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政导读读书心得
思政导读读书心得
-《新民主主义论》(1~6)读后感
读了《新民主主义论》本人对该文章颇有了解并有写个人心得体会。现借此文章提出个人对《新民主主义论》其中的几部分的粗略见解。才疏学浅,如有错误,多请见谅。
背景分析:
面对来自国内外党派人士对共产党的怀疑,作为当时具有一定领导性的人物,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及其追随者在政治思想上的进攻,并且从根本上阐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见解,毛泽东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独创性经验,深刻阐述了近代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和建设中国的重大问题,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纲领。
作者的政治立场:当时毛泽东是中央的核心人物。具有领导性的关键人物。
一、中国向何去:
在这部分里,为了平息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疑惑,压制这场甚嚣尘上的反共声浪,毛泽东简要说明了中国政治和中国文化的动向问题。毛泽东坚定的认为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有利的抨击了“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的狂妄态度,毛泽东斩钉截铁地说明了唯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任的精神才能使民族解放,才能摆脱民族的灾难,毛泽东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否定了主观对现实的夸张,并且把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定位于检验真理的尺度。从哲学的观点上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场胜利的革命。
二、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在这部分里,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的,这让当时中国人民可以清楚透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目的中,毛泽东也简单说明了新中国的“新”在何处,“新”字包括新的政治,新的经济和新的文化。
明确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将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与此同时,着重强调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由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在这部分里毛泽东更加强调的是新的中国文化,可见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反作用,对一个民族是何等的重要,在思想哲学课上,听过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是想和作用的,但对于哪个更重要,就没有客观的深入了解,在此就不多提个人观点。
三、中国的历史特点
在这部分的内容中,呼应了前面的“实事求是”,当然,做什么事都得实事求是,否则便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变得毫无意义。如何摸索出中国前进的道路,而不多走弯路,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特点出发,阐述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新文化,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自古以来,哲学家总是在说明各式各样的世界,但重要的仍然是改造世界。毛泽东基于这两个基本的哲学观点结合中国的历史特点及现状,提出了自己对新中华文化的看法,这里毛泽东仍然强调文化的重要性,中国的历史奠定了中国文化,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文化的走向。
毛泽东首先指出中国的旧经济、旧政治、旧文化的存在。自周秦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社会,这决定了中国的政治是封建政治,中国的经济是封建经济,中国的文化是封建文化,又由于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因素在中国的生长,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今后的走向。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促成了沉重的民族灾难,为了摆脱这样的灾难,将民族引向解放,毛泽东认为就应该针对这些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进行革新,所谓的“革新”就是建立一些与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相反的东西。因为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集中体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促进作用下形成一定的文化。因此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经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并且强调民主主义是新民主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凡是违背了中国历史特点的革命都是徒劳,都不能将中国引向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光明未来。
四、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革命是属于世界的革命,又是属于中国的革命,具有同世界革命的普遍性又有中国自身的特殊性。毛泽东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式的,是特殊的。从世界革命的角度来看,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的第一次的伟大胜利,是一个新的革命方向,引向一个更先进的社会。十月革命表明,如果一个革命发生反帝国主义、反国际资本主义,则革命就不再属于旧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属于新的一种革命,那便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了,而中国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一场革命,并且这场革命必须符合中国自身的特殊性。这样的革命是新的,是无产阶级所领导,以在第一阶段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建立各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
毛泽东说明了所需革命的性质及其特点和革命之所以不被帝国主义所容许的原因。
五、新民主主义政治
毛泽东阐述了为什么革命的阶级必须是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因为他们是人民的死敌,就是因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迫害才导致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并且同农民、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组成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人民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也就是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出自《毛泽东选集-民主主义论》)
这句话说明了革命所建立的社会中民权是一般平民所共有的,就是为大多数人所有,而非少数的资产阶级和地主专有。
在这里,关于政体问题毛泽东也进行了说明。毛泽东设想通过实行无差别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实现民主集中制。所谓“无差别”就是不分男女,无论信仰、财产、教育等差别行使权力。并且明确指出国体是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至此毛泽东已描述完一个新民主主义政治的中国,革命建立的中国必须有这样的政治。
六、新民主主义经济
在新民主主义政治下必须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与之相呼应。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出自《新民主主义论》)
由此可见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不允许具有独有性质的私有企业的存在,并且一些非个人之力所能经营的大企业将有国家经营管理。
针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允许农村富农经济的存在坚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道路,决不允许少数资本家和地主操纵国民生计。
以上是中国革命必然建立的经济关系。
第二篇:思政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思政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报告正文:
历史的伟大在于后人能够吸取教训、借鉴经验,伟人的伟大在于其思想贯穿在历史长河。从古至今,不断吸允精华,不断蜕变出真理,让史事见证。毛泽东可谓是一代伟人,受得起古今中外人士的推崇,不光是带领革命胜利的伟绩,更是其思想的先进性。《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时期为了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思想而完成的。在马克思思想和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注入自己所深入探究而得的思想,成功诠释了以矛盾思维不断发展的前进步伐。从《矛盾论》问世70多年,70多年来,中国革命、建设乃至改革开放的实践,从正反两方面都证明着毛泽东的《矛盾论》和他整个的“矛盾论”,亦即“矛盾思维”的真理性。
矛盾论当中研究诸多,在《矛盾论》这一著作中,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实践出发,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毛泽东从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源泉出发,阐明了内因和外国的辨证关系。在对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众多矛盾和矛盾双方等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考察中,指出了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等范畴,强调在把握和解决事物的矛盾时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矛盾双方的同一与斗争的相互联结中,强调必须学会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克服任何一种可能存在的片面性。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关于两种宇宙观,显然在新时代里,唯物辩证法所指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才是主流。在世界的任何因素都是不断运动而非静止不动的系统,在每一个时空每一个过程的转化着带有着矛盾的不断转变。但是事物的发展,矛盾的转变往往不是由外在取决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即环境只是一种变化的启动条件而非绝对因素,主要是内因的驱动导致事物的发展。从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源泉出发。矛盾而引起的发展生活里也比比皆是,不管是人是物都有其自我特征,而一个人的成长虽说是受后天环境影响因素,但是其内心不断壮大的源动力才是使一个人变化的最大因素。由矛盾而引发事物的不断运动和发展,唯物辩证的宇宙观更是强调我们在不断变化的事物里放开心眼,用观察和分析的角度寻求事物中矛盾的解决方法。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矛盾出现在生活里的方方面面,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新旧事物交替带来的矛盾,在不断斗争和解决矛盾中赋予事物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推动事物地前进。矛盾也从几个情形中去研究其特殊性,在科学领域里事物相对的矛盾,因其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才构成不同的科学研究对象。只有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确定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也才能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根据,从而辨别事物,区分科学研究领域。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运动。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对待不同质的矛盾的时候也要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例如新中国成立,落后的生产力和急速膨胀的社会需求间的矛盾,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道路上,要以其矛盾为研究对象,从而提出符合此矛盾的实际解决方法。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所以在研究问题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全面而动态地去分析每一个过程,认识到事物本身就是互相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
矛盾在不断发展的阶段中得到量的改变,虽其发展过程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没有变化,但在动态之间不断激化中诞生出不一样的特性,因而需要对其实行具体的分析,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可合适地处理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矛盾在动态间不断转换,即运动,即事物,即过程,也即思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事物都是相对的,所以一定要所条件及范围的限制,才能维护真理的存在,才能是理趋向无缺陷。事物也是绝对的,在事物的发展规律之中寻找共同点。事物的矛盾又有主次之分,在主要矛盾之中又有主次面之分,在矛盾解决的过程中一定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因为主要矛盾是牵动着其他矛盾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先解决了主要矛盾才能确保事物矛盾的解决,在主要矛盾解决的过程中也要把重点放在矛盾的主要面上。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如果将矛盾面平等看待,而忽视了其中的差别性,就无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要在动态发展中呈现新兴力量,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力量。
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矛盾在对抗和斗争中不断新生,不断转化,这使得矛盾的存在及对矛盾解决方法的研究是永恒的。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清晰地从各个方面研究透析了矛盾的存在。而在于革命道路,甚至于是在新中国发展史上都是生生不息地传承。
对于我而言,革命之路,建设大业之伟岸还不足以攀及。作为当代大学生虽说要用满腹雄心壮志,但是在现实世界的萎靡风下,难免于逊色。从生活里说谈矛盾,只能从人的个体是矛盾滋长的起源说起。人是区别于其他的动物的高级动物,是因其能够拥有思想的伟大。而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地思考与情感的变化充斥着矛盾。在细腻的情感方面,对于事物的欢喜与厌恶地对立,对事情成功与失败的感悟。例如,你爱一个人,爱着也恨着。例如,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绝对的失败也没有绝对的成功。失败的过程既是矛盾的量的改变,成功即是质的跃升。人在追逐之中,总是在矛盾下抉择的。只有正确的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才不会陷入迷惑的局域里。人的一生有始有终,但矛盾无终止,所以人的一生都在追求里奔波劳累,渴求富足地生活与安逸着碌碌无为又相违背。人生来对美好的渴望之心与之不相符的现实行动就是矛盾局域里的困惑。只有在矛盾发展力不断改变其内心的驱动力使之朝着最初的目标前进。时间的维度见证矛盾的转化,回忆里恋恋不忘的事物最后也是在最后的默然里烟消云散。人在成长阶段所感受的苦痛往往放在整个人生里就显得微不足道。因为无法紧紧抓住主要矛盾,使得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迷失方向甚至于心智。只有在当下对自身矛盾的清楚认识,从每个阶段的变化历程总结和改进,从方方面面观察和分析才能实质性地解决矛盾所带来的问题,从而不断地蜕变和完善自我。
第三篇:思政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思政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导读
学院名称:****学院
班 级:2014级电气4班
姓 名:吴**
学 号:011400430
成 绩:
2015年8月25日
1835年秋天,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德语考试中写了这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发表了一些重要见解,表达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这篇作文浅显易懂的提出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将会遇上的心态、想法、问题。并且指出了为他人服务是在选择职业时最崇高的目标。
当时,马克思和他的同学就要毕业,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问题,大家都在考虑自己的前途。有的人希望成为诗人、科学家或哲学家,献身文艺和学术事业;有的人打算充当教士或牧师,幻想天堂的幸福;有的人则羡慕资产者的豪华生活,把舒适享乐作为自己的理想。马克思与其他同学的想法不同,他没有考虑选择哪种具体职业,而是把这个问题提高到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态度上加以考虑和回答。
文章开头写到,人比动物优越的地方在于人能够选择自己的未来,而不是像动物一样只能够活在被限定的小圈子里。所以,人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职业。但是,他又笔锋一转,提到了人在选择职业时会遇上的问题: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由此引出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会将会迷茫,无法确认自己内心的渴求,就无法选择最适合自己内心的职业。之后,马克思就写到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如果遵从了自身的虚荣心,那么在这条职业道路上,就会得不到满足,那么就会失去理智,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因此,马克思写到在职业上失去理智后,父母依旧是我们不变的支持,然后再通过理性的思考,来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
文章之后写到了在选择职业时将会遇到的不可抗拒的因素我们的能力。
虽然说这份职业可能适合自己,但是自己的能力却不能跟上这份工作的进程,却又妄自菲薄,那么这种错误就会使我们陷入困境,正如原文写到: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周密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因此,马克思指出,在选择职业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能力范围,才能够在自己的理性思考之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之后,马克思又指出了尊严在选择职业时起到的作用。得到一份有尊严的职业并不是最高的职业,而是最可取的职业。由于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因此当人们从事有失尊严的职业时就会感到自我贬低、自我欺骗,从而造成错误。
最后。马克思一针见血的提到了在选择职业时要遵循的最高指针: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并且,以此来说明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的职业,即使是身负重担,但是人类依旧会支持他,歌颂他,正如文章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深刻实际,文句富含哲理,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该文章不仅体现出了青年马克思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还指出了青年择业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诸项重要指针。文章虽出在马克思时代,但其思想丰富、超前,逻辑严密、科学,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给人类鼓舞,对当今的中国青年择业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职业是人生的另一半,好的职业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造福于人民;不适合的职业不仅会使自己停滞不前,而且危害巨大。青年在选择职业时要端正态度,理智乐观的看待社会上的某项职业,这是选择职业成功的基础。马克思认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对某项职业的热情,抛开虚荣心与对职业的幻象,选择正确的职业。
职业是生活物质的来源,因此,原则回报高的职业时当今社会上的现象。但是,马克思又指出:青年要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选择职业。讲到: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筑在松软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的斗争。但是,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的因素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冲击,怎能安静地从事活动呢?然而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又指出自己在选择职业时将遇见挫折,父母使我们一直的支持。并且在理性的思考下,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马克思在文中写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所以,在当今社会中,这依旧是我们选择职业时应当遵循的原则。由此,才能够实现人生价值与对社会人民的服务。
当我们从这个世界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接受着这个世界定下的格局。我们不仅不断地吸取着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润泽,同时,也要给润泽着我们的世界看到我们茁壮地成长。随着我们的不断生长,我们就要负起相应的责任,我们需要开花,需要结果。所以,职业就是让我们能够开花结果的过程。作为一名青年,就必须重视职业带给我们的责任感,将我们的生命融入其中,真正绽放在这个世界上。
作为当代大学生之一,也作为共青团员之一,我根据自身的兴趣与国家的需要选择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因此,我也将在我的一生中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与这个专业,以及今后的相关职业中,为人名服务,努力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篇:思政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思政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学院名称: 班级:
姓名: 学号: 111200719 成绩:
2013年 8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 林春梅
月 25日
《共产党宣言》是毛主席看过100多遍的书,这是我还未看此书前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在粗略看过此书之后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共产党宣言》是最早揭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的书。在认真阅读此书之后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百科全书,是全世界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
在阅读《共产党宣言》之前我先在网络上进行初步的了解。“ 《共产党宣言》(德语:Manifest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政治文献之一,最早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得里希·恩格斯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发表。这份文件最初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为该组织的目的和程序。该宣言鼓励无产者联合起来发动革命,以推翻资本主义并最终建立一个无阶级的社会。《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纲领之一。”这是我在网络上初步了解的成果。初步了解,我懂得了《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创作背景、时代意义。在阅读《共产党宣言》之后,有了与之前不一样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是一本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揭露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
《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写此书之时都还是年轻之际。马克思从小就勤奋好学,先后攻读各国语言,1837年起就开始专研黑格尔哲学。之后马克思一路坦坷,先后经历了: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发表《资本论》„„ 恩格斯出生于德国,从小就富有非凡的语言才能,相同的恩格斯的人生和马克思一样充满荆棘。但是恩格斯并没有被生活打败,相反的,恩格斯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和著作活动、领导第一国际、肩负国际工人运动„„在了解了《共产党宣言》的两位作者的人生经历后,这两位年纪尚浅的年轻之所以可以撰写出如此伟大的著作在于他们敢于向旧世界宣战,坚信资本主义最终会被共产主义替代。
《共产党宣言》由两部分构成,七篇序言和正文。七篇序言分别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于1872年到1893年间所写的,其中阐述了时代背景、无产阶级大发展、唯物主义世界观、工人运动的发展、《共产党宣言》的重大意义、法国与德国革命的性质与意义。正文部分又包括引言与四个章节,其中主要阐述了共产主义、资产者与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在阅读《共产党宣言》之中,记忆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是“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句话其实意蕴精深,其中蕴含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深沉原因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说,《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共产党宣言》的第一章也频繁的暗示着这个思想。再具体分析了这个思想之后,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对家庭将产生什么影响?翻阅了各种资料,得出了自己的想法: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将使两性关系成为仅仅和当事人有关而社会无须干预的纯粹私人关系。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废除私有制并将由社会教育儿童,从而将消灭现代婚姻的两种基础,即私有制所产生的妻子依赖丈夫、孩子依赖父母。公妻制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现象,而共产主义组织并不实行公妻制,正好相反,他要消灭公妻制。“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这句话也令我记忆犹新,这一论断,阐述了共产党人政治斗争策略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制定具体斗争策略的依据。这句话可以看出,他们要求共产党人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参加当前的斗争,另一方面又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在参加当前的斗争中,一定不能忘记自己的最终目标。所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斗争和最终目的正确地结合起来,才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正确策略。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了对待已经形成的工人政党的态度,即既不排斥他们,也不和他们相对立,而是和他们一起完成共同的目的。但要注意不要把共产党降低到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水平。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实际上已经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统一战线中要保持独立性的策略思想。
在完整的阅读完了《共产党宣言》,我所想的不仅仅只是宣言里的内容与思想,而更加关注的宣言的时代意义,及当时那个年代的意义与当今社会的时代作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其雄辩而尖锐的笔锋和深邃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发展规律和必然走向灭亡的趋势,论证了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在20世纪,由《共产党宣言》奠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由理论变成实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并曾经出现了一个让资本主义世界胆战心惊的社会主义阵营。《共产党宣言》也必将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产生重大的影响;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28年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批判有史以来的社会矛盾,并说得很清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不但描绘了未来和谐社会的情景,而且直接使用和肯定了“社会和谐”的命题。而如今资本主义国家现在也寻求社会的和谐,北欧国家此项成效尤为显著。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而采取新形式。“和谐社会”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了妥善的途径,指出了美好的前景。《共产党宣言》问世已经160多年了,它以其毋庸置疑的真理性和逻辑力量征服了世人,而它对世人的影响与意义也极其深远,在这篇导读中我也只能列举其中深远意义。
认真读完《共产党宣言》之后才明白宣言不仅是时代的产物,而且领导着时代的前进。列宁曾经这样评价道:“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可想而知,《共产党宣言》对时代的意义是如此重要。
第五篇:思政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思政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读《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有感
学院名称:
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
交通运输类(2)班 姓名:
孔儒杰 学号:
051304208 成绩:
2014年8月12日
在阅读了胡锦涛主席的《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之后,我着实感觉受益匪浅,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条道路上,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中,我们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头睡狮已经沉睡了太久,他也该看看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了。
历史的洪流奔腾而去,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在这掀起的巨大烟尘中,不仅充满了机遇,同样也充满了挑战。通过我们政治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我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高举着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的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他指明了我们国家在胡锦涛主席的领导下的蓝图:我们依然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虽然这条道路充满了坎坷,但我坚信,我们中华儿女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我们有五千年的教训,我们也一定可以又快又好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近代史的学习中我们民族进行了各种尝试,在以毛泽东主席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最终探寻出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传承五千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为中国梦的实现绘出长远的蓝图,实现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如今,国际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都是与时俱进的。由此可见,小康社会的实现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变化的目标,我们对小康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正是鉴于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加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智慧,我们要更加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我们民族的复兴梦。
常言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实现我们整个民族的中国梦。如今我国面临内忧外患,这就更加需要我们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等的领导,要相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先进思想的指导下,一定能够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我们的中国梦。首先,我们要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其次,我们要承认我们的事业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味的诋毁前人的贡献,不仅不符合客观事实,更是一种数典忘祖的不道德体现。不难想象,假如没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我们的革命事业必然是一团糟的。如果没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没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启改革开放的“总开关”,没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改革开放事业成功地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今天的所取得的成就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我们不光要看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给我们带来巨大成就,经挤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还要清醒的认识到机遇与危机并存,我们的社会王义还不是那么的完备,用胡主席的话说是“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挤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挤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八分配、教肓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然较多,部分低收人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宄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认真加以解决。
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无论是打击索马里海盗,还是对智力抗震救灾的积极援助,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以及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地球村的轮廓已经逐渐清晰,更是紧紧的把各国联系在一起。然而,当今的世界并不安定,局部战争仍然影响着全人类和平的进程,比如最近的巴以冲突、以及马航事件,全世界都为之撼动,战争,生灵涂炭,很明显,在实现全人类和平的进程中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实现全球和平的进程中,我国奉行以和平的手段解决国际冲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提升,我国一定能为和平的早日实现奉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勤劳勇敢,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我们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虽然近代史中我们的我家遭受了侵略,但是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教训作指导,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重现我们民族在历史上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