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药膳课程学习后的心得与体会
药膳课程学习后的心得与体会
转眼间,大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就快要结束了,我们的药膳课程也即将完结。想当初,因为我对中医药膳比较感兴趣,也想探索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所以选修了药膳课程。这一个学期下来,倒也积累了不少中医药膳的知识,同时,对中医药膳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结合资料和我自己的理解说说药膳的大概涵义。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我国传统医药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相应,比如我们民间所用的药膳,就是结合日常防治疾病的一些传统疗法。古书《周礼·天官》记载:“春发做宜食酸以收敛。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吃辛以发散,冬坚实吃戚以和软”。这是当时人们对四季饮食养生方法的归纳,中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斋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义载”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几,锌肉果蔬,食养尽之 ”说明药物以治疗、食物以养的关系。我国第一部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许多食物可以当作药物来应用,如红枣、芝麻、鸡蛋、葡萄、芹菜等,开创以食当药之例。中国最早的热病学和内科学著作——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许多药食结合的方剂。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甘草小麦大枣汤等。是用汤剂来治病的。盛唐时期孙思邈的《于金要方·食治篇》是我国
第一篇专论食疗的论文。提出了饮食治疗的概 念。记载了大量的药食结合的食品和方剂,如乌鲤 鱼煮汤治疗水肿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疗
法的专著。共三卷二百二十七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有食物400余种、药酒75种、药粥42种。对明代的药膳进行了汇总。
由此可见,我国的中医药膳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明 确了食物与中药相结合的关系。在中医理沦 指导下,药以治疗,食以养生。以食佐药来 治病,以药佐食来养生,构成了我国独特的 食疗药膳的理论体系。
我国传统食疗、药膳有3个组成部分:
1、指导正常人和病人的辨证施食;
2、制作日常养生治病的疗养食;
3、烹调菜肴的药膳
中医临床有辨证施治、辨证施护和辨证施食完整的理论体系,常人体质虚弱者称体虚,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体质虚弱分阳虚、阴虚、气虚、血虚四种类型,同时结合五脏称五脏虚证。食物有四气五味的区分。四气又称四性:寒、热、温,凉 五昧是苦 酸、甘、辛、咸。此外尚有平性与淡昧。不同的性昧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如生姜、辣椒性热能胜寒。羊肉、鸡肉性温能温阳补虚,绿豆、西瓜性寒能清火退热。甲鱼。鸭子性凉能清补阴康,桂圆、红枣昧甘能补脾胃,百合昧苦能补肺清热 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性质和人体的阴阳气的体质。又可将食物分为平补、温补、清补三类。
平补食物是指那些不论正常人或病人都可食用的食物,是维持健康和生命所必须的食物,如谷类、豆类、蔬菜及水果等。这类食物性能平和,或稍偏温,或稍偏凉,长期服用,一般没有不良反应,阴虚、阳虚、气虚病人均可食用。
• 温补指食性温的食物,如牛肉、羊肉、乳类、荔枝、桂圆等,阳虚者常吃这类食物可帮助生热,改善怕冷的感觉;阴虚之体则不宜多吃,多吃反会加重内热,而出现咽干、牙龈肿痛、出血、便秘等症。清补指食性凉的食物,如生梨、生藕、芹菜、百合、甲鱼等。阴虚者常吃这类食物可以清火,能改善怕热的感觉,其中有些食物在夏天可以消暑;阳虚之体则不宜多吃,多吃反而会更加怕冷或影响消化,使大便变稀。此外,尚有温散的食物,性味辛热,如辣椒、胡椒、桂皮、生姜、花椒等。这类食物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在寒冷和潮湿的地区,人们常用以御寒和除湿。这类食物一般不作为营养性食品,而用作调味品或用来克服某些食物的寒性。阴虚之体者不宜食用,食了会加重内热,正常人常吃也会产生虚火。有些地区人们习惯于吃辣的食物,则又当别论。药膳不仅具有可食性,更因其具有保健性 且可在家庭自制,而备受人们的喜爱。药膳能巧妙地将中药与食物相配,以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但药膳种类繁多,具体该如何划分呢? 我们可以按药膳作用分类 保健强身类 常用的保健强身药膳有人参汤圆,十全大补汤、健脾抄手、豆蔻馒头、茯苓包子等,具有保健强身、增强体质的功效。适用于体弱或健康者平时食用。抗老益寿类 抗老益寿类药膳。主要适宜于年老体 弱的人食用。由于老年人气血虚衰,需要药膳滋补。常用的抗老益寿药膳有人参汤圆、归芪鸡汤、茯苓包 子、软炸山药兔、枸杞酒 炒香舌片、玉竹心子、首 乌肝片、附子羊肉汤等。治疗疾病类 按其功效又可分为以下几种:解表药膳
是用辛散药物与食物组威的药膳。它具 有发汗、解肌透邪的作用。使病邪外出。以 解除表证。它适用于感冒和外感病的初期。如药膳五神汤 姜糖饮等。泻下药物
是用泻下药物与食物组成的药膳。具有 通便消积、逐水活血的作用。它适用于热结 便秘、宿食停积、水饮留聚以及瘀血等里证。如蜂蜜香油汤等。清热药膳 是用寒凉药物与食物组成的药膳。具有清热解毒、止渴生津的作用。适用于热性病症。如银花露、七鲜汤等。
祛寒药膳
是用辛温或辛热药物与食物组成的药膳,有振奋阳气、温散寒邪的功能。它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的病证。如附子羊肉汤、当归羊肉汤。
祛湿药膳 是用温燥、苦寒或温通的药物与 食物组成的药膳。具有燥湿化浊、清热利湿、温阳化水的作用。它适用于风湿和湿热所致 的各种病症 如苡仁肘子、雪花鸡汤、三蛇酒 等。
消导化积药膳 是用消食导滞的药物与食物 组成的药膳。具有开胃健脾、消积化滞的作 用。它适用于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证。如山 楂肉干。果仁排骨等。
补益药膳
是用甘温或甘凉的药物与食物组成的药膳,具有滋补强壮作用。它适用于虚弱证和平时健身防病。如田七蒸鸡、十全大补汤、八宝鸡汤、归芪蒸鸡等。
理气药膳
是用辛温通达药物与食物组成的药膳,具有行气理气止痛作用。它适用于脘腹气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陈皮鸡、丁香鸡、佛手酒等。
理血药膳
是用辛甘温入血分的药物与食物组成的药 膳。具有养血理血、活血化瘀作用。它适用于月经 不调 跌打损伤以及血虚、血瘀证。如田七蒸鸡、当 归全鸡、妇科保健汤等。
祛痰止咳药膳
用止咳祛痰的药物与食物组成的药膳 具有止 咳祛痰、润肺平喘的作用。它适用于痰喘咳嗽的痛 证。如贝母雪梨、银耳羹、二仁萝卜心肺汤等
中医学历来强调“药补不如食补”。并认 为“是药三分毒”。因此。在浩如烟海的民间单 验方中收藏有大量的食疗方。并运用中药 “四气五味”、“性味归经”理论来指导人们如何 进行食疗。如果能将日常饮食起居寓于保健、康复之中,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篇:学习中医药膳体会(汇总)
中国的医学博大精深,并且深深地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家里时,母亲总会随着时节和我们的身体状况做出各种各样的食物。比如夏日的炎炎午后,她会为我们熬一锅丝瓜花绿豆汤,喝了清凉解暑:冬天则是煲羊肉、狗肉粥,驱寒温补;当我从尘土飞扬的操场回去可以吃到猪血煮真珠菜(系方言发音直译,未经考证),清肺解毒;当我因为长时间学习后眼睛略有不适,就能吃到枸杞炖猪肝,明目亮睛„„
我一向惊叹母亲的勤劳和聪慧,直到这个学期我选修了中医食疗之后才知道原来做出这些菜也是一门大学问,是我们的祖先多少年积淀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下面我将以一个初学者的身份来阐叙我对这门科目的理解。
中医食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食疗,又称食治、饮食疗法,是指利用各种食物经过特定烹调工艺加工制作成食品,通过食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配伍,并用持定烹调炮制工艺制成食品,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达治疗疾病之目的。中医的食疗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它不仅包括营养疗法,还包括诸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积、止咳平喘等治疗作用在内。
食物同药物一样,也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要弱得多。由于它作用缓和,比药物来源广泛,经济实惠,要配制得法,烹调有方,就会使人乐于接受,且易坚持服用。谷肉果菜等食物本身就是人体营养的来源,它既可以作为疾病恢复期的调治手段,也可以作为配合药物治病的辅助措施来应用。
中医食疗十分重视保养脾胃。从烹调方法上讲,炸、烤、煎、爆易破坏食物的有效成份或改变其性质,从而降低治疗作用,并使食物难于被消化吸收。所以,食补的膳食多采用蒸、炖、煮或煲汤等方法。
中医一贯重视饮食疗疾,并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说法。扶正药中有不少是补药,而某些药物本身就是食物。此外,不论药补还是食补,同样要考虑忌口问题。食补是治疗虚证的一种方法,运用得当,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大力提倡食补,食药同用,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相得益彰。
当下各种美容美颜的方法层出不穷,食疗大概是其中最经济实惠又无副作用的方法,以下介绍我所推崇的美容几个方法:
对于面色苍白型: 食疗方法——蜜汁花生枣。原理——红枣补气,花生衣补血,花生肉滋润,蜂蜜补气,综合生效使面色红润。做法——把红枣和花生米用温水泡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煮到熟软,再加入蜂蜜适用。
对于面容黑黯型: 食疗方法——栗子白菜煲。原理——面容黑暗的原因是肾气不足,阴液亏损,而栗子健脾补肾,白菜补阴润燥综合生效使面色白皙明亮。做法——把生栗子去壳,切成两半,用鸭汤适量煨至熟透,再放入白菜条200g,盐、味精少许。
对于面容粗糙型: 食疗方法:笋烧海参。原理——面容粗糙的原因是阴血不足,内有燥火,而海参滋阴养血,竹笋清内热。综合生效使皮肤细腻光润。做法——把海参切长条,与鲜笋或水发笋切片同入锅,加瘦肉一起煨熟,加入盐、味精、糖、酒后食用。
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和环境的恶化,人们身体亚健康化日益突出,各类保健品充斥着市场,然而这些保健品的质量仍是我们所担忧的。健康食品,绿色食品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医食疗这一古老而科学的饮食方法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医药膳食疗是现实生活中很实用的一些常识,只是日用不知而已。如身体不适该如何选择凉茶;小孩鼻子出血为啥用白茅根煮冰糖水喝就能好;而小孩上火咳嗽却要用冰糖川贝炖雪梨;杜仲炖猪脊骨为何能止腰痛;妇女产后及经期为什么要喝红糖水;猪脚姜醋蛋最适合什么样的女人吃;天麻炖大鱼头为何能止老年人头晕;《红楼梦》中的屠苏酒有什么功用;六味地黄丸什么情况下不能吃;春天为啥要吃芽菜;夏天为啥要煲冬瓜海带薏米汤;秋天却要吃点百合炒西芹;不同的季节如何煲出美味健康的老火靓汤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答,有理论有实践,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学会如何善待自己。
一,課程內容:《中医药膳食疗法》的課程內容對我來說是很新鮮的。我以前曾經修讀過其他的中醫學的課程,這些課程大多都是介紹講解一些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和中醫針炙,中醫推拿等的實際操作知識。這些知識對於我這個西醫的學生來說,是十分乏味的。而且實際的用途上基本是沒有的。但是這次修的《中医药膳食疗法》卻不一樣,雖然都是中醫學方面的課程,但是教學的內容卻很不一樣。《中医药膳食疗法》主要教導的是各種中醫食材藥材在飲食方面的應用和功效等。這方面的內容正是我所需要的知識。這方面的知識平時是很難接觸到的,但是這門課就給了我這個機會學習。而且是十分有實際用途的內容和知識。三,課後感受和體會:不同於以往其他中醫學課程。上完這本課以後,我是真的有掌握到不少的中醫藥膳食的知識,還能實際應用起來。例如我就試過按書上的關於慢性支氣管炎的內容給我一個親友提供了一份膳食療方,這是我在上這門科以前不能想像的。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感想
这学期我选修了李恩庆老师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随着一个学期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接近尾声,我发现自己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即使对课程上很多很专业的知识还是不十分理解,但中医食疗,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特别是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人,有很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常涉及到了,只是现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得自己对这些知识可以有了系统化的整理。当然,如果仅仅一学期的课就可以把中医的博大精深学到手,这是不可能的。我只想说,通过这门课程,我更加的留意生活,并由此对中医药膳食有了许多新的看法。
《黄帝内经》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以补精益气,防止早衰。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篇》中明确指出:“为医者当洞查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药膳来达到调理内息,甚至治疗疾病的效果。
如今的城市人们,生活节奏快,精神常常陷入紧张的状态。他们当中,无论男女,都很少有像我们父母那一辈那样会自己煮东西了。他们很喜欢家里的“阿妈靓汤”,但是无奈自己不会煲,所以大多数都是指望父母或者外面的酒楼。同时,由于生活紧张,自己又没有注意一下调理健康,再加上城市压抑的气氛,所以如今才会有了那么多的职业病,而有些当然会演变成一些致命的疾病了。这样,我更加觉得自己有幸能够选到这个课程,来学习一些有关健康的东西。
其实,虽然我是一个男生,但我对煮东西是情有独钟的。更何况是有挑战性又有意义的药膳呢。以前看妈妈煲汤的时候没有注意,后来姐姐练就了一身好本领,煮的东西比妈妈还好,我就开始羡慕了。而且,最关键的功力当然是体现在煲汤上面。记得两年前自己第一次煲的汤是清补凉煲猪骨,当时还感觉自己蛮有天赋的。那次以后,妈妈和姐姐再也不敢小看我了。更何况,如今我手中有了一本宝典——《岭南家庭药膳必读》。于是,上次回家,我便尝试一下展示自己的“身手”,煲了一锅“芪归鲤鱼汤”(选择这个汤,是因为以前妈妈煲过,自己也很喜欢,所以想自己尝试一下):。
其实生活就是如此。有很多东西,只有敢于去尝试,才会做得出,做得好。无论是谁,无论有没有天赋。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去做,就什么都不知道不了解。另外,过去的2010年,我身边有五位老人扬长而去。错愕,落寞,始终笼罩着过去的一年。如今,有机会让我学得一些关于健康的知识,那真是一件好事。我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影响周围的人,让大家都去关注健康,去寻找保持健康的方法。而药膳,既可以吃又可以养生,何乐而不为呢?在紧张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抽出些许的时间去了解这些知识,去尝试煮东西,煲汤,生活自然充满了许多的情趣。
生命不止,那么健康的话题也是永不言止。这门课程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知识,而是在于生命与健康。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依然会义不容辞的选择李恩庆老师这门课程的!
中医药膳食疗学》课后感想
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医膳食也是这其中精髓的一部分。选修李恩庆老师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学习如何健康饮食、合理做菜。从课堂上我们了解到中医学把人体看成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认为人与自然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药食结合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为综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本草学原理,采用辨证论治的理论进行调整补养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人生活于自然界,禀受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应与自然界的气候、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如果由于气候的异常变化、过度的劳累、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节制等诸多因素,使气血、阴阳的平衡失调而又不能自行恢复,人就会产生疾病。同样生于大自然的各种动植物也禀受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具有四气、五味。与药品的药性一样,食物也有食性,用食物、药物的偏性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的失衡,即是药膳食疗之根本所在。
食疗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是利用各种食物经过特定烹制工艺力口工制作成食品,通过食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食疗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配伍,并用特定烹调炮制工艺制成食品,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不仅包括西医学中的营养疗法,还包括诸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积、止咳平喘等治疗作用在内。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善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在中医药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药膳食疗在治疗中的应用。《黄帝内经》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以补精益气防止早衰。《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食疗药物有400多种,每一种食物除营养价值外,具有和药物一样的化学成分和性味功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365种药物,一半以上既是药物又是食物。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食疗篇》中明确指出:“为医者当调查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平疴,释情祛疾者,可谓良方。”
一直以来,饮食疗法不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也同样受到现代人的青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健康逐渐重视,对药膳食疗的追求已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李恩庆老师以轻松开放灵活的形式,给我们讲解了一些有关中医学的基础知识,之后的食疗原料讲解及穿插于课程中的食疗方面光盘的放映让“食疗”一词在我的头脑中趋于具体化、实物化。我学到的不仅仅限于怎样烹制那些药膳,更重要的是根据所学得的中医基础知识,基本了解食用者目前所处状态,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出适合的食疗方,进而实践。
通过这门课程我也逐渐改变自己的很多方面的饮食习惯,因为我是四川人,很爱吃辣,可是在广东地区却不能多吃辣,因为辣是很热性的食物,而广东本来就很湿热,常吃辣,身体会吃不消。我以前也有暴饮暴食的习惯,看到好吃的吃很多,看到不喜欢吃的,就基本一点都不吃,这样对身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明白各种食物都有着独特的食疗作用,不同的食品与药物放在一起烹饪则能起到滋补身体,防疾治病的作用。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多了解一些食疗方面的知识,不仅要用食品来填饱我们的肚子,更要利用食品的功效来帮助我们滋补身体,防病治病。努力改变自己,学会如何吃得健康营养。
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药膳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剂型。
在开始进行大三学期的选修课的选择时,我看到了中医药膳这门课程,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其实最开始我选择中医药膳课的原因是因为我很爱吃,“民以食为天”嘛。但当我真正开始上课之后,我更相信我做的选择是正确的。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这样一所著名的中医药院校的非医药专业的学生,我学习到的中药医知识非常不全面、不完整,管理类专业使得我们不可能深入、系统的学习中医药课程。中医药知识的内容博大精深,不是我们一朝一夕便能完全掌握的。所以这时中医药膳学的作用便很重要了。中医药膳学是中医药学、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烹饪学相结合并以研究药与食的配剂规律、特殊制作工艺、及在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方法和规律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交叉学科。中医药膳学主要是讲究以食物来防病、治病,达到养生的目的,更加贴近生活,对我们这种掌握部分常用、浅显的中医药知识的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易于学习和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很有帮助。我们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了解阴阳五行、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机制等基础的中医理论,理解起药膳方子的构成也比较容易,还可以自主选择合适自己或他人的药膳方。的通过对中医药膳学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常用的养生类膳食,用几种很平常很普通的食材就能列成一张能防病治病的方子。例如比较常见的风热感冒,一般人们都会选择吃一些抗炎、解热的药物,但是学了中医药膳学之后,我就会选择饮用“桑菊饮”。只要用一些桑叶、菊花泡水喝,就可以不用担心有类似西药的副作用还能起到清热去火、治疗感冒的作用了。这就是中医药膳学的精妙所在。
周俭老师为我们讲的都是一些易于制作的,贴近生活的药膳方子,都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而做的,使我学到了很多养生的方法,原来好身体是可以吃出来的。很多人以为食疗和药膳是同样内容、同样目的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们都是通过食物来调理机体,但是二者也有着不同之处。食疗是以纯食品为原料,以保健为目的的一种方式。而药膳是以食品和药品共同制作,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可以说中医药膳学包含了药膳和食疗两方面的内容,但更偏重于药膳。中医药膳学注重调理,没有峻药猛药,只要长时间坚持服用,一般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随着中医药膳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目前社会上对中医养生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各地都陆续出现了以药膳为主题的餐厅,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药膳这种防病治病的方式,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药膳方子被研究出来,应用到更多人的生活中,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吃饭就达到治病、防病、养生的目的。
通过对中医药膳的学习,使我掌握了不少滋补养生的食谱,现在我也能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药膳方子。以后我就可以针对自己和家人不同时候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药膳调配,可谓终身受益。但是药膳方子也需要有一定的原则。药膳方子一定不能犯中药禁忌。既然药膳是通过将药材与食材相结合而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那么就不能对人体有任何害处,如果一个药膳方子中的药材互犯禁忌,那药膳就不是治病的药了,而是“致死”的药!当然,这是最为严重的后果,但如果药物犯了禁忌,是一定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那么你通过药膳养生的目的就事与愿违了。其次药膳还一定要能够平衡阴阳,因为食用药膳的目的就是要养生,如果一个药膳方子不能平衡阴阳,那么服食久了就会导致体质阴阳失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药膳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将体质内有失偏颇的阴阳二气通过食材的药理作用进行调和,最终达到平衡的状态。中医药膳的目的还在于调理脏腑、扶正祛邪,将药材融入食物中,通过日常三餐,慢慢作用于患者,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患者体内的邪气就会逐渐被食物中的药材祛除,疾患也会慢慢的治愈。通常人们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别人说吃了这个好,自己就跟着吃,而没有考虑是否适合自己。中医药膳要讲究三因制宜,即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是说不同的人体的素质禀赋、体质强弱、性格类型各不相同,各人之嗜好也不一样,即使在同一人体,于一生中各个时期其体质及血气盛衰也有所变化。进行药膳方子的制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区别对待,采取最适宜的药膳方案。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的人,其饮食宜忌有所不同。不同形态的人,其饮食宜忌也有差异。例如体胖的人多痰湿,适宜多食清淡化痰的食物:体瘦的人多阴虚,血亏津少,所以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物。因地制宜的意思是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情况均不一样,因而人们的饮食习惯、体质以至所患疾病亦各有异。在选用药膳方子的时候,也必须注意到地域的不同,相应地选取适应当地特征的药材、食材。最后就是因时制宜,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整体,自然界有寒、热、温、凉四时不同的气候,食物也有不同的四性、五味,人们日常生活饮食要与气候相适应,才能调养机体,健身防病。比如春天气候渐暖,饮食既不能过温,也不能过寒。当选择平淡清补的食品,如蛋类、山药、萝卜等。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水分蒸发过多,津液耗伤,消化功能减弱,加之贪食生冷,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日常生活应减少肉食,宜选择清热生津,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粥类、蔬菜、西瓜之类。秋天气候渐凉而干燥,人们胃肠功能经过夏天的耗损逐渐增强,但不宜过食荤腥油腻,防止胃肠负担过重,应选择平补生津润燥之品,吃饭的时候配合乳制品、蛋类、梨、苹果、香蕉和蜂蜜等食品。冬天气候寒冷,食宜温补,增强御寒能力,如配食牛、羊、鸡肉之类,适当佐些辛辣调味之品,但不能过多,以免生痰助热。这些都是制作药膳方子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除了讲课之外,还让我们当堂制作几个常见病的药膳方子,如感冒、感冒发热,还有滋补型的方子如延缓衰老的,清肝明目的等等,这让我们在学到药膳知识后立刻能应用到实际之中,虽然我写的方子只是对经典的药膳方子做了一些改动,但也加入了我自己对药膳的理解。毕竟中医这门传统学科的内容是深之又深,加以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即使是学习了中医药膳学,我们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吸收这部分的知识精华,并一步步付诸实践。总之,中医药膳学的内容对我来说非常有用。而且有的简单的方子是我以前接触过的,例如小时候咳嗽,妈妈就会煮川贝雪梨冰糖水来给我喝,这也就是药膳在我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了。当前社会中追求保健养生的人越来越多,前一段时间就有所谓的“著名中医养生师”以萝卜绿豆为主要内容写过一些热卖的书籍。虽然中医药膳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深奥,但也绝不是天天吃萝卜绿豆就能把所有病都吃好的。学习了中医药膳学之后,我对饮食搭配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认为我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都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中,让我和家人的身体状况也都能得到适当的调理,这才是我学习中医药膳学最大的收获。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后感想
[摘要] 中国的医学博大精深,并且深深地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医食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从这次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养生食疗的方法,不仅在生活中可以用到,还激发了我对养生方面的兴趣,从很多途径了解养生。
[关键词]中医与膳食疗法;课后感想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会选中药与膳食疗法这门选修课。是因为我觉得养生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懂得养生的人能活得更健康,学会一些养生方法对我们的生活起到很大的帮助。在平时,我比较少去了解有关养生的方法,所以希望能在中药与膳食疗法这门选修课中学到一点。
课程已经结束,但学到的东西也不少。对一些中药的认识、用途的了解,如解表药、温里药、补气药、补血药。还涉及到关于那些药物的来源与传说,加深我们对中药的印象与认识。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的认识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也认识了中医基础中的藏象、阴阳、五行学说,包括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系统联系,气血津液等这些理论知识。也有一些养生食疗,但我不会做菜,所以没在意听。比较实用的是促发我的兴趣,在网上了解到一些养生的方法,一直有在做的是‘金鸡独立’。刚开学的时候天气很冷,我的手脚冰冷,特别是睡觉时脚很冷就一直睡不着,所以都会在睡觉前做5分钟,这样脚就会暖和一点,更容易入睡。有时在上课时觉得疲惫不堪,不能集中精神听课的时候,我就会用双手像梳子那样向后梳理头顶上的头发,也蛮管用的。有时感觉有点发寒恶寒,也会用打喷嚏这个方法,但效果不是很明显。还有按手掌穴位的,现在都会有意无意的去按那个穴位。还有跪着走路让血气下行、烧毛发治流鼻血、气聚丹田由口吐出等,这几个还没实践过,但都记住了。对于养生的方法窍门都记得比较牢。因为这些养生方法对我的生活都很有帮助。
中国的医学博大精深,并且深深地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家里时,母亲总会随着时节和我们的身体状况做出各种各样的食物。比如夏日的炎炎午后,她会为我们熬一锅丝瓜花绿豆汤,喝了清凉解暑:冬天则是煲羊肉、狗肉粥,驱寒温补;当我从尘土飞扬的操场回去可以吃到猪血煮真珠菜,清肺解毒;当我因为长时间学习后眼睛略有不适,就能吃到枸杞炖猪肝,明目亮睛„„我一向惊叹妈妈的勤劳和聪慧,直到这个学期我选修了这门课之后才知道原来做出这些菜也是一门大学问,是我们的祖先多少年积淀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中医食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食疗,又称食治、饮食疗法,是指利用各种食物经过特定烹调工艺加工制作成食品,通过食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配伍,并用持定烹调炮制工艺制成食品,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达治疗疾病之目的。中医的食疗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它不仅包括营养疗法,还包括诸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积、止咳平喘等治疗作用在内。
食物同药物一样,也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要弱得多。由于它作用缓和,比药物来源广泛,经济实惠,要配制得法,烹调有方,就会使人乐于接受,且易坚持服用。谷肉果菜等食物本身就是人体营养的来源,它既可以作为疾病恢复期的调治手段,也可以作为配合药物治病的辅助措施来应用。
中医食疗十分重视保养脾胃。从烹调方法上讲,炸、烤、煎、爆易破坏食物的有效成份或改变其性质,从而降低治疗作用,并使食物难于被消化吸收。所以,食补的膳食多采用蒸、炖、煮或煲汤等方法。中医一贯重视饮食疗疾,并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说法。扶正药中有不少是补药,而某些药物本身就是食物。此外,不论药补还是食补,同样要考虑忌口问题。食补是治疗虚证的一种方法,运用得当,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大力提倡食补,食药同用,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相得益彰。
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和环境的恶化,人们身体亚健康化日益突出,各类保健品充斥着市场,然而这些保健品的质量仍是我们所担忧的。健康食品,绿色食品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医食疗这一古老而科学的饮食方法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医药膳食疗是现实生活中很实用的一些常识,只是日用不知而已。如身体不适该如何选择凉茶;小孩鼻子出血为啥用白茅根煮冰糖水喝就能好;而小孩上火咳嗽却要用冰糖川贝炖雪梨;杜仲炖猪脊骨为何能止腰痛;妇女产后及经期为什么要喝红糖水;猪脚姜醋蛋最适合什么样的女人吃;天麻炖大鱼头为何能止老年人头晕;《红楼梦》中的屠苏酒有什么功用;六味地黄丸什么情况下不能吃;春天为啥要吃芽菜;夏天为啥要煲冬瓜海带薏米汤;秋天却要吃点百合炒西芹;不同的季节如何煲出美味健康的老火靓汤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答,有理论有实践,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学会如何善待自己。有数据显示:如果你的健康是100%,那么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环境因素占7%,而你的个人生活方式却占去60%;也就是说,你不能抱怨父母不好、不能抱怨生不逢时、不能抱怨没有好医生、不能抱怨环境污染;因为你的健康是由自己决定的。也就是说,许多疾病是病人自己造成的。想要做一个健康的人就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方式,养生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调节好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养生对我们的健康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渴望获得有关养生方面的知识。所以我觉得,学校应该在普通课上也开设中药与养生这门课程,而不单单只是选修课那几节,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的养生方法。
在这学期的课程里我学到的很多的,也很有意义,对我的日常生活也很有帮助,在这之后,我也会多翻阅一些有关养生的书籍,上网看一些养生的资料,增加自己对养生的认识,让我的生活更加健康。
第三篇:观警示案例后心得与体会
观警示案例之心得体会
在看了警示教育案例后,我深感他们的行为有着共同点。每一个领导干部并不是一开始就腐败,他们起初同样扎扎实实的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有为公司为党奉献的一面。后来逐步转变为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贪污受贿,淡化了党性修养,扭曲了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沦落为人民的罪人。
有什么都不要有病,做什么都不要去坐牢,如让他们再选择一次,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在案例中我们不难看他们职务犯罪的轨迹,往往都是为获取不义之财,被权力和欲望的“魔棒”所控制,手中的权力常常是扮演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交易之戏。“蛀虫们”无视党纪与国法,不顾公司和人民的利益,腐化堕落,严重败坏党风,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破坏了党群关系,破坏了社会经济发展,自己也落得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
身为公司领导干部,他们曾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但随着职务的升迁,他们逐渐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最后沦落为犯罪分子的事例,给了大家深刻的启示。这次警示教育案例,是一次深刻的党性党风教育,是一次鞭策与激励,是一次告诫与提醒,是一次心志的砥砺和灵魂的洗涤。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刻体会到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必须始终坚定党的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廉洁清正。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公司的规定制度,坚持正确的权力观,时刻信任党组织、时刻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首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堡垒。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单某某、黄某某等人的案件对我们警示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理想信念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根本。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党同心同德,在思想上、政治上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矢志不渝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在工作生活上,兢兢业业、为公司服务,为国家作贡献。做人要讲正气,不断培养和弘扬高尚的人格品质,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严以律己,只有如此才能始终坚守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质。其次,要以案为鉴,坚定信念并矢志不渝。我们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党员,或是普通的群众,都不能失去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否则就会丧失灵魂,失去精神的支柱,如同一具躯壳,单某某等这些人之所以走上沉沦的犯罪道路,掉进罪恶的深渊,其原因就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少数一些领导干部放松对自身的要求,经受不起诱惑,被金钱、名利以及美色裹住的糖衣炮弹击溃了曾经纯洁的理想和信念,扭曲自己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只识钱财与美色,不讲原则与人格。因此我们要在我国市场经济不够完善的形势下,必须自觉地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改造,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坚持廉洁自律的原则,提高自我约束力,随时警省自己,抵御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把好权利关,美色关,经得起考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要洁身自好,以身作则,争做一名优秀的服务型共产党员。单某某、黄某某这些反面教材警示了我们:要注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一旦踏进权力与利益交易的泥潭,私欲膨胀自己就会难以自拔,就会背弃党和人民,人生轨迹就会走上人生的畸途,义利关系就会失衡,权力将变成谋求不义之财的工具,政治上丧失方向,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从此人生理想变成了不归之路。因此我们要以警示案例中的这些人在手足都戴上冰冷镣铐时痛悔莫及的警醒,以及他们对自由和生的渴望来以此警示自己,以史为镜,以人为镜,衡量人生得失与对社会的贡献。
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在这次教育学习活动中应该深刻领会反腐倡廉的精神,时刻以贪官的教训警示自己,并认真学习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在公司“创先争优”的工作中贡献力量。
第四篇:学习中医药膳的体会
养生之道
——学习中医药膳的体会
在开始进行大三学期的选修课的选择时,我看到了中医药膳这门课程,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其实最开始我选择中医药膳课的原因是因为我很爱吃,“民以食为天”嘛。但当我真正开始上课之后,我更相信我做的选择是正确的。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这样一所著名的中医药院校的非医药专业的学生,我学习到的中药医知识非常不全面、不完整,管理类专业使得我们不可能深入、系统的学习中医药课程。中医药知识的内容博大精深,不是我们一朝一夕便能完全掌握的。所以这时中医药膳学的作用便很重要了。中医药膳学是中医药学、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烹饪学相结合并以研究药与食的配剂规律、特殊制作工艺、及在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方法和规律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交叉学科。中医药膳学主要是讲究以食物来防病、治病,达到养生的目的,更加贴近生活,对我们这种掌握部分常用、浅显的中医药知识的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易于学习和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很有帮助。我们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了解阴阳五行、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机制等基础的中医理论,理解起药膳方子的构成也比较容易,还可以自主选择合适自己或他人的药膳方。的通过对中医药膳学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常用的养生类膳食,用几种很平常很普通的食材就能列成一张能防病治病的方子。例如比较常见的风热感冒,一般人们都会选择吃一些抗炎、解热的药物,但是学了中医药膳学之后,我就会选择饮用“桑菊饮”。只要用一些桑叶、菊花泡水喝,就可以不用担心有类似西药的副作用还能起到清热去火、治疗感冒的作用了。这就是中医药膳学的精妙所在。
周俭老师为我们讲的都是一些易于制作的,贴近生活的药膳方子,都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而做的,使我学到了很多养生的方法,原来好身体是可以吃出来的。很多人以为食疗和药膳是同样内容、同样目的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们都是通过食物来调理机体,但是二者也有着不同之处。食疗是以纯食品为原料,以保健为目的的一种方式。而药膳是以食品和药品共同制作,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可以说中医药膳学包含了药膳和食疗两方面的内容,但更偏重于药膳。中医药膳学注重调理,没有峻药猛药,只要长时间坚持服用,一般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随着中医药膳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目前社会上对中医养生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各地都陆续出现了以药膳为主题的餐厅,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药膳这种防病治病的方式,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药膳方子被研究出来,应用到更多人的生活中,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吃饭就达到治病、防病、养生的目的。
通过对中医药膳的学习,使我掌握了不少滋补养生的食谱,现在我也能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药膳方子。以后我就可以针对自己和家人不同时候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药膳调配,可谓终身受益。但是药膳方子也需要有一定的原则。药膳方子一定不能犯中药禁忌。既然药膳是通过将药材与食材相结合而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那么就不能对人体有任何害处,如果一个药膳方子中的药材互犯禁忌,那药膳就不是治病的药了,而是“致死”的药!当然,这是最为严重的后果,但如果药物犯了禁忌,是一定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那么你通过药膳养生的目的就事与愿违了。其次药膳还一定要能够平衡阴阳,因为食用药膳的目的就是要养生,如果一个药膳方子不能平衡阴阳,那么服食久了就会导致体质阴阳失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药膳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将体质内有失偏颇的阴阳二气通过食材的药理作用进行调和,最终达到平衡的状态。中医药膳的目的还在于调理脏腑、扶正祛邪,将药材融入食物中,通过日常三餐,慢慢作用于患者,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患者体内的邪气就会逐渐被食物中的药材祛除,疾患也会慢慢的治愈。通常人们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别人说吃了这个好,自己就跟着吃,而没有考虑是否适合自己。中医药膳要讲究三因制宜,即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是说不同的人体的素质禀赋、体质强弱、性格类型各不相同,各人之嗜好也不一样,即使在同一人体,于一生中各个时期其体质及血气盛衰也有所变化。进行药膳方子的制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区别对待,采取最适宜的药膳方案。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的人,其饮食宜忌有所不同。不同形态的人,其饮食宜忌也有差异。例如体胖的人多痰湿,适宜多食清淡化痰的食物:体瘦的人多阴虚,血亏津少,所以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物。因地制宜的意思是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情况均不一样,因而人们的饮食习惯、体质以至所患疾病亦各有异。在选用药膳方子的时候,也必须注意到地域的不同,相应地选取适应当地特征的药材、食
材。最后就是因时制宜,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整体,自然界有寒、热、温、凉四时不同的气候,食物也有不同的四性、五味,人们日常生活饮食要与气候相适应,才能调养机体,健身防病。比如春天气候渐暖,饮食既不能过温,也不能过寒。当选择平淡清补的食品,如蛋类、山药、萝卜等。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水分蒸发过多,津液耗伤,消化功能减弱,加之贪食生冷,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日常生活应减少肉食,宜选择清热生津,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粥类、蔬菜、西瓜之类。秋天气候渐凉而干燥,人们胃肠功能经过夏天的耗损逐渐增强,但不宜过食荤腥油腻,防止胃肠负担过重,应选择平补生津润燥之品,吃饭的时候配合乳制品、蛋类、梨、苹果、香蕉和蜂蜜等食品。冬天气候寒冷,食宜温补,增强御寒能力,如配食牛、羊、鸡肉之类,适当佐些辛辣调味之品,但不能过多,以免生痰助热。这些都是制作药膳方子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除了讲课之外,还让我们当堂制作几个常见病的药膳方子,如感冒、感冒发热,还有滋补型的方子如延缓衰老的,清肝明目的等等,这让我们在学到药膳知识后立刻能应用到实际之中,虽然我写的方子只是对经典的药膳方子做了一些改动,但也加入了我自己对药膳的理解。毕竟中医这门传统学科的内容是深之又深,加以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即使是学习了中医药膳学,我们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吸收这部分的知识精华,并一步步付诸实践。总之,中医药膳学的内容对我来说非常有用。而且有的简单的方子是我以前接触过的,例如小时候咳嗽,妈妈就会煮川贝雪梨冰糖水来给我喝,这也就是药膳在我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了。当前社会中追求保健养生的人越来越多,前一段时间就有所谓的“著名中医养生师”以萝卜绿豆为主要内容写过一些热卖的书籍。虽然中医药膳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深奥,但也绝不是天天吃萝卜绿豆就能把所有病都吃好的。学习了中医药膳学之后,我对饮食搭配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认为我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都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中,让我和家人的身体状况也都能得到适当的调理,这才是我学习中医药膳学最大的收获。
第五篇:学习远程教育心得与体会
学习《学生学习》与《教师成长》心得体会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受到举国上下的高度重视。在我国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的今天,提高教师水平、加强队伍建设,也成为教育界的当务之急。为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育部门不断推出各种方式教师培训。莆田市中级教师岗位远程培训也是其中的一个。本人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从中获得了不少个人感受,归纳如下:
一.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点燃学生学习的动力 曾琦博士在《学生学习》中提到如何点燃学生学习动力,谈到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归因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正确的归因有利学生学习的提高。也因此获得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信心。并对学习发生兴趣,促其往良性方向发展;不正确的归因他们会觉得习得无助,没有信心也不愿再作无谓的学习投入,最后自暴自弃,还会影响其自身的看法。一个人对自己看法以及成败归因的正确与否还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归因,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赏识自己的优势。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人数多,所以班级中差生较多,但他们不想也不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倍努力,那怕他们是刚上四年级,新的环境也未能改变他们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当老师死死地盯紧他们,想尽最大可能拉他们一把时,可他们最后都很无奈地说:“老师,我们就是因为不行才到现在这种状态,您就干脆不用在我们身上浪费精力了。”他们认为以前不行,现在也不行。我想这就是他们学习不好归因不正确的缘故。也因此阻碍了他们的上进心与克服困难的信心。其实很多学生学习差,并不因为他们“不行”或笨,而是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动力,学习时间投入十分有限。但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却很忘我地投入。如玩电脑游戏、篮球、乒乓球等,且玩得很得心应手。凡此种种,作为教师的我时常感到困惑、力不从心。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恳谈之后,同学们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不行”。静下心来学习时,还觉得学习也是项很令人快乐充实的活动。
二.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智慧
学完刘博士《教师成长》这一课程后,我不仅明确了作为一名受学生欢迎教师应具备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同时还为自己指明一条清晰的努力之道,更深刻理解如何使自己的课程教学更有
趣、有效、有用,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真正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刘教授谈到课程智慧即教师要先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超越教材,以加法的态度补充教材。然后再改变方法,使自己补充的教材正当且有意义,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粉笔字、身体语言,以及多媒体设备等。在补充教材时要先作“减法”再作“加法”,即取其精华。
记得在以前我经常困惑手头的繁忙,且要按教学大纲要求,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任务,结果很多时候都囫囵吞枣,撑死了大部分学生。在学完新课标,尤其是学完刘博士的教学智慧后,我在课堂尝试了教材的“加减”法。比如在开始阶段我用了一份过渡性教材来进行教学,由于课堂内容与学生程度相宜,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所以同学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到了中后期,学生觉得太过于简单,且无梯度,于是便用上了一份有一定梯度、内容较复杂教材,把原有的那份教材中典型词句列入另一份教材作为补充教材,结果同学上课热情又有进一步提高。
三. 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智慧
刘博士提到的教学智慧即传道、授业。一个有教学智慧的老师就是有“传道”这种追求的人。一个好的老师要成为学生的领袖,要具备良好的精神气质、高雅、睿智、亲和、自信且富有激情。老师良好的气质像春风化雨般地熏陶着学生,使学生得到浅移默化,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会对学生构成影响。授业即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技能学习的要诀是可以分解的,就像认识地图,先确定起点,再找主干道,再向四面延伸、分枝分叉。即“致广大而尽精致”。任何一个细节都需要整体。要重视“细节”与“整体”教育的有机结合。要及时反馈与矫正,玩游戏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就是因为它有及时反馈与矫正,失败了还有机会尝试。那么学习也要像“打游戏”一样要注重及时的反馈与矫正。学习过程中要先启发学生要学什么,然后再让学生去阅读、练习、及时反馈与矫正,最后再总结。让学生学有所得、有所提高、有成就感,就会更有信心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如果我们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地进行检测、运用并及时反馈与纠正,这样的课往往会比没有检测的课来得更认真,学生也更有动力和兴趣,课堂也更能集中注意力。越是没有检测反馈的课,他们越容易松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结构教育,及时反馈与矫正。在学生出现错误时,通过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错误与正确的结果进行对比,能够让学生通过产生疑惑,进而主动地去发现其中隐含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 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智慧
刘博士提到一位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智慧与教学智慧,但未必能上一堂好课。所谓管理智慧即教师能有效地控制课堂,让学生课堂的表现行为能够恰到好处。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能科学地处理问题,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使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为人处世,并从中学会做人做事,进而树立了老师的威信,使学生能够“不令而行”。遇到问题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商量,让他们自己做主,教师在一边鼓励加油。等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老师再帮忙。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不用扬鞭自奋蹄,每个学生都有活力。
五. 让自己成为学生敬畏又喜欢的老师
教师首先要有专业人格,即主动工作精神,要创造性地主动执行。要有主人翁意识,具有雷厉风行的品格。要有生涯设计与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师要设计自己的一生,什么时候有提高有变化,让自己活在希望中。让自己走向另外一个新的平台,精神要不断地更新、生长。要有“曹操的智慧”、宽容、赏识、宁静而有激情。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与学习,学会自我排忧,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学会感恩,热爱生活与工作。要自强不息,要经受苦难,用自己的行动拯救自己的命运;要宽容、忍受委屈,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好。要赏识自己的学生,但不排除恰当的惩罚,因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教学工作中,如果我们一味表扬学生,偶尔批评一两次,学生会觉得受不了,甚至会哭喊着冲出教室,也就是性格变得脆弱。如果在赏识学生之余,恰当好处指出学生错误所在,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很坦然地面对教师对他们的评价。
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地处乡下,为了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我们也十分迫切希望能经常聆听专家和教授们的理论指导,这次的网络培训,刚开始我们也有一些抵触心理,认为这是纸上谈兵,做做形式而已,但是当我们真正用心听的时候,我们感觉到这种培训方式非常好,方
便、省时、省力,而且效果显著,对提高我们今后的教学不无裨益,现在就余文森教授所做的《课堂教学》专题浅谈个人的感受。这个专题总共分五个部分,一是教学的有效性;二是教学生成性;三是三维目标;四是教学情境;五是教学关系。其中教学的有效性是这五个专题中的灵魂,也是课堂教学中的最主要的目标。正象余教授所说的,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也是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我们老师追求教学有效性,就象每个人追求幸福一样,是新课程改革成败存亡的一个命脉。如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是摆在教师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许多老师虽然是在上课,但是课堂效率低下,师生之间无法默契配合,教师讲得满头大汗,但学生却在下面睡大觉,或者无精打采,根本没有进入学习状态。
首先,我们要知道教学有效性指的是什么?余教授为了说明这些问题,从一个隐喻开始:穿越玉米地。即形象又生动地说明了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知道了学习的有效性之后,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如何从我们的教学实践层面上理解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来推进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余教授通过教师发言来回答。第一位教师观点是:应该通过课堂之外教师的高付出、巧付出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为一个教师应该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练就教师自己的一身硬功夫,还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备教材,备学生,只有在课前下足了功夫,课堂上教师才能当好学习的组织者、信息的重组者,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的整合,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二教师发言也十分精采,她认为:有效优质的教学焦点在于教师,教师如果文化底蕴广博深厚,身怀绝技,能够从容地巧妙地去应对课堂上的每一个生成,那么学生在听课中就能真正做到全员、全程、全身心的入学习,学生们就能够快乐地进行学习。施教之功,贵在教师,所以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要发展自己,只有教师自己发展了,我们的学生发展才有原动力。做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学识上的高度,还要有做人的高度。这两位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言之后。第三位教师认为要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研活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且随着科学的进步,要注意把这些活动移植到非常现代化的一些工具上,像论坛、QQ群等,利用它们作为专业成长的一个手段。这种交流没有地域性的限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师可以相互学习,互相质疑,把
发生在课堂上和发生在身边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存同求异,取得共同进步,也不失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手段。
余教授叙述完教学有效性之后,接着谈了如何进行教学生成,新课程中非常重视教学的生成性,把它看做是教学的关键点,生成性体现了课堂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可以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生成性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课堂开放了,生成了,就会出现无序状态,从而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生成与预设是一对矛盾同一体,新课程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预设与精采的生成,生成性主题的要点是:
1、新课程为什么突显教学的生成性;
2、强调生成性是否意味着否定预设;
3、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生成误区;
4、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为了说明这个要点,余教授用了一些十分生动精采的小故事和案例来说明,把讲解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预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有哪些主要类型,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哪些误区,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为了说明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余教授引举了德国一位学者讲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可见,情境之于知识有多重要。知识是一种符号,如果离开特定的背景,知识就变成干巴巴的抽象符号,就会使学生学习变得干巴巴,非常晦涩,变得很艰难很枯燥。为了进一步阐述创设的重要性,余教授又举了两个案例来说明,进而揭示出教学情境的本质是:“教学情境就是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旧知与新知,背景与知识,以及问题与思维的关系与矛盾。教学情境主要由以下几个类型:借助实物和图象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动作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创设的情境。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的关系上来,建立共同发展的、以对话为特
征的教学关系,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务。学生具有两种特性,一是向师性,与之对应另一个是独立性。其中向师性是学生本质属性,它表现在:凡是学生都具有学生感,学生不论学习哪一门功课都希望有个好老师,不论在哪一个班学习,都希望有好班主任,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帮助,而独立性也是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的独立性意味着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性,如何正确处理好新型的教学关系,由教师共同探讨,几个发言的教师都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而且所举的案例非常贴近实际,非常有代表性。除此之外,我们在教学中还要贯彻好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指的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技能。为了说明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余教授用立体几何中的三个边的关系来说明非常形象、生动。如果只注重单维度的目标,是容易实现的,难的是整合,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将这三个目标整合起来,单维目标虽容易实现,但是达不到新课程制定的最佳目标。在教学中即关注了知识技能,又关注了过程方法,还要渗透、态度、价值观,就是要将知识、能力、态度融为一体。在不同的课程教学中,要同时贯彻三维目标、方法也不尽相同,关键是我们在教学中应有这种意识。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我们三维目标,本身就把知识技能溶入进去,而且是把它摆在第一位,但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要服从并服务于人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知识而知识,为技能而技能。所谓双基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它是三维目标的依托和载体,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要注意人的发展,所以强调三维目标,并不是否定双基知识的传授。非常感谢余文森教授的悉心讲授,听后我们感觉耳目一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以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