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老带新”心得体会
教师“以老带新” 心得体会
景福小学:梁燕
本学期,学校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进一步推动校本师资培训工作,为青年的迅速成长搭建了平台进一步推动校本师资培训工作,为青年的迅速成长搭建了平台。由于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新教材,作为老教师面临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作为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因此,教务处本着对教学工作的态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本学期初对这项工作作了精心的安排,我们新老教师都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互相学习,取长不短。我有幸与黄莉老师结为师徒,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并力争做得更好。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们团结合作、亦师亦友、互学互助、共同提高。我按“以老带新”新教师指导计划中的要求去做,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们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达到的共识。本期即将结束,现将本学期“以老带新”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实现角色转换
从思想上来讲,我非常重视和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我抓住每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定目标,下任务,积极按照学院的要 求完成规定的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社会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全面的,如何快速进入教师角色,适应日常教学生活,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关键。来本学期工作的时间里,黄老师以其实际行动带动我不断成长。通过担任副班主任工作,处理班级事务,与家长和同学们沟通、向老教师请教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思索如何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使自己真正进入教师角色。通过三尺讲台向同学传道、授业、解惑,切身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光荣和伟大,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心。
二.教学业务能力有所提高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本学期主要围绕教学各环节加强了学习和锻炼。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规范教案的书写。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和讲课思路的体现,黄老师教案内容详实,而且实用。她针对我教案书写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规范了我的教案。其次,认真钻研业务,研究教法。黄老师通过多次深入课堂,针对讲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宝贵意见,如课程理论性强,可以加强上机实践,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我每周也至少抽出两节课时间,观摩黄老师的课,本学期累计听课20次,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受益匪浅。从整个教学环节的把握、新课的引入、知识的讲解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将许多好的方法引入了我的课堂,收效较好。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坚持跟班听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一个学期以来,我认真听课,作好笔记,学习老教师的授课方式,吸收他们教学内容的精华部分。每周跟老教师一起备课一次,探讨教学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问题。作到每周一次,新老教师在一起交流、探讨,在争鸣中进步、提高。备课过程中,老教师悉心指导,细心解答新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新教师虚心请教,向老教师学习。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三.科研能力有所提高
黄老师治学严谨、科研能力强,在此方面,她也给予我很大帮助。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期初计划基本实现,通过开展“以老带新”工作,使我较快进入教师角色,并适应了我校的工作环境、生活节奏,避免了工作中走弯路、效率低下现象。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一如既往的向老教师虚心学习、请教,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以上就是我这学期的“以老带新”心得体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第二篇:“以老带新”心得体会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教师“以老带新” 活动总结
汊河中心小学教务处
本学期,学校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进一步推动校本师资培训工作,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推动校本师资培训工作,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搭建了平台。由于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新教材,作为老教师面临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作为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因此,教务处本着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本学期初对这项工作作了精心的安排,新老教师都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互相学习,取长不短。刘红艳老师与饶帮英老师结为师徒,王月老师与倪安娥老师结为一对。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他们团结合作、亦师亦友、互学互助、共同提高。他们按“以老带新”指导计划中的要求去做,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们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达到的共识。本期即将结束,现将本学期“以老带新”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实现角色转换
从思想上来讲,学校非常重视和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抓住每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定目标,下任务,积极按照学院的要 求完成规定的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社会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全面的,如何快速进入教师角色,适应日常教学工作,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关键。在本学期工作的时间里,饶老师以其实际行动带动刘老师不断成长。通过担任班主任工作,处理班级事务,与家长和同学们沟通、向老教师请教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思索如何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使刘老师真正进入教师角色。通过三尺讲台向同学传道、授业、解惑,切身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光荣和伟大,更加坚定了刘老师做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心。
二.教学业务能力有所提高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本学期主要围绕教学各环节加强了学习和锻炼。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规范教案的书写。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和讲课思路的体现,饶老师教案内容详实,而且实用。她针对刘老师的教案书写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规范了刘老师的教案。其次,认真钻研业务,研究教法。饶老师通过多次深入课堂,针对讲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宝贵意见,如课程理论性强,可以加强上机实践,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刘老师每周也至少抽出两节课时间,观摩饶老师的课,本学期累计听课20次,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受益匪浅。从整个教学环节的把握、新课的引入、知识的讲解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将许多好的方法引入了刘老师的课堂,收效较好。按照学校的要求,刘老师坚持跟班听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一个学期以来,刘老师认真听课,作好笔记,学习老教师的授课方式,吸收他们教学内容的精华部分。每周跟老教师一起备课一次,探讨教学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问题。作到每周一次,新老教师在一起交流、探讨,在争鸣中进步、提高。备课过程中,老教师悉心指导,细心解答新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新教师虚心请教,向老教师学习。
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三.教研能力有所提高
饶老师治学严谨、科研能力强,在此方面,她也给予刘老师很大帮助。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期初计划基本实现,通过开展“以老带新”工作,使我校年轻教师较快进入教师角色,并适应了我校的工作环境、生活节奏,避免了工作中走弯路、效率低下现象。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一如既往的号召年轻教师向老教师虚心学习、请教,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新教师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以上就是我校这学期的“以老带新”总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校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第三篇:“以老带新”心得体会
教师“以老带新”心得体会
北屯高级中学:秦妮
指导教师:黄新平老师
人的成长需要一个环境,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最大的优点是富有激情和创新的意识,而最大的缺点则是教育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学校组织的这项“以老带新”活动给了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一次非常珍贵的学习与锻炼的机会,让我们得以永新教师的激情和创造力,发挥老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推动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上新的台阶。我的指导老师是黄新平老师,一位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良多,先现就简单做一下总结: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本学期黄老师主要围绕教学各环节加强了学习和锻炼,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教案的书写更加规范。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和讲课思路的集中体现,教案内容要求详实。黄老师针对我教案书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意见,严格规范了教案的编写。
其次,认真钻研业务,研究教法。黄老师通过自己的授课内容给了我一些具体的意见,提供了很多考试相关信息,如查阅考试资料的网址。我一直坚持跟班听课,听一节讲一节,通过听课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中不合理的部分,黄老师每周也会抽出至少两节课时间,进班观摩我的课并认真做好笔记,课后共同研讨。在黄老师的指导下我从整个教学环节的把握,新课的引入,知识的讲解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将许多好的方法引入了课堂,收效较好。
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回顾过去的半个学期,教学任务顺利完成,通过参加“以老带新”活动,我进一步熟悉了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避免了工作中走弯路,效率低下的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一如既往向黄老师学习、请教、讨论,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第四篇:“以老带新”心得体会
教师“以老带新” 心得体会
景福小学:梁燕
本学期,学校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进一步推动校本师资培训工作,为青年的迅速成长搭建了平台进一步推动校本师资培训工作,为青年的迅速成长搭建了平台。由于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新教材,作为老教师面临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作为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因此,教务处本着对教学工作的态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本学期初对这项工作作了精心的安排,我们新老教师都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互相学习,取长不短。我有幸与黄莉老师结为师徒,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并力争做得更好。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们团结合作、亦师亦友、互学互助、共同提高。我按“以老带新”新教师指导计划中的要求去做,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们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达到的共识。本期即将结束,现将本学期“以老带新”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实现角色转换
从思想上来讲,我非常重视和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我抓住每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定目标,下任务,积极按照学院的要 求完成规定的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社会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全面的,如何快速进入教师角色,适应日常教学生活,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关键。来本学期工作的时间里,黄老师以其实际行动带动我不断成长。通过担任副班主任工作,处理班级事务,与家长和同学们沟通、向老教师请教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思索如何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使自己真正进入教师角色。通过三尺讲台向同学传道、授业、解惑,切身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光荣和伟大,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心。
二.教学业务能力有所提高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本学期主要围绕教学各环节加强了学习和锻炼。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规范教案的书写。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和讲课思路的体现,黄老师教案内容详实,而且实用。她针对我教案书写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规范了我的教
案。其次,认真钻研业务,研究教法。黄老师通过多次深入课堂,针对讲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宝贵意见,如课程理论性强,可以加强上机实践,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我每周也至少抽出两节课时间,观摩黄老师的课,本学期累计听课20次,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受益匪浅。从整个教学环节的把握、新课的引入、知识的讲解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将许多好的方法引入了我的课堂,收效较好。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坚持跟班听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一个学期以来,我认真听课,作好笔记,学习老教师的授课方式,吸收他们教学内容的精华部分。每周跟老教师一起备课一次,探讨教学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问题。作到每周一次,新老教师在一起交流、探讨,在争鸣中进步、提高。备课过程中,老教师悉心指导,细心解答新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新教师虚心请教,向老教师学习。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科研能力有所提高
黄老师治学严谨、科研能力强,在此方面,她也给予我很大帮助。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期初计划基本实现,通过开展“以老带新”工作,使我较快进入教师角色,并适应了我校的工作环境、生活节奏,避免了工作中走弯路、效率低下现象。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一如既往的向老教师虚心学习、请教,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以上就是我这学期的“以老带新”心得体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第五篇:以老带新工作总结
以老带新工作总结
从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学校安排了我对我校新来教师吴庆阳的“以老带新”指导任务。在一学年的互帮互学中,我按“以老带新”新教师指导计划中的要求去做,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一学年来,我主要做了以下指导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一起备课,互相评课。
三、指导其他工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演示、制定授课计划、撰写教案及考试工作等。
经过一学年来的培养和指导,吴庆阳老师在教学方法、备课、课堂教学、校本研修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得到了科内老师及教务科领导的认可和好评。我在培养和指导上采取了如下的做法:首先,在每学期开学初制定计划,坚持每两周听吴庆阳老师两节课,并认真分析,与吴庆阳老师讨论,共同建设。其次,我利用课余时间与他共同学习教学工作理论和经验材料,探讨语文新的教学方法。再次,利用学校每周的教研学术活动,听其他教师的公开课,吸取其优点,弥补自己教学上的不足。经过一学年的培养和指导,吴庆阳老师的课堂教学、备课和授课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已经完成本学年的培养、指导的目标和任务。经过吴庆阳老师自身的努力和指导教师的帮助,他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得到大家普遍的认可,目前,已经胜任语文科教学工作。他指导学生准备参加考试的过程中尽心尽力,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并在期末语文统考中,吴庆阳老师所任的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期初计划基本实现,通过开展“以老带新”工作,使新教师较快进入教师角色,并适应了学校的工作环境、生活节奏,避免了工作中走弯路、效率低下现象。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一如既往的对新教师进行指导,不断完善,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