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社会要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要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 构建和谐社会要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
前段时间我曾在电视上看到两个犯罪案例,当时心里总觉得有些什么想说。今天空闲就简单的谈谈我的感受吧。
先简单介绍下看到的案例情况:案例一为某男子和一个在社会上混的女子认识产生感情准备打算结婚时,却因从其手机上发现她还与他人有暧昧关系。男子一气就将那个女子杀死并分尸,然后用箱子装着骑自行车带到一个桥上弃尸于河水中,被人发现报警使得案件最终被侦破。案例二为一女子在外结识了一个男子产生感情,女子先是隐瞒自己的婚姻,后来又谎称丈夫家庭暴力博得同情,最后竟伙同男子和自己的表妹一起将丈夫害死。女子谎报假警,引起警方怀疑最终案件被侦破。其实这两个案件都是很发人深思的,原本只是情感问题但最终却演变成悲剧。两个案件中的犯罪者不仅法律意识单薄,而且都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心理素质,使得悲剧就不可避免。若案件中当事人的法律观念强,懂得他人的生命权是不容侵害的,或者懂得珍爱生命懂得调节自己的心理,就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
从这两个案件的报道中我感觉到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所要做的事其实还很
多。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可以说我国近年来法制建设是快速的,每年都要制定颁布不少新的法律法规,而且每年新增的学习法律的人也不少,电视中的法制节目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些还是不够,因为在一些经济社会生活的方面我国还没有制定适合的法律,当然,我们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不可完全去和先进的发达国家比,他们毕竟发展了上百年。我也相信以近年来我国法律法规建设发展的状态看我国的法制建设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越来越完善。然而,我国的法律教育与法制建设却有着差距或者说有些脱节。现在我国不少人对新颁布的法律不了解,而且我国许多贫困边远地区的民众的法律意识还很低。这就会导致公民对自己的合法权力认识不清,也会导致侵害公民权益的违法案件不断发生,使得社会犯罪率难以降低。所以,我们在加快法制建设的同时更应加强公民的法律教育。可以在电视报纸或其他新闻宣传中更多的增加法律节目。比如〈〈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等类似的法律教育节目不但要办好,还有增加实践性和内容性。此外,基层农村政府工作中也要落实法律宣传教育工作,只有这样边远贫困地区的法律推广才能有成效。
其次,我们要强化公民道德教育。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或者换个说法道德比法律更高一个层次。不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哪个方面,其实都是有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且这些标准都是高于法律的。国家的法律都是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的正常社会、经济生活秩序,而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制定的最低的标准。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道德告诉我们自己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哪怕拿别人一分钱都不对。而在法律上的偷窃罪或盗窃罪都要达到一定的经济标准。当然各个国家对词的法律标准又各有差异。总之,道德是在法律之上的。因而,我们在加强法制建设和法律教育的同时还要增强道德熏陶教育。如果我们的道德教育搞好了,对法律建设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要谈到的就是心理素质教育。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懂得调节自己的心理。其实,只有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才能有懂得珍惜生命,懂
得遵守道德和国家 的法律。所以法制建设和道德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心理素质教育。
由此可见,要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相结合,三者缺一不可。
法治宣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恩施新闻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8年12月29日08:45
聂碧香
法治宣传教育是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基础工程。近年来,利川市腾龙小学始终把少年儿童法治教育摆在普法的重要位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法律素质。
法律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目前,学术界一般将素质教育概括为4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笔者认为: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法律知识教育在内,培养四有新人中当然包括守法在内。遵纪守法教育也应从基础教育抓起。素质教育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法律知识进课堂,素质教育高质量。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方向,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核心,身体心理是保障。不进行法律知识和遵纪守法的教育,没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思想道德情操,我们便会迷失方向。所以,法律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具有内在统一性,法律知识教育对四有新人培养的基本要求蕴涵在素质教育的本质之中。常言道“教书育人”,既要教学又要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平同志讲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不单指的教育事业,而是忽视了对国民的思想教育、法律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正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对人才培训要求及标准的总纲,法律知识教育功不可没。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居于核心地位。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在中国已成共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有以德治国的论述: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以德,璧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这些论述,阐明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可以探知古人对德育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充分发挥了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腾龙小学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普法规划中关于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要做到“计划、师资、教材、课时”四落实的要求,充分发挥课堂这一法治宣传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教育学生增强法治观念、学法、懂法、知法、守法,倡导学生讲文明礼貌、善待他人、牢记“八荣
八耻”,争当遵纪守法小公民。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及《利川市“五五”普法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的新模式,促进依法治校和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学法、用法、守法、维权的意识,增强学生抵制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腾龙小学“以学校教育为依托,以家长、社会相配合,以公、检、法、司、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有关职能部门支持”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在有效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改造校园周边环境、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
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少年儿童开展法制教育,要根据不同学生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理解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小学生要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根据湖北省颁标准,腾龙小学已将法治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了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使学生们在6年小学教育期间完成法律基础知识的普及任务,该校还建立了以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带头,德育主任负责,年级组长及班主任主管的纵向治理和学校、家庭、社会、公安派出所负责的横向治理的法治教育治理人员队伍,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儿童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切实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面向全体学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法治教育不应该只针对少数有严重不良习气的后进生。必须将法治教育纳入德育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全体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发挥社会教育资源优势,拓宽法治教育渠道
采用模拟少年法庭、重点案例剖析、以案说法、请法律辅导员、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夏令营、参观看守所等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同学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发挥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的作用,开展自我保护教育,教育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儿童少年防范侵害的能力,使大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知识。对少年儿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社会各界应该更加关心校外活动阵地建设,为儿童、少年提供更多有益的活动场所,使他们在法治的蓝天白云下健康成长。
(见习编辑:成西)
来源:恩施晚报
第二篇:加强法制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12月4日是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我市的宣传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这充分说明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宪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遵守宪法和弘扬宪法精神是我们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并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我们党顺应时代要求,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
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的根本要求。
从1986年我市实施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开始,法制宣传教育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20年来,我们在经济生活中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变革,在政治生活中实现了从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国家事务到依靠法律手段管理国家事务的发展变革,在思想观念领域实现了从相对僵化封闭到兼收并蓄、繁荣活跃的发展变革。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的变革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条件、环境、目标、要求等方面都有体现。公民对法律的认识由“法律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是约束、制裁群众行为的”,转变为“法律是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权益的手段”;公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由接受启蒙教育,转变为对法律知识的内容、广度、深度的多种选择;公民对法律的需求由单纯接受法律知识教育,转变为需求法律素质的全面提高,逐步开始运用法律,参与社会法治实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依法执政是新时期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依法执政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执政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形成法律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参与管理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依法执政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运用法律的手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今年是我们全面落实“四五”普法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启动“五五”普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为此,一要把宣传学习与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充分调动全民学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掀起全市普法新高潮;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进行深层次发动和广泛宣传,形成全市各单位和部门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宣传态势;三是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宣传宪法和相关法律,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为群众学法用法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之,我们要以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为契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深化我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市,为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第三篇:加强法制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12月4日是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我市的宣传主题是“弘扬憲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这充分说明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憲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遵守憲法和弘扬憲法精神是我们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xx大明确提出并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我们党顺应时代要求,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的根本要求。
从1986年我市实施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开始,法制宣传教育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20年来,我们在经济生活中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变革,在政治生活中实现了从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国家事务到依靠法律手段管理国家事务的发展变革,在思想观念领域实现了从相对僵化封闭到兼收并蓄、繁荣活跃的发展变革。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的变革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条件、环境、目标、要求等方面都有体现。公民对法律的认识由“法律本资料权属文秘站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站网更多资料是约束、制裁群众行为的”,转变为“法律是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权益的手段”;公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由接受启蒙教育,转变为对法律知识的内容、广度、深度的多种选择;公民对法律的需求由单纯接受法律知识教育,转变为需求法律素质的全面提高,逐步开始运用法律,参与社会法治实践。
党的xx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依法执政是新时期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依法执政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围内,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带头维护憲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执政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形成法律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参与管理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依法执政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运用法律的手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今年是我们全面落实“四五”普法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启动“五五”普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为此,一要把宣传学习与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充分调动全民学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掀起全市普法新高潮;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进行深层次发动和广泛宣传,形成全市各单位和部门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宣传态势;三是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宣传憲法和相关法律,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为群众学法用法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之,我们要以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为契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深化我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市,为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第四篇:浅谈反腐倡廉与构建和谐社会
浅谈反腐倡廉与构建和谐社会
[论文关键词]反腐倡廉 构建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干部要按照党章赋予的职能任务,更加注重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更加注重查处大案要案,更加注重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更加注重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加注重制度创新,更加注重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纪检监察机关担负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使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
1.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只有党群关系和谐,才真正能够表明党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代表,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党建设好。从党风廉政建设角度考虑,必须把握好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加强干部的管理监督。干部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是造成干部队伍涣散、党群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要完善任前公示制,认真调查甄别公示期间群众举报问题,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干部任免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教育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党员领导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要把廉洁奉公作为为官从政的第一要义和基本素质。党员干部只有廉洁奉公,才能得到群众拥护。
2.注重查处大案要案,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把防治腐败寓于改革和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既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又不断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近年来新经济领域、资金高密集领域、垄断性行业案件频发多发、违纪违法人员作案手段趋向隐蔽化和高智能化的新特点,研究新政策,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查、破案经验,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集中力量,不断突破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震慑犯罪,遏制腐败,达到为改革开放排阻清障,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为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秩序的目的。
3.注重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优化和谐的服务秩序。行业不正之风是行业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实质是以权谋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是打造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行业不正之风之所以发生,有体制不完善、制度不落实的问题,有领导管理工作不力、宣传教育工作效果差的问题,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一些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崇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各级纪检检查机关要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常抓不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制度等各项手段,多管齐下,抓好落实。要坚持标本兼治,专项治理,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分子,严肃处理违纪违法人员,让搞行业不正之风的人付出高昂的代价,使之不敢闯法律和制度的“红灯”。
4.注重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从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权利的本质是责任,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这是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践行“三个代表”的基本准则。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发展改革稳定大局,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牢记人民群众
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的呼声当作为第一信号来考虑我们的工作。二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三是要带着感情做工作。要以强烈的事业心深入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感情上与群众相融,思想上与群众共鸣,行动上与群众合拍。四是坚决纠正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强对涉及群众利益事项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使群众利益切实得到维护;要纠建并举,探索依靠改革和机制、制度从源头上消除腐败的办法。
5.注重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体制机制制度日臻完善的社会。任何制度都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局限性,曾经有效的制度措施,也需要针对腐败行为新的表现形式,不断加以改进和创新。要在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同时,以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为指针,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强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强化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强化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有效措施,加大预防腐败的力度。
6.重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保证。构建和谐社会,从客观上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以科学理论指导,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规律,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一是着眼于建设诚信友爱的社会思想基础,注重社会宣传效果,增强教育的本领。二是着眼于建设民主法制的政治基础,维护党内民主,促进民主法制,增强制度建设、依法执纪的本领。三是着眼于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维护群众利益,增强监督的本领。四是着眼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惩处腐败分子、纠正不正之风的本领。五是着眼于激发社会活力,鼓励干事创业,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保护人才的本领。六是着眼于构建全社会反腐格局,善于调动全社会力量,综合组织协调反腐败的本领。
第五篇:浅谈物业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
浅谈物业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
目录
摘要...............................1一、物业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1二、用物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11、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
12、形成良好的社区风尚 ·····················································································································
23、让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 ··············································································································
24、尽最大努力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 ··································································································
2三、物业管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功能.......................21、具有教化和益智的社会功能 ··········································································································
22、具有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的功能 ······································································································
23、具有社交和繁荣文化的功能 ··········································································································
3四、目前河南省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31、企业规模总体偏小 ·························································································································
32、物管投诉多,社会认可程度低 ······································································································
33、相关政策配套法规规定实施细则滞后 ···························································································
34、物管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高,后劲不足 ·······················································································
35、融资困难 ········································································································································
36、特色企业文化未形成 ·····················································································································
3五、物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31、不断提高物业管理的覆盖面 ··········································································································
32、拓展物业管理的服务范围 ··············································································································
33、切实规范物业管理各方行为 ··········································································································
4六、结束语.................................4浅谈物业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消除社会矛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和谐社区,是一种充满活动和创造力,秩序井然的社会环境和社区环境,有什么样的物业管理,就有什么样的社区环境,也决定了产生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搞好物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作为城市管理的一部分,物业管理越来越为人们认同,成为了居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和谐社会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物业 物业管理 和谐社会业委会
社会的和谐,必须要求社会机制的科学合理、社会政治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人们生存环境的不断优化。而作为人们生存环境基本内容的居住环境——社区的和谐,理所当然地占有重要位置。而物业管理企业作为社区管理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在这一过程中,当仁不让地承担着重要责任。
物业管理运用现代管理与服务技术,对各类物业实施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创造安全方便的居住和上作环境,提高物业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物业管理不提供具体的实物产品,而是向业主提供劳务商品,为物业拥有者(即业主)提供方便,其经营方式是凭借自己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向业主提供综合性的劳务项目,创建一个整洁、文明、安全、方便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物业管理作为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在社区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把握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推动形成良好的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秩序,从而形成温馨和谐的家园气氛,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根本途径。
一、物业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两者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联系。物业管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从事的保安、保洁、绿化、房屋及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下作,正是社区建设中卫生、治安、环境等最基本的职能范畴。同时,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小组织和参与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牛活,而且有助于促进邻里和睦,增强业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社区建设反过来影响物业管理的发展。社区建设得好,社区功能完善,居民素质提高,各主体自觉履行职责,有助于物业管理制度的有效遵守和执行,有助于业主自律机制的建立,有助于矛盾和纠纷的减少,物业管理自然事半功倍。另外,在流动人口的管理、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等方面,虽不属于物业管理服务的范围,但在政府授权和有偿服务的前提下,物业管理企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完成辅助性宫缩,客观上也推动了社区建设工作。由此可见,从根本上说,物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营造社区稳定、安全、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建设文明社区,可以促进市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通过文明社区建设,在社区广泛提倡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社区成为培养居民正确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园地。文明社区的创建,有利于物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利于物业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利于展示其管理水平和服务档次。物业管理企业通过多种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使社区成为一个有利于人与入之间沟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人与文化融通的健康、开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创造一个具备良好人际关系、社会公德的社会环境,使社区成为安乐祥和、安居乐业的场所。因此,高质量的物业管理,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用物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
1、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提倡“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生活观念是和谐社区的第一要素。试想,如果社区的居民在穿过大
街上忙碌的人群,度过了办公室沉闷的氛围之后,当他从踏入规划整齐统一的社区大门开始,被一种舒适而平和的氛围包围时,社区内的一草一木就会变得无比生动。有生气的的绿化、尽职的小区管理人员、有序的停车场、干净的道路和楼道及可爱的小宠物无不让生活在社区的居民立即产生家的感觉。此时,业主会感受到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周到服务,认为你了解业主的需求,然后就会在在业主心目中树立起体贴、关爱、和谐的形象。物业管理企业随时为住户排忧解难,提供最佳服务,业主也会被这种感情投资所“感动”,同时也会给物业管理公司以丰厚的回报。
2、形成良好的社区风尚
物业管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增进邻里关系,缓解人们平日的工作压力,进而营造出一种氛围、一个“圈子”,在社区成员中确立共同的价值目标,让业主对社区产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全体社区成员对社会、对集体的高度热情,从而积极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公益活动等,发扬互助精神。邻里和谐是和谐社区的主要表现,“增进邻里感情,构建和谐社区”是让社区居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逐步清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冷漠、排斥状态,强化社会团结意识,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亲情感、温馨感,努力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物业管理是建设融洽和谐的社区环境的重要尝试。
3、让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
参与社区事务可以使居民既可以分享社区内的利益,又能够承担社区内的责任。居民心目中的好社区往往都有着畅通的沟通渠道,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和有关服务部门十分重视让居民参与社区社区事务这一块,并且能够主动想方设法与居民沟通。和谐社区要求加强业主与业主、业主与开发商、业主与物业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讲究诚信,避免信息不对称;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居民们增加了对管理、服务部门的了解,知道管理、服务部门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有什么困难,准备如何去克服。
居民不仅能够主动地参与管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实施监督。管理、服务部门也因此增加了透明度和亲和力。业主委员会的成立,业主大会和业主代表大会的按期举行,给业主广泛参与社区事务提供了组织保障。
4、尽最大努力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
和谐的定义要求每个个体都能实现安居乐业的愿望,只有每一个社区的个体细胞都和谐,才有可能实现整个社区的和谐。和谐的社区必须为业主提供全面基础配套设施(交通、医疗、卫生等),并能够对这些设备设施进行及时地保养和维护;和谐的社区还应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体系完备,为业主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谐的社区需具备酒店、会所、商场等场所,用以满足业主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建设和谐社区,要高度关注困难群体的利益。这些困难群体往往无工作单位,社会活动的空间狭小,因此社区常常成为他们生活上的最重要依托,他们也会成为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卫生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受惠者。
因此,推进社区建设,是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融洽和谐的社区环境的必然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在做好日常服务的同时,可充分利用社区劳动就业中心,收集用工信息,进行职业介绍,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积极采取社区服务与再就业相结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再就业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再就业相结合的办法,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区法律援助网络等等。
三、物业管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功能
1、具有教化和益智的社会功能
小区的文化与品味、小区的情调、小区的建筑风格,会让住户有一种情感的归属。这样的物业管理,可以增长居民的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居民的素养。
2、具有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的功能
在衣食无忧的现代都市人群中,追求舒适、个性的生活小区正成为人们更高层次需求的集中表现。生活在高档小区,享受着高档物业管理,能产生“物我两忘”的身心体验。同样,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服务态度,会让居民感受到心情豁然舒畅,心胸开阔,身心健康。
3、具有社交和繁荣文化的功能
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消费,与其他消费一样,存在着循序渐进、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螺旋式上升运动的规律。现代物业管理则能通过建立多种平台或采取多种形式,来促进住户的交流,繁荣社区文化,推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因此,物业管理消费促进了居民的社会交流和情感交融,更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四、目前河南省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总体偏小
由于房地产开发规模普遍较小,开发方大多自行组建物管公司或成立物业管理处等,直接形成了一般物业企业难以快速实现高规格和大规模发展,企业规模总体偏小。
2、物管投诉多,社会认可程度低
物业投诉产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物管企业提供的服务和住户期望与理解产生了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是开发商没有足够重视所建物业后期管理需要的客观条件与运作成本。群众对物业管理消费没有形成正确认识,造成其社会认可度偏低。
3、相关政策配套法规规定实施细则滞后
市场经济需要完备的“游戏规则”才能运行,而物业管理的配套法规出台较少,可操作性较低,这就造成出了问题难以统一思想与认识,并逐步使分歧加大,矛盾加深,个案不能得到很好解决,时间推移则会形成片面性问题。
4、物管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高,后劲不足
有研究人员指出,规模化发展并不等同于规模效益。很多物管企业因摊子过大,管理跟不上,人才匮乏而运营不下去,再加上整个行业面临的共性现实困难问题,例如:一些急剧扩大规模的物业公司因其物业管理主业大多出现亏损,而不得不退出部份楼盘的管理。
5、融资困难
一个物业管理公司的资金能否顺利融通,以及能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大致可分为宏观因素(例如物价水平,利率水平)和微观因素(例如公司的经营机制,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两大类。因其宏观因素是根据市场变化而变动,而影响融资的微观因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需要长期积淀的,基于这些动态的因素,对于物业管理公司融资是有一定困难的。
6、特色企业文化未形成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针对企业 自身特点、市场状况以及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目标不断加以充实完善,还要防止企业无形的文化和有形的其他管理制度冲突碰撞,防止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脱节。同时,也应避免文化万能现象,即认为企业文化的问题解决了,企业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实现企业管理有两个基本手段,软的是文化,硬的是制度。然而,目前部分公司的特色的企业文化还有得形成和发展。
五、物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1、不断提高物业管理的覆盖面
目前,随着房改的深入,按照建设部《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的规定,绝大部分城镇新建住宅小区实施了物业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小区面貌“一年新、两年旧、三年破”的状况,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对原有房屋实施有效的物业管理,大势所趋,势在必行。1997年,推行物业管理计划,得到了广大住户的拥护和支持。近几年来,物业管理,不仅改变着居民的生活方式,还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整个城市的文化,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样板。随着物业管理的普及和覆盖面的提高,现存的城市单位型社区即可开始实现向真正意义社会型社区的转变,其对和谐社会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2、拓展物业管理的服务范围
一个和谐的社区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宿感的社区。物业管理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护、养护、管理;二是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包括物业管理提供的保安、保洁、绿化、交通及车辆管理等服务。从一些做得比较好的物业管理范例来看,拓展物业管理的服务范围,在建设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宿感的和谐社区中,是大有可为的。2002年1月,武汉市百步亭花园荣获建设部颁发的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武汉市乃至全国物业管理的品牌。因此,在妥善处理基本的物业需求和特殊需求的关系时,还应做到在效率和公平之间选择平衡点,在提高物业服务的同时又能化解一些社会问题。
3、切实规范物业管理各方行为
社会和谐的主体是“人”的和谐。抓好物业管理不能见“物”不见“人”,必须切实规范物业管理各方的行为。作为政府的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物业管理条例》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持续深入开展对《物业管理条例》的宣传,使业主明确自己具有可以选择管理企业和不选择管理企业的权利,具有维护个人和公共的共同利益的责任、遵守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等义务。
(2)要切实加强对物业管理市场的监管,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对物业管理企业行为实行监督管理,为他们从事市场活动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同时,要加大整顿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秩序的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加强企业资质管理。要大力开展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快建立物业管理企业信用档案,完善投诉举报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物业管理的市场环境。
(3)要引导物业管理企业创省优,创国优,培育物业管理示范项目,提升物业管理的档次和水平,为推进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赢得社会对物业管理工作的认同和支持树立榜样。
(4)要协调好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关系。
六、结束语
物业管理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具体实施,为实现构建和谐社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个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除了能提供合同约定、可量化的服务之外,其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准还应达到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物业管理在社区建设,尤其是在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优势,努力创建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良性互动的新机制,以物业管理服务推动社区服务发展,共同为构建和谐社区发挥应有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