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药实验总结
1、溶液1,2,3,的作用?
溶液Ⅰ的作用:悬浮大肠杆菌菌体,而且加溶液I后,必须要将菌体悬浮彻底,不得有块状大颗粒状呈现,是质粒DNA提取的首要关键。且其中含有的溶霉菌可以水解菌体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肽聚糖中的β-1,4糖苷键,因而具有溶菌作用。
溶液
2、提供碱性条件,在NaOH与SDS的共同作用下使大肠杆菌瞬间裂解,并变性核DNA。当细胞悬浮于NaOH和十二烷基酸钠(SDS)溶液中使,在高pH(碱性环境)的作用下细胞发生裂解,此外蛋白质和染色体DNA发生变性与细胞碎片一起沉淀下来。溶液3:(醋酸钾和醋酸),该溶液所含有的高浓度钾离子与溶液体系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即SDS与NaOH所形成的可溶性物质)发生反应形成十二烷基硫酸钾(potassium dodecylsulfate,PDS),从而将与之结合的绝大部分大肠杆菌蛋白质以及很长的基因组DNA一起沉淀沉淀,与质粒分离开来;中和氢氧化钠使质粒DNA复性。
因为基因组DNA太长了,长长的DNA自然容易被PDS给共沉淀了,尽管SDS并不与DNA分子结合。
2、各试剂的作用? 溶液
1、葡萄糖的作用是使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很快沉积到管子的底部,增加溶液的粘度,维持渗透压及防止DNA受机械剪切力作用而降解。EDTA是Ca2+ 和Mg2+等二价金属离的螯合剂,在溶液I中加入EDTA,是要把大肠杆菌细胞中的二价金属离子都螯合掉,从而起到抑制 DNase对DNA的降解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另外也可保证溶菌酶活性。任何生物化学反应,首先要控制好溶液的pH,因此用适当浓度的和适当pH值的Tris-Cl溶液,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溶液
2、提供碱性条件,在NaOH与SDS的共同作用下使大肠杆菌瞬间裂解,并变性核DNA。当细胞悬浮于NaOH和十二烷基酸钠(SDS)溶液中使,在高pH(碱性环境)的作用下细胞发生裂解,此外蛋白质和染色体DNA发生变性与细胞碎片一起沉淀下来。溶液
3、醋酸中和碱。
25/24/1的酚/氯仿/异戊醇:
A.水饱和酚的比重略比水重,碰到高浓度的盐溶液,离心后酚相会跑到上层,不利于含质粒的水相的回收;加入氯仿后可以增加比重,使得酚/氯仿始终在下层,方便水相的回收;
B.酚与水有很大的互溶性,如果单独用酚抽提后会有大量的酚溶解到水相中,而酚会抑制很多酶反应。而且含质粒DNA的水相会部分进入到酚中,造成损失!C.添加异戊醇,主要是为了让离心后上下层的界面更加清晰,方便了水相的回收。
无水乙醇:回收后的水相含有足够多的盐,DNA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小,因此只要加入2倍体积的乙醇,在室温放置几分钟后离心就可以将质粒DNA沉淀出来。70%乙醇:如果感觉发生了盐的沉淀,就用70%的乙醇多洗几次。(除盐),3、注意事项
(2)用不新鲜的0.4 M NaOH,即便有SDS也无法有效溶解大肠杆菌。因此必须使用新鲜的0.4 M NaOH试剂进行配制。
(3)SDS易产生气泡,不要剧烈搅拌。(4)变性时间不宜过长。
(5)用移液器操作时一定要小心,特别是加入溶液二、三后一定不要剧烈震荡,以免切碎DNA。
质粒DNA的酶切鉴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特性,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 特性(基因工程)、定义。
作用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能切割DNA获得目的基因,切割质粒留下连接位点。此外,双切酶能保证基因的定向插入,提高重组率。产生粘性末端惑平末端。
目前, 基因工程上, 限制酶主要应用于以下两方面
(1)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重组
细菌细胞中的限制酶能水解外源DNA , 因此必须通过适当的载体(质粒或噬菌体)的帮助才能将外源DNA引人受体细胞并在其中增殖和表达。将供体DNA与载体用同样的限制酶处理, 使载体带上各种各样的外源DNA片断, 然后引人受体细菌细胞增殖, 菌细胞增殖, 再筛选出所需的菌株, 便获得带有某一目的基因的繁殖系.用这种方法, 已成功地将酵母菌的咪哇甘油磷酸脱水酶基因、夕一异丙基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和色氨酸合成酶基因通过几噬菌体转人大肠杆菌。2)建造新的基因载体作为基因载体,在引人受体细胞后, 必须有较高的复制率, 以求获得大量的基因产物;必须具备一个选择性标志, 以便筛选;还要有一至多种限制酶的作用位点(每种酶只有一个切口);
2、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注意事项?
一、配胶:
1、电子称的使用,要时刻保持电子称的精确性,清洁性,根据不同浓度的胶配置琼脂糖。
2、加TAE的量要适当,以免配出的胶太薄导致胶孔太浅或浓度太低。
3倒胶前,胶托要洗干净,并擦干,倒胶时要待胶冷到一定温度摇匀,尽量不要产生气泡。若胶的温度过高要顶着胶托,防止胶变形。
二、点样电泳
1孔板要干净,loading点样要均匀,控制1~2ul的量,并做好对应标记。2点样后及时盖上胶垫注意不要盖反。
5加样时枪头要上紧,吸样均匀准确,排液时枪头不要有残留
3点电泳前要检查胶是否合格,点样要对准胶孔,尽量点完所有的样。4不要忘记点marker并摆正胶位,正负极不要接反。
三、EB染色
1切胶要准,取胶要稳,泡胶要慎以免EB溅起。2碰到EB的手套要及时丢弃 3 EB要适时更换,盘子及时清洗 4抹布要分清,不可交叉使用。
四、图像分析仪的使用
1使用前要清洁,避免影响胶图清新度。2 照胶时应经量减少开紫外灯的时间。
5观察时要带防护眼镜,避免眼睛被紫外损伤。
3拍照时先关摄像头再关紫外灯,严格按照照胶流程操作。4照好的胶要及时丢弃。
3、胶回收试剂盒在回收DNA时各试剂的作用? PCR
一、降低退火温度对反映有何影响?
1在理想状态下,退火温度足够低,以保证引物同目的序列有效退火,同时还要足够高,以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2如果温度过低,扩增特异性差,杂带较多,背景深。PCR扩增在变性阶段吸热,在退火和延伸阶段放热,每一个PCR循环呈现放热效应,同时退火温度高导致平台期的前移和焓值的降低,4、退火温度与时间,取决于引物的长度、碱基组成及其浓度,还有靶基序列的长度。
二、延长变性时间对反映有何影响?
变性时间延长会导致酶活性的降低。
GC含量过高的片段,可以适当延长变性时间。
三、循环次数是不是越多越好?
不是的,随着反应的进行,酶会逐渐失活、dNTP等原料会逐渐消耗掉。
PCR敏感性太高,循环过多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比方说把试剂中原本极其微量的杂质序列片段放大扩增,影响对正常结果的判断。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反应循环数的增加,产物会增多;但超过了就不好了。一般设置30-35个循环就很够了
四、PCR的五大元素?
参加PCR反应的物质主要有五种即引物、酶、dNTP、模板和Mg2+ 引物:
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PCR 产物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设计引物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引物长度: 15-30bp,常用为20bp左右。
②引物扩增跨度: 以200-500bp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长至10kb的片段。
③引物碱基:G+C 含量,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 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核苷酸的成串排列。
④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条引物间互补,特别是3'端的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的扩增条带。
⑤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以避免因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
⑥引物中有或能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被扩增的靶序列最好有适宜的酶切位点,这对酶切分析或分子克隆很有好处。
⑦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其它序列无明显同源性。引物量: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且可增加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的机会。
(2)酶及其浓度 目前有两种Taq DNA聚合酶供应,一种是从栖热水生杆菌中提纯的天然酶,另一种为大肠菌合成的基因工程酶。催化一典型的PCR反应约需酶量2。5U(指总反应体积为100ul时),浓度过高可引起非特异性扩增,浓度过低则合成产物量减少。
(3)dNTP的质量与浓度 dNTP的质量与浓度和PCR扩增效率有密切关系,dNTP粉呈颗粒状,如保存不当易变性失去生物学活性。dNTP溶液呈酸性,将其PH调节到7.0~7.5,小量分装,-20℃冰冻保存。多次冻融会使dNTP降解。尤其是注意4种dNTP的浓度要相等(等摩尔配制),如其中任何一种浓度不同于其它几种时(偏高或偏低),就会引起错配。浓度过低又会降低PCR产物的产量。dNTP能与Mg2+结合,使游离的Mg2+浓度降低。(4)模板(靶基因)核酸 模板核酸的量与纯化程度,是PCR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传统的DNA纯化方法通常采用SDS和蛋白酶K 来消化处理标本。SDS的主要功能是: 溶解细胞膜上的脂类与蛋白质,因而溶解膜蛋白而破坏细胞膜,并解离细胞中的核蛋白,SDS还能与蛋白质结合而沉淀; 蛋白酶K 能水解消化蛋白质,特别是与DNA结合的组蛋白,再用有机溶剂酚与氯仿抽提掉蛋白质和其它细胞组份,用乙醇或异丙醇沉淀核酸。提取的核酸即可作为模板用于PCR反应。一般临床检测标本,可采用快速简便的方法溶解细胞,裂解病原体,消化除去染色体的蛋白质使靶基因游离,直接用于PCR扩增。RNA模板提取一般采用异硫氰酸胍或蛋白酶K 法,要防止RNase降解RNA。
(5)Mg2+浓度 Mg2+对PCR扩增的特异性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Mg2+浓度过高,反应特异性降低,出现非特异扩增,浓度过低会降低Taq DNA聚合酶的活性,使反应产物减少。酵母菌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再生
高压蒸汽灭菌的注意事项?(微生物实验)
第一,无菌包不宜过大(小于50cm×30cm×30cm),不宜过紧,各包裹间要有间隙,使蒸汽能对流易渗透到包裹中央。消毒前,打开贮槽或盒的通气孔,有利于蒸汽流通。而且排气时使蒸汽能迅速排出,以保持物品干燥。消毒灭菌完毕,关闭贮槽或盒的通气孔,以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
第二,布类物品应放在金属类物品上,否则蒸汽遇冷凝聚成水珠,使包布受潮。阻碍蒸汽进入包裹中央,严重影响灭菌效果。
⑥瓶装液体灭菌时,要用玻璃纸和纱布包扎瓶口;如有橡皮塞时,应插入针头排气;⑦应有专人负责,每次灭菌前,应检查安全阀的性能,以防压力过高发生爆炸,保证安全使用;
第二篇:生物技术制药总结
生物技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
1基因工程制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外援基因导入宿主菌或细胞进行大规模培养,以获得蛋白质药物的过程。
2.载体:是携带外源目的基因或DNA进入宿主细胞,实现外援基因或DNA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细胞传代passage:将细胞从一个培养器皿中消化、分散并接种至另一个培养器皿中的操作。细胞克隆培养(clonal culture):即单细胞分离培养,是将动物组织分散后,将一个细胞从群体细胞中分离出来,由单个细胞培养成纯系细胞集群。
动物细胞的复苏:其原则是快速融化,必须将冻存在-196℃液氮中的细胞快速融化至37℃,使细胞外冻存时的冰晶迅速融化,避免冰晶缓慢融化时进入细胞形成再结晶,对细胞造成损害。
细胞融合(cell fusion):是指在外力(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种、属间)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或称细胞杂交。
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和早期胚胎,并在受体动物的染色体上稳定整合,在经过发育途径将外源目的基因稳定地传给子代,通过这项技术所获得的动物即为转基因动物。
胚胎干细胞(embryo stem cell):简称ES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细胞团分离出来并能在体外培养的一种高度未分化的、具有形成所有成年细胞类型能力的全能干细胞。它是正常二倍体型,像早期胚胎细胞一样具有发育上的全能性。
抗体工程制药(antibody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s):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和转基因动物及转基因植物技术生产抗体药物的过程。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简称单抗,将能大量扩增和永生的骨髓瘤细胞和能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的B细胞(仅识别一种抗原表位)进行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和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仅能合成及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杂交瘤细胞克隆化(cloning):是指将阳性孔中分泌抗体的单个细胞分离出来。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一般要经过3次克隆化才能达到100%的阳性克隆。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亦称双功能抗体,是含有两个不同配体结合位点的抗体分子,它有两个不同的抗原结合部位(两个臂),可分别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表位。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异源单抗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插入含有人抗体恒定区的表达载体中,转化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抗体,表达的抗体分子中轻、重链的V区是异源的,而C区是人源的,即整个抗体分子的60%~70%是人源的。
人源化抗体(humanized antibody,hAb):通过CDR移植即把鼠抗体的CDR(互补决定区)序列移植到人抗体的可变区内所得到的抗体,也称CDR移植抗体或改型抗体。该抗体既具有鼠源性单抗的特异性又保持了人抗体的功能(C区的功能)。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能刺激机体特异性免疫细胞,使其活化、增值、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抗原与相应免疫效应物质在体内或体外相遇时,可发生
特异性结合而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
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手段使病原体的毒性即致病
性减弱或丧失后获得的一种由完整的微生物组成的疫苗制品。
灭活疫苗(inactivated):是将病原体经培养增殖、灭活纯化处理,使其完全丧失感染性,但保留了病原体的几乎全部组分因此灭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利用微生物的某种表面结构成分(抗原)制成、能诱发
机体产生抗体的疫苗。
分解代谢阻遏(catabolite repression):在菌体的生长阶段被菌体快速利用的碳源会产
生大量的分解产物,这些代谢产物阻遏次级代谢酶系的合成,只有当这类碳源被消耗完后,阻遏作用被消除,菌体才由生长阶段转入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阶段,这种发酵过程中的次级代
谢产物在碳源被消耗尽时才产生和积累的现象称为分解代谢阻遏。
生物技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
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
种龄(inoculumage):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丝转入下一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时得培养时间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
(1)理化性质特性(1)相对分子量大(2)结构复杂:蛋白质和核酸均为生物大分子,蛋
白质含有四级结构(3)稳定性差(2)药理学作用特性(1)活性与作用机制明确:活性物
质对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比较清楚(2)作用针对性强:有特定的靶分子、靶细胞或靶器官
(3)毒性低:生物技术药物本身是体内天然存在的物质或它们的衍生物(4)体内半衰期短
(5)有种属特异性(6)可产生免疫原抑制(3)生产制备特性(1)药物分子在原料中的含量低(2)原料液中常存在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应采取快速分离纯化的方法以除去影响
目标产物稳定性的物质(3)制备工艺条件温和:目的产物不稳定(4)分离纯化困难:需要
多种不同原理的层析单元操作才能达到要用的纯度(5)产品易受有害物质(4)质量控制特
性
质粒的特点:(1)是指独立于原核生物染色体之外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遗传物质。(2)质粒
具有遗传传递和遗传交换的能力(3)质粒具有不相容性:两种亲缘关系密切的不同质粒不
能在同一宿主细胞中稳定共存。4..共价闭合环状DNA(ccDNA),开环DNA(ocDNA),线状
DNA(l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
5.复制子松弛型复制子的复制和宿主蛋白的合成功能
无关,宿主染色体DNA复制受阻时,质粒仍可复制;严谨型复制子的复制与宿主蛋白质的合成相关,因此在每个宿主细胞中为低拷贝数,仅1~3个。
6.克隆表达的质粒载体涉及三个要素:
(1)复制子(2)选择标记:由质粒携带的赋予宿主细胞新的表型的基因,用于鉴定和筛选
转化有质粒的宿主细胞。常见的标记:氨苄西林(Amp),卡那霉素(Kan)(3)多克隆位点
(MCS):质粒载体中由多个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密集排列形成的序列。
7.目的基因常用制备方法
(1)化学合成法(2)PCR法:在含有DNA模板、引物、DNA聚合酶、dNTP的缓冲溶液中通
过下列步骤扩增DNA:a)变性:双链DNA模板加热变性,解离成单链模板;b)退火:降
低温度,引物与单链模板结合;c)延伸:温度调整至DNA聚合酶最适宜温度,最终与单链
模板形成双链,并开始下一个变性、退火、延伸循环。(3)基因文库法(4)cDNA文库法
8.影响目的基因与载体之间连接效率的主要因素:
9.(1)DNA片段之间的连接方式:粘性末端的连接效率高于平头末端。(2)目的基因与载
体的浓度和比例:增加DNA浓度可以提高连接效率,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的摩尔数比应大
于1.(3)连接温度、时间、连接酶的活性及缓冲液。
9.重组DNA导入大肠杆菌,常用的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氯化钙法
10.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1)载体遗传标记法:a)抗生素抗性筛选法
b)互补筛选法:重组子转化成宿主细胞,载体的表达产物与宿主细胞中营养缺陷性突变发生
互补作用,从而实现重组子的筛选。蓝白斑筛选:lacZα基因可编码β—半乳糖苷酶α氨基
端的α互补肽段,与宿主细胞编码的缺陷型β—半乳糖苷酶α实现互补,可分解底物5-溴-4-
氢-3-吲哚-β-D-半乳糖苷,形成蓝色菌落。由于lacAα基因的插入失活而成白色,空载体的宿主细胞呈蓝色。c)营养缺陷筛选法d噬菌斑筛选法(2)核酸分子杂交法
(3)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法(4)DNA序列测定法:双脱氧终止法(5)目的基因表达产物测定法
12.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形式:
(1)胞内表达:(a)非融合蛋白的胞内表达:形成包涵体(B)融合蛋白的胞内表达:在大肠杆
菌内较稳定(2)分泌表达:(a)分泌至周质(b)分泌至胞外
11.外源基因在原核生物中表达的重要调控元件
(1)启动子:是DNA链上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并起始mRNA合成的一段序列,是决定外源基
因在原核生物中表达效率的关键因素。(2)核糖体结合位点:SD序列(3)终止子
13.大肠杆菌中外源蛋白表达效率的影响因素:(1)外源基因密码子:偏好密码子(蛋白质合成迅速,错配率低)和稀有密码子(2)mRNA结构:减少G、C含量,增加A、T含量(3)表达
载体:高拷贝数、适用范围广、稳定性高、表达产物容易纯化(4)外源蛋白稳定性
14.分离纯化技术应满足下列要求:(1)技术条件要温和,能保持目的产物的生物活性;(2)选
择性要好(3)回收率要高(4)两个技术之间要能直接衔接(5)整个分离纯化过程要快
15.基因重组蛋白的主要分离技术
(1)离心(2)沉淀(3)膜分离(4)双水相萃取
16基因重组蛋白的主要纯化技术:
(1)离子交换层析(2)亲和层析(3)凝胶过滤层析(4)反相层析和疏水层析
17.选择分离纯化方法的依据:
(元,层析分离次序的选择也同样重要。(3)根据分离纯化工艺的要求来选择(a)具有良好的稳
定性、重复性和较高的安全性(b)尽可能减少组成工艺的步骤(c)分离纯化工艺所用的时间要
尽可能的短(d)工艺和技术必须高效
18.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要点
(1)蛋白质含量的测定(2)蛋白质纯度检测(3)蛋白质分子质量测定(4)蛋白质等电点测定(5)蛋
白质序列分析(6)内毒素分析、宿主蛋白与核酸残留分析
19.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紫外吸收法(2)BCA法(3)Lowry法(4)考马斯亮蓝法(5)SDS-PAGE扫描分析法
20.蛋白质纯度的检测:电泳法、层析法、质谱法、末端氨基酸残基分析法
21.蛋白质Mr测定有SDS-PAGE法、凝胶层析法、质谱法
22.蛋白质等电点测定的常用方法:等电聚焦法。
23.蛋白质序列的分析: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C-端氨基酸序列分析
根据体外培养时动物细胞对生长基质的依赖性,可将动物细胞分为
(1)贴壁依赖性细胞(2)非贴壁依赖性细胞(3)兼性贴壁细胞
1.动物细胞培养的环境条件
(1)培养温度(哺乳类37℃,昆虫25~28℃)(2)pH值(大多数7.2~7.4)(3)通氧量(一定量的CO2)(4)防止污染(5)基本营养物质(6)渗透压
3.动物细胞的培养特性
(1)比微生物细胞大得多,无细胞壁,抗机械强度低,对剪切力敏感,适应环境能力差;(2)
倍增时间长,生长缓慢,正常二倍体细胞的生长寿命是有限的;(3)对培养基要求高,易受
微生物污染,培养时需要添加抗生素;(4)生长大多需贴附于基质,相互粘连以集群形式存
在,并有接触抑制现象;(5)多半将产物分泌在细胞外,便于收集和纯化;(6)对蛋白质的合成条件和修饰功能与细菌不同,动物细胞可对蛋白质进行完善的翻译后修饰,特别是糖基化,与天然产品更一致,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4.原代培养的主要步骤
(1)从健康动物体内无菌条件下取出适量组织,剪切成小薄片;(2)加入适宜浓度的胰蛋白酶
或胶原酶和EDTA等进行消化作用使细胞分散;(3)将分散的细胞进行洗涤并纯化后,以2×
10^6~7×10^6 /ml的浓度加到培养基中,37℃下进行原代培养,并适时进行传代培养。分为
组织块培养和单层细胞培养两种方法。
5.动物细胞深低温保存的基本原理
在-70℃以下时,细胞内的酶活性均已停止,即代谢处于完全停滞状态,故可以长期保存。
在不加任何条件下直接冻存细胞时,细胞内和外环境中的水都会形成冰晶,能导致细胞内发
生机械损伤、电解质浓度升高、渗透压改变、脱水、pH改变、蛋白质变性等,能引起细胞
死亡。目前为了保存细胞,都采用液氮低温(-196℃)冻存的方法。
6.动物细胞的复苏
其原则是快速融化,必须将冻存在-196℃液氮中的细胞快速融化至37℃,使细胞外冻
存时的冰晶迅速融化,避免冰晶缓慢融化时进入细胞形成再结晶,对细胞造成损害。
7.动物细胞营养要求特点
(1)碳源不能为无机物,大多为葡萄糖;(2)氮源不能为无机物,主要为各种氨基酸;(3)在很
多情况下尚需添加5%~20%的小牛血清或适量的动物胚胎浸出液。
8.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方法
(1)悬浮培养法(2)微载体培养法(3)多孔载体培养法(4)微囊化培养法(5)中空纤维培养法
9.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主要有:(1)病毒法(2)PEG法(3)电击法(4)激光法
10.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整体掌握?)
(1)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药用蛋白,如抗凝血Ⅲ、抗胰蛋白酶、葡萄糖苷酶、C蛋白)
(2)转基因动物血液生物反应器(人血红蛋白、抗体或非活性状态的融合蛋白)(3)转基因动
物尿液生物反应器(促性腺激素)(4)转基因鸡(蛋)生物反应器(人干扰素)
1.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基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得以实现的,即骨髓瘤细胞和B细胞的融合。骨髓瘤细胞在体外
培养能大量无限增殖,但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抗原免疫的B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但在体外不能无限增殖。将免疫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继承了两个亲代
细胞的特性,既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特性,又具有免疫B细胞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
体的能力。通常使用HAT(H为次黄嘌呤、A为氨基蝶呤、T为胸腺嘧啶核苷)选择培养基
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未融合的脾细胞因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
胞合成DNA的从头合成途径被培养基中的A阻断,又因缺乏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
核糖转移酶)和TK(胸腺嘧啶核苷激酶),不能利用培养基中的H和T完成DNA的合成过
程而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从脾细胞获得了HGPRT和TK,因此能在HAT培养基
中长期存活与繁殖并分泌抗体。
2.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主要方法:(1)体内培养法(2)体外培养法
6.重组ScFv的应用:(1)用于构建和生产免疫毒素(2)用于肿瘤的影像分析和治疗
7.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基本原理:用PCR技术从人免疫细胞中扩增出整套的VH和VL基因,克隆到噬菌体载体上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在其外壳表面。这样一来噬菌体DNA中有抗
体基因的存在,同时在其表面又有抗体分子的表达,可以方便地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而筛选出所需要的抗体,并进行克隆扩增。
7.噬菌体抗体库构建过程
(1)从外周血或脾、淋巴结等组织中分离B细胞,提取mRNA并反转录为cDNA;
(2)应用抗体轻链和重链引物,根据建库的需要通过PCR技术扩增不同的抗体基因片段;
(3)构建噬菌体载体;(4)用表达载体转化细菌,构建全套抗体库。
通过多轮的抗原亲和吸附(结合)-洗脱-扩增,最终筛选出抗原特异的抗体克隆。其中,噬
菌体抗体库的筛选是关键环节和步骤。
减毒活疫苗的优缺点:
优点:
(1)通过自然感染途径接种,可以诱导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粘膜免疫在内的更全面的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更广泛的免疫保护;(2)由于使用的是活的微生物他们可以在体内
长时间起作用而诱导较强的免疫反应,且由于活的微生物有增殖的特性,理论上只需要接
种一次,即可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3)可能引起水平传播扩大免疫效果,增强群体免疫屏
障;(4)一般不需要再疫苗中添加佐剂,生产工艺一般不需要浓缩纯化,价格低廉。
缺点:
(1)一般减毒活疫苗均保留一定残余毒力,对一些个体如免疫缺陷者可能诱发严重疾病,并
且由于种种原因如基因修饰等,减毒活疫苗可能出现毒力回复即“返祖”现象;(2)减毒活
疫苗是活的微生物制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而引发交叉感染等,并可能滞留在环境中形成传
染源;(3)缺损颗粒可能干扰免疫效果,因此产品分析评估较为困难;(4)保存运输等条件要
求较高,如需冷藏等。
1.灭活疫苗的特点:(1)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2)接种灭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随着时
间而下降;(3)灭活疫苗需要量大。
第七章 发酵工程制药
1.发酵类型:(1)微生物菌体发酵(2)微生物的酶(3)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酵(4)微生物转化发
酵(5)生物工程菌发酵
2.微生物发酵生产药物的分类:(1)抗生素类(2)氨基酸类(3)核苷酸类(4)维生素类(5)甾体类
激素(6)多糖类(6)治疗酶及酶抑制剂
3.菌种保藏方法:(1)斜面低温保藏法(2)石蜡油封存法(3)沙土管保藏法(4)麸皮保藏法(5)甘
油悬液保藏法(6)冷东真空干燥保藏法(7)液氮超低温保藏法(8)宿主保藏法
4.种子液具备的条件:(1)菌种的生长活力强,转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延迟期短;(2)
生理状态稳定;(3)菌体总量及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4)无杂菌污染,保证纯种培养;()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
5.微生物的发酵方式:(1)分批发酵(2)补料—分批发酵(3)半连续发酵(4)连续发酵
5.发酵过程的中间分析项目:(1)产物产量(2)PH值(3)糖(4)氨基氮(5)菌丝形
态
6.发酵过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1)菌体浓度的影响及控制(2)营养物质对发酵的影响
及控制(3)温度的影响及控制(4)PH的影响及控制(5)溶氧的影响及控制(6)二氧化碳的影响及控制(7)泡沫的影响及控制(8)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第三篇:制药质量总结样板(定稿)
第一部分 2017工作总结
一、成绩
1、QA团队管理
2017年QA团队由年初4人增加到6人。
2、体系管理
2017年结合公司ISO9001由2008升级到2015,重新修订和完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审计管理
2017年接受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认证审核、监督审核和客户审核56次。
4、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质量回顾 2017年完成公司36种产品质量回顾。
5、放行管理
2017年完成50种物料,30000批次放行;36种中间产品1800批次产品放行;36种产品3600批次放行。
6、验证管理
2017年完成年初既定的20项验证项目。
7、生产过程监控
2017年按照公司要求完成所有的监控项目。
8、偏差/投诉管理
2017年共完成偏差调查报告20份,其中设备管理方面4份、生产过程5份,其他11份。
9、供应商管理
2017年按照年初计划完成供应商审计42家。
10、召回/追溯管理
2017年完成模拟召回和追溯演练20批次。
11、变更管理
2017年完成变更16项,其中物料变更2项、设备设施变更7项,其他7项。
12、培训
2017年按照年初计划,完成42项培训。
13、法规/标准管理
2017年收集和识别法律法规12项目,并将其转化为公司相关文件并实施。
14、计量管理
2017年新成立计量室后,按照国家相关计量法规对公司计量器具进行管理,其中送外检62次,内部校验260次。
15、其他
配合公司其他部门完成相关工作。
二、不足
1、QA团队成员知识和能力略显不足
2、计量管理与技能不足
3、验证管理知识欠缺
4、偏差管理不足
三、改进
1、针对QA人员职责和知识水平,制定和实施相关知识培训。
2、加外部计量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3、参加外部验证和偏差管理培训
第二部分 2018工作计划 1、2018年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自检)计划 2、2018年体系转版计划 3、2018年验证计划 4、2018年供应商审计计划 5、2018年项目变更计划 6、2018年质量培训计划 7、2018年检定/校验计划 8、2018年产品质量改进计划
第四篇:制药综合设计性实验指导书
制药工程专业 化学制药综合实验指导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
指导教师:常相娜
2011年3月
化学制药综合实验实施方案
化学制药综合实验是依据药物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定,本实验内容涉及药物制剂专业多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分析、药剂学、化学制药工艺学等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针对指导教师所下任务书,查找相关文献,对药物的合成路线、工艺条件、制剂形式及制备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自行设计,可行性论证通过后,独立实施由原料到原料药,最后得到相应制剂的全过程。通过本次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综合文献的初步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合成路线,拟定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从而加深对制药工程专业系统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的就业及学业深造奠定实践基础。
一、目的
化学制药综合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合成路线的设计、合成实验的操作、实验结果纯度和产率的分析鉴定、工艺条件考察及制剂的制备,学到一套系统、完整的对化学药物的合成路线、合成过程合理性、合成产物的分析鉴定的方法、工艺可行性及制剂的制备。并通过此项训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方案
1.设定目标:依据所给出的药物的初步合成方案结合查阅的资料及常用临床化学药物的合成方法来设计具体药物合成步骤、工艺考察方案及制剂制备方法,使学生掌握:
(1).化学药物合成中的常用反应如酯化反应、格氏反应、乙酰化反应;(2).熟悉药物合成中对药物的结构修饰基本过程,了解有机合成的水解、蒸馏、重结晶、搅拌、回流、萃取、过滤等基本操作;
(3).掌握工艺考察中因素、水平确定方法及实验因素水平表的建立的方法;(4).熟悉常见药物制剂的类型及一般的制备方法。
2.目标实施: 按照两人一小组实验,每九个小组为一大组共同完成一个药物的工艺条件考察实验。程序为:
(1).每个学生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独立设计方案题目;
(2).个组讨论,确定可实施的合成路线、工艺考察因素表及制剂处方设计;(3).教师审核并提出或设计问题,题目组针对问题修正设计路线、工艺考察表及制剂处方设计;
(4).题目组自行完成实验结果;
(5).分析讨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更完善的和合成路线、工艺考察表及制剂处方设计。
制药工程综合设计性实验任务书
(一)一、题目:贝诺酯的制备及工艺条件考察
二、实验任务
1.查阅与贝诺酯合成工艺及制剂相关的图书资料及文献资料。2.依据任务书各组提出相应的方案,应包括:
a.目的意义;
b.合成部分:合成步骤、工艺流程、需要仪器与试剂、实验设备装置图、定性分析方法;
c.工艺考察部分:因素水平的确定、正交实验表; d.制剂部分:配方、操作流程。3.论证方案可行性,确定合理方案。4.完成设计实验论文并提交产品。
5.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完成设计实验论文。
三、实验要求
1.实验中要求学生不完全依赖现成条件,能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创造一些条件完成实验。
2.实验的方案应合理、简单,并具有一定创新性。3.实验数据准确,须注明实验条件。
4.要求提供的样品袋上注明样品名称、熔点、纯度、制备者、日期。
四、设计实验论文内容 1.题目; 2.药物概述;
3.所完成合成与制剂过程的实验操作、工艺要点、注意事项; 4.实验所用试剂规格及用量、仪器的型号及生产厂家; 5.自制或创造了哪些实验条件; 6.结果与分析; 7.讨论;
8.合理化建议(自选);
9.在所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自选)。
附:贝诺酯初步合成方案
(一)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
在干燥的100 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吡啶2滴,阿司匹林10 g,氯化亚砜5.5 mL,迅速按上球形冷凝器(顶端附有氯化钙干燥管,干燥管连有导气管,导气
冷至室温即可得到白色的乙酰苯胺固体。
2.抽滤收集:将上步所得固体与母液混合物抽滤分离,固体用少量冷水洗涤2次,抽干,于表面皿上用红外灯干燥,以便进行下步反应。
(二)乙酰苯胺氯磺化
按图4-5装好反应装置,称取5.0g干燥的乙酰苯胺置于干燥的250mL三颈瓶中,再在分液漏斗中加入20mL氯磺酸。
氯磺化反应装置图
开启水泵,减压抽气,在冷水浴下慢慢将20mL氯磺酸滴入三颈瓶中(约1滴/秒),立即可以看到有大量HCl气体产生,待滴加完毕,乙酰苯胺溶解消失,水浴加热(80℃左右)15~20min。打开安全阀,连通大气,然后依次用冷水、冰水冷却三颈瓶。
将冷却的反应液转移到原滴液漏斗中,然后在三颈瓶中加入约100g碎冰块,再按装置图安装好,三颈瓶外部用冰冷却,开启水泵,将反应液滴入三颈瓶中(约需15min),滴毕生成大量的沉淀。
抽滤,压干即得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固体,立即进行下一步反应。
(三)对-乙酰氨基磺酰氯的氨解
将上述抽干的固体转移至100mL小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15mL浓氨水(若固体量较少,可适当减少氨水用量),反应时大量放热,当固体溶解又重新生成后,继续搅拌10 min。
(四)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的水解
1.将上步所得反应物加入15mL水,冷却,加浓盐酸至pH=1~2,转移至烧瓶中。
2.回流:烧瓶中加2块沸石,装上冷凝管,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回流25min。此时固体应溶解,冷却后得一几乎澄清的溶液,如有固体析出,应继续加热回流使反应完全。
3.脱色:于稍冷后的回流液中加约一药勺(约0.5g)活性炭,继续回流5min。4.过滤:回流液趁热用玻璃漏斗过滤,用一干净的100mL的烧杯收集滤液。5.中和、沉淀:滤液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固体Na2CO3至弱碱性(pH≈8)。此时
至70℃,缓缓滴加浓硝酸12ml,保持反应温度在70—80℃[1],滴毕,继续保温反应1h。倒入150m1冰水中,放置1h。抽滤,用水洗涤,得粗品,将粗品加入150ml水加热至沸待全部溶解,热过滤,滤液充分冷却,抽滤,得淡黄结晶。11.2g(60%),mp227—230℃
(二)美沙拉嗪的合成(还原)
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的250三口瓶中,加入水60ml,升温至60℃以上,加入浓盐酸4.2ml,活化铁粉[2]4g(0.07mo1),加热回流后,交替加入活化铁粉6g(0.11mo1)和5-硝基-2-羟基苯甲酸10g(0.56mo1),加毕,继续保温搅拌1h。反应毕,冷却至80℃后,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碱性,过滤,水洗,合并滤液和洗液,向其中加入保险粉1.3g,搅拌,过滤,滤液用40%硫酸调至PH 2—3,析出固体,过滤,干燥,得固体粗品6.02g(73.3%)。向粗品中,加水lOOml,浓硫酸4.5ml和活性炭少许,加热回流数分钟,趁热过滤,冷却,滤液用15%氨水调至pH2~3,析出固体,过滤,水洗,于燥,得精品5.32g(64.8%),mp274℃(dec)。注释
[1]硝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滴加硝酸时,滴加速度要尽可能慢,同时电热套的电压应调节合适,以保持反应温度在70—80℃为宜。,[2]铁粉活化的方法:将铁粉10克,水5Oml,置150ml蒸发皿中,加浓盐酸0.4m1,煮沸。用水以倾泻法洗至中性,置水中待用。
第五篇:实验动物饲养员岗位职责(制药公司)
1.负责实验用大动物(犬、猴)的饲养及清洁工作,保证动物能得到相应的照顾。
2.进行动物日常观察和记录,及时向主管兽医报告发现的异常。
3.配合实验需求进行实验期动物饲养,协助记录实验期动物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