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有感

时间:2019-05-12 15:0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有感》。

第一篇:读《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有感

读《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有感

当代中国社会,老百姓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首当其冲的就是高居不下的物价与微薄低廉的收入之间的矛盾。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国人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不能与所得报酬成正比,虽然这与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与与工作能力息息相关,但是如果让扎根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我们不免心生疑问:当代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的社会生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又该如何去看待这个问题;这仅仅是一个过渡阶段还是我们在根本体制上出现了问题?至少从个人能角度出发,这种社会现状,无疑是很打击国人的积极心理的。所以我一直很想问,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在我看了《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后,让我有所启发,让我对现状有了更深层次的掌握与解读。

首先第一个问题,国民收入为什么得不到保障。中国的工人有着世界最长的工作时间,却只领着最低的工资。打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看来,在中国,农民工也是很具有创造价值意义的,他们是整个国家建设的实施者,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国家政府应当竭尽全力维护和保证农民工群体的利益,至少不能让工作劳累、收入微薄、讨薪艰难、反映无门、生活贫苦成为当今农民工生活的主题,再看看国外,那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农民工,并没有遭到区别对待,他们和生活在城市里的白领一样,享受着这个国家所应给予各项保障,获得这份职业的成就感,而中国工人一年却只有2000美金的工资,实际上拿到手的又是屈指可数,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因为我们整个社会,并么有完完全全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从人民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用于城市建设经费比重过多,人文建设经费比重过少,当国民收入与日趋完善的城市建设不能同步,那么一个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便是子虚乌有。

第二,我们收入低不说,为什么我们什么还都比美国贵很多呢?一辆宝马Z4的车子在中国需要58.9万元人民币,在美国的价格折算成人民币却只用20万元左右,不用的经济结构,低收入为何催生高消费?1982年《少林寺》上映的时候票价是一毛钱而到了2007年《变型金刚》在北京上映时的票价就变成额80元,25年后足足翻了800倍。有些人喜欢大牌的东西,比如阿玛尼。阿玛尼的西服在中国差不多三万块人民币,而在美国折合成人民币却只用15000多块。中国是在很多方面存在供不应求的,很多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心理故意在消费品上做文章,哄抬价格,恶意炒作,不绝于耳,让绝大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我们而实际上,是不是像中国似乎只有像快餐天然气之类大众都要吃和用的东西才和美国差不了多少,其他稍稍上点档次的东西都比别人贵,我们要肯定奢侈消费品的存在,但是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国民收入是否与之相挂钩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真正做到藏富于民是问题产生的另一诱发因素!

08年的十月份,我们国家受到金融海啸的冲击,政府决定提列4万亿从事基础建设,但其实这并不明智。在金融危机面前,在高速公路上面搞基础建设,是否切合时下主题?我们并不是否认基础建设的重要性,但是这个时候搞基础建设是否解决燃眉之急?是否有利于国家安全度过金融危机?我们试想一下,高速公路建成之后,而没有车子在上面行驶,而耗资巨大的道路建设给国家财政增加了不小的负担。没有做到散资民间,没有切合群众路线搞实际问题,没有做到藏富于民,内需拉动不起来,国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就业,但却没把资金投到点子上,这样下去永远都是一个恶性循环。

《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介绍了一种值得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借鉴的方法,那就是所谓的重庆模式!这是一个专门对付房价高涨的杀手锏,这个模式采取了两个极其有用的手段,其中一个是推出全中国规模最大的公租房的建设计划,在未来三年以平均价格2000元一平米的成本构建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屋!重庆可以搞,为什么中国其他的地方就不能借鉴呢?

看完真本书,其实心中是非常的沉重的,感觉中国在新时代的问题太多,困难太大,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人文建设等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状急需改变,才能让现代有志青年空有一身功夫,却无用武之地的处境得以改善,医改房改教改制度有待进一步矫正。文中提到中国要取得市场经济的地位要走的路实在太长…

但是我透过这本书,也看到了中国也在慢慢的解决这些问题,重庆政策的出现,藏富于民这个理论的慢慢渗透,都让我看到中国正在一步步往前走,所以现在面临的一切困难,我认为都是中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我们应该相信政府的执政能力与勤政态度,国家的发展需要等待,也需要耐心,更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们不能断章取义,消极地看待问题,很多方面仍值得我们自我肯定,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问题的存在,应当勇于面对,积极思考,相信政府能够多方案、多举措、重实际为民造福,切实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读《三体》有感

从小学开始我就对军事以及科幻的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关注的重心也开始慢慢转移。最近得知刘慈欣的一套《三体》名声鹊起,出于好奇心与个人兴趣,就买了一套三部回来翻阅。打我一开始翻开书,我就完完全全被书中字里行间扑朔迷离,极具想象的剧情深深痴迷,爱不释手,完全沉迷到了《三体》的世界当中。无愧于被称为中国最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之一,下面我就此浅谈看完这本书的感受。

故事可以追溯到文革期间,军方探索外星文明的红岸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文革时一个受政治迫害的天体物理学专业的女大学生,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一个电磁武器基地,实验过程中一个不小心发出去的电波,由于受到太阳的辐射,成为星球级的广播飞向了浩瀚无垠的宇宙。四光年外的三体文明,正好接收到了电波,由于他们恒星系的环境恶劣至极,他们决定要入侵地球,在地球上定居。三体舰队将在400多年以后到达地球。整个故事情节是以三体文明对地球的入侵以及地球如何进行抵抗作为主旋律。

同样是科幻小说,为什么《三体》就那么吸引我,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当然是科幻的第一要素:科幻感。得益于刘慈欣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三体》的科幻感实在令人如痴如醉、难以挑剔,而且有感觉很有理有据,井井有条。比如微波传送电力,男人女人在一百多年后外貌上越来越相像。中微子传播以及核聚变技术的掌握。甚至文中还有宇宙本来是十维的,但是由于超先进的文明基于黑暗森林理论而对其他文明使用的降维攻击,而使得宇宙不断地在从十维往下降,总有一天会降到零的说法。让人心里感到说不出的震撼与刺激感,同时深感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对三体人的先进文明也有积极的的描述。比如压缩分子距离而形成超级强度材料的水滴,仅凭一个水滴的力量就摧毁整个太阳系舰队几千艘飞船等等的剧情,都充分的显示了这是一个伟大的科幻作品。

第二个要素是剧情丰富。仅仅有科幻上的描述,当然算不上一部好的科幻小说,只有加入了各个人物情感以及牵动心弦、曲折波澜的剧情,才能真正是一部伟大的科幻小说,这也是三体最为成功的地方,《三体》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角色,粗犷的警察史强;贯穿整部小说的可以看做是主人公的思维逻辑;无意间发出电波导致有了后来的一切的叶文洁;深谋远虑的铁血军人章北海,第三部的主人公程心,对故事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关一帆等等等等。这些人物都被作者富有想象力的笔墨赋予了生命,他们仿佛就活在你的面前,上演着故事里发生的令人窒息的一切。着实的把我们的胃口吊了起来,让我们沉迷在其中,乐不思蜀。人类第一次接触到外星文明就收到四百多年后要被侵略的消息,期间人类做出了种种的努力来抵抗几百年后才到来的三体舰队。由于遭到三体的技术锁死限制,人类的技术很难有大的突破。这种情况下,“面壁计划”走到了世人的面前。从全人类中挑选出四位“面壁人”,他们的使命就是想出保护四百多年后的地球的方法。他们享有庞大的资源的权限,因为他们的行为从被任命的那一天开始就可能是为拯救地球作为出发点的,但是由于受到三体智子的监控,他们当然不可能和别人交流真实的想法,也就是他们做的一切都有可能左右到地球的命运。而文中出现的黑暗森林理论更是让人拍手叫绝。在浩瀚的宇宙中,每个文明都处于黑暗之中,只要某个文明的坐标暴露了,就仿佛是在黑暗中的一盏灯,会遭到不知来自何处的未知文明的毁灭性打击。因为每个文明都要生存下去,而唯一保险的方法就是消灭一切其他的文明,不然就可能被别人消灭,这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震撼感让人流连忘返,确实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理论。最终,由于太阳系的坐标暴露,整个太阳系遭到了未知超先进文明的降维打击,整个太阳系所有生物全部死亡,只有程心和关一凡逃出生天,作为最后的两个人类与智子一起走向整个宇宙的原点。惊心动魄或许是一个让我在看完《三体》这本书最好的形容词了。

《三体》在科幻方面独树一帜,而在人物渲染以及人文主义的宣扬方面,更是做到了很多叙事小说都没办法达到的高度,通过对书中人物心理上生动地描写,再加上变化莫测、惊心动魄的剧情,真无愧于中国科幻小说的基石这一称号。也让人无比期待未来的中国能有比《三体》更伟大的作品问世。在此,我不得不对笔者的创作能力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表示惊叹,让我对科幻小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第二篇:读《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有感

读《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有感

一直听闻郎咸平教授的大名,以其犀利、简洁、深入、易懂的逻辑和言语而著名。最近抽出时间认真阅读了他的著作《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深有感触,获益颇多。

为什么我们的收入这么低?为什么我们什么东西都比美国贵?为什么我们的食品这么不安全?为什么我们年轻人没有出头的机会?为什么我们的医改这么难?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活不下去?为什么我们的垃圾问题这么严重?为什么我们的水资源问题这么严重?……《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一书列出了十六个问题,其中大部分是明确设问,探讨如今最普通中国人所遭遇的艰难处境。在郎咸平看来,包括官方、媒体和部分专家对这些民生问题的惯常解读,都存在几点误区:一是对普通老百姓的具体遭遇领会不深,造成政策着力点偏离;二是错误引用美国等国家案例经验,存在认知偏差;三是政府监管与市场介入的边界界定不准,也就是说该管的没管或没管好,不该管的,却因为行政垄断痼疾发作、利益集团劫持决策和舆论,反而有所强化。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对现状和原因的切入是不难的,甚至可以说,在许多具体问题上,“民生之多艰”情况众所周知,如果不能解决,又有什么用呢?确实,能把问题看明白的人很多,但可以把问题说明白的人却不那么普遍,这是因为:首先,学界不少人认为郎咸平系列“百姓经济学”所涉及的问题过于简单,觉得不屑谈论,他们更习惯于用专业术语去帮地方政府论证政绩项目,从学理和经济形势两方面佐证那些项目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又或者专心去写其门生故吏也不大看得懂的艰深论文——简而言之,“百姓经济学”既不能带来直接的效益(出书稿费跟项目经费相比,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也不能拿来评选职称,当然不会被自以为水平比郎咸平高很多的专家所选。其次,政学商各界一些精英,习惯于在信息不均等情况下,占据博弈优势、争取现实利益,具体到郎咸平这本书里谈到的房改、环境和食品安全监管、产品质量监管、医改等问题,如果将内幕和信息说得太透,意味着监管部门要担负起更多责任、从业企业要履行更多义务、专家不得不更小心谨慎的帮闲换钱,利益上会受影响,岂不等于自找憋屈?第三,谈论“百姓经济学”、“穷人经济学”,不仅需要有经济学的知识储备,而且必然涉及到大量现实信息的整合和分析;许多国外模式之所以到中国难以复制其原有效果,来源于截然不同的体制和市场环境,这也牵涉到比较复杂繁琐的观察和思考。而这一切,都是原有的经济学大师们所未能给出公式方法的;这些大师的门生及其粉丝,已经不习惯脱离“言必经济学原理或大师名言”而进行实证研究的,怎么可能把问题说

明白呢?

之前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郎咸平的“百姓经济学”纯粹是哗众取宠,意思是说,他虽然找对了问题,有时也看准了原因,但一谈到如何解决的时候,就提出无法操作的愿景和方案。还有专家认为郎咸平过于强调政府监管的重要,有意贴近民众情绪、“明修栈道”,却悄然强化政府权威、“暗度陈仓”。有意思的是,这两种说法的提出,所依据的,其实来源于多年前郎咸平多年前呼吁制止国企贱卖风潮、打击掏空国有资产的硕鼠、加强中国内地股市监管——更好玩的在于,一些批评者当年正是与郎咸平辩论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家,本文前面已经谈到,他们非常不屑细读郎咸平的作品,无非基于利益立场,匆忙的给后者贴上了个标签,然后就展开完全没有针对性的指摘和非议……

实际上,这两年来东方出版社推出的《郎咸平说》系列著作中,郎咸平不仅对提出的设问,给予了解答,而且其方案思路,并不是所谓的迷信政府权威并为之扩权提供依据,恰恰相反,他极力批评的,就是经济领域不恰当、过度的国家权力介入,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提出巨额投资计划、并得到地方政府投资额倍增的跟进时,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公开表达不同意见的经济学家,反对违背市场规律和地方财力的“铁(路)公(鸡)机(场)”建设计划。而对于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郎咸平说》系列著作多次发出呼吁,希望各级政府真正给予它们公平、法治化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家有信心继续做大做强实业而非投机性的将盈余拿到房市保本;还对多个产业领域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方案,警示企业家不要迷信高新技术而忽视产业链的精心治理。试问,这样的建言能算成迷信、强化政府权威吗?

在新出版的这本《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中,当谈到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时,郎咸平一方面归纳了其此前提出的产业链整合观点,提出了可具体操作、国外有产业范例的地下产业(地沟油)疏导改造建议,另一方面则再度强调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需要强化执法者和从业者的法律责任,确保监管与被监管双方在利益上绝缘(这才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不叫强化政府权威)。

对于平民的“新三座大山”(住房,医疗,教育),这本书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房改、医改、教改。这其中颇有新意的是,郎咸平提出教改之所以不成功,原因在于只在行政权和教授权威之间选答案,而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相反,美国等国家高教制度的成功,其核心既不是教授的福利,也不是大学的规模,而是学生的质量。在这个问题上,郎咸平为常常被媒体和学界“指定”为其观点对手的张维迎(北大教改操刀手)说了公道话。

郎咸平教授明理以明天下,他的书值得一看,引人深思!

第三篇: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有感

读《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有感

一直听闻郎咸平教授的大名,以其犀利、简洁、深入、易懂的逻辑和言语而著名。最近阅读了老师推荐的他的著作《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深有感触,获益颇多。《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这本书篇幅不长,但是内容丰富,事例鲜活,语言朴实,论述了当代中国民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政府在当中应当承担什么的角色。读起来的却牵动着读者的心,因为不仅仅是你在读,主要是在听老百姓的心里话。每一个事例,每一组数字都是老百姓的心声和倾诉。都是社会的呼唤,都是在对政府警醒,也是对中国人思想道德文化的折射。

为什么我们的收入这么低?为什么我们什么东西都比美国贵?为什么我们的食品这么不安全?为什么我们年轻人没有出头的机会?为什么我们的医改这么难?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活不下去?为什么我们的垃圾问题这么严重?为什么我们的水资源问题这么严重?„„ 《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一书列出了十六个问题,其中大部分是明确设问,探讨如今最普通中国人所遭遇的艰难处境。

在为什么我们的收入那么低以及我们为什么都比美国贵里面,郎教授归纳的主要原因一切皆因没有藏富于民。他讲了一个A先生开采金矿的简单故事。在美国的A先生,他是宁愿多给工人一点钱,工人有了钱以后,可以推动其它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大家的发展。而在中国的A先生,却只肯给工人一点只够基本生活的钱,结果一切其它行业都发展不起来,也只有A先生自己一个人去住大别墅了。

为何同样一个A先生,在中国会发展成另一个模样,其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中国的人太多,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太多,以至于劳动力的价格总是能够被压得低低的。特别是对于这种挖金矿这种简单脑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这种劳动力实在也是多得太多了。

也正是由于多,所以便宜,也正是由于便宜,也就造就了A先生能够更多地获得利润。其实,在美国的A先生难道是真的愿意多给工人钱吗?那也只是没有办法,谁让他在美国,一块殖民地上,那边人少地多。在工业时代的英国,工人的收入不也只够买面包吃嘛!

同样也由于郎教授后面提到的“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活不下去:富士康悲剧”所指出的,正是由于国外的大企业,只把我们作为他们的生产加工基地,压榨地特别厉害。但我们的行业管理部门却没有起到应有的行业管理职能,只知道一味地招商引资,从来不知道保护国内制造企业的权利,造成我们的工人的收入不得不拿得很少。

对于为什么我们的房改那么难,郎教授谈到了“火山理论”和“重庆模式”。由于没有对火山里的岩浆进行有效的引导,老百姓没有办法自建住房,而政府又缺少保障性的廉租房和经适房,任何阻挡火山口的巨石都会被融化。

在中国做事难,做人难,过日子更是难,这种现象存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人们普遍感到压力大,困难多。其实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只是要求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住得起房,吃的健康,活的快乐。在中国做事情难,做人难,过日子更难。问题不断,而且还会涌现更多问题。政府出台的新措施新法规,即时有一些不大有效,但是老百姓可以看到一直在努力。这是国家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越过这个阶段。我们不怕走弯路,就怕知道偏了轨道还继续走下去而不予纠正,如果那样,那就会出现不可预知的后果。

在郎咸平看来,包括官方、媒体和部分专家对这 些民生问题的惯常解读,都存在几点误区:一是对普通老百姓的具体遭遇领会不深,造成政 策着力点偏离;二是错误引用美国等国家案例经验,存在认知偏差;三是政府监管与市场介 入的边界界定不准,也就是说该管的没管或没管好,不该管的,却因为行政垄断痼疾发作、利益集团劫持决策和舆论,反而有所强化。

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可谓硕果累累,但是体制性的改革依然没有完成或者开始。中国经济的问题错综复杂,在物质条件日益丰裕的情况下,老百姓怨声载道也多了。其实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是非常具体的,也是很有限的,也是涉及基本生存条件的,说白了就是收入低、物价高、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住房难

等。我们的日子过得那么难,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本质只是一条,中国人太多,太复杂,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还有待加强。

第四篇:读《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简评郎咸平

读《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简评郎咸平

我在被推荐郎咸平这本《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之前,曾看过郎教授的节目《财经郎眼》,也读过他的《热点的背后》一书。我感觉,郎咸平这个人,现在可以做出这一番成就,是有其道理在的。

郎咸平是一个经济学家,但却从来不用拗口的经济术语来“忽悠”老百姓,而是用我们最关心的种种民生话题来解释经济词汇,让每个人都能看的懂。比如这本《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中,他主要针对最贴近我们生活的“工资低、物价高”,“医改、房改、教改难”等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多方面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一点,对于当今社会上的各种一开口便是满口术语的“专家”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毕竟,专家的职责,并不是让本来简单明了的事情变得晦涩难懂。

郎咸平不只是一个经济学家。他作为经济学家,却比很多政治家更清晰地洞察政治,对每一起社会热点事件,都有独特的理解和看法,并常常敦促政府要有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可谓是经济学家中的政治家。张悟本事件、霸王洗发水事件„„社会上各种闹得纷扬的事件,都少不了他及时的分析。

郎咸平看问题总有其独到之处。比如说吧,在社会各界鼓励实行房产税的浪潮声中,他却认为“房价大涨,得罪了所有买不起房的人,再搞房产税的结果,又要得罪了所有买得起房的人,结果全国老百姓都被得罪了,那政府的执政基础怎么办呢?”,并引用世界银行的报

告结论“房产税必然要承受沉重的政治代价。”房产税实行的结果好坏先姑且不论,但是在社会思想趋势有明显倾向性的时候,有人能站出来从不同的眼光分析问题,这对于之后完善政策是十分重要的。

郎咸平总是说实在话。看看现在中国还剩多少说良心话的:我们的官员,口口声声称自己是“人民的奴仆”、“人民的儿子”,但背后拿了多少“主人”、“父母”的血汗钱;我们的企业,总是标榜着自己的产品多么多么好,但这么多年我们吃着毒大米、喝着皮革奶、枕着黑心棉;国家统计局,本应是最该摆事实讲道理的,但“2009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较上一年上涨1.5%”这样的数据实在是太难令无数的“房奴”们信服了。

在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实在是难!这是郎咸平在《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这本书中说的一句大良心话。收入低、物价高、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走不出去„„围绕这中国这庞大的人口,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然而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却无法跟紧人们这日益扩大的需求。老百姓的要求说难并不难,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住得起房,吃得健康,活得快活。然而这是这看似简单的要求,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正像郎咸平所说,我们的干部们并不是不聪明,只是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看清问题的本质,不知道一劳永逸地解决本质的问题才是症结所在。

第五篇:《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读后感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阎帅

改革进行了三十余年,国民经济享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仅仅GDP曾经保持过两位数增长,就能让西方的发达国家瞠目结舌。让老百姓的物质生活也享受了从无到有的质的飞跃,如果我跟我的妹妹说,曾经要有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才能娶个姑娘回家,估计她会笑出声来。蛋糕越做越大,宏观经济指标呈现令人陶醉的美景,老百姓的日子却越来越难。伴随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是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

医疗问题在全世界都令各国政府非常头疼。一方面要保证提供公民有足够的医疗资源使用,另一方面又要稳定财政支出,至少确保医疗支出不会造成过大的财政负担,以致影响其他公共服务支出的有效性。造成医疗改革阻力过大的重要原因就是,牵扯到的利益集团过多,涉及的利益面太广。各国对于医疗服务的财政支出都是非常大方的,在各医疗相关领域的企业看来,这是一块非常巨大非常诱人的肥肉。

美国对于医疗问题也曾经非常头疼。每年要花掉2.4万亿美元,来支撑庞大的医疗体系运行。即便这样,依然有8000万人享受不到常规的医疗保险。拥有3亿人口的美国四分之一的老百姓看不起病,或者看病难,对于网上的“美分“而言真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因为美国的保险非常贵。想上得起保险,就要时刻关注药价的变化。美国医生开药可不是信手拈来,一拍脑门想开什么就开什么的。药厂和保险公司挂钩,保险公司规定享受我保险的人看病,都要遵从医生的药目表,而这个药目表是保险公司通过游说国会制定的。

这下就清晰了许多,药厂做了个高价药,告诉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就去游说国会,把这新药放到价目表里,以后医生开药,就要选择这种高价药。有保险的人看病,因为药贵了,就要缴纳更多的保费,没保险的人看病,就直接花更多的钱买药。药厂和保险公司,双赢。老百姓和缴纳保险的企业,双输。

奥巴马对于医疗体系的改革非常成功。他通过对富人征税,补贴给穷人,使医疗成本大大降低,减轻了老百姓看病的负担。同时,政府的赤字将减少一万亿美元,还能让3000多万没有医保的人纳入医保系统。这其中的秘诀就是,切断了保险公司和药厂之间的利益挂钩,让富人自觉监管保险公司,减少高价药进入药目表。由此形成的是良性循环,开的药便宜,个人负担减轻了,企业负担也轻了,保费自然低了,富人就不用缴纳更高的医保税,还会想办法让药厂研发更便宜的药。

我们国家也进行过医疗改革,其结果却令人可怖。1985年到2003年,我国的医疗卫生

支出结构变化为,政府支出比例从39%下降到17%,社会支出比例从33%下降到27%,个人支出比例却从28%上升到57%。2004年,我国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也就说,8亿人得不到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看病基本靠自费。

究其原因,不得不再次提到市场化。90年代中后期,国家将本不应该产业化的领域产业化,将不该市场化的领域市场化。把本应该作为政府承担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推向市场,一瞬间各种民营资本涌入医疗体系。政府一下子从沉重的财政负担中解脱出来,得以大刀阔斧地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却一下子推高了老百姓的医疗成本,使看病吃药成了穷人的噩梦。

政府控制下的医疗服务价格被控制得过低,病人的需求量却很大,价格机制的倒挂,也使医疗价格存在内生的上涨压力。市场化和财政补贴的下降为医院改善收益率提供了绝佳的良机。一方面,药品和医疗器材等相关产品面向市场开放,另一方面,医院为了保证其盈利率,将医药企业与医生的利益连接起来。这样,医生开药都挑贵的开,自己能拿回扣,医院也能创收,真是一举两得,美哉美哉。

看病如此昂贵,小民承担不起的。政府就用行政手段,直接强迫药品降价。这下好了,原来医生只开一种药,现在开五种药。我上一个月去医院看鼻炎,医生竟给我开了大大小小七种药,奈何我胆小,不敢顶抗医生,回家吃药比吃饭还准时,药水药丸灌下去直抻脖子瞪眼睛,吃了一个月竟还不能根治。真是怪哉怪哉。

好像现在年轻人都不敢轻易结婚,结了婚都不敢轻易要小孩。这背后隐藏的不仅是生活成本的昂贵,更是对高房价的恐惧。一套房子动辄上百万人民币,年薪五万尚且要不吃不喝20年才能买一套房子,20年之后人口膨胀通货膨胀,一套房子恐怕要涨到两百万。买房子,不仅成了许多人生活幸福的前提,也成了很多人生活不幸福的原因。有了房子,心中一块大石头落地,终于有了自己的安身之所,父母松了一大口气,岳父岳母安安心心地把女儿嫁出去。住进去才发现,每个月赚点钱一大半都送给银行还贷款去了,住了大房子却不能大大方方过日子。房价猛涨,甚至已经超过了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地价升高带动的政府收入升高最明显。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地方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其代价却是中央政府的金融能力枯竭和信用透支,这都是中央政府所不能容忍的。由此引发了1993年的分税制改革,把国税和地税以制度的形式分开。其实质是一个非常粗糙的分钱过程,中央政府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拿走一块后,地方政府如果想继续保持原有的收益,就要扩大财政收入的基础,即“把蛋糕做大”。要么更多地吸引投资,要么更多兴办企业。这其中,“炒地皮”似乎是最直接最有效地方式之一。工业用地如果想用来吸引投资,就要给予极大的地价优惠政策。政府则只能用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开刀,一块地以奇高的价

格承包给开发商,开发商当然不能亏本经营,就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由此推高了房价。政府抑制房价的措施中,竟有“限购令”这种直接强硬干预经济规律的手段,限购令不仅不能降低房价,反而会使房价进一步上涨。比如,一位28岁的男青年,有稳定的收入有稳定的工作,想要与另一女青年结婚,就一定要买房子。岳母发话,没房子不能结婚。一方面面对限购令,廉价房又不够标准。这样一来,刚性需求还在,供给方却捂盘了,房价则会进一步上涨。

第二,地产业带来的政治收益最大。随着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我们政府的政绩考核标准也在进一步窄化。从最初的社会各方面发展,到社会经济发展,再到现在的GDP增长,各级政府都盯着GDP指标,上行下效,形成了恶性循环。卖地也成了能带来最快的GDP收益的途径之一。2007年我国的卖地收入占到GDP比重的4%,每年的GDP增速房地产也能带来将近3个百分点。如此庞大的贡献率,在短期内也不是其他行业能够取代的。所以,想方设法把地价搞上去,成了很多地方政府的主要投资行为目的之一。

每当我在媒体中听到改革,都会不寒而栗。改革在带来财富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其背后也隐藏着很多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停滞改革,而是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制度,找寻出路,不断对“改革”进行改革,才能保证经济健康增长,有效促进国内消费,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经济增长点。

下载读《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的经济》有感

    摆脱传统文化魔咒的禁锢—— 读《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的经济》有感近期,我国的高房价和美国政府要求提升人民币汇率等话题使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和走向逐渐成为百姓茶余饭后......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读后感——中国经济之藏富于民

    中国经济之藏富于民 ----读郎咸平《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后有感众所周知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至今,全国金融经历了500年来前所未有的动荡和调整,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成为世界影......

    读原来我这么棒有感

    读原来我这么棒有感黄婕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参加夏令营竟会改变一生。这是一本书的封面上写的字,那本书就是《原来我这么棒》,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叫高小瑜的女孩!高小瑜是一个不了解......

    读《原来我这么棒》有感

    读《原来我这么棒》有感1 亲爱的女儿,暑假里,在你的再三推荐下,妈妈也读了你最喜欢的这本书——《原来我这么棒》,这是一本校园励志小说,其中的内容让我感触颇多。这本书中的小......

    读《为学》有感

    读《为学》有感“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是清代彭端淑说的,有错吗?读了《为学》,我心里就......

    读《为学》有感

    ~-7-9 字数:716昨天我看了清朝作者彭端淑写的一篇文言文——《为学》。文言文注解,我明白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两个和尚去海南的故事,用简练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是上......

    读《原来我这么棒》有感(五篇材料)

    读《原来我这么棒》有感 中山西路小学孙玮煊 《原来我这么棒》主要讲了,主角高小瑜是一个不了解自己优点、胆小、害羞、不起眼的小学生,个性内向,总习惯畏缩的躲在别人背后。不......

    读《为什么薯条这么迷人?》有感

    读《为什么薯条这么迷人?》有感张文亮老师是影响无数学生得人生导师。暑假期间,我有幸读到了他创作的《为什么薯条这么迷人?》这本书。从这本书中,作者采用了别具匠心的方式,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