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思想品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教案设计
九年级思想品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教案设计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83——90页的内容,对照下列目标思考题,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用铅笔做好标记,10分钟后检查,看谁回答得快而且准确。
想品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教案设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3,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知道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4,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在实践中如何与法同行;
九年级思5,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6,中学生如何与法同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作为合格公民应怎样与法同行。
2、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学习过程和指导: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学)
1、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或板书学习目标、学生朗读)。
2、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二)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及目标思考题)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83——90页的内容,对照下列目标思考题,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用铅笔做好标记,10分钟后检查,看谁回答得快而且准确。
1.依法治国的含义及意义。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如何做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4.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的意义。
5.简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义。
6.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及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7.什么是监督权?监督权的意义?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8.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具备哪些素养?(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教师检查并点拨、更正和补充(20分钟)(练、议、教)
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1、环节一:
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呢?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
教师: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这种制度和法律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会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环节二:
依法治国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社会进步、国家安定有什么意义?
3、环节三: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84页的内容,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教师归纳:有法可依就是立法。有了法律,人们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国家的各项工作才有准绳和规则。通过分析,我们懂得,没有法律,依法治国便无从谈起。因此,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花大力气进行了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目前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法律体系。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依法治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制定法律的目的是将法律运用于社会生活之中并发挥作用。如果有法不依,已有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法律一经制定就必须严格遵守。不但公民的活动要符合法律的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也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不折不扣地依法办事。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做到“严格、严肃、认真准确、不枉不纵”。
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肃、严格,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违法必究”不管他们地位多高、贡献多大,都不能成为逃脱罪责的理由——“法律面前没有情面可讲”。
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4、环节四: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者之间的关系怎样呢? 有法可依——前提 有法必依——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重要条件 违法必究——有力保障
教师总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实现了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可靠保证。
环节
五、与法同行
教师:人们自古以来都希望通过法律追求到真正的公平和正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素养。
教师小结: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如果我们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相应的义务,就为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安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奠定了自己幸福生活的基础。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义。
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也就是说,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意义: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我国积极倡导尊重个人的合法权利,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如果我们能正确行使自己的 权利,自觉履行相应的义务,我们就为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安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奠定了自己幸福生活的基础。
(1)所谓“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 权利。(2)公民的监督权包括四项内容,即批评权、建议权、控告权、检举权。
(3)公民监督权的必要性体现在一是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二是对于克服目前我国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腐败,保持政府的廉洁,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建议是不可缺少的。
(4)公民监督的途径主要有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信访举报制度;新闻监督制度;其他制度四个方面。
五、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知识点归纳。1.依法治国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 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意义:(1)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离开了法制建设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可靠保证。(2)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法治。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关系: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C、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肃、严格,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D、违法必究,要求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追究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 越法律的特权。这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规定以外 的特权。所有公民,不论是国家公职人员还是普通群众,只要违反法律,就应依法受到应有的处罚。
总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实现了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可靠保证。
3.如何做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要做到:(1)尊重法律,追求公正;(2)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3)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4.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的意义。
(1)公平和正义是人类永恒的理想。法律体现着国家和人民的意志,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公平和正义的象征。尊重法律,是富有正义感、追求公平的具体表现。
(2)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越来越强,通过法律维护权利、争取权益、解决纠纷的人越来越多。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素养。
5.简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义。
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也就是说,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意义: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我国积极倡导尊重个人的合法权利,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如果我们能正确行使自己的 权利,自觉履行相应的义务,我们就为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安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奠定了自己幸福生活的基础。
6.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及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为保证我们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违背人民的意愿,严格依法办事。我国建立了广泛的、多渠道的民主监督制度,包括:党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等。
意义:行使监督权,就是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积极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强的表现。
7.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行使监督权的渠道: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②给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拨打联系电话,或当面反映情况。③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2)注意问题: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和陷害,更不得采用张贴大字报或聚众闹事等方法。
8.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中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与法同行,树立法制观念。
(2)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法律和破坏 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这是法治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的素养。
七、课堂小结(评)学生记忆重点(5分钟)
八、完成课堂检测题(5分钟)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二课达标检测题
级
学生
1、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由此看出()
A.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措施 B.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C.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D.只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就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班
2、依法治国的前提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3、“制定法律的目的是将法律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并发挥作用,如果有法不依,已有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这说明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4、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
1有法可依
2有法必依
3执法必严
4违法必究
5以权代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5、.“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须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是不可缺乏的。”这句名言表明()
A.法律和道德同等重要,可以互相代替
B.“法治”比“德治”更为重要
C.“德治”比“法治”更为重要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6、“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这一名言启示我们.作为现代法治社会中的一名公民。应具备较高的()
A.民主意识
B.法律意识
C.道德素质
D.文化素质
7、我国是个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
①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保证
③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④要求公民学法、懂法、用法、护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监督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①是具有主人翁意识的表现
②是具有责任意识的表现
③捞取功名、爱出风头的表现
④有利于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指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说明民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正在实施什么基本方略?这一方略的含义是什么?(2)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基本方略?
第二篇: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青西中学九年级思想品德讲学稿
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 觉维护法律的权威;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知道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能力 目标:培养守法观念,自觉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在实践中努力做到与法同行;正确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学会珍惜自己的权利,养成依法办事的素质;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养成依法正确 行使权利,认真履行公民义务的习惯,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理解认识法律监督作用,自觉树立监督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作为合格公民应怎样与法同行。
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2.搜 集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国家建设中依法治理的音像材料、漫画、图片等,以便在课堂
上进行交流。3.布置了解职业或学业选择因素的有关知识。一 依法治国 【教学活动】
环节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什么是依法治国(意义)2.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 环节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教师: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依法治国。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在维持社会生活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出本课的主题“走依法治国之路”
教学环节一: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1.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社会会变成怎样?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从刚才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公民的生活、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没有了法律,公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因此,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依法治国之路。那么,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呢?
2.学生讨论“依法治国”的含义。下面的资料供师生参考。
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他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
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在报告中,他还指出:“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明确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理论的又一发展。
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以及重要性
环节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教学环节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讨论:我国如何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
主要内容如下。
依法治国,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其次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它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要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违法必究,是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探究:我们国家都制定了哪些法律?
可以组织开展“法律接龙”的游戏。让学生以接龙的方式说出自己知道的法律的名称并简单介绍这项法律的适用范围。
3.探究:现实生活中怎样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环节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呈现几个司法案例。
案例一:阜阳伪劣奶粉案牵涉者中已有1人被逮捕,5人被刑事拘留。有关部门对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涉及的11个省区市劣质奶粉案件查处工作进行了督查。共查处劣质奶粉生产企业49家、窝点1家、不合格奶粉生产企业3家。其中,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涉案企业12家。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有关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97名责任人员做出了处理。(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
案例二: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00年7月31日上午对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受贿案做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成克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9月7日
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核准成克杰死刑。9月14日 成克杰被执行死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必究)
案例三:2004年5月29日下午,某市扫黄打非办在市影剧院门前举办集中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现场会,共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万多张(执法必严)。
问题:上述案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方面内容?
4.探究: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教师: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问题:你能说出以下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哪些社会公共事务?(文化稽查队依法查处非法出版物;税务部门依法征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公安部门依法清理流动人口;等等)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了解依法行政的体现
课堂小结 :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实现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保证。
总结提升
环节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近年来,我国全国人大加快立法建设,以《物权法》、《劳动合同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开启了“民生立法”的新时代。上述材料表明
①我国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②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公正司法。③党和政府努力构建和谐社会。④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坚持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已经严肃查处了一系列有关腐败的大案要案,严惩腐败
①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是依法治国的核心。④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某市实行这样一个制度:凡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涉及有关法律事项的决策时,首先安排专业法律人员,对决策所涉及的法律政策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学习,之后再集体依法做出决策。实行这一制度 A.说明该市公职人员法律知识普遍缺乏。B.能保证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
C.表明司法监督是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D.有利于提高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决策水平。
【教学札记】
二 与法同行 【教学活动】
环节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如何做一名现代法制的合格公民 2.形式监督权的定义与意义? 3.我们行使监督权的途径
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中学生做些什么 环节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家人的合法权益有没有受到过侵害?如果有,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通过村民委员会调解;经过消协调解或仲裁;通过诉讼;等等)
2.教师:法律能够帮助公民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能够维护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秩序。作为合格的公民,我们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与法同行”。
结合日常生活的经历体验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尊重法律,体验公平、公正
1.组织“法律在我心中”的讨论。
问题:如果请你用一种生活中的实物来形容法律,你会用什么?(天平、宝剑等,学生会回答法律代表着公平、铲除邪恶等)
2.讨论交流教科书第87页为一分钱打官司的案例,让学生就案例发表看法。(公平是市场交换的最基本的原则。1分钱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又体现了一种公平)
3.呈现正反方面的案例,让学生体会正义和公平的重要性。
呈现优秀法官宋鱼水的先进事迹和一名15岁少女遭受母亲伤害的案例(见“多媒体资源”)。学生就如上两个事例展开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了公平,社会将会如何?假如生活中缺少了正义,我们的权益将会如何?通过讨论认识公平和正义意义。
环节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分析如下案例,讨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方成、方莹系兄妹。在方成14岁、方莹11岁的时候,母亲不幸去世。父亲经常打骂他们,不给饭吃,不让回家。兄妹俩不堪父亲的虐待,无奈离家出走,靠乞讨和捡破烂为生。现在方成兄妹长大成人,他们靠劳动致富,不仅盖上了新房,而且买来了高档家电和家具,日子过得很富裕。方成父亲见子女日子过得挺红火,就要求方成兄妹俩每月付给30元赡养费,并说如果不给,就到法院告他们虐待老人。
讨论:法院会支持方成父亲的要求吗,为什么?
出示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婚姻法》第15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抚助的义务。”只讲权利而不尽义务或只尽义务而不讲权利都是不正确的,方成的父亲在子女年幼,需要抚养教育,而自己又有抚养能力的情况下,没有依法履行抚养义务。在子女成年后又要求子
女支付赡养费。这种要求不符合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原则,也不符合我国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因而法院是不会支持他的请求的。
问题:你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关系
环节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正确行使监督权
1.分析案例,感受舆论监督的作用。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披露一起“霸道‘学校’”事件。某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一份所谓“对轻微违法犯罪人员进行法制教育”的文件。据此,县有关部门于1998年成立了一所“法制教育学校”。仅1~4月,该学校就将200多名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强行关押,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因为抵制不合理的摊派和乱收费而被抓的。这些被关押的人,还要被迫交纳200元的学费。
问题: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披露这件事有什么重要意义 ?(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2.探究: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方式有哪些?
公民行使建议权的途径和方式有 :
A.向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反映情况。
B.可用举报信的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C.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监督。
公民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时应注意:
A.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B.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C.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课堂小结 : 维护法律的公正与公平,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积极履行法律赋予的义务,正确行使监督权是每一个法治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我们中学生应该成为法律积极的维护者和执行者。
环节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课堂练习选择。
1.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有()
①散发传单 ②信件 ③电话 ④ 新闻媒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我国公民有
A.正当防卫权
B.揭发检举权C.批评建议权
D.置之不理权
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正确做法是()
A.贴大字报
B.私自散发传单C.向人大代表如实反映情况
D.夸大事情的危害性,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第三篇: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2
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2二 与法同行
【教学活动】
环节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如何做一名现代法制的合格公民
2.形式监督权的定义与意义?
3.我们行使监督权的途径
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中学生做些什么
环节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家人的合法权益有没有受到过侵害?如果有,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通过村民委员会调解;经过消协调解或仲裁;通过诉讼;等等)
2.教师:法律能够帮助公民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能够维护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秩序。作为合格的公民,我们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与法同行”。
结合日常生活的经历体验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尊重法律,体验公平、公正
1.组织“法律在我心中”的讨论。
问题:如果请你用一种生活中的实物来形容法律,你会用什么?(天平、宝剑等,学生会回答法律代表着公平、铲除邪恶等)
2.讨论交流教科书第87页为一分钱打官司的案例,让学生就案例
发表看法。(公平是市场交换的最基本的原则。1分钱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又体现了一种公平)
3.呈现正反方面的案例,让学生体会正义和公平的重要性。
呈现优秀法官宋鱼水的先进事迹和一名15岁少女遭受母亲伤害的案例(见“多媒体资源”)。学生就如上两个事例展开讨论:假如生
活中没有了公平,社会将会如何?假如生活中缺少了正义,我们的权
益将会如何?通过讨论认识公平和正义意义。
环节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分析如下案例,讨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方成、方莹系兄妹。在方成14岁、方莹11岁的时候,母亲不幸
去世。父亲经常打骂他们,不给饭吃,不让回家。兄妹俩不堪父亲的虐待,无奈离家出走,靠乞讨和捡破烂为生。现在方成兄妹长大成人,他们靠劳动致富,不仅盖上了新房,而且买来了高档家电和家具,日
子过得很富裕。方成父亲见子女日子过得挺红火,就要求方成兄妹俩
每月付给30元赡养费,并说如果不给,就到法院告他们虐待老人。
讨论:法院会支持方成父亲的要求吗,为什么?
出示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
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婚姻法》第15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
母有赡养抚助的义务。”只讲权利而不尽义务或只尽义务而不讲权利
都是不正确的,方成的父亲在子女年幼,需要抚养教育,而自己又有
抚养能力的情况下,没有依法履行抚养义务。在子女成年后又要求子
女支付赡养费。这种要求不符合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原则,也不符合我国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因而法院是不会支持他的请求的。
问题:你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权
利和义务的统一关系
环节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正确行使监督权
1.分析案例,感受舆论监督的作用。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披露一起“霸道‘学校’”事件。
某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一份所谓“对轻微违法犯罪人员进行法制教
育”的文件。据此,县有关部门于1998年成立了一所“法制教育学
校”。仅1~4月,该学校就将200多名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强行关
押,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因为抵制不合理的摊派和乱收费而被抓的。这
些被关押的人,还要被迫交纳200元的学费。
问题: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披露这件事有什么重要意义 ?
(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2.探究: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方式有哪些?
公民行使建议权的途径和方式有 :
A.向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反映情况。
B.可用举报信的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C.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监督。
公民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时应注意:
A.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B.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
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C.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课堂小结 : 维护法律的公正与公平,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积极履行法律赋予的义务,正确行使监督权是每一个法治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我们中学生应该成为法律积极的维护者和执行者。
环节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课堂练习选择。
1.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有()
①散发传单 ②信件 ③电话 ④ 新闻媒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我国公民有
A.正当防卫权B.揭发检举权C.批评建议权D.置之不理权
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正确做法是()
A.贴大字报B.私自散发传单C.向人大代表如实反映情况
D.夸大事情的危害性,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第四篇:四川省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导学案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学习目标:
1、掌握依法治国的含义,知道党带领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知道合格公民需要具备的良好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4、掌握权力与义务的关系,知道民主监督制度包括哪些以及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学习重点:依法治国的要求及重要性。
学习难点:合格公民应怎样与法同行。
学法指导:
1、认真预习第十二课,读懂教材,用红笔勾画本课的基本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完成学案。
2、针对导学案交流与自纠,记忆基础知识,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难点小组讨论,并展示质疑
学习流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知识在线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的领导下,依照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在我国,公民的权力与义务是。
在我国,如何保证我们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违背人们的意愿,严格依法办事呢?。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1、什么是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的意义?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及其相互关系?它们各自处于什么地位?
4、如何理解违法必究?
5、如何做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6、在我国,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7、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包括哪些?
8、监督权的含义和意义各是什么?
9、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第三环节:归纳整理知识升华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国家干部B.全体公民C.人民群众D.中国共产党
2.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这说明我国坚定不移的实施的方略。()
A.依法行政B.公平正义C.依法治国D.发扬民主
3.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最根本的法律依据是()
A.刑法B.宪法C.民法D.行政法
4.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依法行政、追求公正、违法必究、遵守法律
C.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监督、严格依法行政
D.树立法制观念、遵守国家法律、养成守法习惯
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队依法治国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
②它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③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④它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2008年3月14日,少数不法分子在西藏拉萨制造了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烧杀死藏汉群众18人,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当地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迅速地平息了这起事件,目前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了30名犯罪嫌疑人,维护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利益。这表明
① 政府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是依法办事
②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③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④权利自由的行使是不用受法律约束的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五一”黄金周期间,少数游客一边享受着优美的环境,一边随意攀折花木、乱扔垃圾,不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少数游客的行为表明他们()
①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②不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区别
③不珍惜享有的权利④不懂得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还应履行义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春运期间铁道部门擅自提高票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郝劲松就此数次将铁道部告上法庭。年春运铁路票价未再上调。郝劲松的做法()
①行使了公民的监督权②履行了公民应尽的义务
③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④损害了铁路部门正当利益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9.新出台的《广州市规章制定公众参与办法》规定,凡是有关广州市政府规章的制定工作,公众都有权参与并提出意见。这样做()
A.会降低政府的工作效率B.增加了政府规章制定工作的难度
C.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D.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立法权
10.当发现某国家工作人员有违法乱纪的事实后,公民行使监督权可采取的方式有()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②向有关部门打电话反映情况③张贴标语④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1.右图说明
A.公民必须依法行使监督权
B.我国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时,不受法律保护
C.我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时,必须通过合法途径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改进作风,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学科能力迁移
12.(易错题)从2006年至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等一批高官因腐败问题相继受到法律制裁。这充分说明()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的执法力度
③公民要遵守法律,违法必究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易错题)针对“乱涂乱画、乱贴小广告”这一不文明行为,某校九年级
(三)班同学展开了一次大讨论,并把讨论得出的依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反映给有关部门,这样做有助于()
①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②增强学生行使监督权的意识
③增强学生立法意识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4.(易错题)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在打造“阳光政府”过程中,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把政府工作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这样做的有利于
①公民行使监督政府的权利
②全体人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③维护法律的尊严,弘扬社会公平和正义
④政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A.②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
15.漫画“画里有话”的“话”正确理解是
()
①对领导干部的违法行为,只需追究行政责任即可
②对干部的违法行为,必须给予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③对有违法行为的领导干部,只要辞职,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
④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
A.①②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16.(综合题)年5月3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两罪并罚,判处郑筱萸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表明[()
①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维护人民利益②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国家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④没有监督的权利必然产生腐败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7、(新情境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四川)“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这句话表明()
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C.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D.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18、.(,广西)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物权法》从起草到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历经8次审议,100多次修改。该法规定:“国家的、集体的和私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物权法》的制定过程及规定表明()
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②人民群众可直接参与立法,制定法律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立法权
④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9、.(,江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年4月24日发布,它进一步健全了监督机制,有利于()
A.选拔任用干部B.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
C.限制政府的权力范围D.缩小政府的权力范围20、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成为其中最光辉的词句之一;2002年12月,在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008年3月,党的十七大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法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你是如何理解“法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
(2)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四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9.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你同意以上的观点吗?谈一下理由。
课后反思:
义务是你的 权利是我的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试题(开卷)(十)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所给的答案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中.(每题1分,共10分.)
1.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这体现了大学生的(B)优良学风.A.求实B.创新C.勤奋D.严谨
2.信念是(A)的融合和统一.A.认知,情感和意志B.认知,情感和理想C.认知,态度和意志D.态度,情感和理想
3.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D).A.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B.个人对自己生命活动需要的满足程度
C.个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自我完善D.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所做的贡献
4.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独特的生存发展方式和精神支柱就是(D).A.时代精神B.共同理想C.民族传统D.民族精神
5.(B)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是每个行业立足的基础.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服务社会
6.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行政拘留处罚时间最长不得超过(D).A.8小时B.24小时C.15天D.20天
7.以下几种说法中,(B)是错误的.A.结婚是一种法律行为B.男女双方只要符合法定结婚条件即可结婚
C.重婚属于无效婚姻D.离婚后父母依然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义务
8.在我国,(C)是依法治国的主体.A.各级党组织B.各级政府C.人民群众D.国家立法机关
9.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C).A.可能因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B.可能因智力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C.可能因年龄或智力的不同而有所区别D.一律平等
10.大学生的发展应当以(A)为目标.A.全面发展B.提高素质C.建设小康社会D.和谐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在()中,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6分.1.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精神的改革创新表现为().A.思想创新B.制度创新C.文化创新D.科技创新E.学术创新
2.个人理性和社会理想是辨证统一的,主要表现在().A.社会理想制约着个人理想B.个人理想制约着社会理想
C.社会理想体现着个人理想D.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
E.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总是一致的3.市场经济带来了人们价值观的冲突,使一些人陷入误区.以下不正确的价值取向有
().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B.注重眼下的利益得失,不计长远
C.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无所谓对错D.以人民利益的实现为最高标准 E.谁拥有财富多谁的人生价值就大
4.宪法的效力不同于一般法律,表现在().A.宪法是一般法律的立法基础B.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C.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D.同宪法相抵触的法律应修改或废除
E.宪法必须经全民公决后才能生效
5.下列权利中属于用益物权的是().A.国有土地使用权B.农用土地承包经营权
C.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D.国有企业经营权 E.国有矿藏开采权
6.《合同法》规定,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等违约责任.A.继续履行B.采取补救措施C.赔礼道歉D.赔偿损失E.返还财产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应当().A.与法律规范相协调B.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符合C.与传统美德相承接 D.与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相一致E.与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相一致
8.人生实践中人们往往会遇到各种矛盾和挫折,这就需要端正人生态度.以下不正确的人生态度是().A.人生是一次冒险的游戏B.人生苦短,当及时享受
C.人生就是选择,个人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D.人应面对现实,接受挑战
E.人不能同命运抗争,当顺其自然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并在()中写上“对”或“错”.(每题2分,共14分.)
1.爱国主义不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是一致的.()
2.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关系.()
3.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4.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大,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关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5.劳动者如果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就不受《劳动法》的保护.()
6.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无效.()
7.法定的权利义务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
四,辨析题: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20分.)
1.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先要择业,择业不如创业”.2.一歌厅因防火措施不当起火,为阻止火势蔓延至附近一家大型百货商场,消防队只好将该歌厅所有的另外一间小舞厅拆除,此项损失应由受益的百货商场承担.五,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各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大学生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六,论述题.(20分.)
深圳某私企老板说:这几年来,由于轻信生意场上的“朋友”,我用建材时被人以次充好,损失了好几万.在我看来,信用就是说话算数,欠债还钱.我是老板,我就不能拖欠工人工资,答应过的工钱一分不少.只有被骗过,被坑过之后,还能坚持为人的正直和信用,才是最难得的.在某省的一个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发现收到的毕业生自荐书上大都列满各类奖项,还附有荣誉证书复印件,似乎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堪称品学兼优的可用之才.然而,记者走访后却发现,原来许多证书不过是“移花接木”,“人工制作”的.在某校竟有66%的大三学生认为“简历不作假,典型一大傻”.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论述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B 2-A 3-D 4-D 5-B 6-D 7-B 8-C 9-C 10-A
二,多选题.每题2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16分.1-BCD 2-AC 3-ABCE 4-ABCD 5-ABCD 6-ABD 7-ABCD 8-ABE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4分.1-错 2-对 3-错 4-对 5-错 6-对 7-对
四,辨析题.先判断题目的说法是否正确,后说明理由.每题10分.如判断错误则不得分.1, 对.(3分)择业与创业并不是两个孤立的环节,择业是创业的基础,创业又是择业的内在要求;(3分)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客观要求;(2分)大学生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2分)
2, 错.(3分)应由歌厅承担.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五,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各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大学生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
答案: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积极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答出以上3点即可得10分,每点3分)学习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知行统一.(第79页)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答案: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获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答全即可得10分,漏答1项扣1分)六,论述题.(20分.)
对两则材料进行分析;(6分)
论述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意义(5分)和途径(5分).联系实际,综合论述完整,有逻辑.(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