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能教师9个习惯个人心得体会
《高效能教师的9个习惯》读书笔记
贾奇·特布尔用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作为开头,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有个管道工在用锤子敲打完水管后向他的客户索要50块工钱。客户质疑价钱并要求解释,管道工给他开了这么一张清单:用锤子敲管子收5块钱,知道往哪儿敲收45块钱。作者说她写这本书花费的时间不多,但“知道住哪儿敲”却需要一生的经验。我们教师就如同一个个的管道工,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与课堂,要想知道该往哪儿敲,就跟着作者好好学学吧~
习惯一:开始独立思考
开始独立思考意味着你准备好认识自己的身份和职业角色,并且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理解思考“什么”,也要理解“怎样”思考。一个人如果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这就标志着他将摆脱蒙昧,逐步高效、自如地适应复杂的环境。所以说,开始独立思考是成为优秀教师漫漫长路之起点。
教师职业本身是一个爱恨交织的职业。在困惑袭来之时,是否会怀疑我们原来怀有的崇高理想?而反思我们的工作体验有助于我们在遇到困难时理清头绪。
对于像教师这样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对于自己的职业都有着巨大的付出和投入。所以当我们遭遇到挑战或面临一个问题时,我们或许很难退后一步用逻辑和理性去思考这个处境。高效能的教师会对自己的职业能力作一个现实的评估。他们知道哪些是自己胜任的领域,并清楚有待提高的区域,能够接受更有经验的同事们的建议。 老师能为孩子做的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是鼓励他们自尊自强。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有助于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形势或问题。根据思维习惯因材施教。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学生的需要,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和他人互动时的灵活性,反过来也使优秀教师更职业化。
结论:独立思考的习惯帮助我们分清身份和角色之间的区别,树立一处清晰自信的职业身份感,从一套信仰和价值体系出发思考问题。重要的是,你要思考自己的信仰和价格同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且要有信心将它们实践到你的教室里。高效能教师能认识到开始独立思考,就是要帮助你改变自己,改善职业状况。
习惯二:如何建立自信
我们需要解决问题的技能、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保持自信、善于沟通的态度。习惯二就是要增加大脑和身体的灵活性,让我们有能力做到优秀。
建立自信是职业自我完善不可少的基础。老师不仅仅要让孩子们为随时在天翻地覆的世界生存做好准备,在教师自己的工作环境中变化也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同时也变得更为脆弱,自信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建立自信需要培养直觉。在多变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学会利用自己的印象、直觉和感觉。事实证明,直觉在职业发展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甚至可以当之无愧地同理性和自省相提并论。优秀教师明白正确地使用自己的直觉可以增强他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心,还能拓宽他们职业行为的广度。
如果说直觉是“认识和学习的一种方式”的话,那么有两个基础性的因素值得重视。它们是感觉敏锐度——一种认识方式,以及反馈——一种学习方式。
培养直觉的要素:感觉敏锐度。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聚焦我们的注意力,当我们把注意力聚焦在一个活动上时,我们就过滤掉了关于周遭环境的其他所有信息。我们会用定势和成见看待人和事。直觉是由经验发展而来的,只有我们对自己的经验保持批判的清醒,直觉才会变得可靠,由直觉产生的职业判断才会有稳固的基础。建立自信的要求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它要我们更细致地关注我们关注到的事物,不要对我们眼见、耳闻、心觉的事物想当然。高效能的教师深谙学生的千差万别,能够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由于知道学习因人而异这个道理,他们不会只按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去教学生。他们与他人的沟通方式也是多样的。在沟通中,他们变化自如、灵活应对,因为他们能明白别人的各种回应,并且清楚自己说的话能被别人理解。反馈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我们获取反馈最觉的办法就是别人的反应。我们也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
发现能管住自己的“触觉锚点”。作者的感觉很细腻、敏锐,在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会有这样的感觉:像一条缆绳的小船一样,在狂风与恶浪中失去了方向,迷失掉自我。这时我们需要一些“船锚”,将自己的从繁杂的干扰中“弹回”原来的情感或状态。我们需要给自己安放一个“触觉锚点”,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回复到自信、有自我控制力的感觉中去。一件物品、一张图片,就是我们管住自己的“锚”。高效能的教师能应对不同的情况,显示出多方面的行为灵活性,但却不会因为别人对他们的要求而偏离自身轨道。在有需要的时候,他们总能有效地利用内在资源,使自己安定下来,进入一种适宜的心理、情绪和身体状态。
结论:教师的工作生活是复杂的,任何一天都可能要做出一千个决定:怎样去响应某个学生;怎样给一个同事提建议;怎样对一堂早已安排好的课进行调整使它更能满足不同的学习习惯„„我们选择将自己沉浸在紧张、程式化的工作之中,我们也可以选择建立自信,把自己的感官打开,抓住机遇,培养思维和行为的灵活性。建立自信要求我们关注感官收集的信息,培养依靠直觉灵活行事的能力。我们要意思到并且响应学生和同事中的差异性。建立自信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自己内在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源有效地应对各种要求和挑战,使自己能在一个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里面高效能地工作。习惯三:正确处理压力 处理好压力,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反应,作者在此部分更像一位资深的心理学家——当你视工作为乐事,生活就是享受;当你视工作为差使,生活就是奴役!我们是选择的享受还是受奴役? 教师是个压力山大的职业,教师职业中有百分之四十的人表示自己承受着高度的压力,这个比例远大于公共部门的其他职业。作者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失去控制”时,才会感觉到压力和情绪紧张,变得意志消沉。高效能的教师有能力应对和处理引发压力的工作条件,养成了两个重要的习惯:从容把握时间和养成用行为制造影响的能力。从容把握时间指的是能优化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要完成更多的工作,就要学会抓紧时间,劳逸结合。而自信果断地与他人打交道是另一项非常重要的避免压力的技巧。压力的影响:短期看,紧张积累会导致身体疼痛、头晕、胃不适。长期看,会影响身体免疫力,导致更严重的症状。高效能教师总能采取行动,使自己永久地摆脱“压力事件——自动反应”的循环。思路一:认清选择 一些充满压力的情况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多数事情是有选择的,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有没选择对。作者举了下面两个事例,我被这两个故事深深地震撼了: 戴维是一个高效的教师,还具备一名优秀校长的潜质。但是戴维认识到,对他而言工作的满足感来自与学生的互动,来自向这些年轻的心灵传授有益于他们成长的知识。他认为自己能给学生施加一种正面的影响,使他们能养成自尊和自信的品质。戴维觉得对他来说,这才是他职业角色的真正价值所在。所以他做出明确决定,不去谋求任何管理职位。和戴维不同,盖纳是一名校长。对她而言,晋升到校长这个职位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烦恼。她也曾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她却尝试着去承担她所在小学的管理和领导工作。她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从自己的职业生活中得到什么,也没有想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相反,她寻求晋升,仅仅是因为她相信就应该那样做。在实现后,她从日常的工作中得不到一点儿满足感。相反,她总是为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而备感苦闷,她抱怨自己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因为不能依赖任何人,她向她的下属倾诉和那些难对付的学生家长打交道的细节。最终,她在长期压力下病倒了。戴维和盖纳都曾是优秀的教师,他们的不同结局源于不一样的选择。我们要跳出自己狭窄的范围,认准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要做明智的戴维,不能当可怜的盖纳。“大棒”和“胡萝卜”虽然都可以激发我们向着目标前进。但两者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更多的是压力,后者却要积极得多。思路二:改变灯光 作者认为,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心理。“世上的事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是我们的想法让它们有了好坏之分”。例如,面前有半杯酒,一个怨愤的人往往会坚持认为是有人喝掉了里面的酒。如果没有采取有效行动,消极的情绪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一件很小的事儿很容易就会演化成你所认为的“人格侮辱”,哪怕一开始与所谓有侮辱毫无关系。作者给盖纳提出了换个思路的建议:可以将面临的困难看作是挑战,这些挑战可以激励她不断向前,积累更多的经验,拓展自己的技能,学会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成为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职业人士,这样她的酒杯就会满溢着芬芳的美酒。灯光的话题源自于剧场,同样的人物,同样的背景,却会因为灯光的不同,给观众制造不同的感受。我们可以用相同的策略把那些负面的情绪转化为更有利于自我完善的情绪。只需要启动“换灯”按钮,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看法,从而改变对一个情况的理解,进而改变感受。而能够主动地、有意识地扳动开关,改变想法,是这个思路的关键。改变感觉:把它写出来 在消极想法挥之不去的时候,一个有用的办法就是“把它写出来”。比如写日记,写一些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它让我们能够诚实地自我表达。为了写出自己的情绪或忧虑,你首行要去思考它们,正是这个过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感情,并且与之达成妥协。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其它的两种“写出来”,包括写信,都是值得借鉴的好方法。找到自己的“福乐境界”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完全投入自己的工作并且愈战愈勇,这是一种完全沉浸在一项活动里的体验,对正在做的事全神贯注,这是一种不费力气做事的境界,没有任何的压力,这个时候我们的意识里充满了各种体验,而所有的这些体验都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中。这就是作者所讲的“福乐境界”。一个处于“福乐”之中的人,他的意识已经没有杂念和不相干情绪的空间。虽然自我意识消失了,但他却感觉自己比平时更加强大了,时间感也在这里变形了,几小时的时间仿佛在几分钟里就流过去了。我们不能奢望“福乐”每天都有,不过当“福乐”发生的时候,那肯定会是一种适合我们“锚定”的最佳状态。这样,我们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用这种感觉来提升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能量。
结论: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处理消极的思想和情绪,不会放任它们继续存在。他们明白一份高要求的职业还能为他们带来具有高度挑战性又引人入胜的经历。
习惯四:从容把握时间
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有太多的事要做,而时间却总不够。”“我感到压力、心烦,从早到晚,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我想过那种快乐、丰富、平和的生活。”教师承受着巨大的时间压力。作者介绍说她有一个小本子,在里头记一些待办事项,用以管理自己的时间,给每个需要完成的任务都设置了最后期限。每当完成一件事,都从本子上将它划掉,从中体会到极大的成就感。凡是答应了别人并且记在了本子上的事,就不用担心会忘记。在开会之前,不但会核实会议开始的时间,也会核实结束的时间。还会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把会议重点在脑子里过一遍,记得带上会议所需要的文件和材料。如此从容把握着时间。有的人将工作看成是一件应该尽可能快、尽可能高效地去完成的事,对他们来说,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应该将其忘掉,将来怎么发展才是最需要关心的。另有一些人将过去看成是压在身上的一种负担,经历的时间越长,事情越多,压力就越大,最终无法承受。还有一些人则毫无时间观念,他们糊里糊涂地生活,视时间为身外之物。我们需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时间线,充分理解活在“当下”,即百分之百地投入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中去,而无需劳思费神地一会儿担心昨天发生过的事,一会儿担心明天可能会发生的事。那样只能将你分散注意力,偏离现在的事。我们所有人都有拖延的习惯,而且会给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其实,当我们自欺欺人地去找借口时,浪费的是自己的心理能量。“没有什么比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一个未完成的任务更令人筋疲力尽的了。”与其让自己持续地处于压力之下,不如换一种方法生活,变得容易许多。要想高效地处理好事务,还要判断好事务的紧急和重要程序,作者介绍了“紧急/重要矩阵”,将所有要做事分成四类:紧急且不重要的——移交它;非紧急且不重要的——别管它;非紧急但重要的——计划它;紧急且重要的——现在就做!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目标:一个考虑周详、符合自己价值、实事求是、积极正面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但本身具有吸引力,更能不断地促使你实现它。当你一想起它的时候,你就会感到一股强大的、无法抗拒的兴奋和力量从心底涌起。正直意义上的时间管理,是实现工作和生活之间的良好平衡。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现自己的“黄金时间”,即一天当中感觉精力充沛、能力非凡的时间段。努力倾听自己身体的节奏,不要与自然的身体节奏对抗,将黄金时间的潜力最大化。保持生活的平衡还意味着你要能安排出时间,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能量恢复和更新。高效能教师总是确保自己拥有足够的稳定区以使自己取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结论:从容把握时间,合理掌控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做对最重要的事。
习惯五:构建和谐关系
我们渴望与他人能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话顺畅,相互之间没有误会,可以毫不拘束地谈话,有一种信任感在彼此间存在。高效能的教师认识到,建立联系的第一步是构建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可以创造出来的。和谐关系有着不同的层次,建立恰当层次的关系很重要。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跟某人建立一种和谐关系,这样做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第一步:配合。“穿着别人鞋走路”是帮助我们理解如何最简单快捷地建立和谐关系的一个比喻。想要有意识地建立和谐关系,需要对其有高度的重视。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是我们都向和我们相似的人做出回应。可以选择与他的任一方面保持一致:姿态、姿势和动作、声音、呼吸都可以加以模仿,用潜在的动力创造理解和依赖的气氛。
第二步:让谈话默契。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不一样的表达习惯和方式,不一样的思维舒适地带。注意别人说话时采用的词或短语可以有机会接近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帮助我们拓展自己的认知,这也是解答自己脑中时常出现疑问的最有效的方法,甚至能改变与别人沟通的方式。语言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建立和谐关系的另一个机会。高效能教 师懂得人们在思维上会有视觉、听觉或动觉上的倾向性,因此能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需要。
第三步:步调一致与引领向前。构建和谐关系需要前后一致、持之以恒。身边会有一些处在管理岗位的教师以为单凭他们的地位就足以认别人遵从他们的领导,但是,如果缺乏一种和谐的关系,他们从员工那里得到的回应可能会是异议、反对和不满。相反,如果这种关系对位了,那么与你一同工作的人就会跟随你向前——他们能从你的身体语言、你的口头语言和你的观点中与你配合默契。对于任何工作关系来说,最好的结果莫过于以共识的方式做出决定。
结论:成功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和谐”是这种关系的基础。高效能的教师不会采取操控式、独裁式、作威作福式的方法。习惯六:用心倾听很有效
真正的倾听是一个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过程,我们除了能听到话语的表面以后,还能注意到那些没有被说出来的弦外之间、言外之意。缺乏效率的倾听是有效沟通的最大障碍。有研究表明,倾听学是让孩子学会有效交谈的更强效的手段。可是,许多人的倾听仅仅是表面的“伪倾听”,他们的心里在想着另外的事。我们需要有技巧的倾听让有效沟通进行下去,同时还能增强对方的自尊感。倾听——主动而非被动。有人际交往中,有93%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因素传递的,所以如果我们不能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各个感官,仅凭借一张嘴的话,我们必将损失大量的有用信息。所以,我们要调动一切的有效交流的要素:体势、手势、眼神、语音、语调等,全身心地倾听。在看中听。作为一个高效能的倾听者来说,我们要看见可以看见的,听见可以听见的。人们在说话的时候,他们眼睛的移动方向可以反映出他们独特的思维舒适带,这是判断他们思维的最容易辨别的外部线索之一。倾听即听见。我者有个很有意思的忠告:小心使用“为什么”,用不好就给我盘问的感觉。使用“发生了什么事让你那样做?”比“你为什么要那样做?”更容易让对方接受。另一个谈话的技巧是将谈话用作激励工具,利用提问强迫对方改变思考模式。以下是一段精彩的提问,帮一个人成功摆脱消极的思维: “我考试从来没有考好过。”“从来?真的人来都没有?” “呃„„只有一次考得还不错。” “啊——那一次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对那一科真的感兴趣。” “具体地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那时学习很努力„„” 要注意交流过程中少用“不能”、“不应该”、“无法”、“做不了”这类的说法,这些语词意味着你在不合理地限制着别人的行为。倾听即感知。用心倾听,不仅仅是听见。“听见”是用自己的意思在理解别人所说的话。用心倾听要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位置或立场去感觉事物。这些立场包括: 第一立场:从自己的立场对别人话进行思考。第二立场:设身处地地思考别人的情况,体验别人的体验。第三立场:以局外人的视角观察。
结论:培养倾听技能,可以提高理解他人立场的能力。还能弥合对方言语上的空缺,通过精确提问去促进自己的理解并帮助他人摆脱消极思维的恶性循环。
习惯七:用行为制造影响 教师的身处一个复杂、极富挑战性的环境,你必须跟他人并肩合作,在这个环境里,别人的行为可能无法预测、飘忽不定或者难以对付。作者坚持一个信条:“世上没有难对付的人”,哪怕对方是一个来势汹汹、固执己见的家长。果断自信是对那种试图欺负、操控、恩惠或批评你的行为的一种有效回应。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套外在的技巧,更是可持续生效的来自于我们内在的改变。什么是果断自信?挑衅和顺从看上去很不一样,但它们都有共同的根源。它们都是自尊程度处于低位的人展示出来的行为。这些人没有足够的自信,他们不能做出与自己价值协调一致的行为。人们对这种行为只能是愤怒、回避和不尊重。果断自信要求我们用一种直接、诚实和得体的方式与人沟通,能够在争取自己权利的同时诚心诚意地照顾到别人的利益。这是一种讲求原则的行为,它能让你最大限度地获取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果断自信的关键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要求上:
1、价值观。要对自己的权利有价值心中有数,挑战各种不一致和不平等的行为。
2、感官敏锐度。当别人实施充满成见或操控性的行为时,你能敏锐地察觉到。
3、管理“状态”。给自己锚定一种掌控局面、充满自信、拥有控制力的状态。
4、身体意识。保持一种放松的、开放的坐姿或站姿,声音语调尽可能平和均匀,适当 的眼神交流,让别人更容易注意到你要表达的意思。
5、获取信息。使用精确提问的技巧,与对方建立更加开放和坦诚的交流。
6、灵活性。适当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改善与他人的交流。
7、良好的自我感觉。自吹自擂、盛气凌人的表现其实是为了掩盖内心深处的不自信。自我感觉并不等同于自吹自擂或是不健康的自以为是。这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现实评估。回应他人的行为。采取果断自信的立场,通过创造开放和“安全”的氛围来促使人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承认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作者介绍了一个常见的表达方式:“是的,我听到你说的是。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很容易让会议陷入僵局。如果换成另一个方式“我明白你的想法了,那么你有没有从这个角
度考虑过„„”,将会营造一个完全不同的效果,对方将有可能认真考虑你的观点,因为你没有用“但是”将他们的观点置之不理。说服自己果断坚定。消极的自我对话会限制你做出积极、有原则的行为。所以我们需要有一套坚定果断的思考方式,走出消极的状态。循序渐进。从小处入手,勤于练习。习惯八:扩大影响力
这个习惯关注的是理解群体动态以及将普通群体与一个高效团队区分开来的要素。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将学到的技巧应用到影响群体工作和改善团队表现当中去。有人希望可以“逃离这一切”,为自己找到一些独处的空间,但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你要不断地与各种人群互动。一个群体必须在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之后才能演化成一个富有成效的团队。思索你的团队目前正处于怎样的阶段,以便确定适宜的领导方式是很有益处的。团队的领导者不仅仅要具备有序、自信,持久和幽默的人际技巧,还要对团队的发展阶段作出策略性的判断。当一个群体日趋成熟,发展到接近一个团队时,它的领导者要能判断出这一点,这样的领导方式才能转变到相应的发展阶段。团队形成的四个阶段:形成——风暴——趋于常态——表现。一个群体的氛围同群体成员的情感状态联系极为密切,一个群体的社交氛围能够像天气一样影响人的情绪。领导力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感受群体或团体氛围的能力。通过理解他人的感受,领导者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适当的调整——不论是驱散恐惧、平息愤怒或是鼓舞士气。在这些技巧中重要的是控制感情状态。不管你在一个群体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自我意识和控制情感这两个特质将让你能够以积极的方式影响这个群体的氛围。最终,一个领导者最有意义和负责任的做法就是控制他们自己的心态。要让一个群体转变为一个成功的团队,领导者必须要满足一些特定的要求: 任务的要求:要有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 团队维系的要求:要有一种互相支持的宗旨。 团队中会有个人需求:领导者需要认识到不同成员会有不同的要求。要想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专业人士,思想和行为的灵活性有可能是最关键的因素。灵活性是领导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要创造一个高效的工作氛围,使团队成员精诚合作、达成目标,意味着领导者要在任务和关系行为这两个方面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就算仅仅做一名老师也需要灵活性。领导力不仅仅属于领导者,而是属于在任何一个层次上以某种方式领导他人的人。花一些时间思考一下自己团队的状况和团队行为的有效性将会帮助你培养有效的领导技能。习惯九:深化影响力
老师要在教室和学校的执教活动当中吸收从教育、心理以及社会研究中所获得的知识。我们要在不失去自己宝贵个性的前提下学会同其他个体联合,从而与其他习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通过理解对事物赖以做出结构性的解释能够让你获得一种洞察力。理解一个系统意味着你可以意识到能够引发改变的行为。不论一个组织是多么的庞大复杂,组成它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使它得到维系。现在“企业精神”是一种思考和行为的方式,具有企业精神的行为不仅局限于开创和运作一家企业。人们可以在各行各业表现出企业精神来,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它看做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专业人员的行为的一方面。即使没有一个清晰的模式,人们通常仍然认为企业家们在行为中展示出了一定的特性和模式。我一直认为企业家是那些能够将洞察机会的能力和抓住机会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人。同时,这些能力也能够让高效能教师提升和扩大他们的影响力。世界在前进,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过去,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是在一个“盒子”里进行教学,今天我们不能再将自己局限在教室里,我们要走出这个舒适圈,认识到同其它专业人员、学生家长进行合作、并对社会大众进行回应的需求。要意识到现在和将来,学校会面临着许多挑战,要适应明天的学校,老师们需要拥有一种新形式的职业精神。高效能教师也在全球背景下看待自己作为专业人员的角色。对于他们来说,学校的围墙是能够穿透的。他们试图理解外界施加给自己的压力和影响,却不会对它们产生憎恶情绪。他们寻求拓宽自己对于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改进自己的课堂,也是为了成为全球教师联盟的贡献者。
第二篇:《高效能教师的9个习惯》读书笔记
《高效能教师的9个习惯》读书笔记
贾奇·特布尔用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作为开头,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有个管道工在用锤子敲打完水管后向他的客户索要50块工钱。客户质疑价钱并要求解释,管道工给他开了这么一张清单:用锤子敲管子收5块钱,知道往哪儿敲收45块钱。作者说她写这本书花费的时间不多,但“知道住哪儿敲”却需要一生的经验。我们教师就如同一个个的管道工,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与课堂,要想知道该往哪儿敲,就跟着作者好好学学吧~
习惯一:开始独立思考
开始独立思考意味着你准备好认识自己的身份和职业角色,并且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理解思考“什么”,也要理解“怎样”思考。一个人如果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这就标志着他将摆脱蒙昧,逐步高效、自如地适应复杂的环境。所以说,开始独立思考是成为优秀教师漫漫长路之起点。
教师职业本身是一个爱恨交织的职业。在困惑袭来之时,是否会怀疑我们原来怀有的崇高理想?而反思我们的工作体验有助于我们在遇到困难时理清头绪。
对于像教师这样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对于自己的职业都有着巨大的付出和投入。所以当我们遭遇到挑战或面临一个问题时,我们或许很难退后一步用逻辑和理性去思考这个处境。高效能的教师会对自己的职业能力作一个现实的评估。他们知道哪些是自己胜任的领域,并清楚有待提高的区域,能够接受更有经验的同事们的建议。他们以将批评看做是一种帮助而不是一种人身攻击,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和职业角色之间的区别有着清醒的认识。
辨别身份和角色之间的区别有一个简单的办法:身份对应的是意义,而角色对应的是功能。
最优秀的教师知道何时就调整自己的行为,他们有勇气践行自己的价值,改变他们认为不公平、不公正的事。优秀教师对自己在教育和教学上的价值有着清醒的认识,还能审视自己的价值是否贯彻在职业行为之中,是否贯穿在与学生和同事的互动方式之中。这些信仰和价值是他们坚强的精神后盾,这让他们的职业行为连贯。值得我们学习的高效能教师的一些价值观:
教育除了培训学生使他们就业这人功能之外,它还有朴素的道德追求和社会功能。
智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培养的,它不是一种固定的特征。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是个人特有的。 如果一个孩子不会学习,其原因是老师尚未能找到一把能让他学习的钥匙。 老师能为孩子做的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是鼓励他们自尊自强。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有助于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形势或问题:例如,当学生们走进教室时,他们看到的是不是一个有趣、能启发他们的环境?你能否引入有趣的内容为学生创造一种能认真学习的气场?你怎么做会让学生都满意?
根据思维习惯因材施教。人们在理解事物时,通常都要用到三个主要的思考形式——图像(视觉)、声音(听觉)、或想起的某种触觉。我们可能偏爱一种方式胜过其他,这就会渐渐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势。发现自己的思维舒适地带对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和促进自我完善是十分重要的,一流的教师并不会止步于此,他会更进一步。他会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学生的需要,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和他人互动时的灵活性,反过来也使优秀教师更职业化。结论:独立思考的习惯帮助我们分清身份和角色之间的区别,树立一处清晰自信的职业身份感,从一套信仰和价值体系出发思考问题。重要的是,你要思考自己的信仰和价格同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且要有信心将它们实践到你的教室里。
高效能教师能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也能让自我日趋完善。开始独立思考,就是要帮助你改变自己,改善职业状况。
习惯二:如何建立自信
我们需要解决问题的技能、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保持自信、善于沟通的态度。习惯二就是要增加大脑和身体的灵活性,让我们有能力做到优秀。
建立自信是职业自我完善不可少的基础。老师不仅仅要让孩子们为随时在天翻地覆的世界生存做好准备,在教师自己的工作环境中变化也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同时也变得更为脆弱,自信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建立自信需要培养直觉。在多变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学会利用自己的印象、直觉和感觉。事实证明,直觉在职业发展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甚至可以当之无愧地同理性和自省相提并论。优秀教师明白正确地使用自己的直觉可以增强他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心,还能拓宽他们职业行为的广度。
如果说直觉是“认识和学习的一种方式”的话,那么有两个基础性的因素值得重视。它们是感觉敏锐度——一种认识方式,以及反馈——一种学习方式。
培养直觉的要素:感觉敏锐度。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聚焦我们的注意力,当我们把注意力聚焦在一个活动上时,我们就过滤掉了关于周遭环境的其他所有信息。我们会用定势和成见看待人和事。直觉是由经验发展而来的,只有我们对自己的经验保持批判的清醒,直觉才会变得可靠,由直觉产生的职业判断才会有稳固的基础。建立自信的要求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它要我们更细致地关注我们关注到的事物,不要对我们眼见、耳闻、心觉的事物想当然。高效能的教师深谙学生的千差万别,能够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由于知道学习因人而异这个道理,他们不会只按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去教学生。他们与他人的沟通方式也是多样的。在沟通中,他们变化自如、灵活应对,因为他们能明白别人的各种回应,并且清楚自己说的话能被别人理解。
反馈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我们获取反馈最觉的办法就是别人的反应。我们也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
发现能管住自己的“触觉锚点”。作者的感觉很细腻、敏锐,在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会有这样的感觉:像一条缆绳的小船一样,在狂风与恶浪中失去了方向,迷失掉自我。这时我们需要一些“船锚”,将自己的从繁杂的干扰中“弹回”原来的情感或状态。我们需要给自己安放一个“触觉锚点”,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回复到自信、有自我控制力的感觉中去。一件物品、一张图片,就是我们管住自己的“锚”。高效能的教师能应对不同的情况,显示出多方面的行为灵活性,但却不会因为别人对他们的要求而偏离自身轨道。在有需要的时候,他们总能有效地利用内在资源,使自己安定下来,进入一种适宜的心理、情绪和身体状态。
结论:教师的工作生活是复杂的,任何一天都可能要做出一千个决定:怎样去响应某个学生;怎样给一个同事提建议;怎样对一堂早已安排好的课进行调整使它更能满足不同的学习习惯„„我们选择将自己沉浸在紧张、程式化的工作之中,我们也可以选择建立自信,把自己的感官打开,抓住机遇,培养思维和行为的灵活性。建立自信要求我们关注感官收集的信息,培养依靠直觉灵活行事的能力。我们要意思到并且响应学生和同事中的差异性。建立 2 自信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自己内在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源有效地应对各种要求和挑战,使自己能在一个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里面高效能地工作。
习惯三:正确处理压力 处理好压力,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反应,作者在此部分更像一位资深的心理学家——当你视工作为乐事,生活就是享受;当你视工作为差使,生活就是奴役!我们是选择的享受还是受奴役?
教师是个压力山大的职业,教师职业中有百分之四十的人表示自己承受着高度的压力,这个比例远大于公共部门的其他职业。作者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失去控制”时,才会感觉到压力和情绪紧张,变得意志消沉。高效能的教师有能力应对和处理引发压力的工作条件,养成了两个重要的习惯:从容把握时间和养成用行为制造影响的能力。从容把握时间指的是能优化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要完成更多的工作,就要学会抓紧时间,劳逸结合。而自信果断地与他人打交道是另一项非常重要的避免压力的技巧。
压力的影响:短期看,紧张积累会导致身体疼痛、头晕、胃不适。长期看,会影响身体免疫力,导致更严重的症状。高效能教师总能采取行动,使自己永久地摆脱“压力事件——自动反应”的循环。
思路一:认清选择
一些充满压力的情况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多数事情是有选择的,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有没选择对。作者举了下面两个事例,我被这两个故事深深地震撼了:
戴维是一个高效的教师,还具备一名优秀校长的潜质。但是戴维认识到,对他而言工作的满足感来自与学生的互动,来自向这些年轻的心灵传授有益于他们成长的知识。他认为自己能给学生施加一种正面的影响,使他们能养成自尊和自信的品质。戴维觉得对他来说,这才是他职业角色的真正价值所在。所以他做出明确决定,不去谋求任何管理职位。
和戴维不同,盖纳是一名校长。对她而言,晋升到校长这个职位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烦恼。她也曾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她却尝试着去承担她所在小学的管理和领导工作。她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从自己的职业生活中得到什么,也没有想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相反,她寻求晋升,仅仅是因为她相信就应该那样做。在实现后,她从日常的工作中得不到一点儿满足感。相反,她总是为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而备感苦闷,她抱怨自己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因为不能依赖任何人,她向她的下属倾诉和那些难对付的学生家长打交道的细节。最终,她在长期压力下病倒了。
戴维和盖纳都曾是优秀的教师,他们的不同结局源于不一样的选择。我们要跳出自己狭窄的范围,认准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要做明智的戴维,不能当可怜的盖纳。
“大棒”和“胡萝卜”虽然都可以激发我们向着目标前进。但两者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更多的是压力,后者却要积极得多。
思路二:改变灯光
作者认为,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心理。“世上的事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是我们的想法让它们有了好坏之分”。例如,面前有半杯酒,一个怨愤的人往往会坚持认为是有人喝掉了里面的酒。如果没有采取有效行动,消极的情绪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一件很小的事儿很容易就会演化成你所认为的“人格侮辱”,哪怕一开始与所谓有 3 侮辱毫无关系。
作者给盖纳提出了换个思路的建议:可以将面临的困难看作是挑战,这些挑战可以激励她不断向前,积累更多的经验,拓展自己的技能,学会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成为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职业人士,这样她的酒杯就会满溢着芬芳的美酒。
灯光的话题源自于剧场,同样的人物,同样的背景,却会因为灯光的不同,给观众制造不同的感受。我们可以用相同的策略把那些负面的情绪转化为更有利于自我完善的情绪。只需要启动“换灯”按钮,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看法,从而改变对一个情况的理解,进而改变感受。而能够主动地、有意识地扳动开关,改变想法,是这个思路的关键。
改变感觉:把它写出来
在消极想法挥之不去的时候,一个有用的办法就是“把它写出来”。比如写日记,写一些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它让我们能够诚实地自我表达。为了写出自己的情绪或忧虑,你首行要去思考它们,正是这个过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感情,并且与之达成妥协。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其它的两种“写出来”,包括写信,都是值得借鉴的好方法。
找到自己的“福乐境界”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完全投入自己的工作并且愈战愈勇,这是一种完全沉浸在一项活动里的体验,对正在做的事全神贯注,这是一种不费力气做事的境界,没有任何的压力,这个时候我们的意识里充满了各种体验,而所有的这些体验都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中。这就是作者所讲的“福乐境界”。一个处于“福乐”之中的人,他的意识已经没有杂念和不相干情绪的空间。虽然自我意识消失了,但他却感觉自己比平时更加强大了,时间感也在这里变形了,几小时的时间仿佛在几分钟里就流过去了。我们不能奢望“福乐”每天都有,不过当“福乐”发生的时候,那肯定会是一种适合我们“锚定”的最佳状态。这样,我们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用这种感觉来提升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能量。
结论: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处理消极的思想和情绪,不会放任它们继续存在。他们明白一份高要求的职业还能为他们带来具有高度挑战性又引人入胜的经历。
习惯四:从容把握时间 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有太多的事要做,而时间却总不够。”“我感到压力、心烦,从早到晚,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我想过那种快乐、丰富、平和的生活。”教师承受着巨大的时间压力。作者介绍说她有一个小本子,在里头记一些待办事项,用以管理自己的时间,给每个需要完成的任务都设置了最后期限。每当完成一件事,都从本子上将它划掉,从中体会到极大的成就感。凡是答应了别人并且记在了本子上的事,就不用担心会忘记。在开会之前,不但会核实会议开始的时间,也会核实结束的时间。还会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把会议重点在脑子里过一遍,记得带上会议所需要的文件和材料。如此从容把握着时间。
有的人将工作看成是一件应该尽可能快、尽可能高效地去完成的事,对他们来说,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应该将其忘掉,将来怎么发展才是最需要关心的。另有一些人将过去看成是压在身上的一种负担,经历的时间越长,事情越多,压力就越大,最终无法承受。还有一些人则毫无时间观念,他们糊里糊涂地生活,视时间为身外之物。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时间线,充分理解活在“当下”,即百分之百地投入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中去,而无需劳思费神地一会儿担心昨天发生过的事,一会儿担心明天可能会发生的事。那样只能将你分散注意力,偏离现在的事。
我们所有人都有拖延的习惯,而且会给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其实,当我们自欺欺人地去找借口时,浪费的是自己的心理能量。“没有什么比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一个未完成的任务更令人筋疲力尽的了。”与其让自己持续地处于压力之下,不如换一种方法生活,变得容易许多。
要想高效地处理好事务,还要判断好事务的紧急和重要程序,作者介绍了“紧急/重要矩阵”,将所有要做事分成四类:紧急且不重要的——移交它;非紧急且不重要的——别管它;非紧急但重要的——计划它;紧急且重要的——现在就做!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目标:一个考虑周详、符合自己价值、实事求是、积极正面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但本身具有吸引力,更能不断地促使你实现它。当你一想起它的时候,你就会感到一股强大的、无法抗拒的兴奋和力量从心底涌起。
正直意义上的时间管理,是实现工作和生活之间的良好平衡。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现自己的“黄金时间”,即一天当中感觉精力充沛、能力非凡的时间段。努力倾听自己身体的节奏,不要与自然的身体节奏对抗,将黄金时间的潜力最大化。保持生活的平衡还意味着你要能安排出时间,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能量恢复和更新。高效能教师总是确保自己拥有足够的稳定区以使自己取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结论:从容把握时间,合理掌控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做对最重要的事。
习惯五:构建和谐关系
我们渴望与他人能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话顺畅,相互之间没有误会,可以毫不拘束地谈话,有一种信任感在彼此间存在。高效能的教师认识到,建立联系的第一步是构建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和谐关系有着不同的层次,建立恰当层次的关系很重要。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跟某人建立一种和谐关系,这样做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一步:配合。“穿着别人鞋走路”是帮助我们理解如何最简单快捷地建立和谐关系的一个比喻。想要有意识地建立和谐关系,需要对其有高度的重视。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是我们都向和我们相似的人做出回应。可以选择与他的任一方面保持一致:姿态、姿势和动作、声音、呼吸都可以加以模仿,用潜在的动力创造理解和依赖的气氛。
第二步:让谈话默契。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不一样的表达习惯和方式,不一样的思维舒适地带。注意别人说话时采用的词或短语可以有机会接近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帮助我们拓展自己的认知,这也是解答自己脑中时常出现疑问的最有效的方法,甚至能改变与别人沟通的方式。语言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建立和谐关系的另一个机会。高效能教 5 师懂得人们在思维上会有视觉、听觉或动觉上的倾向性,因此能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需要。
第三步:步调一致与引领向前。构建和谐关系需要前后一致、持之以恒。身边会有一些处在管理岗位的教师以为单凭他们的地位就足以认别人遵从他们的领导,但是,如果缺乏一种和谐的关系,他们从员工那里得到的回应可能会是异议、反对和不满。相反,如果这种关系对位了,那么与你一同工作的人就会跟随你向前——他们能从你的身体语言、你的口头语言和你的观点中与你配合默契。对于任何工作关系来说,最好的结果莫过于以共识的方式做出决定。
结论:成功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和谐”是这种关系的基础。高效能的教师不会采取操控式、独裁式、作威作福式的方法。
习惯六:用心倾听很有效
真正的倾听是一个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过程,我们除了能听到话语的表面以后,还能注意到那些没有被说出来的弦外之间、言外之意。缺乏效率的倾听是有效沟通的最大障碍。有研究表明,倾听学是让孩子学会有效交谈的更强效的手段。可是,许多人的倾听仅仅是表面的“伪倾听”,他们的心里在想着另外的事。我们需要有技巧的倾听让有效沟通进行下去,同时还能增强对方的自尊感。
倾听——主动而非被动。有人际交往中,有93%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因素传递的,所以如果我们不能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各个感官,仅凭借一张嘴的话,我们必将损失大量的有用信息。所以,我们要调动一切的有效交流的要素:体势、手势、眼神、语音、语调等,全身心地倾听。
在看中听。作为一个高效能的倾听者来说,我们要看见可以看见的,听见可以听见的。人们在说话的时候,他们眼睛的移动方向可以反映出他们独特的思维舒适带,这是判断他们思维的最容易辨别的外部线索之一。
倾听即听见。我者有个很有意思的忠告:小心使用“为什么”,用不好就给我盘问的感觉。使用“发生了什么事让你那样做?”比“你为什么要那样做?”更容易让对方接受。另一个谈话的技巧是将谈话用作激励工具,利用提问强迫对方改变思考模式。以下是一段精彩的提问,帮一个人成功摆脱消极的思维:
“我考试从来没有考好过。”
“从来?真的人来都没有?” “呃„„只有一次考得还不错。” “啊——那一次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对那一科真的感兴趣。”
“具体地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那时学习很努力„„” 要注意交流过程中少用“不能”、“不应该”、“无法”、“做不了”这类的说法,这些语词意味着你在不合理地限制着别人的行为。
倾听即感知。用心倾听,不仅仅是听见。“听见”是用自己的意思在理解别人所说的话。用心倾听要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位置或立场去感觉事物。这些立场包括:
第一立场:从自己的立场对别人话进行思考。
第二立场:设身处地地思考别人的情况,体验别人的体验。第三立场:以局外人的视角观察。
结论:培养倾听技能,可以提高理解他人立场的能力。还能弥合对方言语上的空缺,通过精确提问去促进自己的理解并帮助他人摆脱消极思维的恶性循环。
习惯七:用行为制造影响
教师的身处一个复杂、极富挑战性的环境,你必须跟他人并肩合作,在这个环境里,别人的行为可能无法预测、飘忽不定或者难以对付。作者坚持一个信条:“世上没有难对付的人”,哪怕对方是一个来势汹汹、固执己见的家长。
果断自信是对那种试图欺负、操控、恩惠或批评你的行为的一种有效回应。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套外在的技巧,更是可持续生效的来自于我们内在的改变。
什么是果断自信?挑衅和顺从看上去很不一样,但它们都有共同的根源。它们都是自尊程度处于低位的人展示出来的行为。这些人没有足够的自信,他们不能做出与自己价值协调一致的行为。人们对这种行为只能是愤怒、回避和不尊重。果断自信要求我们用一种直接、诚实和得体的方式与人沟通,能够在争取自己权利的同时诚心诚意地照顾到别人的利益。这是一种讲求原则的行为,它能让你最大限度地获取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果断自信的关键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要求上:
1、价值观。要对自己的权利有价值心中有数,挑战各种不一致和不平等的行为。
2、感官敏锐度。当别人实施充满成见或操控性的行为时,你能敏锐地察觉到。
3、管理“状态”。给自己锚定一种掌控局面、充满自信、拥有控制力的状态。
4、身体意识。保持一种放松的、开放的坐姿或站姿,声音语调尽可能平和均匀,适当的眼神交流,让别人更容易注意到你要表达的意思。
5、获取信息。使用精确提问的技巧,与对方建立更加开放和坦诚的交流。
6、灵活性。适当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改善与他人的交流。
7、良好的自我感觉。自吹自擂、盛气凌人的表现其实是为了掩盖内心深处的不自信。自我感觉并不等同于自吹自擂或是不健康的自以为是。这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现实评估。
回应他人的行为。采取果断自信的立场,通过创造开放和“安全”的氛围来促使人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承认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者介绍了一个常见的表达方式:“是的,我听到你说的是。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很容易让会议陷入僵局。如果换成另一个方式“我明白你的想法了,那么你有没有从这个角 7 度考虑过„„”,将会营造一个完全不同的效果,对方将有可能认真考虑你的观点,因为你没有用“但是”将他们的观点置之不理。
说服自己果断坚定。消极的自我对话会限制你做出积极、有原则的行为。所以我们需要有一套坚定果断的思考方式,走出消极的状态。
循序渐进。从小处入手,勤于练习。
习惯八:扩大影响力
这个习惯关注的是理解群体动态以及将普通群体与一个高效团队区分开来的要素。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将学到的技巧应用到影响群体工作和改善团队表现当中去。
有人希望可以“逃离这一切”,为自己找到一些独处的空间,但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你要不断地与各种人群互动。一个群体必须在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之后才能演化成一个富有成效的团队。思索你的团队目前正处于怎样的阶段,以便确定适宜的领导方式是很有益处的。
团队的领导者不仅仅要具备有序、自信,持久和幽默的人际技巧,还要对团队的发展阶段作出策略性的判断。当一个群体日趋成熟,发展到接近一个团队时,它的领导者要能判断出这一点,这样的领导方式才能转变到相应的发展阶段。团队形成的四个阶段:形成——风暴——趋于常态——表现。
一个群体的氛围同群体成员的情感状态联系极为密切,一个群体的社交氛围能够像天气一样影响人的情绪。领导力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感受群体或团体氛围的能力。通过理解他人的感受,领导者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适当的调整——不论是驱散恐惧、平息愤怒或是鼓舞士气。在这些技巧中重要的是控制感情状态。不管你在一个群体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自我意识和控制情感这两个特质将让你能够以积极的方式影响这个群体的氛围。最终,一个领导者最有意义和负责任的做法就是控制他们自己的心态。
要让一个群体转变为一个成功的团队,领导者必须要满足一些特定的要求: 任务的要求:要有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 团队维系的要求:要有一种互相支持的宗旨。
团队中会有个人需求:领导者需要认识到不同成员会有不同的要求。要想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专业人士,思想和行为的灵活性有可能是最关键的因素。灵活性是领导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要创造一个高效的工作氛围,使团队成员精诚合作、达成目标,意味着领导者要在任务和关系行为这两个方面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就算仅仅做一名老师也需要灵活性。
领导力不仅仅属于领导者,而是属于在任何一个层次上以某种方式领导他人的人。花一些时间思考一下自己团队的状况和团队行为的有效性将会帮助你培养有效的领导技能。
习惯九:深化影响力
老师要在教室和学校的执教活动当中吸收从教育、心理以及社会研究中所获得的知识。我们要在不失去自己宝贵个性的前提下学会同其他个体联合,从而与其他习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
通过理解对事物赖以做出结构性的解释能够让你获得一种洞察力。理解一个系统意味着你可以意识到能够引发改变的行为。不论一个组织是多么的庞大复杂,组成它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使它得到维系。
现在“企业精神”是一种思考和行为的方式,具有企业精神的行为不仅局限于开创和运 8 作一家企业。人们可以在各行各业表现出企业精神来,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它看做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专业人员的行为的一方面。即使没有一个清晰的模式,人们通常仍然认为企业家们在行为中展示出了一定的特性和模式。我一直认为企业家是那些能够将洞察机会的能力和抓住机会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人。同时,这些能力也能够让高效能教师提升和扩大他们的影响力。
世界在前进,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过去,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是在一个“盒子”里进行教学,今天我们不能再将自己局限在教室里,我们要走出这个舒适圈,认识到同其它专业人员、学生家长进行合作、并对社会大众进行回应的需求。要意识到现在和将来,学校会面临着许多挑战,要适应明天的学校,老师们需要拥有一种新形式的职业精神。
高效能教师也在全球背景下看待自己作为专业人员的角色。对于他们来说,学校的围墙是能够穿透的。他们试图理解外界施加给自己的压力和影响,却不会对它们产生憎恶情绪。他们寻求拓宽自己对于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改进自己的课堂,也是为了成为全球教师联盟的贡献者。
第三篇:《高效能教师的9个习惯》读后感
《高效能教师的9个习惯》读后感
汪发余
今年暑假,学校为了给我们教师充电的,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英国教育学家贾奇〃特布尔的专著《高效能教师的九个习惯》。它是教师的职业成长圣经,揭示了高效能教师获得成功的关键。本来以为又是一本说教的书,就抱着怀疑的态度顺手翻了几页,谁知刚看了前言,就爱不释手了,感觉作者的思想真能给我们不少的启迪。
作者先讲了一个故事:有个管道工在用锤子敲打完水管之后向他的客户所要50块工钱。客户质疑价钱并要求解释,管道工开了这么一张清单:用锤子敲管子收5块钱;知道往哪儿敲收45块钱。作者说‚虽然写这本书花费的时间不多,但‘知道往哪儿敲’却需要一生的经验‛。贾奇•特布尔告诉我们她的经验是她通过多年教学、参加各种培训、讲学与自学逐步积累起来的,也和她多年中学校长并担任威尔士教委委员的经验是分不开的。就像我们国家的李镇西、刘京海、魏书生等等一系列教育名家,他们的经验也是多年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并取得成功的结果。
说那些教育名家可能离我们太远,那么对于我们教育一线的普通老师来说需要做的就是借鉴‚他山之石‛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富有实效,让自己少走弯路,更要让我们的学生不走弯路。‚要让学生知道往哪儿走‛,我们教师就必须清晰地知道‚往哪儿引‛。要提高我们教育教学的实效,我觉得关键就是要知道‚往哪儿敲‛。我们知道,一个教师要成为特色教师,不是像小鸡长成老鸡,只要熬上年头就行了。有的老师教一辈子学也未必能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这样的教师只能算是‚教书匠‛。可能因为‚管子不同了‛,那么老师就不知道‚往哪儿敲‛了。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改进。
我们对‚习惯‛这个词再熟悉不过了,学校里天天讲‚养成教育‛,养成什么?当然是好习惯。一般而言,这里强调的多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然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养成好习惯,对于这一点却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育人必先育己,非凡即平凡之坚持,教师同样需要寻求自我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而只有自觉养成并坚持好的习惯,才能在平凡的职业中创造不凡的业绩。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行为方式,都在教学生涯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习惯。有鉴于此,作者在书中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以教师积极的人生意义及行为准则为思考对象,以教师的人性为基点,从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的自我修养、教师的社会理想等方面详细介绍了9种好习惯,让每位阅读此书的教师都能从中受益,继而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掩卷沉思,那9个好习惯强烈地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让我明白不管是在教育教学还是在学习生活上,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都得靠努力、努力、再努力。名师们之所以优秀,成为高效能教师,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因为他们早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好习惯,并且长期坚持。可以说,是好习惯引领他们走向了成功。
曾经,我也努力面带微笑,可是没有将这种表情作为一种习惯带进课堂;也提前三分钟进过教室,却没把这样的行为化为一种习惯;在课堂上也有过创新,可是没有做到持之以恒……此时我才明白:我之所以普通,主要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和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所致。其实,一种行为如果长期下去,就会成为习惯;而好的行为一旦坚持下来,就会成为一种好习惯。
今天,我终于明白:只有把好行为坚持下去,好习惯方能养成。我将追求创新,教出个性;我将坚持‚反思‛,每天让课堂改变一点点;我将以饱满的精神面对每一天;我将更加用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和领导及同事的指导;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学生……
总之,我还要更加认真的研读贾奇•特布尔的这本书,还要以这本书为指导,既要努力经营自己,又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使自己成为一名高效能的教师。
第四篇:高效能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课程设计思路(原创)
标签: 智慧 课程 培训 高效能 七个习惯 分类: 培训、管理 2010-10-12 13:19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课程设计思路(原创)
请各位高人指点!
史蒂芬·柯维博士经久不衰的畅销课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揭示了一个人达到高效能的非常有效的习惯及路径,而使全球数千万的组织发生变化。此课程是世界上非常受欢迎的一个培训课程。
目前,在国内有非常多的人讲授这个课程,课程目前在国内非常火,有非常多的讲师以此课程作为吃饭工具,有经过授权的,有非授权而换成《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等等的,有自己根据书本重新开发的,课程授课方式也有非常多的版本。按照此课程的框架每个讲师授完课后,学员的反应基本都能学到一些东西,有一些感悟。
但是,学了这个课程理论,真的你就能成为高效能的人了吗?真正能得到改变的又有多少呢?不要说学员,即使是讲师自己,真正能做到实践的又有几个呢?比如习惯一积极主动,不再对外界的刺激自动化的反应,真不知道讲这个课的讲师能做到几分。许多讲师自己活在知识的技巧和方法的领域里,未曾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去理解、去充实自己生命的智慧,只是用他们所学会的一些方法和理论去教导别人
有一个小故事,叫弯曲的牛奶布丁: 两个穷困的年轻男孩,在城市和乡间挨家挨户乞食维生。其中一个男孩出生时就瞎了,另一个男孩协助照顾他,两人就以这种方式一起出去乞讨食物。
有一天瞎眼男孩病了,他的同伴对他说:“你留在这里休息,我到附近讨点东西,带食物回来给你吃。”然后她就出去乞讨了。
那天正好有人给这男孩一样非常好吃的食物,使一种印度式的牛奶布丁。他以前从未尝过这种布丁,觉得非常可口,但很可惜,他没有容器可以将布丁带回去给他的朋友,所以就把布丁吃光了。
他回来后就对瞎眼男孩说:“我实在很抱歉,今天有人给我一样很棒的食物叫做牛奶布丁,可惜我没办法带回来给你吃。“
瞎眼男孩问他:”什么是牛奶布丁呢?”
“喔!它是白色的,牛奶是白色的。”
由于生下来眼睛就瞎了,瞎眼男孩无法了解。“什么是白色呢?”
“不,我不知道。”
“白色就是和黑色相反的颜色。”
“那什么是黑色呢?”他也不知道什么是黑色。
“唉!试着去了解看看呀!白色!”但瞎眼男孩就是无法理解,于是他的朋友四下张望,就看到一只白色的鹤,他捉住了这只鹤,把它带到瞎眼男孩面前,说道:“白色就像这只鸟。”
由于眼睛看不见,瞎眼男孩伸出手,用手指去触摸这只鹤,说:现在我知道什么是白色了,白色是柔软的。”
“不是,不是,白色和柔软不柔软完全无关,白色就是白色!试着了解看看吧!”
“但是你告诉我白色就像这只鹤,我仔细摸过这只鹤了,它是柔软的,所以牛奶布丁是柔软的。白色就是柔软的意思。”
“不,你还是不了解,再试试看吧!”
瞎眼男孩再一次仔细触摸这只鹤,他用手从鹤的嘴巴摸到颈子、身体、一直摸到尾巴末端。“喔!我现在知道了,它是弯曲的!牛奶布丁是弯曲的!”
瞎眼男孩不能了解,是因为他没有体验白色的能力。
同样的,如果你没有真正的实践验,课程中的这些原则真理对你而言就永远是弯曲不正的。
所以,要真正做到并达成书中所揭示的这些高效能的习惯,不仅要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更要去实实在在的锻炼实践而让其成为自己的一种智慧。
古人有云:“三岁小儿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到”。任何时候,去问一个小孩:‘小朋友,你知道一个人要怎么样才会成功?’他一定会说:‘ 一个人要有恒心、有毅力、有自信、不怕失败、勇往直前才会成功。’连十几岁的孩子随时 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世界上成功的人、在生命里有成就的人、快乐的人,却是如此少呢? 许多人活在知识的技巧和方法的领域里,而没有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去理解、去充实自己生命的智慧。经常看到一些人碰到困难及挫败,在求助于别人时,有许多所谓的‘ 老师’会告诉他们:‘看开一点嘛,想开一点就好了,只要你把心里面现在的感觉放下了,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像这样知识性的教导何其多,但是 他们真懂得‘放下’吗?他们真的用自己的生命经验了解了‘放下’吗?他们真的具备‘放下 ’的智慧吗?什么是‘放下’?连释加牟尼这样有智慧的人,也花了六年的时间不停地求道、不停地追寻,用尽努力,但是最仍然绝望了——什么都没有。他灰心至极,拖着疲备的身体 渡过恒河,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刹那间,他抬头看到天上的星晨,他得道了,这时候 他真的懂得什么叫‘放下’。这个‘放下’是释迦牟尼花了六年的努力,终于决定放弃的那 一刹那,在他生命最深的地方了解什么叫‘放下’。我想生命的智慧是要用自己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经验,通过实践和总结,而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未曾经历追寻的人,不懂得什么叫‘放下’;未曾经历过生命里大悲伤的人,不懂得什么叫慈悲未曾经历过害怕、软弱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勇敢。
所以,智慧不是轻易可得的,更不是别人说一说就可以变成你的东西,它是要花很长的时间,用自己的生命勇敢的去追寻才能得到。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并达到这些高效能的习惯呢?必需有一些循序渐进的次第和路径,借鉴佛教中提升智慧的“闻思修”我这里把他总结为知识的学习、思考、及实践修炼。
第一阶段是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即闻慧,由听闻或阅读他人的话语而得到的智慧。闻慧非常有益,它启示你走往正确方向,犹如地图和地理知识,如果不掌握地理知识,没有地图,怎么确定方向、距离、路线?怎能保证不入歧途而顺畅到达目的地?但只有理论的知识即闻慧并无法使你真正达到目标,因为事实上这只是借来的智慧而已。因为他不是行走和实践,也不是达到目的地的真景实物的感受。你接受它可能由于盲目的信仰,或因为你认为这些理论能帮你达成你想要的目标。但这不是你自己的智慧。
闻慧的作用是引导你走向下一阶段:思慧,智识上的理解。以理性去了解判断所听闻或阅读过的道理是否合逻辑,有价值,有益处;果真如此,你才接受它。这种理解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假如你将它视为终点而不再前进,也就可能非常危险。有些人发展增长了智识上的理解,就自以为是很有智慧的人。他的一切知识只不过助长他自我膨胀而已,他离解脱之道还十分遥远。
思慧的正当功能是引导你进入下一阶段:修慧,由自身体验而培养出来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闻慧与思慧非常有用,如果它们能鼓励指导你往前走。然而,只有实际体验而得的智慧才能解脱,因为由亲身体验而得,才是你自己的智慧。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三种不同的智慧。一个医生开给病人一张处方,这个病人十分相信他的医生,回家后每天背诵这张处方,这可称为闻慧。之后这个病人还不满意,又回去找医生,并且要求医生解释处方,为何必需用这药?它有什么作用?这就是思慧。最后这个人终于服了药,唯有如此他的疾病才能治愈。由此可知,只有第三步修慧,才能真正带来利益。
故事:自己走这条路
印度北方有一个叫舍卫城的都市,佛陀有一个供大众内观修行及听闻其说法的中心。有一位年轻人每天晚上都会来听佛陀说法,但是过了好多年,年轻人却从未将佛陀的教导付诸实行。
数年后的某个晚上,年轻人提早到了,发现只有佛陀一个人,便走向佛陀说:“佛陀,我心中常常生起一个疑问!”
“哦?在法的道路上是不应该有任何疑问的,让我们来理清它们吧,你的问题是什么呢?”
“佛陀,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来您的内观中心。我注意到在您的周围,有许多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还有为数更多的在家居士,或男、或女。其中一些人已经持续地来您这儿好几年了。我可以看出,有些人已经确实达到了最终的阶段;相当明显地,他们已全然解脱了。我也看到有些人的生活确实获得改善,虽然我不能说他们已完全地解脱,他们活得比以前好。但是佛陀啊!我也看到秀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还是跟以前一样,有些时候比他们甚至更糟,他们一点都没有改变,或者是他们并没有更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佛陀?人们来见您这样一位伟大、全然觉悟、如此有力量又慈悲的人,您为什么不用您的法力与慈悲,让他们全都解脱叫?”
佛陀微笑着说:“年轻人啊!你住哪儿?你打哪儿来的啊?”
“佛陀,我住在舍卫城,就是这?萨罗国的首府。”
“是啊,可是你的样子看起来不像是舍卫城的人。你的故乡在哪儿啊?”
“佛陀,我从一个叫王舍城的都市来的,是摩揭陀国的首府。我在几年前来到舍卫城定居。”
“那你是不是断绝了所有与王舍城的联系呢?”
“没有,佛陀,我在那里还有亲友,而且也还有生意的往来。”
“那么你一定要时常往来舍卫城与王舍城之间了?”
“是的,佛陀,我一年要到王舍城好几次,然后再回到舍卫城来。”
“既然你已经往返舍卫城与王舍城之间许多趟了,你应该很清楚这条路了吧?”
“是啊,佛陀,我非常清楚这条路,甚至可以说,既然蒙上我的眼睛,我一样可以找到去王舍城的路,因为我已经不知走了多少次了。”
“那么那些非常了解你的朋友,他们一定知道你来王舍城,然后定居在此地吧?他们也一定知道你经常往返于王舍城吧,而且你也非常熟悉从这儿到王舍城的路吧?”
“是啊,佛陀,所有和我走得比较近的人都知道,我常去王舍城,而且也非常熟悉那条路。” “那么一定有人会来向你请教到王舍城的路。你会不会隐瞒一些不说,或是会解释清楚呢?”
“有什么好隐瞒的呢,佛陀?我会尽我所知告诉他们:你们要先往东走到波罗捺斯城,然后继续往前走到菩提伽耶,然后就到了王舍城。我会非常明白地告诉他们,佛陀!”
“那么你给了他们详细的解释之后,所有这些人是否都到达了王舍城呢?”
“那怎么可能呢,佛陀?只有那睦从头到尾走完全程的人,才能到达王舍城。”
“这就是我想向你解释的啊,年轻人!人们来见我,因为他们知道,我已经对这条路线非常熟悉。他们来问我:‘什么是通往涅槃,通往解脱的道路?’而我有什么好隐瞒的呢?我很清楚地路他们解释:‘就是这条路。’如果有的只是点点头说:‘说得好,真是一条正道’,可是一条也不踏上这条路;‘真是一条绝妙的正道啊’,可是不费劲去走完这条路。那么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到达最终的目标呢?”
“我不会把人扛在我的肩上,带他到最终的目标。没有任何人能把人扛在肩上背到最终目标。基于爱与慈悲,他顶多会说:‘就是这条路,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你也这样做,也这样走,你就能到达最终的目标’。但是每一个人都得自己走,自己走这正道上的每一步路。如果你往前一步,你就接近目标一步;如果往前走一百步,就接近目标一百步;如果走完了全程,就到达了最终的目标,你得自己走这条路。”
所以,要想让《高效能人士的本个习惯》真正达到效果,让学员真正掌握并达到高效能的习惯,除了必须进行的课程知识、理论的学习,还必须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及体系,让学员在学习了知识理论之后,能够真正的实践七个习惯并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东西。这样的课程才是有效的课程。
比如关于习惯一积极主动的课程思路习惯一积极主动,是七个习惯的基础,这个习惯做到了,你才能独立,才能真正做到后面的几个习惯。在这个习惯的学习中,从理论上我们学习了我们有选择的自由,面对外境的刺激我们能够运用四种天赋能力选择我们的回应。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我们就不会再怨天尤人,不会再将责任推给环境和别人,而为自己负起责任来而成为一个责任者,从而提升我们的影响力。
但是明白这些理论,我们就能做到积极主动了吗?习惯具有强大的力量,我们过去所累积的强大的习性模式控制着我们,你的心里所累积的潜意识控制着我们,如果你的这颗心有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摆脱过去的模式,我们在面对外境的刺激,还是会不由自主的选择过去的模式而生起自动化的反应。有如活火山的爆发,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爆发,或象是机器人一样,身上的很多按纽,碰触到哪一点,就会引起自动化的一种反应。
所以,在我们学习并明白积极主动的道理后,我们还需训练我们的这颗心强大到可以摆脱习性反应的束缚而获得自由。所以,需要有一些方法去训练强壮我们的心去突破和贡固。
我们的心被惯坏了,很狂野、很粗糙,其中大部分对我们都非常陌生,几乎就像未经探寻的蛮荒之地。我们对于自心所知既少,又无法控制;不止任何短暂的烦恼都能占据心,甚至连记忆等心理本有的工具,在我们需要时,也无法依赖它们。
没有受过训练的心,会让你陷入各种紊乱中,当我们生气、兴奋或处于任何强烈情绪中的时候,我们就会失去自制,完全被吞没掉。通常我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情绪占据了;就算是知道,甚至于情绪爆发前就已经知道,我们仍然无力阻止它的泛滥。一般常识都告诉我们,太多的愤怒对健康不好、嫉妒只会增加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的心未受训练,因此这些情绪仍然把我们变成了它的玩偶。——因为我们未受训练的心无法加以控制,使我们无法完全培养出自己希望的品性。未受训练的心就像要弄直狗的卷尾巴一样,不论你花多大力气把它拉直、拉向下,只要你一放手,它立刻又卷回去了。它的过程就像这样:你下定决心不再当自己欲望的奴隶,但是当遇到什么吸引你的东西时,你的心立刻高估那样东西,把它当成最可爱的东西,授与它足够力量来俘虏你。以这种方式,心创造出一张大网缠住了自己,对不同的事物染上瘾头,使这些事物变成不可或缺——没有 它们,你就觉得活不下去了。
这样的心容易被激怒、容易起伏、容易受外境影响、容易受操纵、容易因为肤浅的赞美而满足、容易被无意义的批评或毫无实质的恶言所伤害;它也经常太僵化、太固执,无法接受新鲜的主意。当不如意的事发生时,当所求不遂时,内心就绷得紧紧的,在心里制造紧张。开始打结,把自己身心两方面都绑得死死的,难以自拔。而且人们不会只让自己承受这些痛苦,还会将之转移发泄给周遭接触的人
如果你的心经过良好的训练,具有强大的力量,就能够自主控制成为自己的主人,使我们的心形成稳定的力量,即使面对各种动荡的境界时,仍保有正确状态而不随其转。让我们的心能在完全愤怒的状况中调整心理,内心安详和谐的生活,同时带给别人安详和谐;消除内在的负面情绪,从痛苦中解脱。
如果你在锻炼身体,身体会变得更健康、更强壮、更受你的控制;同样,此道理也适用于你的心。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社会上满目的是健身中心,健身俱乐部,忽视的却是心的健美。心的训练很必要,心是“自我”的基础。所以第二阶段及第三段课程的学习,设计了一系列的合适有效的活动、项目及锻炼方法,强壮你的心,让你突破过去所累积的习性模式,让你真正的达到积极主动的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三阶段课程设计介绍
第一阶段:认知
醒觉
第二阶段:蜕变
突破
转化
第三阶段:行动
实践
合一
第一阶段课程:醒觉(两天一夜(简化版)或三天两夜(标准版))
第一阶段课程的主题是醒觉,是一个启蒙,致力于唤醒你,让你有力量在生命的河流中回到当下,对生命的每个片刻充满觉察,并做出一致性的选择。
课程除了让学员了解关于七个习惯的理论、知识的讲座外,同时设计提供一个广泛观察自我的环境,通过参加者全情投入到一系列有方向的练习或活动中,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去发现认知的盲点,了解我们现有的观念与我们的成果的关系,了解是什么因素阻碍我们有效地发挥潜能。并了知我们有选择的自由,转过头来了解我是一切的根源,认识我们的行为、思想、感觉、情感的模式,这些之中有哪些是自动化的反应,哪些为生命带来创造性及好的结果?哪些又为生命带来限制及制约,从而了知我们创造了自己的实相。了解我们人格成熟从依赖到独立到互赖的的发展阶段及行动方向,检视自己的心态,加强自我洞察力,并且,对照现状迁善心态,进而可以选择相应的行动去突破现有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
第二阶段课程:突破(五天四夜)
第一阶段的目标是”认知、醒觉“,而第二阶段的重点则是”蜕变、突破"。通过第一阶段的课程,我们了解了一些理论和知识,这能帮我们走上正确的方向,但过去所累积的习性具有强大的力量,所以第二阶段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个个活动和环节,使你有机会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全方位、有效地洞悉自己的状况和表现。打破植根于心底、影响我们行动成果的固有思维模式,创建一套全新的有利于我们达到目标的思维信念系统。通过一系列模拟练习,锻炼识别心态的能力,使我们进一步认清自我,拓展认识和行动的领域,突破局限去发挥潜能。为实践阶段打好坚实基础。第二阶段通过转变心态去突破、丰富自我,增强达成目标、自我发展、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并将所学延伸作用于企业的发展中,去获取更大的成就。
第三阶段课程:实践(为期三个月)
第三阶段又称之为“高效能习惯实践阶段”,为期三个多月,是一个百炼成钢的过程,把在前两个阶段获得的成果应用到生活中,在实际生活中创造切实的可度量的成果。在此阶段除必须出席的三个周末课程外,还有特别设计的100天的的支持成长团体,和你的学习小组一同支持成长。将认知突破的体验转化为习惯,最终养成高效能人士的思维模式及行为习惯,以更好地发挥潜能、拓展极限、创造成果。本阶段以成果为重。参加者将会拟订目标与计划,通过不同的训练、评估去清晰目标和现状,检视行为的有效性,不断调整心态,以更有效地达到目标。教练与小组团队也会挑战和支持你追求卓越、创造佳绩。你会体会到高效能人士如何激发潜能和创意、促进目标的实现。同时,在此过程中参加者将提升自己的感召能力,去支持、鼓励他人完成自己的目标及团队的共同目标。并将此精神贯穿于整个实践阶段中,获得真正的共赢
第五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心得体会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习惯是通往成功路上最务实的一块基石,无论你是否前进在成功路上,一个好习惯能伴你成功、助你成功;而哪怕一个多渺小的坏习惯,都将成为阻碍你的成功路。读了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收获是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以及对竞争环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
这本书第一章讲到,要由内而外地全面造就自己,首先要转变思维,“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改变之门”需要你自内打开,敞开你的心灵,“努力探寻你的心灵,因为生活源自于此”。
同时,书中还讲到“品德为成功之本”,品德比能力更加重要。有能力而品德欠缺的人可能会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无法获得长远的成功。人的品质比他的言行更具说服力,品质好的人即使不能说也不会道、不擅长交际,也会赢得信任。比如现在人才市场的招聘,招聘单位越来越看注应聘者的人品,因为他们相信,能力和技巧都是可以很快培养出来的,而一个人的品格却是需要时间和复杂的条件下养成的。品格良好的人具有正直、成熟以及富足的心态;能力强的人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个人要在任何领域真正实现高效能,必须同时具备高尚品格与能力。能均衡发展这两个元素的人,才能成为值得被信赖的人。
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是遵循原则的基础上确立她的价值观和使命的,以此为基础制定管理规则,规则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程序,一个是制度。程序假设员工是傻瓜,教员工作正确的事,它是企业工作的路线图,要对员工多加以训练;而制度则假设员工是坏蛋,防止员工做错事,是惩戒的标准。没有规则就马上行动当然会提高企业效率,但也会带来执行面上的盲目。预测未来虽然很难,但对于管理者而言,却十分必要。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养成了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七个好习惯,即使你一早就很明白,也要积极主动、以始为终地开始行动吧,习惯是知识、技能与意愿的融合,关键是你想要做。七个好习惯是实现个人与人际关系高效能的途径,而其精髓不仅仅体现在每一个习惯,更蕴藏于各习惯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及先后顺序上。
本书中提到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统和综效”这一种习惯,现就“统和综效”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统和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秘,值得加以了解。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家。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统合综效的精髓是珍视差异、求同存异,也就是两个字“合作”,每个组织都在强调“团队精神”,统合综效其实是双赢思维与知彼解己的行动版本,在有了双赢思维作为思想基础和知彼解己作为沟通准则后,合作以追求高效的组织行为也就水到渠成了。合作中有一点很重要,也就是善于体察、学习和利用团队成员的智慧,而不是觉得自己是团队中最聪明的一员,要保持谦虚的心态,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
统合综效谈的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整合提练出第三种远胜过你我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而现实世界里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没有。一个好的团队一定会有争论,但是争论之后就会很认真的执行,而不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什么方案也拿不出来。
做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人,统合综效的习惯尤为重要。“团队”二字,拆解开来即一个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说话,也说明团队里沟通的重要性。优秀团队的特征之一即团队成员的互补性,如唐僧师徒四人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团队,他们中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有不同的才能和个性,也常有不同的见解,但他们的目标是坚定和一致的,而且最终他们达成了目标。一个优秀的团队领导者一定是一个坚定的目标管理者,比如唐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