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感想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
作者:刘鹏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10-12-29]
浏览次数:
24598
“Yes,Sir!”、“No,Sir!”是我们看美国军营大片时经常听到的,其回答时的气势令人印象深刻,士兵们似乎没有任何的犹豫,这与《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中表达的自我负责、勇于担当、不找借口、全力执行等理念不谋而合。“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个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正因为如此大批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各自的领域中都获得了非凡的成就。
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像是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借口的实质是推卸责任,借口掩饰的是我们没有克服困难的信心;掩饰的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承受力;掩饰的是我们不敢对自己负责。当我们没有勇气告诉别人我不行,也不愿听到别人说自己不行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的会去找原因,用它把事情的发展变化引到看似符合变化逻辑的轨道上,于是,就有了“借口”,这个得以让我们脱身的金蝉。
借口的危害是无比巨大的,它会在不经意间慢慢的蚕食掉我们的诚实和自信、我们的热情和积极性、我们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从内部击溃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对待“借口”的态度我们应该是坚决的摒弃。通过阅读《没有任何借口》一书,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责任是做事的根本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能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责任,是个神圣的字眼,它不是轻佻随意的承诺,而是人们立下的誓言,付诸的行动。社会中有一张隐形的关系网络将我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而处于不同位置的人们,也有着不同的责任要去承担。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每一个人都肩负着一种责任。就工作来说,就是要求我们竭尽全力去完成,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反思自己,充实自己,为集体创造价值,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价值。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开拓进取,永无止境,是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也是对集体的一种责任。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去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要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
有责任意识的人,无论处在什么职位,都会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所担当的责任。有了自觉地责任意识之后,在自己的眼中,小事不再是懈怠的借口,困难不再是退缩的借口,就会绷紧自己的神经,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才会产生积极的、圆满的工作效果。
二.相信目标的力量
当前,许多人每天都被例行的杂事、琐事淹没,疲于应对,混混沌沌,庸庸碌碌,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漫无目的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被外界环境牵着鼻子走,而不是被目标和梦想牵着走,这种生活注定远离精彩,远离成功。
正如书中所说,“在塑造人生的过程中,确立目标比拥有才华更为重要”。沙漠中没有方向的人们只能徒劳地转着一个又一个圈子,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们只能无聊地重复着自己平庸的生活。对沙漠中的人群来说,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而对于现实中的人们来说,新生活是从确定目标开始的。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目标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方式和方向。书中所描述的巴顿将军,自7岁就给自己定下一个清晰地目标:成为一名陆军准将。每天早上都像士兵一样向父亲行军礼,如饥似渴的阅读伟大军人的传记,研究战争部署和谋略,无比执着的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最终成为美国陆军总指挥。他的成功没有靠任何人的恩惠,每次都是靠诚实、努力、全力以赴去实现目标。
宏观的人生目标之于成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样,我们也需要诸多的小目标来经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内心的梦想和渴求,近期内想要达成的状态,比如,自己平时的文字性工作较多,自己略感吃力,想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终日办公桌前坐着,身体缺乏锻炼而日益臃肿,想得到一个强健的身体和有形的身材,等等,这些都是自己内心真切的愿望和需要。明白了这些,那就把这些目标列入近期的计划当中,每天安排什么,每周安排什么,把目标写在纸上,更要写到自己的意识当中,用毅力打败懒惰和借口,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三.提升态度和热情
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面对着多日不变的工作环境,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多数人会产生一种厌倦,从而身心感到疲惫不堪,影响到工作热情和效率。书中说道:一份工作很有乐趣或很烦人,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而非任务本身;在工作中,是你的态度而非能力决定了你能达到的高度;积极地态度和高涨的热情会保护和加强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热情像火,它能点燃人身上的潜能,让所有的智慧和优点充分发出光来,人有热情就有了原动力,有了原动力就能产生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会主动去做。一个人在做“我要做”的事情时,会保持高度的自觉,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开动脑筋想办法,全力以赴,不找任何借口,克服一切困难去达成目标。
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每天多对自己和他人一些微笑,学会发现工作和生活中的乐趣,用一种新鲜、阳光的色调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有了这样的一种人生基调,就会发现工作中的乐趣,生活中的精彩。
现实中,我们都渴望成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在困难重重时,在焦躁不安时,在失意彷徨时,我们不妨读一下《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体味书中的行事哲理,做一个勇于担当、目标明确、饱含热情的人,完美的成功将不再遥远。
第二篇:感想读后
笔墨情深
——观昌黎县“五一”书画笔会有感
2014-5-12 丹青吐翠,翰墨飘香,碣石山畔,春风荡漾。
今年“五一”期间,由昌黎县总工会主办的职工书画笔会在昌黎电大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汇集昌黎县书画界精英,规模之大,氛围之浓,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大家观赏作品,品味艺术,相互交流,共叙友情。初次观展,感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书画,视觉审美之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书画可以感发人心,陶冶情操。在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居功甚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涌进展室,一股墨香便扑鼻而来,洋溢着一股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只见展室里一幅幅书画作品布置得琳琅满目,几十位来自昌黎各界的书画爱好者们屏息凝声,视线跟随着大师手中的笔在宣纸上游移,看大师潇潇洒洒用墨,挥挥点点着彩,艺术大师们的构思、布局以及精雕细琢跃然纸上。有龙飞凤舞、潇洒飘逸的草书行书,有端庄疑重的楷书,有清晰秀丽的蝇头小楷,笔笔生辉;还有那一幅幅的山水景观、花鸟树木、梅兰竹菊,栩栩如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有道是“梨花渐欲迷人眼”。前来参观的人徜徉于展室中,或驻足欣赏,或请教学习,或忙于影像留存。在我看来,这种现场观摩较之于单纯欣赏一幅作品似乎更能让人有所感悟。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讲到:“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日平常生活中的东西是平凡的,但也是最具生活气息最有特色的。它也许可以是淡淡的水,却可以升华成美丽的甚至是一滴露水,平中见奇。看起来
都很简单,最平凡不过的,但它们却又是最实用的。艺术品离开平凡的生活就无所谓艺术品。就像人离开了水和离开了食物一样,迟早会走向死亡。从这些老师们大局观的构思、审慎的笔墨中,我可以感知看出他们创作时的激情与灵感。这种激情与灵感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点滴的认真观察,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体验,追求生活真实的同时更注重艺术的真实。每一幅字画无不是这些大师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内在情感的外在表达。这些都是值得我认真学习的。因为自己是书画圈外之的人,也不懂书法艺术,却有幸因此次笔会结识了一些书画界圈子内的老师和朋友,和书画结了缘。寿登八十八岁高龄的申玉德前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对众多书画爱好者的求教,悉数指点,不吝赐教。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艺术的力量以及对艺术执着的追求,让我这个不是艺术圈的人也深受感染,顿生敬仰。
在书画笔会上偶得“国栋书画培训学校”主办的《昌黎书画报》,更让我感受到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也从报中领略到昌黎众多书画人的风采,深受鼓舞。
此次展览内容丰富,风格迥异。因为自己不懂书法绘画,对专业的评论术语更是陌生。因此,只能欣赏各位老师的佳作,却不敢妄加评论。对于我们爱好者来说,唯有学习他们追求“真实、自然、平淡、永恒”的人生境界,“心向往之”。
本文不当之处,承蒙修改,深表谢意!
拜读,学习,点赞,拍手叫好!
非常高兴王校长能应邀投稿,如此佳作,书画报之极品也,通篇给人惠风和畅、余音缭绕的感觉。像您欣赏书画一样,我只能从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角度,欣赏学习您的佳作,如您不嫌,诚恳拜师学艺。
众人拾柴火焰高,愿我们共同关注书画报的发展,让昌黎的这份文化星星之火不息燃烧。
第三篇:读后感想
10小教文班余宇
论文选题:
《农村小学语文不同文体教学的研究及对策》
我所阅读的资料清单:
1、书本:
《文体各异、教法不同:小学语文教学漫笔》.周一贯.浙江教育出版社
2、期刊:
[1]刘武德.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研究(一)——要重视各种文体教学的个性
[J].江西教育,1999,04:31-32.[2]秦先国,詹晓云.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策略的探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6.[3]刘武德.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研究(二)——古诗及古诗教学[J].江西教育,1999,05:32.[4]刘武德.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研究(四)——寓言及寓言教学[J].江西教育,1999,09:31.[5]刘武德.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研究(五)——童话及童话教学[J].江西教育,1999,10:46.[6]刘武德.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研究(六)——故事及故事教学[J].江西教育,1999,11:31.[7]刘武德.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研究(七)——散文及散文教学[J].江西教育,1999,12:31.[8]刘武德.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研究(八)——小说及小说教学[J].江西教育,2000,01:30.[9]刘武德.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研究(九)——记叙文及记叙文教学[J].江西教育,2000,02:31.[10]刘武德.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研究(十)——说明文及说明文教学[J].江西教育,2000,03:31.读后感想
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加深了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了解程度,特别是关于小学语文文体方面的教学。下面谈谈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想。
一、了解到小学语文的文体含义及不同文体的特点。
文体就是作者为了表情达意所选择的恰当的文章式样,这样就形成了不同个性的文章体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体多样,有韵文类和散文类。其中韵文类中有古诗、新诗和谜语;散文类中又包括寓言、童话、散文、小说、故事等。不同文体又有不同的特点,如:童话课文一般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充满丰富的幻想,拟人化的描写,故事有头有尾。古诗的特点可概括为:意美、语美、音美、形美;说明文的特点有:方法多样,语言周密,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等等。
二、了解到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语文教学模式化、单一化。无论教学什么文体的课文 ,缺乏不同文体教学的个性,呆板、沉闷,缺乏生气,文体课文变得苍白无力,索然无味,既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无法教授学生知识,教学效果甚微。为此就要求教师理解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对文体有足够认识,授课时,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方式和表达效果。能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很快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了解课文的真正内涵,真正学习到知识。
三、了解到当前教育呼唤语文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注重研究各种文体不同特点及其教学个性,实行有效教育。如:对于童话故事类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童话的方法,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分辨童话中的真实部分和虚构部分,最后,还要指导朗读和复述。对于记叙文的教学,第一,指导审题读文抓“六要素”的方法;第二,指导理清课文思路的方法;第三,指导读写结合的方法;第四,指导分析人物的基本方法。指导说明文,就要从学习说明的方法上、教学的效果共性与个性设计训练。
四、小结。
通过收集资料,进一步增加了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了解,认识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适应教育的变革,不同文体的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注重语文教学的个性和学生的自主性,也扩大了自己对于语文教学这方面的认识。但总体而言这只是冰山的一角,现在所了解的知识还远远达不到专业所要求的水平,搜集资料只是在提取前人的经验,还有许多知识是需要自己去体会要可以有所收获的。为此在今后的实习中,还要不断的收集关于语文教学这方面的知识,认真研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把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中来,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在实际的操作中,要用心去体会每一步教学的过程,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怕艰难,昂首向前!
第四篇:《名人传》读后感想
寒假里,我阅读了《名人传》,首先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名人传》写作目的崇高,呼吸英雄的气息,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于对名人们的生平做任何夸耀的叙述,也没有像大多数传记家们一样追溯名人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伟大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贝多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黑夜。因为这黑夜就在米开朗基罗的内心。贝多芬的悲愤是社会的过错,他本人却天性快活,且渴望快乐。米开朗基罗则忧郁成性,令人害怕,使人本能地躲开他。他在自己周围造成了一片空虚。米开朗基罗他既无残疾,也不贫穷。他出身高贵,是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他的祖国多灾多难,外族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被毁于战乱。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会获得一大笔酬劳,但他却过着像穷光蛋一样的生活,只吃面包,喝点葡萄酒,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他惊人的长寿,一生渴望爱情,写出大量火热纯洁的十四行诗,但他却终身未婚,孤单到老;他的家族从未给他任何温暖,总是一次又一次从他身上榨取金钱,利用他的名誉到处炫耀,而他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和光宗耀祖思想却使他出手大方;他骄傲固执,目空一切,他在艺术上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不惜和教皇闹翻,但他又软弱可笑,总是在关键时刻选择妥协投降,做出种种与他名誉不符的可笑举动;他的艺术天分惊人,雄心勃勃,创作出《大卫像》、《奴隶》、《摩西》等惊世杰作,但他又不得不为教皇奔波卖命,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又有新的任务在催促着他,因此他计划中最伟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废,他一生都在超负荷的工作。
看着书中这一幕幕令我感动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不禁为之落泪,哎,相比之下,我现在生活的环境是多么的好呀,可我却丝毫不知道珍惜,每天就在想着怎么玩,只会向爸爸妈妈索取,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了赚钱养我是多么的辛苦。
《名人传》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让我的寒假多姿多彩。
第五篇:《围城》读后感想
围城外的人看《围城》
其实在布置读书笔记之前,这本书已经捧在手上一星期了。突然发现围城离自己真的好近好近,读完之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结婚就像围城,有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
而在我们身边,围城现象时时都有。就举例现在大学社团的样子一样,里面的人想出来,而外面的人却羡慕的心慌想进去,也许这两者之间没有一丝联系,但好似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围城》是自己在之前看过的书中很有吸引力的一本。因为其中有一点就是,我先看了杨绛夫人给这本书的序,知道这是钱钟书锱铢比较积累的作品,所以当自己想杨绛夫人锱铢积累的读完这本书之后才觉得很多细节的微妙笔触总能引起自己的慎思。第二个原因就是:在看书看到1/3时猜测的书的各种人物的结局下场,与读完全片之后的感觉是完全不搭,钱钟书先生,把常人的逻辑打破,却没有走的太理想,让人觉得很现实很真切,好像就在我们身边一样。
相同的年龄,相似的经历。最开始本书的方鸿渐也算是一个出国样的留学生,也呼吸过新思想,新文化,新生活方式的熏陶,尽管这个留学生,仅只是用些许钱买了一个不知其为何物的大学毕业证,荣归故里。这里我想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可以向方鸿渐一样,无所事事,最后勉强获得一个听起来很牛价值不菲很有面子的毕业证书,但是社会总会有一天让你原形毕露,而到时候,我们除了华丽的学识文凭外我们赤裸裸的任何都还没有剩下。
因而,作为我们大学生,如何度过一个充实,不断完善自身,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方鸿渐虽然是一个钱钟书先生所造出来的集合他人品德于一身的形象,但是我们或多或少可能会在他的身上,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
我觉得读一本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去深入各种人物的内心去感悟他,而是要从人物的经历中提炼他所缺乏的,而这正是我们需要根据现实加以改正的。
记得思想道德修养的第二讲老师提到了理想与追求,还有信念。而在围城中,在那个1937年之后动荡的年代,中国遭受日本的侵略。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作为改变国家命运的青年人本应该胸怀报复和追求,但是,小说的主角以方鸿渐等为代表的一群知识分子,尤其是由海外留学归来的年青人。他们并不组成当时先进的社会改革力量,他们游离于抗日的战场和民族的前途之外,虽有自诩的满腹才学,却只在私利的勾心斗角中施展;虽不乏意气用事的爱国情怀,却只能在旧社会残留的封建气息中艰难喘息。
青年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应当有自己的追求与理想,国家能否富强很关3键的一个因素是下一代年轻人的能力。方鸿渐从最初的受岳父资助出国留学,到买假文凭荣耀回国,再到银行的小职员,后来到三闾大学的老师,最后的离开。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随遇而安,没有追求,没有自己想法的人,当初的回国,无论是家庭,抑或社会,抑或媒体,对他的期望是很高的,留洋博士代表的是一种无上的尊重和荣耀,但是方鸿渐在这个过程中日趋的变得平凡,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变得默默无闻。所以我们因该做的事是,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有自己的信念,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一个合格的社会的建设者。
读一本书,我更侧重于,我能从中学到点什么,从中吸取什么教训,根据当前
社会的现实自己又怎样出淤泥而不染,做一个有原则,有自己价值判断标准的人。能看穿人性,洞察人请百态的,我想有两种人,一种是“市井之徒”一生争名夺利,结交三教九流,在俗世这个大染缸里如鱼得水,“流氓皇帝刘邦”,“乞丐皇帝”朱元璋,就是代表这类人,圆滑,狡猾。还有一种有大智慧的人,他们看透了人性,人生,但不随波逐流,冷眼旁观,独善其身。对于我们自己如何在这个复杂的大染缸里面,游刃有余而不被社会的恶习所同化,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面临的问题。读大学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性格,完善自己的缺陷。是自己能够抵挡社会诱惑的侵袭。所以围城教会我们独善其身的重要性。
作者书名是《围城》,进去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来。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围城现象随处可见:大学生面对就业,我们很多人,可能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想进入人们所谓的国企,因为国企代表着一切所有好的象征,但是真正在国企的人却希望出来做自己喜欢的,有挑战性的工作。国企所好但是有的人想进去,有的人却想出来。可能只有自己真正的经历过了,自己才会发现真正的想要的是什么。就比如说婚姻,只有自己亲身体会到了,才知道个中滋味。而另外一个围城现象就是
网络。也许这个是现在人们最流行的生活方式了吧。人们每天生活在现实生活当中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人们在这张大网下原本拥挤的空间就显得更加狭小,而现在人们都想要自己的更大的空间。但是为什么前赴后继有那么多人迷恋使世界变小的网络呢?这可能也正是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围城吧。我们生活的社会不乏围城,如何应对?我觉得,外面的人之所以想进去是因为我们被里面生活的表象所吸引,而里面的人想出去,是因为里面的人熟知里面生活的本质。只有尝试了才
知道是不适合自己,但是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判断,围城内外,我们属于哪类人,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在围城里我们看到的是赤裸裸的人性的呈现,虽然故事村属虚构,但是却让人们觉得和现实如此贴近。我不得不佩服钱钟书先生高超的写作水平。
丁国强先生提到《围城》是说到,《围城》在结尾出设置的那只慢了5个钟头的祖传老钟象征着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冲突。围城心态不仅表现在婚姻问题上,他更是一个古拉的预言,纠缠着世人。
阅读的好处在于能实施的反省自己。而读《围城》我们可以体会很多。读书使人变得睿智。所以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或许应该成为自己大学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