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道家经典语录
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8、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0、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7、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2、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0、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篇2:道家经典语录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5、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9、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3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7、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8、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9、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0、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4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4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6、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5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篇3:道家经典语录
26.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7.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8.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9.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0.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1.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2.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3.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4.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6.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7.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8.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9.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0.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41.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2.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3.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4.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5.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6.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7.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8.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9.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0.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篇4:道家经典语录
道家经典语录
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能够为善?
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天长地久。天地因此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3、道生一,生命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5、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7、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经典语录)
2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够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1、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3、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6、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7、江海之因此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39、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0、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42、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3、天长地久。天地因此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9、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心,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5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4、道生一,生命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57、治大国,若烹小鲜。
5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60、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6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6、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6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能够示人。
68、治人事天,莫若啬。
69、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7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72、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7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但是欲兼畜人,小邦但是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7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8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8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8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86、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长久。
8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89、道生一,生命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90、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9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92、上天生了人,畅行于世,人,至尊。
9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9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9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9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97、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9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9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0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01、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0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03、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0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0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0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07、人为贵,还需行天道。
108、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0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1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11、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1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13、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1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15、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16、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17、治大国,若烹小鲜。
11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20、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2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2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2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124、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2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2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够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2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2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2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3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31、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3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34、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3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3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Wenhuaquan,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篇5:道家经典禅语
道家经典禅语70句
1.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5. 治大国,若烹小鲜。
6.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7.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0.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1.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2.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3.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4.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5.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6.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7.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8.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9.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0.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1.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3.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4.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5.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6.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7.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9.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0.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1.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32.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33.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4.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6.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7.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8.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9.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0.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1.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4.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5.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46.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7.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8.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49.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50.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51.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52. 治人事天,莫若啬。
53.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4.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5.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6.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7.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8.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9.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60.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61.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62.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63.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4.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5.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6.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67.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8.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9.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0.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篇6:道家经典语录
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9.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篇7:道家经典语录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3、道生一,终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人为贵,还需行天道。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篇8:道家经典语录
1、朝花夕拾,捡的是枯萎。
2、向着有阳光的地方走,那么就会温暖一些。
3、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我。
4、从今日起,看书,写字,弹琴,画画。给每一个日子去一个温暖的名字,做一个赏心悦目的人。
5、没有人能回得了原地。
6、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7、谢谢你曾经的存在,存在于我记忆里最深处最美好的位置。
8、我是不是已经等待了太久?还是只能陪他到这里。
9、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
10、我的心里只能无言叹息,想埋伏在街头的某种气息。偶尔、突然地心一下就空了。
11、过了太久,没人记得当初那些温柔。
12、我尽力,尽力在想你的时候不难过。
13、物是人非,事事休。
14、一个人习惯了,就好像比较会自我了。
15、谁的'新欢不是别人的旧爱呢。
16、天热了,夏天的我就像一样。情绪反反复复,有时就发了疯的乱发标。
17、最重要的事是你笑的像个孩子。
18、如果回忆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香、甜而安稳。甜而忧愁。像忘却了的伤口。像分明的快乐。
19、我们都长大了,成熟了,很多事,早已淡忘。
20、手上有两道很深的疤,一道是为他们。一道是为你。我想。这辈子也不会淡掉。正如你们给我的刻骨铭心。
21、天之此端为天涯,海之彼端为海角。―――你所定义的天涯海角。
22、阳光有些刺眼却狠温暖。
23、人生海海,浮云开外,挥手拜拜。
24、渐渐被自己埋葬和隐藏的过去。
25、人生路那么长,每个时刻都有人与自己邂逅、同行、离开。感激他们丰富了生命,然后就这样子,慢慢的成长了吧。
26、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以后它就忘记过去发生的一切。
27、喜欢在这里发呆的时光。喜欢那种不知不觉时间就流走的感觉。我说我活的太快。似乎一下子就要过完一生似的。
28、没有人会一成不变的对你好,这个社会谁也不欠谁的。
29、有时候,觉得。所谓的幸福,都是别人眼里的。冷暖自知。我们总是觉得别人幸福,觉得自己可怜。
30、记得我们所有的事,记得你笑的样子。
篇9:道家经典语录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1、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
6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4、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65、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6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治人事天,莫若啬。
69、治大国,若烹小鲜。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8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1、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8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8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0、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9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92、反者道之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9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97、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9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篇10:道家经典语录
道家经典语录250句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无财不养道,道家重视传承,讲究尊师重道。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成就不了道心,当年祖天师创教,入教者还需五斗米呢。
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8、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12、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6、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长久。
19、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0、仅有正视差距,才能奋起直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4、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2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7、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8、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29、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3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3、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5、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1、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4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3、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昆虫不失斯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猎,鹰隼未击不张尉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4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7、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8、修道之人明生死,求正道,惩恶扬善,利益苍生。我们能把握的就是今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4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0、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5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52、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5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5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够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5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59、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0、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能够为善?
61、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6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6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4、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以人为本)
65、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能够为善?
6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67、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6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69、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7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7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3、昆虫草木,犹不可伤。(保护生态)
7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7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7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7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80、天之道加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8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8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6、莫因恶小而为之,莫因善小而不为。
8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8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90、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1、道者开口动舌发言之词也。又云道者,虚无之无也,混沌之宗,乾坤之祖,能有能无,包罗天地,道本无形,莫之能名,无形之形,是谓真形,无象之象,是谓真象。先天地而不为长,后天地而不为老,无形而自障,无象而自立,无为而自化,故曰大道。经云视之不见,故曰无形。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故为天地也。育者养也,长养阴阳故为生育也。阳者清也,上腾为天,阴者浊也,下潜为地,天地者乃大道之子也。
9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9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9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96、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9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9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9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00、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0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0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0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0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0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06、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0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0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够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09、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10、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11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1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4、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尊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
11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1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1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1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1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2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2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长久。
12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2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2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28、修道必须修心,皈依道经师宝。道教讲究口传心授,有谚语能够借来形容:“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从纸上求妙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129、涤初玄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130、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3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32、自然而生有,造化以成形,故天无精气,无以制月之明,地无精气无以制山巅镇焉,人无精气无以制身形之存焉,故曰月禀阴阳之所运行,故知道之无情,随机而所化。又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地何言哉,万物生焉。经云用之不可既,无情而运行月也,月者大道之用也。
13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34、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35、行时时之方便,积处处之阴功。
13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37、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3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40、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4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够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42、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清静为天下正。真思志道,学知清静。(韬光养晦)
14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44、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待百姓)
14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4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4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48、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
14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5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5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5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5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5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55、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56、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57、治人事天,莫若啬。
15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59、夫心起於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於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16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6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
162、修道要济世度人,但又不乱发慈悲。
16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6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6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6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6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6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169、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7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71、治人事天,莫若啬。
17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7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74、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75、治大国,若烹小鲜。
17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7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7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7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8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8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8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8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84、治大国,若烹小鲜。
18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8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87、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88、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8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可是欲兼畜人,小邦可是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90、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9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92、忠臣不事二主,贞妻不侍二夫,世间诸事,法理相通,不可三心二意,否则必真法不得。
19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94、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能够示人。
19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9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9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98、修道之人当有高风亮节,心存傲骨,敛心凝神,行事不能受外人影响,心要稳,志要恒。
19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0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0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03、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
204、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05、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0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0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08、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09、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11、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1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13、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214、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1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1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17、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21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19、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2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21、常道无名,唯德以显之;至德无本,顺道而成之。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22、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能够示人。
223、道是万法之宗,中华民族之根。鲁迅先生亦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224、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2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27、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2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2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3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3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32、有道无术,独善其身;有术无道,害人害己;以道御术,兼济天下。
23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3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3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3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37、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38、义与利并非必须对立。取义兼利,明大义是真,取小利是假,是让世人敬畏,法不空法也。
239、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躯命,故人惟兼物性,方为全尽吾性。体此意者,樽节爱养,戒杀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24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可是欲兼畜人,小邦可是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24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4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4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44、老子:少私寡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
24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4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4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4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上士闻道谨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而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49、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5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篇11:道家经典语录
精选道家经典语录
1、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
2、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0、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1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3、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4、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7、知足则不辱,知止则不殆。
18、治人事天,莫若啬。
1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2、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2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2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6、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2、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4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4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7、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5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3、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5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5、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5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57、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5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59、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6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6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6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65、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6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6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69、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7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7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72、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73、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7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5、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7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7、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9、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8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篇12:道家经典语录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5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5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5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5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5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治人事天,莫若啬。
69、治大国,若烹小鲜。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8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篇13:道家经典语录
道家历史发展
1、起源:《汉书·艺文志》曾记载,道家书籍有《黄帝四经》、《黄帝铭》、《黄帝君臣》、《杂黄帝》、《力牧》、《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暗示道家思想与伏羲、女娲、神农、黄帝、伊尹、许由、巢父、伊尹、姜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人的治世思想有关。另外,与儒家文化起源于周文化不同,道家学者多出自宋、楚、秦、齐等国,暗示道家思想与夏朝、殷商文化密切相关。
2、成型: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
3、兴盛:老子以后,战国时期,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六大派,除了老庄学派外,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彭蒙田骈慎到派、老子学派和宋尹学派都曾兴盛一时,其中以黄老派最盛。其时,黄老思想不但成为田齐的治国思想,并通过百家争鸣对诸子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楚国和吕不韦统治时期的秦也发挥过一定作用,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
4、挫折:秦国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组织人员编撰《吕氏春秋》,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显然,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并在统一中国后不久焚书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5、辉煌:汉朝建立后,由于长期战乱的破坏,在反思秦统治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并造就了一个名为“文景之治”的盛世。阚泽记载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黄老之书升格为经在汉武帝尊六经之前。
6、压制:汉武帝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崇尚儒术”,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
7、复活:魏晋南北朝时期,谈玄之风兴起,道家思想重新复活,不过这一次的重点不是黄老,而是对老庄的重新阐释,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此后老庄成为道家正统,一直延续至今。
8、潜藏:魏晋南北朝后,虽然道家思想屡次成为大乱之后治国的急救包,也是士大夫失意之后的精神寄托,但它绝大多数只能在哲学科技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直到唐宋时期道家又发展至鼎盛,故学者言唐之佛教思想、宋之佛儒思想均处“伟大时期”,但其间道家实力却压倒二教。到了元朝道家变为缘化状态。另外,道家思想曾和佛教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禅宗,且道家对儒家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
9、复兴:晚清,随着西方的冲击,儒家统治秩序受到强烈冲击,再加上道家与西方自由民主等观念多有相合之处,故道家思想再次复兴。1991年,董光壁先生首先精炼提出了当代新道家的概念,并得到陈鼓应等人热烈响应,此后有唯道论、道商、天道自由主义、自化论等新的理论出现,其中像道商这样的理论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篇14:道家经典语录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3、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1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3、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2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0、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3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32、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33、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3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4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4、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45、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4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7、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9、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5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5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4、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篇15:道家经典语录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日极则仄,月满则亏。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5、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6、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7、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9、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0、见素抱朴、少私寡欢。老子
1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
12、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
1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
14、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5、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6、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17、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18、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9、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庄子
20、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庄子
21、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2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4、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25、知足则不辱,知止则不殆。老子
2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7、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
29、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庄子
3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2、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4、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5、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
36、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3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3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40、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三国。
41、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4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3、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4、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
4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47、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48、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庄子
49、多言多败,多事多害。《训蒙增广》
5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2、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53、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前蜀。杜光庭。
5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5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7、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9、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60、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
61、用之者,必假于弗用也,而以长得其用。
6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6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5、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
6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67、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6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9、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7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71、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7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73、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7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7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76、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77、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
78、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79、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80、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8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8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83、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84、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85、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86、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8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88、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8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90、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91、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92、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93、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9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老子
95、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96、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9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98、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篇16:道家经典语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涤初玄览: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尊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
道者开口动舌发言之词也。又云道者,虚无之无也,混沌之宗,乾坤之祖,能有能无,包罗天地,道本无形,莫之能名,无形之形,是谓真形,无象之象,是谓真象。先天地而不为长,后天地而不为老,无形而自障,无象而自立,无为而自化,故曰大道。经云视之不见,故曰无形。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故为天地也。育者养也,长养阴阳故为生育也。阳者清也,上腾为天,阴者浊也,下潜为地,天地者乃大道之子也。
自然而生有,造化以成形,故天无精气,无以制66月之明,地无精气无以制山巅镇焉,人无精气无以制身形之存焉,故曰66月禀阴阳之所运行,故知道之无情,随机而所化。又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地何言哉,万物生焉。经云用之不可既,无情而运行66月也,66月者大道之用也。
故元气无形不可名也,经云道隐无名,乃生于天地,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者五行之子孙也。三才者万物之父母也,道者三才之宗祖也。故元气清静不可常名也。凡学道之人,且在观宗察行,若能智性无凝可以登涉大道之径,游于三才之外,常人无所能知也。
吾者我也,此明太上自言,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此故亦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之意也。老君匠成天地,开辟乾坤,变化万物,不言我为,缘道法自然,不能名号,一则从有入无或从无入有,隐显无方,存亡自在。岂有常名之称焉。故经云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又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清者天也,正阳之无上腾为天,浊者地也,正阴之无下结为地。夫者发语之词也,夫道能清能浊,能动能静,以至大道无测,常名清浊,动静皆为至道之用。凡学道之士,若能明动静之无,安其位,则至道自来归之,动静合宜故为正色也。
本者元也,元者道也,道本包于元无,元无分为二仪,二仪分为三才,三才分为五行,五行化为万物,万物者末也。人能抱元守一归于至道,复于根元,非返于末,末者化也,本者生也。人能归于根本,是谓调复性命之道者也,南华真经云:生者神凝也,死者物化也,人能归真神,归真神是谓返本还源不可逐物也。
篇17:道家的经典语录
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心,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自然而生有,造化以成形,故天无精气,无以制月之明,地无精气无以制山巅镇焉,人无精气无以制身形之存焉,故曰月禀阴阳之所运行,故知道之无情,随机而所化。又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地何言哉,万物生焉。经云用之不可既,无情而运行月也,月者大道之用也。
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道者开口动舌发言之词也。又云道者,虚无之无也,混沌之宗,乾坤之祖,能有能无,包罗天地,道本无形,莫之能名,无形之形,是谓真形,无象之象,是谓真象。先天地而不为长,后天地而不为老,无形而自障,无象而自立,无为而自化,故曰大道。经云视之不见,故曰无形。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故为天地也。育者养也,长养阴阳故为生育也。阳者清也,上腾为天,阴者浊也,下潜为地,天地者乃大道之子也。
6、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尊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
7、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0、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够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3、神者妙而不测谓之神,心者神也,神者心也,心扰则神动,神动则心浮,心浮则欲生,欲生则伤神,伤神则失道,人能调伏其心,内安其神,外除其欲,则自然清静,
1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长地久。天地因此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2、清者天之无也,浊者地之无也,皆因清浊之无生育万物,世人若求长生之道,炼阴为阳,炼凡成圣,皆因清自浊之所生。动因静之所起,清浊者道之别名也,学仙之人,能坚守于至道,一切万物自然归之。故西升经云:江河淮海,非欲于鱼龟蛟龙,鱼龟蛟龙自来归之,人能清虚寡欲,无为非欲于至道,至道自来归之于人,但能守太和,元无体道合真,万物悉皆归耳。
43、清者天也,正阳之无上腾为天,浊者地也,正阴之无下结为地。夫者发语之词也,夫道能清能浊,能动能静,以至大道无测,常名清浊,动静皆为至道之用。凡学道之士,若能明动静之无,安其位,则至道自来归之,动静合宜故为正色也。
44、道生一,生命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6、治大国,若烹小鲜。
4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4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5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