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学案(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6:4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学案》。

第一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学案

第二框 青春有格

1.什么是“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是说一个人,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2.“行己有耻”对我们有何要求?

(1)要知,懂荣辱;有,有所不为。(2)要有,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3)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

(4)树立,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5)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3.什么是“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有我们 的“至善”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的精神状态。

4.我们应如何践行“止于至善”?

(1)从 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 德。(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 为。

(3)要养成 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以 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 中收获。【微点拨】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点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①不说谎、不欺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说谎与欺骗无论是否被发现,都是错误的。②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准确判断是非善恶,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合作探究

1.行己有耻

【关键词】 校园暴力 道德底线

2016年6月12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总理的批示对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何启示。

(2)结合“行己有耻”的有关内容,预防校园暴力,你想对同龄人说些什么?

2.止于至善

【关键词】 人生 至善至美

2016年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迎来了新学年的开学典礼。校长翟小宁在《梦想、精神、美德、爱与青春的心灵》的开学致辞中提道:“人生最大的学问在于使心中光明的道德更加光明,在于日新其德,日新其民,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且止而不退。”(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致辞展示了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和精神状态

(2)为了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我们应如何做?

达标检测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于这些语句中“格”的解读不符的是()A.标准 B.改正 C.局势 D.法式

2.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这些规则和界限主要包括()①道德规范 ②法律法规 ③纪律 ④“帮派”约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美丑、善恶交织,这就要求我们“行己有耻”。引导我们辨别是非,作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个人的情感好恶 B.自身的愿望 C.羞恶之心 D.他人的评价

4.明德华兴中学吴晓芳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初一 8个班共370个学生作了自控力检测,统汁结果显示:自控能力很强的有38人,约占总人数的10%;自制力较差和很差的为55人,约占总人数的15%。增强自控力,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B.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 C.对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视而不见 D.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情

5.“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君子慎独,立德向善”,这是金陵回族世家伍氏一门代代恪守的祖训。600 多年来,伍氏家族在金陵城开枝散叶,繁衍生息,留下了“博士官六代”、中国第一位回族探花等家族佳话。解读伍氏祖训,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我们应()①要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要养成自我省察习惯,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

③立志做大事,矢志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④放弃自我追求,一心只为社会做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7.公交车投币箱里,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游戏币、铁圈、钥匙、一角硬币、一元假钞、残币甚至冥币等“无效”钱币。现在能做的,只能是依靠驾驶员更细心一些。

(人民网2016年10月25日)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这种现象?(2)从青少年的角度谈谈,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你有何建议?

能力提升

2016年11月3日,中央文明办在新疆克拉玛依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10月“中国好人榜”。北京90后女医师王子惠、湖南“爱心妈妈”曾婧等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代表赠送“传家宝”,并发出了“好人精神人人守护、代代相传”的倡议。

(1)“中国好人榜”中的中国好人身上共同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

(2)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试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评选“中国好人榜”。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1.行事

2.(1)廉耻 所为(2)知耻之心(3)后勇(4)底线意识(5)自控力 3.(1)格调(2)永不言弃

4.(1)点滴小事(2)榜样(3)自我省察(4)修身 合作探究

1.点拨:(1)青春期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①“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②“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2.点拨:(1)止于至善。

(2)①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感悟提升

踏着青春的节拍,感受着青春的力量,我们满怀梦想、激情,带着对自身的探索,意气风发地奔向梦想的地方。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达标检测 基础过关

1.A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的解读能力和对“格”的认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中的“格”指的是标准;“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中的“格”指的是法式、品格;“道之以德,齐龛擎以礼,有耻且格”中的“格”指的是改正。因此选项C与题意不符。2.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规则和基本界限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界限主要包括道德、法律和纪律,而超越道德、法律底线的“帮派”约定是我们所反对的。故选A。

3.C 本题考查学生对“羞恶之心”的理解。在行动的各个阶段,“羞恶之心”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因此C正确;A、B、D观点错误。

4.C 本题考查学生对增强自控力的认识。增强自控力,我们应做到增强“我不要”和“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因此,A、B、D正确;C表述过于绝对,是错误的。逆向选择,故选C。

5.B 本题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理解。①强调的是“行己耻”,②③④都是“止于至善”的表现及要求。故选B。

6.A 本题考查学生对慎独、止于至善的理解。“君子慎独,立 德向善”倡导为社会服务,但不否定自我追求和发展,因此④说法错误;①②③都是对祖训的正确解读。故选A。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有关知识的理解。第(1)问,主要考查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及影响,回答时要首先点明乘坐公交投“无效”钱币,这是一种道德底线失守的表现。第(2)问考查如何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可结合“行己有耻”的要求进行分析回答。

答案:(1)乘坐公交投“无效”钱币,这是一种道德底线失守的表现,体现了一个人“羞恶之心”的缺失,不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

(2)①树立“羞恶之心”,做到“行已有耻”;②要正确看待社会中的不文明现象,做到“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③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增强自我控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能力提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榜样、“止于至善”等有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提炼和总结能力,结合材料,“中国好人榜”中的中国好人共同体现了“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第(2)问评选“中国好人榜”的原因,可结合本节课有关榜样的意义进行回答。

答案:(1)体现了“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

(2)①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自我完善的力量。②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会使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2《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行己有耻,什么是止于至善。

增强自控能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学习榜样的精神和行为,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

有羞耻之心,反思之意,不断省查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

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榜样的作用? 止于至善的要求? 难点: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

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2017年1月,一名12岁男生因沉溺网游,意外猝死。去世前他每天守在电脑前,沉溺在一款网络枪战游戏里,经常一玩就是10多小时。1月15日,连续打了5个小时游戏后,他突然头痛,随后因抢救无效身亡。

【师】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新课教学】

出示格子图

见课件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生】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对汉字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 【生】

格:标准、规格;品格、格调 青春有格: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

一、行已有耻

【师】老子说“行已有耻” 什么意思?

【生】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师】朱熹也说过:“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怎么理解呢? 【生】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

材料:化学史上有名的“格式试剂”的发明者格林尼亚,年轻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荒废了大好时光。在一次午宴上,一位女伯爵毫不客气地对他说:“请站远点,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这句话像针一样刺痛了他的心,也唤醒了他的自尊心。他辞别双亲,来到里昂,拜师苦学,终于研制出一种重要的试剂,填补了化学史上的空白。191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诺贝尔化学奖。【师】是什么让格林尼亚勤奋苦读终获诺贝尔奖? 【生】被唤醒的羞耻心

【师】西南大学附中把“行己有耻,君子不器”作为校训来告诫学生。如何才能做到“行己有耻”? 【生】 【师】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羞耻憎恶的心,是义的发端。没有羞耻憎恶之心的人,不能称其为人。(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师】有了羞耻心,我们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难过;做错事会感到惭愧;辜负了他人的期望会觉得内疚。因此,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师】“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行动之前,审查愿望,行动之中,监督调解,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自我反省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有多大的发展潜力。【师】你认为哪些行为是“耻”的? 【生】

教师举例

见课件

材料:数学考试后,老师在阅卷中发现平时成绩一般的小林通过作弊得了高分。为了教育小林,数学老师佯装糊涂,在课堂上当众表扬了他。小林觉得很惭愧,课后主动跟老师承认了错误。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林奋发努力,成绩有很大的提升。【师】你怎么评价小林的行为?

【生】小林作弊的行为是错误的,后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是有羞耻心的表现。

【师】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中,存在很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生】

【师】不管是在学校、公共场所,还是在赛场、生意场上,都有相应的规则需要遵守。有同学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生】

【师】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创造着我们自己。说谎、欺骗是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播放视频《初中男生遭围殴 校园欺凌何时才能停止》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材料:我的一个朋友喜欢偷拿别人的东西。一天,我们去超市的时候,她让我跟她一起偷拿几盒巧克力放在书包里。我该怎么办? 【生】拒绝并劝朋友不要偷

(3)“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材料:小A今年12岁,是某校七年级学生。他原本品学兼优,自从在网吧迷上网络游戏后,每天一放学,他就往网吧里钻,双休日则更是无所顾忌,全天泡在网吧,有时还和同学们在网吧里“包夜”,十分痴迷。【师】小A的行为正确吗?他该怎么办?

【生】不正确。他应该抵制网络的诱惑,控制自己。【师】如何增强自控力? 【生】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师】联系小A的事例,小A如何增强自控力? 【生】

二、止于至善

【师】《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请大家解读这句话。

【生】《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师】“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怎样才能做到“止于至善?” 【生】

(1)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材料:微尘,是青岛的一位普通的市民,她数次不留名向灾区大额捐款;微尘,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频繁出现在青岛市各种公益活动中;微尘,是一个关爱他人的符号,以它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岛城的大街小巷。

【师】我们可以从哪些小事做起? 【生】

材料:童小勇的事例

见课件

【师】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生】我会被童小勇同学的行为感染,为他点赞,并打算在学习中生活中以他为榜样,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师】为什么要寻找榜样?

【生】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师】我们要寻找什么样的人作为榜样? 【生】善良、正义的人

【师】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的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师】你能说出一些善良正义的人及他们的事例吗? 【生】

播放视频《郭小平:暖带入春风》 材料:最美孝心少年任芳芳

见课件

材料:小青在自己的成长记录本上写道:“本学期学习退步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

(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师】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什么是慎独? 【生】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材料: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材料:有人认为: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也有人认为: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如果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

【师】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生】

【师】“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生】诚实、自信、善良、宽容、勇敢、坚毅、关爱他人、爱国等

【师】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仅要修身,还要报国。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这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拓展空间: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请同学们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

应该做的事哪一件没有完成?哪一件事本应该做的更好? 哪一本书没读?抵御了哪些诱惑?收获了哪些美好?

第三篇:2017七下《道德与法治》教科版3.2青春有格

3.2 青春有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多媒体显示图片)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1)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正如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到我们判断是否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他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活动一:P28探究与分享(多媒体显示)

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则。““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过渡:我们看一看这个片段

(多媒体显示)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试数学,考完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看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而老师没在。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有得唠叨我”

活动二:出谋划策

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提示:看吧,没有老师监督;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教师讲述:“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同时“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目标导学二:至于行善

(多媒体显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选自《大学》

活动三:说一说

(1)《大学》这本书的宗旨是什么?

提示:《大学》的主旨是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阅读---------阅读感悟微尘”

(2)谈谈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以后的打算?

提示:行善在于是心,在于是行动。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活动四:探究合作(多媒体显示)P30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提示:看到同学的优点,心理。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提示:分组讨论,探究合作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把童小勇作为榜样,向他学习。榜眼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我们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多媒体显示)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3)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小明平时做到的事 教师讲述:小明做到了“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活动五:(多媒体显示)P31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看到上述观点?

提示: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教师总结:一个人要做到独善其身,以宽广的胸襟、坚定地信念和刚上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拥有信心、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在社会中还要关心、帮助周围的人。

三、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知道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就是“少年之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青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方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

2.这节课设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理解困难。

3.学生课堂上讨论不激烈,对于一些观点不能较好说出自己的理解。对于国学知识知道太少,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第四篇:3.2《青春有格》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多媒体显示图片)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1)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

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正如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到我们判断是否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他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多媒体显示)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则。““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过渡:我们看一看这个片段

(多媒体显示)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试数学,考完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看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而老师没在。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有得唠叨我” 活动二:出谋划策

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提示:看吧,没有老师监督;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教师讲述:“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同时“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目标导学二:至于行善

(多媒体显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选自《大学》

活动三:说一说

(1)《大学》这本书的宗旨是什么?

提示:《大学》的主旨是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阅读---------阅读感悟微尘”

(2)谈谈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以后的打算?

提示:行善在于是心,在于是行动。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多媒体显示)

活动四:探究合作

探究合作一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提示:看到同学的优点,心理。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提示:分组讨论,探究合作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把童小勇作为榜样,向他学习。榜眼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我们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多媒体显示)

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探究合作二

(3)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小明平时做到的事 教师讲述:小明做到了“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多媒体显示)

探究合作三

(1)你如何看到上述观点?

提示: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教师总结:一个人要做到独善其身,以宽广的胸襟、坚定地信念和刚上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拥有信心、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在社会中还要关心、帮助周围的人。

三、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知道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就是“少年之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青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❸板书设计

行己有耻

青春有格

止于至善

❹教学反思

1.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方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

2.这节课设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理解困难。

3.学生课堂上讨论不激烈,对于一些观点不能较好说出自己的理解。对于国学知识知道太少,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第五篇:人教版七年级下道德与法治导学案3.2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导学案(实验稿)2016.3.1 课题:

课型 :新授 主备人:马海霞 审核人:

一、学习指导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

重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难点:培养学生“至善”的追求

二、知识导学

1.什么是“行己有耻”?

2.“行己有耻”对我们有何要求? 3.什么是“止于至善”?

4.我们应如何践行“止于至善”?

三、课堂助学

探究一:教材P28阅读感悟“卢梭的忏悔”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卢梭的《忏悔录》部分内容(见教材P28),体味其中的道理。

2.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交流点拨: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遵守网络规则,等等。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交流点拨: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说谎、欺骗是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3.学生分享教材P29“增强自控力”的方法与技能 探究二:教材P30 阅读感悟“微尘”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教材P30 “微尘”的事迹,体味爱的奉献。2.学生分享教材P30童小勇事迹,并探讨:(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交流点拨:上述同学的议论说明了少数同学心目中“对做公益事业能否长期坚持下去”持怀疑的态度;但更多的同学是赞赏童小勇同学的行为,并能从中受到感染、鼓舞,体现了榜样的力量。(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交流点拨:我会被童小勇同学的行为感染,为他点赞,并打算在学习中生活中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探究三:教材P31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教材P31“杨震拒贿”,体味慎独的道德准则。2.学习分享教材P31两种观点,探讨:(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交流点拨:上述两种观点说明,做人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对人对事都应尽心尽力,力所能及地承担应负的责任。(2)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交流点拨:有远大志向、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不畏挫折、意志坚强、自强不息,等等。拓展空间

每晚睡觉前,回忆一天的所作所为,反思自己一天的行为,有哪些进步?有哪些不足?思考如何改进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好?

四、总结升华

五、训练巩固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于这些语句中“格”的解读不符的是

()A.标准

B.改正

C.局势

D.法式

2.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这些规则和界限主要包括

()

①道德规范

②法律法规

③纪律

④“帮派”约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美丑、善恶交织,这就要求我们“行己有耻”。引导我们辨别是非,作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个人的情感好恶

B.自身的愿望C.羞恶之心 D.他人的评价 4.明德华兴中学吴晓芳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初一 8个班共370个学生作了自控力检测,统计结果显示:自控能力很强的有38人,约占总人数的10%;自制力较差和很差的为55人,约占总人数的15%。增强自控力,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B.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 C.对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视而不见 D.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情

5.“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君子慎独,立德向善”,这是金陵回族世家伍氏一门代代恪守的祖训。600 多年来,伍氏家族在金陵城开枝散叶,繁衍生息,留下了“博士官六代”、中国第一位回族探花等家族佳话。解读伍氏祖训,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我们应

()①要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要养成自我省察习惯,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③立志做大事,矢志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④放弃自我追求,一心只为社会做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7.公交车投币箱里,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游戏币、铁圈、钥匙、一角硬币、一元假钞、残币甚至冥币等“无效”钱币。现在能做的,只能是依靠驾驶员更细心一些。(人民网2016年10月25日)(1)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这种现象?

(2)从青少年的角度谈谈,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你有何建议? 能力提升

2016年11月3日,中央文明办在新疆克拉玛依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10月“中国好人榜”。北京90后女医师王子惠、湖南“爱心妈妈”曾婧等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代表赠送“传家宝”,并发出了“好人精神人人守护、代代相传”的倡议。

(1)“中国好人榜”中的中国好人身上共同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

(2)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试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评选“中国好人榜”。

下载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学案(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学案(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3.2青春有格学案新人教版20170207347

    第二框 青春有格 年级:七科目:政治 执笔人:周同政 审核人:陈雪峰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3.2青春有格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二框 青春有格 1.什么是“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是说一个人 ,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行己有耻”对我们有何要求? 要知 ,懂荣辱;有 ,有所不为。 要有 ,不断提高......

    人教七下道德与法制《青春有格》优秀教案2个

    《青春有格》优秀教案2个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及目标要求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四......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第1.1 悄悄变化的我 1.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身体外形的变化,(2)内部器官的完善,(3)性机能的成熟。 2......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太和三中教育集团大新校区 授课教师 : 邢 标 时 间: 2017-2-10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太和三中......

    2018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范文模版)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道德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