能降价,因此判断其可能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在特性的预测时,考虑到不法商家应用二氧化硫对银耳进行漂白,推测其可能具有漂白性。完成了理论预测值后,引导学生开始了实验验证的环节,根据刚才的理论预测,引导学生重点对二氧化硫能否和水放生反应、能否和碱发生反应、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以及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在实验论证的过程中,重点放在如何根据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在学生讨论之后,学生借鉴紫色石蕊试液的显色来证明二氧化硫能够和水发生反应;借鉴酚酞试液证明二氧化硫能和碱发生反应。但是在证明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实验设计时,学生遇到了困难,这说明学生在常用的氧化剂的选择中还存在困难。在完成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后,学生开始进行试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要进行四个滴加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学生在做得时候耗时有些长,考虑到后面的教学节奏,我希望能把完整的设计展现出来,就匆匆结束了学生实验,导致一些学生没能完成实验,显得有些走过场。在课后与专家的交流中,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专家给出了可以利用微型实验的解决方案,这在后续的内容中会进行详细的介绍。

在完成了二氧化硫的性质介绍后,按照惯例进入到二氧化硫的用途介绍中来,这是当时从网络上搜集到的一张图片,这张图片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在介绍了二氧化硫在工业和生活中的漂白作用的介绍之后,提到了草帽的漂白的介绍。除此之外,我还格外提醒学生观察戏台下看戏的这些农民的草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立刻就发现了,有的草帽发黑,有的草帽颜色比较白一些,我继续追问,你觉得草帽发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立刻回答,时间长了之后草帽颜色就变深了!我立刻追问,为什么时间长了就变黑了呢!学生猜测,可能是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不太稳定。随后我提出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呢?学生会想到加热的方法来证明。当时采用的是试管加热的方法进行的。在课后评课的过程中,有位老师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在加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二氧化硫的释放过程,能不能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硫的释放。

考虑了各位听课专家给出的建议之后,我开始了第二次的试讲过程: 课程的引入做了调整,课程伊始,首先介绍了竹筷子的制作过程:切竹成段、分割成坯、SO水溶液浸泡、反复刷洗、阳光曝晒、打磨上漆。随后提出:为什么筷子的制作过程要用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引导学生正面对二氧化硫的应用做出思考。随后提出,为什么浸泡后还要对筷子进行浸泡、刷洗等过程,学生自然会回答:二氧化硫有害,从而成功让学生学会辩证看待二氧化硫的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如何对比选择SO残留量较少的筷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二氧化硫相关知识的应用价值。2

2下面设计介绍一下微型实验的过程:在培养皿中滴加不同的检验试剂,盖上培养皿观察实验现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这四种试剂有的学生在滴加的过程中会混到一起;除此之外,添加完毕试剂之后,有的同学已经忘记了哪个试剂是哪个试剂了,因此现象也记不清楚了,自然得不到结论。课后同仁在磨课过程中,共同想到了解决的方案:在培养皿中添加滤纸,写明试剂名称;试剂滴加稍微向中央靠拢。

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不稳定实验中,进行了改良,向试管上添加气球装置,这样就能尽可能的避免二氧化硫溢出从而污染环境的问题了。随后开始开篇问题的解决过程:如何利用筷子浸取液对比选择SO残留量较少的样品?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设计环节。考虑到时间因素,并没有让学生进行实操,专家给出了让学生真正动手实验的建议。

2在第三次试讲过程中,按照改良后的微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效果良好,课后听课专家给出了一个更好的建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实验装置,从而引导学生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感受其应用价值。同时添加了如何利用筷子浸取液对比选择SO残留量较少的样品实验操作环节,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随后抛出“在外就餐使用一次性筷子时应注意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本节课的知识来降低一次性筷子表面可能残留的二氧化硫的浓度,而且最终归引到自备餐具保护资源,从而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上来。2这是《二氧化硫》这节课的整个磨课过程,感谢大家的倾听,再见!

第三篇:感悟磨课历程 提高专业素养

感悟磨课历程 提高专业素养

摘 要:基于校本问题进行的磨课方式,在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备课、再上课的过程中,对于老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既提高了教学实效性,也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关键词:磨课;教学实效;专业素养

今年是我校教学质量提升年,以“三磨”(即磨课、磨卷、磨学情)这一校本问题展开教研活动,努力提升教学质量。经历这阶段课堂实践后,回想自己的磨课经历深有感触。准备的日子,虽然紧张、忙碌,也收获快乐和专业成长。当我整理自己所打印的一份份教案学案时,当我回看设计的一个个课件,回顾老师们经历的磨课日子,感悟过后是记忆犹新的体会和思考。

磨课的课题是上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二课时内容,本节选择空气开始,研究物质组成的教学活动。磨课活动经历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提高专业成长我有真切感悟,以下摘选本课时的几个教与学环节,仅供商榷。

一、创设情境,重视实验操作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引入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即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能“捕捉”到它吗?然后安排了3个探究活动,具体如下:

探究活动1:将烧杯倒扣入水中;

探究活动2:水赶空气实验(将一个集气瓶中空气“捕捉”到另外一个集气瓶中);

探究活动3:空气赶水实验(将针筒中空气“捕捉”到一个装满水的试管中)。

感悟: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本教学环节所创设的情境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补充的两个实验,操作简单,现象直观,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初步认识到空气会产生压力;同时也为今后学习气体制取和排水集气法做好铺垫。

二、互动探究,提高科学素养

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我对教材安排进行改动处理,做法是:按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设计教学,增加趣味实验和学习科学家实验探究原理,这样做能更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符合科学探究认知过程,也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和发展需要规律。主要设计了3项教学活动:

1.阅读课本及观看课件:拉瓦锡“空气的成分的发现”实验。

2.小比赛:用胶头滴管吸水。

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怎样才能吸入更多的水?吸入水的体积与挤压出的空气有什么关系?

设计思路:通过“小比赛”合作互动把学生情绪引入另一个教学小高潮,同时让学生感受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产生压力,把水压进胶头滴管,为测定一定容器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的实验打下基础。

问题情景: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能不能用类似胶头滴管吸水方式测定氧气的含量呢?启发学生通过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引入以下新课的探究活动。

3.探究活动:

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含量。

①猜想:(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2)。

②实验原理:利用某些物质(如磷)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不生成气体,生成固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让水进入容器。测定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③实验设计(含实验装置图);

④进行分组实验;

⑤记录现象;

⑥实验结论和解释。

感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也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可以说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能力,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化学新课程中组织实施化学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三、合作交流,培养创新能力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疑释惑,将巡视分组实验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设计了四个讨论如下:

讨论1:实验结束后,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前后现象的对比,思考和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气体是氮气吗?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 的水?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还增加了3个讨论内容:

讨论2:如果我们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 ?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讨论3:用其他物质代替红磷能否得到这样的结论呢?

讨论4:你能对课本中的“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提出改进的意见吗?

展示课件:某同学的一个实验设计方案,要求学生指出优点。见附图。

感悟: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师生之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可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和探究搭建平台。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讨论中所提出的疑问,以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庞慧珍.我的感悟:磨课促进我专业成长[J].都市家教月刊,2011(3):207.编辑 温雪莲

第四篇:我的磨课经历

我的磨课经历

王秋慧名师工作室 尹美玉

2007年,我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岗前测试进入第一实验小学。近七年了,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我就告诉自己要好好干。也许在有些人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个小老师,有啥干头?可是,我却把这份不起眼的工作当事业经营。虽然,也会偶尔的受挫委屈感到疲惫、乏味,但是,从来没有对工作有所懈怠。怎么是好好干?我最初的理解是学校安排的工作一定尽心尽力做好,要满怀爱心和耐心对待学生和家长。随着时间的深入,我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了比较明确的要求,那就是——我要讲课。

这里说的讲课,确切的说是磨课,犹如破茧化蝶。丑丑的毛毛虫,它暂短的沉睡,是在积蓄力量,它要痛苦的咬破自己编制的茧,让生命重新灿烂。作茧,是为了破茧,只有破茧,方能成蝶。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却是完成了生命的本质的飞跃,它又是美丽的。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几次磨课经历。

第一次磨课,任教英语不足两个月的我接到了一次讲全市周六研究课的任务。我当时真是受宠若惊,所以格外珍惜那次难得到机会,既怕辜负了领导和老师的期望,又怕自己不能圆满完成任务,所以压力特别大。埋头两个夜晚,我准备了一节自认为还算可以的课。第二天,信心十足的上了讲台,但是结果却大失所望。任我我站在讲台上讲的满头大汗,学生们去无动于衷。这次独角戏我唱得好辛苦。听完课后,各位听课的老师都写下了听课意见,有几位留下来直接和我进行了交流、探讨。我的师傅王秋慧和王丽萍更是细心地指出了不足。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能有人指出缺点和不足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我真的非常感激一实小有这样一群好教师,正是他们的这些意见,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为我今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石。老师们还建议我蹲下来,听听孩子的声音。蹲下来,听听孩子的声音,这不是让我了解学生情况。于是我着手进行第二次备课。

这次我更仔细的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制定目标不能太高。又试讲了几遍。现在想来前几次试讲真是不成功,但是老师们每次都说比上次有进步,给我鼓劲。然后再告诉我这里那里怎样更合适,每一次修改的过程都非常痛苦,挣扎太多,困惑不少。虽然表面上看来我的每一次上课都被批的“体无完肤”,但在这“痛”的背后,我的教学却真正成长起来了。因此,内心又非常愉快的。正所谓“痛,并快乐着”。

一切都调整好以后,心里也没有了忐忑和不安。很坦然的等待即将到来的公开课。抛开了紧张,再加上学生也很配合,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最后终于获得了小小的成功。正在我满怀信心开始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我迎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小家伙,我的女儿。她的到来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从怀孕、分娩、养育,我一边享受着她带给我的快乐,一边又不得不错失一些学习成长的机会。就是这样,我也提醒自己一定不能退步。每次去听同龄教师的课,我感叹着别人的进步并时不时给自己提高要求。于是,孩子刚满百日,我又回到了课堂。因为做了妈妈,我觉得自己心态变得平和了许多。我渴望进步,但是不急于成长。这段时间,我非常感谢我的师傅王秋慧、高志英、王丽萍等老师,他们给了我诸多帮助,同时也为我争取了许多机会。教科院赵老师两次来听教研课,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了努力的方向。2009年秋天一次潍坊市电教优质资源课的比赛,使我又找的英语课堂上灵活、多样的感觉。与此同时,我也完成了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课程教学,对小学英语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2012年四月份,我有资格参加高密优质课评选了,心里非常的高兴。早早的借教材,查资料,准备课题,一次又一次试讲,我乐此不疲,并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成绩。2013年秋天,我加入了王秋慧老师的名师工作室,她为我今后的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于是,我又相继经历了潍坊市优质课,高密市教学能手,潍坊市教学能手的等等,庆幸地是,都顺利通过并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如今坐下来梳理,觉得不过是讲课而已,其实,讲课的人都知道看花容易,绣花难的道理。每次确定讲课时间后,我走着坐着都是课,就连说梦话都是让学生回答问题。备课顺利还罢,一旦不顺利,或者思路重调整,感觉糟糕极了。一般一个课题至少折磨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我总感觉自己被沉在了海底,渴望游到水面透口气。怎么透气?试讲吧。试讲一遍,压力小一点,实在抗不住了,就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再试讲,就这样到最后才能呈现一节令人满意的课。在我看来,课如玉,需要细细地揣摩、雕琢,不然不成器。而磨课,是一个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好的方式。有的人当了一辈子的教师却从未上过一节公开课,这是他的“幸运”,不用经受磨课的煎熬和失败的痛楚。但同时也是他的遗憾,因为这意味着他从未享受过教师这一行带来的快乐和挑战,没有真正的入行。我想磨课的成长过程中必然有痛苦伴随,这正如蝴蝶的蜕变一样,只有经受住在茧中挣扎、锻炼的考验,才能有翩翩起舞的一天。

第五篇:磨课让我成长

磨课让我成长

金秋十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沐浴着惬意的秋风,欣赏着飘落的黄叶,我常常独自走在林荫小道上,静静地回首着充满诸多艰辛与挑战的研修之路。这次研修,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就是群组磨课。我参与其中,也乐在其中,真是受益匪浅,永生难忘。

一、磨课让我学会了深思熟虑

一节好课是需要不断打磨的,正如一篇好文章需要反复修改一样。每一次磨砺的过程,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进步,新的收获。比如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学情特点、找准文章的重难点,制订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要合理分配师生活动时间,教给学生识字、阅读或写作的方法,把握课件和板书呈现时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保证课堂练习时间等。因此,课前教师的预设一定要充分合理,各方面都考虑比较细致周全,课堂上才会真正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磨课让我学会了课堂观察

以前,我听公开课或教研课,总是很随意,而且喜欢面面俱到,无论什么都关注,结果什么都不精,什么都不强。一节课下来,试问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明显感觉不知所以然。通过磨课活动,我知道教师可以带着自制的观课工具进入课堂,设立自己感兴趣的课堂观察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参与观课评课活动。教师观课评课都可以更专业一点,不致于“眉毛胡子一把抓”而顾此失彼,同时也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怪现象。

三、磨课让我学会了团结协作

磨课是群组性的备课、上课、观课、评课、反思、总结研讨活动,需要万众一心的团队精神和九九归一的小组凝聚力。拿我们小组来说吧,我们组内所有成员,因为不在同一个学校,所以我们建立QQ群,为了保证整个磨课计划任务有序进行和有效传达,我们有正式的观课备会、观课分工会、课后评议会。每天,我都像小蜜蜂一样勤勤恳恳、忙忙碌碌,但累有所值,累有所乐,每天总是过得很充实。

四、磨课让我学会了美丽转身

磨课其实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虽然我这次没有承担具体的上课任务,但每天的课堂教学,我从不敢马虎大意、得过且过,总是力求在教学目标上大胆变革,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在课堂导语上有所创新,在问题设计上讲究层次,在师生活动上有所侧重,在练习设计上有所预设。磨课,让我关注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我不再拘泥于完成“教课文”的教学任务,让我更加从容、优雅地朝着“教语文”的方向转身,再转身。

下载我的磨课历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磨课历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磨课总结

    我的磨课总结 不参加磨课不知道“磨”的价值。我们小组以王斌老师的《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一课为例,前后进行了三次集体备课,两次试讲,多次评课议课,最后获得成功。通过这次磨课......

    我的磨课经历

    我的一次磨课经历 河南滑县教师进修学校吴冬冬 做了十年的教师,我深深明白,教师这一工作必须常干常新,不断迸发出创造灵感。我们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

    磨课

    摘要:体育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合3年教学经验,剖析了体育教师成长过程中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研究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广博观摩众家之课,初步形成......

    磨课

    七、研究问题解决的情况 针对“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如何更有效的运用”这个问题我们从两个维度去进行观察,一个是学生活动,一个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有效性的数量、无效性的数量......

    磨课

    “磨”出“型”,“研”出“挚” 撰写时间:2011年8月6日 8:16 ——磨课总结 纵观《相遇问题》的课例打磨过程,不难发现“如何构建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这一专题有以下三大亮点:......

    磨课

    磨课 一、什么是磨课?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二、磨课的意义 记得曾听到过这......

    磨课

    磨课总结 “磨课”,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综合体现,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 参加磨......

    磨课

    在磨课中成长 好事多磨,指的是一件好事情,在进行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的挫折和失败,但到最后成功了,同理,一堂好课的诞生,也需要老师反复地去打磨,最后才能成为一节好课。 课堂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