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调息训练

时间:2019-05-14 19:2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道家养生调息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道家养生调息训练》。

第一篇:道家养生调息训练

道家养生调息训练入虚无

一、调息简述:

“调息”一词来源于天台宗。天台宗认为,各门各派的功夫的修炼,都离不开三调,即:调身(形体训练),调息(呼吸训练),与调心(心意训练)。后来三调的思想被各家广泛延用,成为内丹功修炼的三大基本要素。调息是养生修炼当中呼吸训练的内容。呼吸的方法大致有这么五大类:外呼吸、内呼吸、内外结合呼吸法、屏闭呼吸、断息等。具体的呼吸训练方法有一百二十多种。可以说,不同的功法,不同层次的要求的呼吸方式也不相同。不同的呼吸方式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产生不同的功能等。比如,鼻吸鼻呼可以治疗鼻炎,吸闭呼的训练,可以产生胎息,文火呼吸用于养内药,武火呼吸用于炼药等。我们这里所说的调息训练,是一种通过观息而调和呼吸从而达到收心入静的目的的呼吸训练方法。它来源于清代太医汪昂所著的《勿药元诠》中 的调息之法。虽然原于此法,但可以说各家各派都有许多类似的呼吸训练方法。所以,汪氏在其著中写道:“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此法亦是我们进行先天内炼而选取的有效的入手功法。

二、调息的原理与意义:

呼吸,我们称之为息。一呼一吸为一息。“息”者,自心也。可见心与息是相依的。息调则心定,息不调则心不定。这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是有体会的。在你心意烦乱的时候,你的呼吸就会加粗加重。在你心意祥平静之时,你的呼吸就会轻柔和缓。我们进行养生修炼,不管哪个法门,都离不开收心求静的内容。你心静不下来,后面的功夫基乎没法谈。所以,为了收心求静,我们可以从呼吸上面入手。把呼吸调好了,心就自然静下来了,这是其一。

其二呢,观息守息,也是一个一念代万念的入静方法。我们没有经过入静训练的人,平时心中的杂念是非常多的。纷纷扰扰,什么念头都有。而我们进行观息,心中专注呼吸这一处,心系一处,其它的杂念自然就消退了。这是调息利于收心的另一个原因。对于我们先天养生内炼的要求来说,我们是要求要能进入先天的水源清的虚极静笃的状态的。因为我们内炼的是先天的精气神。而先天的精气神要得以显发,必须返归先天状态,而先天状态的特点就是虚无,虚空一体。我们只有进入这个状态,才能与虚空感通,才能天人合一,得天地之灵气以养其身。从们我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要进入这个先天虚无态,虽然收心的方法很多。但调息可以说是目前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故而,我们选用调息的方法收心求静,直入先天虚无状态。

三、调息的主要方法:

1、功前准备:

在正式打坐之前,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可以使调息训练得到更好的成效。主要方面如下: A、打坐前,先净身。先排尽大小便,以免功中憋得难受。然后漱漱口,使口中清淡,没什么味,容易静心。

B、关好门窗,堵上风源。可以防止功中伤风,也可以防止意外惊功。保证室温在10度以上,亦不可过热过闷。

C、可以对室内光线进行调整。拉上窗帘,防止室内过亮。打坐时,要背光打坐。

D、最好坐在硬板床上或凳上,这样比较稳当,要垫上软的东西,如坐垫,利于气机运行。

E、宽衣解带,凡是不利于气血运行的,象手表、眼镜,发卡,领扣,皮带等,最好都解开,松开。松紧带不宜过紧。

F、若功前有做较大的体力劳动或量大的体育运动。先休息一阵,放松平静后,再开始打坐练功。

2、打坐的姿势及要领:

可以采取盘坐式或普通坐式练功。盘坐可以用单盘、双盘或普通盘。要求要坐稳。加个意念,不摇不动。两手可以结定印:“两手拇指指尖相触,左手四指置于右手四指上(或相反),然后置于下丹田处。两肩自然下沉,两肘自然下垂。稍稍用意调整两手臂的角度,调整到百会气感最强时为度。这是古今实修者共同总结的东西。正确的姿势,可以采集宇宙超能。有助于自身功能功力的迅速提高!亦可将两手置于两膝盖上,两手心向上,有高血压或头部疾病的,手心向下。虚灵顶劲:其要领是以头顶百会穴为中心,头有意识的向上顶,往虚空中顶。好象要顶着一个东西似的。上顶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身体自然直起的感觉。然后再对胸背自然调整,将胸口微微内收,不要挺胸。体会腰背在虚灵顶劲的过程中,自然拔直的感觉。同时注意颈部,腹部以及全身放松的感觉。具体姿势的细节问题,可以参考道家养生书籍《气功修炼三大基本要素》一文中的调身部分。若是自然坐,则坐于椅子边缘,这样身形自然拔直,两手心向上,放两膝盖上。有高血压或头部疾病的,手心向下。

3、辅助功法及作用:

在进入正式调息之前,做一些辅助的小功法,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对正式调息也有很大的辅助功效。建议按以下程序进行:

A、盘坐后,可以先放松身体,注意呼吸。特别是身体在活动后,呼吸比较粗重,心情比较兴奋,先放松下来,平心静气的坐一会,等心情平和,呼吸平缓后再开始吐纳。

B、吐浊纳清:可以面向东方,先行“赤龙搅海”用舌搅舌下华池(下颚,下牙以内的空腔处),来回数遍,然后吐浊纳清,先转头向非东方的地方(南方或北方),微微张口,以口呼气,想着将身中的混浊之气全呼出去,呼到天的尽头,呼气要缓和,以耳中听不到呼吸声为度。然后以鼻柔匀细长的吸气,将东方清气吸入体内,如此一呼一吸为一息,共做三息或九息以排除身中浊气。

C、舌顶上颚候津生:津,在这里就是指口水。是略带甘甜的口水。古人称之为琼浆玉液。认为炼津可以化精。古人认为这个津是非常重要的,对人体培育元气有非常好的作用。可以滋补身体。现代人研究发现,口水中含有很多的活性酶,对人体的营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练功中,有津液产生,一定不要吐掉,要分口下咽。下咽时,要注意感觉咽下后,其流入下丹田的感觉。这对培养元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舌顶上颚,可以促进口中津液的生成,可以治疗内分泌失调而导致的干燥综合症。在呼出身中浊气以后,可以以舌顶上颚,并以意观照舌下玄膺穴,则生津效果更为明显。舌顶上颚,是用舌顶住上齿后那一排似牙印的内凹的地方。顶时要轻松,要自然,不要用力,僵直。玄膺是舌下舌系带中间的穴位,它位于舌下玉液、金津的两个穴位中间。有些针灸书上,把玄膺的穴位标为海泉。玄膺一穴是津液之海、升华之源,能用内视去观照玄膺,则真精自然摄提而上,金液,玉液不仅是练功有效产生的一种现象,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大药,吞腹和灌溉全身后,对祛病健身、滋养身体有很好的效果。

D:鼓漱咽津:在舌顶上颚观照玄膺一段时间以后,口中会津液满口,这时就开始鼓漱,象我们平时嗽口一样,来回鼓漱十几遍后,分三口咽下,每咽下之时,也有咕嘟之声,而后用意注意其下流至丹田的感觉。

E:叩齿凝神:叩齿,就是上下牙互相敲击,叩叩有声。叩齿,古人认为有凝神的作用,也就是能聚敛较高层次的能量。另外,现代人还认为叩齿有固齿的作用。所以,不练功时,平时都可以适当叩齿,一则炼能,二则固齿。一次的次数,以三十六次为宜。以上辅助功法完成以后,则心意也相对清净,可以开始入手调息了,调息之前,先再次舌顶上颚,然后面带微笑开始观息。这里强调面带微笑,其作用是:第一、面带微笑的时候,人的心情也会随之愉悦,这就有利于我们修炼。第二、微笑是最好的放松法,人在微笑的时候,全身都会处于松驰状态。第三、笑是入静的法门,人在笑的时候,大脑会处于一种空白状态。有利于我们入静甚至入定。第四、人在微笑的时候,会有提肛缩肾的感觉,是很好的强肾功法。

4、调息的方法:

经过前面的辅助功法的训练,我们心意基本上清宁了,气缓神清,这时候可以开始两眼垂帘或闭上眼睛。至于是垂帘或闭目,要根据你自身掌握的情况来决定。如果你能垂帘观祖窍,眼皮能放松,不累不难受,那就用垂帘。这样成效来得快,也不容易昏沉。如果你这个掌握不了,眼皮沉重难受,很累,那就干脆闭上眼睛守息。我们根据你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训练。

先说说垂帘的方法:就是两眼自然下垂,微闭,但不全闭,眼留一线光,观注鼻端,眼前有虚白的一片模糊虚白光亮。然后意会鼻前呼吸出入的感觉。这里的要领是:心意微微注鼻端。眼皮要松,自然下重,不要刻意半睁半闭。为什么这么做呢?有两个原因:

一则,一般人打坐,闭目,看不到光,神气就容易昏暗,特别是在比较困的时候练功,很容易昏睡。造成神昏气暗。坐着坐着,就睡着了,即使不睡,也是昏沉沉的,一点清灵的感觉都没有。这叫昏沉,是静坐练功的大忌。所以,我们眼留一线微光,这样眼睛有光线的刺激,则不容易昏沉,甚至昏睡。二则,这是一个快速见性光见本性的妙法。佛家的释尊顿法,道家北宗的安神祖窍都是这么训练。在这样凝神鼻端时,心能很快静下来,配合上调息训练,能很快进入虚无的先天清源状态,加上凝神的训练,则性光能很快的显发出来。但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个是顿法,但一般人不容易掌握。一则眼皮放松不好,眼睛累,难受,静不下来。二则,要凝神要求你心要能快速清净下来,心未调好,心不静,强行凝神,不但见不到性光,还会头昏脑胀,甚至血压升高。如果做不到这些,我们倒不如把眼睛闭上,先调息入虚无,再凝神显性光。双眼微闭以后,你就开始注意鼻端的呼吸。如果杂念还比较重,你就可以数数。数呼吸的次数,数上一阵,感觉杂念少了、轻了,你就开始注意鼻端呼吸一来一往的感觉。开始,我们可以稍稍控制呼吸,让呼吸做到柔、匀、细、长,一来一往。如果,你有鼻炎的毛病,你就注意吸气,注意气吸进来,从鼻根吸入脑部的清爽感觉,呼气只是随之而已,并不太在意。这样可以治疗鼻炎的毛病。如果你没有这类毛病,你就微微的控制呼吸,每一息让它归于气穴。呼吸经细柔匀长,意念控制要轻微,不能重,意重则火重,就是武火呼吸了,容易过火伤身。在进行这样一段时间轻微的控制呼吸后,感觉呼吸顺畅了,一来一往比较畅快,你就不要再控制,这时候呼吸可能会变得更弱,更短,不再那么深长了,也不要控制,顺其自然,你只注意它一来一往的畅快感觉。为什么要注意这个畅快感呢?有了这个畅快感,心情比较愉悦,心意就会轻灵,就不容易昏沉,甚至昏睡。守这个畅快感觉,心会随息再慢慢的深入下去,呼吸变得绵绵软软,细微柔弱了,你就守着这个绵绵软软,细微柔弱,并随之继续深入下去。“顺其自然,坐久愈妙,其静光景种种奇特,直可明心悟道。”

此心在寂然灵灵之中,随意而无心的去观照静中的一切意境。境自生动,我心不染不随,只有空明。象静水一潭一样。如此心息相抱,则可返入先天虚无大定之态。总而言之,息在什么状态,心就随之守着它什么状态,心随息行。随之而观。从而最终进入虚无状态。要收功之时,微微加一个意念,我要收功了。然后慢慢的恢复神志,缓缓活动手足,活动开了,再慢慢起身走动一下。却忌在功中或收功时突然动作。收功以后,若身上有麻胀酸的不适的地方,用手给它揉捏开。直至舒服为止。特别是脊柱上有酸胀不适的地方,一定要揉开,否则时间一久,容易得柱病。无法根治。

以上即是调息训练的主要方法。

四、道家内丹功呼吸的四相:

道家内丹功呼吸有四种征相,即:风相、喘相,气象,息相。

风相:虽然呼吸顺畅,但耳朵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似呼呼风声,为风相。守息守此风相,则气不能凝,使气散无功。

喘相:虽然呼吸无声,但鼻中似乎阻塞不畅,或是刻意为不出声而强制压低呼吸,使其无声,这样呼吸同样憋闷不畅,或是呼吸始终感觉上气不接下气,这都属于喘相。守住喘相则使气於结不畅,容易造成憋闷气喘。

气相:虽然呼吸不喘不滞,往来也很顺畅,耳中也听不到声音。但呼吸一来一往,非常“清楚明显”,这就是气相,守此气相,使人不能真正放松,徒劳无功。

息相:呼吸无声往来顺畅,呼吸如游丝一般,绵绵柔柔,似乎消失了,而又似乎存在,非常微弱,心神与气息亦是绵绵细长,神息绵绵相抱,这就是息相。

前三种相,都不是调息要达到的状态,调息要达到的是息相。但一开始入功,都不可能直接达到息相。一般都是前三种相的一种或几种。如何处理呢?练功者首先要明白,这三相在练功入手及初期都是正常的,调息的目的就是要把我们这三种非功态的呼吸状态逐步训练,直到调节到息相上来。这里要注意的是:

1、不要刻意的要求自己处在息相上,这是做不到的。这样虽然绵绵细长也没有声音,但是是故意压制造成的,实质就是喘相。

2、息相是在不断的守息中,由量变产生质变,心息不断归一,最终自然演变而成的息相。所是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观息法。

以上是呼吸的四种征相。

五、调息在炼内丹功过程中的心息变化过程: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在调息过程中,心与息会经历一个怎么样的变化过程,我们了解了这个过程,就能比较对照自己的练功情况,判断自己在调息过程中,处于什么状态,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达到入虚无的训练目标。

在丹道修炼开始辅助功法的静坐之时,调好身体姿势后,因为刚开始注意自己的心意与呼吸。因为大脑皮层还处在兴奋态中,呼吸还没有缓和下来,心很散乱,杂念很多,有可能越坐越烦,甚至想下坐的情况。而注意自己的呼吸时,发现呼吸很粗重,好象在喘气,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这时候,不要急着开始辅助功法,先平心静气的坐在那里,可以稍稍注意下自己的呼吸与心态,时不时的去注意一下,看看是否平静了,呼吸是否缓和了。没有缓和,也不要去控制,只要静静坐在那里就行。渐渐的,呼吸与心意自然会平缓下来。这时候,能感觉到现在杂念慢慢的沉积下来,心境慢慢的清朗明亮起来,身体也自然松驰顺畅起来,坐着不会累了,很舒服,呼吸也细微,缓和。若感觉身体仍不顺畅,可以再虚灵顶劲,体会身体松直的感觉,进行重新调整。心息达到以上状态时,再开始进行辅助功法的训练

辅助功法训练过程,都是在平心静气,心意清朗的状态下进行的。特别是舌顶上颚观照玄膺时,舌下生起甘甜,心神自然 愉悦,心息会为清朗细微。经过辅助功法训练后,进入正式守息阶段,刚开始,可能呼吸会处在风相状态,不喘不滞,但呼吸比较顺畅,耳中粗听,即可听到呼吸一来一往的呼呼风声。若此时觉得自己察觉不到呼吸,那就再反观一下,看看是否是有意控制呼吸,不使呼吸粗重了。若有,则放弃控制,继续观息。过了一段,风声渐细,此时再继续细听,则可听到较明显的风声。风声细后,再进一步微微着意细听。直到感觉呼吸轻柔,听不到声音为止。此时耳中无声,而呼吸仍然一来一往有形有相。这就进入了气相状态。经过一段调息训练后的人,辅助功法完成后,可能直接不控制的情况下,就能直接进入气相状态。进入气相状态后,你再有意注意呼吸,有可有呼吸又明显了一些,那就再把它观细。这时候,心念已经比较细微,似空中游离的尘埃,似存在,而又不明显。因为这时候心细了,往往就未注意心息了,去注意身体的感觉了。这时身体也会产生相应的气感。全身或某部位温热、或清凉、或微胀,或麻酥酥、或哪里发痒,想去抓扰。(这时要忍心住)甚至感觉身体某些部位有气团跳动,窜动或是有压力感。常见的有百会清凉或沉重,或下丹田温热,或清凉等。或是感觉全身通泰温暖等。这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的气感现象。这时候,心往往会专注于这些气感。那就可以细心去体会一下这些气感。体会之后,气感可能会慢慢由弱变强,过了一些阶段后,再由强变弱。这时,再将心意回到呼吸上来。经过了气感的调理,身体健康会得到一定的恢复。呼吸会进一步缓和,心意也变得轻微。这时,我们观注呼吸,注意它一吸直吸入丹田气穴,一呼,不在意,随之而已。或是一呼,感觉浊气呼出,一团能量气团直下气穴。这个呼吸可以稍稍用意控制,注意它很细、很柔、均匀而又深长,虽然深长,但不明显。控制一会,就会感觉到身心微起一些畅快感觉,呼吸一来一往,细微畅快。然后就守着这个畅快感觉,不再有任何意识控制呼吸,它长就长,短就短,深就深,浅就浅,慢慢它又会轻微下去,柔弱下去。很快就呼吸微微,心意微微 了。

再下去,呼吸就变得似有似无,稍稍起意,好象还有点呼吸,但绵绵软软,似乎又摸不着它。只有一点似存似亡的心意与这个似有似无的呼吸相依相应。这就算进入初步的息相状态了。再到后面,则神息绵绵相抱,不即不离,妄念不起,欲念不生。绵绵密密不知所以,则在息相状态中了。在息相状态中,我们不要停止,继续住持在这个息相态中,自然相忘,慢慢就会突然感觉到身形特别高大或特别渺小。或是出现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方向感全消失了。再下去,突然感觉心念似有一动而又没有,突然就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感觉身心完全化在了虚空当中,只有一点灵灵的微微的意识尚存,其它,整个世界,身体,全消失了。这就算进入初步的虚无态中了。进入这个状态,是否就可以开始凝神了呢?还不可以,刚进入这个状态不久,心念尚不能自主,稍一起念,即会回神过来。退出这个状态。所以,此时应住守这个状态,不即不离,渐渐的身心轻安就开始出现。身轻安,就在这个冥冥状态中,突然一震一动,感觉整个身心瞬间都受到了施化,全身温暖快乐,精气充沛,受到了极美妙的滋养。心境安适,轻灵、微微灵灵而似快乐无比。这时,心念似乎开始明朗起来。但与前面的念头似有不同,此念明明,不扰不动,寂静而又可以把握。这就是真意显现了。这时方可以真意微微运转两目,虚守祖窍玄关,知而不守,默而不动,静静等待。不一会,性光遍灵灵欲动的显发出来了。

以上就是调息入虚无的心息状态变化的全过程。

第二篇:《道家泥丸宫养生法》

《道家泥丸宫养生法》

作者:终南山人

赵焕臻

一次,张师对我说:你现在已经能够以意领炁了,你不是有胆结石吗?你现在可以把炁聚到胆的位置,然后领炁下行。我就在每次练完功后按张师说的方法行炁,直至有一天行炁时感觉胆的位置,有一收一缩的喷射感,同时感觉炁突然一下通了感觉很舒服。此后不久,我还专门去医院做了个B超,B超显示胆内无结石。我很高兴,把此事对张师讲了,张师也很高兴,对我讲:我再教你个宝贝,你要好好玩味。修炼到现在这个程度已经是重内不重外了,这个东西叫金龙十八滾(详见功法篇),为什么叫金龙十八滾?并不是说有十八个动作,而是阴九阳九相加的十八,九在道家讲是极数,代表所有的意思,就是说阴阳的各种变化都在里面,已经形成两仪了。滚指的是内炁的滚动,只有球永远没有死角,所有内家武学都是从这里演化出来的。如果你喜欢武功,就专门深入修炼这个。

我听了当然很高兴,张师很久没教我新东西了。只是我当初学习就是为了健身,对武学不是很热心,虽然掌握了,但并没有深入钻研。

三个月后,张师说你还打太极拳吗?你现在打打会把你吓一跳,没有人能超过你。我说几年没练拳了,套路早忘了。“忘了好!”张师说:“拳假功夫真!把这些东西学好,比啥都强!拳你喜欢,可以玩玩,死东西,没有多大价值!活的,才是真的!”

我以为学到现在好几年了,应该基本学完了,没想到张师话锋一转:“还有更好的东西你想学不?”

“当然想了!”我心想:怎么还有比这更好的?这个已经很好了,能学到这些已经远远超出我当初的期望了!

“不过这个不能随便教,你跟我学了几年了,我觉地你这个娃是个好娃可以教给你。不过,你必须按照传统拜我为师,我才能教给你!”

张师教我这么久,花了很多心血,我很感激他,互相间的感情也与日俱增,我早有拜师的想法,只是不知张师态度,不敢贸然提出。这次张师主动提出收我为徒,我哪有不高兴的道理,马上改口称师父。

“师父不能随便叫,要担责任的,拜师要按传统,我要准备些东西,挑个时间,搞个仪式才行。”

按张师要求正式拜师后,我改口称师父,师父说:咱们的祖师是火龙真人,至于具体传承以后给你慢慢讲。我先给你开穴引炁,引炁以后你才能炼后面的东西,否则炼不成,我也是这样过来的,修炼的东西我给你慢慢教,急不得。你炁脉修的差不多了,现在要让炁按照咱们的要求运行起来,这就是大小周天。炼这个要做到无我,把自己融化到环境中,这样才能内外交融,这样炼下面的才有效果。

此后师父用了半年多时间先后传授我了金龙摆首,采炁排浊,炼丹化炁,玉带缠身,松筋拔骨洗髓法,丹田位移法,小神仙行游,元炁洗面,双耳闻听助仙法,慧眼采炁开天目,元炁洗身(详见功法篇)。

开始用内炁引领动作,后来结了一个小丹,内视时能能看到一个周天运行的高温橙色小球,等到泥丸能坐炁了,师父让我练习用泥丸来统领丹炁的周天运行。等我做到以后,师父又让我从头开始再修一遍,以体会掌握,内炁场牵拉的五弓聚合到泥丸坐炁统领奇经八脉所形成的的五弓聚合之间的变化,以及弦从浑元炁到内外合一之丹炁的变化。我又从头修起,动作还是原来的动作,我却体验到完全不同的感受与境界。

大约一年之后,师父讲:修炼是门艺术,就像书法,小学生也在写字,书法家也在写字,都是一样的动作,境界一样吗?成了书法家还需要提高?还需要练字吗? 我说当然要啊!艺术无止境!

师父说:修炼一样如此!你现在只能说会写字了,进入修炼之门了,以后还要不断地重复练习,不断地升华,不断地体验新境界。修是调整,炼是提纯,只有不断地调整提炼,才能一步步提高,才能从铁矿变成精刚。修炼是盘山公路,只要不怕重复再高的山也能上去。一步登天,空中楼阁不是修炼,是小说。后面就该修炼成仙桩了,你知道成仙桩是什么吗?

我说:我怎么会知道呢?您有没教我。师父笑了笑:就是百日筑基的龙桩啊!“那为什么,要叫成仙桩呢?”我问道

因为你已经不是刚开始练功的你了,境界不同,层次不同,追求不同。为什么书法家写字叫艺术,不叫作业呢。奥!我明白了!那修仙桩追求什么呢?

开顶、通九穴、用神意来聚合五弓,天地为弓,真元炁为弦,用全身来呼吸。而后你会见到另一个自己,那才是真正的自己。

我有安照新的要求从新修起,直至一天双耳雷鸣,眼前发黑,一头倒地。过了一阵醒过来后,师父说:你快开顶了,这个现象还会出现,最多九次,以后要多注意,感觉快要炁冲顶门的时候,赶紧坐地下,别把自己摔坏了。后来我就有经验了,没有摔的那么重了。

一次闲聊,我对师父说:不知怎么回事,头顶老出汗,而且奇怪了,别的地方都不出,就头顶百会那一小圈出。师父说:太好了,这叫阴升阳降,开顶了,你自己摸摸,百会那里应该塌陷变软了。我一摸还真是比别的地方软。自己还是不大肯定,回去后,又把自己周围人的百会都摸摸,才确信只有自己的百会是软的,看来真的开顶了。

此后师父就不太讲修炼了,而是给我讲这套泥丸宫养生法各功法的名称、要点、功用,修炼的先后顺序、整体脉络,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告诉我此法来自火龙真人的弟子,但不是张三丰,而是另一弟子。

不久以后,师父说他要走了,他要闭关了,我问为什么,他说心事己了,以后不再出来了。叮嘱我要择人而授,万万不可使此法失传。我说我还没学好,怎么担当的了呢?师父说:时间问题而已,你反复玩味就行,到时自有仙人指路,不用担心。

二十年过去了,再也未与师父谋面,不是师父身在何处?是否安好,心中很是挂念!

(完)

第三篇:调息训练入虚无(古道清)

调息训练入虚无

一、调息简述:

“调息”一词来源于佛家天台宗。天台宗认为,各门各派的功夫的修炼,都离不开三调,即:调身(形体训练),调息(呼吸训练),与调心(心意训练)。后来三调的思想被各家广泛延用,成为气功修炼的三大基本要素。

调息是养生修炼当中呼吸训练的内容。呼吸的方法大致有这么五大类:外呼吸、内呼吸、内外结合呼吸法、屏闭呼吸、断息等。具体的呼吸训练方法有一百二十多种。可以说,不同的功法,不同层次的要求的呼吸方式也不相同。不同的呼吸方式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产生不同的功能等。比如,鼻吸鼻呼可以治疗鼻炎,吸闭呼的训练,可以产生胎息,文火呼吸用于养内药,武火呼吸用于炼药等。我们这里所说的调息训练,是一种通过观息而调和呼吸从而达到收心入静的目的的呼吸训练方法。它来源于清代太医汪昂所著的《勿药元诠》中的调息之法。虽然原于此法,但可以说各家各派都有许多类似的呼吸训练方法。所以,汪氏在其著中写道:“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此法亦是我们进行先天内炼而选取的有效的入手功法。

二、调息的原理与意义:

呼吸,我们称之为息。一呼一吸为一息。“息”者,自心也。可见心与息是相依的。息调则心定,息不调则心不定。这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是有体会的。在你心意烦乱的时候,你的呼吸就会加粗加重。在你心意祥平静之时,你的呼吸就会轻柔和缓。我们进行养生修炼,不管哪个法门,都离不开收心求静的内容。你心静不下来,后面的功夫基乎没法谈。所以,为了收心求静,我们可以从呼吸上面入手。把呼吸调好了,心就自然静下来了,这是其一。

其二呢,观息守息,也是一个一念代万念的入静方法。我们没有经过入静训练的人,平时心中的杂念是非常多的。纷纷扰扰,什么念头都有。而我们进行观息,心中专注呼吸这一处,心系一处,其它的杂念自然就消退了。这是调息利于收心的另一个原因。

对于我们先天养生内炼的要求来说,我们是要求要能进入先天的水源清的虚极静笃的状态的。因为我们内炼的是先天的精气神。而先天的精气神要得以显发,必须返归先天状态,而先天状态的特点就是虚无,虚空一体。我们只有进入这个状态,才能与虚空感通,才能天人合一,得天地之灵气以养其身。从们我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要进入这个先天虚无态,虽然收心的方法很多。但调息可以说是目前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故而,我们选用调息的方法收心求静,直入先天虚无状态。

三、调息的主要方法:

1、功前准备:

在正式打坐之前,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可以使调息训练得到更好的成效。主要方面如下:

A、打坐前,先净身。先排尽大小便,以免功中憋得难受。然后漱漱口,使口中清淡,没什么味,容易静心。

B、关好门窗,堵上风源。可以防止功中伤风,也可以防止意外惊功。保证室温在10度以上,亦不可过热过闷。

C、可以对室内光线进行调整。拉上窗帘,防止室内过亮。打坐时,要背光打坐。

D、最好坐在硬板床上或凳上,这样比较稳当,要垫上软的东西,如坐垫,利于气血运行。

E、宽衣解带,凡是不利于气血运行的,象手表、眼镜,发卡,领扣,皮带等,最好都解开,松开。松紧带不宜过紧。

F、若功前有做较大的体力劳动或量大的体育运动。先休息一阵,放松平静后,再开始打坐练功。

2、打坐的姿势及要领:

可以采取盘坐式或普通坐式练功。盘坐可以用单盘、双盘或普通盘。要求要坐稳。加个意念,不摇不动。两手可以结定印:“两手拇指指尖相触,左手四指置于右手四指上(或相反),然后置于下丹田处。两肩自然下沉,两肘自然下垂。稍稍用意调整两手臂的角度,调整到百会气感最强时为度。这是古今实修者共同总结的东西。正确的姿势,可以采集宇宙超能。有助于自身功能功力的迅速提高!亦可将两手置于两膝盖上,两手心向上,有高血压或头部疾病的,手心向下。

虚灵顶劲:其要领是以头顶百会穴为中心,头有意识的向上顶,往虚空中顶。好象要顶着一个东西似的。上顶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身体自然直起的感觉。然后再对胸背自然调整,将胸口微微内收,不要挺胸。体会腰背在虚灵顶劲的过程中,自然拔直的感觉。同时注意颈部,腹部以及全身放松的感觉。具体姿势的细节问题,可以参考《气功修炼三大基本要素》一文中的调身部分。

若是自然坐,则坐于椅子边缘,这样身形自然拔直,两手心向上,放两膝盖上。有高血压或头部疾病的,手心向下。

3、辅助功法及作用:

在进入正式调息之前,做一些辅助的小功法,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对正式调息也有很大的辅助功效。建议按以下程序进行:

A、盘坐后,可以先放松身体,注意呼吸。特别是身体在活动后,呼吸比较粗重,心情比较兴奋,先放松下来,平心静气的坐一会,等心情平和,呼吸平缓后再开始吐纳。

B、吐浊纳清:可以面向东方,先行“赤龙搅海”用舌搅舌下华池(下颚,下牙以内的空腔处),来回数遍,然后吐浊纳清,先转头向非东方的地方(南方或北方),微微张口,以口呼气,想着将身中的混浊之气全呼出去,呼到天的尽头,呼气要缓和,以耳中听不到呼吸声为度。然后以鼻柔匀细长的吸气,将东方清气吸入体内,如此一呼一吸为一息,共做三息或九息以排除身中浊气。

C、舌顶上颚候津生:津,在这里就是指口水。是略带甘甜的口水。古人称之为琼浆玉液。认为炼津可以化精。古人认为这个津是非常重要的,对人体培育元气有非常好的作用。可以滋补身体。现代人研究发现,口水中含有很多的活性酶,对人体的营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练功中,有津液产生,一定不要吐掉,要分口下咽。下咽时,要注意感觉咽下后,其流入下丹田的感觉。这对培养元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舌顶上颚,可以促进口中津液的生成,可以治疗内分泌失调而导致的干燥综合症。在呼出身中浊气以后,可以以舌顶上颚,并以意观照舌下玄膺穴,则生津效果更为明显。舌顶上颚,是用舌顶住上齿后那一排似牙印的内凹的地方。顶时要轻松,要自然,不要用力,僵直。玄膺是舌下舌系带中间的穴位,它位于舌下玉液、金津的两个穴位中间。有些针灸书上,把玄膺的穴位标为海泉。玄膺一穴是津液之海、升华之源,能用内视去观照玄膺,则真精自然摄提而上,金液,玉液不仅是练功有效产生的一种现象,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大药,吞腹和灌溉全身后,对祛病健身、滋养身体有很好的效果。

D:鼓漱咽津:在舌顶上颚观照玄膺一段时间以后,口中会津液满口,这时就开始鼓漱,象我们平时嗽口一样,来回鼓漱十几遍后,分三口咽下,每咽下之时,也有咕嘟之声,而后用意注意其下流至丹田的感觉。

E:叩齿凝神:叩齿,就是上下牙互相敲击,叩叩有声。叩齿,古人认为有凝神的作用,也就是能聚敛较高层次的能量。另外,现代人还认为叩齿有固齿的作用。所以,不练功时,平时都可以适当叩齿,一则炼能,二则固齿。一次的次数,以三十六次为宜。

以上辅助功法完成以后,则心意也相对清净,可以开始入手调息了,调息之前,先再次舌顶上颚,然后面带微笑开始观息。这里强调面带微笑,其作用是:第一、面带微笑的时候,人的心情也会随之愉悦,这就有利于我们修炼。第二、微笑是最好的放松法,人在微笑的时候,全身都会处于松驰状态。第三、笑是入静的法门,人在笑的时候,大脑会处于一种空白状态。有利于我们入静甚至入定。第四、人在微笑的时候,会有提肛缩肾的感觉,是很好的强肾功法。

4、调息的方法:

经过前面的辅助功法的训练,我们心意基本上清宁了,气缓神清,这时候可以开始两眼垂帘或闭上眼睛。至于是垂帘或闭目,要根据你自身掌握的情况来决定。如果你能垂帘观祖窍,眼皮能放松,不累不难受,那就用垂帘。这样成效来得快,也不容易昏沉。如果你这个掌握不了,眼皮沉重难受,很累,那就干脆闭上眼睛守息。我们根据你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训练。

先说说垂帘的方法:就是两眼自然下垂,微闭,但不全闭,眼留一线光,观注鼻端,眼前有虚白的一片模糊虚白光亮。然后意会鼻前呼吸出入的感觉。这里的要领是:心意微微注鼻端。眼皮要松,自然下重,不要刻意半睁半闭。为什么这么做呢?有两个原因:

一则,一般人打坐,闭目,看不到光,神气就容易昏暗,特别是在比较困的时候练功,很容易昏睡。造成神昏气暗。坐着坐着,就睡着了,即使不睡,也是昏沉沉的,一点清灵的感觉都没有。这叫昏沉,是静坐练功的大忌。所以,我们眼留一线微光,这样眼睛有光线的刺激,则不容易昏沉,甚至昏睡。二则,这是一个快速见性光见本性的妙法。佛家的释尊顿法,道家北宗的安神祖窍都是这么训练。在这样凝神鼻端时,心能很快静下来,配合上调息训练,能很快进入虚无的先天清源状态,加上凝神的训练,则性光能很快的显发出来。

但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个是顿法,但一般人不容易掌握。一则眼皮放松不好,眼睛累,难受,静不下来。二则,要凝神要求你心要能快速清净下来,心未调好,心不静,强行凝神,不但见不到性光,还会头昏脑胀,甚至血压升高。如果做不到这些,我们倒不如把眼睛闭上,先调息入虚无,再凝神显性光。

双眼微闭以后,你就开始注意鼻端的呼吸。如果杂念还比较重,你就可以数数。数呼吸的次数,数上一阵,感觉杂念少了、轻了,你就开始注意鼻端呼吸一来一往的感觉。开始,我们可以稍稍控制呼吸,让呼吸做到柔、匀、细、长,一来一往。如果,你有鼻炎的毛病,你就注意吸气,注意气吸进来,从鼻根吸入脑部的清爽感觉,呼气只是随之而已,并不太在意。这样可以治疗鼻炎的毛病。如果你没有这类毛病,你就微微的控制呼吸,每一息让它归于气穴。呼吸经细柔匀长,意念控制要轻微,不能重,意重则火重,就是武火呼吸了,容易过火伤身。在进行这样一段时间轻微的控制呼吸后,感觉呼吸顺畅了,一来一往比较畅快,你就不要再控制,这时候呼吸可能会变得更弱,更短,不再那么深长了,也不要控制,顺其自然,你只注意它一来一往的畅快感觉。为什么要注意这个畅快感呢?有了这个畅快感,心情比较愉悦,心意就会轻灵,就不容易昏沉,甚至昏睡。守这个畅快感觉,心会随息再慢慢的深入下去,呼吸变得绵绵软软,细微柔弱了,你就守着这个绵绵软软,细微柔弱,并随之继续深入下去。“顺其自然,坐久愈妙,其静光景种种奇特,直可明心悟道。” 此心在寂然灵灵之中,随意而无心的去观照静中的一切意境。境自生动,我心不染不随,只有空明。象静水一潭一样。如此心息相抱,则可返入先天虚无大定之态。总而言之,息在什么状态,心就随之守着它什么状态,心随息行。随之而观。从而最终进入虚无状态。

要收功之时,微微加一个意念,我要收功了。然后慢慢的恢复神志,缓缓活动手足,活动开了,再慢慢起身走动一下。却忌在功中或收功时突然动作。收功以后,若身上有麻胀酸的不适的地方,用手给它揉捏开。直至舒服为止。特别是脊柱上有酸胀不适的地方,一定要揉开,否则时间一久,容易得柱病。无法根治。

以上即是调息训练的主要方法。

四、呼吸的四相:

呼吸有四种征相,即:风相、喘相,气象,息相。

风相:虽然呼吸顺畅,但耳朵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似呼呼风声,为风相。守息守此风相,则气不能凝,使气散无功。

喘相:虽然呼吸无声,但鼻中似乎阻塞不畅,或是刻意为不出声而强制压低呼吸,使其无声,这样呼吸同样憋闷不畅,或是呼吸始终感觉上气不接下气,这都属于喘相。守住喘相则使气於结不畅,容易造成憋闷气喘。

气相:虽然呼吸不喘不滞,往来也很顺畅,耳中也听不到声音。但呼吸一来一往,非常“清楚明显”,这就是气相,守此气相,使人不能真正放松,徒劳无功。

息相:呼吸无声往来顺畅,呼吸如游丝一般,绵绵柔柔,似乎消失了,而又似乎存在,非常微弱,心神与气息亦是绵绵细长,神息绵绵相抱,这就是息相。

前三种相,都不是调息要达到的状态,调息要达到的是息相。但一开始入功,都不可能直接达到息相。一般都是前三种相的一种或几种。如何处理呢?练功者首先要明白,这三相在练功入手及初期都是正常的,调息的目的就是要把我们这三种非功态的呼吸状态逐步训练,直到调节到息相上来。这里要注意的是:

1、不要刻意的要求自己处在息相上,这是做不到的。这样虽然绵绵细长也没有声音,但是是故意压制造成的,实质就是喘相。

2、息相是在不断的守息中,由量变产生质变,心息不断归一,最终自然演变而成的息相。所是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观息法。

以上是呼吸的四种征相。

五、调息过程中的心息变化过程: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在调息过程中,心与息会经历一个怎么样的变化过程,我们了解了这个过程,就能比较对照自己的练功情况,判断自己在调息过程中,处于什么状态,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达到入虚无的训练目标。

在我们开始辅助功法的静坐之时,调好身体姿势后,因为刚开始注意自己的心意与呼吸。因为大脑皮层还处在兴奋态中,呼吸还没有缓和下来,心很散乱,杂念很多,有可能越坐越烦,甚至想下坐的情况。而注意自己的呼吸时,发现呼吸很粗重,好象在喘气,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这时候,不要急着开始辅助功法,先平心静气的坐在那里,可以稍稍注意下自己的呼吸与心态,时不时的去注意一下,看看是否平静了,呼吸是否缓和了。没有缓和,也不要去控制,只要静静坐在那里就行。渐渐的,呼吸与心意自然会平缓下来。这时候,能感觉到现在杂念慢慢的沉积下来,心境慢慢的清朗明亮起来,身体也自然松驰顺畅起来,坐着不会累了,很舒服,呼吸也细微,缓和。若感觉身体仍不顺畅,可以再虚灵顶劲,体会身体松直的感觉,进行重新调整。心息达到以上状态时,再开始进行辅助功法的训练。

辅助功法训练过程,都是在平心静气,心意清朗的状态下进行的。特别是舌顶上颚观照玄膺时,舌下生起甘甜,心神自然愉悦,心息会为清朗细微。

经过辅助功法训练后,进入正式守息阶段,刚开始,可能呼吸会处在风相状态,不喘不滞,但呼吸比较顺畅,耳中粗听,即可听到呼吸一来一往的呼呼风声。若此时觉得自己察觉不到呼吸,那就再反观一下,看看是否是有意控制呼吸,不使呼吸粗重了。若有,则放弃控制,继续观息。过了一段,风声渐细,此时再继续细听,则可听到较明显的风声。风声细后,再进一步微微着意细听。直到感觉呼吸轻柔,听不到声音为止。此时耳中无声,而呼吸仍然一来一往有形有相。这就进入了气相状态。经过一段调息训练后的人,辅助功法完成后,可能直接不控制的情况下,就能直接进入气相状态。进入气相状态后,你再有意注意呼吸,有可有呼吸又明显了一些,那就再把它观细。这时候,心念已经比较细微,似空中游离的尘埃,似存在,而又不明显。因为这时候心细了,往往就未注意心息了,去注意身体的感觉了。这时身体也会产生相应的气感。全身或某部位温热、或清凉、或微胀,或麻酥酥、或哪里发痒,想去抓扰。(这时要忍心住)甚至感觉身体某些部位有气团跳动,窜动或是有压力感。常见的有百会清凉或沉重,或下丹田温热,或清凉等。或是感觉全身通泰温暖等。这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的气感现象。这时候,心往往会专注于这些气感。那就可以细心去体会一下这些气感。体会之后,气感可能会慢慢由弱变强,过了一些阶段后,再由强变弱。这时,再将心意回到呼吸上来。

经过了气感的调理,身体健康会得到一定的恢复。呼吸会进一步缓和,心意也变得轻微。这时,我们观注呼吸,注意它一吸直吸入丹田气穴,一呼,不在意,随之而已。或是一呼,感觉浊气呼出,一团能量气团直下气穴。这个呼吸可以稍稍用意控制,注意它很细、很柔、均匀而又深长,虽然深长,但不明显。控制一会,就会感觉到身心微起一些畅快感觉,呼吸一来一往,细微畅快。然后就守着这个畅快感觉,不再有任何意识控制呼吸,它长就长,短就短,深就深,浅就浅,慢慢它又会轻微下去,柔弱下去。很快就呼吸微微,心意微微了。

再下去,呼吸就变得似有似无,稍稍起意,好象还有点呼吸,但绵绵软软,似乎又摸不着它。只有一点似存似亡的心意与这个似有似无的呼吸相依相应。这就算进入初步的息相状态了。再到后面,则神息绵绵相抱,不即不离,妄念不起,欲念不生。绵绵密密不知所以,则在息相状态中了。

在息相状态中,我们不要停止,继续住持在这个息相态中,自然相忘,慢慢就会突然感觉到身形特别高大或特别渺小。或是出现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方向感全消失了。再下去,突然感觉心念似有一动而又没有,突然就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感觉身心完全化在了虚空当中,只有一点灵灵的微微的意识尚存,其它,整个世界,身体,全消失了。这就算进入初步的虚无态中了。

进入这个状态,是否就可以开始凝神了呢?还不可以,刚进入这个状态不久,心念尚不能自主,稍一起念,即会回神过来。退出这个状态。所以,此时应住守这个状态,不即不离,渐渐的身心轻安就开始出现。身轻安,就在这个冥冥状态中,突然一震一动,感觉整个身心瞬间都受到了施化,全身温暖快乐,精气充沛,受到了极美妙的滋养。心境安适,轻灵、微微灵灵而似快乐无比。这时,心念似乎开始明朗起来。但与前面的念头似有不同,此念明明,不扰不动,寂静而又可以把握。这就是真意显现了。这时方可以真意微微运转两目,虚守祖窍玄关,知而不守,默而不动,静静等待。不一会,性光遍灵灵欲动的显发出来了。

以上就是调息入虚无的心息状态变化的全过程。

这是许多初学者所提到的问题。但因为网上筑基法门多种多样,初学者对筑基之说又不太了解,故在这里借解答问题之意,专谈一下关于筑基的理与法,仅供初学者参考。

筑基一词,来源于道家内丹术。是内丹术中小周天前在炼精化气之前的修炼内容。也叫百日筑基。但对于现在的气功练习者来说,真正修习内丹术的已经很少了。多数都是习练根据传统周天功理法而改变的现代型的健身周天功。做为周天功的术语,百日筑基仍被健身周天功沿用了下来,做为健身周天功通小周天前的基础功法。我们先了解一下传统的丹道“百日筑基”。

道家认为,人过中年以后,童体已破,精气逐渐的走漏流失。做为生命的物质基础的元精逐渐衰败。所以,对于已失童体之人,要能使其有足够的先天元精,保持真精不漏不失,就要及时的补充,就象一盏灯的灯油不断的减少,快干枯之时,要维持这个“生命之火”长存,就要不断的补充灯油。所以道家将筑基法门也称为“抽油添命”的功夫。使身体回到全精全气全神、圆满完全、无亏无损之元真童体的状态。回到这个状态才具备足够的先天精能进行炼精化气的功夫。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童真之体(比如童体未漏的小孩)是不需要经过筑基而可以直接开始炼精化气的。而对于女性练功者,在性成熟后,开始来月经就表示童体已损。所以道家对女性专辟女丹功法。要求女性“斩赤龙”(断月经)以回到女童时的身体状态,才能象男性一样开始着手炼液(精)化气。而一般练功者在准确无误的进行“补漏返童”的训练,往往需要一百天左右的时间。所以道家称之为百日筑基。“尹喜真人曰:夫筑基之功,调药补精,炼精化气,收心以还虚,即收神、固精、养气之诀也。夫身内精气充实,骨髓坚强,方可入室下功,而求返还之道也。”从此,我们可以看出,筑基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调药补精以求返还之道。而且要收心还虚,也就是练入静入定的功夫。让人内气充实,骨髓坚强。回到童体之状态。才可以开始炼精化气。

那么丹道是如何筑基的呢? 首先就要是进行入静的功夫训练。只有在入静功夫达到最初还虚的标准了,下一步才可以开始守窍。达到什么标准呢?“使杂念扫除而皈于一念,主静立极,还虚入定,扫除三心,灭尽四相,直待心地静后性天清凉。”关于收心入静的法门,各家各派的论述已经很多了,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入静到一念不起,心性明彻清朗之时,入静功夫已经到位,然后就可开始凝神入气穴。所以,筑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的知道这个气穴在哪。

这个气穴,就是筑基守的这个要窍。它是命功的根本之窍。我们都知道,命功的根本在于锻炼下丹田。而自古以来,各家各派功法中,对下丹田的位置就不下几十种说法。我们前面的答疑帖也说了,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这得因人因功法而异。而这个丹道的气穴,古人认为是“先天大道之祖、逐日生气之根、产铅之地,而千变万化之道、神妙莫测之机尽从此出。”也被称为下玄关。就是道家说的命门。但这不是医家说的命门穴。道家之所以称之为命门,是因为这个大穴中内有坎(肾)离(心)真精。是性命之门户。对十二正经的盛衰与人的生死是取决定性做用的。这们位置在哪里呢?就在两肾中间往前一点,脐部往里,离脐部七分,离两肾中心三分的位置。从穴位来说,就在脐部与命门穴(督脉上的命门穴)的连线上,离脐部三分,离命门穴七分的那个位置。这就是丹家所说的命门气穴。筑基守的大窍就在此。

对这个大窍要做什么呢?没有别的,“昔日逢师传口诀,只教凝神入气穴”。就是凝神于此守之。这些都要在调息入静的功夫较成熟之后才开始凝神入气穴。一则呼吸要调到息相上。二则入坐不久即能大静,才可入手下一步功夫。

具体练法:可以辟一静室,打坐收心求静。打坐的姿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种姿势。能盘坐就盘坐,不能盘坐就自然坐。打坐最后要的就是放松,以自己最容易放松的姿势去坐。但一定要保证坐姿的标准。松而不懈。两手心向上,两手自然放在两膝盖上。(若头部有疾病或高血压者头手心向下,有此类病者,最好不要练习此功)而后放松调息入静。待得身心大静,杂念不起之际。凝神入定于气穴。凝神入气穴之法概括起来,就是几个字:“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下丹田。”具体而言呢。第一要凝神。首先放下万缘,排除大脑杂念。然后将目光(两眼目光及神光)集中在眉心祖窍这个位置,等目光凝聚之后,然后意随目光逐渐观鼻端前一点虚空处(眼观鼻),然后继续下移。意随神光聚于口(鼻观口)再下行至心(口观心),再由心下移至气穴。这个过程中,能感觉到似有一物随神光下行。至气穴后,此物似有着落,气穴为之一动,此时将意识止于气穴之处,气也归于气穴。微微意照,惺惺以守,似存非存,意念轻灵而寂照。对上面的凝神入气穴还有些要补充的。第一呢,就是心没有静下来,眼睛不要闭,等心静恬然之时,再开始闭目凝神祖窍。第二就是一定要将意念与内视一起下移,要做到神息相依。

默守的原则是:“知而不守,先存后亡,虚心凝神,不着色相,不落空亡,虚灵不昧,存养寂照。”就是说心里要明白默守的存在,但不要着意于它。先似存非存的默守之,随手守着守着感觉逐渐浑浑然然,在浑浑在中顺意自然忘守。只在于还虚凝神,不要着于有形之物事。即不要守得实实在在,象清楚的着意于实实在在的东西。也不要空空的啥都没有,空中要有灵信。空中好象感觉到了生命之活活灵灵而又似乎不明不白似的。似月华下照于潭水之上。一切是自然无心的寂照而又飘灵美妙。这个状态不好用文字描述,习者入静后凝神体会,自然能得之妙境。古人要求是这样守之每次三柱香为度。按现在来说,每天还虚凝神,至少要在一两个小时以上。直到感觉呼吸绵绵暖暖,全身如处胞胎中,心中空明畅达,这才真正达到了神存达化之功。凝照不过七七四十九天,心肾自然交感而真精产生。如此寂守三月百日以上。则神气合融,人痴如醉。身体也已经恢复到孩童时的童真体态。这样百日筑基即告完成。

关于每次的收功问题,按我们前帖说的收功原则。在功境最佳之后似要转衰之际。见好就收。微微意想全身真阳凝聚于气穴,意识慢慢复苏恢复。不要突然猛醒。

这就是道家丹道的筑基法诀之一。当然道家分为许多宗派,各家宗派修法(筑基法诀)有所不同,但基本不离此道。

当然,道家丹道修炼的对象是先天的精、气、神。对于我们现代型的健身周天功来说,修炼的也不是先天的精气神了。筑基主要的目的 是使丹田的内气充实,使身体强壮,具备良好的体质基础。所以,筑基可以按古法,也可以按现在的各种健身功法。比如存守丹田蓄养元气。只要养足元气即可,不必象丹道那么复杂。所以,现在的筑基,可以存守下丹田,蓄养真元,以具备足够的能量去运转任督。做为辅助,一些养生的站桩,静坐等等养生功法,都可以做为筑基的内容。不一定非要是象古代丹道那样有专门的筑基功法。当然现在的筑基,也可以按古法去训练。会有更好的收效。

关于筑基的问题,就讲到这里

采炼活子时元精,首先要把握火候。在收心入静,凝神入气穴,冥冥寂照下丹田,静待一阳来复之机。直至混然忘我,混沌寂灭,入虚极静笃之机,元气突然发动,化为元精冲动阳关(女性亦有性冲动之感),此时阳物勃起而坚。这时容易使人心生欲望。这里的关键就 要在于阳物勃起冲动阳关而心虚寂然欲心未起之机而采。虽有冲动感而阳物未坚,则药苗嫩,药力不足,不可采。而阳物举起过壮,欲心一起,则精走熟路,先天精即化为后天之精。已经不是先天之药了,不可采用。如果昏睡而觉迟,此时阳物久举而坚,处于极度亢奋态,此则阳壮性烈,不可强采。这时可以寂守阴跷(会阴一窍),自然呼吸绵绵,息息归于丹田,等阳物即将由盛返衰之机,而无欲心时,抓紧时机采炼。除了在静坐还虚中一阳动而采以外,平时工作生活中,突然有一阳来复的活子时,或是在睡醒后,欲望未起阳物坚而不烈之时,均要抓紧时机采炼。随来随采。随采随炼。

采药的方法是:在阳坚而不烈,欲望未起之时,可以提肛缩肾,将元精抽提于脑,再沿任脉入下丹田。即:鼻根吸气时,将肛门,会阴,外肾(睾丸阴襄)与内肾一起缩起上提,加意元精从会阴(生死窍)随着吸气,沿督脉抽提于脑。清精入脑,脑中随之会有清凉舒畅 之感。入脑后,闭气稍停留,而后呼气,眼神随呼气往下,以神领元气随息从任脉而下入下丹田。如果准确把握的话,一般三至五个呼吸,外肾(阳物)即可缩尽。外肾消退以后,则停止采元精,开始炼药。

炼药之法:采用武火周天的方式。吸则有心,呼则有意,吸要轻爽悠扬,呼要随意顺畅。不要猛吸猛呼,亦不可急促呼吸。吸气为采取,引丹田内药从会阴尾闾沿督脉上行到百会,呼为烹炼,内药随息而沿任脉降入丹田,将丹田气机散开。如引36 息或72 息为止。而后 行温养之法。

温养:即放弃武火周天之呼吸,行自然呼吸,熏蒸温养丹田,心意绵绵,心虚神安,寂然内照温蒸,时时以真意相守,似丹田有火种绵绵不绝,悠然长存,心息相依,神气相注而养十分钟左右,即可收到炼精化气之效。

每次出现活子时之时,均按上法把握火候,进行采炼。温养。另外,要特别强调,若产生欲望以后,则先天精已经化为后天精,不可采用。若强行采炼,后天精气入脑,会造成大脑昏沉,头胀头昏的现象。不利于养生。

第四篇:【修真要论】道家秘传之《清微炁法》《调息法》

【修真要论】道家秘传之《清微炁法》《调息法》

清微气法 在道家原经名为《清微丹诀》,撰人不详。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第一卷。

《清微隐真合道章》第一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保精生气,炼气生神。形炼其神,则可以留形住世。而形者,神气宅也。是故身安者,其精固,精固则其气盈,气盈,则其神全,神全故长生。若乃精虚则气竭,气竭则神迁,神迁则死矣。故不死者,炼精成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能事毕矣。道法云乎哉,全形者,即炼精之谓也。须其六根断绝,一念真纯,以时入室,端坐凝神,定息良久,即鞭赤龙。上击七十二天龙,则离火自降,坎水自升,往来结於黄庭,伏其真气,炼其阴,邪,冷汗自出。如此五遍,合周天三百六十五之数,阳光遍体为纯阳,则全形气之道,宿殃自解,万病消除。不憎不始,不欲不淫,然后炼气合神也。夫炼气者,冥心定息,元寂绵绵,神室内守,炁入丹田,脐中动息,绵绵续续,两手抱脐,丹火温温,六根定安,物我两忘,乃炼气之道。行无狂步,言无疾声,然后炼神合道也。夫炼神者,入室端坐,神气既息,不出不入,心无二用,一念无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炁住而为息,神入而成胎,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意游长空,见一景物光如金橘,非内非外,守其物矣。如月之光,如镜之影。操之存之,初不相离,恍惚自然,大如车轮,形见其神,神见其形,形神相杂,心生踊跃,其光自散。如日月照虚空,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矣。神归体则真神自灵。若守千日之功,离形飞升,百日之功,超凡入圣。不枢不机,其理自然也。《入室功夫章》第二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炁穴,内有坎离精,心下肾上处,肝西肺左中,非肠非胃院,一炁自流通,盖一此窍。世传脐下一寸三分者,非也。正对脐上一寸三分者,是也。所谓脐之后、肾之前、大肠之左、小肠之右,其中空洞,意到即开,乃乾父之精,坤母之血,结胎之黄房也。名为神炁穴,中藏水火精。其中,左有·火窍,居常昼夜,不拘时,三五七次。或逐时趺坐,左足上,右足下,暝目定时,凝神於混沌之中不出,运赤龙上击七十二天,则真火自降,灵泉上涌,即以舌柱上愕,俟华池水满,盥漱五七通咽下。其中想见,一炁混融,灵光浩荡。或奏师炼神,持呎述事,如此随意,行持即用,离形去知,物我两忘。如此用工三七日,或

月,以手按窍两傍,如火之热,觉左右掷掷而动,是其验者,所谓收为胎息守为窍也。半年一载勤而不息,宿殃悉去。向上工夫,金丹大道,不外是矣。

《临坛召合章》第三瞑目凝神,聚气於混沌之中,不出不入,一炁七遍。剑诀火炼真文,咽下祖宫,过三关,升入天门,意游长空,张目直视,见三字金光进出,照天烛地,放出号令,万真禀行。《发用章》第四雷困真人曰:耳热生风,眼炁生云,腹中震动即雷呜,汗流大小皆为雨,目眩之时便火生。入息静定,良久神息,既调直待,内境不出,外境不入,但觉身非我有、天地虚然,入定光中。或见祖师,出令雷霆,万真随行,意欲五事,皆集丁宁,发遣、次复、收敛、运一炁七遍之妙,近视天炁下降、地炁上腾,蒸山煮海,交合混沌於黄中,酿成五事,临坛之际,拨动关捩,随窍而发也。耳热,则双手玉文运起,从腰肾间,上升至耳,一拂而上,即南风,下北风,前东而后西也。眼炁,即如上运升,以目光直视长空,散云沥炁,目动而止。腹霆动,即以局运,从腰间上升至耳,以局提提耳,三按而发,汗流不止。或大小进急,则以身振动,窍穴俱开,大雨如注。目眩之时,即如上运升,以目闪左则左、右则右。已上关捩,在大静定中,所谓无中生有,不可以为无心作,不可以有心求,平日工夫纯熟,至此自然而神。不知其所以神,祈祷芟邪,应如桴鼓,此玄之外,更无玄矣。千金不传,得此宝之。

坐功睡法玄牝之门,在两肾中间,名曰大海,又为弱水。其为丹田,左青右白,上赤下炁中黄。男以藏精,女以藏血,乃孕毓之地,为人之根本,五炁之元始也。中有神龟,呼吸元气,流行则为风雨,激搏则为雷霆,通贯四肢,无所不至。左右肾为日月之精华,为龙虎之变化,前脐为昆仑、为大山、为渊、为五城,中有真人,即五帝也。五城之外有八使,即八卦大神,八使并大一为九卿,上有十二重楼,楼中十二子并三焦神,为二十七大夫,又并四肢神为八十一元士。太一至真人居脐中,主身中一万三千神将,郊在头上脑户中,庙在项后顶上,社在脾左端,稷在大肠穷处,风伯在脐输下右傍,雨师在小肠尽处,雷公在大海右肾,电母在八门右上弱水之颠。一身之中神宫,凡三十有六,各有官僚宰辅,皆受命於太一真人。凡人当睡,法守之集身神,斩三尸,勘六贼,方可混合造化,窥测乾坤,天地虽大,皆在吾身中也。敛身趺坐,目视鼻心,守玄牝,然后定精神形体。气神气相守命神,念之所至运炁,神自然而然,降心神专至诚,一呼集身中之神,时以眼视鼻端,就观祖府,静而又静,一炁七遍。

泰珠造化颂曰:一法生万法,万法归一无。太上云:如於内,毫厘有差,天壤异处,功有等级,达无先后,后学详之。勿为易得,决欲行之。此法乃万法之关津、三洞之枢机,当颐神养炁,炼体凝精,屏杂念,绝嗜欲,斩三尸,舍一炁。内念莫作,外念莫生,纯一守素,正定无为,方可安手顿脚,敬而行之,保命长生。先以两手大煞运上顶,漱一口、二口咽下,第三口漱了,使津液满口,前二口乃五味所生稠唾,故取第三口,金液还丹是也。以舌卷下,藏味凝香,二穴关闭,目内观泥丸,存五色云气,却平坐,左手覆右手,左足迭右足,存思中。一神通,万神俱通。一窍通,九窍齐通。我禀阴阳二炁,出则轰天震地。罡神归山岳摧崩,煞去精邪粉碎法中之要,非专於符,非泥於咒。先以我之正炁合将之,灵法之击在乎斗,斗之所统,参於正歪,乃四正之炁,中正之谓也。炁罡乃斗之煞也,以天之斗随身之转,歪亦如之。然我之斗、我之罡,在於何处。须明我之罡、我之斗,三合用之,无不验、无不通者也。凝则窍妙可见,动则运默可知,神炁清明朗如秋月。静中之妙,法中之玄,其默能知,将本居天,合之何也。但居二斗之中、定光之内,吾以神炁相贯,合将为将,则万病俱消,万邪宾伏。故德者道之符,诚者法之本,道无德不足为道,法非诚不足言法。守道者正,正法化行,循法无私,将必听役驱役,法乃正己也,道者守己也。如此二事不亏,一心不易,虽王公大臣,亦可坐伏,此道之所以为法也。今传法时,祖师所以江湖之姓,游天下,为伎能,徒有其名而无其实,皆法以道行法,亦法以法行法也。遂使后学之人,法俱不明,何有於道,心而悖道,何有於法。夫天不言而默运,地不言而发生,道不言而包罗,法不言而灵应,天以炁而降,地以炁而升,道以炁而为主,法以炁而化。天之将即地之神,道之符即法之印。入道从法,先明天地之根,次究神炁。用天之默运,则轰雷雨电,春生秋煞,变化无穷。地之默载,则果荄根苗,发生长养,厚载无量。道之包罗,上而天,下而地,中而人,无所不包。必如是,后可以明道,可以行法。是必正己诚意,神炁冲和,故道即法也,法即道也。天将守律,地祇卫门,元辰用事,灵光常存。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初不必许多枝蔓,惟正一字而已,无所不达。不可以道为门,以法为户,而生诸障,恐神将为邪,所使则无救也。修真学道之士,审此为戒行。天地大造化,总在一窍中,人能知此窍,万法悉皆通。中宫指玄之图,又名玄关一窍,又名为玄牝之门。前对脐,后对肾,其白如绵,其连如环,方广一寸二分,一身之精粹,皆聚於此,在脐上约寸。

吸天河之水,入我身中,黄河水再运,从夹脊双关倒贯入符急用淡墨水。得天地之中炁,十五画吸一口,噀在符中,乃为云雨。玄武水火,龟蛇在玄武下。敬以直内,万黑归一炁,义以方外。万神归一神。

玄关一窍,乃先天一炁,此乃万法英华,金丹之枢纽,在于灵宝谓之玄珠,在于神霄谓之真王,在于雷法谓之雷祖,在于炼度谓之水火,在于南极谓之圆光,在于老君谓之法主,在于符水一谓之灵光。此是真一之炁,变化无量大神,可降伏六天魔鬼,可追九地精灵,炼度亡灵以生天,解释多生罪咎。此道法之至秘,不宜轻泄,即招天谴罪非轻也。调息法

一、调息之法原文(摘于清宫太医汪昂所著的《勿药元诠》)

调息: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故迦文垂教,以视鼻端,自数出入息,为止观初门,庄子南华经曰,至人之息以踵,大易随卦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王龙溪曰,古之至人,有息无睡,故曰向晦入宴息,宴息之法,当向晦时,耳无闻,目无见,四体无动,心无思虑,如种火相,似天元神元气,停育相抱,真意绵绵,{老子曰,绵绵若存}开閤自然,与虚空同体,故能与虚空同寿也,世人终日营扰,精神困惫,夜间靠此一睡,始彀一日之用,一点灵光,尽为后天浊气所掩,是谓阳陷於阴也。

调息之法,不拘时候,随便而坐,平直其身,纵任其体,不倚不曲,解衣缓带,{腰带不宽,则上下气不流通。}务令调适,口中舌搅数遍,微微呵出浊气,{不得有声}鼻中微微纳之,或三五遍,或一二遍,有津嚥下,叩齿数通,舌抵上彧,唇齿相着,两目垂帘,令胧胧然,渐次调息,不喘不粗,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十,从十至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坐久愈妙,若欲起身,须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静中光景,种种奇特,直可明心悟道,不但养身全生而已也,调息有四相,呼吸有声者风也,守风则散,虽无声而鼻中濇滞者喘也,守喘则结,不声不滞而往来有形者气也,守气则劳,不声不滞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息相也,息调则心定,真气往来,自能夺天地之造化,息息归根,命之蒂也。

苏子瞻养生颂曰,已飢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我今此身,若少动摇,如毫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死无犯,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自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强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随之不已,一旦自住,不出不入,忽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雨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自灭,自然明悟,{定能生慧}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於此

二、调息的主要意义:

调息是气功修炼的三大基本内容之一(调身、调息、调心)。对于在丹功中各阶段的呼吸方式与训练内容,我们将在以后详述。这里所论述的调息法,虽然是医家的内容,而且应该说是基础的入门功法,但其作用远远不停留在养生与入门的水平,故汪氏说:“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法门虽简,然可明心悟道,直入先天之境,同时又是最基础的入门功法。

在长期在网络上与功友们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功友抱怨自己经过一段很努力的入静训练,但心总是难以静下来。而问他们是否开始经过了调息训练,但基本上所有人都将这个给忽略了。有些不知道练功以前还要调息,有些则听人说“息不调而自调”而忽视了调息训练。“息不调自调”这种说法,不能说其错误,但对一些人来说,是离不开调息这一基础功的。为什么调息能静下心来呢?主要有以下方面:

1、心息相依,息调则心定。古人说:“息不调则心不定”。这在我们实际当中也是有体会的。比如你经过一次过大在运动后,在喘大气之时,心脏跳动是加快的。而我们平时情绪紧张之时,心跳加快,呼吸也会开始变得粗重。而呼吸均匀时,人心情也会恬然舒适。所以,我们要让心静下来,从息上下功夫,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到了息相之时,人也差不多到了我们筑基所要求的虚极静笃的状态。

2、以一念代万念:守息,可以让我们意识专注于呼吸上,而自然其它杂念就消除了。这就利于很好的入静。

要进行丹功的训练。收心是很重要的一环。要将到了虚极静笃,入于先天虚无状态,才能明辨水源清浊,才可为入手先天元精元气元神的训练打下前提。故而我推荐调息炼己,锁心猿,收意马。收服此心,炼己才算成功。这就是调息对于丹功训练的意义所在。

二、调息的主要方法

下面,我们对调息法进行解释:

“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三教,主要指佛道儒,但古文中的三往往表示多的意思,其实各家各派基本都不离调息一法。“以视鼻端,自数出入息。”就是凝神于鼻端前方寸的虚空处。具体就是两眼垂帘,微闭,但不全闭,眼中留一线光,到眼前一片朦胧模糊虚白的效果为度,视的部位是在鼻子前约一寸左右的地方,看这个地方朦胧模糊虚白一片。要注意,眼皮要松驰,不要刻意半睁。古人一词用得很好“两目垂帘”,就是眼皮看帘子一样,自然垂下而又不闭合,这样就能眼皮松驰,而不感觉到眼皮发紧、累。然后在数自己的出入之息。这里用数,实质就是意守呼吸,你可以数次数,也可以不守,意即心,意不离于息,浑然而随,就是心息相依。

这里有两个作用,其一,眼鼻端本意是指鼻子尖,从古代各家法门来看,佛家释尊顿悟之法,就是这个简单的方法,观鼻端白。然后请深山中的古佛帮他加持,让他彻悟。然后,在接近拂晓之前,就突然开悟了。这是释迦自己的描述。这里的开悟的标志是什么呢?佛家说的明心见性。就是让自己的心灵涤尽后天的污染,让自己的心空明,然后本性自然显现。而道家也有这样的功法。特别是以性功入手的道家北宗,一开始就是安神于祖窍,也是观鼻端白的功法,让本性元神自然显现出来。与佛家的大同而小异。所以,这个作用,其一,就是现本性(元神)的,让后天之功,直入先天之境。第二个作用呢,就是很多人入坐以后,眼睛一闭,就是一片黑,在黑暗中神气自然昏暗,久之,就容易神志昏沉,容易不知觉中入睡了。是入睡而不是入定。静坐入睡,神昏气暗,是静坐的练功大忌。睡中神昏,定中神清宁,这是区别。故留一线光,能适当刺激眼睛,与神志,不易出现昏睡的误区。“至人之息以踵”古人说的至人,就是得道的大成者。“踵”是指脚跟。但这里不能理解为得道之人的呼吸是到脚跟的。“踵”,在这里应是“根”的意思。也就是现在人说的息息归根。根是哪呢?有人认为是淫根,有人认为是下丹田,也有人认为是山根(祖窍),其实,我想这里应该是“气穴”,即道家说的命门。在命门穴有肚脐(神阙穴)的连线的离前三分,离后七分的那个点上。是让绵绵之息,息息归于命门。

“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古之至人,有息无睡,故曰向晦入宴息”。向晦,这里是指傍晚,天将黑之时。“君子”、“至人”在此时入宴息,至人能达到以息代睡之境。“宴息”一在人解释为休息。其实宴息与修息不同。宴息是什么呢?王龙溪解释得很清楚:“宴息之法,当向晦时,耳无闻,目无见,四体无动,心无思虑,如种火相,似天元神元气,停育相抱,真意绵绵,{老子曰,绵绵若存}开閤自然,与虚空同体,故能与虚空同寿也。世人终日营扰,精神困惫,夜间靠此一睡,始彀一日之用,一点灵光,尽为后天浊气所掩,是谓阳陷於阴也。”其实这不同于一般的休息或入睡,而是返观内敛。王龙溪认为,世人天天为着世俗之事与物欲,扰乱心神,让自己的心神都专注于外物与外事上,神就不断的消耗。以至于一天下来,人困顿疲乏。靠夜间一睡,让心神得到暂时的休息、蓄养。但这个收效是很低的,只够一日之用。而人中的那点灵光(元神之灵光)因为追求于外物,不返观让其自现,都为后天的阴浊之气掩盖了。故,要行宴息之法,让人心不外驰,耳不外听、眼不外视、四肢不劳,心无思虑。返观内敛,使先天精气神得以显现活跃,故能返归人的先天之态,返归虚空,让人心息相抱,真意绵绵似有似无。就能合于虚空,故能与虚空同寿。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养生修炼之要,返观内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段中提到“古之至人,有息无睡”。也就是说古代这些大成者能以息代睡。以前也有朋友提到过这个问题,就是能不能不睡觉,以练功来代替。其实,上面也提到了,睡觉的目的,是让驰于外物的疲惫之神得以休息与蓄养。而返观之道,就是了为使神不外驰,存养真神,灵光显现。是能起到养神之效的。以息代睡是可以的,但有一定层次,初学者,甚至未达上乘修炼阶段的一般做不到。训练有素者,一般能减少睡眠时间,而保持旺盛的精力,但不能完全代替睡眠。这里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就是一些初学者,由于意念掌握不好,杂念不好抑制。练功过于兴奋等原因,在练功后,大脑皮层过于亢奋,造成晚上不能正常入睡,这不是正常的神足现象,而是过于兴奋造成的失眠。这与“神足不思眠”是有区别的。这种亢奋而导致的失眠,在第二天或是两三天内,会感觉精神困顿,疲乏,无精打采。神足的表现,是虽然每天睡觉时间少,但每天都能有旺盛的精力,神采弈弈,神清气爽,通体舒泰的感觉。这要区别开来。出现失眠现象的功友,关键是调整好自己的意念,注意清静自然,若有若无的要点,正确的习练调息法,也是对治失眠的特效功法。

下面开始解第二段内容——

“不拘时候”。上一段提到了,入宴息的时间是在向晦(傍晚)之时。但这里为什么说不拘时候呢?上文中说的,是指修炼者在劳碌一天之后,以向晦之时,调息入定,以达养神全神的目的,让元神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但并不是说只有这个时间才可入功。功法本身,对练功的时间没有限制,任何休息的时候,均可放松下来行功。但最好每天的时间有个固定。如你定在中午及晚上的时间,那么在无特殊情况下,最好每天在这个时间坚持训练。为什么呢?因为人体有个生物钟,你每天固定的去练功。生物钟在这个时间就会产生一种自然反应。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在这个时间,自然身体就会出现很好的状态,练功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而如果没有规律的去练,今天是早晨,明天是中午,后天是晚上,这样生物钟紊乱,就不容易在固定时间出现较好的功态,达不到较好的练功效果。

“随便而坐,平直其身,纵任其体,不倚不曲,解衣缓带,{腰带不宽,则上下气不流通。}”随便而坐,说明了坐姿没有特殊的要求,不一定要盘坐,自然坐好就行。我当时,因为正在上初中,住的是学生宿舍,坐着“打盹”怕人笑话,故将坐势改为仰卧。但我现在不主张用卧式。因为卧式如果掌握不好,容易入昏睡状态。虽然坐势没有特别要求,但一定要“平直其身,纵任其体,不倚不曲,解衣宽带”身体端直,解衣宽带,经络就顺畅,气血就能自然顺畅的流通。“形正则气顺”。但形不但正,还要保证身体的放松。身体松不下来,一则容易疲劳,坐不长久,二则会导致呼吸与意识都松不下来。就会造在身体的紧张感,周身的气血一下不能顺畅的流通,甚至会因为一些部位出现酸胀而引起局部的气滞现象。所以后面说了“务令调适”。就是要让你坐下来后,不要急于用功,先让身体松驰下来,呼吸和缓下来,心情安静下来,全身都处在一种放松舒适的怡然状态。这时再开始练功。

“口中舌搅数遍,微微呵出浊气,{不得有声}鼻中微微纳之,或三五遍,或一二遍”。口中舌搅数遍,古人也称为“赤龙搅海”,就是让舌头搅下颚处,下牙以内的空腔处。此处古人称为华池。搅动数次以后,然后微微张口,想着全身的病浊之气从口中微微呵出,呵的时候要轻,要自然,不要出声,以耳中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为度。这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你是面向东方练功,就转向非东方的方面呵浊。为什么呢?一般人练功,都是向东方呼吸吐纳,采清气,也许是为了保证东方之气的“清洁”吧。每次呵浊之后,鼻中微微吸气(纳之),同样是以听不到声音为度。次数可以是三次五次,或是一二次。以口中感觉清淡无味甚至微微发甜之时为止。建议每次练功前最好漱一次口,使口中保持清淡,利于入静。“有津嚥下,叩齿数通,舌抵上彧,唇齿相着”津,在这里就是指口水。是略带甘甜的口水。古人称之为琼浆玉液。认为炼津可以化精。古人认为这个津是非常重要的,对人体培育元气有非常好的作用。可以滋补身体。现代人研究发现,口水中含有很多的活性酶,对人体的营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练功中,有津液产生,一定不要吐掉,要分口下咽。下咽时,要注意感觉咽下后,其流入下丹田的感觉。这对培养元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后面讲到“舌抵上彧,唇齿相着。”这个简单的动作,也能促进口中津液的分泌。“舌抵上彧”,就是舌头抵住上齿龈,即上牙后有一排似牙印的凹陷处。这里要注意,抵住要自然,要松,不要用力去顶。

叩齿,就是上下牙互相敲击。数通,就是数遍。我练功时,一般是以三十六次为准。唇齿相着,是说上下牙自然闭合,上下唇自然闭合,但不要用力咬紧牙关。这里的顺序是,赤龙搅海后,静候几分钟,口中津液满后,分三口下咽,然后叩齿36。再舌顶上颚观照玄膺。口中津液满后,随时下咽。然后是两目垂帘,观鼻前虚空朦胧之白。接下来就入手调息了。

“渐次调息,不喘不粗,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十,从十至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坐久愈妙” 这里主要是讲调息的方法。就是前面的叩齿咽津垂帘等完成以后,就开始调和呼吸。这里主要要做到呼吸不喘不粗,缓、细、匀、长。开始数呼吸的次数,从一至百或至千。一呼一吸为一息。你可以只注意呼气,而不管吸气,也可以只注意吸气,而不管呼气。将心归到数息上来,不要散乱。直到心息相依、杂念不生的时候,就停下不数,任其自然而入静定。

功法中提到的是“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就是要让心中只有数息一念,勿生杂念。但很多人看到这里,把数呼吸的次数当成重点,这是不正确的理解。数呼吸,实质是让你心不生杂念,让心停在观息上。就是观照自己的呼吸,细细去品味呼吸出入绵绵之意境。而不是担心数字有没有数错数漏。数数是为了一心不乱,并不是功法要求之核心。故而在心息相依之时,要放弃不数,只是观息绵绵之境。在绵绵之息相中,其实身心已经大静下来,已经进入了深层次的入静状态。这里强调在此阶段中,“坐久愈妙”,以久坐,寂然灵灵之中,随意而无心的去观照静中的一切意境。境自生动,我心不染不随,只有空明。象静水一潭一样。如此心息相抱,则可返入先天虚无大定之态。

“若欲起身,须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静中光景,种种奇特,直可明心悟道,不但养身全生而已也”。

这里强调的是练完功后(这个功法中没有提到收功,只是调息到要停功之时,练功者可以自己按我们说的引气归元的方法收功较妥。)不要突然动作,不要快速的起身。要慢慢的将手脚舒展开来,最好加上一些轻缓的按摩拍打之类的。等慢慢活动开了,再起身。若突然起身,可能容易引起气冲,一些贫血的,可能会有头晕眼花等现象。

还有就是要勤于习练。这其实是每个功法的要求。练功不勤,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自然收效甚微。

练习调息法,在功中,一却景像都有可能出现。都不要心为所动,按功法说:“只可明心悟道。”这里的明心悟道,并不是要你去想去思考这个道是什么,而是叫你一心不动,心住于虚无功境即是。它的效果是什么呢?“不但养生而全生而已。”也就是不仅仅是养生的内容了,通过它,可以直接灵悟虚无先天之态(这里所说的悟道)。

三、调息四相:

呼吸的四相“呼吸有声者风也,守风则散,虽无声而鼻中濇滞者喘也,守喘则结,不声不滞而往来有形者气也,守气则劳,不声不滞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息相也”:

风相:耳朵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似呼呼风声,为风相。守息守此风相,则气不能凝,使气散无功。

喘相:虽然呼吸无声,但鼻中似乎阻塞不畅,或是刻意为不出声而强制压低呼吸,使其无声,这样呼吸同样憋闷不畅,或是呼吸始终感觉上气不接下气,这都属于喘相。守住喘相则使气於结不畅,容易造成憋闷气喘。

气相:虽然呼吸不喘不滞,往来也很顺畅,耳中也听不到声音。但呼吸一来一往,非常“清楚明显”,这就是气相,守此气相,使人不能真正放松,徒劳无功。

息相:呼吸无声往来顺畅,呼吸如游丝一般,绵绵柔柔,似乎消失了,而又似乎存在,非常微弱,心神与气息亦是绵绵细长,神息绵绵相抱,这就是息相。

前三种相,都不是调息要达到的状态,调息要达到的是息相。但一开始入功,都不可能直接达到息相。一般都是前三种相的一种或几种。如何处理呢?练功者首先要明白,这三相在练功入手及初期都是正常的,调息的目的就是要把我们这三种非功态的呼吸状态逐步训练,直到调节到息相上来。这里要注意的是:

1、不要刻意的要求自己处在息相上,这是做不到的。这样虽然绵绵细长也没有声音,但是是故意压制造成的,实质就是喘相。

2、息相是在不断的守息中,由量变产生质变,心息不断归一,是终自然演变而成的息相。所是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观息法。

那么通过调息的训练完成炼己内容,要达到什么状态呢?

第一就是如上所述的息相。第二就是虚极静笃状态,感觉神识中只有一觉若存,绵绵密密,无惊无喜,淡淡然然。第三,就是观鼻端的训练,到眼前似有虚白之光,活泼泼的动,似有似无。这实质就是性光(神光)开始显现。只有这样,才可凝神入气穴。这里要注意,不要强求内视上丹田去“看”出神光。只要微微照鼻端或祖窍,只管调息入虚无,神光会自现。出现以后,就要赏看性光。去留意这个光,光就会消失了。只不忘虚定即可。到了这个状态,自然我们可以开始筑基,凝神入气穴了。关于第三段内容,从上面的讲解,大家基本上都能明白了。这里简要说一下。

就是说《苏子瞻养生颂》里说,饿了就吃,但不要吃饱,一般在七分饱左右。然后到室外自然散步散心。使腹中空了以后(不是感觉腹中饥饿,而是不胀不沉,这样气才能顺,腹部才能放松下来。)入室练功,姿势不限(坐卧均可)。只在摄身静修,身如木偶如如不动。“常自念言,我今此身,若少动摇,如毫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死无犯,”是说坚持摄身,就象遵守商秧的法律、孙武的(军队)号令一样。其实就是下定大决定,坚持练功,任何事情不能变更之意。然后就是象佛家,象老子那个观鼻端之法。“视鼻端自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强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随之不已,一旦自住,不出不入,忽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雨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自灭,自然明悟,{定能生慧}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於此。”

第五篇:调息时间通知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

(10月1日-4月30日)

各部门、车间:

经公司研究决定,从10月1日开始,作息时间作如下调整:

1、行政管理人员上班时间调整为上午8:00-下午16:30.2、生产一线员工、车间管理人员(机修、质检)、模具车间、仓库管理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保持原作息时间不变。

3、员工就餐时间统一为11:00-11:30。

4、中午取消夏令午睡时间。

某 公 司

下载道家养生调息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家养生调息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货币政策,调息影响

    2011调息对企业影响 央行再度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以此对抗通胀压力。原因是通过控制通货膨胀能使经济更健......

    快乐道家

    快乐道家 陈云鹤 道人 四川省剑阁县道教协会 一、缘起 一吴姓朋友,对佛教和道教都有研究。她的书法和国画都非常好,擅长花鸟,竹子更是一绝。古琴也弹得好。她送过我一本画册,那......

    道家经典格言

    道家经典格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 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 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

    道家经典语录

    道家经典语录 道家经典语录1 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道家寓言故事

    篇一:道家寓言7 老成子学幻 老成子学幻 老成子学幻于尹文先生,三年不告。老成子请其过而求退。尹文先生揖而进之于室,屏左右而与之言曰:“昔老聃之徂西也,顾而告予曰:有生之气,有......

    道家经典语录

    道家经典语录 道家经典语录1 因富贵而骄横,必有遗失真我之咎。自古骄兵必败,不识骄的危害性,必定有终生遗憾功遂身退,天之道。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这是自然规律。事业已遂,力量至极,......

    调息术引导词实践

    哈他瑜伽基础课程 一、调息术冥想引导词实践: 请大家选一个舒适坐姿坐于垫子上,双手呈智慧手印放于双膝上,自然呼吸,慢慢闭上眼睛,将你的注意力放在身体上,慢慢去关注你身体的每一......

    道医网 弘扬道教经典,道家养生,中医传统文化学习交流!(合集五篇)

    道医网弘扬道教经典,道家养生,中医传统文化学习交流! 中医书籍 《现代中药化妆品制作工艺及配方》PDF电子书下载《现代中药化妆品制作工艺及配方》可作为中药化妆品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