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艺学复习总结

时间:2019-05-15 13:4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泥工艺学复习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泥工艺学复习总结》。

第一篇:水泥工艺学复习总结

Made By 幽忧的少年

水泥工艺学复习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胶凝材料: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成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它物料而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统称为胶凝材料,又称为胶结材料。

2、水泥:凡磨成粉末,加入一定水后称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也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沙、石等散粒或纤维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统称为水泥。

第二章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

1、六大通用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2水泥的品质标号

氧化镁、三氧化硫、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

3、验收规则

①废品:水泥出厂后,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的任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或强度低于该品种水泥最低标号规定的指标时,均为废品。

②不合格品:水泥出厂后,细度、烧失量、终凝时间、和混合材料参加量中的任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或强度低于商品标号规定的指标时,称为不合格品。

4、引起安定性不良的因素:熟料中游离氧化钙、氧化镁含量过高以及水泥中石膏参加量过多。

5、强度:一般3天、7天前称为早期强度;28天及其后称为后期强度。

6、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粉磨。

7水泥生产方法按生料制备方法的不同,有干法和湿法两种。

8、硅酸盐水泥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生料的制备、熟料的煅烧、水泥的粉磨与包装。

第三章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组成1、硅酸盐水泥的熟料主要由:氧化钙(CaO)、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氧化铁(Fe2O3)四种氧化物组成,通常在熟料中占95%。

2、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主要形成四种矿物:

硅酸三钙 3CaO·SiO2——C3S

硅酸二钙 2CaO·SiO2——C2S

铝酸三钙 3CaO·Al2O3——C3A

铁铝酸四钙 4CaO·Al2O3·Fe2O33、硅酸三钙

熟料中,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的含量占75%左右,合称为硅酸盐矿物;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含量占22%左右,在1250—1280℃开始,会逐渐熔融成液相,促进硅酸三钙的顺利形成,故成为熔剂矿物。

硅酸三钙和其它氧化物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阿利特(Alite)或A矿。

硅酸三钙(C3S)加水调和后凝结时间正常,就28d或一年强度来说,在四种矿物中硅酸三钙最高。

适当提高熟料中硅酸三钙含量,且岩相结构良好时,可获得高质量的熟料。但硅酸三钙水化热较高,抗水性较差,如果要求水泥水化热低、抗水性较好时,则熟料中硅酸三钙含量要适当低一些。

2CaO+SiO2→2CaO·SiO

22CaO·SiO2+CaO→3CaO·SiO24、硅酸二钙

硅酸二钙与其它氧化物形成的固溶体称为贝利特(Belite)或B矿。

硅酸二钙在低于500℃的温度下,容易由密度3.28g/cm³的β型转变为密度2.97g/cm³的γ型,体积膨胀10%左右,从而导致粉化。

贝利特(C2S)水化较慢,至28d龄期仅水化20%左右,凝结较慢,早期强度较低,但28d以后,强度仍能较快增长,在1年以后可以赶上阿利特(C3S)。

贝利特(C2S)水化热较小,抗水性好,因而对大体积工程或处于侵蚀性较大的工程,适当提高贝利特含量,降低阿利特含量是有利的。

5、铝酸钙

C3A水化迅速,放热多,凝结快,如不加石膏等缓凝剂,易使水泥急凝。C3A硬化也很快,它的强度在3D内就能大部分发挥出来,故早期强度很高,但绝对值不大,以后几乎不增大,甚至倒缩。

C3A干缩变形很大,抗硫酸盐性能差,当制造抗硫酸盐水泥或大体积工程用水泥时,C3A含量应控制在较低范围内。

6、铁相固溶体(C4AF)、铁铝酸四钙的水化速度早期介于铝酸三钙与硅酸三钙之间,但随后的发展不如硅酸三钙。它的早期强度类似于铝酸三钙,而后期还能不断增长,类似硅酸二钙。

才利特(C4AF)的抗冲击性能和抗硫酸盐性能较好,水化热较铝酸三钙低。在制造抗硫酸盐水泥或大体积工程用水泥时,适当提高才利特的含量是有利的。

7、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镁

欠烧f-CaO结构疏松多孔,对安定性影响不大

一次f-CaO是“死烧”状态,结构严密,对安定性影响大

二次f-CaO经过高温,水化缓慢,对安定性影响较大

8、熟料的率值

①水硬率:熟料中氧化钙与酸性氧化物和的质量百分数的比值。

第二篇: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

Edited by

第一章 绪论

1)何谓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系统;

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所有劳动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毛坯的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与热处理、产品的装配等工作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这一过程称为。

工艺系统: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统一体。

2)生产纲领概念及计算,生产类型的确定及对应的工艺特点。

生产纲领定义:计划期内,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某零件在计划期为一年的年生产纲领N计算:

N=Qn(1+α%+β%)(件/年)式中:

Q—产品的产量(台/年);

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 α%—备品的百分率; β%—废品的百分率。

3)工艺过程: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复合工步),走刀的概念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或一台机床上,对同一个或几个零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或移位)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工件在机床上所占据的位置称为工位

在一次安装中,可能只有一个工位,也可能有几个工位

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中的进给量和切削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工步。

注意:一个工序含有一个或几个工步。

为提高生产率,采用多刀同时加工一个零件的几个表面时,也看作一个工步,并称为复合工步。

在一个工步内,若被加工表面需切除的余量较大,一次切削无法完成,则可分几次切削,每一次切削就称为一次走刀。

Edited by

走刀是构成工艺过程的最小单元。

4)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的装夹主要有哪三种方式? 直接找正安装,划线找正装夹,夹具中装夹

5)工艺基准的分类(概念)(设计、工序、定位、测量、装配基准), 知道什么是基准重合原则,会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设计、工序、定位、测量基准。

基准重合原则即,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应尽可能选用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误差。

6)工艺加工时的定位:不完全定位,过定位,欠定位概念及特点,会根据实际问题绘出定位方式,确定定位自由度。工件的6个自由度均被限制,称为完全定位

工件6个自由度中有1个或几个自由度未被限制,称为不完全定位

根据工件的加工(尺寸、形状、位置)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被限制,无法保证加工要求,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

工件某一个自由度(或某几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约束点约束,称为过定位

7)复习习题:1-6,1-7,1-10,1-12(图1-31b)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举例:表2-3; 2)粗基准、精基准的概念及选择的原则。

用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划线基准),称为粗基准 利用工件上已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面,称为精基准

Edited by

粗基准的选择

(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相互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面作为粗基准

(2)重要表面余量均匀原则

工件如果必须保证某重要表面的余量均匀,则选择该重要表面为粗基准 ⑶便于工件装夹的原则

选择粗基准时,必须考虑定位准确,夹紧可靠以及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问题。为了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要求选用的粗基准尽可能平整、光洁和有足够大的尺寸,不允许有锻造飞边、铸造浇、冒口或其他缺陷(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 精基准的选择

(1)基准重合原则:选用被加工面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2)统一基准原则:当工件以某一表面作精基准定位,可以方便地加工大多数(或全部)其余表面时,应尽早将这个基准面加工出来,并达到一定精度,以后大多数(或全部)工序均以它为精基准进行加工(3)互为基准原则(4)自为基准原则

对于某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因为这些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以保证表面加工的质量并提高生产率,此时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

(5)便于装夹原则:所选择的精基准应能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可靠,并尽可能使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粗、精基准的选择使用,必注意:精基准选择在前,使用在后,粗基准选择在后,使用在先。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及工序顺序安排的原则。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

优质、高产和低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

1、技术上的先进性在制定工艺规程时,要了解国内外本行业工艺技术的发展,通过必要的工艺试验,尽可能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和工艺装备。

2、经济上的合理性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几种能够保证零件技术要求的工艺方案。此时应通过成本核算或相互对比,选择经济上最合理的方案,使产品生产成本最低。

3、良好的劳动条件及避免环境污染在制订工艺规程时,要注意保证工人操作时有良好而安全的劳动条件。因此,在工艺方案上要尽量采取机械化或自动化措施,以减轻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要避免环境污染。

产品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这三个方面有时相互矛盾,因此,合理的工艺规程应该处理好这些矛盾,体现这三者的统一。

工艺规程设计步骤和内容

1.阅读装配图和零件图

了解产品的用途、性能和工作条件,熟悉零件在产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零件的主要技术

Edited by

要求。

2.工艺审查

审查图纸尺寸、视图和技术要求是否完整、正确、统一,分析主要技术要求是否合理、适当,审查零件结构工艺性。

零件结构工艺性正误举例(表2-3)3.熟悉或确定毛坯

确定毛坯依据是零件在产品中的作用、零件本身的结构特征与外形尺寸、零件材料工艺特征以及零件生产批量等。常用的毛坯种类有铸件、锻件、焊接件、冲压件、型材等 4.选择定位基准(见2.2节)5.拟定加工路线(见2.2节)

6.确定满足个工序要求的工艺装备

包括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等。

工艺装备的选择在满足零件加工工艺的需要和可靠地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应与生产批量和生产节怕相适应,并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降低生产准备费用。

对必须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或成组工艺装备,应在进行经济性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设计任务书。

7.确定各主要工序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8.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见2.3,2.4节)9.确定切削用量

10.确定时间定额(见2.7.1节)11.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对数控加工)12.评价工艺路线(见2.6节)

对所制定的工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对多种工艺方案进行比较,或采用优化方法,以确定出最优工艺方案。13.填写或打印工艺文件

4)机械加工经济精度的概念,选择加工方法时如何考虑。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合理的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相应的粗糙度称为经济表面粗糙度

5)典型表面(如轴、平面)的加工工艺路线及适应范围(可以达到什么精度、适合什么材料等),能够根据加工精度、粗糙度及位置精度要求来选择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加工方法、加工机床。

选择表面加工方法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加工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2)工件材料的性质(3)生产类型(4)具体生产条件

外圆表面的加工路线

Edited by

① 粗车—半精车—精车:常用材料(淬火钢除外),中等要求的表面; ② 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石车:有色金属,要求较高的表面; ③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需要淬硬的材料,要求较高的表面;

④ 粗车—半精车—粗磨—光整加工或(超)精密加工:黑色金属材料,表面精度、粗糙度要求质量高的表面。

孔加工路线

① 钻孔—扩孔—铰—精铰:主要用于中、小直径(d<50mm)的精密孔。

② 钻或扩(粗镗)—粗拉—精拉:用于大量生产中尺寸中等的孔、花键孔等。

③ 钻或粗镗—半精镗—精镗—浮动镗—金刚镗:广泛用于箱体零件的孔系加工、有色金属零件的精密孔的加工。

④ 钻或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珩磨或研磨:主要用于淬硬零件或要求高的零件。

平面加工路线

平面加工方法主要是铣削、刨削和磨削。

① 粗铣—半精铣—精铣—高速铣:用于精度和粗糙度要求高的平面加工,生产率高。② 粗刨—半精刨—精刨—刮或研磨: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生产率低。

③ 粗铣(刨)—半精铣(刨)—粗磨—精密磨、导轨磨、研磨、砂带磨:主要用于淬硬零件和精度要求高、表面粗糙度值要求小的平面加工。④ 粗拉—精拉:用于大量生产。

6)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各加工阶段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以及加工过程中热处理的安排。

原因

1.有利于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加工过程分阶段进行的优点在于,粗加工后零件的变形和加工误差可以通过后续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消除和修复,因而有利于保证零件最终的加工质量。2.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 划分加工阶段后,就可以充分发挥机床的优势

3.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的缺陷 先安排零件的粗加工,可及时发现零件毛料的各种缺陷,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可以及时报废无法挽救的毛料避免浪费时间。

4.便于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对于有高强度和硬度要求的零件,必须在加工工序之间插入必要的热处理工序

5.有利于保护加工表面 精加工、光整加工安排在最后,可避免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后的表面由于零件周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碰、划伤现象。

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都应划分加工阶段。一般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如果零件要求的精度特别高,表面粗糙度很细时,还应増加光整加工和超精密加工阶段。各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粗加工阶段 主要任务是切除毛坯上各加工表面的大部分加工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零件成品。因此,应采取措施尽可能提高生产率。同时要为半精加工阶段提供精基准,并留有充分均匀 的加工余量,为后续工序创造有利条件。

2)半精加工阶段 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并保证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作准备。同时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如紧固孔的钻削,攻螺纹,铣键槽等)。

3)精加工阶段 主要任务是保证零件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技术要求。

4)光整加工阶段 对精度要求很高(IT6 以上),表面粗糙度很小(小于 R a 0.2 m)的零件,需安排光整加工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减小表面粗糙度或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Edited by

7)直线尺寸链在工艺过程中的应用: 8)工序集中、工序分散概念及特点。

工序集中:就是将零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中完成,每道工序加工内容多,工艺路线短。其主要特点是:

①可以采用高效机床和工艺装备,生产率高;

②减少了设备数量以及操作工人人数和占地面积,节省人力、物力; ③减少了工件安装次数,利于保证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④采用的工装设备结构复杂,调整维修较困难,生产准备工作量大

工序分散:就是将零件的加工分散到很多道工序内完成,每道工序加工的内容少,工艺路线很长。其主要特点是:

①设备和工艺装备比较简单,便于调整,容易适应产品的变换; ②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

③可以采用最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机动时间;

④所需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数目多,操作工人多,占地面积大

9)生产成本,工艺成本、结构工艺性、工序余量概念,最小余量的影响因素。

生产成本:制造一个零件(或产品)所耗费的费用总和 工艺成本:与工艺过程直接有关的生产费用

加工余量——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去材料层厚度

工序(工步)余量——某一表面在某一工序(工步)中所切去的材料层厚度

总加工余量——零件从毛坯变为成品切除材料层总厚度

10)时间定额的概念、组成及提高生产率的途径。

时间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 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需消耗的时间

时间定额的组成:基本时间Tb 辅助时间Ta 布置工作场地时间Tsw 生理和自然需要时间Tr 准终时间Te 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

1.缩短基本时间:提高切削用量,减少切削行程长度

2.缩短辅助时间:直接缩短辅助时间,间接缩短辅助时间 3.缩短布置场地时间:主要指更换刀具和调整刀具的时间

4.缩短准终时间:扩大零件的批量,减少调整机床、刀夹量具的时间

11)复习习题:2-3, 2-4, 2-7 第四章 机械加工精度及控制

1)机械加工质量包含哪几个方面(加工精度、表面质量)。

Edited by

2)机械加工精度、加工误差与原始误差概念及内容(尺寸、形状、位置精度)(原理、刀具、夹具、机床误差)。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及各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就越高

机械加工精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

加工误差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误差是工件产生加工误差的根源。我们把工艺系统的各种误差称之为原始误差

3)误差敏感方向,能够通过作图及推理的方式分析误差的敏感方向。(p162)

把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即通过刀刃的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

4)何谓机床导轨的导向精度?直线导轨的导向精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导轨导向精度是指机床导轨副的运动件实际运动方向与理想运动方向的符合程度,这两者之间的偏差称为导向误差。

内容

(1)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Δy(弯曲)(2)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Δz(弯曲)(3)前后导轨平行度δ(扭曲)

(4)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的平行度(或垂直度)5)机床主轴回转运动误差分类及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径向圆跳动:实际回转轴线始终平行于理想回转轴线,在一个平面内作等幅的跳动,影响工件圆度

端面圆跳动:实际回转轴线始终沿理想回转轴线作等幅的窜动,影响轴向尺寸

倾角摆动:实际回转轴线与理想回转轴线始终成一倾角,在一个平面上作等幅摆动,且交点位置不变,影响圆柱度

6)何谓机床传动链的传动误差?减少传动链传动误差的措施?

传动链误差是指机床内联系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之间相对运动的误差

提高传动精度措施

缩短传动链长度

提高末端元件的制造精度与安装精度

采用降速传动

采用频谱分析方法,找出影响传动精度的误差环节

对传动误差进行补偿

7)机械加工工艺系统概念、组成;何谓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刚度的计算。工艺系统刚度定义:在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上工艺系统所受外力与变形量之比 8)何谓误差复映和误差复映系数?

误差复映: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使毛坯误差部分反映到工件上,此种现象称为“误差复映”

Edited by

误差复映系数:误差复映程度可用误差复映系数来表示,误差复映系数与系统刚度成反比 9)减少机床热变形的影响的措施。(1)减少热源的发热和隔离热源(2)均衡温度场

(3)采用合理的机床部件结构及装配基准(4)加速达到热平衡状态(5)控制环境温度

10)车床切削轴类时会产生哪些加工误差,主要原因。(作业)

11)加工误差如何分类?哪些属于常值系统误差?哪些属于变值系统误差?哪些属于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加工误差 常值系统误差——其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

(机床、夹具、刀具的制造误差,工艺系统在均匀切削力作用下的受力变形,调整误差,机床、夹具、量具的磨损等因素引起的加工误差)

变值系统误差——误差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

(机床、夹具、刀具在热平衡前的热变形,刀具磨损等因素引起的加工误差)随机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随机变化的加工误差

Edited by

12)机械加工误差的统计,理解通过X-R图可以进行哪些分析,工序能力系数的概念,计算公式,产品不合格率的计算。(作业)

13)分布图分析法的应用:判别加工误差性质,确定工序能力及其等级,估算合格率或不合格率.例题4-4.14)复习习题:4-1, 4-3

第五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控制

1)加工表面质量的内容(粗糙度、冷作硬化的概念)。

表面质量的含义 指机器零件加工后表面层的状态。包括两部分:

(一)表面层的几何形状特征

表面粗糙度:指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波长/波高<50,由刀具形状、切削过程中塑性变形及振动等引起

波纹度:介于形状误差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周期性形状误差。50<波长/波高<1000,由工艺系统的低频振动引起

纹理方向:表面刀纹的方向,取决于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图5-2所示 表面缺陷:加工表面上出现的缺陷,如砂眼、气孔、裂纹等

Edited by

2)表层金属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包括哪些内容?

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

1.表面层冷作硬化(简称冷硬):零件在机械加工中表面层金属产生强烈的冷态塑性变形后,引起的强度和硬度都有所提高的现象

2.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由于切削热引起工件表面温升过高,表面层金属发生金相组织变化的现象

3.表面层残余应力:由于加工过程中切削变形和切削热的影响,工件表面层产生残余应力

3)表面粗糙度与起始磨损的关系:图5-4分析. 4)表面冷作硬化与耐磨性关系:图5-5分析 5)表层金属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有哪些?

6)何谓磨削烧伤,回火烧伤,淬火烧伤,退火烧伤?

磨削加工时,表面层有很高的温度,当温度达到相变临界点时,表层金属就发生金相组织变化,强度和硬度降低、产生残余应力、甚至出现微观裂纹。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

Edited by

7)在切削加工中对表层金属粗糙度的影响因素。

1.刀具几何形状及切削运动的影响2.刀具磨损3.积屑瘤的影响4.工件材料性质的影响5.鳞刺6.振动7.高温切削产生切削热8.切削用量的影响

8)机械加工中的振动类型主要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强迫振动的特征

1、由周期性激振力引起的,不会被阻尼衰减掉,振动本身也不能使激振力变化;

2、与外界激振力的频率相同,或是干扰力频率整数倍,而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自激振动的特征

1、自激振动是一种不衰减的振动;

2、自激振动的频率等于或接近于系统的固有频率;

3、自激振动能否产生及振幅的大小取决于振动系统在每一个周期内获得和消耗的能量对比情况。

9)复习习题:5-17,5-22

第六章:机械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1)装配单元的概念,划分装配单元的原因。

为了便于装配,通常将机器分成若干个独立的装配单元。装配单元通常可划分为五个等级,即零件、套件、组件、部件和机器

2)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

Edited by

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

保证产品装配质量;

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法,综合考虑加工和装配的整体效益;

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装配工作量,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配效率;

尽量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单位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

注意采用和发展新工艺、新技术

3)何谓尺寸链,工艺尺寸链及装配尺寸链概念?如何判断尺寸链的封闭环?

尺寸链: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尺寸所形成的封闭图形 工艺尺寸链: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由同一零件有关工序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在机器设计和装配的过程中,有关零件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组成尺寸链的各个尺寸称为尺寸链的环,按性质不同可分为组成环和封闭环(1)封闭环

指在尺寸链中最后形成或未标注间接保证的尺寸。每个尺寸链中,封闭环只能有一个,用A0表示。(2)组成环

除封闭环以外的其他环都称为组成环。根据组成环对封闭环影响,将其分成如下两类: ① 增环

在尺寸链中,当其余各组成环不变,而该环增大使封闭环也增大的,称为增环。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

② 减环

在尺寸链中,当其余各组成环不变,而该环增大使封闭环减小的环,称为减环。引起封闭环异向变动。

装配尺寸链:在机器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尺寸或位置关系组成的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分类 直线尺寸链 角度尺寸链平面尺寸链 空间尺寸链

4)装配精度包括哪些内容?

相互位置精度:相互运动精度,相互配合精度

5)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间关系,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哪些。

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

Edited by

(1)机器和部件是由许多零件装配而成的,所以,零件的精度特别是关键零件的精度会直接影响相应的装配精度。

(2)多数装配精度均与和它相关的零件或部件的加工精度有关,即这些零件的加工误差的累积将影响装配精度。

(3)零件的加工精度受工艺条件、经济性的限制,不能简单按装配精度要求来加工,常在装配时采取一定工艺措施(如:修配、调整等)来保证最终装配精度。

6)何谓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调整装配法?

互换装配法:采用互换法装配时,被装配的每一个零件不需作任何挑选、修配和调整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

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制造精度。

完全互换装配法定义: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

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不需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称为完全互换法。

不完全互换装配法:实质是将组成环的制造公差

适当放大,使零件容易加工,但这会使极少数产品的装配精度超出规定要求,但这种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很少发生

选择装配法定义:是将装配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直接选配法:在装配时,工人从许多待装配的

零件中,直接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选择装配法,称为直接选配法。

分组选配法:将各组成环的公差按经济精度加工适当放大,再按实际测量尺寸将零件分组,按对应的组分别进行装配,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选择装配法,称为分组选配法

修配装配法:是将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环按经济加工精度(放大公差)制造,装配时,通过改变尺寸链中某一预先确定的组成环尺寸(修配环)的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法

调整装配法:装配时用改变调整件在机器结构中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来达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可动调整法:就是用改变补偿件的位置移动、旋转或移动和旋转二者兼用)以达到装配精度的,调整过程中不需拆卸零件

固定调整法:利用调整垫片厚度的方法获得要求的装配精度。调整环可采用多件拼合的方式。适于大批量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

Edited by

7)装配顺序一般原则?

安排装配顺序的原则是:

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精密后一般 8)复习习题:6-6,6-7,6-9

第七章: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1)主要复习习题:7-33,7-36

第九章 焊接工艺

Edited by

掌握标注焊缝符号含义,会根据实际钢结构,标注焊缝要求。

Edited by

Edited by

Edited by

第三篇:河南科技大学《铸造工艺学》复习总结

铸造工艺学重点

一、设计依据

(一)生产任务

(1)铸造零件图样 提供的图样必须清晰无误,有完整的尺寸和各种标记

(2)零件的技术要求 金属材质牌号、金相组织、力学性能要求、铸件尺寸及重量公差及其它的特殊性能要求

(3)产品数量及生产期限 产品数量是指批量大小,生产期限是指交货日期的长短。数量大的采取先进技术,应急单件产品应考虑使生产设备尽可能简单

(二)生产条件

1)设备能力2)车间原材料的应用情况和供应情况3)工人技术水平和生产经验4)模具等工艺装备制造车间的加工能力和生产经验

(三)考虑经济性

二、设计内容和设计程序

设计内容:铸造工艺图、铸件(毛坯)图、铸型装配图(合箱图)、工艺卡及操作工艺规程 设计程序:1)零件的技术条件和结构工艺性分析2)选择铸造及造型方法3)确定浇注位臵和分型面4)选用工艺参数5)设计浇冒口、冷铁和铸肋6)砂型设计7)在完成铸造工艺图的基础上,画出工艺图8)完成砂箱设计图后9)画出铸型装配图10)综合整个设计内容

三、铸件结构审查(P216-P219)

四、浇注位臵的确定

1)铸件的重要部分应尽量臵于下部2)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呈直立状态3)使铸件的大平面朝下,避免夹砂结疤类缺陷4)应保证铸件能充满5)应有利于铸件的补缩6)避免用吊砂、吊芯或悬臂式砂芯,便于下芯、合箱及检验7)应使合箱位臵、浇注位臵和铸件冷却位臵一致

五、分型面的选择

1)应使铸件全部或大部分臵于同一半型内2)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目3)分型面应尽选用平面4)便于下芯、合箱和检查型腔尺寸5)不使砂箱过高6)受力件的分型面的选择不应削弱铸件结构强度7)注意减轻铸件清理和机械加工量

六、芯头的组成、作用和设计

芯头组成:芯头长度、斜度、间隙、压环、防压环和积砂槽等结构 作用:固定型芯,避免型芯漂浮,将芯子中浇注时产生的气体导出

设计1芯头高度:1)对于细而高的砂芯,上下都应留有芯头,以免在液体金属冲击下发生偏斜,而且下芯头应取高一些。对于湿型可不留间隙,以便下芯后能使砂芯保持直立,便于合箱2)对于粗而矮的砂芯,常不可用上芯头(高度为零),这可使造型、合箱方便3)对于等截面的或上下对称的砂芯,上下芯头可用相同的高度和斜度,而对需要区分上下芯头的砂芯,一般应使下芯头高度高于上芯头的 2芯头斜度:为合箱方便,避免上下芯头和铸型相碰,上芯头和上芯头座的斜度应大些。对水平芯头,如果造芯时芯头不留斜度就能顺利从芯盒中取出,那么芯头可不留斜度。芯座—模样的芯头总是留有斜度的,至少在断面上要留有斜度,上箱斜度比下箱的大,以免合箱时和砂芯相碰

3芯头间隙:为下芯方便,通常在芯头和芯座之间留有间隙。机器造型、制芯时间隙一般较小,而手工造型、制芯则间隙较大,湿型的间隙小,干砂型、自硬型的间隙大;芯头尺寸大,间隙大

七、铸造工艺设计参数

1.铸件尺寸公差 铸件尺寸公差是指铸件各部分尺寸允许的极限偏差,取决于铸造工艺方

法等多种因素

2.机械加工余量 为保证铸件的加工面尺寸和零件精度,应有加工余量,即在铸件工艺设计时预先增加的,而后在机械加工时又被切去的金属层厚度,成为机械加工余量,简称加工余量。

3.铸造收缩率 K=[(Lm-Lj)/Lj]*100% Lm—模样(或芯盒)工作面的尺寸 Lj—铸件尺寸 4.起模斜度 为了方便起模,在模样、芯盒的出模方向留有一定的斜度,以免损坏砂型或砂芯,这个斜度成为起模斜度。

八、浇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浇口杯:承受来自浇包的金属液,防止金属液飞溅和溢出,便于浇注;减轻液流对型腔的冲击;分离渣滓和气泡,阻止其进入型腔;增加充型的压力头

2.直浇道:从浇口杯引导金属向下,进入横浇道、内浇道或直浇道导入型腔。提供足够的压力头,使金属液在重力作用下能克服各种流动阻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充满型腔

3.直浇道窝:缓冲作用;缩短直—横拐弯处的高度紊流区;改善内浇道的流量分布;减小直—横浇道拐弯处的局部阻力系数和水头损失;浮出金属液中的气泡 4.横浇道:向内浇道分配洁净的金属液;储留最初浇入的含气和渣污的低温金属液并阻留渣滓;使金属液流平稳和减少产生氧化夹渣物

5.内浇道:控制充型速度和方向,分配金属,调节铸件各部位的温度和凝固顺序,浇注系统的金属液通过内浇道对铸件有一定的补缩作用

九、浇注系统的分类及其优缺点 按内浇道在铸件上的位臵分类

(一)顶注式浇注系统

优点:容易充型,可减少薄壁件浇不到、冷隔方面的缺陷;充型后上部温度高于底部,有利于铸件自下而上的顺序凝固和冒口的补缩;冒口尺寸小,节约金属;内浇道附近受热较轻;结构简单,易于清除

缺点:易造成冲砂缺陷;金属液下落过程中接触空气,出现激溅、氧化、卷入空气等现象,使充型不平稳;易产生砂孔、铁豆、气孔和氧化夹杂物缺陷;大部分浇注时间,内浇道工作在非淹没状态,相对地说,横浇道阻渣条件较差

(二)底注式浇注系统

优点:内浇道基本上在淹没状态下工作,充型平稳;可避免金属液发生激溅、氧化及由此而形成的铸件缺陷;无论浇口比是多大,横浇道基本工作在充满状态下,有利于阻渣;型腔内的气体容易顺序排出 缺点:充型后金属的温度分布不利于顺序凝固和冒口补缩;内浇道附近容易过热,导致缩孔、缩松和结晶粗大等缺陷;金属液面在上升中容易结皮,难于保证高大的薄壁铸件充满,易产生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金属消耗较大

(三)中间注入式浇注系统

对内浇道以下的型腔部分为顶注式;对内浇道以上的型腔部分相当于底注式。兼有顶注式和底注式的优缺点。

(四)阶梯式浇注系统

优点:金属液首先由底层内浇道充型,随着型内液面上升,自下而上地、顺序地流经各层内浇道。因而充型平稳,型腔内气体排出顺利。充型后,上部金属液温度高于下部,有利于顺序凝固和冒口的补缩,铸件组织致密。易避免缩松、缩孔、冷隔及浇不到等铸造缺陷。利用多内浇道,可减轻内浇道附近的局部过热现象

缺点:造型复杂,有时要求几个水平分型面,要求正确的计算和结构设计,否则,容易出现上下各层内浇道同时进入金属液的“乱浇”现象,或底层进入金属液过多,形成下部温度高 的不理想的温度分布

九、冒口、冷铁和铸肋

(一)冒口

1.作用:冒口是铸型内用以储存金属液的空腔,在铸件形成时补给金属,有防止缩松、缩孔、排气和集渣的作用。2.种类:见P290 3.通用冒口补缩原理 1)基本条件

a)冒口凝固时间不小于铸件(被补缩部分)的凝固时间

b)有足够的金属液补充铸件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补偿浇注后型腔扩大的面积 c)在凝固期间,冒口和被补缩部分之间存在补缩通道,扩张角向着冒口 2)选择冒口位臵的原则

a)冒口应就近设在铸件热节的上方或侧旁

b)冒口应尽量设在铸件最高、最厚的部位。对低处的热节增设补贴或使用冷铁,造成补缩的有利条件

c)冒口不应设在铸件重要的、受力大的部位 d)冒口位臵不要选在铸造应力集中处

e)尽量用一个冒口同时补缩几个热节或铸件

f)冒口布臵在加工面上,可节约铸件精整工时,零件外观好 g)不同高度上的冒口,应用冷铁使各个冒口的补缩范围隔开 3)冒口有效补缩距离的确定

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为冒口作用区与末端区长度之和

a)铸钢件的补缩距离 阶梯形铸钢件的冒口补缩距离比板形件的大;冒口的垂直补缩距离至少等于冒口的水平补缩距离

b)铸铁件通用冒口的补缩距离 灰铁中,高牌号的补缩距离小;球铁中,只有用湿型或壳型铸造较厚的球铁时,才有必要使用传统冒口补缩;可锻铸铁冒口的补缩距离为4-4.5倍壁厚 c)有色金属的冒口补缩距离

锡青铜和磷青铜类合金的冒口的补缩距离短,易于出现分散缩松;无锡青铜和黄铜的冒口补缩距离大;黄铜冒口的补缩距离为5-9倍壁厚;铝青铜和锰青铜的补缩距离为5-8倍壁厚;共晶型铝合金的冒口补缩距离为4.5倍壁厚;非共晶型铝合金的冒口补缩距离为2倍壁厚 4)外冷铁的影响

在两个冒口之间安放冷铁,相当于在铸件中间增加了激冷端,使冷铁两端向着两个冒口方向的温度梯度扩大,形成两个冷铁末端区,显著地增大了冒口的补缩距离 5)补贴的应用

为实现顺序凝固和增强补缩效果,铸造工艺人员在靠近冒口的铸件壁厚上补加的倾斜的金属块成为补贴。补贴可造成向冒口的补缩通道,实现补缩;补贴可消除铸件下部热节处的缩孔,还可延长补缩距离,减少冒口数目 4.模数法的原理

遵循顺序凝固的条件。首先,冒口的凝固时间应大于铸件被补贴部位的凝固时间;其次,冒口必须能提供足够的金属液,以补偿铸件和冒口在凝固完毕前的体收缩和因型壁移动而扩大的容积,使缩孔不致伸入铸件内。5.实用冒口设计法

原理:让冒口和冒口颈先于铸件凝固,利用全部或部分的共晶膨胀量在铸件内部建立压力,实现自补缩,更有利于克服缩松缺陷。

控制压力冒口的原理:安放冒口补给铸件的液态收缩,在共晶膨胀初期冒口颈通畅,可使铸件内部铁液回填冒口以释放“压力”。控制回填程度使铸件内建立适中的内压用来克服二次收缩缺陷——缩松。从而达到既无缩孔、缩松,又能避免铸件胀大变形。6.提高通用冒口补缩效率的措施

a)提高冒口中金属液的补缩压力,如采用大气压力冒口等

b)延长冒口中金属液的保持时间,如采用保温冒口、发热冒口等

(二)冷铁

为增加铸件局部冷却速度,在型腔内部及工作表面安放的金属块成为冷铁

1.作用:在冒口难于补缩的部位防止缩松、缩孔;防止壁厚交叉部位及急剧变化部位产生裂纹;与冒口配合使用,能加强铸件的顺序凝固条件,扩大冒口补缩距离或范围,减少冒口数目或体积;用冷铁加速个别热节的冷却,使整个铸件接近于同时凝固;改善铸件局部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

2.内冷铁的熔接过程1)浇注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冷铁吸热升温,使靠近冷铁表面的金属液过冷,产生类似纯金属组织的粒状等轴晶;2)自粒状等轴晶表面陆续生长树枝晶,随时间延长,结晶速度减小,直到结晶前沿停止前进,此时,冷铁的温度已上升到固相线附近3)冷铁作用区温度升高,冷铁周围已形成的树枝晶重新熔化,冷铁表面达到熔点4)内冷铁局部或完全融化,最后由于铸件外壁结晶前沿向中心推进而使凝固结束

(三)铸肋的分类及其作用

铸肋分为割肋和拉肋,割肋的作用是防止铸件热裂,拉肋的作用是防止铸件变形。割肋要在清理时去除,而拉肋必须在消除内应力的热处理之后才能去除

第四篇:酿酒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酿酒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浸麦度:浸麦后大麦的含水率。

煮沸强度:指煮沸锅单位时间(h)蒸发麦汁水分的百分数。原麦汁浓度:发酵前麦汁中含可溶性浸出物的质量分数。

空气休止:大麦在浸水一定时间后,撤水,使麦粒直接与空气接触,以加强麦粒的呼吸作用,并按时吸风供氧,以排除麦粒中的CO2。无水浸出率:100g干麦芽中浸出物的克数。浸出物:在一定糖化条件下所抽提的麦芽可溶性物质。

糊化:淀粉受热吸水膨胀,从细胞壁中释放,破坏晶状结构,并形成凝胶的过程 液化:淀粉长链在受热或淀粉酶的作用下,断裂成短链状,粘度迅速降低的过程。

糖化:指将麦芽和辅料中高分子贮藏物质及其分解产物通过麦芽中各种水解酶类作用,以及水和热力作用,使之分解并溶解于水的过程。

浸出糖化法:麦芽醪纯粹利用其酶的生化作用,用不断加热或冷却调节醪的温度,使之糖化完成。麦芽醪未经煮沸。用于制作上面发酵的啤酒。

煮出糖化法:麦芽醪利用酶的生化作用和热力的物理作用,使其有效成分分解和溶解,通过部分麦芽醪的热煮沸、并醪,使醪逐步梯级升温至糖化终了,用于全麦发酵生产下面发酵啤酒

复式糖化法:糖化时先在糊化锅中对不发芽谷物进行预处理——糊化、液化(即对辅料进行酶分解和煮出),然后在糖化锅进行糖化的方法。用于添加非发芽谷物为辅料生产下面发酵啤酒

蛋白质休止:利用麦芽中的内、外肽酶水解蛋白质形成多肽和氨基酸。

泡持性:通常,啤酒倒入干净的杯中即有泡沫升起,泡沫持久的程度即为泡持性。

挂杯:倒一杯酒,轻轻摇杯,让酒液在杯壁上均匀地转圈流动,停下来酒液回流,稍微等会儿,你就会看到摇晃酒杯的时候,酒液达到的最高的地方有一圈水迹略为鼓起,慢慢地就在酒杯的壁面形成向下滑落的酒液,象一条条小河,这就是挂杯。杯壁周边的液体会产生一种张力,液不会很快地落下,这便称之为挂杯。

喂饭法发酵:将酿酒原料分成几批,第一批先做成酒母,在培养成熟阶段,陆续分批加入新原料,起扩大培养、连续发酵的作用,使发酵继续进行。

生啤酒:不经巴氏灭菌或高温瞬时杀菌,而采用其他物理方式除菌,达到一定生物稳定性的啤酒。鲜啤酒:不经巴氏灭菌或高温瞬时杀茵,成品中允许含有一定里活酵母菌,达到一定生物稳定性的啤酒。干型酒:酒的含糖量<15g/L的酒,以葡萄糖计。

淋饭酒母:传统的自然培养法,用酒药通过淋饭酒制造的自然繁殖培养酵母菌,这种酒母为淋饭酒母。煎酒:把澄清后的生酒加热煮沸片刻,杀灭其中所有微生物,以便于贮存、保管的操作。

开耙:发酵期间的搅拌冷却,俗称“开耙”,其作用是调节发酵醪的温度,补充新鲜空气,以利于酵母生长繁殖。串蒸:白酒串蒸主要是应用于新型白酒的生产,就是将食用酒精与预先发酵好的香醅(浓香,米香,清香,酱香等各种香型都可)一起在蒸酒锅中蒸馏,使香醅中的呈香物质在蒸馏时被酒精拖带到蒸出的酒中,以此增加新型白酒的香味.浸蒸:将香醅与酒基混合,浸渍,然后复蒸取酒。香曲的用量较少,为酒基的10—15%,浸渍的时间稍长为好,一般在4小时以上。

苹果酸—乳酸发酵:苹果酸-乳酸发酵(MLF)是将苹果酸转化为乳酸,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由于苹果酸-乳酸发酵通常在酒精发酵结束后进行,因此,又称之为二次发酵。由于苹果酸(酸味尖锐)是二元羧酸,乳酸(酸味柔和)为一元羧酸,故这一过程有生物降酸的作用。参与的细菌分属于明串珠菌属、乳杆菌属、片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的不同种。

开胃酒:餐前饮的酒,能增加食欲。传统的开胃酒品种大多是味美思(Vermouth)、雪利酒(Sherry),这些酒大多加过香料或一些植物性原料,用于增加酒的风味。现代的开胃酒大多是调配酒,用葡萄酒或烈性酒作酒基,加入植物性原料的浸泡物或在蒸馏时加入这些原料。

热浸渍酿造法:在酒精发酵前利用加热果浆,充分提取果皮和果肉的色素物质和香味物质,然后进行皮渣分离,用纯汁进行酒精发酵。

CO2浸渍法:CO2浸渍法是把整粒葡萄放到一个密闭罐中,罐中充满CO2气体,葡萄经CO2浸渍后(8-20d)再进行破碎、压榨,然后按一般工艺进行酒精发酵,酿制红葡萄酒。

大曲酒:以小麦、大麦、豌豆等原料制成的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酿制而成的白酒。发酵周期长,酒质好。如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西风、杜康。

小曲酒:以大米、高梁及玉米为原料,以小曲为糖化发酵剂酿制而成的白酒。桂林三花、浏阳河、广东米酒等。

清蒸清碴: 酒醅和碴子严格分开,不混杂。即原料清蒸、清碴发酵、清蒸流酒。混蒸混碴: 将酒醅与粮粉混合蒸馏,出甑后冷却、加曲,混合发酵。

串香(蒸): 在大曲酒糟或麸曲酒糟中加入极少量大曲或麸曲,入窖再发酵30—50天即成香醅。有些还在酒糟拌曲时,再加糟量5%的酒尾(25°)。浸蒸: 基本概念: 1.酒的分类。

发酵酒:以粮谷、水果、乳类等为原料,主要经酵母发酵等工艺制成的、酒精含量小于24%(V/V)的饮料酒。蒸馏酒:以粮谷、薯类、水果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陈酿、勾兑制成的、酒精度在18%~60%(V/V)的饮料酒。

配制酒: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在加工制成的、已改变其原酒基风味的饮料酒。

2.黄酒的分类。

1.按生产方法分类: 传统工艺的黄酒:以酒药、麦曲或米曲、红曲及淋饭酒母为糖化发酵剂,进行自然的,多菌种的混合发酵生产而成。新工艺黄酒:以纯种发酵取代自然发酵,以大型的发酵生产设备代替小型的手工操作。2.按成品酒的含糖量分类

干型黄酒、半干型黄酒、半甜型黄酒、甜型黄酒。

3.名优黄酒酿造为何以糯米为最佳原料?

4.请简述酿造酒和蒸馏酒的特点?并列出各代表酒种。

酿造酒:以粮谷、水果、乳类等为原料,主要经酵母发酵等工艺制成的、酒精含量小于24%(V/V)的饮料酒。(啤酒、葡萄酒、果酒、黄酒)

蒸馏酒:以粮谷、薯类、水果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陈酿、勾兑制成的、酒精度在18%~60%(V/V)的饮料酒。(白酒、白兰地、威士忌、俄得克、老姆酒、金酒。)

5.简述黄酒发酵特点。

敞口式发酵;边糖化边发酵;高浓度发酵;低温长时间后发酵。

6.简述摊饭法发酵的工艺特点

特点:冬季生产、酸浆水配料发酵、摊饭冷却、淋饭酒母作发酵剂,生麦曲作糖化剂。

7.试述黄酒的抑制发酵原理,该法适宜酿制何种类型黄酒?

配料时以黄酒带水,使酒醪在开始发酵时就有较高的酒精含量,对酵母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发酵速度减慢或停止,并使淀粉糖化形成的糖分残留一部分。

适宜酿造半甜型和甜型黄酒。口味醇厚甘甜,具特殊芳香。

8.啤酒用大麦的要求是什么?

粒大饱满,皮薄色浅,体型短;发芽率不低于95%;蛋白质含量适中(9%~12%);吸水含量强,浸出物含量高;大麦及制作的麦芽酶活性高。

9.制麦的工艺流程?

制麦过程大体可分为清选、分级、浸麦、发芽、干燥、除根、贮藏等过程。

10.常用的浸麦及发芽方法。

浸麦方法有[湿浸法、间歇浸麦法和喷雾浸麦法。] 间歇浸麦法(断水浸麦法)和浸水断水交替法

发芽方法可分为地板式发芽和通风式发芽(最普通采用的是萨拉丁箱式发芽、麦堆移动式发芽和发芽干燥两用箱发芽,这三种发芽方法均有平面式和塔式之分)两大类。

制麦过程的物质变化。

发芽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1.物理及表面变化

发芽终止,根芽长为麦粒的1.5~2倍。叶芽在古皮下向尖端伸长,为麦粒长度的3/4.2.糖类的变化

淀粉链数目增加,直链淀粉数增加。干粒重下降。3.蛋白质的变化

蛋白质既有分解又有合成。分解为主。部分蛋白质分解为肽和氨基酸,用于合成新的根芽和叶芽。4.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的变化

麦粒发芽后,随着胚乳的不断溶解,其浸出物溶液的粘度不断降低。溶解良好的麦芽,其β-葡聚糖降解较完全。5.酸度的变化

发芽过程中酸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酸度有所提高。干燥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1.水分下降

凋萎:水分降至10%左右,麦芽停止生长,麦根萎缩。麦温40 ~ 50℃。焙焦:水分由10%降至5%以下,形成麦芽特有的色、香、味。2.酶的变化

酶对温度的抵抗力,与麦芽水分高低直接相关。当水分>10%时,干燥温度须低于50℃。3.糖类的变化

干燥前期,淀粉酶继续水解淀粉,糊精和低分子糖有所增加。后期淀粉水解停止。4.蛋白质变化

干燥前后总氮不变,但组成有所变化。5.类黑素的形成

还原糖与氨基酸或简单含氮物在较低高温下互相作用形成的氨基糖。作用条件:水分≤5%、pH 5.0、温度大于80℃。特点:分子量越低的糖和含氮物作用速度越快。6.浸出物的变化

麦芽经过干燥,浸出物稍有损失,干燥温度愈高,浸出物愈低。

11.为何要制作麦芽?水解酶靠何物质诱导形成?

形成酶是制麦的主要目的。糖化中的物质分解过程必须有这些酶类参与。制麦过程中要控制酶的分解,以避免内容物损失过多。[产生多种水解酶,以便通过后续糖化使淀粉和蛋白质得以分解;绿麦芽烘干过程换能产生必要的色、香和风味成分。] 水解酶由麦芽胚乳中的赤霉酸(GA)诱导生成。

12.干燥分哪2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凋萎:水分降至10%左右,麦芽停止生长,麦根萎缩,麦温40~50℃.焙焦:水分有10%降至5%以下,形成麦芽特有的色、香、味。

13.麦汁制备流程。麦芽汁制备包括原辅料粉碎、投料、糖化、麦汁过滤、麦汁煮沸和添加酒花、回旋沉淀槽、薄板冷却、通风、发酵等几个过程。

14.从复式糖化法的典型曲线说明各点各线段的工作原理,你能否从某一麦芽的特性(告诉你麦芽的质量)和酿造啤酒的类型制订出合理的糖化操作曲线?

15.啤酒生产中使用辅料的意义?添加辅料应注意的问题?

一、啤酒生产中使用辅料的意义 1.降低啤酒生产成本;

2.降低麦汁总氮,提高啤酒稳定性; 3.调整麦汁组分,提高啤酒某些特性。

二、添加辅料应注意的问题

1.添加辅料后,若麦芽的酶活性不足以分解全部淀粉,应适当补充酶制剂。2.添加辅料后,不应造成麦汁过滤困难。3.添加辅料后,不应给啤酒带来异常风味。

16.酒花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

1.苦味物质(酒花树脂)

a-酸:啤酒中苦味和防腐力主要来自a-酸转化而来。但若在有氧下煮沸。则与氧聚合,形成啤酒后苦味物质γ΄-树脂。2.酒花精油

啤酒的重要香气来源,是啤酒开瓶香的主要成分,易挥发,氧化。3.多酚物质

作用:在麦汁煮沸时和蛋白质形成热凝固物。

在麦汁冷却时形成冷凝固物。

在贮酒期间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混浊。在麦汁和啤酒中形成色泽物质和涩味。

17.酒花添加的依据是什么?应掌握什么原则,为什么?

1.酒花添加的依据

酒花中a——酸含量

消费者嗜好

啤酒的种类

啤酒生产方法

2.添加原则:先差后好,先少后多。

添加酒花采用3~4次添加法,头几次添加后需要煮沸,煮沸时会使酒花中的α-酸和酒花油等挥发损失,因此好的酒花应该最后阶段添加,而且多加一点,缩短酒花煮沸的时间,减少酒花的有效成分的损失。

18.麦汁煮沸过程有何作用?

蒸发水分,浓缩麦汁; 钝化全部酶和麦汁杀菌; 蛋白质变性和凝固; 酒花有效组分的浸出; 排除麦汁中的异杂臭气

19.冷凝固物的去除对啤酒品质有何影响?工艺上应采用什么措施来减少此影响?

影响:附着在酵母表面,影响发酵速度。可赋予啤酒口味醇厚性和泡沫物质,彻底分离冷凝固物会导致啤酒口味淡薄和影响啤酒泡沫性能。

措施:过滤2/3麦汁,即控制冷凝固物去除率在60%左右

20.上面啤酒酵母与下面啤酒酵母生理特性的区别?上面发酵与下面发酵技术的比较。

上面酵母:发酵过程中,酵母随CO2浮到发酵面上,发酵温度15-20°C。下面酵母:发酵完毕,酵母凝聚沉淀到发酵容器底部,发酵温度5-10°C。二者的区别在于对棉子糖发酵的不同。

21.发酵副产物对啤酒品质的影响。

1.高级醇

促进酒类具有丰满的香味和口味,增加酒的协调性。过量使酒产生异杂味。如过量戊醇有汗臭味和腐败味。

2.挥发脂

是啤酒的香味的主要来源,是啤酒香味丰满协调。

3.醛类

对啤酒风味影响较大的是乙醛和糠醛。乙醛>10mg/L有不成熟口感,有腐败性气味和类似麦皮的不愉快苦味。

4.酸类

是啤酒的主要呈味物质,是啤酒口感活泼,爽口。缺乏酸类,啤酒呆滞、粘稠、不爽口。5.连二酮类

双乙酰是啤酒口味成熟的限制性指标。淡啤中含量超过0.15mg/L,则有不愉快的刺激味 6.含硫化合物

影响啤酒风味,主要是H2S、SO2和硫醇。

22.根据啤酒中双乙酰的形成与消失过程,生产中如何降低啤酒中的双乙酰含量,加速啤酒成熟?

1.减少a-乙酰乳酸的生成。

选育不形成双乙酰的菌株;提高麦汁中a-氨基酸的水平2.加速a-乙酰乳酸的非酶氧化分解

提高麦汁溶氧水平,发酵前提适当进行通风搅拌 3.控制和降低酵母增殖浓度

提高酵母接种量,降低酵母在发酵液中的繁殖温度; 4.加速双乙酰的还原

主发酵结束,不分离酵母,可加速双乙酰还原。

23.酒混浊的类型?形成啤酒混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啤酒的稳定性?

生物稳定性破坏:由于微生物(酵母、啤酒酿造有害菌:乳酸菌、四链球菌等)作用,使啤酒口味恶化、发生混浊及产生沉淀的现象。

预防:低热消毒法(熟啤酒)、过滤除菌法(纯生啤酒)

非生物稳定性破坏:由于外界因素(氧、光线、震动等)引起啤酒胶体溶液稳定性破坏,形成混浊及沉淀的现象。

包括:高分子蛋白质引起的混浊:

消毒混浊:过滤后的澄清啤酒经巴氏灭菌后出现絮状大块或小颗粒悬浮物质(肉眼可见)。

冷雾浊(可逆):低于20℃下,啤酒中的β-球蛋白可与多酚以氢键结合,以0.1~1μm颗粒析出(肉眼不可见),造成啤酒失光,温度升高则恢复正常。

氧化混浊(永久):啤酒中的大分子蛋白质,由于有巯基蛋白质氧化聚合,导致啤酒中形成颗粒混浊,在瓶底形成较松散沉淀物,酒液测恢复澄清透明。

预防:单宁沉淀法、蛋白酶水解法、吸附法(硅胶)硅胶不吸附低、中分子蛋白质,不影响啤酒泡沫。

多酚类物质引起的混浊

预防:PVPP(聚乙烯吡咯烷酮)吸附法可吸附40%以上形成蛋白质-多酚混浊物中的多酚。效果:能降低啤酒中多酚聚合指数,预防冷雾浊,推迟永久混浊的出现,使啤酒获得更长的保质期。

24.啤酒低温和高温发酵对啤酒品质有何影响?为什么啤酒发酵温度远低于啤酒酵母的最适温度? 发酵温度低:酵母增殖慢,发酵中形成的代谢副产物少,pH降低缓慢,酒花香和苦味物质损失少,酿成的啤酒细腻,柔和,浓醇性好,酵母自溶少,酵母使用代数高。

发酵温度高:酵母增殖浓度高,氨基酸同化率高,pH 降低迅速,高分子蛋白质、多酚和酒花树脂沉淀较多,不但易酿成淡爽啤酒,而且啤酒非生物稳定性好。

防止或减少杂菌污染,减少代谢副产物,增加CO2溶解度,有利于啤酒风味和外观品质提高。

25.葡萄酒可分为哪些种类?

按生产工艺分有葡萄酒和特种葡萄酒。

(一)按酒中含糖量分类

(二)按酒中二氧化碳含量分类

按酒中CO2含量(以压力表示)和加工工艺分为平静葡萄酒、起泡葡萄酒和高泡葡萄酒。平净葡萄酒(still wines):在20 ℃时, CO2压力小于0.05MPa的葡萄酒。

起泡葡萄酒(sparkling wines):在20 ℃时, CO2压力等于或大于0.05MPa的葡萄酒。

高泡葡萄酒(high-sparkling wines):在20 ℃时, CO2(全部自然发酵产生)压力等于或大于0.35MPa的葡萄酒。

低泡葡萄酒(semi-sparkling wines):在20 ℃时, CO2(全部自然发酵产生)压力在0.05~0.35MPa的葡萄酒。

(三)按颜色分类

白葡萄酒——呈浅黄、禾杆黄、金黄色等,突出果香。红葡萄酒——呈宝石红、紫红、深红或棕红色,突出酒香。桃红葡萄酒——呈玫瑰红、桃红、浅红色等,果香与酒香兼备。

特种葡萄酒(special wine):用鲜葡萄或葡萄汁在采摘或酿造工艺中使用特定方法酿制而成的葡萄酒。

利口葡萄酒(liqueur wines):由葡萄生成总酒度为12%(v/v)以上的葡萄酒中,加入白兰地、食用酒精或葡萄酒精以及葡萄汁、浓缩葡萄汁、含焦糖葡萄汁、白沙糖等,使其终产品酒精度为15%~22%(v/v)的葡萄酒。

葡萄汽酒(carbonated wines):酒中所含二氧化碳是部分或全部由人工添加的,具有同起泡葡萄酒类似物理特性的葡萄酒。

冰葡萄酒(ice wines):将葡萄推迟采收,当气温低于-7℃使葡萄在树枝上保持一定时间,结冰,采收,在结冰状态下压榨、发酵、酿制而成的葡萄酒(生产中不允许外加糖源)。

贵腐葡萄酒(noble rot wines):在葡萄的成熟后期,葡萄果实感染了灰绿葡萄孢,使果实的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用这种葡萄酿制而成的葡萄酒。

产膜葡萄酒(flor or film wines):葡萄汁经过全部酒精发酵,在酒的自由表面产生一层典型的酵母膜后,可加入白兰地、葡萄酒精或食用酒精,所含酒精度等于或大于15.0%(v/v)的葡萄酒。加香葡萄酒(flavoured wines):以葡萄酒为酒基,经浸泡芳香植物或加入芳香植物的浸出液(或馏出液)而制成的葡萄酒。如味美思、丁香葡萄酒、人参葡萄酒等。

低醇葡萄酒(low alcohol wines):采用鲜葡萄或葡萄汁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采用特种工艺加工而成的、酒精度为1.0% ~7.0%(v/v)的葡萄酒。

脱醇葡萄酒(non-alcohol wines):采用鲜葡萄或葡萄汁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采用特种工艺加工而成的、酒精度为0.5% ~ 1.0%(v/v)的葡萄酒。

山葡萄酒(V.amurensis wines):采用鲜山葡萄(包括毛葡萄、刺葡萄、秋葡萄等野生葡萄)或山葡萄汁经过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葡萄酒。年份葡萄酒(vintage wines)所标注的年份是指葡萄采摘的年份,其中年份葡萄酒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的80%(v/v)。

品种葡萄酒(varietal wines)用所标注的葡萄品种酿制的酒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的75%(v/v)。产地葡萄酒(original wines)用所标注的产地葡萄酿制的酒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的80%(v/v)

(四)按酿造方法分类

天然葡萄酒——完全采用葡萄原汁发酵而成,不外加糖或酒精。

加强葡萄酒——葡萄发酵后,添加白兰地或中性酒精来提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加香葡萄酒——在葡萄酒中加入果汁、药草、甜味剂制成。

(五)按饮用方式分类

餐前葡萄酒——在正餐前饮用的酒(开胃酒),一般添加芳香植物或药材配制,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佐餐葡萄酒——在正餐时饮用。一般为干酒。

餐后葡萄酒——包括在正餐后饮用的烈酒和与甜食一起饮用的甜酒。26. 冰葡萄酒和贵腐葡萄酒的生产特点?

冰葡萄酒(ice wines):将葡萄推迟采收,当气温低于-7℃使葡萄在树枝上保持一定时间,结冰,采收,在结冰状态下压榨、发酵、酿制而成的葡萄酒(生产中不允许外加糖源)。

贵腐葡萄酒(noble rot wines):在葡萄的成熟后期,葡萄果实感染了灰绿葡萄孢,使果实的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用这种葡萄酿制而成的葡萄酒。

27. 生产葡萄酒的优良葡萄品种主要有哪些?用于酿造何种类型葡萄酒?

一、二、酿造红葡萄酒的优良葡萄品种:赤霞珠、宝石解百纳、法国蓝

酿造白葡萄酒的优良葡萄品种:雷司令、霞多丽(别名莎当妮)、意斯林、白玉霓、龙眼、长相思、红玫瑰、琼瑶浆、白诗南、赛美容、汉堡麝香 28. SO2在葡萄酒酿造中的作用?如何使用?

1.杀菌和抑菌

SO2 能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细菌对SO2最敏感,其次是尖端酵母,而葡萄酒酵母抗SO2的能力最强。2.澄清作用

由于SO2的抑菌作用,使发酵起始时间延长,从而使葡萄汁中的悬浮物沉降下来并除去。3.溶解作用

添加SO2后生成的亚硫酸有利于果皮中色素、酒石、无机盐等的溶解,增加酒的色度和浸出物的含量。

4.抗氧化作用

SO2能防止酒的氧化,特别是能阻碍和破坏葡萄中的多酚氧化酶,减少单宁、色素氧化,防止果汁氧化褐变。5.增酸作用

①SO2能阻止分解酒石酸与苹果酸的细菌活动; ②亚硫酸氧化成硫酸,增加不挥发酸的含量。1.添加量

取决于葡萄品种、葡萄汁成分、温度、酿酒工艺等。2.添加方式

液体——液体SO2、亚硫酸等。(有效SO2 5% ~ 6%)

固体——偏重亚硫酸钾,(有效SO2 57.6 %,常按50%计算,使用时将其溶于水中,配成10%溶液,含SO2约5%左右)。

气体——燃烧硫磺绳、硫磺纸、硫磺块,产生SO2气体,一般用于发酵桶、池的消毒,现已很少使用。29. 在葡萄酒生产中如何控制苹果酸——乳酸发酵?其适用场合?

(一)自然诱发苹果酸-乳酸发酵及控制 1.温度

必须使葡萄酒的温度稳定在18~20℃。红葡萄酒浸渍结束转罐时,应避免温度的突然下降,必要时需对葡萄酒进行升温。2.pH的调整

苹果酸—乳酸发酵的最适pH为4.2~4.5,若pH在3.2以下,则不能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3.通风

酒精发酵结束后,对葡萄酒适量通风,有利于苹果酸—乳酸发酵的进行,太多的氧则抑制。4.酒精和SO2 当酒液中的酒精体积分数高于10%,则苹果酸—乳酸发酵受到阻碍。

乳酸菌对SO2极为敏感,若原料或葡萄醪的总SO2超过70mg/L,则苹果酸—乳酸发酵就难顺利进行。5.其他

将酒渣保留于酒液中,由于酵母自溶增加营养而利于乳酸菌生长, 故能促进苹果酸—乳酸发酵。6.促进自然发酵的措施

(1)将正在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的葡萄酒接入待发酵的新酒中,接种量为25%~50%。(2)用离心机回收苹果酸—乳酸发酵未期葡萄酒中的乳酸菌细胞接入待发酵的新酒中。

(二)人工诱发苹果酸-乳酸发酵

可利用筛选的优良乳酸菌种或市售活性干乳酸菌,经人工培养后添加到葡萄酒中,人为地使之发生苹果酸—乳酸发酵。

终点判断:苹果酸<200mg/L;D-乳酸>200mg/L,认为MLF结束。中止:立即分离转罐并使用20-50mg/L SO2处理。

30. MLF及其对葡萄酒质量有何影响? 降低酸度,使新酒的酸涩、粗糙特征消失; 提高酒的细菌稳定性;

改善风味,葡萄酒变得柔和圆润、果香、醇香加浓。

加速红葡萄酒成熟、提高其感官质量和生物稳定性。但控制不当,乳酸菌会引发葡萄酒病害,使之败坏。

31. 酿造白葡萄酒的工艺?

以酿造白葡萄酒的葡萄品种为原料,经果汁与皮渣分离(防止多酚溶于酒中)、果汁澄清、控温发酵、陈酿及后加工处理而成。

32. 热浸渍酿造法和CO2浸渍法的特点? 热浸渍酿造法:

1.热浸渍能更完全地提取果皮中的色素和其他物质; 2.热浸渍能破坏氧化酶,有效防止酒的氧化褐变和混浊; 3.杀死了对发酵有害的细菌、霉菌等,减少了SO2的用量; 4.果浆加热后,果汁进行纯汁发酵,可节省发酵容器15%~20%。5.热浸提法生产的葡萄酒色度高,挥发酸含量低,有助于提高酒的质量 缺点:不能提高酒的质量,新酒澄清困难,设备多,耗能大。

CO2浸渍法:有明显的降酸(苹果酸分解)作用,单宁浸提量降低,生产的干红葡萄酒果香清新,酸度适中;生产的葡萄酒口味成熟快,陈酿期短,不需要外部能源和特殊设备,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特殊意义。但是会掩盖葡萄品种特性。且酒贮藏时间长,CO2浸渍特征会逐渐消失,葡萄酒会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掩盖葡萄品种特性。

33. 葡萄酒陈酿中主要发生哪些反应和变化?对葡萄酒品质有何影响?

氧化还原瓜:颜色改变(单宁色素氧化)、口感柔和。

酯化反应: 乙酸乙酯:40~160mg/L,若超过200mg/L,则具有醋酸味和特殊的气味。

单宁、色素的变化: 除了氧化和形成复合物,还能与蛋白质、多糖聚合。花色苷能与酒石酸形成复合物,导致酒石酸的沉淀。

醇香的形成: 醇香是还原过程的结果。

柔和、圆润的口味一方面是由于红葡萄酒中的多酚物质沉淀,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产生醇香物质的出现所致。

34. 红、白葡萄酒陈酿中对氧分别有何要求?

白葡萄酒:新白葡萄酒很容易因氧化作用而丧失其清爽感和果香味,同时颜色变深,应尽量防止氧化。除非促使发酵、有H2S味、促进CO2释放及特殊品种(霞多丽)需要氧。氧是白葡萄酒贮存的最大危害因素。

红葡萄酒:酚类物质陈酿需要适量的氧。氧是必需的,但过强通气是不利的。以氧化还原电位来衡量:200-350mv 木桶: 200-350mv 不锈钢罐:<200mv

35. 橡木桶在葡萄酒陈酿中的作用?哪些葡萄酒不适合橡木桶陈酿? 1.适度的氧化作用

橡木桶壁的木质细胞具有透气的功能,可以让极少量的空气穿过桶壁,渗透到桶中使葡萄酒产生适度的氧化作用。过度的氧化会使酒变质,但缓慢渗入桶中微量的氧气却可以柔化单宁,让酒更圆润,同时也让葡萄酒中新鲜的水果香味逐渐酝酿成丰富多变的成熟酒香。

因为氧化的缘故,经橡木桶培养的红葡萄酒颜色会变得比储存前还要淡,并且色调偏橘红;相反地,白酒经储存后则颜色变深,色调偏金黄。2.来自橡木桶的香味和单宁

橡木亦含有单宁,而且通常粗糙、收敛性强,融入酒中会让酒变得很涩,难以入口。所以制造过程中,橡木块必须经长时间(三年以上)的天然干燥,让单宁稍微柔化而不至于影响酒的品质。橡木桶贮酒还有利于新酒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排除和酒的自然澄清。3.橡木桶在干白葡萄酒中的应用

橡木桶也可被用来作白葡萄酒发酵的酒槽(如霞多丽榨汁澄清后直接入橡木桶发酵)。除了有自然控温的优点外,发酵后的白葡萄酒直接在同一桶中和死掉的酵母一起进行培养,酒泥可以抑制氧化反应,葡萄酒和酒泥中有重要的甘露蛋白(酵母活细胞释放或自溶),能改善感官质量,让酒变得更圆润甘甜,提高稳定性(蛋白、酒石、多酚),与芳香物质互作,使香气更持久,使高单宁含量的葡萄酒柔和。

36. 澄清葡萄酒的方法和原理。

一.化学澄清:添加澄清剂使葡萄酒澄清的操作。

澄清剂:明胶、皂土、硅藻土、酪蛋白、蛋清粉、鱼胶、硅胶以及复合澄清剂等。二. 机械澄清:硅藻土过滤、膜过滤、错流过滤

三.热处理和冷处理 1.热处理

作用:能使酒较快的获得良好的风味,有助于提高酒的稳定性。

操作:在密闭容器内,将葡萄酒间接加热至67℃,保持15min,或70℃保持10min即可。但酒色变褐、果香新鲜感变弱。2.冷处理

作用:加速葡萄酒陈酿、酒石酸盐类及胶体物质沉淀。

操作:高于酒的冰点0.5~1.0℃,处理时间:-4 ~-7℃下冷处理5~6d。37. 葡萄酒饮用顺序? 先品白葡萄酒,后品红葡萄酒;先品新酒,后品陈酒;先品淡薄酒,后品浓醇酒;先品干酒,后品甜酒。

38. 白酒按香型分为哪几种?代表酒是哪些?

1.浓香型:以粮谷为原料,传统固态发酵,具有以已酸乙酯为主体复合香的白酒。浓香甘爽,以泸州特曲酒为代表。

2.酱香型:以粮谷为原料,传统固态发酵,具有特征风格的白酒。酱香柔润,贵州茅台酒为代表。3.清香型:以粮谷为原料,传统固态发酵,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复合香的白酒。清香纯正,以汾酒为代表。

4.米香型:以大米为原料,经传统半固态法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成的,具有以乳酸乙酯、β-苯乙醇为主体复合香的白酒。米香纯正,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

5.凤香型:以粮谷为原料,传统固态发酵,具有以乙酸乙酯和已酸乙酯为主体复合香的白酒。清芳甘润,陕西西凤酒为代表。

6.豉香型:以大米为原料,经蒸煮,用大酒饼为主要糖化发酵剂,采用边糖化边发酵工艺,釜式蒸馏,陈肉酝浸勾兑而成,具有豉香特点的白酒。广东石湾玉冰烧为代表。

7.芝麻香型:以高梁、小麦等为原料,传统固态发酵,具有芝麻香型风格的白酒。山东景芝白干为代表。

8.特香型:以大米为主要原料,传统固态发酵,具有特香型风格的白酒。江西省四特酒为代表。9.浓酱兼香型:以粮谷为原料,传统固态发酵,采用酱香和浓香型两种工艺生产,具有浓香兼酱香独特风格的白酒。湖北白云边为代表。

10.老白干香型:以粮谷为原料,传统固态发酵,具有以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为主体复合香的白酒。河北衡水老白干为代表。

11.其他香型:除上述以外的白酒。39. 固态法白酒的生产特点。1.双边发酵:边糖化边发酵工艺

2.续糟发酵:采用酒糟(或部分酒糟与新料配合)继续发酵,反复多次,以提高淀粉利用率,增加香气成分的前体物质。

3.固态蒸馏:不仅是浓缩分离酒精的过程,而且是香味的提取和重新组合的过程。4.多菌种敞口发酵:环境中的微生物与曲中的微生物协同作用,产生出丰富的香味物质。40. 大曲的特点及类型,不同类型的大曲用于生产哪类酒种? 大曲的特点及类型

特点:制曲原料营养丰富、生料制曲、自然接种

类型:高温曲(>60℃)、中温曲(50 ℃~60 ℃)、低温曲(<50 ℃)

41. 白酒蒸馏过程中的酒头酒尾各有何特点,有何用途?

酒头:高级醇含量高,邪味大,单独贮存可使香气大增,用于勾兑。但勾兑后的成品酒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指标。

酒尾:含高级脂肪酸和有机酸,可提高基础酒后味,使酒回味悠长和浓厚,可选择适宜的馏分作勾兑。因其酒度很低,常用于回醅发酵或复蒸。

42. 简述小曲酒的生产工艺。广东玉冰烧酒在陈酿中采用何种特殊工艺,其作用是什么?

1.先培菌糖化后发酵工艺(桂林三花酒)

大米→浸米→蒸煮→扬冷、拌曲→下缸→培菌糖化→半固态发酵→蒸馏→陈酿→成品(16~26h)(5~7d)2.边糖化边发酵工艺(玉冰烧)

小曲粉

肥猪肉 ↓

大米→浸米→蒸饭→摊凉、拌曲→入坛发酵→蒸酒→斋酒→肉坛贮存→过滤→包装→成品(15~20d)

(3个月)豉香型白酒的香气形成:

斋酒中,酸、酯、醛及固形物的含量比其它半固态发酵的白酒约低50%,但高级醇含量较多,其中β—苯乙醇居我国白酒之冠,这与以酯为香气主要成分的其它白酒显然不同。

斋酒浸肉后形成“玉冰烧”的典型豉香,香气成分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长链脂肪酸和酯减少,同时又有新的醇和酯增加,如庚醇、已酸乙酯、壬酸乙酯、辛二酸乙酯、壬二酸乙酯等,这些成分的变化是脂肪氧化的产物和进一步乙酯化的结果,可能是形成豉香的主要组分。

43. 固液法白酒生产工艺。

一、固液勾兑法

用一定比例的固态法白酒与稀释净化的食用酒精勾兑而成,也可用优质固态法白酒的酒头或酒尾与食用酒精勾兑而成。

液态法生产的酒基

勾兑→成品

大于30%的固态法白酒

二、调香法

用天然香料或用纯化学药品模仿某一名酒成分进行配制、生产白酒的一种方法。此法多用于调制“泸州大曲”风味的酒,故又叫“曲香白酒”。调香白酒的质量决定于酒基是否纯净,调入香料的种类、数量等。

香料要求:必须符合国家允许食用的标准。且使用的种类、数量都要有科学依据,否则会造成香型特异、酒精分离,饮后不协调等弊病。

44. 国家对酿酒行业实行的“四个转变”方针是什么?

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

啤酒低温和高温发酵对啤酒品质有何影响?为什么啤酒发酵温度远低于啤酒酵母的最适温度? 一般啤酒发酵可分为三种类型:低温发酵、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低温发酵:旺盛发酵温度8℃左右;中温发酵:旺盛发酵温度10~12℃;高温发酵:旺盛发酵温度15~18℃。国内一般发酵温度为:9~12℃。双乙酰还原温度是指旺盛发酵结束后啤酒后熟阶段(主要是消除双乙酰)时的温度,一般双乙酰还原温度等于或高于发酵温度,这样既能保证啤酒质量又利于缩短发酵周期。发酵温度提高,发酵周期缩短,但代谢副产物量增加将影响啤酒风味且容易染菌;双乙酰还原温度增加,啤酒后熟时间缩短,但容易染菌又不利于酵母沉淀和啤酒澄清。温度低,发酵周期延长。

第五篇:混凝土工艺学复习总结资料

第四章

现代混凝土组成材料:矿物掺和料、骨料、硅酸盐水泥、拌合水、化学外加剂。配合比设计的定义:确定砼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的过程。表示方法:

1、单位体积砼内各项材料质量用量,2、单位体积内各项材料用量的比值。基本要求: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经济性。三大参数:

1、水胶比(选用较大的);

2、砂率(取较小值);

3、用水量(取较小值)。设计步骤:初步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配合比、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搅拌,是将水、水泥和粗细骨料进行均匀拌和及混合的过程。同时,通过搅拌还要使材料达到强化、塑化的作用。

搅拌机按原理分自落式(多用于塑性砼和低流动性砼)和强制式(多用于干硬性和轻骨料,也可低流动性);强制式搅拌机又可分为立轴式(涡桨式和行星式)和卧轴式(单轴和双轴)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运输分地面水平运输、垂直运输和楼面水平运输等三种。

(2)地面运输时,短距离多用双轮手推车、机动翻斗车;长距离宜用自卸汽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3)垂直运输可采用各种井架、龙门架和塔式起重机作为垂直运输工具。对于浇筑量大、浇筑速度比较稳定的大型设备基础和高层建筑,宜采用混凝土泵,也可采用自升式塔式起重机或爬升式塔式起重机运输。

第五章

1.模板系统包括模板、支架和紧固件三个部分。模板又称模型板,是新浇混凝土成型用的模型。

2.支承模板及承受作用在模板上的荷载的结构(如支柱、桁架等)均称为支架。

3.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4.模板及其支架的要求:

(1)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2)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位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等工艺要求;

(4)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及其支架分类:

(1)按其所用的材料不同分为木模板、钢模板、钢木模板、钢竹模板、胶合板模板、塑料模板、铝合金模板等;

(2)按其结构构件的类型不同分为基础模板、柱模板、楼板模板、墙模板、壳模板和烟囱模板等;

(3)按其形式不同分为整体式模板、定型模板、工具式模板、滑升模板、胎模等。

钢模板通过各种连接件和支承件可组合成多种尺寸、结构和几何形状的模板,以适应各种类型建筑物的梁、柱、板、墙、基础和设备等施工的需要,也可用其拼装成大模板、滑模、隧道模和台模等。

施工时可在现场直接组装,亦可预拼装成大块模板或构件模板用起重机吊运安装。

钢模板包括平面模板、阴角模板、阳角模板和连接角模。钢模板采用模数制设计,宽度模数以50mm进级(有100mm十一种规格),长度为150mm进级(有450mm七种规格),可以适应横竖拼装成以50mm进级的任何尺寸的模板。

(1)平面模板 用于基础、墙体、梁、板、柱等各种结构的平面部位,它由面板和肋组成,肋上设有U形卡孔和插销孔,利用U形卡和L形插销等拼装成大块板,(2)阳角模板 主要用于混凝土构件阳角,(3)阴角模板 用于混凝土构件阴角,如内墙角、水池内角及梁板交接处阴角等(4)连接角模 用于平模板作垂直连接构成阳角。拆模顺序:

(1)一般是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除侧模板,后拆除底模板。

(2)对于肋形楼板的拆模顺序,首先拆除柱模板,然后拆除楼板底模板、梁侧模板,最后拆除梁底模板。

(3)多层楼板模板支架的拆除,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架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模板的支架仅可拆除一部分;

2)跨度≥4m的梁均应保留支架,其间距不得大于3m。

钢筋牌号表示方法Q195、Q125、Q235、Q255、Q275;质量等级A、B、C、D Q193-强度不高,塑性、韧性、加工性能与焊接性能较好,主要用于扎制薄板和盘条。Q213-基本与Q195相同,强度稍高,大量用作管坯、螺栓。

Q233-强度适中,有良好的承载性,又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可焊性和可加工性也较好,大量用于制作钢筋、型钢和钢板。

Q253-强度高、塑性和韧性稍差,不易冷弯加工,可焊性差,主要用作铆接或拴接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的配筋。

变形硬化—冷拉时,拉应力超过屈服点b达到c点,卸载时,应力-应变曲线将沿o1cde变化,并在c点附近出现新的屈服点,该屈服点明显高于原屈服点b。

时效硬化—冷拉后的新屈服点并非保持不变,而是随时间延长提高至c’点。图中c点对应的应力即为冷拉钢筋的控制应力,oo2即为相应的冷拉率。

时效—冷拉后钢筋有内应力存在,内应力会促进钢筋内的晶体组织调整,使屈服强度进一步提高。该晶体组织调整过程称为时效。

冷拉设备由拉力设备、承力结构、测量设备和钢筋夹具等部分组成

冷扎扭钢筋是采用低碳钢无扭控冷热扎盘条经砸扁和冷扭转而成的具有连续螺旋状的钢筋。刚度大,不易变形,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大,无需加工直接用于混凝土工程,可节约钢材30%。

钢筋的连接方式可分为两类:绑扎连接、焊接或机械连接(套筒挤压连接、锥螺纹连接、直螺纹连接)。钢筋常用的焊接方法有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埋弧压力焊和气压焊等。

根据钢筋级别、直径和所用焊机的功率,闪光对焊工艺可分为连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闪光-预热-闪光焊三种。1宜用于焊接直径25mm以内的HPB235、HRB335和HRB400钢筋。2适宜焊接直径大于25mm且端部较平坦的钢筋。3适宜焊接直径大于25mm,且端部不平整的钢筋。

电弧焊广泛用于钢筋接头与钢筋骨架焊接、装配式结构接头焊接、钢筋与钢板焊接及各种钢结构焊接。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规定: ① 凝土浇筑前不应发生离析或初凝现象,如已发生,须重新搅拌。

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若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斜槽、溜管或振动溜管等,③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尽可能连续进行。

④混凝土的浇筑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随浇随捣。⑤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时,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坍落度在10~30mm,结构种类是基础或地面的垫层、五配筋的大体积结构或配筋疏松的结构,30~50mm为板、梁和大型及中型界面的柱子等;50~70mm为配筋密列的结构;70~90mm为配筋特密的结构。施工缝:如果由于技术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对混凝土结构一次连续浇筑完毕,而必须停歇较长的时间,其停歇时间已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致使混凝土已初凝;当继续浇混凝土时,形成了接缝。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① 工缝设置的原则,一般宜留在结构受力(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②柱子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与柱子交接处的水平面上,或梁的下面,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

③高度大于1m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水平施工缝,应留在楼板底面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单向平板的施工缝,可留在平行于短边的任何位置处;对于有主次梁的楼板结构,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的处理: ① 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方可进行。

②施工缝浇筑混凝土之前,应除去施工缝表面的水泥薄膜、松动石子和软弱的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不得有积水。③浇筑时,施工缝处宜先铺水泥浆(水泥∶水=1∶0.4),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厚度为30~50mm,以保证接缝的质量。

④浇筑过程中,施工缝应细致捣实,使其紧密结合。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1)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浇筑

①浇筑框架结构首先要划分施工层和施工段,施工层一般按结构层划分,而每一施工层的施工段划分,则要考虑工序数量、技术要求、结构特点等。

②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先浇捣柱子,在柱子浇捣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浇捣梁和板。

2)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浇筑

①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多为工业建筑中的设备基础及高层建筑中厚大的桩基承台或基础底板等。

②特点是混凝土浇筑面和浇筑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不能留施工缝,以及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量大且聚集在构件内部,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易造成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缝等。

③为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连续进行,不留施工缝,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要求混凝土按不小于下述的浇筑量进行浇筑:

式中:

Q——混凝土最小浇筑量,m3/h; F——混凝土浇筑区的面积,m2;

H——浇筑层厚度,m;

T——下层混凝土从开始浇筑到初凝所容许的时间间隔,h。

④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方案,一般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三种,如图5-35所示。

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浇筑,直至完工为止。

分段分层: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2~3m后再回头浇第二层,同样依次浇筑各层。

斜面分层:要求斜坡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捣锤或插钎等工具的冲击力来使混凝土密实成型,其效率低、效果差; 机械振捣是将振动器的振动力传给混凝土,使之发生强迫振动而密实成型,其效率高、质量好。

混凝土振动机械按其工作方式分为内部振动器、表面振动器和振动台等,内部振动器又称插入式振动器,适用于振捣梁、柱、墙等构件和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振动器适用于振捣楼板、空心板、地面和薄壳等薄壁结构。外部振动器适用于振捣断面较小或钢筋较密的柱子、梁、板等构件。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浇捣后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需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2.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干硬性混凝土应于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3.常用的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是自然养护法(在自然气候条件下,于一定时间内采取浇水润湿或防风防干、保温防冻等措施养护,称为自然养护。)(标准养护温度20±3℃、相对湿度大于90%的潮湿环境或水中的条件下进行的养护称为标准养护。)

自然条件下温度对混凝土硬化过程的影响高温(干缩裂缝、温度裂缝)低温(冻融、空隙率增加、结构开裂)。

自然养护措施:覆盖浇水(高温浇水为主、低温覆盖为主)和喷膜保水。快速养护:凡能加速混凝土强度发展过程的工艺措施。

热养护:利用外界热源加热混凝土,以加速水泥水化反应的方法。

常压湿热养护:温度不超过100℃,相对湿度不低于90%,又称蒸汽养护 无压蒸汽养护:温度100℃,相对湿度100% 微压养护:窑内介质压力超前增加0.03MPa 高压养护:气压0.8MPa、温度174℃以上

干热养护和干-湿热养护混凝土结构破坏作用减弱(加热速度减缓、最高温度降低、剩余压力降低、早期干缩抵消部分湿热膨胀)

硅酸盐水泥在蒸养过程中的化学变化(水化进程总规律不变、各阶段速度加快、产物基本与标养混凝土相同、高温时钙矾石易分解)

物理化学变化(水泥颗粒屏蔽膜的增厚和增密、晶体颗粒的粗化、新生物细度的减小 其他变化(亚稳相解体及变态、再结晶、颗粒重排和密实、渗透现象))

物理变化(体积变形(热膨胀、热质传输、减缩、干缩)临界湿度、残余变形、最大体积变形)表面修整方法(表面抹浆修补、细石混凝土修补、喷射混凝土补强、灌浆补强)混凝土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如下:

1)蜂窝(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浆少而石子多,或搅拌不均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或浇筑方法不当,或振捣不足,以及模板严重漏浆。)

2)麻面(模板表面粗糙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接缝不严密,振捣时发生漏浆。)

3)露筋

(浇筑时垫块位移,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或者因混凝土保护层处漏振或振捣不密实而造成露筋。)

4)孔洞(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空隙,砂浆严重分离,石子成堆,砂与水泥分离。另外,有泥块等杂物掺入也会形成孔洞。)

5)缝隙和薄夹层(主要是混凝土内部处理不当的施工缝、温度缝和收缩缝,以及混凝土内有外来杂物而造成的夹层。)

6)裂缝(构件制作时受到剧烈振动,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或沉陷,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养护不及时等,以及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位置不当或受到碰撞。)处理方法:

(1)表面抹浆修补(对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主要是保护钢筋和混凝土不受侵蚀,可用1∶2~1∶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2)细石混凝土填补(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应取掉不密实的混凝土,用清水洗净并充分湿润后,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3)水泥灌浆与化学灌浆(对于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宜采用水泥灌浆;对于宽度小于0.5mm的裂缝,宜采用化学灌浆。)

泵送混凝土有液压柱塞泵和挤压泵。

第六章

预应力:为了改善结构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和提高强度而在此使用前预先施加的应力。

预应力混凝土分为全预应力砼、有限预应力砼和部分预应力砼。

按预应力张拉时间分先张法和后张法;按建立预应力的手段分机械张拉法、电热张拉法和化学张拉法。混凝土的材料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低于C30;当采用碳素钢丝、钢绞线、V级钢筋(热处理)作预应力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建筑结构中混凝土强度35~60MPa,桥梁和特种结构中50~60MPa,某些制品中80MPa。尽量选用高强度混凝土?

灌浆材料的作用为封闭、填充和提供粘结力。使用方法(张拉后24h内灌浆、可加入膨胀剂,但不可用铝粉,可用外加剂,但氯离子含量严格限制)锚具——永久锚固在结构构件上。

夹具——临时锚固、可重复使用。

按锚固预应力筋类型分锚固粗筋的锚具、锚固钢丝束的锚具、锚固钢绞线或钢筋束的锚具。按传递预应力的原理分支承式锚具、摩擦型锚具。按锚具使用的位置分张拉端锚具及固定端锚具。

墩头锚具(适用于单跨结构及直线型构件;钢丝下料长度要求较严;张拉端要扩孔)

第七章

混凝土制品的生产组织方法有台座法、机组流水法、流水传送法。

离心力——均匀布料;

辊压力——密实成型 离心、振动——能量分散,平均施于管模和全部混合料;

辊压力——能量集中

一阶段法只管工艺:在管体混凝土初步成型后的继续密实过程中立即张拉环向钢丝,并同时使混凝土加速硬化,也即将管芯制作、环向钢丝张拉及保护层制作在一个阶段内同时完成的制管工艺。主要工艺的工艺控制:(浇灌成型、冲水加压)

砼墙材生产工艺,密实成型工艺(移动式和固定式)

第八章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水泥水化热、内外约束条件、外界气温变化)控制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1、水泥品种选择和用量;选用中低热水泥,控制水泥最大掺水量,改变验收强度龄期;

2、外加剂和掺合料;

3、集料的选择;粗集料(连续级配、大粒径),细集料(中、粗砂、细度模数);

4、设计措施;地基处理,合理化分块、分缝;

5、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6、施工方法;预埋水管通冷却水、严格保温、分块、分层浇筑、加强养护。

临界纤维体积率小于机纤维体积率时,才可使纤维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强度有明显提高。临界纤维长径比

若纤维的实际长径比小于临界值,则纤维混凝土破坏时,纤维由水泥基材中拔出;

若纤维的实际长径比等于临界值时,只有基材的裂缝发生在纤维中央时纤维才能拉断,否则纤维长度短的一边将从基材中拔出;

若纤维实际长径比大于临界值时,则纤维混凝土破坏时纤维将拉断。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分散性能好;坍落度降低,保水性和粘聚性改善,整体泵送性提高;减水泌水,减少塑性收缩裂缝,大幅度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耐久性改善。)

第九章

1、加大截面加固法(1)设计构造

对于单面或双面仅加配钢筋的梁,短筋连接

对于单面或双面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固的梁,弯起短筋焊接、与原构件箍筋焊接、与U形箍筋连接 对于采用混凝土围套加固柱,设置封闭箍筋连接

对于单面或双面采用钢筋网加固墙体,与墙或板中锚栓或锚筋连接(2)施工要点

原构件结合处表面凿毛、清洁

凿去原构件表面的风化层、碳化锈裂层及严重油污层并打毛洗净 表面增粘处理 涂刷界面结合剂 喷射施工

2、外包钢加固法(1)加固构造

外包型钢两端与原构件应有可靠连接和锚固

对于外包框架梁和连系梁,设置加强型钢箍和附加受力筋 加固结构的总配筋率 型钢尺寸满足规范要求

(2)加固施工要点(构件处理、湿式外包钢灌浆、干式外包刚)

3、预应力加固法

(1)设计构造(横向张拉,对梁加固,拉杆产生预拉应力;对柱加固,型钢产生预压应力。)(2)施工要点(拉杆或撑杆锚固端固定、张拉控制、撑杆与柱之间环氧灌浆湿式粘贴)

4、粘钢加固法

(1)构造规定

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15 钢板厚度取决于混凝土强度、钢板锚固长度及施工要求

钢板锚固长度,除满足计算规定外,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构造要求 防止老化,水泥砂浆或聚合物砂浆抹面

(2)施工要求(表面处理、卸荷、配胶、粘贴、固定与加压、固化、检验、防腐处理)

5、增设支点法

(1)设计构造

干式连接——支承结构为型钢

湿式连接——支承结构为钢筋混凝土

混合连接——固定点用短角钢锚固,受压斜撑外伸受力筋与短角钢焊接,最后浇筑混凝土

(2)施工要求

预加力增设支点加固时需进行变形计算 湿式连接节点处需凿掉保护层 结合面涂刷混凝土界面剂

干式连接套箍与混凝土接触面用干捻砂浆填实 楔顶完毕,应于锚板焊接,环氧砂浆封闭

6、植筋技术(施工过程、测量放线、钻孔、清孔、浇灌锚固浆体、植筋)

7、粘贴碳纤维布加固修复技术

下载水泥工艺学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泥工艺学复习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零件采用各种加 工方法直接改变毛坯地形状、尺寸、表面粗糙 1实际定位方案时考虑三方面:1)根据加工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要求确定所需限制1减少传动链误......

    化工工艺学课程总结及复习(精选五篇)

    ,1 1.4 化工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5化工生产工艺步骤、化工生产工艺过程 1.6 化工工艺流程主要单元组合、反应器选择、组织工艺流程遵循的原则 2化工原料分类及来源 2.1......

    化学工艺学学习总结

    化学工艺学学习总结 摘要 本文主要是关于芳烃转化过程的综述还有学习心得。主要从芳烃的来源与生产方法,芳烃的转化,C8芳烃的分离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了解这个课程的研究目的,研......

    化学工艺学第一章总结

    第一章 1、以磷矿为原料湿法制磷酸的原理。主反应式: Ca5F(PO4)3+5H2SO4+5nH2O3H3PO4+5CaSO4 ·nH2O+HF 【H3PO4+3NH3(NH4)3PO4】 2、硫铁矿接触法制硫酸的工艺过程 3、焙烧......

    化工工艺学期末考试总结

    化工工艺学期末考试总结 1. 二氧化硫接触氧化制三氧化硫。 (1)化学反应:SO2 + 1/2O2 SO3 (2)催化剂:活性组分:V2O5。载体:硅胶、硅藻土及其混合物。助催化剂:K2O、K2SO4、TiO2、MoO3......

    制药工艺学期末考总结

    GMP总目标:生产出安全有效、均一稳定的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品 原则:一切按规章办事,一切有记录可查,以硬件为基本条件,以软件为基础,以人员(湿件)素质为保证。 第一篇 化学制药工艺篇......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包括零件加工和装配两方面,其指导思想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达到高生产率、经济型。课程的研究重点是工艺过程,同样也包括......

    水泥 土木专业课 期末复习

    混凝土拌合物的三大性质:1.工作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方面的含义;2.泌水性-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中的重要性能之一,尤其是对于大流动性的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