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翻转课堂中的视频制作总结
翻转课堂中的视频制作总结
李东锋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进行知识的讲授,而将知识的获得过程交给学生在课下通过视频等媒体的学习自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主动性与自律性,还考验着老师的视频制作能力以及制作方法的恰当选用。
翻转课堂中视频的制作不同于传统网络课程视频的录制,网络视频课程大多是传统课堂的搬迁,即将整个传统的教学过程录制成视频,然后放在网上供大家访问、学习,给学习者营造一种课堂般的学习情景,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而翻转课堂中的视频制作不应该是整堂课的再现,而应该是独立主体或者知识单元的聚集,体现出知识点的独立性和完成性。学习者无论从哪个知识点开始学习都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尽量避免前后知识点的过分依赖。在时长的控制上也不同于网络视频的40分钟或45分钟,而应该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样更符合学生注意力的保持时间。这样看来,翻转课堂中的视频更符合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视频短小精悍、内容清晰明了。下面就这次制作的视频《Word 2003的基本操作》为例来总结一下制作心得。首先要提炼知识点,我将Word 2003的基本操作归纳出文本的输入、文本的清除、文本的选定、撤销和恢复、保存和另存为等知识点,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独立的教学设计,这样学习者无论从哪个知识点开始学习都不会有很大的差别,因为每个知识点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知识单元,上下知识点间的关联性不是很大,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要学习的知识点。除此之外,还力争每个知识点的表述清晰明确,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其次是视频的录制,录制软件采用的是屏幕录像专家2012版本,对整个操作屏幕进行录制。为了凸显讲解的重点,在录像的过程中使用了屏幕画笔Pointofix,对重点知识进行了圈阅、标注。同时还采用了虚拟键盘将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组合键以及按键所在位置进行演示,使知识点的呈现具有更强的直观感和形象性。最后是视频的剪辑,通过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 CC将无用视频或视频中的干扰信息进行剪辑处理,并在重点知识点处添加字幕注释。
视频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智力,究竟效果如何,还需要在实践中评估、测试,比如学习者对知识点没有掌握,究其原因是学习者没有看视频,还是三心二意地胡乱应付一下,亦或是视频制作不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征、知识组织的科学性,这些都需要后续的进一步论证。以上总结,只是笔者的浅薄见解,不足之处还需要多多指正,以备后续的进一步完善。
第二篇:翻转课堂中的微视频制作探究
翻转课堂中的微视频制作探究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课堂进行翻转的一种新兴教学方式,它是由原来的“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颠倒为“课前学习+课堂讨论”。要实现学生课前学习,首先要由教师录制一节微视频,并将其上传于网络,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并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微视频的制作成为了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条件。
一、微视频的特点
(一)短小精悍。传统的网络学习视频每个时长大约40~60分钟,属于专题学习,中小学生在观看中容易产生疲劳且难以全程集中注意力进行观看和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而翻转课堂中的微视频每个时长大约5~10分钟,是名副其实的“微”,即微小、微型和短小精悍。根据有关生理学的研究,中小学生的大脑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较短,因此短小精悍的微视频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因为时间的限制,每个微视频一般只能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内容精练,主题突出,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碎片化学习方式。观看传统的教学视频,因为时长较长,学生一般需要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相应的空间进行观看和学习。而观看微视频则没有诸多条件限制,学生只需要一部手机、iPad或者电脑等,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经常观看和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短小精悍的知识点,符合当今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学习方式。
(三)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进度和知识点。学生的学习进度由其自主掌控,在观看微视频中,懂了的知识可以快进跳过,没有学懂的知识则可以反复观看,甚至可以暂停仔细思考和做笔记,真正实现了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小测试或者进阶作业,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准确无误地完成相应的测试或者进阶作业,学生才能继续学习。这种“通关”设计,可以促使学生长时间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夯实基础知识,避免知识点的断层,防止“差生”的出现。传统的教学视频则无“通关”设计,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而微视频中则突出了学生的“学”,使学生能主动吸收并内化。
二、微视频的教学优势
(一)变化过程及操作方法的动态展示。不可否认,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于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比如,陈述性的知识,或者关于“是什么”的知识,主要是依靠记忆完成的,则不必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程序性的知识,或者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则更适合于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微视频可以运用图、文、声、像等要素,更直观地进行演示“如何做”的步骤。如一些事物的变化过程直接用语言来描述是非常苍白的,然而,运用微视频则可以将这些变化过程动态直观地表现出来,如机械引擎的工作原理,就可以用视频将其每一阶段的变化特征清晰地展现出来,甚至可以用暂停的办法,使学生观看清楚每一阶段或每一步的变化。又或者,在教室内老师进行实验的操作演示,可能只有前面的一些学生看得清楚,而大多数学生只能远远地观看,甚至完全看不到。如果通过微视频进行演示,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老师的每一个步骤的操作和演示,再配上恰如其分的讲解,整个过程展示得更加形象和生动,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同时,也减少了教师在每堂课上的重复讲解和演示,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诸多教学实践证明,参与是学生获取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传统教学中,只有少量的“尖子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其他学生往往是旁观。而在翻转课堂中,因为学生课前已经学习,对学习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构建,所以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上讲解重点和难点或者再次梳理知识,这就使教师有更多的课堂时间来指导学生个别学习、答疑解惑和引导小组讨论等,从而积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阐述。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充当“老师”来指导其他同学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加了。
三、微视频的制作标准
根据微视频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优秀的微视频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目的性。制作微视频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通过此段微视频,学生能学到什么知识、技能、能力以及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教育的首要条件,也是微视频选择的首要条件。因此,微视频要做到教学目的明确,主题突出,一个微视频围绕一个主题或者解决一个知识点。微视频学习只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环节,并非全部教学过程,所以在微视频中解决的只是一个知识点或一个主题,而不是试图解决学生的全部问题。同样,教师也不应随意拓展与加深知识点,而是把重点放在与主题紧密相关的基础知识点上。
(二)科学性。微视频录制的最低线性要求为无知识性错误,例如,不准确的概念分析、不适当的举例和不规范的书写等,这些都应严格规避。因为微视频一经放上网络,就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学生观看学习,所以一个知识性的错误,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可学性。可学性首先表现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可学,如一段需要一个小时掌握的内容,教师要求学生10分钟内掌握则为时间上的不可学。其次表现为适当起点上的可学,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要考虑循序渐进的特点,如果没有一定知识的储备和积累,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如果对差异很大的学生做出强制性统一化的学习标准和要求,则可能造成一部分学生可学而另一部分学生不可学的结果。
(四)可观性和可听性。制作微视频可借助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的结合,充分考虑视觉和听觉的效果,尽量做到界面简洁、友好,声音清晰、生动、有条理,注重节奏的把握与控制。一定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切忌语速过快,口齿不清,条理混乱。微视频中讲解的内容和呈现的方式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相结合,要把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让学生喜欢看、喜欢听。
(五)整体性。一个优秀的微视频除可观、可听外,还需要无杂音或者无其他图像的干扰,甚至要求无广告植入,这些细节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录制微视频时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如不需要动画时出现了动画,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微视频录制的方式、图片背景和文字的呈现等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四、微视频的制作过程
一个优秀的、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微视频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准备的,并非是简单地把教材内容从书本搬到屏幕上,一个品质精良的微视频制作大概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中,教师要精心准备一份微视频脚本,教师对脚本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知识点的教学设计的过程。在脚本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学生观看和学习该微视频后能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因为微视频简短,容量小,所以教学目标一般比较单一。在微视频中,教师并不需要直接把教学目标表述出来,否则会降低微视频自身的亲和力。其次,教师要考虑设计检查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进阶作业。进阶作业要少且精,以检查学生是否充分理解微视频的教学内容为准。最后,教师要充分考虑讲解的内容。教师在微视频中讲解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领会而做的详细讲解,所以微视频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压缩版。需要情感交流或者思维探究的活动,不宜放在微视频中,要放在课堂中,让学生合作解决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微视频只是翻转课堂中的一部分,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观看或学习,而是为了增加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从而实现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
(二)录制阶段。在做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录制微视频了。录制的工具一般有以下几种: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Knovio、Jing等;拍摄工具,如手机、摄像机、iPad等;书写工具,如几何板、手写板、笔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自己的能力,灵活运用以上几种录制工具,或者将这几种工具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可更方便学生的学习。
(三)后期加工阶段。微视频录制好之后,还需要进行加工和修改,如去除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调整声音的大小、去除噪音;根据教学要求适当增加字幕;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去除微视频中的错误或者不够完美的地方,对技术上的处理和要求更加精致,重点是改进和调整微视频的质量,最终能够呈现清晰、完整的画面。这样,一个教学微视频就初步完成了。但是,这并不是工作的结束,一个好的微视频还需要经过学生的检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也可以根据教学结果不断地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玉昆,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樊华丽.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内涵与制作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3)
第三篇:翻转课堂总结
研
究
报
告
《信息化环境下 “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课题组
盐场小学
张景翠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翻转课堂模式日渐盛行,也将成为教育教学精神发展的永恒。本课题《信息化环境下 “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是在通过对农村小学生家庭信息化环境的了解前提下进行的,通过观看视频,完成导学案的方式让孩子们先学后教,课堂中抓住学生们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
翻转课堂
研究与实践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但课前学生的处自主学习关注,慢慢养成了学生在校依赖老师,在家依靠父母的学习习惯,很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之部分学生或许因为生病等种种原因不能按时到校学习,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因此而落下一大节,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信息化环境下 “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立足长时间观察,调杳,家访,实践等工作,全面了解农村学生的家庭信息化环境。
2、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国家普及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然而家庭作业是教学基本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第50条“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他指出,学龄中期特别是学龄后期学生的精神生活中的一大缺陷,就是他们被剥夺了一项巨大的财富——自由支配的时间,然而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不就是让他去支配时间吗?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法、相关与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实践验证法。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学习课堂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采取简单可行的自学方式,只要达到先学后教的目的即可。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该项研究计划力争在一年内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1)第一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文献收集整理和前期调研阶段。完善课题方案。
(2)第二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设计调查问卷表,对学生、家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进行摸底统计。总结出翻转课堂实施应具备的条件、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应用模式、云平台学习资源库的制作与开发、翻转课堂评价方式等方法和策略。
(3)第三阶段:2015年6月——2015年8月:研究成果的整理、总结、验证阶段。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一)教学方式变了。
现在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课前创造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取优质视频,先学后教,边听边学,边听边记录,采取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大大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精神焕发,课中适时运用“讨论”,“探究”,“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学习,让学生们感到不枯燥,不紧张,轻松学习,在课后,教师引领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增强师生情感。
(二)学习方式变了。
先学后教的预习化。仔细剖析该教学模式,基本上与我们的先学后教非常相识。目前我们的课前预习大多数是纸质的预习学案,再先进一点就是如一些小学实行的校讯通,把学生的作业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家长,从这点上看,我们的导学案,校讯通与美国的翻转课堂有相识之处,异曲同工,形式相识,目的一样。最终还是让学生先预习,只不过是学生预习的材料丰富一些,伴有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把预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的预习罢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死读书,读死书的已有知识的存储器变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的舞台,学生可以尽情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既获取知识,又开发智力。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
1、学习基础太差的同学还不能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对这种模式还不是很熟悉,不会边看边发现问题,也不会记录。
2、部分学生条件不成熟,达不到自学的效果,可放在课前先学后教,课堂时间很紧张,显得很急忙。
3、注重在教学中反复实践,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同时注意及时提炼、反思总结,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四篇:视频制作总结
剿灭劣V类水拍摄心得:
今年4月,我们接到了总部下达的每月一期的《剿灭劣V类水——跟着一汪浊水变清澈》跟踪拍摄任务。由于衢州的剿灭劣V类水工作开展较为迅速,此时衢州的一些较大型水体已基本脱离劣V类名单,一些水体甚至已达III类标准。因此,我们一开始就将目标定位在了小微水体上。随后,便联系了常山及衢江两地,并最终确定以衢江区全旺镇红岩村横溪自然村内的灌溉用池塘——青塘,为此次水体跟踪报道的对象。
横溪自然村是衢江区一处自然村落,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人口也比较少,作为村里灌溉用的主要水源,村民对青塘水质的要求并不是太高。长久以来,习惯性地将一些生活垃圾及猪粪等排泄物随意排放至塘内,更由于该塘一面靠山,历次降雨冲刷带来的泥土也淤积在此,使得青塘水位不断变浅,水质变臭,水体浑浊,极大地影响了周边农户的生活质量及下游农田的灌溉质量。
在了解了青塘的基本情况后,我与水体观察员叶晓倩前往现场准备拍摄,出乎意料的是,治理工作在3月份已经展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已经基本排干的塘水和正在塘下进行清淤作业的一台小型挖掘机。
剿劣劣V类水是一个较长远的工作,我们所接到的任务也是要求跟踪展现整个水体治理的过程。“什么放到画面里,什么放到画面外”,青塘的拍摄存在场景空间小、单一且固定、拍摄时间跨度较长、记录断层明显以及可能存在的治理效果不明显等难点,因此我们考虑的第一步就是要如何尽可能地展现水体治理的现场及过程,并确保每月一期的跟踪能够尽可能完整地展现水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
第一次拍摄是最困难的,通过寻找沿塘最高拍摄点等方式,我们定下了几个固定机位,及若干活动机位。依照摄影的基本原则,成组地拍摄画面,并尽可能地抓取一些具有动态,表现力强的画面,如水面上游走的昆虫、腐烂的植被、以及短暂停留的白鹭„„一个1分钟左右的视频,其背后的素材文件往往达到3、40个G的容量。水体观察员叶晓倩是第一次出像,如何准确地描述自己的任务,并表述看到的现场则是她需要克服的困难。出镜记者的表现,也会对视频的质量带来影响。
剪辑的时候,我们遵循的是讲故事原则,如何将一个故事完整地展现出来,同时又能将历次跟踪报道串联起来;再次则是画面的节奏,全景交代地理位置,中景交代故事主体,特写突出重点,让观众看到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以此来控制整个视频的节奏及表现力,再配合水体观察员适时地解说,让事件更完整。在这次的任务中,要求每次获得的水样都要进行专业的检验,要如何将一张简单的检测报告、一个枯燥的化学名词及一个数值生动地表现出来?我们采用了画面配合字幕动画特效的方式来展现,显然能让人更好的感受水体的日新月异。
到目前为止,水体报告已跟踪了5期,几次拍摄的画面成为了我们的宝贵资料,通过同一机位或相似机位画面的对比,比检测报告更直接、更生动、更真切的向观众展现出了青塘的水体变化。
在水体的最后一期,我们随机采访了两位横溪自然村的农户,以及了解了该村为治水所做的宣传工作,通过旁证,来进一步展现出青塘治理给该村环境及居民带来的变化。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青塘的拍摄,虽受制与环境、时间、素材等外部因素的限制,但通过对大场景的把握、对细节的观察和记录,一样能发掘出不一样的内容。
《平均24分钟一个西湖砸向衢州!是谁为这座城市撑起安全伞》视频制作:
6月24日,衢州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平均每小时向衢州倾倒2.58个西湖„„在衢州多地涌现灾情的同时,一幕幕温暖人心的画面也通过微信发往我们的编辑室,涵盖了抢险救援、清障疏散等方方面面。以清晰的预警发布时间为轴,充足的影像资料为叙事主体,我们完成了这条十万+微信视频,平台播放量近50万。
该视频的制作,从开始的收集筛选素材,再到后期的画面堆砌、节奏把控,约花费了近12个小时的时间。
视频开头一连串文字的快速出现及退出,在交代视频基本背景的同时,渲染出一种紧张、迫在眉睫的氛围;随后出现的险情画面则起到了印证开头文字内容的作用,进一步使汛情严峻的印象深入人心;最后则是一连串抢险救援的画面,根据素材特性,为画面添加简单的拉伸位移等特效,突出画面主体,使视频主题得到了升华。
该视频的配乐,最初我们选用了一首前奏较为舒缓,渐进激昂的音乐,但在分社领导的建议下,果断换上了节奏更快、更激烈的《Novera》,其中穿插的女高音咏唱也更能烘托视频气氛。
第五篇:翻转课堂研修总结
翻转课堂研修总结
李萍枝
我这次网络研修,是选择了吴月香老师的工作室学习,学习主题是“初中数学情智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在这个学习中,我发观看实录,对具体学习如何上好课堂,提前要做些什么,如何做,这正是我想学的。研修给了我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自己想象,自己创造。说实话,“翻转课堂”这个概念我是通过这次网络学习才真正认识到了它的真谛,这一教学模式经过一番搜索查阅一些网站等相关信息的学习,本人对“翻转课堂”有了初步认识:
一、对翻转课堂的理解:
1、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流程
教学应该包括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内化,在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发生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教学步调齐步走,学习新知识;知识内化则发生在课堂外,学生在课后自主学并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实践中;而翻转课堂中真正实现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表现在学生课前利用教师的课前预习案,目前我们的课前预习大多数是纸质的预习学案,让学生先预习;自主学,接受知识的传授,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2、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师生角色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一直都是知识的传播者,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向学生传授着经久无变动的教学内容,而学生总是被动的接收者,边听边记笔记,在课堂上很少有学生进行讨论并发表观点;而在翻转课堂,学生拥有了自己的学习主动性,能够按自己的步调自主学习,真正成为整个课堂的主角。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3、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
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由于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抛出大量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由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变成知识的组织者、倾听者、合作者、释疑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角,是知识的挑战者,课堂由传统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转为学生需要什么教师教什么,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准备的教学资源相对传统教学要多,教师要从多方面去预见学生的问题,学生更多的是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探索的空间真正延伸到了课外。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均是学习的接受者,而在翻转课堂,学生之间是很好的合作者,从课堂教学的流程来看,都是先学后教,然后课堂上学生共同探究,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小组合作化,学生是任务的共同研究者、执行者和探索者。
所以,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翻转课堂对于传统课堂而言是一场革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实践。
二、对翻转课堂的尝试运用:
我校对农村中学而言还是比较先进的,每个班都有班班通可以放课件,要进行课件上课,条件还是比较好的,我学习了翻转课堂模式后,尝试新课流程也翻转一下,以前我是先讲课后做作业,现在有几节课,我也先让学生预习、再做作业,再批改、再讲解,最后让学生订正,开始学生还是积极性挺高的,上了几节课后,他们惰性又发作,兴趣也没了,布置的预习任务完成不了。
三、对翻转课堂的思考:
根据网络介绍:从翻转课堂的起源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翻转课堂的出现基于让缺课的或成绩相对较弱的同学补课的目的。它的实现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网络环境;二是学生必须具备非常强的自觉性。比如我校各个班是平行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老师布置的任务,自觉地学生能完成,不自觉的学生同样完成不了,三、翻转课堂的学习能录制微课比较好,可是,我校学生来自农村,不是每个学生家长都有网络,所以,微课起不了什么作用,也给不法学生找到没自学的借口。
我承认了: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翻转课堂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同学团结,内化知识,有利于教学相长。但是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各中小学技术支持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教师制作教学视频的技术不足,农村网络没普及等对于这个学习的载体,还要等到有条件才可以完全实行.新东西总是会遇到困难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先学习模式,尝试一些这样的教学,在以后条件成熟之后就可以驾轻就熟了.我希望我们能更多地去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和技术,运用到我们的实际课堂当中.让中国的教育真正运用到实处,培养高素质人才.谢谢吴老师,你们年轻有为,,远程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以后就尝试这种教学方法了,真正懂得活到老学到老啊。谢谢!
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