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道家认知疗法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简介
发布时间:2010-10-23 来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作者:张亚林/杨德森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一个哲学派别。它认为“道”是派生天地万物的精神本原,所以称为道家。春秋末年的老聃和战国时期的庄周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所以道家思想又称老庄哲学。
老庄哲学中的许多处世养生之道,无论过去或者今天,都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它能缓解精神应激、抚慰精神创伤、调整心身状态,对于与精神应激相关的疾病,它是一付对症的良药。
道家认知疗法是在道家的处世养生哲学和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们多年的心理治疗的临床体会而创立的。它主要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观念和应对方式来达到调节负性情绪、矫正不适行为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道家认知疗法分为五个基本步骤。按每一步骤关键词的第一个字母,此治疗程序可简称为 ABCDE技术。
一、测查当前的精神压力(Actual stress)
时间:60-90分钟。
目标:帮助患者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因素,并对精神压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内容和方法:应激有两种性质,一种叫良性应激(eustress),它可以激发潜能、振奋情绪、增进健康。另一种叫不良应激,或称为苦恼(distress)。大量的研究表明,不良刺激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疾病。因此,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因素,在缓解和治疗应激性疾病中有首要的作用。
但是,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清楚地知道他们患病的精神因素,或者不愿意承认这些精神刺激与他们的病状有关。所以,要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消除其顾虑,使其认真地回忆并如实地报告。
为了使患者正确全面地理解应激源的概念,还要向患者说明,精神刺激不仅指重大的突发事件还包括反复遭遇的日常琐事;不仅指令人悲痛的灾难还包括令人兴奋的喜事;不仅指客观存在的生活事件还包括并非事实的错误感知与推测。应激源虽有其固有的性质和强度,但唯有患者实际感受到的精神压力才对健康构成真正的威胁。要消除患者的精神紧张就要弄清患者的真实感受。为此,在与患者完成上述交谈后,我们使用自评的生活事件量表 评估患者的精神压力。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患者精神刺激的来源、性质及严重程度。然后经过综合分析,判定应激源是属于外在性的(即客观产生,如天灾人祸)、还是内在性的(即主观产生,如杞人忧天),以便在治疗时采取相应对策。
在完成该步骤的同时,辅以一般性的社会支持。
二、调查价值系统(Belief system)
时间:30-40分钟。
目标:帮助患者完成价值系统序列表。
内容和方法: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在应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当某件事情发生时,不同个体会根据其自身的内部需要,分辨其性质。做出是大利、小利、大害、小害、或是无利无害的评估,然后产生大喜、小喜、大悲、小悲或无动于衷的情感反应及相应的行为。由此可见,个体的内部需要是决定情绪和行为的关键。内部需要一旦改变,情绪和行为也会随之改变。
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形成了对各种事物的不同评价。最需要的是最有价值的,最不需要的是最无价值的,这就是个体的价值观。
人生在世,通常都有许多的需要,如温饱、健康、爱情、金钱、名誉、事业,地位等等。何者为第一需要,何者次之,何者再次之,依序排列,便构成一个人的价值系统。有的人为财死,有的爱情至上,有的仁义为重,有的名誉关天。价值系统直接反映了个体的内部需要,而内部需要又与个体的生理状态、文化背景、以往经历及现实处境有关。价值系统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并制约其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理清患者的价值系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患者应激的主观原因,使我们在运用道家思想帮助患者重建认知时有的放矢。有时候,患者在明了自己的价值系统后可产生“顿悟”,更有利于下一个步骤的进行。
评定价值系统时,要提醒患者,应完全按照他自身的想法去评分,而不要考虑别人的看法和社会的看法,更不要考虑孰是孰非。下面所列举的都是人们通常的一些需要,让患者首先从中选出他认为最重要的一项,评为10分;再选出他认为最不重要的一项,评1分。然后按此标准衡量其他各项并予以评分。如果患者认为还有此处未列出的项目,可补写在后。1.金钱 分,2.自由 分,3.安全 分,4.爱情 分,5.地位 分,6.健康 分,7.事业 分,8.享乐 分,9.权力 分,10.和睦 分,11.名誉 分,12.情义 分,13.分,14.分。
三、分析心理冲突和应对方式(Conflict and coping styles)
时间:30-40分钟
目标:分析确定患者的心理冲突,并了解患者的应对方式。
内容和方法:通过应激源和价值系统的调查,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发现患者内部需要些什么,而客观环境又给他提供了些什么。两者之间的不一致,就是心理冲突之所在。内部需要是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必备条件,内部需要是推动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原动力。内部需要形成了动机。可以说,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需要。但是,客观现实并不总是能够满足个体的需要。此时,个体便面临着一种选择,或是付出更大的努力改变客观现实以满足需要,或是改变自己的需求以适应环境。如果改变客观现实与改变主观需求同样困难,心理冲突便形成了,这属于性质相反而强度相近的心理冲突。如果若干种需要不可同时满足,它们性质相同,强度相近,使人难以取舍,也会形成心理冲突。有时候,即使需要已经满足,如果个体满足需要的方式有悖于社会规范和道德良知,且两种力量旗鼓相当,个体犹豫不决时,也会产生心理冲突。
人的一生始终处于不断的选择之中,因而人常常感到焦虑和痛苦。于是,人在成长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方法,试图减轻这种焦虑和痛苦。这些方式称为应对方式(Coping styles)。常用的应对方式有以下八种 :1.压抑或否认;2.倾诉;3.升华;4.物质滥用;5.发泄;6.自我惩罚;7.超脱和自慰;8.消遣娱乐。每种应对方式分为“不用、很少用、常用、总是用”四种情况,让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报。
经过心理冲突的分析,明了冲突双方的性质和强度,然后根据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强化一方、弱化另一方,以减轻或化解冲突。通过应对方式的了解,可针对其不当或不足之处予以调整或加强。
四、道家哲学思想的导入与实践(Doctrine direction)
时间:100-120分钟
目标:让患者熟记32字保健诀,并理解吸收。
内容和方法:此步骤是道家认知疗法的核心和关键。首先向患者简单介绍老庄哲学的来龙去脉,亦可说明,老庄的道家人生哲学与我国另一大哲学派系即孔孟的儒家人生哲学是人生不同侧面的反映,前者适合于身处逆境者,后者更宜于一帆风顺者,二者互补,构成完整的人生。然后逐字逐句讲解道家认知疗法的四条原则,即32字保健诀。
(一)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此条由《老子》二十二章中的“不争之德”引伸发展而来。利而不害,意思是说只做利己利人利天下之事,不为害己害人害社会之举。为而不争是指做事要尽力而为,且不争名争利,不与人攀比,不妒贤嫉能。前句属起码要求,应从现时做起,后句为崇高境界,需长期修养。
(二)少私寡欲,知足知止。
《老子》十九章、四十四章、四十六章,及《庄子·逍遥游》中反复强调了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的思想。人要生存、要发展,总是有欲望的,但老庄认为欲海难填。要减少私心、降低过高的物质欲望和对名誉地位的追求,只有知足,才会常乐;只有知止,才能避免危险。
(三)知和处下,以柔胜刚。
知和处下,是由《老子》四十一章中“上德若谷”的思想演化而来,和谐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谦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和处下能减少人际冲突、维持安定团结。以柔胜刚的思想则出于《老子》第四十三章和七十八章。老子以水为例,天下柔弱莫过于水,随圆而圆,随方而方,但大家都知道滴水穿石和水容万物的道理。
(四)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此句是老庄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老子崇尚“静”,即所谓“非宁静无以致远”,老子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这里的“无为”是与“妄为”的对抗。顺其自然,就是说不要勉强去干那些有悖于自然规律的事情,不要强迫蛮干、不要倒行逆施、不要急于求成。要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才能事半功倍、游刃有余。否则的话,就是拔苗助长、劳命伤财、费力不讨好。
总之,要让患者领语道家思想的真谛。它不是一种纯粹消极的保守思想,不是要人去听天由命。它的最高境界是认识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外柔内刚、后发制人、不言自明、不战自胜。
这一步骤的内容较多,可分二次完成。可以通过个别交谈的形式,亦可进行集体宣讲。要求患者透彻理解32字保健诀,并反复颂读乃至背颂。每位患者应备“道家认知疗法实践日记本”一册。首页抄录32字保健诀。并列出自己原有的价值系统和应对方式与之对照,找出自己原来价值系统和应对方式中的不当或不适之处。按照32字保健诀,制定矫正计划并布置家庭作业,强调反复练习运用新的价值系统和应对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并逐日记录心得体会。
五、评估与强化疗效(Effect evaluation)
时间:45-60分钟
目标:评估治疗效果、总结实践经验,强化和巩固疗效。
内容和方法:道家认知疗法是一种治疗手段,其近期目标是消除症状、治愈疾病。其远期目标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可以通过患者自我感受的陈述、症状量表的评估、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综合评估。在评估疗效的过程中,对已有的进步给予明确的肯定和鼓励,同时要了解原有的不适观念是否完全改变?32字保健诀是否字字落实?仍然布置家庭作业,日记可改为周记。每次复诊,不仅要评估疗效,更要强化道家认知观点、同时制定进一步治疗目标。
以上为道家认知疗法的五个基本步骤,标准的ABCDE技术分五次完成,每次60~90分钟,每周可安排1~2次。A、B、C三步在前2次治疗中完成。D是关键步骤(即导入32字保健诀),需要安排2次。第五次用于评估疗效和强化疗效。如治疗需要,D、E两步骤可反复多次使用。
1995年,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已在全国十六个省市的协作单位临床应用,其应用情况及疗效评估将另文报告。
【参考文献】 1.张亚林 杨德森: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与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1992,1(2)6 2.张亚林 祖永建 曾文琦等: 精神应激后不同人群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3.1(1)36 3.老子(晋·王弼注)。老子道德经,见《二十二子》。上海古藉出版社,1986 4.庄子(郭象子玄注)·庄子。见《二十二子》上海古藉出版社,1986
第二篇: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国绘画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国绘画
摘要:中国绘画作为中国艺术群体的中流砥柱,也必然由中国哲学主导,尤其是由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主导着,形成中国特有的绘画美学观念、绘画创作手段和绘画形成技法。道家思想对中国绘画创作与理论产生深刻影响,道家精神是贯穿于其中的一根红线。老庄的道家学说已成为中国绘画创作与批评的精神源泉,正是老庄的道家学说促成了中国绘画的汪洋恣肆,也促成了绘画理论与批评的丰富多彩。关键词:道家思想 中国绘画 影响
Taoist thoughts and Chinese painting
School of Fine Arts,Zhang Lu Tutors: Wang Chuntao, professor, School of Fine Arts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s the mainstay of the Chinese art group, and also inevitable by Chinese philosophy, especially China philosophy way of thinking dominated, forming a unique Chinese painting aesthetic concepts, painting creation means and painting form techniques, etc.Chinese painting is one of the classic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thought is based on zhuangzi's theory of Taoist philosophy.Taoist thoughts on Chinese painting creation and theory profound influence, the Taoist spirit is one of the root throughout the red line.Zhuangzi's theory Taoism became landscape painting creation and criticism spirit source, it is the zhuangzi's theory Taoist theory led to the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landscape painting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the rich and colorful.Keywords: Taoist thought, Chinese painting, influence
目录
1.道家思想的起源„„„„„„„„„„„„„„„„„„„„„„„(1)
1.1 道家思想简介„„„„„„„„„„„„„„„„„„„„„„„„„(1)1.2 道家思想的原理„„„„„„„„„„„„„„„„„„„„„„„„(1)1.3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1)
2.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国绘画 „„„„„„„„„„„„„„„„„(1)
2.1 道家哲学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体现„„„„„„„„„„„„„„„„(1)2.2 虚起实结,实起虚结„„„„„„„„„„„„„„„„„„„„„„(2)2.3 画乃心印„„„„„„„„„„„„„„„„„„„„„„„„„„„(3)
结论„„„„„„„„„„„„„„„„„„„„„„„„„„„„„„„(4)参考文献„„„„„„„„„„„„„„„„„„„„„„„„„„„„„(4)
一.道家思想的起源 1.1 道家思想简介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以“道”为世界的最后本原,所以称之为道家。“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在中国哲学史上,“道”这一范畴为道家首先提出。道的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这一变化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1.2 道家思想的原理
在古代,老子和庄子在很多地方都对“道”做了解释,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能够理解,但是总有一个开始,所以老子就把这个开始称为“道”,所以道是先天地生的。其实“道”的内涵并不是老子开创的,《易经》中“太极”与“道”的概念非常相近。所以我们说道家思想是对易经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2.1 庄子
1.3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
从这里可以看到,“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以至于中国文化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道”的规律的概念。比如,大道、正道、邪道、道理等等。皆符合“道”的规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规律的就是邪道。后来封建统治者又把“道”作为自己的化身。认为维护君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君王的就是邪道等等一系列的定义。道的这一概念,无论在中国哪一学派中,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如果抽去了“道”的思想,中国文化就要散架。
二、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国绘画
2.1 道家哲学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体现
道家思想在中国画的章法中有重要体现,“无极”与“万物负阳枪阳”即是中国先人认识万物的起始状态,这种意识直接与章法相关,一张白纸在画家看来,就是一个天地,上为天,下为地,绘画便在天地之间进行。如郭熙《林泉高志》中则云:“凡经营下笔,须留天地。何谓天地?有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才立意定景。于是乐天地之间任我纵笔逍遥游。”而“逍遥游”也正是道家所主张的,这一点也与绘画构图中的散点透视,不受定点约束相吻合,这种吻合表现在章法的基本形式和基础起始状态是一开一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即是合,合即是开,这开与合范畴的最大气象和最自然最生动状态莫过于章法之天地观念,是中国画一切章法之本。那么由此便派生出构图中所讲的虚与
实、主与宾、整与乱等等相对关系。
2.11石涛画语录 2.12 林泉高志
2.2 虚起实结,实起虚结
《老子》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庄的这一原理在构图中的虚实是最完美的体现。虚实相生,方成艺术。古人讲“虚起实结,实起虚结”。文人画观念认为虚灵胜于充实,简淡胜于繁密。由于受道家思想影响,在艺术学中,主与宾的规律的影响也随处可见。
老子的美学是中国美学的起点,他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于“气韵生动、虚实结合”等原则的提出对于中国的绘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齐白石的画就很好的运用了虚实相生,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齐白石画的虾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2.21鱼 虾 2.22 爪虫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又是虚实的统一。他认为天地间充满虚空,就像风箱、山谷一样。这
种虚空不是绝对的虚无,虚空中充满了“气”,正是这样的虚空,才有万物的流动、运动,才有不竭的生命。老子又认为任何事物不能只有实,而没有虚。就像盘子因为是空的,所有才能装东西,才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老子认为天地万物是“有无、虚实”的统一,有了这种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生生不息。老子的这种思想对于中国绘画美学有很大的影响,“虚实结合”形成了中国美学的基础。总的来说:艺术必须要虚实结合,才能表现出生命,才能真实的反映真实的世界。在中国绘画的理论中,司空图的“诗品”把虚归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以虚就实,“超以象外”就是虚,计白当黑就是虚实相应的美学形式之一,黑色与空白的辨证关系奠定了中国画基本形式法则,使中国画艺术笔墨高度简炼,形成二维空间的画面特色。2.3画乃心印
古人云:“画乃心印“,即画是心灵的反应。心灵即“意境”之“意”,意即人的思想感情。而郭熙著《林泉高志》,书名一语道破了绘画功用是表现文人高尚脱俗的思想感情的,于是有了倪云林的绘画是元代文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以及逃避现实的思想情感之体现,以至后来清朝弘仁、石涛等等。而他们表现思想情感是通过客观事物转化为绘画语言来表达的,这种绘画语言便是意象。而象和物都体现道,但因为道的精神不是体现在某一具体的物象中,而是体现在大千世界万物的形象中。因此,我们要从某些象中去发现道,则必须“澄怀味象”。所以绘画作品的意境高低,关键在于绘画主体,也就是人的思想境界的高低,而这种思想境界很大程度上包含有道家的思想。“大象无形”所以极为深远的意,往往仅靠个别的宾体的象是难以表现的,必须寻找一种可表无穷无尽之意的象,这就是“意外之象”,即“境”。因此境的完成是必须由欣赏者、作者的联想去进行再创造才能获得。例如,齐白石的名作《双蟹》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论点,画本身几笔而成,但是很传神,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
2.31 双蟹
结论:
道家思想不仅仅在以上几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创作,在绘画论及绘画的鉴赏中也都有道家思想的渗入。老庄之道是从一切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自然法律或法则,其特征是“柔弱”、“无为”、“任自然”等等,道来自自然,又在万物中反映,这也即“道映物”。纵观道家思想与中国绘画的渊源关系,我们更加认识了老庄之“道”在中国绘画中产生的巨大影响与彼此之间的互溶关系。
参考文献
[1] 陈鼓应.易传与道家思想.商务印书馆.2007 [2] 唐少莲.道家道教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 陈鼓应.老庄新论.商务印书馆.2008 [4] 任德山.中国绘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 陈连奇.齐白石.中国书店.2010
第三篇: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作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作起。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伟大来自于平凡,往往一个企业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重复着所谓平凡的小事。一个企业有了再宏伟、英明的战略,没有严格、认真的细节执行,再英明的决策,也是难以成为现实。“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到细节致胜的时代。不论是从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的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细节问题都可能关系到企业的前途。我对《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进行了反复而详细的阅读,读罢掩卷,心中觉得感触良多,现将感想列出一二,与大家共同探讨。
细节来自于制度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管理的基础是制度,肯德基、麦当劳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快餐店之所以几十年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其核心竞争就是流程管理,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管理条例都有几千条,麦当劳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度,汉堡包炸出7分钟后卖不掉就要扔掉,为了不造成浪费,这7分钟就是经过详细的测算。所以走遍世界各个店,我们吃到的炸鸡腿、薯条、汉堡包都是一个味。我们中国有八大菜系,扬名中外,但能搞起连锁经营的确很少,因为中国菜的味道完全是取决于厨师本身。他的心情都会影响到菜品的质量。更不用说更换厨师,中国菜系只有盐、味精少许,没有一种量化、细化的标准。
我曾经听了这样得一个故事,中国有个有名气的建筑家,搞了一辈子的房屋设计,让他最头疼的就是“香山宾馆”。他在设计的时候非常注重细节。哪个地方种什么树、什么花;哪个地方放石头,放什么样的石头,式样都有标明,但工人在施工的时候,完全没有按照设计方案,因为他们认为这也不是盖房子,完全没有必要,于是建筑时随心所欲,怎样施工方便怎么作,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我认为要有好的细节管理,首先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的管理细节来保障。
细节来自于用心 美国现任国务卿鲍尔其出身学历仪表均极为平凡,但在国内却倍受美国民众推崇,成就了一番显赫事业,探究其源头,与他本人注意细节的领导风格也不无关系。成功的领袖或管理大师多半认为:大礼不辞小让,大行不顾细谨。身为领导人眼光要远、注意大事、少管细节。但是鲍尔却要求领导人一定要注意细节,并充分掌握信息的进出。他在担任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时,期间数次鹰派想发动战争,都因為他能够提出详实而精确的伤亡数字和代价而作罢。他认为如果能掌握细节,就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他说主管一定要清楚部门的状况,并安排掌握这些信息的管理,他认为领导人若消息灵通就可以事前化解致命的伤害。
我们只要用心留意我们工作的每一处细节,用心一一做好,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我们是通信服务公司,行业性质决定了服务是企业的生命,而我们客户部的工作,更是服务中服务。务必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每个细节,每个操作流程,都要规范细致,要让客户感受到联通的服务和关怀,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到扎实工作,用心服务,以客户的满意为首要目标。客户在我们的服务中受益决不是一句空谈,我们必须把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好,让客户从点点滴滴的服务中体会到联通的真诚。
细节来自于创新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灵魂,我曾经看到过一个鲜活的报纸营销创新案例,在某市有四种报纸(A晚报,B日报,C时报,D商报),在以往的竞争过程中,只是在版面的一扩再扩,赠版一张又一张,价格能不涨就不涨,但都没有在整个流程的终端-----街头报摊方面做文章,于无声处是惊雷!竞争会带来变化,A晚报使报摊一改多年的沉默形象,一夜之内,将几百个喇叭发到每个路口的报摊上,播放人们熟知的《卖报歌》:卖报,卖报,新闻早知道!A晚报,今日新闻真不少,生活离不了..交通、股市、时事我来报!A晚报,A晚报,老百姓的知心报......播放的乐曲,当日新闻提要,很是吸引上班族,纷纷停车购买,A晚报销量在四种报纸中突破重围,销量大增!一个花费不多的营销策略,却有着出奇兵之效,不得不使人暗自感叹。
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注重细节管理,把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做细,才能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最终才能在市场搏击中增强我们企业的竞争实力,才能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我们服务创新项目的推出,也正是关注细节的具体体现。例如电子免填单服务,省却了客户填写资料的麻烦,虽说是件小事,却能给客户带来人性化服务的温馨感觉。
细节来自于习惯
一位名人说得好:“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人的习惯就是一种潜意识。“如果让你的手下去送货,你必须考虑5个细节,必须打7个电话;你的业务人员访问经销商,未开口说话之前,必须做5件事;一个戒烟规定,要经历5个阶段,做了一年的细节,顺理成章地全部实现戒烟;……”这是说书中的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当人做一件事情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会变成一种潜意识,变成一种习惯。任何一项工程,都可以分解成为无数个细节,无数个细节严格执行,使其变成一种习惯。细节就是习惯,优秀也是一种习惯!汪中求说如何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第一是认识,第二就是训练。团队就是格式化,就是将细节训练成习惯。所谓的团队就是经过格式化的模式,能够达到一定默契的队伍,否则只能叫乌合之众,而乌合之众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所以进入团队以后需要进行格式化,需要进行很多操作规范的培训,必须非常严格的要求格式化的操作,使大家久而久之形成我们的工作习惯。
一个个行之有效的细节和关注离不开我们公司全体员工对自己工作的反馈和分析,只有我们认真地剖析,增加我们工作细节关注的程度,提出合理的改革意见,进行行之有效的优化改进,才能为我们下次的工作积累经验。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正是源自我们对这些细节管理的深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我们工作执行过程的自我提高。例如:每个人的工作安排有量化吗?下属汇报有核实吗?一线员工有情绪管理人员了解吗?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记录了吗?记录的全吗?搞大型营销活动时了解几位顾客的面部表情?客户回访人员的回访记录了起止时间了吗?每一个电话都打的是座机吗?通话时面带微笑了吗?通话时的身体坐得端正吗?记录的错别字及时改正了吗?记录本非常整洁吗?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了吗?同样的问题绝没有犯过第二次吗?……等等。
做事就好比烧开水,99℃就是99℃,如果不再持续加温,是永远不能成为滚烫的开水的。所以我们只有烧好每一个平凡的1℃,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才能真正达到沸腾的效果。
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当我们学习时,学习别人的专业,要注意多多观察其中的细节;当我们集中精力,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时,就要心思细腻,从点滴做起,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认真负责的心态对待每个细节.让我们做事都"烧好每一个平凡的1℃",最终达到成功的目的!
百分之一的疏忽,就可能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我在学习《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也有同样的感想,同样的体会:无论什么样的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道理。把读书的心得体会联系到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对那些平时工作中被忽略的小节,见怪不怪的小事,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就拿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说,很多人只看到运动员获得的奖牌和荣誉,从中也包括了我,而我们都忽略了奖牌和荣誉背后的许多细节。例如,比赛中的每一个动作、教练的每一次指导和每一个小的比分对比赛的成败都是至关重要的。在网上的一段新闻休息中报道:中国女曲的韩国主教练金昶伯在中国队和德国队比赛的前夜,当别人都安然入睡后,独自一人去图书馆调了德国队以往的比赛录像研究,了解了比赛的细节,掌握了取胜的关键。在第二天的比赛中,金昶伯带领下的中国女曲击败了强大的德国队,首次进入了奥运会决赛现场。可以看出,把对手弱点等若干细节的研究能够影响比赛的成败,点滴的积累将成就成功。
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或多或少犯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我生活的周边“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所说:“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最后,我想以海尔总裁张瑞敏的这句话: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细节决定成败 一年十班
裘奕斐
细节决定成败:大事,必做于细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年前的一天,我去一家公司应聘,招聘一名营销经理,年薪8万。我一路闯关,从99位应聘者中杀出,终获总裁召见。
那一天,我飘飘然地走进总裁办公室。总裁不在,只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秘书洋溢着一脸职业性的微笑,对我说:“先生,您好,总裁不在,总裁让您给他打个电话。” 我掏出手机,拨了一串号码。但就在这时,我看见办公桌上有两部电话,就问那小姐:“我可以用用吗?”
“可以。”女秘书依然微笑着。我拿起电话,终于跟总裁联系上了。总裁在那端兴奋地说:“小王啊,我看了你的简历,打听了你的答辩情况,的确很优秀,欢迎你加盟本公司。” 我高兴得心花怒放,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将这个好消息与我的女友分享。半个月前,女友出差去了国外。我刚拨了手机,却又迟疑了:这可是国际长途啊!这时,我又看了看那两部电话,忽然想到:我都快是公司的人了,他们是大公司,不会在乎一点儿电话费吧?于是我便拿起电话:“喂,米妮吗?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总裁已经......” 恰在这时,另一部电话响起。“先生,您的电话。”女秘书送了我一个诡秘的笑。“对不起,小王,刚才我的话宣布作废。通过DVP监控,你没能闯过最后一关,实在抱歉......”总裁在电话里温和地对我说。“为什么?”我呆呆地问。
女秘书惋惜地摇摇头,叹道:“唉,许多人和您一样,都忽略了一个微小的细节。在没有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之前,明明身上有手机,干嘛不用手机呢?”由此可知,细节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关,一个人若能把细节做好就了不起,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
这是我从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感受最深的两句话。在书中他没有罗列一大堆晦涩难懂的道理,而是举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或正面或反面的例子,讲明了细节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细节决定成败》粗一看这题目,似乎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可是仔细一读这本书,却是深有感触,作者在书中,不断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的真理.书中“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段话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通病.再高的山都是由细土堆积而成,再大的河海也是由细流汇聚而成,再大的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顺利完成.一个细节的忽略往往可以铸成人生大错,可以造成事业颠峰之危,而一个细节的讲究,可以让企业咸鱼翻身,可以在谈判中力挽狂澜于既倒.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2]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古语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从而忽视小节,结果不但没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败.因为他们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会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树连接而成,骄人的战绩更是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只有这样,你才会取得不断的成功.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汪中求说如何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第一是认识,第二就是训练。团队就是格式化,就是将细节训练成习惯。所谓的团队就是经过格式化的模式,能够达到一定默契的队伍,否则只能叫乌合之众,而乌合之众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所以进入团队以后需要进行格式化,需要进行很多操作规范的培训,必须非常严格的要求格式化的操作,使大家久而久之形成我们的工作习惯。[3]
细节实质是什么?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只有保持这样的工作标准,你才能注意到问题的细节,你才能做到为使学习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思考细节,才不会为了细节而细节。否则,再注重细节也是精心导演了一幕让别人看得过得去的演戏。在物理学上可以细分到粒子,医学上可分到细胞,数学可以从0到无穷大,让我们从0做起,1就是1,2就是2,心中有一万,着眼1+1,才能创造出人生财富和价值。细节不是空喊出来的。细节就是一种积累的经验和习惯,关系着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位名人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人的习惯就是一种潜意识。“如果让你的手下去送货,你必须考虑5个细节,必须打7个电话;你的业务人员访问经销商,未开口说话之前,必须做5件事;一个戒烟规定,要经历5个阶段,做了一年的细节,顺理成章地全部实现戒烟;[4]……”这是本书中的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当人做一件事情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会变成一种潜意识,变成一种习惯。任何一项工程,都可以分解成为无数个细节,无数个细节严格执行,使其变成一种习惯。细节就是习惯,优秀也是一种习惯!
例如:自己今天的学习工作安排有量化吗?学习的态度端正吗?所犯的错及时改正了吗?记录本非常整洁吗?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了吗?同样的问题绝没有犯过第二次吗?你明天的学习计划做了吗?……等等。对照自己的学习工作,存在着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急待提高,在细节上多下功夫,使自己不断进步提高。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应该从小事做起,要注重细节。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就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因此,说细节决定成败,也不算小题大作了。
最近看了《细节决定成败》,初看这本书,似乎不是在写教育,但当我细细读来,才体会到这本书包含着作者的人生智慧,对我们教师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书中提出的好多观点将有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深入思考。
第四篇:认知疗法作业、案例分析
《认知疗法》课程作业
技术简介
技术1:评估情绪的程度以及对想法的相信程度
内容:对同一事件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情绪和信念。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对事物的情绪有多强烈以及我们对某一信念的相信程度有多大。因此,让来访者对情绪的程度和对信念的相信程度从0~100%进行评分,0%指完全没有这种情绪或完全不相信自己的想法,100%指这种情绪最强烈或完全相信自己的想法。
使用时机:个体过于难过、焦虑或愤怒时,难以识别自己的思维或体察到自己的情感。此外,治疗中的变化常常是渐变的,来访者有必要通过量化来觉察。
使用目的:教来访者如何区别自身情绪的不同程度,觉察其情绪或情感在治疗中的变化,总结出自己所取得的良好进步。技术2:追踪某一特定信念的变化
内容:即使在当前环境中我们的信念仍然可以在强度和可信程度上发生变化,咨询师可对来访者提问:“你有没有较少相信这个想法的时候?当你较少地相信这个负性想法的时候发生什么了?如果你的想法完全正确,那么你怎样才能相信它在某一特定时期变得不那么可信了呢?”
使用时机:来访者往往认为他们的信念是固定且永远不会变化的,因此咨询师应直接评估信念的真实性,在评估情绪的程度以及对想法的相信程度之后使用。
使用目的:使来访者认识到某一特定信念随时间和情景的可变性,有利于远离这个信念。技术3:垂直下降
内容:为了挖掘负性想法背后的潜在信念,咨询师持续询问有关想法或事件的问题: “为什么那对你是一个问题?那会发生什么?如果你的想法是真的,那它为什么还困扰你呢?那会使你想到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那将对你意味着什么?”
使用时机:来访者被表层的情绪和想法所困扰,掩盖了其真实的信念,因而需要进行深层挖掘和剖析。使用目的:挖掘来访者最底层的信念,以验证负性想法的真实性,有助于削弱这一想法。技术4:成本—效益分析
内容:对来访者的拖延、回避或潜在假设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是有用的。咨询师指导来访者检查持有某一特定信念的结果——既包括正性的,也包括负性的。可提问:“你的信念的成本和效益是什么?你的想法的有利之处和不利之处有哪些?请把它们列出来。如果你不那么相信这个想法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你更加相信呢?如果你必须用100%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分配的话,会正好50/50吗?或者可能60/40?40/60?你会怎样把100%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分配?”
使用时机:识别出引起烦恼情绪的想法之后,当来访者难以抉择时,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使用目的:成本—效益的比照分析能帮助来访者选择是继续维持这一信念,还是用一个不同的正性信念来替换它。技术5:运用行为来处理负性想法
内容:咨询师可以通过提问,与来访者一起探讨如何运用行为来处理负性想法,可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
使用时机:当自动想法是真实的,或者来访者坚持不改变负性想法时,只是挑战想法并不够,还需要行为的辅助。使用目的:将来访者的关注焦点转移到问题解决或者对问题的接受上,使来访者获得所需的技能、运用行为来引起改变。技术6:考查价值系统
内容:咨询师发展一个生活价值列表,如爱、宽恕、善良、好奇、个人的成长、乐趣和闲暇等,来访者说出的其他价值,如身体健康、自尊、友谊、宗教信仰、文化/经济/工作上的成就、相貌上的吸引力和别人的承认等也可被列入其中。咨询师可以让来访者在这些价值中做出优先选择,或者进行等级排序。也可以让来访者说明哪些价值是他(她)想让自己的孩子或伴侣追求的,或哪些价值是他(她)想让大众采纳的。
使用时机:当来访者过于看重价值系统中的某一维度,而忽略其他价值时,有必要让其对价值重新进行选择。
使用目的:考查和澄清价值系统有助于从其他可替代的价值观看待某些自我反对的评判,从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技术7:发展新的适应性的标准和假设
内容:咨询师指导来访者识别任何适应不良的标准、价值或假设,通过对其质疑和摒弃,发展新的、更具弹性、更具成长取向和现实性的标准、价值或假设。新信念可以从成本和效益、支持它们有用的证据以及它们在其他情况下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考察。
使用时机:当来访者不愿放弃原有的标准、价值或假设时,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替代性的更有效的信念。
使用目的:帮助来访者发展新的标准、价值或假设,富有弹性,因人而异,使其聚焦于公平、成长、接纳和积极的目标。技术8:时间机器(自己)
内容:通常,我们相信现在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会永远持续地困扰我们。咨询师让来访者想象他们被放入一台时间机器,它将带他们到自己生活的过去或未来,观察感觉和体验是如何变化的。咨询师可以让来访者回忆过去美好的记忆,注意当想起过去的正性经历时情绪是如何变化的。下一步是让来访者去到未来的某个时刻,那时他们不再关注现在所发生的。
使用时机:如果来访者过于卷入,难以从当时情绪和视角中挣脱出来,只关心那时那刻发生了什么,那么咨询师应帮助他们认识到想法和感觉是会变化的。
使用目的:通过想象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环境情绪和想法会有怎样的变化,激发对现存问题的不同视角,帮助来访者理解负性想法和其消极作用会随时间而逐渐减弱。
实践案例
××,男,21岁,大三学生。对心理学、佛学、哲学和经济学感兴趣,自练气功已有三年,性格内向,但乐于帮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从大一开始追求同专业的学姐,但遭拒绝,自述极度焦虑,静坐也不能平静下来。最近面临六级考试,因无充分的前期准备,担心不能一次性通过,感到内疚。遂于2008年12月15日在QQ上咨询,案例记录如下:(注:整个咨询过程是连贯的,每个部分之前标明了所使用的技术。)【 评估情绪的程度以及对想法的相信程度 】
咨:你说你因为这个学期没有学习英语,这次不能过六级,产生内疚感。你能描述一下这种内疚吗?
访:觉得没有很好利用时间。我认为以我的基础,考前认真学习2个月就没问题。
咨:你的情绪很重要,因此我想真正了解你想到不能过六级时,你是怎样的感受。如果让你从0%到100%来评估你的内疚程度,0%指的是你完全不内疚,你的社会功能完全正常,50%指中等内疚,你的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良好,而100%指你能想象到的最内疚的程度,以至于你无法想到其他任何事情。那现在请告诉我,你的内疚程度是多少?
访:0—50%。
咨:这是一个很广的范围,你能把它缩小在一个具体的数字,以便我们能够正确理解你的内疚程度吗?
访:那就是40%。
咨:好的,你为自己的内疚程度评分40%。现在你能用你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想法来完成下面的句子吗?“当我想到我不能过六级时我感到中等内疚,是因为我想到„„” 我想要知道的是你的第一个想法,不需要思考。
访:当初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四级成绩和我是一样的,她的四六级是一次通过的。我也能,但我没有学。我的专业课老师曾经在她们年级高度评价我,说我能用英语交流专业问题,他们会觉得我英语很好,而事实上我英语六级不能过。咨:好,自动想法就是“我英语很好,别人能一次性通过,我却不能。”现在我们来看看你有多大程度上相信这个想法,还是用0%~100%评分,0%指完全没有这种想法,50%指中等相信这个想法,而100%则指你完全认定这一想法是真实的,你会怎样评分呢? 访:大概45%。
【 追踪某一特定信念的变化 】
咨:大多数人对内疚感都有不同的理解,你能对你心目中的内疚下个定义吗?
访:其实内疚与负罪感是由于过去的错误记忆导致的,是对爱的压抑,不能感受到内在的爱。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大环境利用内疚和负罪控制、影响你,贯彻他们的意志,内疚和负罪感是在遮掩心中的爱。这也不是他们的错,因为他们也成长于这样的环境,只是恶性循环。咨:我大概明白了,你觉得内疚是和爱相对的吗? 访:是的。人的价值本来是生来就有的,根本不需要证明,但是外界环境要求我们来证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否则就会使你产生内疚和负罪感。
咨:那么,当你想到不能过六级时感到内疚,是因为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吗? 访:对,因为我也是凡人,希望获得爱的满足。
咨:你认为过去错误的记忆导致你不得不用过六级来证明的价值,那么你对“现在对不能通过六级,就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个想法评分吗?
访:我的理性思维告诉我不需要通过六级来证明我的价值,同学和老师对我的评价都很高,称我为“神”。咨:虽然理性说没必要,但你的感性却无法控制,所以才有内疚感,是吗? 访:恩,所以我现在才这么焦虑。
咨:既然你现在被这个想法所困扰,那么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你的想法,请为它评分好吗?
访:好吧,我想说是50%
咨:恩,让我们总结一下,内疚程度40%,自动想法“我英语很好,别人能一次性通过,我却不能”评分45%,而对“现在对不能通过六级,就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评分50%。那你是否注意到,你的情绪和想法评分有些许的差距? 访:看起来是有点变化,好像不大。
咨:虽然从统计学可能不显著,但是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你的情绪和想法在一天中有所变化。那让我们现在一起来想想,一天有24小时,当你想到六级时你感到内疚,那当你没想到的时候,你又在想什么?
访:我怕自己考不过,就不容许自己有一刻松懈,没想别的什么。咨:那你不可能一直都在想吧,至少你要抽空想待会午饭吃什么吧!访:午饭啊,当然要兼顾营养啊。
咨:对啊,也就是说你在想菜单时,你的内疚就为0%了。因为在这个时候,你只想到吃什么,没考虑内疚。访:我之前从没这样想过,但睡觉的七八个小时里我确实不会想到六级,好像是我自己把自己逼得太紧了。咨:很高兴你明白这一点,偶尔换个视角看问题会让我们更放松的。【 垂直下降 】
咨:由于学校规定或专业要求,很多大学生都在奋战四、六级考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感受到与你一样的内疚。访:是啊,可能我自己内在的评价与外界的评价方式不同。我学了很多,气功,佛学,NLP,催眠什么的,但别人却认为这些没有学习成绩和六级重要。
咨:你觉得自己的价值评价与外界的评价不一致,你却不得不屈服。访:你说的没错。
咨:恩。你现在被不能过六级这个想法困扰着,这是你最直接的感受,为了更好地解决你的困扰,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它深层的信念,好吗? 访:好的。
咨:你的想法是“如果我不能过六级,那么我不能证明我的价值”,那么,请完成这个句子“如果我不能证明我的价值,那么„„”
访:我的价值就在这,不需要证明的。同学们遇到什么生活上的问题都喜欢找我聊天,他们也说帮助很大。
咨:我赞同你的观点,但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了,人都是自我表现者,要获得爱和认同,就不得不通过某种方式证明自己的价值。
访:好吧,我认为“如果我不能证明我的价值,那么那个女生对我的认可就没有那么高”。咨:那个女生是指你以前提到的女生吧,你很喜欢她,她却对你的追求有点厌恶。访:就是她。
咨:好的。我们继续来完成句子,“如果那个女生对我的认可就没有那么高,那么意味着„„” 访:如果那个女生对我的认可就没有那么高,那么意味着她接受我的可能性降低了。咨:接着呢?
访:如果她接受我的可能性降低了,那么意味着我爱情实现的可能性更加渺茫。咨:恩。
访:我希望能够和我喜欢的女生一起走进婚姻,那样才幸福。咨:那么,我可以理解为“如果我爱情实现的可能性更加渺茫,那么意味着我的婚姻生活不会幸福”吗? 访:恩,我是这样想的。
咨:那么,在你的内疚背后,最终隐藏着这样的信念:“我的婚姻生活不会幸福。” 【 成本—效益分析 】
咨:我们已经知道你担心不能过六级,其中那个女生的认可度是重要因素。那么,如果将你的内疚感用100%在她和其他因素之间进行分配的话,会是怎样呢?会正好50/50,还是60/40,或者可能40/60? 访:60/40,稍微向她倾斜吧。
咨:试想一下,如果你坚持认为“我的婚姻生活不会幸福”,你需要付出什么成本,又能收获怎样的效益?例如,你的内疚和负罪感就是一种成本。
访:恩。我每当想到她不喜欢我时,我就很烦躁,对父母的态度也不太好。本来我不打算考研的,但是听说那个女生想考研,我也在准备考同一个学校了。家里的条件也不好,如果我考研的话,父母会支持我,在经济上却不得不承担更大的负担。而且这两年来我一直在追求她,也许会错过更好的女生吧。别的同学说,那个女生送给他他都不要,不过我就认准她了。你要知道,我一开始就像傻子一样,特意订制了短信天气预报,每天都转发给她,还送了一大瓶蜂蜜,附带网上下载的营养知识。可是她一点都不领情,跟她同学说我很烦人,还在QQ空间里写日志批评我。这真的对我打击很大,可我想放弃又做不到。
咨:我能理解你的感受,真心付出,却无回报。但你既然坚持这么久了,必然是从中你能获得些好处吧!
访:对,事情都有两面。刚进大学我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头,但为了她多关注我一点,我很努力地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希望通过她的老师和同学对我的赞赏以改变她的看法。虽然收效甚微,但我确实成长了许多。考研对我来说,开始可能不是自愿,但继续深造也不错。我总是想,终有一天她会被我所打动,接受我吧!
咨:现在我把你所说的成本和效益列出来,你能将100%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分配吗?50/50?60/40?还是40/60? 访:我想是50/50吧。
咨:在分析了信念的成本与效益之后,你会怎样选择呢?是继续持有它,还是寻求改变呢? 访:只要我不能放下对那个女生的爱意,我就不会改变我的想法的。咨:也就是说,你愿意接受这个信念带来的成本吧,我尊重你的选择。【 运用行为来处理负性想法 】
咨:既然如此,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用行为来处理你的负性想法,好吗? 访:恩。我想知道怎么减轻我对不能过六级这件事的内疚。咨:你能不能先说说,以往你遭遇到类似的事情是怎样处理的吗?
访:刚开始我没有资源,没MP3,没电脑,只是尝试练气功、静坐,同学都说我神神叨叨的。后来我下载了很多潜能开发、催眠静心的资料来看,对我的心境平和也很有帮助。有了人生信仰以后,我感觉遇事不再莽撞了。咨:好的,你现在能运用资源去应对负性情绪。六级事件是引发你内疚的导火索,那你是否想过怎样考好吗? 访:我这些天都在看英语资料。咨:你能跟我说说你的计划吗?
访:我不喜欢定得死死的,只要心中有意识去学习就行了,一有闲暇就看英语。
咨:通常人们喜欢制定严格的时间表,以便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你喜欢随性而为,也许可以试试任务管理。它有别于时间管理,是一种任务完成导向的方法。我们不规定在什么时候一定要做什么事,而是规定每天要完成哪些任务,如果当天未完成,则累积到下一天。你要不要试试看? 访:恩。这样吧,每天做一套六级模拟真题,背30个单词,听5篇听力。
咨:很好啊,请照着你的计划去做。我想你只要能够提高英语水平,即使最终结果不如愿,你心里也会坦然的。访:呵呵,我感觉轻松多了。【 考查价值系统 】
咨:现在我们暂时放下六级的事,来谈谈那个女生对你的影响吧。请考虑如下价值:爱、宽恕、善良、好奇心、家庭、个人的成长、乐趣、闲暇、自尊、宗教、文化/经济/工作上的成就、相貌上的吸引力和别人的承认。让我们抽出你现在感到不安的那个问题——在爱情上获得好的结果。如果你不得不在爱情上获得好的结果和个人得到更好的成长做出选择,你会选哪个呢?
访:当然是个人的成长啊。咨:那和家庭相比呢?
访:父母生我养我,比任何人都更重要。我虽然还在读书,但心里总是想着工作赚钱,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咨:恩,父母是最爱我们的,也应是我们最爱的人。
访:仔细想想,我一心想着怎样让那个女生喜欢我,却忘记了我最应该做的事,真是对不起父母。
咨:现在我们正处于追求爱情、获得亲密的阶段,难免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是正常现象。你无须自责,这就是青春啊!访:短时间内我可能还是无法放下她,但我会好好考虑将来到底怎么做才能兼顾,不能再一直围绕着她转了。之前我因为她周末很少回家,爸妈都以为我在好好学习,也不怪我,反而担心我太累了。以后我要经常回家,虽然不能直接告诉他们我的感受,但我要让他们知道儿子是爱他们的。咨:我真为你父母感到高兴。【 发展新的适应性的标准和假设 】
咨:我知道你对心理学也很感兴趣,你听说过合理情绪疗法吗? 访:听说过,但没有深入研究过。
咨: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引起我们的情感反应和行为结果的是我们的想法和信念,而非诱发事件。你赞同吗? 访:恩。我之所以苦恼,并不是她拒绝我这件事引起的,而是我自己找的。咨:你的接受能力真的很不错,相信你能够学会怎样发展新的适应性信念。访:谢谢。
咨:合理情绪疗法中有一条黄金规则,即“像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你喜欢那个女生,一味地对她好,这是你的权利。那你是否想过她有什么权利吗?
访:我没有想过,她应该也有拒绝我的权利,她说喜欢人缘好、开朗阳光的男生。但我希望她至少对我好一些,像好朋友一样。我觉得学识也很重要,人缘好不一定就是好的。
咨: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想法,“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要这样对待我”。假如另一个女生喜欢你,对你很好,那你会不会因此也一定要喜欢她呢? 访:不会的。
咨:同样的,所有人都拥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和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人的权利。即使那个女生再怎样对待你,都是她的权利,你应该尊重她的选择。
访:你是说将心比心吧。确实,如果从她的角度想,我觉得不能老纠缠着不放。没有她,我也能好好的过。咨:你的想法已经改变很多了,真的很不错。你能想想用怎样的信念来代替“我的婚姻生活不会幸福”吗? 访:恩。“只要我好好经营,无论与谁一起,我的婚姻生活都会很幸福。” 咨:你能这样想很好啊。【 时间机器(自己)】
咨:你的进步令人欣慰。通常,当我们过于卷入某件事时,我们相信它会永远持续地困扰我们。我们还年轻,情绪不太稳定,想法也不够成熟。假如你面前有一台时间机器,它可以带你到十年以后,让我们试想一下,你会是怎样的情况?有没有结婚,孩子多大了,工作怎么样?
访:那时候我已经过了30,应该会结婚,孩子才一两岁,工作可能没有到达顶峰,但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之下家庭一定很幸福!每天早上,我吃过妻子精心准备的早餐,亲吻孩子的双颊,怀着愉快的心情去上班!咨:这真是令人羡慕的情景啊!那么在那一刻,你想起现在你所面临的事情,你会怎么看呢? 访:肯定是觉得很幼稚吧。人生存在着千万种可能,我却在一棵树上吊死。咨:呵呵,也许这也是成长中必然要遭遇的曲折吧!
访:恩。十年之后,连我都忘了,谁还会在乎我现在的苦恼呢?佛语云四大皆空,当一切化为尘土,何必再执着!我觉得现在已经不那么难受了,以后我要为自己努力了。
咨:好啊,希望你以后都能开开心心!放开心怀,接下来好好准备六级考试吧!再见!访:恩,再见!
第五篇:快乐道家
快乐道家
陈云鹤 道人
四川省剑阁县道教协会
一、缘起
一吴姓朋友,对佛教和道教都有研究。她的书法和国画都非常好,擅长花鸟,竹子更是一绝。古琴也弹得好。她送过我一本画册,那才叫书画中的精品。由于长期用功,颈椎经常不适。二OO六年仲夏的一天,她到我的玉林通中养生堂来调理颈椎,她与我有两句关于道的对话,时至今日,我都记得很清楚。
问:你学了那么久的道,那么学道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道的目的一是求得身心的快乐,二是求得身心的解放。她问得非常好,看似平常,却非常深刻,令我深思。确实,我们有很多学道、修道的人,并不明白道家思想的真谛,世人就更不明白道是什么,道家思想讲的是什么, 反而有很多外国朋友对道、对道家思想、道家文化非常感兴趣,还有一些对道家内丹术在进行实修、实炼。现在很多的经书,文字过于古老,解释过于迂腐,多为以经解经,以书证书,或说破译了《老子》,有了新的发现。翻完整本书,完全是哲学名词的堆砌,并无新意,弄得你不明不白,找不到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尤其是对那些想了解,想学习道、道家思想、道家文化及道家内丹术的新人,更是一头雾水,找不到门径。这样,不仅不利于道家思想文化的传播,而且还容易被矮化、被扭曲、被误导。在宣传道家思想、道家文化上,能不能有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白话得不能再白话的阐述,让八零后、九零后都能读得懂,都能明白道是什么,道家思想说什么,道家文化讲什么、道家内丹术是什么。而我们迫切地需要这样的阐述,今天,我就要做这样的事情,做一个抛砖引玉的人,与大家分享。二、关于道的概念 什么是道呢?
道就是自然
道就是阴阳
道就是规律
道就是原理
道就是法则
道就是方法
道就是窍门
道就是生活
道就是存在道就是通中
道就是养生
道就是快乐 可以说,道涵盖了宇宙,涵盖了人生,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太玄妙、太伟大、太全面了!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用我们全部的青春、热血和精力,乃至我们的一生,献给道,献给纯正的中国文化——道家文化!
下面,我们一起从学道、修道、悟道、得道四个方面去了解道的本质。
1、什么是学道
学道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一个是术.学就是从文字上、从思想上、从哲学上弄懂道的内涵和外延;术就是要弄明白修炼的理论、方法、作用和效果,从两方面入手,求得身心的快乐,求得身心的解放。有些人是有学无术,有些人是有术无学,还有些人是不学无术!我们作为快乐道家的信奉者,我们就一定要做到有学有术。
2、什么是修道
修道有两层含义,一是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实践道的真谛。二是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道的存在,进而求得身心的快乐,身心的解放,而所谓身心的解放,就是能够进入多维空间。
3、什么是悟道
由于对道的正确理解,身体力行,方法得当,勤而行之,勇于实践,在学道和修道的过程当中,不但明白了道的普遍原理和绝对原理,还将道的普遍原理与我们的生活、事业相结合,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的超越自我,久之,对道的感悟了然于胸,无法用语言表达,常常沉浸在窃喜和快乐之中。
4、什么是得道
得道有多种说法,就广义而言,掌握了道的任何一个方面,如了解了规律、掌握了方法、懂得了窍门、明白了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道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常常沉浸在迷人的会心的微笑之中,都可称之为得道了;从狭义而言,从道家内丹术的修炼入手,在修炼之中求得了身心的快乐,求得了身心的解放,改变了人体内部时空,能够进入多维空间,这个,我们称之为得道,并且是得大道!
三、人生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在没有生之前,在哪里?死了以后,要到哪里去?
第二个问题:我们是怎样来的?我们的下一代又是怎样来的? 第三个问题: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是来追求什么的?寻找什么的?
我认为这三个问题是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都必须回答的。不同的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流派、不同的哲学流派和不同的宗教。
第一种回答——原罪说: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造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本来在伊甸园里面生活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有一天受到了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于是就有了人类,因此人类来到这个世上是有罪的,这个罪过与生俱来,所以称之为原罪。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来赎罪的,死了以后又回到上帝那里去。第二种回答——痛苦说:佛教认为如果生前有很好的修持,死后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苦集灭道,十二因缘,是佛教的根本理论,苦是他的理论的重要基石,所以佛教认为生老病死苦,认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人生即是苦。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受苦的,要脱离苦海,就必须要灭才能达到解脱。
第三种回答——快乐说:
生、老、病、死在快乐道家看来是很自然的生命现象和自然规律。其实,我们并非无视痛苦的发生和存在,但我们认为痛苦的根源与佛教有所不同。快乐道家认为人的痛苦是由于以下三个主要原因导致的:一,人的行为违背了自然规律(即“道”);二,欲望超过了自己的能力;三,不可抗拒的因素,这包括自然和社会的两个方面,前者如“5·12汶川大地震”、遗传病等,后者比如“文化大革命”。快乐道家提出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痛苦的发生,即快乐说。下面拟从三个方面归纳出快乐道家的核心内涵:
(1)道家认为人没有生之前在自然之中,死了以后要回到自然之中去,即来于自然而归于自然。不论是天葬还是地葬;是火葬还是水葬;是悬棺葬还是树葬等,最终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回到自然之中。
(2)我们是因为父母的快乐而来到这个世上,我们的下一代又是因为我们的快乐而来到这个世上。
(3)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两个字、一句话——快乐!寻找、追求快乐,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原则;找到快乐的根源,顺应自然的规律,提升快乐的层次,寻找身心快乐、身心解放就是学道者的追求。总结下来,快乐道家的中心思想和行动指南即是:“直指生命本体,快乐修道成真,求得身心解放,神形俱妙飞升。”
四、快乐的层次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人的需求层次论”,即人的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但快乐道家认为他的表述还不够系统和具体,由于篇幅所限,快乐道家将快乐分为五大层次:
(一)基本快乐
1、衣食住行得到满足
2、游戏玩耍得到满足
3、得到父母、亲友的呵护和关爱
(二)初级快乐
1、玩耍得到满足 ①玩耍是动物的天性
②在玩耍中求得认知、求得自知 ③在玩耍中求得生存和技能 ④在玩耍中求得智力的增长 ⑤在玩耍中了解到控制与被控制 ⑥在玩耍中求得协调和增进情感
2、求知欲得到满足
3、好奇心得到满足
(三)中级快乐
1、性欲得到释放和满足
性欲是动物的本能,是生殖繁衍的动力。作为人,性成熟过后,性能量在不断的产生,不断的积累,性欲在不断的增强。因此性欲就必须得到满足,或者要让性能量有一个释放和转化的方法。
王老邪(王家佑老师自称老邪,封我为小邪)经常讲到一个人首先要正常、正直,有的人正常而不正直,有的人正直而不正常,因此他见了年轻人常问“你多大年纪了?”,“哦,你这个年纪该结婚了。”,“事业,结了婚一样做事业”。
我们发现人的性在成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容易得到满足的,但,就是这个性欲,既是推动自身向上追求人生目标的动力,又是促使自己堕落的魔鬼,这就是它的双刃性。在没有得到修炼的方法时就只有按照人类简单最初级的方法——自慰。(注意:自慰必须要有节制,否则对自己的身体、心理和灵魂后患无穷)。⑶性能量得到转化
性能量的转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外转化,一是向内转化。性能量向外转化为意志力和征服欲望,这往往导致人类及其个体的欲望膨胀,产生自大、狂傲和自我扩张,从而给自己与社会带来痛苦。内在转化就是通过有效的修持手段使能量在自身之内发生转化和升华。道教的修炼方法就是实现性能量内在转化的有效机制,由于自己性能量的转化和升华,就会使自身和谐,从而给自己带来快乐,给社会带来和谐。在道教的传统里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转化方法。
一、道家内丹术解决性能量的转化。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人是有本我、自我、超我的。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冲动的本能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libido)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提出性能量的问题——力必多libido(力必多libido从性质上讲主要是性欲),而“力必多libido”控制了本我,直到他去世,他也没有找到决解“力必多libido”控制本我的办法。而道家内丹术的修炼恰好可以转化这个“力必多libido”,弥补弗洛伊德这个缺陷,就是将“力必多libido”作为原材料放在体内鼎中,进行烹、进行炼,从而将性能量转化为命门能量,在命门能量的推动下坎水逆流、还精补脑。道家认为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要积精、累炁、存神。可见,道家内丹术可以轻松化解“力必多libido”,也就是解决了性能量控制本我的问题,同时变废为宝,增加我们命门的能量,使我们的精、炁、神得到充分的补充,使我们内心清净,心肾相交,毫无淫念,物我两忘,超越“超我”的境界,使我们坐怀不乱。我们可以看出道家文化在几千年以前就非常完善、完美,远超于欧美各家。难道我们不应该为快乐道家鼓掌喝彩吗?
二、道家站桩、静坐功法解决性能量的转化。站桩、静坐修炼,将性能量转化为命门火,在命门火的推动下坎水逆流、还精补脑——就是将人体的成人干细胞上升于大脑,因为成人干细胞是原始细胞,他可以转化为脑细胞以及其他五脏六腑的细胞。从而修复受损的细胞,增强记忆力。
2、成就感的满足
3、得到亲朋好友、社会认可
4、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四)高级快乐
1、立功:能为社会、民族、国家建功立业,有创造性的贡献
2、立德:为善最乐,能够经常做善事,而且能够把社会人群的行为引向善,在社会上某方面做一个榜样、偶像
3、立言:能够著书、立说。对宇宙、人生某一方面有自己的创造性学说
4、能把性能量转化为身体的命门能量,进一步达到炼精化炁,能够还精补脑,金丹直上泥丸顶,降下重楼落丹田,开发自身大脑,并将此法与人分享
5、能遇明师、闻道、修道、悟道、得道、行道,能为道家文化的传承、弘扬有所贡献
(五)超级快乐
1、个人修道有成——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修道者必须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自己能在今生今世完成自身进化即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能够改变自身内部时空,自由出入多维空间,我们称之为“中国神仙”。此时中国神仙回过头去看西方“超人”,就像“超人”回过头去看常人一样(尼采认为“超人”回过头看常人就像常人回过头看猴子一样)。
2、弘扬道家内丹术,促进人类自身的进化,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道家内丹术就是在人体内建立起生物原子能反应堆,是人类自身进化的门径;同时,内丹术又是人体生物系统工程学,是以改变人体内部时空为目的,是中国人认识自身、认识宇宙的方法,并且,通过修炼,能够帮助我们打破有无之间的界限,从而出入多维空间。只有通过道家内丹术的修炼,才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完成人生超级快乐的目标,解决人类自身进化的问题。随着人体科学深入研究,用现代科学揭示道家内丹术的原理和部分现象将开启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3、快乐与自然同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快乐是源自我们内心的自然流露,当我们明白了道的真谛,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时候,快乐便在其中了,所以我们称之为快乐道家!快乐道家主张以快乐为中心,以自强不息和帮助他人为两个基本点;快乐道家提倡自然、轻松、潇洒自如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做人,认认真真的干事,潇潇洒洒的生活,悄悄咪咪的赚钱。
道,无所不在;快乐,无所不在。我们在寻找快乐和追求快乐的同时,随处都能体会到道的存在。寻找快乐的途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弄明白道的真谛和修炼道家内丹术。随着修道层次的不断提高,快乐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将会一步步感受到快乐道家二十四字箴言所倡导的“直指生命本体,快乐修道成真,求得身心解放,神形俱妙飞升”的真实可靠和玄妙不虚。快乐道家不但解决了我们思想上、认识上的困惑,而且清除了蒙在道家身上的虚幻不实的污垢,刮去了贴在道家身上的封建落后的不实标签,挑出了钉在道家身上的消极迷信的毒刺,重塑了道家的核心价值观——快乐,所以应该说,道家思想是科学的,不是迷信的,是先进的,不是落后的,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是与时俱进的,不是固步自封的,是和谐的,不是斗争的,是快乐的,不是痛苦的,也不是原罪的。快乐道家的思想不像其他学说东说西说产生幻觉,它下手简单明了,真实可靠,我们今天提出快乐道家的理念,那是因为快乐道家能够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使我们的心情更愉快,使我们的直觉更敏锐,使我们的判断更准确,使我们的工作更顺利,使我们处人处事更圆融,所以我们必须高喊一声:快乐道家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⑷学习中国道家养生鼻祖彭祖的养生三部曲: 彭祖是我们养生的榜样,他在殷商的时候就提出快乐养生的三大要素,借助自然的美食美味就是药食同源,自身努力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就是吐纳导引,饮食男女顺自然、顺人性的性爱养身就是房中术。他一身都在实践,传说他活了八百岁。
药食养生:彭祖发现有的动植物是能给我们身体增加能量,也可将我们身体内的多余能量消除,如果使用得当还可以消除我们身体的疾病,增加我们的自然寿命。因此他明确地提出药食养身。根据彭祖倡导的药食养身的方法,我们研究发现,在远古的时候,人类过着鱼猎,采摘的生活。那时食物缺乏,采到什么,摘到什么,挖到什么,猎到什么,不管口味的好坏,都通通一锅煮来吃,那时候的人,是“药食同源,度百岁乃去”。现代人烟酒过多,摄入的脂肪、高蛋白过量。睡眠不够,鸡不叫不睡觉,房事过多,工作压力太大。用健康和生命去换取金钱和地位,就是不懂养生,忘记了养生,忘记了药食同源,忘记了中草药,这个被遗忘的食物,所以很多疾病缠身,英年早逝,甚为可惜。有鉴于此,我们将重提药食同源,中草药再生。我们的愿望是重拾中草药这个被遗忘的食物,使众生“药食同源,度百岁乃去。
吐纳导引:快乐道家养身认为,生命在于静止,生命在于内动,生命在于慢动,生命在于脊椎,生命在于通中。只有当我们的身体静止下来,我们身体的气机才会自然发动,内炁才能沿着经络开始内动,所以崔希范先师的《入药镜》开篇就说“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描写炼精化气“得药” 时的感受。丹家以人身之元始祖气为“先天炁”,呼吸往来之气为“后天气”,修炼时,采先天祖炁为丹母,引后天呼吸之气归于祖炁,“内外混合,结成还丹。自觉丹田火炽,畅于四肢,如痴如醉,美在其中,此所以得之者,常似醉也”。由此可见修道是如此的快乐。
房中养生:追求性爱的快乐是人类的本能,作为快乐道家我们应该正视这一问题,纵观众多哲学思想流派不是回避禁止性爱就是纵欲放纵性爱,只有道家合理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房中术。房中术是中国古代医家和道家关于如何在男女性生活中获得乐趣、保健、胎教、优生、延年益寿的学问。基于道家的阴阳思想,男女双方把性作为一种修身养生的方法。提出了“节欲养生”的主张,即主张两性在享受性快乐的同时,还要节制性生活,兼顾健康与长寿。另外张三丰祖师也告诉我们 “无根树,花正孤,借问阴阳得类无?雌鸡卵,怎抱雏,背了阴阳造化炉。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儿无妻是旷夫。叹迷徒,太糊涂,静坐孤修气转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