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教学中小组活动的有效作用心得体会
科学教学中小组活动的有效作用心得体会
杜彩霞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篇二: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纳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税务知识,结果学生个个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务知识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
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篇三: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1、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一本书一支笔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而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探究模式的教学恰恰能够发挥这样的效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互帮互助中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也被别的同学帮助解决了问题,而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2、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掉队。
3、教师在小组合作自由探究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学案问题设计上必须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使合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观调控,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落实;最后教师还要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适时地改变学生小组讨论的具体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篇四: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
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篇五: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县**乡中心小学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换角色,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许多的教师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用到实处,只局限于在形式上的模仿,从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无效性。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或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一名或二名)、中等生(二名)、和学困生(一名或二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蔺相如捧着和氏璧撞柱子是真还是假?“"蔺相如与秦王拼命是真还是假?”“蔺相如怕廉颇是真还是假?”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
本文来自: 好词好句网(/2013126/17376.htm
第二篇:学习《有效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心得体会
单位:汉塘幼儿园
教师:冯燕玲
班级:大四
2013年11月4日,我园学习了幼苗机构2013年第一学期教研主题:《有效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自从学习了这个主题,加上主任在每节研讨课评课上都要老师们说说是否有效提问,从中让我体会到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提问,不仅能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的欲望,还能轻松地完成活动的目标。经过一个星期的实践和以往教学的经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为多提问,幼儿会学的更多。
每个学期,我都担任语言活动,自以为幼儿在我多问的课堂中懂得更多,也就把一个活动的目标完成了。例如:在上《有趣的风》这个活动时,我不断地提问题:风是怎样的?你们见到风吗?风跟谁玩呢?怎样玩呢?原来自己的问题只是一种问答式,没有启发幼儿通过思考、观察或探索来回答问题,导致一节课下来也没有问到重点。
通过学习了《有效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后,每个活动我都用心设计提问,抓住重点,分清主次,例如:在语言活动《一只小猪和一百只狼》的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关键的提问:“猜一猜当一只猪被一百只狼围攻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小猪的命运会怎么样呢?小猪怎么做呢?这样的提问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思维,增强幼儿参与意识和自信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集体回答提问多,存在不平等。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自己经常会有一些习惯性提问,例如:今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好不好?故事中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我们要不要向他学习?这种方式提问,幼儿根本无需思考,就可以机械地用“好、对、是”等来回答。幼儿无须思考就能直接回答,以简单集体应答案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以致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限制了幼儿思维活动的空间,剥夺了他们发现、体验的机会。
学习了《提问的策略》,我知道了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提问应有层次性,才能关注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为其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例如:语言活动《圆白菜小弟》,我按幼儿能力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来设计提问。比如比较简单的问题“圆白菜小弟遇见了谁?”请平时比较胆小、不爱表现自己的幼儿来回答;而需要探讨性、发散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圆白菜小弟,要是猪山大哥要吃了你,怎么办呢?”就请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回答;需要归纳、总结类的问题,如:“如果让你来接着编故事,你怎么讲呢?”则请理解能力强的幼儿来回答,在这样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的提问中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
三、提问应有开放性问题
在学习“提问在活动中的意义”那部分中提到,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我上网查阅到:教师的提问应有开放性,要恰当地搭配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多提一些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纲要》明确地把情感态度的目标放在了首要位置。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情绪反应、情感、态度、兴趣与需要,通过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在语言活动中应将故事中的提问“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为“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还有什么好办法呢?这些开放性问题,不要求一个答案,而是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独特想法,这样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故事原文,他们可以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拓展思维,大胆想像。学习完后,我在上语言活动《爷爷一定有办法》时,我设计了这样提问:“毛毯旧了、破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读了这个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的爷爷有什么本领?”。我提出了这些具有想像力的问题并不追求惟一正确的答案,孩子们不怕答错,从而敢说。幼儿会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具有丰富想像的答案,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充分提高。
总之,提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教学中的“常规武器”。通过这一次《有效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的研讨活动,激发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合理提问,精心设计提问,提出一些有层次性,有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的去探究提问的艺术,使提问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让提问来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让提问能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作用。
第三篇:浅谈科学教学中幽默的作用
浅谈科学教学中幽默的作用
溪口中学 田慧萍
在给学生作的有关一个好老师身上所应具备的品质问卷调查中,幽默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也难怪,学习本身是一项漫长而且辛苦的事情,路漫漫其修远兮,莘莘学子上下而求索。学习压力大,课业繁重,每天学校,家两点一线枯燥的生活,是需要老师能有点娱乐的精神。教育家斯维特洛夫就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我在自己教学这段时间中就深深感受到这一点,下面我就教学中的实践,简单谈谈幽默在我课堂上发挥的作用。
一、幽默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便于知识的传播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良好的课堂具有良好的感召力,容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间来,有时候在办公室里会听到很多老师在抱怨学生的作业,说某某知识点讲了很多遍了,学生就是记不住,通过找学生发现,学生上课注意力没有集中,这其中固然有学生的原因,但是老师没有营造好氛围也是造成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个原因。
这里我想到上个星期我给学生上的一堂课,有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其中介绍生长素的过程中提到一个专有名词“琼脂”,学生很难理解,任我费尽唇舌,学生眼中还是一片的茫然。接下来的情况就可想而之了,学生作业教上来,很明显还是没有掌握住。随后我去象老教师请教,他想也没想,脱口而出,“琼脂就是你们吃的喜之郎果冻那样的”。我一听,豁然开朗,这么简单的方法我怎么没有想到,在给学生分析作业时我就用了这个方法,学生一听到果冻,马上哄堂大笑,大笑之余还连连说“理解了,理解了”,一个难以理解的词汇就在一句玩笑中轻松解决。而且学生对此印象深刻,以后再碰上这个问题,学生马上就联想到这节课,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幽默不仅可以帮助你解决难题,而且也能够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一次在介绍有关传粉的知识时,课堂气愤开始有些沉闷,有些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了,这个时候我刚好讲到虫媒花风媒花过度到人工授粉,我故意用了语文中的天时,地利,人和,把他改成了天不时,地不利,昆虫不和,只好人去和,于是就过渡到了人工授粉,学生听了会心一笑,注意力又马上集中到了课堂上来。
二、幽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这一点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的,老师再用幽默的语言授课的同时,你会发现坐在下面的学生他的思维比你更要开阔。
记得有一次去听一位老师上公开课,讲到有关于被蛇咬后怎样判断是被毒蛇咬的还是无毒蛇咬的,老师用了表演小品的方式形象表演被蛇咬的经过,这下坐在下面的学生坐不住,纷纷要求上台表演,其中两位同学运用肢体加上搞笑的语言将这一节课推向了高潮。这就是幽默的力量,他将学生沉睡神经细胞唤醒活动起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三、幽默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上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为了让教学继续下去,你肯定要制止他们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就很讲究了,如果用法不当很容易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产生反的效果,我记的我在初一的时候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那是一节多媒体课,为了营造好课堂的气氛,我花了很大的心思,或许就是因为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有些学生开始不安分起来,一个学生甚至于跟旁边的同学换起座位来。我一时间气上心头,很严厉的斥责了这个学生。课后我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原来这个学生见到我会主动跟我打招呼,现在碰到我却故意避而远之,甚至于熟视无睹。我突然间意识到自己当时批评的太过严厉了,这个学生一向表现不错,那时候我只要提醒一下他,他便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事后我找他谈了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又重新得到他的尊重。
后来又发生同样的事情,是在上有关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课堂上,一个学生由于过于兴奋跟他的同桌私下聊了起来,这时候我刚好讲到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有什么症状,于是我点了那个同学的名字,然后半开玩笑的说道:“老师要怀疑你是不是得了甲亢了”,在全班的大笑中他不好意思的笑着低下了头,注意力又回到课堂上面来。同样是批评学生,同样制止了学生,却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这就是幽默的力量。
而且一个幽默的老师使的学生感觉你很亲切,使他们愿意跟你接触,这样就可以消除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膜。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就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性的接受知识,尽管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几千年来这种教学方式是深入到我们的血液中的,同时这种思想也是深入到学生的血液之中。如果一个老师严厉,严肃,学生心中即使有很多的疑问也不敢说。反之,这个老师如果是幽默,亲近,那么学生就敢对你畅所欲言,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论中更深一步的了解他们,会更有利我们接下来教学工作的开展。
最后,幽默不仅可以提高你的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可以让老师自己拥有一个好的心情,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相声中有云:笑,可以让人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食归大肠,水归膀胱。笑不仅让人心情舒畅,它还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幽默不仅让别人发笑,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大快感。自己快乐又能有更好的精力投入教学,实现良性循环。最后祝原每一个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能从中得到快乐,天天都有一个好到心情。
第四篇:浅谈如何在通讯企业管理中有效发挥QC小组活动的作用
浅谈如何在通讯企业管理中将QC小组活动与班组建设相结合摘 要:QC小组活动是一种群众性的质量改进活动,通过QC小组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各层次员工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企业改进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造效益,并使员工逐渐提高素质,形成一支学习型团队。同时QC小组活动的PDCA思想、程序和方法不断推广,融入到小组成员日常的工作、学习,也为企业创造了学习型组织文化,实现了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本文通过对阐述QC小组的概念和特点的阐述,分析了QC小组活动在通讯企业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QC小组活动与班组建设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质量管理、QC小组;企业管理;通讯企业;运用
随着通讯体制改革的日趋深化、市场逐步完善,我国通讯行业迅猛发展,通讯企业面临着新的竞争机遇和挑战,因而对劳动者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优秀的人才管理和人才培养方法求知若渴。尤其近年来通信行业遇到各种严峻的挑战,面对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客户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3G业务、全业务运营所带来的整合和机遇,都需要企业寻找更适合的员工培训和竞争力保持的方法,达到人才管理和人才培养的目的,并建设一支知识型的员工队伍,才能进一步深化质量管理。而深化质量管理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一、QC小组是实现全员参与质量改进的有效形式。
凡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可统称为QC小组。而QC小组是实现全员参与质量改进的有效形式。
QC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有利于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工艺,开拓新领域;有利于促进交流,促进各企业、各小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QC小组活动与班组建设相结合是强化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电信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在日常工作中的一点一滴来积累,用户满意度是对电信质量管理工作最有效的评价。电信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是要紧紧围绕公司的发展目标,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报告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和预防措施,逐步理顺和规范公司各项工作,将公司的工作效益最大化等一系列活动,最终确保公司经营业绩和任务目标不断提高。电信企业开展 QC小组活动不是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行“形式主义”之风,需坚持以人为本,于细微处提炼精神,于繁琐中汲取精华,积年累月,长抓不懈。
(一)提高全员参与的意识
全体员工质量意识的提高,必将融汇成企业的质量精神,在最大范围调动员工关心质量、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自主地参与QC小组活动,致力于自觉自主地解决身边存在地问题,为企业地生产经营管理排忧解难,把企业看成自己地家,把企业的命运与个人前途相关统一,与企业共进退,使产品质量始终处于螺旋上升
过程,从而保证产品能持续地满足顾客需求,保持企业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二)将QC活动与班组建设结合,纳入企业管理项目。
QC小组活动充分体现了广大企业员工参与管理、参与改进的先进经营理念,广泛深入持续开展质量管理的班组活动,是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员工搞好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企业培养、锻炼、提高员工素质、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管理、技术改进、追求卓越经营绩效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广泛QC小组活动有助于组织各个班组的广大员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一步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光荣使命,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竟争意识,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以高昂的热情和干劲,积极投身于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针目标及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工作,密切结合企业和自身岗位实际,通过积极主动参与QC小组活动,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企业质量管理的自学性,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建议部门或班组将QC活动纳入计划内,规定每一每一个部门、每一班组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QCC手法去解决若干课题。要求员工要立足本岗位,人人参与,把和自己密切相关的本岗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并努力依靠本人、本岗位、本班组的力量加以解决,最终自身受益。针对员工提出的比较重大的问题,组成以班组为主的课题小组,开展“QC小组活动”。必要时,将QC活动引入
结果绩效管理,与员工奖金挂钩、作出科学评价。
(三)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已有成果,持续改善成果。
落实到班组建设可以鼓励QC小组集思广议,分工负责,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PDCA程序和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取证和数据分析,在课题确定、目标制定、问题分析、要因确认、对策措施制定和效果评价等环节,都要有经得住检验的证据和事实,用数据“说话”;要恰当、准确地运用统计技术方法分析、判断问题。特别是班组针对对质量控制的难点,组织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进行攻关,在取得项目成效胡,组织生产班组全体人员进行现场观摩,使各生产班组不仅有直观的质量标准,而且可以通过“样板",总结操作经验,进一步向班组做较深层次的技术交底,对搞好按照样板质量标准进行跟踪检查验收,从而达到质量预控,少走弯路,一次成优。
QC成果是对已开展的阶段性工作的总结,应加强成果的改进共享,利用电信自有信息平台,如内部论坛或其它平台等,充分实现阶段性成果的共享,达到各个组织间的共同促进的目的。
三、保持QC小组活动的普及、深化、创新。
普及是指由于质量管理小组是实现员工参与管理、开发员工的智慧与创造力、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深化是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实现企业竞争战略的一种有效手段之一,随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展,应更好地与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融合,提高QC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创新则代表时代在向前发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创新,在创新中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小组活动的创新是更加广泛的概念,可以是活动领域的拓展,如从现场攻关拓展到研发、管理、服务等领域;可以是使用新的有效方法;也可以采用新的活动形式,如由同一现场到通过网络等开展活动;还可以是运用新的理念,如顾客意识、过程、系统、社会责任、节约资源等方面的创新等。
将QC活动植于班组建设中,加强现场质量控制,推行5S活动,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全面提高班组素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提高产品实物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QC小组活动这一形式不仅仅在于它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通讯企业来说,它的重要作用更在于创新的意识和素质水平的提高,是使员工掌握科学工作方法,体现自身价值,增强凝聚立的一种有效形式。
第五篇: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实验的成功与否与科学教学的成功与否,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一、科学教学中组织好了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处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都不太成熟和端正。学习兴趣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努力方向。小学生时代的的兴趣与爱好,对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小学时代的科学启蒙教育,更应着重培养儿童的兴趣,有兴趣学生才会原意学,才会爱科学。而科学课上的实验则是引导孩子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往往能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在我的班上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在六年级上期的电磁铁教学中,书上定义“由铁芯和线圈组成的装置叫做电磁铁。”这个学生提出问题问我:为什么一定要有铁芯呢?我鼓励他说:“你可以自己去探究啊,你需要些什么实验材料,老师可以提供。”这个学生果然来给我借了《电磁铁组装材料》。过了改天他来告诉我:“老师,我发现了,其实不能铁芯同样有磁性,只是磁性太尽弱了,加了铁芯能显著增加电磁铁的磁性。”我对他的研究大为赞赏,并在全班进行极力表扬。结果,这个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科学一科有显著的提升,因为实验的兴趣给了他最大的动力。
二、通过亲自操作实验,能帮助学生学会探索真理的过程。虽然小学科学实验非常简单,但所做的实验都是在重现我们人类的科学发展史的过程,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人类科学的发展过程。实验能引导儿童象科学家那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实验的手段去验证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使儿童学到逻辑概念知识,从小就把获取知识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的学习探索方法。比如,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建筑中的横梁都是立放的,为什么要立放呢?有什么科学原理呢?可能学生根本就没有去观察过,也没有去思考过,也思考不出来。但是经过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一章的学习,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实验,明白了横梁为什么要立放,也学会了在生活要仔细去观察从而发现规律。
三、亲手操作的科学课实验使我们的小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实验能创造一个真实的、没干扰的环境,让孩子们集中精力去观察,对产生各种现象的条件进行严格、精密地控制,排除次要因素的影响,突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实验能让学生观察到产生现象的全过程,再进行研究。这些特点,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认识到的真理,从而快速地转化为自己本身的种技能。因此,让学生在科学课中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比如在六年级下册的观察洋葱的实验中,通过严格的化学类的实验操作,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规范的实验操作技巧,而且很深刻地掌握了细胞的结构,生物体都由细胞组成等概念,而且还使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秘密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自己也具备了初步的研究细胞的技能。
四、小学科学课上的实验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让小学生认真地学习好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肯定是不能单纯靠教师的讲解来传授的,而必须在相应的科学实验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培养了小学生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遇到问题需要处理时,则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在操作中,还能培养小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如在《研究铁生锈 》的实验中,学生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探索哪些环境中容易生锈?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的相应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总而言之,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认真做好了小学科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获得各种科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各个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与爱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拥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观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