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卓越绩效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参加卓越绩效自评报告辅导班学习心得体会
卓越绩效自评报告辅导班的目的是帮助学员全面、深入理解卓越绩效准则内涵和要点,熟悉卓越绩效评审过程,掌握卓越绩效评价方法和技巧,提供组织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思路,培养质量管理奖评审员;培训日程为5.21日-5.24日;培训地点在合肥宜临国际大酒店;培训授课先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处处长江家如作了动员讲话,其次由培训教材的编写人段学良对具体培训内容进行了讲授、互动研讨、案例练习和考试。
实行卓越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公司进行卓越绩效管理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
公司实行绩效管理已经有一段时间,从无到有,从粗框到细致,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同时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比如;
1、部分部门责任人认为绩效考核就是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个人之间的考核,不好做,出力不讨好。个别员工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工作中不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首先维护自己的利益,只为完成自己的指标,对于工作中同事遇到的困难也不像从前那样施手援助,而是坐观其乱;
2、即使在平时发现了问题,甚至对一些员工的工作状况,很不满意,而真正在纸上做评定时,所有的人员考核结果几乎都是优良,结果造成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不见效果;
3、干得多、错得多、扣得多,使员工推谣扯皮,不想多干工作,导致员工积极性不升反。
通过这次卓越绩效的学习,作为公司一名员工,建议公司需要在“领导方法、战略策划、市场与顾客满意、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以及评估分析和知识管理”等七个方面,采用的卓越绩效模式相关标准,认真地去找差距,认真地去思考改善的方法和措施,认真地去谋划提升团队的士气和执行力,我们在哪些方面还有非常显著的改进机会,我们在哪些领域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优势发挥怎么样?通过学习,对公司的绩效管理目前情况有以下几点建议和看法:
1、首先绩效指标的设定绝不可以用封闭的部门考核指标来设定,而应是以部门之间相互沟通,综合制定绩效指标,这样才能避免部门走向矛盾对立的误区,避免了互相之间的相互扯皮。切实合理、贴近实际情况地设定的指标是绩效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绩效的设定要透明,绩效的评估要公正,形成透明公正的绩效管理体制,有助于公司与部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
3、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也可以采用PDCA法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 ,在实施的过程中多进行沟通,收集反馈意见并改进绩效考核中的不足;从而达到绩效考核的目的。
4、如公司对申报安徽省政府质量奖的申报高度重视,建议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做申报材料,公司人员(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予以配合,会增大获奖几率。
卓越绩效管理它将质量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体系理念推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领域,卓越绩效准则是先进的管理思想,是指导公司绩效管理的评价准则,应该在我们以后的工作管理中充分学习、应用,使其发挥真的的作用,从而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2015年5月26日
第二篇:卓越绩效管理学习心得
卓越绩效管理学习心得
通过参加卓越绩效管理与评价培训了解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通过对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的运用与分析改进使组织逐渐达到卓越的过程。它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为顾客、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不断创造价值,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和能力,促进组织获得持续发展和动力。我更清楚了我们公司、部门以至于个人今后没得努力方向。为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积极性,下面我就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具体措施写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一、绩效考核工作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部门根据部门职责以及内勤、督导人员及打号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表现制定了绩效打分制度。通过对工作基本得分以及工作重心得分两项的评价来实行绩效考核。通过这一方法的实行可以大致体现了多劳多得,奖励先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但是用卓越绩效模式来衡量我们目前的绩效考核体系来看,仍然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例如就我部门绩效考核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上,存在不细化不量化的问题;考核指标未能涵盖督导岗部分职责;缺乏有效的绩效沟通环节,绩效考核打分比较主观;在绩效考核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上未与公司战略结合起来缺乏必要的事实支持等问题。
二、绩效考核工作改进措施
(一)明确和认真学习公司战略
战略是一个总方向,是对组织向何处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一个总规划。战略的起点是现状,终点是未来。如何从现有基础走向未来,构成了组织战略的主线。它反映了组织自身实力同外界环境中所孕育的机会与威胁的一种现实的结合,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指导意义。战略如此重要,《解放军为什么能打败国民党军队》一文中毛主席对比国共双方状况总结出国民党比共产党更困难“恢复沦陷区,国民政府要干的事情多了”。所以毛泽东这个论断就是说不要光看到我们自己有困难,你要看到蒋介石比我们更困难,显示了毛泽东的战略。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最终取得全国性的胜利。对于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我们制定绩效考核制度首先要明确公司战略,不能与之相违背,这是重中之重。
(二)制定部门职责以及岗位说明书
我们作为的一员,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围绕的是工作职责来进行的。就如同一台机器,我们每个人都是机器的一个零部件,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机器的正常运转。所以说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下制定部门职责是制定绩效考核制度的第一步。在制定了部门绩效指标后需要做的就是编写岗位说明书了。在绩效考核的时候,只有通过考察岗位说明书,才会知道只有这个岗位才有这个职责,才能去考核这个岗位上工作的员工是不是尽职尽责,是不是完成了工作目标。假如在岗位说明书中根本就没有这个职责,就不能拿这个要求考核他,因为他不需要承担这样的责任。所以,岗位说明书在工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中起很大的作用,也是绩效考核的一个基本依据。
(三)提炼关键绩效指标
有了部门职责有了岗位说明书,就需要从中提炼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评价的依据。在制定关键绩效指标时要参考SMART原则,首先制定的关键绩效指标要是可衡量的、具体的,不能是模棱两可;其次一定要适度,既不能要求太高,打消工作积极性,也不能过低,起不到激励作用;再就是要跟我们部门主要工作职责相关联,不能用不相关的指标来考核我们的工作;最后考核一定要有一个时间节点,而且在中间的过程中也设置多个检视点,不能完全放任自流。
我认为关键绩效指标应该涵盖我们工作的所有主要工作,分条列示,然后根据这些指标的重要性赋予相应的分值。在《解放军为什么能打败国民党军队》中写道,共产党可以灵活的集中优势兵力,有重点的歼灭敌人,讲到了一个重点。我们在绩效考核中也要有轻有重,比较重要的工作所占的比重就要适当高一些。除了主要工作内容外,考勤以及团队合作等因素也应该考虑到绩效考核关键绩效指标中来。比如说完善考勤管理,360度匿名评分等方法。另外,对成员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务必做到客观公正,严格依据关键绩效指标以及工作状况评价。
(四)完善绩效反馈机制
在健全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后还有一项重要工作,绩效反馈或者称之为绩效面谈。绩效面谈是现代绩效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绩效面谈实现上级主管和下属之间对于工作情况的沟通和确认.找出工作中的优势及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在我们的绩效考核中,绩效面谈是总结、分析、改进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绩效反馈才能总结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才能明确今后的前进方向。而绩效面谈也是有技巧的,面谈需要做细致的工作,要力求实效,防止形式化、走过场;要以诚感人,让员工感受到真诚,感受到企业对他的尊重与关怀;要防止出现“你好,我好”双方都无益的礼节性交谈;采用“问题-处理”的方式进行交谈,交谈以开放的话题为主,设计的面谈问题要留有思考空间,要顾及员工当时的情绪,让员工按照个人的体会回答,而不加过多的节制。要创造宽松的面谈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员工诉说,面谈者应认真倾听和记录,实现相互间良好的沟通。
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我们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如果我们坚持用卓越绩效模式来要求我们自己,改进完善工作,肯定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第三篇:卓越绩效体会
学习卓越绩效体会
卓越绩效模式的来源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落实企业进行系统管理的模式,也是企业将卓越绩效评价标准落实到全体员工的必要手段、是当今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产生于美国的“国家质量奖(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是中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因建立此管理模式的企业能连续3年各项指标取得25%以上的增长。因此,美国政府在1997年更名为“卓越绩效标准”(美国国家标准)。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标志。
目前全世界已有70多个国家正式采用并大力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4年8月30日发布GB/T 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T 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2005年开始,我国国家质量奖的评定采用此标准。
卓越绩效是什么
卓越绩效是从英文Performance Excellence 翻译过来,“卓越绩效”这种译法是国家标准GB/T19580的规范译法,在早期使用中也有译为“业绩卓越”的,由于中英文含义的差异,某个中文单词往往难以将英文单词的内涵详尽地表达,这个词组也是如此,中文“绩效”是名词,但是“Performance”含有“通过做某事取得某结果”的含义,因此它表达了一个动态的含义:“通过卓越的过程获取卓越的经营业绩”。
在国家标准GB/T19580中,卓越绩效的明确定义是: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在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经营环境下,组织如何应对各方面挑战,保持持续发展?卓越绩效模式以“平衡、发展”为目的,以“领导、战略”为龙头,强调管理的“系统性”、“一致性”。通过导入卓越绩效,实现组织从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向“察知-应对”模式的转变,从纵向的“职能碉堡”方式向横向的“过程导向”的转变,从被动的“指挥与控制”向主动的“以人为本”转变。它分为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和改进,经营结果七大部分。着七大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在管理实践中要以系统的眼光来看待着七大方面。
系统 中,卓越绩效模式提供了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环境所需要的一套方法论,这套系统曾经 在美国,欧洲以致全世界 80 多个国家帮助数十万企业提升了管理水平。
卓越绩效准则过程/结果类目与 11 项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波多里奇卓越绩效准则框架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视觉来看一个组织.顶部是组织 简介-描述了组织所处的环境, 关系和挑战.左边类目 1-领导,2-战略策划,3-关注 顾客为”驱动三角”, 表明了关注顾客,策划战略的领导的重要性;右边 5-以人为 本,6-过程管理,7-结果为”结果三角”, 领导通过组织最宝贵的人力资源, 过程管 理达成组织的结果.类目 4-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为其他 6 个类目提供了绩效管理的 基础。从这个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出卓越管理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要搞好 企业的经营,就必须搞清楚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包括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主要 顾客、主要竞争对手、关键的战略挑战以及战略优势等,这些是经营企业的前提,也 是卓越管理系统的限制条件。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卓越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要 持续获得卓越的绩效,这些绩效不仅仅限于收入和利润方面,而且,还包括产品和服
务质量、财务与市场结果、顾客满意度、过程结果、员工工作结果和领导结果等 6 个方面。再者,为了获得卓越的绩效,企业必须实施领导、战略策划、注重顾客和市 场、注重员工、过程管理等 5 大过程。最后,卓越管理系统需要建立测量、分析和 知识管理机制,测量和分析整个系统运作的情况,不断改进,从而不断卓越。
卓越绩效模式与 ISO9000 的关系
ISO9001:2000 合格评定 旨在使顾客满意 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成熟度评审,水平对比 使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综 合满意 证实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 包含领导、战略等七大类目在
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的产品和质 内的全面、综合的企业经营管理体 量管理体系 强调过程 领导作用在于确定质量方针 系 同时强调过程和结果 领导作用在于明确发展方向 和营造组织文化 审核员 过程管理仅考虑顾客的要求 评审员 过程管理必须兼顾和平衡各 相关方的要求
学习卓越绩效体会
企业作为国家政治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 视的作用。企业不仅生产产品、创造效益,而且解决就业、培养人才。企业从它产生 的那天起,就在不断地完善管理、走向规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 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全世界的企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自己的管理体系,提高自 己的管理水平,以满足产品国际化的要求。卓越绩效的学习为组织的自我
我评价和外部评价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标准的制定和 实施可帮助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相同,我们每个人也同样需要把自己的工作 质量经营好,工作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必需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我感到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竭尽全力,积极进取,尽自己最大的 努力,不断追求进步。
第四篇:卓越绩效学习心得[定稿]
企业作为国家政治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不仅生产产品、创造效益,而且解决就业、培养人才。企业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在不断地完善管理、走向规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全世界的企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自己的管理体系,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以满足产品国际化的要求。
以前我们谈质量,谈管理,往往都是片面的,或是孤立的。抓质量只抓终端产品,而不重视过程质量;抓管理只抓设备生产,而不重视人的管理;抓效益只重企业效益,而不重视环境负担和社会效益;抓目标只重短期效益,而不重视长期战略和缺少大局观。这些管理上的片面性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必将使企业处于被动,甚至会使企业走向灭亡。qeo三标管理体系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给我们建立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和努力的方向,使我们企业的发展不再是盲人摸象,不再会走向歧路而不知觉。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们的企业已不可能象从前那样在自己的封闭体系中,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得过且过了。我们的产品必须面对世界各国企业的竞争,虽然在一些行业我们可能有短期的保护,但那只是暂时的安慰。我们每种产品,每个企业都必将接受竞争的挑战,我们必须在自己的管理模式上与国际接轨,得到国际通用认证体系的承认,我们才有了与别人竞争的资格,才能拿到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从这一点上来说,在我们每个企业推行oeo三标体系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有的人会说,一会儿是qeo三标体系,一会儿又是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不是有点重复,有点多余,有点烦琐。答案是否定的,这两种体系并不冲突。两种质量管理体系都是从大质量观出发,qeo体系是一个符合性的标准,也就是最低要求,是国际认证的合格评定标准,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一个成熟性的标准,它引导企业持续改进和创新,不断完善和趋于成熟,永无止境地追求卓越。所以说,qeo体系达标是让我们拿到竞争的通行征,而卓越绩效管理是让我们在竞争中名列前茅,卓越绩效模式是优于qeo体系的,但它又必须有qeo体系的内容来支撑。
qeo三标体系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两个体系都是系统工程,它们涵盖了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qeo体系包括质量,职业健康和环境三个国际标准的细则,企业要达到标准的要求,就必须从建设、原料、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上把关,做到精细化管理。而卓越绩效管理从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测量分析和改进七个方面展开pdca循环,它特别强调大质量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社会责任、强调战略的重要性、强调对结果的评价和改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将使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融合得更紧密,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真正的科学发展观。
两种体系无疑都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的提高,对企业产品的要求肯定也会不断变化,所以任何体系都不会是固定的死框架,不会一成不变,也不会有绝对完美的体系。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管理体系,以适应社会和人类的需要。所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灵魂就是“改进和创新”,强调实现双赢。
任何体系都是死的,只有我们把它用起来,落到实处,体系才能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地造福社会,造福人类。我们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真正做到过程管理,将体系中的标准和要求贯彻到每一个细节中,才能使我们的管理见成效,才能达到卓越管理。如果我们只是学学体系,然后埋头编数据,造文件,应付审核,我们就背离了管理的初旨,长期下去,不仅我们的管理模式丧失了作用,我们自己企业也将为此会出惨痛的代价。
要让两种体系良好运转并发挥作用,仅仅靠企业的自觉和良知是不够的。三鹿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三鹿曾经得到过各种荣誉,通过了许多体系认证,被各种媒体和名人大肆宣传,还是全国驰名商标,老百姓对其产品高度信任,其结果却是让数十万儿童受害。由此可见,一种认证体系若没有有效的监督体制和制裁措施,其危害比没有这种体系更大数倍。我们可以设想,一种三无产品或是名气不大的产品,我们使用它必定是小心谨慎的,一旦有不好的影响我们必弃之不用,而一种驰名产品,我们用它毫无防范心理,即使有了坏结果我们也宁愿从其它方面找原因,这种危害日积月累,就会酿成三鹿事件一样的弥天大祸。所以,要让oeo三标体系和卓越绩效模式这两种体系发挥其作用和长处,我们必须在立法和监督上加强,要对获得体系认证的企业建立长效监督机制,要用法律来约束体系论证机构,合格企业和产品出了事,认证机构要负连带责任。这样才能避免论证走过场或是用金钱来交易,才能让体系成为一种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因素。
两种体系是社会和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全社会和人类的一种需求,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规则,我们每个企业必须要遵守这种规则,并不断地追求卓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卓越绩效管理
申报省长质量奖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应知应会内容
1、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来源
答:卓越绩效模式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我国于2001年启动全国质量管理奖,并于2004年参照美国的波多里奇奖制订了国家标准,即《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配套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于2005年开始实施,它既可用于企业自评同样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审。
2、卓越绩效的理解
答:又称高绩效,是指通过系统的绩效管理方法,使企业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企业的整体业绩和能力,为顾客和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企业获得成功法杖的结果。
3、集团何时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答:我集团于2007年底导入该管理模式,进行全员培训。
4、推行作乐绩效管理的意义
答: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管理经验、不如现代化优秀企业行列意义重大。通过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可实现公司与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模式接轨,成功借鉴他们的管理经验。
2)对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意义重大。通过建立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建立完善的标杆管理体系并实施推进,对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3)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整合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率、完善绩效 1
评价意义重大。
4)创建全国质量奖,树立卓越品牌形象,意义重大。
5、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答:(1)企业使命
回报股东、惠及员工、贡献社会。
(2)发展愿景
利华益集团致力于发展成为一个资产精良、科技领先、知名品牌、环境友好、富有崇高远景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3)价值观
利华益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人和、无私、自主、自觉”。人和:诚信为本、人之同心、和而不同;
无私:公平正义、乐善好施、取之有道;
自主:开拓创新、自我管理、自强不息;
自觉:崇高觉悟、爱岗敬业、知恩图报。
企业精神:自强不息,不断超越。
企业作风:雷厉风行,节奏高效。
质量理念:追求卓越,用户至上。
诚信理念:以信立企。以诚待人,知行合一。
环保理念:爱护自然就是爱护自己。
人才理念:人人是人才,成长需竞争。
管理理念:人和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自主是管理的最高目标。
6、集团的长、短期经营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该目标公司采取
什么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你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短期目标: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力争200亿元; 长期目标: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
集团为实现目标制定了“一大集群、两大基地”的发展方针,即:有机化工产业集群,中药新药产业基地和高端纺织基地。
在实际工作中,我会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做好工作,同时发扬主人翁精神,关心公司各项工作,力争工作的主动性、创新型,以合理化建议等形式积极参与企业管理。
7、你受到何种培训?是否有用?谁确定你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培训?如何将培训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工作中(企业提供的条件)?公司给你们做过职业规划吗?
答:在工作中,主要培训室实效技能培训,有专职培训员根据个人实际操作水平,加大弱项的培训力度;还有外出到其他企业培训以及公司组织的各种理论及技术培训,培训确实有效: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丰富理论及实践知识,提高绩效成绩。
一般由部门机企管部根据工作绩效考核情况,通过反馈,有针对性的给我们提出培训计划。
公司会根据我们培训内容及培训后的考核情况,综合考虑岗位设置对技术能力的要求,给我们设置合适的工作岗位,从而将我们培训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工作中。另外通过公司的QC小组等形式将培训知识用于生产。
公司会根据员工的情况结合绩效考核等对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同时也帮助员工自己进行职业规划。
8、你在工作中做过什么决定?你试利用什么数据和信息来帮助做这些决定?这些数据和信息容易获得吗?
答:根据具体岗位回答:比如在质管岗位可以做出合格产品放行,不合格物料不能流入下工序、不能出厂的决定;销售员可以做出给客户发货的决定等;生产岗位可以做出是否继续下工序生产或禁止操作的决定。
生产主要是通过岗位职责、岗位说明书,操作规程,检验报告,设备自带的信息数据系统以及车间统计员统计的信息,来帮助自己做出决定。
这些数据和信息易于获得。
9、你在哪些活动或工作中得到了什么认可或奖励?为什么?这些认可奖励制度是否持续、一致吗?公平吗?实现顾客满意是你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吗?你所得奖励和认可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对顾客满意的贡献?
答:职务提升、安全奖、先进工作者、QC活动、节能降、技能大赛、优秀员工等(据实际情况回答某一方面)。
公司认可奖励制订是持续一致的。是再充分沟通基础上制订的,能体现公平性。
实现顾客忙一是我工作的关键部分,公司所有工作都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我所获得的奖励、认可在一定程度上都与顾客满意有关,都为顾客满意做出一定贡献。
10、你是如何对你地工作过程进行改造的?改造的一句是随机的还是根据系统的评价?
答:根据自身工作岗位实际回答。
质量上:QC活动,科技攻关,质量问题解决,纠偏措施等; 营销上:目标对不改进;
研发上:标杆对比科技攻关;
设备上:维护计划的改进,设备改进等;
生产上:工艺改善。
另外,还要清楚你正在改进的工作。
11、管理人员是如何鼓励员工们创新的?
答:制订集团科技奖励办法,创新奖,鼓励开展“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窍门、小技术、小创新)活动,在职务晋升方面将创新能力列入要求。
12、企业做了哪些工作来改善工作场所的健康、安全和人体功效学因素?
答: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MP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配备了劳保用品、定期进行体检,除尘除废气等设施,设立岗位休息室,配置空调等。
13、你地主要顾客有哪些?有什么特别的给你印象最深的需求、期望和偏好?
答:石化:中石化山东省石油公司、上海华谊等,要求供货及时。纺织:鲁泰、雅戈尔、田歌等,要求产品质量高。
制药:北京万荣、山东九州通等,要求产品质量好、价格低。
14、通过何种方式你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
答:公司网站、职代会、公司全体大会、利华益报、文件、座谈会、广播等形式。
15、企业如何了解员工的满意情况
答:每年两次工会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在工作环境、员工权益、学习与培训等方面对公司现状的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