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6:1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心得体会》。

第一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心得体会

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有关感悟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

“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

(1)于精彩处仿写。(2)于空白处补写。

(3)于“迁移点”拓写。

(4)于结尾处续写。

(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

仅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在小学六年时间内也仅仅是学了二三百篇课文,而这样的阅读量又岂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呢?因此,我们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视角投放到课外阅读之中,之前所说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成了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阅读范畴。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相对课堂教学来讲更加开放、自主,教师在阅读与写作上的引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写的能力呢?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背诵古诗,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通俗的小文章并且摘抄词语、句子等。而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摘录好词佳句甚至名段,学会做读书笔记,写一写自己的见解,读书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将这些心得体会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加以体现,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无论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还是在课外阅读中的写作能力训练,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情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从学到仿,随文说写;

积累体验,由说到写; 从仿到创,由扶到放;

关注生活,加强练笔。

我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决定了学生的实际收效有多大。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增强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感悟能力,在这样无数次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体,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梦。

第二篇:重视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所要跟大家分享的教学心得叫做“重视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恳请各位老师指教。

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菜鸟教师,总是会一些迷茫,语文应该教什么,怎么教?问问教学前辈,他告诉我,每篇课文后面的要求就是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渐渐地,我开始明白,语文教学概括起来就是七个字:“识、写、读、背、说、作、习”。重点是:“识、写、读、作”,重中之重是“读”和“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便是语言,因此,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语言的学习与实践,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我认为学生对字、词、句、篇知识的掌握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合”。

用通俗的话说“读写结合”就是 “读中学写”、“读后练写”。“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起来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几点做法。

一,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1、重视积累,大量阅读。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充分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理解语言、感悟语言、欣赏语言。课后,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并有意识的在小练笔或习作中进行运用。只有这样,文本中那些优美的词句,深刻的思想、惊人的智慧才能化为自己笔下流淌的文字,使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例如,学了《小桥〃流水〃人家》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文章,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注意运用本文的词句和抒情方法。

此外,应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作笔记、写心得、记日记的好习惯。这些素材的积累,将会为孩子们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会孩子读书的方法。

孩子们在读的同时,老师要交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而不是看了就忘了,记性好忘性大。要指导孩子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的方法。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要在读的同时读明白: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我以后写这类文章要怎样才能写好?这样,读文章就仔细认真多了。要鼓励孩子养成一边读一边提笔在手,做好批注笔记的好习惯。这样琢磨咀嚼,会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阅读中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写作的练习。

读与写要实现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首先要在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个最好的载体,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设计,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孩子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进而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1、读写结合,先从课文的仿写做起。

仿写是写作的一个单项训练,能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为写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

在学习课文《鲸》时,孩子们学习了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和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并在短文中恰当的使用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这样不仅增加了习作的趣味性,也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更深刻的理解。

2、读写结合,还应为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有人说作家就是儿童,因为他们都有无际的想象力。那么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必然的。只有让孩子在阅读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情感,习作中才可能会更有可写之处,更有可看之处。巴金老人曾说:“我会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更有感情。”阅读时孩子们融入了情感,在脑海里产生了作品中所描写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阅读体会、感受。孩子把阅读的体会感受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产生了写作的情感,这样的作文才会别具匠心,独树一帜。

在教授课文《草原》时,老舍先生描写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引导孩子们在想象中朗读,读完让孩子们交流:你愉快了又和作者有什么不一样的动作行为?同学们交流之后马上练练笔。有的孩子就写了:“要是我来到这么美丽的草原上,我一定要在地上翻好几个滚,打几个倒立,直到我的劲儿都使不出来了,我才静静地躺在草原上欣赏着白云朵朵的天空。”

3、读写结合,要勤练笔进行习作练习。

“常常做,不怕千难万阻;日日行,不怕千山万水。”勤写勤练,才能练出好的作文。只有经常动笔,反复推敲,不断探索,才能从不会写到会写;从不愿写到想写;从凑字数到文思如泉涌;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上语文课,孩子们就准备好练习本,准备随时练习写句子,写片段。多鼓励孩子们写日记,养成用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练习成篇的作文应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计划地进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不能一味贪多、囫囵吞枣。在练习内容上,也应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低年级应侧重于说话、写话;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后再练习写简单的文章;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地要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写作的练习方式也力求多样,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培养孩子兴趣入手。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阅读中的不足,为读引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让我们的孩子更优秀更全面。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地利用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合中的载体作用,就能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沉浮苦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以上是我自身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希望各位老师,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读写结合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第一位的,它是写作的基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怎样让更多的学生“吸取”足够的“营养”,滋养写作的思维土壤,“倾吐”真情实感?我们认为注重读写结合,善于发掘课内外写作的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前,我校有不少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结果感到作文教学难以入手,学生也不懂得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写的文章编凑造假,空洞无味,成了语文教学中的“灰色风景”。对此,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开展大学习、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让“灰色风景”荡然无存,同时不断反思,不断完善,取得了成效,在语文教学的天空,读写结合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读写结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入挖掘文本的信息含量,在课堂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习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二是指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并指导学生把生活实际同自己的习作有机结合,提高习作能力。这样既有在课内指导下显性的,即时的读写结合,又有在课外浸润中隐性的,长效的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才能使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稳步提升。要真正做到在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读写结合,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目标定位,引凤筑巢,让读写结合植根课堂。

新课程目标有三个维度,首先要关注的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其次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还有关注“知识与能力”。解读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目标,我们觉得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教学中应该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包括语感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因而,我们要求老师在确立阅读教学目标时,把读写结合作为阅读教学目标之一。这是因为借助文本的范文作用,可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联系起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快捷通道。如果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孤立开来,学生就会眼高手低,不能学以致用,写作能力就难以提高;同样,写作指导如果脱离了阅读教学,单独地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至于选用哪种练笔形式,这需要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充分发挥文本的“导读”“导练”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阅读写作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目标定位了,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读写结合在语文课堂占一席之地。

二是操作定规,有章可循,让读写结合柳暗花明。

学生在课堂上练笔的形式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可是怎样练,怎样写,写什么,需要老师随文点拨,悉心指导。我们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些针对性很强、操作性很强的方法。在七年级我们抓住那些词汇量丰富、句式特点明显、修辞运用巧妙的句子让学生仿写,锻炼他们精确表达的能力。如第一课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中以散文诗般的语句谈了什么是文学,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作品具有的魅力。我们则要求学生以“语文是什么”的句式模仿写一组排比句。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经典散文,文章描绘了春花、春风、春雨、春草、迎春等美丽的春景图,准确生动地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和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并调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描绘春天,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轻灵的文字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引导学生在赏读优美语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关注家乡季节变化,选准某一点或一个方面,从表现手法、修辞运用等方面进行仿写,用手中的妙笔、用自己的热情关注家乡的美好风光。在八年级抓住文本背后的空白点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拓展延伸,合理想象,在原文基础上续写改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不断培养写作创新能力。改编是根据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变换写作角度将文章改成另一种体裁或样式。它在原作的基础上可以增删一些情节,可以改变题目,改变叙事人称,也可以改变体裁,改变文章顺序等。这种“新瓶装老酒”的写作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驰骋思维的野马,不失为训练写作思维的一种好形式。如《木兰诗》这首脍炙人口的乐府民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有较强的故事性和传奇性色彩。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补充介绍相关的史料,讲解小说写作的技法,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木兰从军的故事改写成一篇历史小说。在九年级我们抓住那些具有真善美的小说、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散文、文言文,让学生写随笔、写读后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篇好文章,总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文本中所选的许多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让人思索和回味。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看法。如《伤仲永》和《孙权劝学》两篇文言文都是关于教育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两文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侧重,学生对此深有感触,不自觉地在随笔中写出了读后感,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分析教育与成才的关系。上面三个阶段,学生训练的侧重点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随文练笔,真正让学生在每天都有练笔的收获。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习作习惯。

三是扩容定时,潜移默化,让读写结合春风夏雨。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初中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新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因为,语文课堂是有限的,语文学习却是无限的,十分广阔的,如果忽略了大量的课外语文学习实践,忽略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空间,那么学生势必视野狭窄,积累贫乏,思维僵化,语感迟钝,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不到熏染,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得不到提升,其语文素养也就不可能真正地得到提高。学校每周可开设一堂美文欣赏课。欣赏文章应为文质兼美的报刊时文或经典美文,文章可以在课前印发给学生阅读,也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或者学生诵读,然后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欣赏。美文欣赏不同于一般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其实关键在于找准美点,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尤其要关注学生的自悟自得。美文之美,或在语言、或在情感、或在意境、或在哲思、或在氛围。教师应在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后,组织学生就一两个方面畅所欲言,并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予以点拨,归纳赏析方法,升华思想认识,强化情感体验,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每周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主要是学生凭借个人的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由地尽情地阅读。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阅览室去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课前事先选择好书籍在班级里阅读。在自由阅读课上,教师绝不可以喋喋不休,最好是什么也别说,自己也拿一本书静静地阅读。这样,没有聒噪,没有干扰,没有问题的牵绊,每一个人都独自深深沉浸文本,让心灵与文本对话,让思想与作者交流,充分享受那份别样的情境,充分感受自由阅读的愉悦。有时我们播放柔和舒缓的轻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情调,让每周的自由阅读课成为特别愉悦的、特别令人向往的时刻。我们通过加强课外阅读的时效性,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写作教学服务,可以更好地将学生的写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是推荐定篇,雅俗共赏,让读写结合云蒸霞蔚。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目标特别强调了学生阅读态度的多样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等要素。这种阅读理论,强调了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强调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图书、如何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如何采取正确的阅读方法。我们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个人爱好等,推荐一些有益于开拓视野、开发智力、开动想象的故事性、文学性、趣味性等方面的书,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对书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优美词句进行摘录,或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经常翻阅,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学生每学期读哪些书,我们给出了100篇篇目,有经典的、有时文的;有纪实的、有科幻的;有校园的、有体育的、有军事的等。要求七年级、八年级每星期读80篇,九年级面临中考,可安排读60篇。每个月,我们要求各班开展一次阅读交流活动,出一期阅读手抄报,评选5名阅读之星,向他们每人赠送一本书作为奖励。

阅读,让学生徜徉于情感园地、行走在思想高坡,保证了他们写作的源头活水。语言是心灵开出的花朵,心中有情,文字才拥有生命。读写的经纬线有机结合,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扮靓了语文教学的天空。今后如何让读写更好地契合、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深入探讨的话题。

钱方,柯云,教师,现居江苏泰州。

第四篇:三上读写结合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师生共舞

思想碰撞 ——读写结合实验心得体会

新华南路小学

三年级语文

白芸

通过本学期读写结合实验,我感到师生之间、教学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读是输入,写是输出,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所以在课堂中,不但要书声琅琅、口语表达,更要让学生默读批注、即兴练笔。以课文为范本,加强“随堂练笔”,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做法:

一、有感而发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在教学这类文章时,要做到以“情”来贯穿文本,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此时课堂上的小练笔如若设计精当,就能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与文本对话,与角色产生共鸣,从而为深化文本架设桥梁。

比如《玩出了名堂》一课,通过列文虎克的“玩”悟出道理,给学生思考议论的时间,当场迁移到自己的经历中来,有感而发写写自己曾经玩过什么?玩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或体会出什么?学生们人人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自由发挥,不限制行文格式,只求表达意思、准确扣题。

二、迁移运用

学是为了运用,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迁移运用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而定。

(一)、可迁移文本中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

如《风筝》一课,原文通过“我们去放风筝”作为总起句,加上一系列动作描写,完整再现了我们放风筝的情景。这样的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就需要学生掌握,运用自如。所以为了保证仿写的相似性,本课的练笔要求学生也已“我们去„„”为总起进行训练,目的在于先学会套用,加深对结构的理解。

待到学至《赵州桥》一课时,学生对于总分结构,甚至总分总结构都不再陌生了。教师就可以放开范围,让学生写课间活动的丰富,公园里的花朵争奇斗艳等。

(二)、可迁移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

如学习了《听听,秋的声音》一诗后,我设计练写仿写作诗,考察学生对诗文行文的把握:学生们的水平超乎想象,快速理解了我的要求,严格按照原文的格式一一对应每一句诗。有的学生甚至意犹未尽,利用回家后的时间又仿写的其他季节,或者放些四季的颜色,气味等等。就连中等水平的学生也在这次习作中得心应手,用上了平时的佳句积累,自由创作,甚至高于原文。

三、佳句仿写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句段,教师除了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仿写: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感知下,“依葫芦画瓢”。

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学习这一段时,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分层次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看图补充句子;看图按照特定句式造句;自由想象将两种特定句式组合后成为和原文格式一样的长句。最后,有的同学写:“它把黄色给了稻田,金色稻田成了一大片的海洋,晃啊晃啊,它们迎风歌唱着丰收的喜悦。”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叶子像一只只黄蝴蝶,飘呀飘呀,为人们送来了秋的消息。”还有的写:“它把红色给了大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闪呀闪呀,在向人们点头微笑。” 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我们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鉴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续写想象

有的课文总可以被挖掘出许多想象空间,这就可以组织学生练笔续写。

如我在《盘古开天地》一文中就发现了阳光练习册的练笔。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体会盘古的身体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争取做到课堂积累、记忆。抓住本段排比句式,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要求写出盘古用身体创造万物的其他情景。学生的想象力远比预计的要丰富,而且想象合理,与原文不雷同。通过这种拓展想象的训练,学生不仅对盘古勇于献身的精神体会更深,更加感动了。重点是提高了他们的思维敏捷性。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用心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那么我们的阅读课就会上得更有效,更灵动,课堂读写结合的练笔也会成为语文教学中师生共舞的亮丽风景,思想碰撞的激情创作!

第五篇:读写结合(本站推荐)

读写结合·课外观察——初中作文教学的体会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始终是难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两件 事情:

一、课内读写、紧密结合;

二、培养课外观察、练笔习惯。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课内读写,紧密结合

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不是读什么,写什么,而是将初中新教材的阅读要求、写作要求融为一体,体会读的 同时酝酿写,写的同时加深读的体会。

作文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的是另一种读写结合。新教材每单元阅读要求和写作要求是分前后两部分编排 的。一般情况处理,先讲完阅读部分,再指导写作部分,容易片面理解为读完就写,就是“读写结合”。这样,实际就造成读写脱节,学生在读的时候只管读,写的时候还不清楚要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势必带有很大的盲 目性。学生会感到作文难写,教师也感到作文难教,影响预期的作文效果。这种读写结合,只是表面形式上的 读写结合,而学生并没有从思维角度真正将二者结合。因此,导致了作文的“难”。

要突破作文的“难”,就要让学生从思维角度真正将二者结合起来。也就是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一开始学 生接触新的单元时,就要把新教材中阅读、写作两部分要求让学生真正理解、融会贯通,在学生思想上把两方 面要求一致的知识点,带到整个的阅读、写作中,也就是说完成一篇有一定要求的作文,不是单靠两节作文课 完成的。这篇作文的思维,是一接触这个单元时,就已经酝酿在其中了。这个过程也就是说,把读、写两部分 要求,完全、统一地贯穿到读写的全过程。读写做到这样的紧密结合,作文才能成效显著。

下面以初中二册五单元为例,谈课内读写紧密结合的具体做法。1.了解、明确理论知识要点

初中新教材,三年有整体要求,每册有整体要求,除对这些知识应做必要了解外,学本单元首先要了解、领会本单元的阅读要求,写作要求。本单元第一部分阅读要求:掌握线索;体会记叙、描写怎样结合。第二部 分写作要求:在记叙中描写,要服从中心意思需要,做到恰如其分。然后再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两部分要求相 同的知识点:记叙中描写。这一步的目的,让学生一开始学这个单元,思想上就明确,这个单元阅读、写作要 紧紧围绕“记叙中描写”这一要点。这就给学生在阅读之前就讲清了本单元作文要求的理论知识,学生在阅读 过程中,就已带着作文的问题思考了。2.具体感受课文,体会知识点

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因为学生仅仅是理论、概念的了解,还只是抽象的,通过这一步,学生才能把抽象的 东西感受具体、形象。这一步是消化、吸收重要的一步;是突破阅读要求,酝酿写作要求的关键点。3.再次总结知识点

这一步是在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具体课文感受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学生便会 对这一知识由陌生到熟悉,再上升到理论。学生通过这样反复的思维活动,对本单元的要求已经融会贯通,为 下一步完成作文,已奠定了成熟的思维基础。4.利用学会的知识,进行写作

二、培养课外观察,练笔的习惯

每篇作文都是心之声。作文教学,要训练学生眼中有物,心有所感,笔下才有物可写。因此,培养学生课 外观察、练笔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作文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随处留意、观察,并通过自己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的习惯。作文的实质离不开做人和生活。因此,课外练笔是将课内知识灵活 运用的极好机会,是课内外互为补充的好办法。

培养课外观察、练笔的方法:每周让学生练一篇课外随笔,每次评讲,表扬那些言之有物的好随笔。如学 生随笔有这样一些:《雨中的故事》、《街上的字》、《小青豆的愿望》、《春之盼》、《如何对待错误》、《保护鸟类》等篇目,单从题目看,也能看出题材多样、内容广泛。不妨我们再看一篇具体例文:《无人售票 车》„„我认为无人售票车是伴随着一个城市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诞生的。它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 的标志之一。美、日、英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很早以前就采用了新颖的公交营运服务方式。其表现 为:公交车上不再设售票,而是由驾驶员一人开车监票,被称作公交车辆“一人运作”,即无人售票。

而在进入八十年代后,这种较先进服务方式才传入我国。深圳、广州、杭州、北京、上海等三十四个大中 城市已先后实行„„

从今年元月一日起,我市已有14、30、28、27、5路先后实行无人售票,17路也于三月一日起实行无人售票。虽然无人售票车显而易见,但它毕竟是新生事物,目前存在问题有三:

一、乘一站与终点票价一样;

二、上 下车不知规定乱上下,乘车环境没得到根本改善;

三、兑换零钱点极少,有人因无零钱只好放弃。但无论怎么 说,无人售票的出现是好的,它说明了我们乌鲁木齐人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我希望公交公司能不断改进不 足,也希望我们乌鲁木齐市民积极配合,使这一新事物不断蓬勃发展。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学生一旦养成了观察、练笔的习惯,就会主动观察社会、关心社会,并会提出自 己的观点。持之以恒,学生会从思想、观察、选材、组材等方面得到迅速提高。

下载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心得体会(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心得体会(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写结合”教学全员培训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心得体会 2016年1月13日,我参加了小学语文工作坊第二次线下活动,围绕“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达到读写结合目的”这一活动主题,我参与了高段组的研讨,组内大......

    “读写结合”教学全员培训心得体会

    善于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 武宣县思灵中心校 潘金召 作文难,作文起步更难。作文如何教?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普遍存在的困惑。作文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我也一直在苦苦......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欧也妮.葛朗台》、《金钱的魔力》《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侧......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内容提要: 阅读是我们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语言的积累需......

    浅谈略读课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专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初探 作者:罗再芬 工作单位:楚雄市中大街180号鹿城小学 邮编:675000 联系电话:*** 【摘要】所谓读写结合,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到所学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始终成为困扰广大师生的最大难题,通过加强小学生课外读写,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开辟小......

    浅谈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的阶段,是从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过渡到写作的关键年段。学生的听、说、读训练,都是为写作打基础、架桥梁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