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期末考总结

时间:2019-05-13 02:5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制药工艺学期末考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制药工艺学期末考总结》。

第一篇:制药工艺学期末考总结

GMP总目标:生产出安全有效、均一稳定的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品

原则:一切按规章办事,一切有记录可查,以硬件为基本条件,以软件为基础,以人员(湿件)素质为保证。第一篇 化学制药工艺篇

研究意义:天然存在的量少,不能满足需要;有价值的药物需规模化生产;改革工艺提高质量。

属于有机合成化学。从剖析化学结构入手,然后根据结构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

药物的合成工艺。具体方法有: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倒推法等。

类型反应法,适用于有明显结构特点及功能基特点的化合物。

手性:指一个实物与镜中影像不能重合的性质。表示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具有药理活性的手性化合物为手性药物。对映体:互为镜像分子。具旋光性,D(+)右旋,L(-)左旋。手性分子具有1个对映体。非对映体:具有2n-1个光学异构体,1个对映体,其它为非对映体。手性化合物不一定具旋光性

理想的药物工艺路线

1化学合成途径简易 2原辅材料易得3中间体容易以较纯形式分离出来,质量合乎要求,最好是多步反应连续操作4可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制备,如安全无毒5设备条件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物标准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9最好能够进行生物合成。

化学反应 两种类型:尖顶型和平顶型,合成步骤 直线式和汇聚式

工序合并(一勺烩):两步或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个反应罐中进行。

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配料比和反应物浓度(摩尔比)溶剂:浓度、次序、温度、压力等催化:酸碱、金属、相转移、酶能量与供给:热、光、搅拌等反应时间及反应终点的监控后处理:蒸馏、萃取、重结晶、柱分离等产品纯化与检验:精制、干燥、包装等

反应类型:

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

非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经过若干步,即若干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分应。

简单反应: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

复杂反应:两个以上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

可逆反应,通过加大某一反应物(便宜易得)的投料量或移出生成物来控制反应速度。

平行反应,不能用改变反应物的配料比或反应时间来改变生成物比例,但可以用温度、溶剂、催化剂等来调节。

合适的配料比可提高收率、降低成本、减少后处理,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1,可逆反应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5~20%或除去生成物之一;2当反应生成物的产量取决于反应液中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时,增加其配料比;最合适的配料比应符合收率较高、单耗较低的要求。3,反应中有一反应物不稳定时可增加其用量4,当主副反应的反应物不同时增加主反应的反应物量;5,为防止连续反应,有些反应的配料比应小于理论量,使反应到一定程度停止。

溶剂影响反应速度、反应方向、产品构型、互变异构平衡、溶解度。

溶剂化:每一个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溶剂分子疏密程度不同地包围。(水化)

溶剂化效应:放出热量,使反应位能降低。如反应物易溶剂化,相当于活化能增高,故降低了反应速度;如过渡态易溶剂化,则过渡态位能降低,反应加速。极性越大,对反应越有利。

重结晶溶剂要求:室温下微溶,在溶剂沸点时易溶,且对杂质有良好的溶解性。需要考虑沸点(小于物质熔点)、挥发性和晶型。

反应温度与压力:

Vant Hoff规则:反应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增加1-2倍。

温度影响反应速度:指数型、爆炸极限型、催化反应型、反常型。

催化剂,特点: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选择性(不同化学反应不同;同样反应获得不同的产物);反应条件温和;无三废或少三废。其实用价值取决于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催化活性: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或单位比表面积的催化剂在指定条件下催化生成的产品量。毒化剂:对催化剂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相转移催化剂PTC:使反应物由一项转移到另一相中参加反应的物质。鎓盐类(长碳链的季铵盐)、冠醚(18冠-6)和开链聚醚类(聚乙二醇)

制药工艺的优化: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优化过程包括试验设计、实施和分析试验结果三阶段。设计实验的方法有:单因素平行试验优选法,多因素正交设计,均匀设计优选法。正交设计结果分析:极差和方差分析,均匀设计结果分析:直观分析和回归分析。

化学制药工艺的放大:

放大系数:放大后规模与放大前的比值(投料量、产量)放大现象:因过程规模的放大造成指标不能重复的现象。实验室研究的目的:迅速打通工艺路线。工业生产的目的是:生产符合质量标准的方法。

中试放大的基本方法是:逐级经验放大,相似模拟放大,化学反应工程理论指导放大,数学模型放大。

可进行中试的小型试验标准:(对小试的要求)

收率稳定,质量可靠;2,操作条件已确定,产品、中间体及原料分析方法已经制定;3,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试验已经进行,并能提出所需的一般设备;4,进行过物料衡算,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5,已提出所需原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6,已提出安全生产要求;

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

1工艺路线和单元操作方法的复审;2设备材质与型式的选择;3搅拌器型式与搅拌速度的考察;4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5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的确定;6物料衡算.物料衡算: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物料衡算的基准:间歇操作以每批为基准;连续操作以单位时间为基准;或以每公斤产品为基准,确定原辅材料的消耗定额。

生产工艺规程 作用:它是组织工业生产的指导性文件,是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是新建和扩建生产车间或工厂的基本技术条件。

工艺经济性:指在工艺方案实施过程中,考虑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的对比结果,即劳动消耗与有用成果的对比结果。目的:在完成年产量的前提下,选出一个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的最佳设计方案。

绝对经济效益指标:方案本身的效益与费用比较,筛选方案。

相对经济效益指标:方案不同部分比较,优化方案144

第二篇 生物制药工艺学

发酵制药过程:菌株选育、发酵(生产菌的活化、种子制备、发酵培养)、分离纯化

发酵过程:菌体生长期(包括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产物合成期、菌体自溶期

生长动力学曲线要注意的问题:缩短延滞期:种子罐与发酵罐培养基接近,以对数期菌体为种子、加大接种量延长静止期:补料、增加营养物质提前结束发酵,避免菌体自溶

基质浓度(S)与比生长速率的关系符合Monod 方程:Monod方程:μ=μmaxS/(Ks+S)

生长与产物的关系模型:偶联型半偶联型非偶联型

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过程:前体聚合,结构修饰,装配

微生物菌种的建立:自然分离:(稀释法、滤膜法)自然选育:(单菌落分离)诱变育种:【诱变剂(物理、化学和生物)】杂交育种:【接合(直接混合成异核体)、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技术育种、基因组shuffling技术】

菌种保存中的液氮保存:加入冷冻保护剂(5~10%甘油或DMSO)制成孢子或菌悬液,浓度>108个/mL,分装于小的安瓿或聚丙烯小管后密封。先降至0 ℃,再以每分钟降1 ℃的速度,一直降到-35 ℃,然后放入液氮罐中保存。培养基的配制:原则:生物学原则(符合不同微生物要求)、工艺原则(不影响通气和搅拌、分离和处理)、低成本原则、高效经济原则

种子罐级数的确定取决于菌种生长特性、菌体繁殖速度和发酵罐体积。一般可分为一、二、三级种子。

微生物培养技术:固体表面培养技术,液体深层培养技术,固定化培养技术,高密度培养技术。

发酵培养的操作方式:分批式(间歇式)操作,流加式操作,半连续式操作,连续式操作。

发酵终点控制相关指标:发酵产率,转化率或得率,发酵系数。

抗生素的效价,以活性质量或指定单位表示.一个优良菌种应具备的条件:生长繁殖快,发酵单位高;遗传性能稳定,以一定条件下能保持持久的、高产量的抗生素生产能力;培养条件粗放,发酵过程易于控制;合成的代谢副产物少,生产抗生素的质量好。

抗生素的质量控制: 性状描述、鉴别试验、一般项目检查、含量测定

生化药品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生化成分,也是人体基本的生化成分

传统生化制药的一般工艺: 生物材料的选取与预处理提取有效活性部分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制剂 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影响因素:温度,酸碱度,盐浓度,活性物质的保护措施:添加保护剂(如还原剂半胱氨酸、巯基乙醇、金属螯合剂EDTA,保护酶的活性中心和活性基团);抑制水解酶(添加酶抑制剂);其他如避免高温、紫外线、强烈搅拌等。

常用提取方法:酸、碱、盐水溶液提取,表面活性剂提取,有机溶剂提取

生化物质的分离纯化:分离原理:分子形状和大小不同(如差速离心、膜分离、凝胶层析);分子荷电性质差异(离子交换、电泳、等电聚焦);分子极性大小及溶解度不同(溶剂提取、逆流分配、盐析);物质吸附性质不同(选择性吸附或吸附层析);生物分子与其配体的特异亲和性:亲和层析或沉淀 法。

Lys的提取与精制:沉淀法、有机溶剂抽提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

核酸类药物包括核酸、核苷酸、核苷、碱基及衍生物。

糖类药物,糖类化合物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多糖提取与纯化,提取方法:稀碱液提取,热水提取,粘多糖提取/酶解。纯化的方法:乙醇沉淀法,分级沉淀法,季铵盐络合法,离子交换层析。

生物制品,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

疫苗的三阶段: 以牛痘及脊髓灰质炎疫苗为代表的减毒、灭活疫苗(天花、小儿麻痹症),有潜在致病性;天然或重组成分为主的亚单位疫苗;表达特定抗原蛋白的核酸疫苗(HIV、HBV、流感病毒、结核病毒等)

亚基疫苗:利用病原体的某一部分通过基因工程克隆而制利的疫苗。如以病毒外壳结合蛋白为疫苗。

重组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对非致病微生物进行基因改造,使之携带并表达某种特定病原体的抗原决定簇基因,产生免疫原性;或修饰或删除致病微生物的毒性基因,使之保持免疫原性。这种活体疫苗称活体重组疫苗。

核酸疫苗:把外源的抗原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再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动物体内,使之表达产生抗原激活免疫系统。包括RNA疫苗和DNA疫苗。

生物制品的一般制造方法:1,病毒类疫苗:毒种的选择和减毒,病毒繁殖,疫苗灭活,疫苗的纯化,冻干。2,细菌类疫苗和类病毒,菌种选择,培养基成分的选择,培养条件的控制,杀菌,稀释、分装和冻干。

核酸疫苗制备:工程菌扩增~收集裂解细胞和质粒的抽提~质粒DNA纯化~质粒凝缩

单抗是指单个淋巴细胞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产生的单个抗体

中药制药工艺学

工艺对药物疗效的影响:1有效成分的种类、数量及存在形式直接影响药效:2控制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3影响药物吸收速度.中药制药工艺内容包括,前处理部分和制剂剂型部分。前处理部分包括,粉碎,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制剂剂型部分,工艺路线、辅料选择和工艺条件(如pH,渗透压)

有效成分提取原理分浸润、溶解、扩散3个过程。浸润借助于毛细管力和吸水力使溶媒进入细胞的过程。溶质扩散的原因存在渗透压差和浓度差。

中药材的组织结构中,薄壁组织分化程度浅,主要组成是果胶和纤维质,又可分为同化组织、蓄水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

增溶现象:中药中含有某些能降低表面活性物质如皂苷、树胶、蛋白质,形成胶团,将不溶性或部分溶解的成分包围起来,增加了其溶解度;另外由于中药煎煮液属于胶体溶液,使难溶分子混悬于其中形成溶胶或粗分散体系,增加其溶解。

理想提取溶剂的基本条件,1能最大量地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而不提取或极少量提取杂质2性质稳定,不与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3廉价易得,或可以回收4使用方便,操作安全。

溶剂浸出法,水浸出法,溶媒浸出法,渗漉法,水提醇沉法或醇提水沉法(50~60%时可除去淀粉等杂质,达75%时,可除去蛋白质等杂质,达80%可除去全部蛋白质、多糖、无机盐等杂质。)

挥发油:可用水蒸气蒸馏、浸出法、压榨法等提取。

纯化方法,透析法,盐析法,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硅胶吸附柱色谱法,聚酰胺吸附法

提高蒸发效果缩短浓缩时间应采取的措施,增大蒸发面积(大面积容器或搅拌)、减轻液体表面压力,增加饱和蒸气压差、采用通风设备,加快液面空气流动速度、提高温度。

煎煮浓缩:利用蒸发原理,使一部分溶媒汽化而达到浓缩的目的。薄膜浓缩:利用液体形成薄膜而蒸发。

多效浓缩:将前次的二次蒸气作为一效的加热蒸气的浓缩。

薄膜浓缩设备,升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刮板式薄膜蒸发器,离心式薄膜蒸发器

多效浓缩中,减少加热蒸气消耗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减少提取过程中的溶剂量(可采用多效逆流萃取);二是开发二次蒸气的剩余热焓量(采用多效蒸发)。

剂型和工艺选择:

工艺选择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临床治疗的要求,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新辅料应用,质量标准,生产符合GMP要求 辅料、制备技术和设备是制剂的三大支柱

崩解剂,主要利用其毛细管作用(淀粉和纤维素类)、膨胀作用(羧甲基淀粉钠)、产气作用(枸椽酸或酒石酸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酶解作用(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加入法有内加法(混合制粒)、外加法(整粒后)、内外加法(两者对半)。制粒目的:改善粉末流动性、可压性;防止各成分因密度差异分层;防止粉末粘冲和飞扬。

直接压片法,要求药粉有适当的粒度、结晶形态和可压性。对辅料的要求: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对空气、湿、热稳定、能与多种药物配伍有较大的容药量、粒度与大多数药物相近。如微晶纤维素、乳糖、甘露醇等。对机械的要求:强制饲粉装置、预压机构、除尘装置。

包衣分为糖衣、薄膜衣,糖衣工艺: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有色糖衣打光干燥包装 片剂设计方法,1确定药物在胃肠道中释放的最适部位2生产方法:最先选用直接压片。3赋形剂选择4片剂处方的初步确定5确定生产工艺

注射剂分为溶液型注射剂、注射用无菌粉末、混悬型注射剂、乳剂型注射剂四类。

热原除去方法:高温(250度30 min)、酸碱法(KCr2O7NaOH)、吸附法(活性炭0.1-0.5%)、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

注射剂洁净区,一般10000级或100级,温度18~24℃,相对湿度45~65%, 亮度不低于3000lx,噪声不超过80dB。原料精滤到封口过程。

配制用注射用水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12h。

大输液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分为电解质输液(补充体内水分、电解质,纠正体内酸碱失衡)、营养输液(糖类、氨基酸、脂肪乳输液)、胶体输液(多糖、明胶、高分子聚合物等)。

注射剂处方设计,1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2溶解性3化学稳定性4生物学稳定性5安全性

化学制药三废的特点1.数量少、成分复杂,综合利用率低 2.种类多,变动性大3.间歇排放4.化学好氧量高,pH变化大 废气除尘的方法:1机械除尘2洗涤除尘3过滤除尘

含有机物的废气处理方法:1冷凝法2吸收法3吸附法4燃烧法5生物法

废渣的处理方法:1燃烧法2化学法3热解法4埋填法

第二篇:化学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1、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方法: 类型反应法

分子对称法

追溯求源法

模拟类推法

2、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分子对称法: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往往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可以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

追溯求源法(倒推法、逆向合成分析):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缘的思考方法。

模拟类推法: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3、平顶型反应: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P39 图2-1

尖顶型反应:反应条件苛刻,条件稍有变化收率就会下降;与安全生产技术、三废防治、设备条件等密切相关。

4、一勺烩(一锅合成):在合成步骤改变中,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可将两步或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反应罐中进行,习称“一勺烩”

5、常见的设备材质:铁、铸铁、搪玻璃、陶瓷、不锈钢

6、①可逆反应:特点:正反应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少,逆反应速率随时间逐渐增大,直到两个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可以用移动方法来破坏平衡,以利于正反应的进行,即设法改变某一物料的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

平行反应(竞争性反应):级数相同的平行反应,其反应速率之比为一定常数,与反应物浓度及时间无关。即不论反应时间多长,各生成物的比例是一定的。可通过改变温度、溶剂、催化剂等来调节生成物的比例。

②工业生产的合适配料比确定:A凡属可逆反应,可采取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即增加其配料比),或从反应系统中不断除去生成物之一的办法,以提高反应速率和增加产物的收率。B当反应生成物的生成量取决于反应液中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时,则增加其配料比。C倘若反应中,有一反应物不稳定,则可增加其用量,以保证有足够量的反应物参与反应。D当参与主、副反应的反应物浓度不尽相同时,利用这一差异,增加某一反应物的用量,以增加主反应的竞争能力。E为防止连续反应和副反应的发生,有些反应的配料比小于理论配比。使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停止反应。

7、①溶剂的分类:按溶剂发挥氢键给体作用的能力,分为质子性溶剂和非质子性溶剂两大类。

质子性溶剂:含有易取代氢原子,可与含负离子的反应物发生氢键结合,发生溶剂化作用,也可与正离子的孤对电子进行配位结合,或与中性分子中的氧原子或氮原子形成氢键,或由于偶极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作用。介电常数>15。水、醇类、乙酸、硫酸、多聚磷酸、氨或胺类化合物。

非质子性溶剂:不含易取代的氢原子,主要是靠偶极矩或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偶极矩和介电常数小的溶剂,其溶剂化作用也很小,一般将介电常数在15以上的溶剂称为极性溶剂,介电常数在15以下的溶剂称为非极性溶剂。

②溶剂化效应:每一个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溶剂分子疏密程度不同地包围着的现象。对反应的影响:P59

8、理想的重结晶溶剂应对杂质有良好的溶解性;对于待提纯的药物应具有所期望的溶解性,即室温下微溶,而在该溶剂的沸点是溶解度较大,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斜率大。

9、常用的冷却介质:冰/水(0℃)、冰/盐(-10℃~-5℃)干冰/丙酮(-60℃~-190℃)

常用的加热介质:水浴、油浴、蒸气浴

10、催化剂特征: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其本身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并无变化;使反应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增大;特殊选择性。

催化剂活性的概念:是催化剂的催化能力,是评价催化剂好坏的重要指标,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或单位表面积)的催化剂在指定条件下所得的产品量来表示。

常用的酸性催化剂:无机酸(盐酸、氢溴酸、氢碘酸、硫酸、磷酸等)、强酸弱碱盐类(氯化铵、吡啶盐酸盐等)、有机酸(对甲苯磺酸、草酸、磺基水杨酸等)

常用的碱性催化剂: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金属氧化物、强碱弱酸盐类(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醋酸钠)、有机碱(吡啶、甲基吡啶、三甲基吡啶、三乙胺、N,N-二甲基苯胺)、醇钠(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钠)、氨基钠和金属有机化合物(三苯甲基钠、2,4,6-三甲基苯钠、苯基钠、苯基锂、丁基锂)

酶催化特点:催化效率;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易发生杂菌污染;酶价格较高,精致过程工作量大;仅限于一步或二步简单的反应,与微生物相比,经济上尚不理想;目前只能作用于限定的化合物;酶是蛋白质,催化作用条件有一定限制。相转移催化剂(PTC):使一种反应物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参与反应,促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相转移催化:用于非均相反应,使后处理简便。

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鎓盐类(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C、三辛基甲基氯化铵TOMAC&TCMAC、四丁基硫酸氢铵)、冠醚类(18-冠-

6、二苯基-18-冠-

6、二环己基-18-冠-6)、非环多醚类(聚乙二醇、聚乙二醇脂肪醚、聚乙二醇烷基苯醚)

11、反应终点的监控:在工艺研究中常用薄层层析、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来监测反应,也可用简易快递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如测定显色、沉淀、酸碱度、相对密度、折光率等手段进行反应中点的监测。重氮反应:利用淀粉-碘化钾试液(或试纸)来检查反应液中是否有过剩的亚硝酸存在以控制反应终点。也可根据化学反应现象、反应变化情况,以及反应产物的物理性质(如相对密度、溶解度、结晶形态和色泽等)来判定反应终点。缩合反应:由于反应原料乙酰化物和缩合产物的结晶形态不同,可通过观察反应液中结晶的形态来确定反应终点。催化加氢反应:一般以吸氢量控制反应终点。当氢气吸收达到理论量时,氢气压力不再下降或下降速度很慢时,即表示反应已达重点或临近终点。通入氯气的氯化反应:以反应液的相对密度变化来控制其反应终点。

12、手性药物:以单一的立体异构体存在并注册为药物。具有副作用少、使用剂量低和疗效高等特点,颇受市场欢迎,销量迅速增长。

手性药物研究意义:对应体有不同的药理活性

13、手性药物的分类:①对映体之间有相同的某一药理活性,且作用强度相近:异丙嗪、氟卡尼、布比卡因②对映体具有相同的活性,但强弱程度有显著差异:阿替洛尔、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帕罗西汀和舍曲林;萘普生和布洛芬③对映体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 a一个对映体具有治疗作用,而另一个对映体仅有副作用或毒性:L—多巴和沙利度胺;芬氟拉明;氨氯酮;乙胺丁醇 b对映体活性不同,但具有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作用:茚达立酮 c对映体存在不同性质的活性,可开发成两个药物:丙氧芬 d对映体具有相反的作用:依托唑啉

14、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化学控制技术和生物控制技术

化学控制技术:a普通化学合成:结晶法拆分【直接结晶法(外消旋混合物)、非对映体结晶(外消旋化合物)】、动力学拆分、色谱分离 b不对称合成(一个前手性化合物经选择性地与一手性实体反应转化为手性产物):化学计量型、催化型 c手性源合成(以价格低廉、易得的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等手性化合物为原料,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转化为手性产物)

15、外消旋化合物:其晶体是R和S两种构型对映体分子的完美有序的排列,每个晶核包含等量的两种对映异构体。外消旋混合物:等量的两种对映异构体晶体的机械混合物。外消旋固体溶液:

16、对映异构体比E—即两种对映异构体假一级反应速度常数的比值。一般情况下在20以上。

剩余底物的对映体过量(e,e)与转化率的关系:对于反应活性低的对映体来说,当反应进行至合适程度,就可获得较高光学纯度的剩余底物。对于产物则不同,只有E>100的反应才能得到光学纯>95%的产物。动力学拆分通常用于制备反应活性较低的对映体。如果某一反应E值高(>100),那么额该反应转化率达50%时,就可以得到光学纯度较高的剩余底物异构体;E值低,则需要较高的转化率。转化率高,意味着损失剩余底物的收率(最大收率=100%-转化率)

17、非对映异构体盐结晶:适用范围广

动力学拆分的特点: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可以通过调整转化程度提高剩余底物的对映体过量。

18、液相色谱(LC)分离立体异构体,可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

间接法又称为手性试剂衍生化法:指外消旋体与一种手性试剂反应,形成一对非对映异构体,可用普通的正相或反相柱分离,衍生化还可改善色谱性能及增加检测灵敏度。

直接法分为手性固定相法和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手性固定相可分为:蛋白质类键合相、手性聚合物相、环糊精相、氢键和电荷转移类键合相和配位基交换相等。

19、不对称合成反应类型:a羰基化合物的α—烷基化和催化烷基化加成反应

b醛醇缩合C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及其它成环反应

d不对称催化氢化等还原反应(抗高血压药物L-多巴是第一个利用手性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进行催化不对称合成的工业技术)

e不对称氧化反应

手性源合成:以价廉易得的天然或合成的手性源化合物,例如糖类、氨基酸、乳酸等手性化合物为原料,通过化学修饰方法转化为手性产物。产物结构既可能保持,也可能发生翻转或手性转移。

手性合成子:如果手性起始原料的大部分结构在产物结构中出现,那这个手性起始原料是手性合成子。手性辅剂:在新的手性中心形成中发挥不对称诱导作用,最终在产物结构中没有手性辅剂的结构。

20、中试放大发必要性:A验证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确定的反应条件 b确定工业化生产所需设备的结构、材质安装以及车间布局等

C为临床前的药学和药理毒理学研究以及临床试验提供一定数量的药品 分为:经验放大法、模拟放大发和数学模拟放大法。

21、物料平衡:指产品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或物料的理论用量与实际用量之间的比较。

三种基准:1)以每批操作为基准,适用于间歇操作设备、标准或定型设备的物料平衡,化学合成药物的生产以间歇操作居多

2)以单位时间为基准,适用于连续操作设备的物料平衡 3)以每公斤产品为基准,以确定原材料的消耗定额

22、车间设备每年正常开工生产的天数,一般以330天计算,余下的36天作为车间检修时间

对于工艺技术尚未成熟或腐蚀性大的车间一般以300天或更少一些时间 连续操作设备也可按每年8000~7000h为设计计算的基准

23、转化率=反应消耗A组分的量/投入反应A组分的量

×100% 收率=产物实际得量/按某一主要原料计算的理论产量 ×100% 或收率=产物收得量折算成原料量/原料投入量 ×100% 选择性=主产物生成量折算成原料量/反应掉的原料量

×100% 收率=转化率×选择性

单耗:生产1000g产品所需要的各种原料的Kg数

24、设备流程图:方框—物料

圆框—单元反应和物料过程

箭头—物料的流向

25、化学制药厂污染的特点①数量少、组分多、变动性大②间歇排放③p H值不稳定④化学需氧量(COD)高

26、防治污染的主要措施:①采用绿色生产工艺,原子经济 ②循环套用,无害化工艺 ③综合利用,回收利用与资源化 ④改进生产设备,加强设备管理

27、控制污染的基本概念:

水质指标:ph值、悬浮物(SS)、生物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有害物质含量 pH值反映废水酸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悬浮物(SS):指废水中呈悬浮物状态的固体,是反映水中固体物质含量的一个常用指标,可用过滤法测定 生化需氧量(BOD):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时所需的溶解氧的量,单位mg/L(常在20℃的条件下,将废水培养成5日,然后测定单位体积废水中溶解氧的减少量,即5日生化需氧量作为生化需氧量的指标,以BOD5表示。反映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的总量,其值越大,表示水中的有机物越多,水体被污染的程度也就越高。化学需氧量(COD):指在一定条件,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所需的氧的量,单位mg/L(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COD和BOD之差表示废水中没有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含量

清污分流:将清水与废水分别用各自不同的管路或渠道输送、排放或贮留,以利于清水的循环套用和废水的处理。废水处理级数:先易后难、先简后繁

一级处理:采用物理方法或简单的化学方法除去水中的漂浮物和部分处于悬浮状态的污染物,以及调节废水的ph值等 二级处理:指废水的生物处理

三级处理:一种净化要求较高的处理,有吸附、交换、反渗透等方法

27、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物理法:废水的一级处理,利用物理作用将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分离出来,在分离过程不改处理 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来分离、回收废水中各种形态的污染物,如中和、凝聚、氧化、还原 物理化学法:综合利用物理和化学作用除去废水中的污染物,如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法等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如水和二氧化碳。是常用的二级处理法

28、含悬浮物或胶体的废水,可通过沉淀、过滤或气浮等方法除去

酸碱性废水的处理:对于浓度较高的酸性或碱性废水应尽量考虑回收和综合利用

含无机物废水处理:常用方法:稀释法、浓缩结晶法和各种化学处理法。高压水解法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

含有机物废水的处理

含重金属的废水处理:中和法、硫化法、置换法、萃取法

29、废气:含尘(固体悬浮物)废气、含无极污染物废气、含有机污染物废气

除尘方法:机械除尘、洗涤除尘、过滤除尘

第三篇:制药工艺学作业任务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主要内容:

1、药物的主要性质:名称、结构、理化性质;

2、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适应症;

3、药物的发展状况和生产状况;

4、合成路线的选择和优化;

5、生产工艺流程图:流程方框图、流程设备图;

6、生产工艺指标(工艺参数);

7、生产车间设计;

8、生产工艺规程;

9、三废处理;

10、其他说明等。

题目:

1、贝诺酯的生产

2、氟哌酸的生产

3、维生素E的生产

4、盐酸普鲁卡因的生产

5、阿霉素的生产

6、黄连素的生产

7、紫杉醇的生产

8、长春碱的生产

9、氯霉素的生产

10、头孢曲松的生产

11、阿德福韦酯的生产

12、盐酸雷尼替丁的生产

13、氟伐他丁的生产

第四篇:制药工程工艺学习题集整理

6.用有机溶液提取某中药的有效成分,欲寻找浸出率 用有机溶液提取某中药的有效成分 的影响因素和适宜水平,选取因素及水平如下: 因素A(溶液浓度)=80%; 因素A(溶液浓度):A1=70%, A2=80%; A(溶液浓度 因素B(催化剂的量)=0.1%, =0.2%; 因素B(催化剂的量):B1=0.1%, B2=0.2%;因素C(溶剂的PH)C1=6.8, C2=7.2;因素D 温度)=80℃ =90℃ 因素D(温度):D1=80℃, D2=90℃,,将 四因素分别安排在1 选用正交表L8(27)将A,B,C,D四因素分别安排在1,A,B,C,D四因素分别安排在 列上,次试验结果(浸出率,单位: 2,3,4列上,8次试验结果(浸出率,单位:%)分 别为 82 85 70 75 74 79 最佳适宜水平。

7.某制药厂在试制新药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药的得 某制药厂在试制新药过程中 率,考察三个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如下:因素A(温度):A1=80℃, A2=85℃, A3=90℃, A(温度 因素B(加碱量)=55kg; 因素B(加碱量):B1=35kg, B2=48kg, B3=55kg;因素C(催化剂种类):C1=甲, B2=乙, B3=丙,试作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找出因素的主次顺序和,将 选用正交表L9(34)将A,B,C三因素分别安排在1,2,A,B,C三因素分别安排在1 3列上,9次试验结果(得率,单位:%)分别为 列上,次试验结果(单位: 51 71 58 82 最佳适宜水平。最佳适宜水平。

8.某厂生产一种化工产品,需要考察两个指标:核酸 某厂生产一种化工产品 纯度和回收率,这两个指标都是越大越好。试验需考 虑四个因素,每个因素都有三个水平,如下:因素A(时间):A1=25h, A2=5h, A3=1h; A(时间 7.5, =6.0; 因素B(加料中核酸含量):B1=7.5, B2=9.0 B3=6.0; B(加料中核酸含量)加料中核酸含量 因素C 溶剂的PH)=9.0;因素C(溶剂的PH)C1=5.0, C2=6.0, C3=9.0;PH :C 5.0, : 因素D(加水量)=1: 因素D(加水量):D1=1:6, D2=1:4, D3=1:2,D(加水量,将,A,B,C,可采用正交表L9(3)将A,B,C,D四个因素分别安排4

84

试作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试作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找出因素的主次顺序和

列上,次试验结果(纯度和回收率,在1,2,3,4列上,9次试验结果(纯度和回收率,单位: 分别为: 17.5,12.0,6.0,8.0,4.5,单位:%)分别为:纯度 17.5,12.0,6.0,8.0,4.5,4.0,8.5,7.0,4.0,8.5,7.0,4.5 30.0,41.2,60.0,回收率 30.0,41.2,60.0,24.2,51.0,58.4,31.0,20.5 24.2,51.0,58.4,31.0,20.5,73.5 根据以往经验知道,根据以往经验知道,纯度的指标比回收率的指标更重 要,从量化的角度分析,纯度提高1%相当于收率提高 从量化的角度分析,纯度提高1%相当于收率提高 1% 4%,4%,这样就可以按照公式 综合评分=4×纯度指标+1× 综合评分=4×纯度指标+1×回收率指标 =4 +1 试作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试作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找出因素的主次顺序和最

佳适宜水平。佳适宜水平。9.某制药厂为改进长效磺胺精制成品的质量,9.某制药厂为改进长效磺胺精制成品的质量,根据生 某制药厂为改进长效磺胺精制成品的质量 产实际情况,考虑七个因素,产实际情况,考虑七个因素,每个因素取两个水平见 L8(27)表

水平溶媒 A 加保险粉 方法B 方法B 滤前加 滤后加 中和速度 C 快 慢 脱色前 处理D 处理D 过滤 不过滤 脱色PH 滤液升温 脱色PH 处理E 处理E F 加沸30分钟 加沸30分钟 30 不加沸 不调 调PH9.3 加碳温度 G 40℃ 40℃ 80℃ 80℃2

自来水 洗碳水

试验指标也有两个:(1 溶液色,测定值越低越好; 试验指标也有两个: 1)溶液色,测定值越低越好;(外观,分为5个等级,最好的记为5(2)外观,分为5个等级,最好的记为5,最差的记 1.根据因素及水平的个数 根据因素及水平的个数,为1.根据因素及水平的个数,选用L8(27)正交表安 排试验,试验结果及计算数据见下表: 排试验,试验结果及计算数据见下表:

试验号 1 A 1 2 3 4 5 6 7 8 1 1 1 1 2 2 2 2 2 B 1 1 2 2 1 1 2 2 3 C 1 1 2 2 2 2 1 1 4 D 1 2 1 2 1 2 1 2 5 E 1 2 1 2 2 1 2 1 6 F 1 2 2 1 1 2 2 1 7 G 1 2 2 1 2 1 1 2 结果 溶液色 2.15 2.30 1.50

1.50 2.00 2.00 1.70 1.70 外观 1 2 3 4 4 3 5 5

第五篇: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学习报告

班级:13机械本2 姓名:黄

宇 学号:20130130815

机械制造过程是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之间各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毛坯制造、零件机械加工、热处理、机器的装配、检验、测试和油漆包装等主要生产过程,也包括专用夹具和专用量具制造、加工设备维修、动力供应(电力供应、压缩空气、液压动力以及蒸汽压力的供给等)。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机械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涂装等。其中与原材料变为成品直接有关的过程,称为直接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而与原材料变为产品间接有关的过程,如生产准备、运输、保管、机床与工艺装备的维修等,称为辅助生产过程。

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机床夹具设计原理、机械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机器装配工艺基础、机械设计工艺基础、现代制造技术及数控加工工艺等部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包括零件加工和装配两方面,其指思想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达到高生产率、经济型。课程的研究重点是工艺过程,同样也包括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工艺是使各种原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为机械制造工艺

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单因素分析法、统计分析法

加工表面质量: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和表面层材料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质 几何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纹理方向表面缺陷。表面材料力学的物理化学性能:表面层金属的冷作硬化、表面层金属金相组织变化。冷作硬化:机械加工中因切削力产生的塑性变形使表层金属硬度和强度提高的现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根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准备(包括技术准备)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生产计划、调度,工人的操作、质量检查等的依据 3.新建或扩建车间,其原始依据也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

(1)可靠地保证零件图样上所有技术要求的实现(2)必须能满足生产纲领要求

(3)在满足技术要求和生产纲领要求前提下,一般要求工艺成本 最低

(4)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

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学习我对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知道了工件的装夹与夹具的基础、机械工艺规程的制定典型模具与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装配工艺、还有刀具的相关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下载制药工艺学期末考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制药工艺学期末考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零件采用各种加 工方法直接改变毛坯地形状、尺寸、表面粗糙 1实际定位方案时考虑三方面:1)根据加工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要求确定所需限制1减少传动链误......

    工艺学总结(无机)(推荐五篇)

    1、N2的固定方法 使空气中游离态氮转变成化合态氮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 2、合成NH3生产的三个主要步骤 1造气——即制备含有H2、N2的原料气。 ○2净化——即除去H2、N2以外......

    生物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生物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生物工艺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生物工艺学(biotechnology):又称为生物技术,它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biologicalagents)的作用将......

    化学工艺学学习总结

    化学工艺学学习总结 摘要 本文主要是关于芳烃转化过程的综述还有学习心得。主要从芳烃的来源与生产方法,芳烃的转化,C8芳烃的分离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了解这个课程的研究目的,研......

    金属工艺学知识点总结范文大全

    第一篇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又称机械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零件的受力情况有静载荷,动载荷和交变载荷......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包括零件加工和装配两方面,其指导思想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达到高生产率、经济型。课程的研究重点是工艺过程,同样也包括......

    化学工艺学第一章总结

    第一章 1、以磷矿为原料湿法制磷酸的原理。主反应式: Ca5F(PO4)3+5H2SO4+5nH2O3H3PO4+5CaSO4 ·nH2O+HF 【H3PO4+3NH3(NH4)3PO4】 2、硫铁矿接触法制硫酸的工艺过程 3、焙烧......

    铸造工艺学总结终极版范文合集

    第一章铸造工艺设计概论 一:设计依据:1.生产任务(a铸造的零件图样b零件的技术要求c产品的数量及生产期限)2生产条件(a设备的能力b车间原材料的应用情况和供应情况c工人的生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