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分层作业设计
美术分层作业设计
张眉青
柳江县第二小学
美术作业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整个美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但在传统的作业观下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过分强调“熟能生巧”的误区;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题;作业形式、内容呆板单调、冰冷无情,是一些纯粹的数和形的舞台。美术作业的设计直接反映着教学实效。传统的以画为主的学习方式,形式太单一。可通过对小学美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4个方面来对美术作业进行设计,让学生自主发挥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基于此,凸显新课程理念,进行作业改革,让学生的作业体现科学性和对学生的发展起作用是每个教师应该做的。现谈谈新课程下我的美术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分层作业——让作业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新课标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1、作业量的分层设计。根据目标层次和学生层次,制定对应的分层练习题,鼓励绘画态度认真、技能掌握较快的学生向高层目标发展,调动积极性。设计每个学生作业学分制,在学生自主作业、自愿达成的基础上,能自主完成比自己原有的更高层次的作业,可以“加分”予以鼓励。
2、作业难度分层设计。确定基础、发展、创新三级目标,要求不同能力的学生认真实现本级目标。C层学生作业应以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为主;B层学生作业应以个性发展为主;A层学生为提高创新。这样可使A、B、C三层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三个级别的作业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去完成,一级的内容就可以算是基本完成本课的重点,二级内容完成了本课的难点,三级就是对于个别学生的拔高设置。这样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不管美术水平的高低,他们都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要求,根据要求完成符合自己实际表现的作品。在利用作业要求让学生给自己的作品打上星星,看看自己的的作品得到了几颗星,然后在让同学互相的评一评,通过这样的设置,促使了美术课教学目标在每位学生身上都得到了掌握和练习。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作品的成就感,自己的创造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主要的是让他们能对美术作业有了自信心,也增加了对美术课的兴趣。
3、完成作业时间分层。美术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案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在教学“乘上大船游世界”前布置作业如下:在《乘上大船游世界》这一课教学中,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涉及认知、实践、情感的分层预习建议,让学生邀请家长一同到学校附近的船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把了解到的船的各种类型、基本结构和用途记录下来。进行船模的制作或者尝试彩纸彩泥的手工船制作。在船文化博物馆中,体验视觉感应前进中的船,思考如何画形态各异的航行中的船。
以上三类分层预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然后把预习的书面材料和尝试的作品带到课堂,通过三方面预习内容相互的探讨补充和对知识的归纳,将会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长此以往,随着学生学习的积累、学习内容的增加和课外活动探究发现的深入,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思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枯燥的作业布置变成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乐趣。学生不仅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还在生活的感悟中进行学习、创作,这样学生在玩中学才会有激情,学生的创作才会精彩。
二、融情入景——让作业点燃学生做作业的热情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情趣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而教育心理学也已证实,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由于他们好奇心强,求胜心强,所以在作业中添加一些趣味,融入情景,能吸引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完成,抓住这一特点,把作业融于生动的情景中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主动接受作业,并点燃做作业的热情。【案例】 例如:我设计的《鱼儿游游》教学分层简易目标是: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有关热带鱼的知识,能完成一至两个热带鱼基本型的造型临摹。分层基本目标是:认识热带鱼的特点,能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心中美丽的热带鱼。分层难度目标是:利用面的组合来表现热带鱼的身体图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任务,突显学习行为的主动性和目标的明确性。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弱点在哪个层次,然后加强练习,以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在日常美术教学中,面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可以类似像这样把备课内容结合知识点分出难易层次,在作业的三项任务中找寻课程的知识重点和难点,那么无形中使学生明确每课的学习内容和自己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真正从每一节课的作业里明确自己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来进行学习,如此将更加有效的推动学生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思考】 教学中我以情境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竭力创设一个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谜语、动画角色、范画欣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地用美术形式表达鱼的形象。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在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更多教育:比如说:要保护鲨鱼、保护海洋、保护大自然。总之,本课我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顺利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学生也能够根据教师的教学顺利的完成了本课的作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积极评价,促进了学生的个性的形成,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让作业立足课本、服务生活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我们的美术作业也应贯穿在大量美术实践中,要让学生少做题,多动手,多实践,多运用,在大量的美术实践中让知识得到升华。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使学生在“行”中求知。在设计作业时,树立开放的美术教学观念,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美术、做美术、用美术,让作业回归“学生主体”,回归“生活实践”,真正符合新课标“美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学生用具体的美术知识,去研究生活、服务生活,体现其生活化的一面,让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这样的作业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了解到生活中有美术。【案例】 在上一年级《走进大自然》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具体名称却不了解,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引导学生寻寻找找,观察校园里都有哪些颜色?说说你喜欢哪些颜色?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校园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你能不能把刚刚说到的这些美丽的颜色从你的水彩笔中找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逐个说出色彩的名称,让学生自己动手找找相应的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部分不认识的颜色很快便记住了。【思考】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我利用课件带领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不同的美,直观地呈现大自然的不同侧面,加深学生对大自然 的感受。本课运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传递信息,甚至提前布置“实地感受”的活动来走近大自然。希望在本课的学习后,当学生读到一段优美的文字时,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当学生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时,能够闻到画中花的香味„„,总之,当孩子们闭上眼睛也能感到美的存在时,他们就学会了欣赏美。
美术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为了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无思维价值的练习。所以,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在平时设计作业时避免熟而生厌,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最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从此,让我们的孩子爱上美术。
第二篇:作业分层设计研究心得体会
小学分层布置作业的心得体会
一年三班 陶雪娇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让教学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大胆尝试。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的基本理念中首先就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分层教学首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可分成不同的层次,这一步也是最关键的。假如在分层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那你的分层教学将注定是失败的。
学习目标的分层设定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益的表现,其目的是要同时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普遍性发展需要之外,既要考虑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也要考虑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目标具有方向作用,会给学生的心理活动以深远的影响,它像一盏灯塔,起着方向性的照明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就好像航行在大海中的船没有罗盘一样。
一、面向差异,分类布置
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响,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接受和掌握知识也有快有慢。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难度大的差生受不了,难度小的优等生生吃不饱。量多对优等生如鱼得水,一挥而就,对差生便会弄得焦头烂额,最终还是完不成任务,达不到目的。因此,布置作业时,应灵活地面对不同学生,从数量、难度、形式等方面给予不同的分配,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求。如抄写生字,目的是为了写好生字,会听写、默写,对于能写好、会听写、默写的学生,可以免抄。而对于记忆力稍差一些的学生,可抄到能默写为止,而不必强调以遍数为标准,而应强调将字写好,写端正,写美观,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以前,我总是认为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的单一过程。在布置作业时,不是抄就是背。结果学生对这类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的乱做一气,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我认为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于是,我在布置作业时,精心设计,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而且也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真正把静止不动的作业变成动的、活的、有用的。才能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真正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变换着布置写、贴、画、剪、演、摄影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看、听、触、摸、嗅、想象等多种感官参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知识。
三、走出课本,走入生活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得。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人文化。如今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社会上交际能力弱,缺乏理事能力。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目光仅仅囿于家庭、学校中。针对这些情况,我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作业内容,利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利用“母亲节”、“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小制作,或画一副画写上最喜欢的话,献给亲爱的妈妈或最敬爱的老师。重阳节,布置学生为社区里老人过节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关心他人,尊敬老人的教育,利用作业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分层作业的布置在实施的过程中仍有许多困难,例如,学困生并不是对所以的知识点都难以掌握,因此,在分层布置作业时有时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对于一年级而言,没有书面的作业,分层作业很大程度上需要孩子们多去涉猎课外知识,运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去为自己一次精彩的作业服务。农村孩子很多家里没有电脑,他们接触知识的程度很有限。这就需要老师在旁边提供帮助,比如说推荐网站,推荐书籍,还有动手制作一些作业时需要老师在旁边相机指导。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分层次布置作业展开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了。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使学生能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能更多的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我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和实践,学生明显感到数学作业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其中成绩好的同学在实践、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后进的同学对今后的学习增加了信心。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作业布置方面我们所欠缺的东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对其进行探索,找出更好的更适合学生的方法来。
第三篇:《荷花》分层作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荷花》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一、本课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蓬、帐”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1
个生字,正确读写“花瓣儿、花骨朵儿、莲蓬、衣裳”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悟,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感受荷花的美丽。
2、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3、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2、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二、课标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
1、对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义。
4、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
得的语言材料。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荷花》自主型分层作业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及数量。
A层学生常布置书写生字、新词,及时布置字词复习类作业,弥补字词掌握的缺陷,提高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促进字词的学习能力提高。
A类基础性必做题:
1、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zī
shì
huā
bàn
wǔ
dǎo
fǎng
fú
()
()
()
()
pò
liè
lián
peng
bǎo
zhàng
tíng
zhǐ
()
()
()
()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清香
一()花瓣
一()画
一()荷花
一()微风
一()大圆盘
3、比一比,再组词。
瓣()
佛()
姿()
蓬()
辨()
拂()
资()
篷()
4、填空:
(1)、有的才展开()的花瓣儿,有的花瓣儿()了,露出()莲蓬。有的还是(),看起来()得马上要()似的。
(2)、这么多的(),一朵有一朵的(),看看(),很美;看看(),也很美。
B类提升性选做题:(3选2)
1、选择一组关联词造句。
(1)虽然……但是……
(2)
一……就……
2、照样子,写句子。
(1)、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仿写拟人句)
(2)、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的。(改为比喻句)
3、读短文,完成练习。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1)、照样子,写一写
例:挨挨挤挤、、(2)、第()句描写荷叶。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
(3)、作者细致观察了()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分别是
(4)、选文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课文也来写一写吧。
月季花开了,千姿百态。
有的_
;有的__
;
有的__。
C类创新探究题
1、找一找,古代有哪些描写荷花的诗句呢?用你的巧手把它认真抄写下来,并制作成书签展示给大家吧!
2、把看到的美丽荷花用图画展示出来?并涂上美丽的颜色。
《荷花》分层作业设计意图
A类基础性必做题: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设置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巩固课堂所学生字词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加强对拼音等基础知识的日常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并运用词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B类提升性选做题:
字词句的理解运用、语段文章的归纳概括迁移类小练笔等。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锻炼语言表达及概括的能力。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在说说写写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巩固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C类创新探究题:
课外阅读延伸、迁移类小练笔、画画等。目的在于拓展课外延伸,增加积累增广见闻。写一写,画一画,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出来,把对荷花的热爱表达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也训练了绘画能力,实现了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第四篇: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探讨
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探讨
摘要:传统作业布置习惯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师为学生安排统一的作业任务,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存在着很大的压力,而且不利于对学生完成作业兴趣的培养,这样作业的价值得不到发展,学生也不能借助作业获得能力的提升。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靠是到学生的差异性,能按照学生的能力差异为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任务,帮助学生去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任务,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获得成功,在作业完成中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感。所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注意分层。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探索新的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设计;数学作业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需要让不同学生在数学领域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师落实的教学活动一定要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得个性发展和独特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但是传统作业设计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为学生安排了统一的作业任务,使得能力强的学生不能借助作业获得能力拓展,而能力弱的学生感觉到吃力,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针对这个情况,数学作业需要分层。本文就根据自己的经验浅议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一、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大量机械重复性作业
目前新课改理念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落实,而且在很多课堂和学校已经实施了一段的时间,但是因为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存在着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一时间不能得到很好的调整,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局限在教材上面,为学生设计的作业也基本都是围绕着教材的内容开展的,很多时候直接把书上的练习作为了学生作业的内容,而且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机械化和重复化,没有结合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来设计一些精细化的作业任务,同时希望通过题海战术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所以设计的作业任务数量多质量差,学生只能被困在题海中,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的降低,倍感学习的压力。
(二)作业形式单调,缺少思维性和拓展性
目前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形式上面比较的单调,基本就是些简单的运算的题目,缺少了思维性和逻辑性。很多教师安排的数学题目比较的单调,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基本的形式就几种,除了计算题就是应用题,很多只需要套用公式就能解决,这些作业不能调动学生完成的积极性,会让学生感觉到作业的枯燥,在完成作业方面存在着抵触情绪,也不能借助作业获得能力的提升。而且教师作业安排的形式也比较的单调,过于依赖数学教材,很多直接把教材的内容搬到作业上面,缺少实践性和与生活的练习,那么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根本得不到提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三)作业设计缺少分层
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因为生活背景、智力发展水平还有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一节课下来并不能保证教师讲解的知识可以被所有的学生吸收,也不能保证教师教学的内容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目前我们在教学中强调了分层。那么同样作业作为教学中关键的一部分,也要有意识的进行分层,通过分层才能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作业任务,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去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但是目前很多的数学作业教师忽视了分层的重要性,没有能很好地在课堂中进行分层设计,为学生安排统一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不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题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逐渐的丧失,影响到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作业评价模式单一
学生完成作业后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评价和反馈,这样才能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判断,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的方案。但是目前教师虽然注重了作业后的评价,采取的评价方式比较的单一,没有注重评价分层,教师无法给到学生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而且作业评价的吧标准一致,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点评,使得一些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会对数学作业逐渐的失去完成的动力和自信心,影响到了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地方式来进行作业评价的分层,根据学生情况提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通过有效地评价分析学生的问题,对症下药,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挥出作业的价值和功能,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对学生分层,然后根据学生所在层次为学生设计基础和提高性还有探索性作业任务,对于优等生可以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展,这样可以让自己的知识量变得丰富起来,学习知识也会更加的了灵活,而中等生可以在扎实基础知识之后得到更大的进步,对于学困生则可以有效地巩固所学习的基础知识,这样给到了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但是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能获得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毕竟在这样的作业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可以借助教师的作业有效地消化一天学习的知识,大大减轻了学生心理上面的负担。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总结当天的知识,积累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方面会变得更有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可以大大地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在安排小学数学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层,通过分层来提升作业的质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感。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认为只要把基础知识教给学生就够了,所以布置作业的时候也是一刀切,给学生安排一些机械的计算或者应用题目,这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实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各种形式的作业,比如一题多解或者实践性的题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兴趣,也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在布置这种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分层,教师设计的作业难度要符合学生的情况,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去完成拓展性练习,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而能力偏弱的学生在完成基础练习之后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简单的拓展练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自信心,同时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内容拓展,也可以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合作,通过不同层次学生合作,达到彼此帮助和思维互相碰撞的效果,这对于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小学数学作业分层有助于提升教师能力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进行分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教师为了为学生进行分层作业设计需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可以实现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让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在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性,同时提升教师和学生沟通能力,教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基本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对学生分层。同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结合学生情况设计作业,这需要教师查阅更多的教辅资料,同时自己需要进行创新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和对于教材重难点知识的把握能力都会得到某种程度的提升,所以说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通过分层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也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三、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一)充分调查,在了解学生基础上做好分层
为了设计作业的时候分层,教师必须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要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涉及到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个性还有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内容来完成作业设计。教师在分层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也就是让学生也认识到之所以要进行分层的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分层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获得很好的发展,并不是为了要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因为分层出现的不良情绪和自卑心理。也避免了一些学生因为分到了高层次而出现歧视其他学生的情况。教师一般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对于A类学生,他们的知识掌握比较的扎实和稳固,学习能力较强,积极性高,对数学这门学科充满了兴趣。而对于B层的学生他们知识还算稳固,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但是思维能力较低,对于C层的学生能力比较差,对数学学习缺少充分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一开始对学生分层的时候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的选择所在的层次,同时让学生表明自己的理由,然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调整,这样的分层是建立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的,要比教师生硬的为学生分层有效地多,通过这种分层,教师可以进一步为进行作业设计提供充分的准备,教师便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和针对性。
(二)作业分层设计注意作业量分层
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作业量的分层。学生能力和智商都存在着差异性,学习水平不同,那么教师如果为学生安排同样数量的作业,会让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偏弱的学生吃不了,这样不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多一些作业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完成作业的数量,在作业数量上面进行分层,当学生完成自己所在层次的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再去完成更高层的作业。对于班级中数学学困生,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所以要适当减少学生数学完成的数量,减轻课业负担,除了为学生布置基础性的练习之外,也需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增加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尤其是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需要增加拓展性作业的数量,这样可以让学生作业量得到扩大,让学生可以吃得饱,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所以教师在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来安排不同数量的作业任务,确保学生可以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提升。
(三)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注意难度分层
以往教师安排的数学作业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难度上面都是统一的,这导致很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缺少自信心和存在着抵触情绪,并不利于学生作业积极性的调动。学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能力不同,解决问题的水平不同,那么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来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任务。这样才能让能力不同的学生完成适合自己难度的作业,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得到提升,也帮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数学《年月日》这个部分内容之后,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能力差异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任务。
参考文献:
[1]罗刚.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J].读天下(综合),2018,000(011):P.112-112.[2]张正俊.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索[J].魅力中国,2019,(43):封2.[3]鲍传玉.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2):69.[4]刘春芳.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22):20.[1]陈洪平.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分层设计作业[J].读写算.2019,(7).162.[2]刘慧冬.分层作业设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学生英语.2021,(24).18.
第五篇: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PEP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My New Teachers 第一课时 Part A Let’s learn.★题(必做题):
1、抄写有关形容人的单词,如young, funny, tall, strong,kind, old, short, thin等各三遍;
2、能流利地朗读本课时的单词和句子;
3、能根据书本内容做替换练习;
Mother: Who’s your … teacher?
Boy: ….Mother: What’s he / she like?
Boy: He’s / She’s ….设计意图:能背出所学的单词,基本听读课文,养成仔细听英语的习惯。完成基础性练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题(选做题):
1、背出单词与小对话并会灵活应用。
2、回答下列问题。
①
Who’s your math teacher?
What’s he / she like?
②
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What’s he / she like?
③
Who’s your Chinese teacher?
What’s he / she like?
设计意图:能熟练地运用课文知识,做到朗朗上口。作业都是围绕本课时的重点知识来设计的,这样的作业设计重点突出,题型丰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题(综合题):
平时与同学用英语简单询问并介绍学校里教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论自己熟悉的教师,拓展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有助于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