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经验

时间:2019-05-12 16:3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历史教学经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历史教学经验》。

第一篇:浅谈历史教学经验

浅谈历史教学经验

灵璧中学历史教师——司虹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开学伊始,能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长感想和教学体会,我感到十分的荣幸,也觉得非常紧张。因为深知自身能力和经验认识所限这些感想体会可能会很肤浅甚至幼稚,还希望老师们能对不当之处批评指正。常常听到人们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雕塑家”、“手执金钥匙的人”等闪光的词句来形容和赞誉教师,我立刻被这些美喻深深吸引,怀着对教师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气度与对讲台的深情向往,我走进了灵璧中学——我的母校。从一名大学生到现在的为人师表,我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转折。总是忘不了,当年母校的老师对自己的谆谆教导,忘不了,老师对自己的无私帮助,更不会忘记,每当自己处于困顿、迷茫中时老师们对我的激励和安慰。没有当年老师们的辛勤培养,今天的我也不可能站在灵璧中学的讲台上。我不善表达自己的感情,但老师们的一言一行我都深深的铭记在心。现在母校老师们的那种奉献精神依然一直激励着我,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我的情操得到了陶冶,所以从当老师的那一天起,我就决心,学习我的老师们,把一颗无私的心奉献给我的学生。作为曾经的灵璧中学学生,现在灵璧中学的老师,我更能深刻的理解,要做一名合格的灵璧中学老师,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自然,从踏上教育这条路起,我便无时无刻不被灵璧中学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深深的打动着,在“ ”这一学校精神的感召下,促使我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虚心学习,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逐条落实。落实主要通过课堂提问。讲完课在学生自学时以及早自习的巡视过程中,逐个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人人过关。

三、能力培养。现在的历史考试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历史教学为社会为时代服务的理念,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整合。学生如果只记知识点不能将知识相互联系、重新整合,就答不好这类题。为此我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复习中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打破教材原来的知识体系,按照多种标准进行重新归类、整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成为纵横交错的网络状态。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有方法可寻,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板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四、分类训练。历史考试的题型基本上是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列举题、简答题四种题型。针对这三类题型分类训练。精选各种资料上的材料分析题、列举题、简答题,进行归类总结,集中训练。在训练中掌握做题的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基本技能。

第二篇:历史教学经验材料

历史教学经验材料

巩义市大峪沟镇一中

郅 爱 勤

历史教学经验材料

历史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程。初学者,既觉新奇,又感到茫然。并非每个学生都爱学,因为历史知识,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学起来确实有些枯燥,由此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怎样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原动力,它能直接转化成学习动机。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的:“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积极主动去学习。因此作为初一的一名历史老师,如何使学生快速有效的学会学习,培养初学者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初一历史教学经验,浅谈如下:

一、鼓励优先

初一学生生性活泼,感情丰富,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例如:“你回答的真好!”“你懂的真多!”“请你再想一想,这个问题还有哪些方面的要点?”“你搜集到的历史资料真好!”“老师给大家几分钟,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先把这个问题研究明白”等类似这样的语言,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大有益处,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敢言敢议的学习兴趣。

二、夯实基础

现在历史为开卷考试,有些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放松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只等着考试时翻课本、资料以应对开卷考试。这实际是对开卷考试的一种误解。历史考试只有五十分钟的时间,光靠翻书显然是做不完试题的。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运用知识,快速答题。所以开卷考试必须夯实基础。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第一项为知识和能力。知识又是能力的基础,因此,每讲完一课要求学生把本课的重点内容抄写两遍,加深记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熟练程度。另外,我在历史教学中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逐条落实。落实主要通过课堂提问。讲完课在学生自学时以及早自习的巡视过程中,逐个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人人过关。

三、能力培养

现在的历史考试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历史教学为社会为时代服务的理念,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整合。学生如果只记知识点不能将知识相互联系、重新整合,就答不好这类题。为此我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复习中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打破教材原来的知识体系,按照多种标准进行重新归类、整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成为纵横交错的网络状态。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有方法可寻,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板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 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四、分类训练

历史考试的题型基本上是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列举题、简答题四种题型。针对这三类题型分类训练。精选各种资料上的材料分析题、列举题、简答题,进行归类总结,集中训练。在训练中掌握做题的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做题效率。

五、单元过关

本学期,出了学校、镇组织的考试外,我几乎平均每周测验一次,每次考试后我都认真批改。在改卷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前后的对比,对进步的学生,卷子上给他写上激励性的语言,让他继续努力;对于退步的学生给他写上应注意的地方,为他加油。这样发下卷子学生看过后,知道老师经常注意着他、关注着他,也鞭策着他努力学习。课堂上总结考试情况时,我主要是表扬进步生,特别指出好学生的具体错误,几乎不批评差生。其实,退步的学生即使上课不批评,从他上课的眼神中我已经看到他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上课听讲特别认真。这样,经过多次考试学生已认识到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扭转了错误思想,在考试中

也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应试能力,同时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做到心中有数,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以上是我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浅谈历史教学中的一点经验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一点经验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三年,一直担任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和本县的其他两所高中相比,我们学校的高中学生学习情况可能相对要落后一点。历史一直是高中的主课,一般占3至5个课时每星期,大概占高中课时的1/5,可见历史由初中的副科升级为了主科,而且是要参加高考的重要科目,在我们国家,高考一直都是非常被重视的,人们总说高考改变命运。就因为有这样的观念,每一个学生都在为之奋斗着。

那么,面对这样一次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原本就比其他学校的生源相对弱势一点的我们学校来说,我们应该要怎么来帮助学生改变这一次命运呢?这些学生的学习为什么会更差呢?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差生形成的呢?要如何来改变他们的这种状态呢?

在应试教育下,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成绩优异的标准,学生学业水平的评判和升学的与否都取决于分数的高低,这样势必会导致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的关注点也会随之改变,成绩好的同学受到了学校和老师们的精心呵护而成绩差的学生却只能潸然泪下了。分数固然重要,若单纯地追求分数,那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仅仅局限在分数圈内,从而无视其他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显然,它与新课改是不相适应的。新课改强调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如今一大批后进生仍处于苦恼之中,受老师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这些所谓的差生只会越来越差。

一、差生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呢?

1、懒。懒是差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以前就什么都不会,到高中了难度提高了,上课就更不认真听了,不是睡觉就是讲小话,发呆,吃东西,睡觉。课后也不下去用功夫,对老师布置的作用敷衍了事,不是互相抄袭就是不交。久而久之,老师怎么劝怎么教导都没有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也缺乏顽强的意志和上进心。他们既不愿与同学交往和探讨,也不愿与老师交往和探讨,提不出自己的问题,往往自卑、自暴、自弃。课堂内外学习效率低。在课堂上,他们基本不会做笔记,更缺乏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意识,只注重结论,不深究因果关系,不善于发散思维,把握不住知识的显性联系,思维僵化、思路狭窄。在课后,往往不会及时复习、巩固,不善于归纳、整理知识,不会及时去钻研、解决疑难问题,遇到困难消极等待。有的虽然收集了成堆的复习资料,但却缺乏驾驭资料的能力,要么陷于资料尤其题海中出不来,要么将资料弃而不用。

2、受家庭观念的影响。有的学生因为家庭相对还不错,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问题也不是很重视,有部分家长自身就对孩子失去信心,认为他们不会再提高,能够上完中学就不错。这种思想对后进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后进生转化的思想障碍,还有很多家庭因素导致一种奇怪的现象“5+2=0”即——五天的学校教育很容易就被不当的家庭教育所取代,这种情况下,老师做了无用功。

3、对基础知识的缺乏。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的不重视和学生基本对历 史不感兴趣,因“考试而学,试完而忘”导致他们对书本上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史实容易混淆;基本历史概念、基本理论概念理解不清、把握不牢;对学过的历史知识形不成体系和结构。没有及时转变历史学习观念。初中历史教材是以通史的体例出现的,学习时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归纳总结各种史实、找出规律。现行高中历史课本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历史学习的方法也需改变,而有些同学对高中历史学习还是沿用初中老套路,致使方法上存在很大误区,导致对历史学习兴趣全无,成为后进生。

4、知识结构不合理。他们的知识面较狭窄,能力欠缺,不会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没有形成金字塔型的知识结构,因而在学习中不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甚至“举三”还不能“反一”。缺乏足够的历史自省能力,学习意志力较弱。高中历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而且更侧重于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进入高一后有不少学生对历史学科还抱有偏见认为考前背背就行了,在平时学习中不重视基本能力的培养,对历史知识点缺乏理解,导致考试时只能知其一不知其二。一旦考试失败,遭受打击,不能自控。于是对历史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厌恶。

5、基本没有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自学时,他们找不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提不出问题;看书时注意力不集中,打开书看似熟悉,合起书则一片空白,不能同时做到手动、口动、心动;做作业时,基本没有一定的方法、步骤、不检查解题过程;考试时,他们的心理极为紧张,答题时既缺乏思考,又缺乏检查和反思,要么乱写一通、草草 交卷,要么做不出来,寻找机会作弊。

二、差生形成的原因

高中历史教学中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思想、意志、品质、态度上的问题,有教师教育工作的不足,还有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等等。从教师和教学的角度看,其主要原因有:

1、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少历史老师一改初中的趣味教学,使劲地给学生灌输单纯的历史知识,导致历史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历史变得惨淡无力,课堂气氛生气全无,结果是:老师讲笔记,学生记笔记,学生考前背笔记,学生对历史学习很是厌倦。同时教师面对性格和基础不同的学生,只是一种腔调、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结果只能是:一部分同学“吃个饱”另一部分同学“吃不了必须兜着走”。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差生的出现。2.老师们的关注程度不够。高中生自尊心较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期盼着成功,希望老师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尤其是那些初中成绩就不太理想的,更需要尊重和鼓舞。不能因其他学科成绩不理想而不关注他们。

3、教学内容上攀高求难。有些教师认为,反正有部分学生考不上大学,况且历史新高考注重的是考查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力、创新能力,因而,在教学内容上攀高求难。他们热衷于给学生讲那些高深的问题,但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和归纳,忽视了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阐述和运用。这样,就使得原本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很难跟上要求,而且每况愈下,与基础好的学生距离越拉越大。

4、教学进度过快。有些教师为了保证在高考前有充足的时间安排复习,往往对教学进度安排过快。他们有意识地压缩新课授课时间,过早地结束新课,以便搞“深化”复习。有的教师甚至在高二第二学期的期中就匆忙地结束新课。新课的教学进度安排过快,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囫囵吞枣、消化不良,而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基础没打好,“深化”复习也就没有根基,在复习时又必然是如坐云雾。实际上,教学进度安排过快,既对学生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不利,也促使学生超前分化。

5、考试次数过多,试题难度过大。有些教师认为:“要想成绩好,多考是法宝”。因而,在高中阶段,考试安排越来越多,试题编制越来越难。这样做的结果,使得一些学生考试经常不及格。一次又一次考试的失败,给这些学生带来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失望,久而久之,他们对历史学习便产生畏难、苦恼和厌倦的心理,因而也就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进取心,并逐渐沦为学习上和纪律上的双差生。

三、相应改变措施

1、改变课堂气氛。如果课堂压力过大,气氛沉闷,学生就会畏首畏尾,不可能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积极地学习。少部分学生可能一听说要上历史课,心里就发毛。有的教师因为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便将情绪带到课堂,一副阴沉沉的脸,说话语气十分生硬。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任何一个学生也不可能获得好收益。后进生本来就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厌恶情绪,如果这时候教师再以简 5 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用粗暴的态度迫使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最终就有可能使后进生走向极端,丧失学习信心,彻底放弃学习。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思维擦出创造性的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当后进生出现思维障碍时,千万不能用“你真笨”“你蠢得像头猪”一样的语言挖苦、取笑他们,反而要适时给予启发、点拨,用亲切的话语鼓励他们,让后进生拥有更多的信心,让课堂充满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教师尤其要尊重后进生,不要歧视他们,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长处,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促使他们鼓起逐步学好历史的勇气,不时肯定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只要教师有耐心,后进生的成绩就一定会逐步提高。

2、激发学生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尽量选择与教材有关而又是同学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后进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如讲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时,引如当前对外开放、外商投资的热门话题进 行探讨,从而引起学生共鸣,认识到只有开放中国才有光明前途。

3、注意观察有个性的学生

一个好教师必须时时观察学生,不但能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姓名,而且能像班主任一样熟悉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知道他们的学习品性。有的历史教师认为,我只要上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本作业就够了。了解学生,和学生谈心就是班主任的事。殊不知,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不能关心学生,不能厚爱每一位后进生,就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就不能深得学生的喜爱。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个性差异的,如果教师能够熟悉了解他们,并且在教学中适时对症下药,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视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怕出差错,以致影响了正常的思维活动。对此,教师要开导他们,讲清“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出差错是很正常的。在具体教学中,学生答错了问题或发错了音,心里已经惶恐不安。这时,教师再用严词或尖酸的话去伤他的感情,那些自尊意识较脆弱的后进生便越来越缺乏信心。实际上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当,也不可能处处求全,降低后进生的焦虑感是教学中转化他们的重要一步。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历史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后进生普遍存在,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社会上转化后进生的例子比比皆是,当你把后进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看待,当你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当你意识到现在信息爆炸对大量学生产生的影响,我想你的 心境会平和很多,不同孩子是不一样的个体,当我们期待每棵树都开出一样美丽的花,你也就失去了看五颜六色花朵争奇斗艳的机会。

第四篇:历史学科教学经验、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教学经验总结

—大猩猩

本学期,本人任教九年级11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进入九年级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要做到面面俱到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于是,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减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呢?我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每节课上,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做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明白老师不会偏重一些、放弃一些;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不含歧视的鼓励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少数已经准备破罐子破摔的学生也重新鼓起斗志,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鼓足干劲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初三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由于历史学科是中考考查科目,基本标准是合格,所以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

临近中考的时候,七门学科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冲刺的练习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九年级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既包括本学需要学习的世界历史内容,也包括需要复习的七八年级中国历史和安徽历史的内容。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再把考点逐题改编为小问答,让学生当堂训练,熟悉中考的每一个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练习一遍,同样一张小问答,我一般让学生训练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训练,学生对考点由陌生逐渐熟悉。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仅仅训练小问答是远远不够的。中考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针对中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四、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第一轮复习结束后,我继续进行专项复习,把近三年来的宜昌的中考题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项进行分类,再按时间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感到往年的中考题比平时训练的题目要难一些。这是二轮复习了,我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要求学生最好闭卷完成选择题,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学们跃跃欲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这种做法。

历年中考题经常涉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没有相关资料,自己动手,上网查询、结合考纲,整理、编写“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七个综合性专题,再配以相关的练习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日渐疲惫、松懈,学习状况大不如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前采用多写字,少读书的方法。现在我只能改变方法,让学生少写字而多读书了。历史学科处处都有综合题。我通过查询、收集、整理,自编出中考综合题复习资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世界历史所涉及的综合题。专题复习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尝试,付出的工作量虽然很大,却很实用,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扎实、细致、到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本人深知“学习无止境”,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本人将继续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更多的积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挑战。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的素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这是我近一学期来的最大感受。

第五篇:历史的经验

《历史的经验》一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著作。培根(英)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人是历史的人,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我们人生的最好教材。何谓历史的经验呢?一是源于生活的自身经验,二是吸取别人经历中的经验,三是领悟历史古人经历中的经验。这三者可谓广义上历史的经验。

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这本著作之后,铭记在心的道理是提高修养靠自己。人虽然各不相同,但欲望相同,都想让自己过得舒服安逸,都想吃好、穿好,享受富贵。相反,能安贫乐道,守住清贫,保持高尚的节操是困难的,因为它与人的本性相违背。所以,人必须在后天不断用礼仪教化约束、改造自己的本性,节制欲望才能达到较高的道德水准。《礼记》上说:“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就是说:教育并不是要否定欲望,而是要使人学会如何设法不放纵自己的欲望;人不可自满,人得意到极点,就会很危险。历史上可以看到,一个人立下很大功劳时,往往祸患也随之而来。慈禧太后对曾国藩十分信任,简直有点将他当作副皇帝的意思了,但是曾国藩反而十分害怕,将自己的房子命名为“求缺斋”。所以,不要太圆满,应该保留一点缺陷。

二十世纪的一股潮流是反对后天约束的,认为要“任真”,要放纵自然。古代的先哲老子、庄子等早就提出人为什么要有那么多规矩框框?难道放纵愚蠢、贪婪的情绪,不加理性的约束算是任真自然吗?“文革”的教训就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晋朝有名的大臣陶侃出身平民,后来官做得很大但还保持着每天做体力劳动的习惯。他说:人的地位高了,筋骨容易疲劳,安于逸乐,一旦遇到事情就会吃不消。有人向他推荐一个人才,他请自去看访。看见那个青年住在一个小房间里,满屋书画,可是被子好像三年没有洗,头发又长又乱,他看了一眼就走了。他对推荐人说:这个青年连一间房子都没有管好,我不信他能管理好天下。

可见,人要用后天的努力来修炼自己、雕琢自己,慢慢把自己从欲望的深渊中拔出来,才能最终走上道德完善的道路。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五千年的历史,由人和事组成。通鉴才能资治,识古方能晓今。“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历史上的文人墨客、风骚领袖和奇闻轶事,在国学大师南怀瑾的笔下粉墨登场、栩栩如生。

《历史的经验》是大师针对《战国策》、《太公兵法》、《阴符经》、《素书》等经典著作,典章故事信手拈来,阐述历史经验,借古喻今,发人深思,论述了用人、治世、防邪、辨奸之道。尤其是针对秦末楚汉之争的张良巧获《素书》、韩信点兵,阐述独到见解,另辟蹊径。作者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深厚的历史学问、特别是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如数家珍,无疑在《历史的经验》中全新展现。

对于道家老子信奉的“过犹不及”和“福祸相倚”,大师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引用春秋无义战,权谋多变,波云诡谲,向世人验证古往今来,亘久不变的纵横之术、长短之术、勾距之术。

大家或许对于三国时期曹魏谋士郭嘉关于曹操和袁绍的十胜与十败的辩证关系记忆犹新,甚至遗计定辽东,铲除袁氏兄弟。三国英雄人物众多纷纭,忠信礼义的关羽、弃暗投明的陈宫、多变狡诈的吕布、宁负天下人的曹阿瞒,时过境迁,都一一化作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汇聚成滚滚洪流奔涌向前。

历史的经验、前事的过往,对后世之人,颇能引以为鉴。现举一例,功成名就,退隐朝堂,成为很多名仕的睿智选择。然而,弓尽鸟藏,兔死狗烹的悲惨典故也不乏其人。张良的谦封留侯,功成身退;韩信的居功自傲,命殒萧墙;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文官治地,为日后的兵不识将,将不知兵,酿成靖康之耻;朱元璋的火烧翠云楼,冤杀功臣宿将,造成朝中无将军,为将来的靖难之役,允文潜逃埋下祸患;唐末的黄巢,素有“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凌云志,可惜转战半个中国,攻入长安,缺乏根据地,却无立身之处;明末的闯王李自成高喊“均田免粮”的口号,困顿于商洛山中,发轫于河南,兵出潼关,京破帝缢,却无经营之所,最后兵败湖北九宫山。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史的事件或许会重复出现,潜心研究与借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风月无今古,情怀自浅深。读罢《历史的经验》一书,另外一个让人大呼惊叹的就是,其中特别涉及到一些领导者管理学的内容,可以说是精辟实用一针见血,大有启发。为政在人,首在得其心;如何得其心?则因人而异也。刘备之得诸葛,动之以义也。曹操之得庞德,养之以恩也。齐桓得管仲,示之以礼也。魏文侯得吴起,利之以禄也。高祖之用韩信,饵之以爵也。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早在三千年前,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尽人皆知,任何将人的问题简单化都是不可取的,所以将人分为几种性格然后归类总结,以为采取怎样的技巧就可以领导好这些人,其实还是有待商榷,有很多的细分工作要做。管理的问题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因人而异,对不同的人需要有不同的留人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得其心。在因人而异留人的基础上,仍然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可以帮到我们:

原则

一、与下属同甘共苦 古时候,有一位将领,别人送给他一坛好酒。因为一坛酒没办法让全军所有人都能尝到,所以这位将军就把酒倒进了河里,然后与士兵一起共饮河水。一瓶酒怎么可能让一条河都有酒味呢?但是士兵们都因为主帅不私自独饮一坛酒,而大受感动,都愿意为他拼命。

吴起做将军的时候,每天都在军队里巡查,跟士兵亲如一家人。曾经为一个小兵吸过毒疮,这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哭着说,“孩子的父亲就是因为将军给吸过毒疮,而大受感激愿意为将军而死。而如今我的儿子又发生了这样的事,他肯定又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两个例子都是说明领导要与下属同甘共苦,一个是说领导要懂得与下属分享,不藏私,另一个是说领导要关心员工的日常生活,一点一滴都会让员工大受感动。

原则

二、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曹操曾经在南阳打过张绣,张绣失败投降了。但是因为曹操与张绣的婶婶有私情,张绣很生气就再次攻击曹操,导致曹操受了伤,他的长子昂、侄安民都遇害了。袁、曹之争时,贾诩说服张绣投降曹操,他说,“有称霸天下的志向的人,就应该冰释私怨,让天下的人都看到你的胸怀。”张绣听了贾诩的话投降了曹操,而曹操也是对张绣很重视,后来张绣多立战功,终于封侯。这里可以看到,曹操和张绣两个人都是不较大度的人,所谓“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员工犯的一些小错误不要过于纠缠,要给予员工更大的信任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

原则

三、规矩不要太多,有用才是关键

道德经上老子说过“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所以汉高祖一打进咸阳就把秦始皇的法令全部废了,约法三章,只有三项法令: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很简单的三条,老百姓就服了他。所以说,做管理的并不是规矩越多越好,只要有效,简化你的规章制度,靠员工的责任自发创造高效率。

下载浅谈历史教学经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历史教学经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考研经验

    我是18年考研的,现被华南师大历史学科教学拟录取。事情忙完了,终于有时间来写帖子了。作为过来人,我知道考研的艰辛,知道有些人买考研真题、复习资料被骗的。所以我在此分享自己......

    《历史的经验》读书笔记

    2011年9月18日《历史的经验》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历史本来就是人和事的经验记录,自然界中物的法则又遵循天理循环,所以历史是我们通古晓今、探究未来的必要工具。我们一直......

    中考历史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总复习经验

    中考历史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总复习经验 当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能 力培养,顺应新世纪的教育要求,已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优化初三历史复......

    入党思想汇报-历史累积经验

    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 -----2013年第一季度入党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圆满落幕,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新风。作为一名即将转......

    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读后感

    《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读后感 大学的第二年就这样结束了,在这两年当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书上的知识,还有许多实际生活中该有的态度等等,反正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在暑......

    教学经验材料

    语文教学经验材料 竖岗镇第一初级中学 2016年6月 贾爱琴 语文教学经验材料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已有18年了。这些年来,我始终深爱着我的语文教学工......

    教学经验材料

    教学经验材料2010年10月杨继玲虞城县稍岗乡第一中学教学经验材料我叫杨继玲,现任教于稍岗一中。1999年毕业于夏邑师范学校,同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2002年7月获取商丘师范学院数学......

    教学经验

    学生最爱的十种老师 一是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的老师 。这种老师往往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又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欢。这种教师认为,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