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访骑楼的心得体会
走访骑楼的心得体会
来到社会文化考察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去过文革博物馆,也听过不少关于文化考察方向的讲座,走过不少地方。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走访骑楼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骑楼是一种怎么样的建筑。一般来说,骑楼的楼房是向外伸出,能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另外,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底下是可以通行,方便了在烈日或暴雨中没有带伞的人们。作为岭南传统民居与西方建筑艺术相结合演变而成的一种商住建筑形式,它不仅仅是城市生态的一部分,记录着城市成长的过程,生动地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人文风貌,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一个经典符号。
说句实话,虽然生活在广东,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却是从来没有留意过这种特色建筑——骑楼。所以,当有机会走到老城区好好地看看这些历史淘涤下来的建筑,我们都兴高采烈,跟随着老师的脚步,慢慢走进骑楼的历史风韵中。我们可以看到,汕头现存的骑楼大多数破败不堪,有的甚至整个楼层都坍塌了。但我们还是可以从现在的痕迹来想象骑楼之美,想象出当年它辉煌的时候,是多么地让人心醉心折。
其实,有些骑楼的主体建筑还是完整的,只是有些破败了。窗边秀美的雕花,洋溢着哥特式建筑特有的美丽;楼檐美丽的浮雕和装饰,透露出当时工艺的高超,那都是我们现在无法重现的美丽。现在它们都已经破败了。这是多么让人伤感啊!毕竟这些美好的历史留下的痕迹,我们已经无法再现了,如果连保留都做不到,那么,以后我们要如何回忆那段历史的芬芳?
我们知道,东莞现在的骑楼主要分布在振华路、大西路、和平路、维新路、中山路、中兴路等。其中振华路、大西路之前已进行“穿衣戴帽”工程,重新装饰了一番,地上也铺上石砖。中山路、中兴路等就保留了骑楼的原样。骑楼里现还经营了一些特色商铺如炭画铺、海味店、照相馆等。最近一段时间,为配合城市发展而进行的旧城改造,平定里、平乐坊等已被拆除,振华路上的几十米范围骑楼很多也被拆或损毁。关于骑楼的保护和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历史文物保护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讨论。而我们汕头的骑楼,却还是无人问津。
其实我们可以把还能看出原貌的骑楼好好保存下来,那都是历史的风韵所在啊。至于已经破败乃至坍塌的楼,现在已经没有那种工艺把它还原了,我们可以把它拆迁啊!这样,至少汕头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第二篇:骑楼观后感
骑楼展之观后感 9月8日下午和小组成员去了北京路歌莉娅225概念会所,参观骑楼模型展 9月的下午,炎炎夏日、在一次次想放弃寻找的旅程中,我们寻得了歌莉娅会所。在焦急的排队里,终于轮到我们登上歌莉娅会所的3楼。也正是在骑楼模型的所在地。在千姿百态的骑楼里,寻找昔日骑楼的踪影。
如果说哪一个模型做得最好,其实千里马需要伯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不是哪一个就不好,哪一个就很好,因为从手艺和构思上各有千秋。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感觉。在一个黑色的匣子里,透出一点亮光。驻足观看,里面是骑楼规模很大的商业区,这是一个完整的区域。仿真的小河、小河上往来的轮船,繁华的码头生活真实地呈现在模型里。模型的第二层,是一条铁路线,火车从远方匆匆而来。铁路周围仍然是繁华密集的骑楼,一间间骑楼的顶楼悬挂着商业性的牌匾,工业机器的运作,仿佛可以依稀听到一声声机械声,无不彰显着当时这一带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骑楼展的模型,深深触动我的心。模型工艺之细致,手法之高超以及构思之巧妙,真可谓有令人赞叹不己。这学期通过对《模型制作与实训》这门功课的学习,对模型有了一定的了解。不再仅仅只是停留在视觉上的冲击,更多的是思想上的感触。从材料、构思和手艺上去定论一个模型的档次。
我觉得模型不仅仅只是外观上的美观,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的意义。犹如骑楼,它在手艺展示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广州近代繁华的骑楼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仅仅只是视觉感官上的冲击而是给心灵一次洗礼。这才是每一个模型制作者所应该具备的用心。篇二:广州风景---石室教堂之旅 观后感
广州石室天主堂之旅
在喧闹的市区中,竟还有这样一个宁静,祥和,古典的去处。石室教堂处于广州古典的骑楼包围之中,截然独立,鲜艳的黄色和骑楼的白色诠释着何为中西对有别。远远就可看见有着两个十字架的塔尖高耸入云,隐约又可听见钟楼悠长的钟声,远行的人,奔波的人,旅游的人,急躁的人,只要一看见这里,就会不自主的停下脚步,沉浸在内心的沉思中,与主一起,洗涤自己的内心。
教堂建造细腻,人们对它爱护有加,这座始建于1863年的古物至今还作为广州的标志,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为了促进党支部成员对海南历史的了解,和更好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12 馆进行参观。
号,该馆设有10个展厅,对海南的历史、少数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文物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展出的文物有1000多件,能让参观者穿越时
空隧道,领略海南岛的历史奇观、古代文明及海南岛人的精神。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厅,这里展示了各种传统文化,包
括民间文学、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
物、手工制品等。接着我们依次参观的是海南少数民族,海南馆藏文物,重器灵
光展,重器灵光展,海南历史陈列等展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海南历史陈列厅。
海南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侨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各国的海南乡侨有200多万。数百年来,他们拓殖海外,历尽艰辛,创下了辉煌的业
绩,对居住国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海南历史陈列展厅,该展厅利用模拟,复古的方式逼真的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特点,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啦海南先民自各个时期移民而并未繁衍发
展,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海岛移民文化。该展厅展示的主要包括
海口骑楼,近代海南,琼州府府城,海瑞,陵水石贡遗址,冼夫人,美榔双 塔,西沙水下考古,落笔洞遗址。
我清晰的记得当我看到海口骑楼的时,我的心情为之一震,那是在电影和电
逼真的模拟展现了当时带孔洞的女儿墙,俗称“风洞墙”,多为横向三段对称式,组成一条条波浪般起伏的天际线;底楼为开敞的柱廊,以适应海南热带炎热、多
雨的气候特点。外墙体上细雕的花纹,如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和腊梅等,体现了我国传统的雕刻艺术。在其中的”近代海南”里,我们了解了海南的解放历史,中国共产党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白沙起义、创建琼崖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解放海南岛等使我们回到了海南人民浴血抗争历史。在这里,我们还了解了海瑞、苏轼、冼夫人等
在海南历史上的名人,直接突出海南的人文特点。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字汝贤、国开,自号
刚峰。回族,祖上从福建晋江垵边(广西杂志有载)迁居海南琼山海厝。他自幼
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苏轼(1037-1101),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唐
宋八大家之一。曾任礼部尚书等职。62岁的苏东坡贬至孤悬海外的琼州然而,在海南的3年时间里,他向当地老百姓学习栽种、酿酒、作墨,过着自耕自食的田园生活;他与当地黎族朋友友好往来,后来他传道授业,当地民众,载酒问字,姜唐佐、王宵、黎子云、符林等饱学之士多从之游,学生姜唐佐“白袍端合破天
荒”成为海南第一位考中举人者,苏东坡开启海南文明,是泽被海南的一代文宗。
为海南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冼夫人(公元513-602年)乃我国南北朝时期,“高凉郡(郡治在今阳江县
西)内越旗大姓冼氏人。当时广东的西南部地方,雷州半岛和海南岛都在她的统治之下。冼夫人在军事与政治方面都有贡献,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方面,冼夫人把群众的生活疾苦挂在心上,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一是她从大陆组织移民来开发海南岛。二是原来儋县的县城靠近西北部沿海,每年台风季节受大水浸害,冼夫人亲自率领大家把县城迁往离海较远的东南方,避免了水患为害,使人民安居乐业。三是冼夫人的丈夫冯宝在海南组织群众学习文化,还把医疗知识传授给群众,提高了群众的文化和医疗水平,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
当时的冼夫人就已经开始实事求是的办事,才有了显著的成就,而现今在各地展开实践科学发展的思想在海南的现代社会要如何做呢?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海南富有特色的传统艺术和人文文化促使海南要发展特殊的旅游文化产业。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通过确立和实施“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海南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努力把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产业优势。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海南省旅游行业已拥有国内许多地方所不具备的资源、环境、政策和法律优势,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以观光为主,度假、会议为辅的海南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而在其中我们之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海南的经济。若海南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话,未来将会像很多地方旅游业一样面对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危机,旅游社会冲突与旅游经济矛盾日益尖锐,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海南各族人民只有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转载于:骑楼观后感)科学发展,立足海南实际,充分利用发展战略机遇期,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把海南建设成为一个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们在文化的长廊里穿梭,体会着不同遗迹留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有的人拿着相机仔细的调动着,有的人用手机拍下这难忘的一瞬,而我却凝望,真想把这一个片段深深的印在心底,然后再细细的咀嚼,慢慢的体味,记录下此时此刻内心的感触??历史是恢弘的,我们要时刻铭记,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倍奋起,努力,沿着历史为我们铺筑的路,床罩属于我们大家的,更美好更辉煌的未来!
人文传播学院
孟祥升
2011年3月23日篇五:调查报告(示范)台湾地区电动机车消费者调查
一、研究动机
由于台湾地区消费者收入日益提高,汽机车在台湾地区大众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由奢侈品转变为必需品,而机车由于比汽车更为轻巧方便,没有塞车、停车位难寻的困扰,价格又为一般人所能负担,因此成为最普通的代步工具。然而,随着汽机车数量的大幅增长,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能源耗费问题也不容忽视。而国际环保意识的提高,促使了全球汽机车厂商投入各种低污染车辆的研发,其中,又以电力为最广为采纳的低污染能源;另一方面,台湾地区有关单位鉴于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尤其以机车排放的废气及产生的噪音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头号杀手,也希望能发展出新的机车车种,既无空气污染、噪音公害方面的问题,且能使用非燃油性能源,以分散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于是,可降低环境污染并减少不必要资源浪费的电动机车就在环境保护、资源善加利用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台湾地区最早从事电动机车研发者为康阳实业(安达),早在1981年创办人郭秋雄便苦心钻研电动机车的制造,1989年开始外销丹麦、日本等国,并陆续通过意大利、瑞士、荷兰等多国认证。而政府为鼓励台湾地区能够有更多的厂商投入电动机车的研发行列,除于1991年施行3年内免自制率的优惠,不同于对机车自制率需达90%的限制,且电动机车可以获得3%的货物税减免;此外,台湾地区“经济部”能源委员会并委托工研院机械所进行“电动机车可行性研究”,引进世界各国已发展成熟的技术,针对台湾地区市场需求作本土化设计,以便能在性能、市场规模与成本间选取一个最合适点。
为使电动机车能符合台湾地区消费大众的需求,通过消费者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全省3个主要城市(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进行访问调查,以了解电动机车可能使用者的需求与问题症结,并可作为未来研究发展电动机车时的有效参考。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人员定点访问式,访问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内18岁以上,60岁以下的机车使用者。以1994年6月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等3地区18~60岁人群作为抽样总体,并依抽样地区、性别、年龄等3个变量进行分层比例抽样,分配各组样本数。调查访问时间为1994年6月13日至14日及6月20日至21日,共4天的时间,实际完成384份有效样本,在95%置信度下,误差为±5.00%。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完成的样本数分别如下。
三、调查内容与问卷
由于此次访问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电动机车使用者的一般机车使用状况、未来电动机车应改善的方向及可能接受的程度。然而为了使各研发单位设计出的电动机车能更满足消费大众的需求,本调查特在台北市规划1/2的受访者实际试骑电动机车,再询问其购买电动机车的意愿。而此次“电动机车消费者调查”的调查内容规划如下。
(一)机车使用状况分析 1.骑车经验分析 2.驾驶速度分析 3.每日行驶里程数分析 4.每日行驶时间分析 5.骑机车的主要用途分析 6.搭载情况分析 7.骑乘机车的交通状况分析 8.换车频率分析 9.机车使用满意度分析 10.现有机车使用情况分析
(二)动机车需求分析 1.理想的电动机车外型分析 2.充电方式分析 3.公共设施的配合分析 4.愿意购买价格分析 5.购买可能性分析 6.要购买的原因分析 7.不想购买的原因分析 8.购买时机分析
(三)电动机车需求分析(试骑后)1.购买可能性分析 2.欲购买的原因分析
3.不想购买的原因分析 4.购买时机分析
依据所规划的调查内容,问卷设计如下。
第三篇:走访心得体会
走访心得体会
陈场二中
唐良炎
随着”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节拍,我走访了我六
(三)班任洋、操琦、唐果、杨宇航、熊冰颖、等同学。他们分别位于王桥村、陈场街道、沙玲村、伊湾村、陈场街道,他们各个家庭情况大致相同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外打工由祖父母照顾,我和家长们交谈,了解他们在家表现及如实反映了学生在校情况并征求家长的建议,体会如下:
人们都说“走访”是个好传统,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了解,交流信息,便于改进工作。就我近期的走访效果来看,确实让我有些莫名的感动,虽然常常处在大家之中,却没有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比如,有家长、学校领导、老师反映,现行的义务教育免费部分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党的阳光雨露的滋润,读书免杂费和课本费、还能喝上免费牛奶,我们那个时代想都不可想,现代的孩子真是托了党的福。
然而,有些教辅资料、优质课堂、全品全优有的是免费,但有一些非免费。到底哪些是免费的?哪些是非免费的?书本上没有任何标识,确实有点“丈二和尚让人摸不着头脑”,令人费解!
因此,我们建议出版、发行部门:①、在免费的教辅资料上加上“免费”字样,便于学生、家长明白征订、购买,避免鱼龙混杂,杜绝不正常、搭车的收费行为发生。②、在现行国家义务教育还不具备完成免费的情况下,由地方财政对非免费部分的资料、课堂作业等实行全额或部分补贴③、继续规范发行渠道,杜绝中间环节的折扣行为,让利于学生,减轻家长学额负担。
通过真实的走访得知,只要我们带着真情实感与大家倾情交流,将家长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为家长们寻求负担的出口,及时反映民生从而获得资助,真正让利于民,就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理解,我们的农村教育才有希望!
2011.11.05
第四篇:大走访心得体会
参加“大走访”活动的心得体会
9月14日至9月17日,作为*第一批下乡走访干部,我们本着入户一批、解决一批群众困难的原则,来到我们的扶贫对口村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大走访活动。这次大走访,我们第一批下乡干部共走访了62户贫困户,我和另外一名干部共同走访了22户,从我们走访的这22户来看,群众需要解决和帮助的困难大致分十类,其中,申请盖房和贷款的最多,均占到了总数的32%。
倾听百姓心声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及时梳理百姓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尽快反馈给乡政府并协调乡政府及相关部门帮助其解决困难。在走访的过程中,也有大部分百姓说现在党对农村、农民的政策确实很好,各项惠农政策和补贴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最重要的是,富民安居房、抗震安居房为他们解决了住房难的问题。同时,他们真诚地希望基层组织在落实党和国家政策时能认真宣传、耐心解释、公正办事,让党的惠农政策真正惠及符合条件的人。
切实解决问题
针对村民提出的经济收入低、住房条件差、贷款难等问题,当时没有办法立刻解决的,我们及时反馈给乡政府,但对一些村民提出的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都尽心尽力予以解决。比如,扎格斯台严重缺水,我们走访的一户群众家里无男丁,都是妇女、儿童,没有水喝,我们帮助其买水壶,打水,再送过去。还有一户户主得了重大疾病而没钱看病,在家躺了两年,我们联系协调乡政府帮助解决了看病
难得问题。这些户主都表示,没有想到你们对我们反应的问题这么重视,你们的工作态度真让老百姓感动。
我的体会
通过这次“大走访”活动,我深切的感受到这次大走访是百姓需要,我们需要,这也是一次提升素质、纯洁党性、升华思想的一堂政治理论课,课时虽短,但是,感受颇多,主要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是真正体会 “只有干实事,一件一件的办,真心诚意的为老百姓办事,才会越办越想办,越办越会办,越办越好,越办群众越友好”,我深切的体会到真的是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把你当亲人。
二是心情很沉重,有那么多的贫困户,我们的扶贫任务很重,我们只有通过走一批,解决、帮扶一批群众困难来缓解贫困,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群众自己解放思想,不再有“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创业致富脱贫。
三是自己受到教育,如果我们始终坐在办公室里不出去,你是不会知道百姓的疾苦,群众也是不会相信你的,只有走出去,真正走到百姓家中,去看、去问、去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办些实事,群众才会相信你,我们才可能最终赢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来源。
四是感觉到自己掌握政策太少,应该主动加强学习,学习国家、新疆及县域政策,这样,才能在走的过程中及时将国家政策正确的讲解给百姓。
五是双语很重要,在入户的过程中,我们因为缺乏双语的学习,不能直接的和村民交谈,只有通过村干部做中间的传达者,才能了解到群众的困难及建议意见,因此,加强双语的学习至关重要。
总之,这次大走访,让我真正了解到基层一线的工作,了解到百姓的疾苦,了解到察县基本的贫困现状及以后我们努力的方向,同时,在走访的过程当中也走出思路,走出干劲。
第五篇:大走访心得体会
大走访心得体会
“大走访”活动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发扬,是树立党和政府光辉形象、体现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色的具体行动,也是了解民生、掌握民意,开展扶贫帮困的重要措施。通过大走访可以拉近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架起党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对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关系、赢得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忙里抽空深入到生活条件不同层次的农户家中开展走访活动,全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向他们征求方方面的意见、建议。虽然走访时间较短,走访户数不多,但获益匪浅,感触很深,不仅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识,而且深受感染和教育。主要产生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此次“大走访”活动与以往开展的“三同”活动和扶贫帮困活动相比有了质的提升。虽然我们以前开展的“三同”活动、扶贫帮困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个别存在着蜻蜓点水、跑马观花,搞搞形式、走走过场的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此次“大走访”活动呈现出两个方面的新特征:一是县、乡、村三级联动,掀起了“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为主题的大走访高潮。当广大走访人员看到许多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的贫困家庭后,不仅内心受到震撼,而且感到愧疚,进而激发了守土尽责、履职奉献的工作热情。二是社会风气得到进一步好转。一个地方的发展不仅需要优良的党风,更需淳朴的、积极地、向上的民风。党风正则民风正,党风纯则民风纯。三是一批社会热点问题得到解决,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第二,更加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在推动人类进步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是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任何事情都搞不成。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所以,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本依靠,假如失去人民群众这个靠山,我们就形同一具行尸走肉。同时,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古语中深刻领悟到我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生存的物质资料是人民给予的。今后,必须在思想上尊重、感情上贴近、行动上关心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团结群众,善于问计于民,虚心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掌好权,为群众谋利益,真正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体现我们生存的人生价值。
第三,更加了解群众疾苦,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以往我们一提到山区群众贫困问题时,一概认为这是因为这里的群众好逸恶劳、“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懂得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发家致富。对于开展的干部扶贫帮困活动也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总认为这是为难干部、麻烦群众的事,因为干部一没钱送;二没技术教。当与群众促膝交流和自己所见所闻,使我更加认识到造成他们生活贫困的原因,不仅仅是主观上的懒惰,更为重要的是客观上的原因导致的。在这里不仅自然条件恶劣,而且农业基础设施相当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普遍存在丰年脱贫、灾年返贫现象。大家试想:一个农民历尽千辛万苦,耕种的农作物一旦遭受灾害,便颗粒无收。久而久之,群众自然会失去致富信心。我们作为干部,虽然不能用送钱的办法帮扶他们,但我们要用真挚的感情、真诚的语言温暖他们的心、抹去他们的伤痛,激励他们振奋起来、增强信心,走勤劳致富道路。农牧民群众贫困生活,给我带来极大启发:只有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扑下身子,走进千家万户,才能准确及时地掌握社情民意,才能对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感同身受,才能进一步增强服务于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总之,在“大走访”活动中,看到广大干部与群众感情的交流、苦难的分享、泪水的交融、微笑的面对,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今后,我将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大走访”活动进行到底,牢记宗旨、不辱使命,密切群众、甘当公仆,一切工作以体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团结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力量,把全部精力扑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上,把全部智慧用在一心一意谋发展上,以实际行动真正造福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