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PEP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My New Teachers 第一课时 Part A Let’s learn.★题(必做题):
1、抄写有关形容人的单词,如young, funny, tall, strong,kind, old, short, thin等各三遍;
2、能流利地朗读本课时的单词和句子;
3、能根据书本内容做替换练习;
Mother: Who’s your … teacher?
Boy: ….Mother: What’s he / she like?
Boy: He’s / She’s ….设计意图:能背出所学的单词,基本听读课文,养成仔细听英语的习惯。完成基础性练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题(选做题):
1、背出单词与小对话并会灵活应用。
2、回答下列问题。
①
Who’s your math teacher?
What’s he / she like?
②
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What’s he / she like?
③
Who’s your Chinese teacher?
What’s he / she like?
设计意图:能熟练地运用课文知识,做到朗朗上口。作业都是围绕本课时的重点知识来设计的,这样的作业设计重点突出,题型丰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题(综合题):
平时与同学用英语简单询问并介绍学校里教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论自己熟悉的教师,拓展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有助于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篇: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麒麟小学:何所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动辄七、八十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大胆尝试。做数学老师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书面作业,如果容易吧,基础好的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而且由于这种作业对他们讲太“小儿科”了,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兴趣去多动脑筋和检验,总是相互之间比谁先做好,谁先给老师批,至于说错个个把题目也只是一笑而过——我只是粗心而已吗!而不良后果不仅是这些学生错了个把题目,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这种不讲质量只求速度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后面学生的解题心理,也想着快点完成,根本不考虑自身的基础,长此以往,学生就会
影响数学教学质量。如果作业难度大点吧,基础好,有能力的学生是感兴趣了,肯花心思了,就会比谁能正确解答了,但这种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讲,特别是班中的学困生来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是错,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成绩肯定一蹶不振,这样肯定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的基本理念中首先就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
成绩。
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必做题
⒈星星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7=()
7×6=()
口诀:()
口诀:()
5×7=()
7×3=()
口诀:()
口诀:()
⒉月亮餐:填上合适的数。)×7=
7×()=3
5()×4=28
7×()=49 B选做题
太阳餐:想一想,能填几?
7×5+7=7×()
7×7-7=7×()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两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又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作业:
A必做题
⒈看谁算得都对。
4×8+2 54÷9×8
3×6÷2
3人一排,站3排,共击破18个气球,平均每人射中几个气球?
⒊宣传牌上左边有4棵树,右边也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
⒋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
B选做题
智慧宫里的魔术师把一根长16米的彩带,对折以后,再对折,轻轻一吹,彩带都断开了,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四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三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只要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直接完成,知识的应用较为直接,重点是让其巩固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而对于学优生,则以提高拓展为主,充分发挥其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提高综合、灵活运用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过程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
路,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业质量。又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反思: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再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后,可以设计以下三类作业,供学生自选完成。
A、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组填空题。(1)一年有 个月,其中有 个大月,个小月。大月有 天,小月有 天。还有一个月份,它的天数比其他月份都少,这个月份是 月。(2)2005年所有的大月共有 天,所有的小月共有 天,二月有 天,全年共有 天。2005年共有 个星期零 天。(3)2008年是 年,全年有 天。2009年的第一季度有 天。(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 年 月 日正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5)今年寒假,我们从1月25日放假,到2月19日开学,一共放了 天。(6)妹妹在外婆家连续住了两个月,共62天。这两个月是
月和
月,也可能是
月和 月。
B、制作年历:根据所学知识,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年份,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一幅精美小年历。
C、查找有关年、月、日的资料,了解年、月、日的来源,完成一张数学知识小报。
设计反思:这样的作业设计,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发展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在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分层作业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类似“☆级、☆☆级、☆☆☆级”或“A、B、C”这样体现三种难度的作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当然要设计好分层作业的题
目,需要我们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从而增强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第三篇:《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太平孙家小学:侯亚妮
通过我们集体研读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知道了“不同的人在学数学,但得到发展的发展是不相同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老师教学生,为啥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作业分层”做了大胆尝试。做为数学老师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书面作业,如果容易点的,基础好的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而对于基础差点的一节课都难完成。如果作业难度大点吧,基础好,有能力的学生是感兴趣了,肯花心思了,就会比谁能得到正确解答了,但这种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讲,特别是班中的学困生来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是错,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成绩肯定一蹶不振,这样肯定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的基本理念中首先就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是这样进行分层作业设计的:
一、必做题
⒈基础题: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4×7=()7×6=()
口诀:()口诀:()
5×7=()7×3=()
口诀:()口诀:()⒉巩固题:填上合适的数。
()×7=42 7×()=3
5()×4=28 7×()=49
二、选做题
1:想一想,能填几?
7×5+7=7×()7×7-7=7×()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必做题即可,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又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分层作业:
一、必做题 ⒈看谁算得都对。
4×8+23 54÷9×8 3×6÷2
⒉春游时,同学们排队射气球,3人一排,站3排,共击破18个气球,平均每人射中几个气球?
⒊宣传牌上左边有4棵树,右边也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
二、选做题
智慧宫里的魔术师把一根长16米的彩带,对折以后,再对折,轻轻一吹,彩带都断开了,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这样做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业质量。
第四篇:小学英语分层作业的设计实践及反思
小学英语分层作业的设计实践及反思
刘芳 上海市三新学校上海松江201620 摘要实践证明“一份作业走天下”的做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及学生的发展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小学英语作业开展了分层设计的尝试。本文从分层作业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两方面对小学英语分层作业的设计进行了阐释说明并提供部分分层作业的案例。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加以改善和解决。关键词小学英语 分层作业 设计原则 设计流程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力所以试图找到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以适应所有的人是不可能的。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理论提出应当用不同水平目标界定各知识点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因而需设计出由低到高的一个紧接一个的程序化目标学生先完成低级目标再由所完成目标的思想指导或暗示来完成下一个高一级的目标逐步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的潜能。平时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可是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这样的做法既不能产生理想的练习效果更不能达到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我们尝试使用分层作业以期提高练习和教学的有效性。
一、分层作业的设计原则 1.分层作业的内容要有指向性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是巩固课堂教学和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最直接的手段。因此一份有效的作业首先应建立在教材基础上即内容紧扣教材与教学呼应。日常操作中有时会出现作业与教学各自为政的现象这样的作业无论如何都属于失效的作业。所以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应当以教材为蓝本设计针对性强、指向明确的作业。2.分层作业的题型要具多样性 作业的形式要多样、灵活、能够有所创新。呆板单调的作业形式必定会使学生从感官上对作业产生厌倦情绪。题型多变、灵活的作业首先从视觉上改变了作业是一成不变的固定认知从而在形式上调动了学生做题的兴趣并能进一步激发他们放开思维、积极思考的主动性。进入三四年级抄写作业逐渐多了起来如果一味地布置抄写词、句和课文必将引起做题者的反感和厌烦因此我将之变换为连词成句、选词成句、大家来找茬等其它“变种”形式的抄写作业较好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流程 1.分析学生将学生分层 每个学生彼此都存在差别如原有知识背景、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都各有不同因此对作业分层应首先对学生分层。一般来说根据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别可将班级学生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学生学业水平最高B、C类依次次之。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不断地变化分层也应随之调整。2.分析教材设定分层作业的目标和层次 正式着手设计分层作业前教师应首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并据此预设出可供不同层级学生参照达到的分层作业目标。实践中我一般设定三级目标第一级为基础型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全掌握第二级为提高型目标在单位课时内要求学习水平中等及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第三级为拓展型目标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基本达到。分层作业以分层目标为纲只有先设定好目标设计作业时才能摆脱随意性和盲目性。但三级分层目标仅属一般情况设计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对沪版牛津小学英语4BM3U2第一课时关于时间表达方式的教学内容我只提出两级目标一级目标掌握时间的正确表达方式如seven o’clock half past seven a quarter to eight 等 二级目标能用现在进行时正确表述在确切时间内的具体活动如It’s seven o’clock in the evening.Danny is doing his homework.然后我在此基础上筛选练习。根据已设定好的分层目标可将作业由易至难分为I、II、III三档。I档作业最为基础适合所有学生做并要求掌握II档作业稍具灵活性运用性较强 A、B类学生必做C类学生可选做III档作业最为灵活多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3.根据目标确定作业的类型和范围 根据学科特殊性英语作业可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口头作业常用的形式包括跟读、模仿、背诵、自编或改编故事等。书面作业一般有识记类作业和习题类作业。在实践中需依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因时制宜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在布置口头作业时A类同学在跟读录音进行模仿的基础上最好能够达到背诵成文的程度B类同学跟读录音熟读并能进行语音语调的模仿C类学生通常被要求跟读录音能够熟读文章即可。布置书面作业时I档作业我通常会布置抄写、翻译等识记类、理解类的基础题II档作业我通常布置情境性较强的习题如“根据上下文填入单词的适当形式”、“根据内容选句子”等III档作业一般难度较高涉及的知识面更宽因此我有时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但生词较多的课外阅读或练习或提前布置一些同一单元内涉及新课的习题以促进同学们养成自觉预习的好习惯。4.分析作业对分层作业进行分层评价 教师应以发展性评价为原则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评价。如练习中有道题 “_________ Mary _________ in the pool Yes she is.”IsswimmingA、B类同学能轻易回答出来并不稀奇所以我未予表扬而对能够正确回答的C类学生则给予了很大的表扬和鼓励。这题虽说不难但需“瞻前顾后”C类学生能做到这点很不容易。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可以正误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针对不同学生对其作业做出不同等级的评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分层作业的效果并最终达到激励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发展的目的。5.分层作业设计流程图
三、分层作业设计的案例例举 以下以我设计的分层作业为例供大家参考指证沪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4B 案例一在分别学习了水果和星期的单词后设计了如下练习进行巩固和拓展 I中翻英 ①樱桃 ②草莓 ③西瓜 ④星期一 ⑤星期二 ⑥星期三 ⑦星期五 ⑧星期日 II写出同类词 ① apple 确定作业的类型和范围并筛选习题 将学生分层 依据教材确定作业的层次及学生需达到的目标 反馈作业 分层评价 ② I like eating pineapples and Kitty likes eating.③ I go to music class on Friday and I learn swimming on.III根据上下文正确书写单词 ① It’s a kind of fruit.It’s small and purple.Sometimes it’s sweet and sometimes it’s sour.It’s ________.② We don’t go to school on ________.案例二在学习了现在进行时后设计了以下练习巩固动词的词形变化和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I写出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 ①swim________ ②jump________ ③run________ ④make________ ⑤wash________ ⑥have________ II根据上下文用单词正确形式填空 ① Listen that lovely bird is ________ sing.② The students are ________have English class now.③ Be quiet The baby is ________ sleep.III用英语写一篇短文用现在进行时描述图片上的人物正在进行的活动。
四、反思与总结 实施了分层作业后学生的自主性能够得到较为充分地发挥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也明显增加尤其是B、C类同学从学习和作业中获得了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学习热情不断高涨。然而由于受到自身教学经验、精力和思维的限制在实施作业分层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困滞点在设计作业时我常将传统的作业重新编排或加以修改使之成为一份分层作业在习题的开发上缺乏创新性相对于B、C类学生A类学生获得的提高较少这可能是因为A类学生本身学习起点较高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天花板效应也有可能与练习中拓展型习题质量欠改善有关。我认为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地被研究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分层”其实是一种寓于教学中的思想与方法需要教师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对学生的了解借以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并助推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第五篇:浅谈英语作业分层布置
浅谈英语作业分层布置
摘 要: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业布置也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分层布置,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字:作业
在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实施简单的“一刀切”的作业模式,很难兼顾到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业和智力水平。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丧失了自信,造成了学习优良生人数越来越少,学习困难生越来越多的“两极”分化现象。
我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他们又来自不同的小学,英语成绩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强弱不等。因此,近年来,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
分层次布置作业,即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当然,这三个层次的学生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实施动态管理,要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适时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调整。
一、分层次确立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要针对不同的课型对A、B、C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一节阅读课,对于同一篇130词左右的短文,A学生能在2分钟之内通过跳读,捕捉全文和段落大意。其错误率不超过10%;B学生能在3分钟之内捕捉全文和段落大意。其错误率不超过15%;C学生能在4分钟之内捕捉全文和段落大意。其错误率不超过20%。
分层次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建立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学生;第三,对C类学生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次上,要循序渐进,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二、分层次设计作业内容
作业的内容,从类型上可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按其形式可分为听力作业、口语作业与书面作业;按照题型来分,听力作业又分为听句子,选择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听对话,选择最佳答案;听短文,填写所缺单词等,口语作业包括自编自演对话、朗读或背诵课文等,而书面作业包括阅读文章后做题、书写单词、短语、用词或短语造句、写作文等。
每次给学生布置何种类型、形式和题型的作业,要依据每单元不同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布置的作业要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题量适中;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或太容易,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
例如,《新目标》Book 1 Uint6: Do you like bananas? 对于第一节课后的书面作业,程度好的A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编写有关饮食爱好方面的对话,B组学生要求他们写3-5个有关饮食爱好的句子,而对于C组学生,则要求他们记住本节课学过的8 个食物名词即可。
又如,对于每天一次的“Free Talk”活动,要根据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即程度好的A组学生,要求演讲者沉着大方,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内容丰富,数量至少在10句,时间是2分钟;B组学生要求讲话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内容较丰富,数量至少8 句,时间2分钟;C组学生要求讲话声音洪亮,语言较流畅,内容较丰富,数量至少6句,时间也是2分钟。
再比如,在听力训练课中,课堂设计的听力练习的内容也要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A组学生做难度较大的听短文选择答案,或听短文填空;B组学生做听对话,选择最佳答语;C组学生做听句子,选择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由于分层次设计听力作业,兼顾到了好、中、差三个层次,即全体学生,使他们均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记得有一次听力练习,有一个成绩差的学生站起来,答对了一道极为简单的听力题,我立即加以赞许,在接下来的听力训练中,他信心十足,精力集中,兴趣极高。尽管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作业内容不同,但对于完成作业的每个学生来说,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价
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业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如果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单调,甚至评价不当,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脆弱的自尊心。评价时要客观,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如:A组学生的作业,写评语时,应该多使用Out standing!(真是与众不同!)、Perfect!(绝了!美极了!)或Marvelous!(棒极了!)对B组学生来说,写评语时,可使用All right!(好!行!)、Exactly!(一点不差!)、Congratulations!(祝贺你!)等。而对C组学生来说,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如:I hope you can do better!(我相信你下次做地会更好!)、Keep it up!(坚持到底!保持下去!)、Keep working on it,you are getting better!(继续做,你在进步!)等。这种客观地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上均产生心理优势,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通过多年来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我所担任的两个班的学生对英语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明显的增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是有效的、可行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作者:苏冬莲
单位:陕西省神木县第五中学
职务:英语教师
个人简历 :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教学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积极推进有效教学改革,曾多次承担学校示范课、优质课教学,在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教学理论、教育政策法规,坚持写业务笔记和教育心得体会,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嘉奖,教学成绩显著,教学成果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