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梅竹精神》教案
教案《梅竹精神》第一课时
----------梅的画法
执教人:朱本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处于对笔墨表现中的点、线组织,以及人格精神寄托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以梅竹为题材。按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知识,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选择清代赵之谦的《梅竹图》导入,与课题呼应然后进入梅花画法的学习。借鉴与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方法,“活动一”安排学生临摹梅花作品,学习和运用笔墨技法,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特点,体会笔墨韵味。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了解古代文人墨客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情怀的。为以后中国画的欣赏与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中技法的学习很重要,教材用较大篇幅讲解传统的绘画技法,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枝干和花瓣画法。
2、教学难点:怎样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能够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体验画梅的过程与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梅花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强勇
敢的精神和热爱生活、大自然以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带有大量梅花摄影图片和中国画名家构图简洁的梅花作品)。
学生准备:稍大的宣纸和中国画的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用课件出示毛泽东的《咏梅》诗句(不出示诗的题目和作者)同时播放《梅花三弄》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和红梅的摄影作品。
师问:谁能诵读一下这首诗? 并说出题目和作者。学生:诵读,并回答问题。
2、教师评价小结:给学生的正确回答和朗诵以表扬。是的毛泽东的诗《咏梅》,并欣赏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卜算子 咏梅》
师问:从这首诗中你能领会到梅花有怎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学生:多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回答。
3、教师评价小结:傲骨凌雪的坚强意志,高洁挺拔的不屈精神。这是诗人用文字语言的魅力表现出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和人格精神。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高贵品质。
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运用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来画梅花。表现梅花的这种精神。
板书课题:《梅竹精神》之梅的画法
(二)识梅: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梅花的摄影作品和中国画梅花作品。(《红梅赞》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问:从这些照片和绘画作品中,同学们说说你对梅花的认识?(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1、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不畏严寒,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
2、梅花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梅花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
教师:我们了解了梅花的生长特性。它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
(课件出示)如: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的《墨梅图》题诗,还有宋代王安石的《梅》诗句,我请同学们读一下。(学生朗诵)
王安石
宋
王冕
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教师评价小结:评价学生的朗诵情况。
教师:从刚才同学朗诵的王冕和王安石的诗句中,我们不仅领略了梅花的精神,还感受到了梅花颜色的纯洁、美丽和其散发出的香气。我们看看画家是怎样用画笔表现梅花形态和精神的。
(三)名家画梅作品赏析:
教师:千百年来,画梅名家辈出,及至元代王冕、清代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诸家,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当代的关山月、董寿平、王成喜等都有大量的梅花佳作。1、欣赏齐白石的《 红梅》和吴昌硕的《墨梅图》(多媒体课件同时出示)。
教师问: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精神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有哪些不同?请同学们欣赏讨论并准备回答问题。
2、学生自主欣赏,体会笔墨的韵味,从而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评价小结:
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手法: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点、线为主的造型手段。不同:一个是白梅又叫圈梅(勾花),一个是红梅又叫点梅(点花)。下面我们学习梅的画法。
(四)画梅:
1、学习用笔用墨:
先让学生根据以前小学美术中接触到的中国画基础知识说一下自己掌握的用笔用墨技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评价学生回答并总结、演示用笔用墨方法:
用笔:一般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皴、擦、点、染等。
用墨:一般分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等(加水的多少而定)。用墨的方法有蘸墨法、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水墨画中即以墨代色,故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说;彩墨画中,仍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
2、学生自由体验笔墨韵味。(学生通过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自由探究、交流)
3、教师示范(以点梅为例):(多媒体出示教师画梅的步骤图)教师演示:边画边讲(画主干—画旁枝—画花—点蕊调整画面)
要求学生:观察作画的顺序和笔墨的运用方法,看有没有用到刚才老师示范的笔墨方法。
① 构图:画面起笔出主枝时,一般靠近宣纸边缘长度的三分之一处,避免从角上或边缘长度的中间,否则会有平均分布画面的感觉。
② 枝干画法:中锋侧锋并用,讲究书法用笔的意味。注意笔墨的干湿变化。主干用墨,枝干用重墨。枝干交错组合时注意疏密关系。
③ 梅花画法:梅花有五瓣,聚、散自然,朝向各异,正、背、侧、仰、俯等形态,因此花瓣在画面上有大小宽窄之分(让学生用自己的手作为花瓣,面对自己的眼睛做正、侧、仰等姿态,从中感受其中的大小宽窄变化)。先用干净的羊毫笔笔腹调大红,笔尖调曙红藏锋一笔点出花瓣画花,用笔果断。花有全开、半开、初开、未开(花蕾或花苞)。曙红点花苞,点得圆。作为对照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以线条圈出梅花的各种形态。
④ 花蕊画法:在花瓣半干之时,用重墨勾线小笔由内向外画花蕊。正面花花蕊呈圆形放射状,侧面花花蕊呈扇形,背面和花苞一般不用画花蕊。
⑤ 花托花柄的画法:用重墨点出,背面花点出五个花托一个花柄,侧面花三个或两个花托一个花柄。
⑥ 题款:画面调整完成后,根据画面的整体布局,选择合适的位置落款、盖印。同学们老师画梅花的示范之后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张自己的梅花呢?(引出下一环节)
5、学生临摹:
课件出示当代画家董寿平构图简洁的作品《红梅》 播放背景音乐《梅花三弄》古琴曲。学生临摹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示学生临摹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构图出枝、墨色、枝条呈“女”字、花朵的变化等。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结合,并给予用笔、用墨等较好的学生和其作品及时的表扬和展示。
(五)展评作品:
学生作业完成后,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国画梅花的认识和了解进行自评与互评。
教师给予点评,用笔果断、墨色有层次、梅花的枝条挺拔等能够较好的表现了梅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指出学生作品中的不足。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有利于以后的进步。
(六)课堂小结:
1、请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2、教师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作画情况。并告诉学生要课下多看有关梅花的优秀作品,不断地临摹和学习。才能更好地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梅花的精神。
3、布置下一节课需要同学们准备中国画竹子的学习图片和资料。
4、下课,师生再见。
第二篇:梅竹精神 教案
课
题:梅竹精神 课
时:1 课时 课业类别:综合课 授课对象:七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通过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学习运用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来画梅、竹,体会传统绘画表现的乐趣。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梅花和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和寓意。
·让学生学习和运用传统的笔墨技法,尝试表现梅花和竹。
激发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画竹子,并与梅花组合,加以创作。
教学重点:学习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和梅竹的绘画技法等。教学难点:用传统绘画技法来创作梅花和竹组合 教学方法:
教
法:用理论来说明,实际操作来演示的方法。 学
法:讲述、示范和练习相结合。
教具准备:课件
教材
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上下课起立形式,清点人数等)
二.引入新课:同学们,请问谁知道“花中四君子”分别指的是那四种植物?梅花,兰花,竹,菊花。谁能说出他们的寓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花中四君子”中的梅花、竹的寓意和传统绘画中梅花的表现技法。三.讲授新课:
梅花在严寒中开放,枝干遒劲,花朵飘香;翠竹葱翠挺拔,宁折不屈。在人们心目中,它们凌冬不败、傲霜斗雪,象征着坚强的意志,寓意高洁不去的精神。古往今来,人们托物言志,以各种方式赞美他们,追求表现崇高的人生境界。
在这一课里,我们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学习运用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来画梅、竹,体会传统绘画表现的乐趣。
(一).笔法 中国画用笔讲究书法的意味,中锋、侧锋用于不同线条的表现。
(二).用墨 国画传统上有“墨分五色”之说,主要是说明墨的浓淡干湿的差别。把握水分是用墨的关键,笔锋到笔根的浓淡层次和笔画之的交叠,使其在宣纸上产生丰富的墨色变化。
(三)画梅花的技法和技巧
枝干.画枝干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对角出枝。运笔疾速果断,表现其挺拔。枝梢用焦墨,中锋行笔,起落停当。枝干留出部分空白为添花之用。
枝干穿插交错进行组合,并呈现出疏密关系。传统绘画中梅花枝干的交错常呈现与“女”字相似的结构,你能从部分作品中找出这一规律吗?
点花或钩花时要注意把握花瓣的朝向和前后关系,花多的组织要讲究聚和散,避免平均分布。
构图.画面构图要处理好疏密关系,可以先做好小构图稿,安排好枝干、花朵、款识和空白的位置、大小以及穿插、组合等关系,做到心中有数。
竹的一些相关知识
文人墨客爱竹,不单是爱它的秀美,更因它的高洁,它那刚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风霜严寒,正是文人学者毕生所追求的,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给予竹的刚正之誉;“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是竹的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的坚强;“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是竹的清高;"宜烟宜雨又宜风。
(四)竹的绘画技法和技巧
竹子的枝竿挺直,宁折不屈,被喻为正直的人品以及高风亮节,和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又因终年葱郁,经冬不调,和松、梅并称“岁寒三友”。
画墨竹需要意在笔下,落笔肯定,谙熟技法更利于大胆的表现。竹竿由竹节组成,中间长上下短。画竹竿由下往上,一气呵成,再点浓墨以表现竹节的圆润体积和走势。竹节点上分左右枝。
布叶需果断用笔,实按虚起地一抹而过。叶式仰偃,叶的组合有“个”字、“介”字,像鱼尾、像飞燕……
与梅花构成画幅要有主次之分,处理好前后、大小和虚实关系,两者之间还要相互呼应。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学习了梅花和竹在中国画中的寓意和传统的绘画技法、技巧。它们比喻象征高尚的品德。对同学的相关问题做逐一的回答讲解。
五.课后作业:
1.临摹梅花作品,学习和运用传统笔墨技法,尝试表现梅花。2.学画竹子,并与梅花组合,尝试画一幅梅竹图。
第四课
梅竹精神
(板书)
一.笔法 二.用墨
三.画梅花的技法和技巧
1.枝干的画法 2.构图
四.竹的绘画技法和技巧
第三篇:梅竹精神
梅竹精神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学生大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学具--课本、国画用具等。教学过程:
一、认识、引入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生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
师: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 ? 为什么 ?(生答,教师予以鼓励)
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情境导入--激趣)
二、赏析、探究
(一)赏梅:(多媒体展示)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3000 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2150 年的历史。
活动一:
(教师分发问卷表,学生分组讨论填写)生长习性 颜
色 形态特征
欣赏与描述: 1 .梅花的生长习性 ? 它有哪些颜色 ?2 .梅花的形态特征 ?(学生互相讨论后踊跃回答)
教师总结:。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
(通过学生的互动学习,让他们用地理、生物等知识去了解梅花的特点,加强了学科间的互通性。)
(二)咏梅
师: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展示咏梅诗词:毛泽东词《咏梅》、王安石诗《梅花》等)
(教师让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诗人的乐趣)
咏梅(毛泽东)梅花(王安石)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墙角数枝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凌寒独自开。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遥知不是雪,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为有暗香来。
活动二:
分析与研究:从这些诗词里我们感受到梅花的什么特性 ? 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些文人们笔
下的宠儿呢 ?
生讨论回答:耐寒,性格坚强不屈,挺拔向上。
思考与讨论: 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咏梅佳句吗 ? 有哪些与梅有关的影视或音乐呢 ?
学生讨论得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等。
《红梅赞》、《一剪梅》、《梅花三弄》等。
(教师让学生吟唱,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互相交流,用诗词来感受梅花的个性,用影视金曲来诠释梅花的象征性)
* 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教师简介)
(师与生一同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经典名曲把对梅花的吟颂带入到高潮)
(三)画梅
师:画梅,据古书记载,早在南梁时就有张僧繇画《咏梅图》一卷。元代的王冕亦以画梅著称,所阳梅花生意盎然,别具一格。近代画家吴昌硕、关山月等都画有大量梅花佳作。(多媒体展示画梅精品)活动三:
欣赏与分析: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情绪 ? 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特点吗 ? 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互相讨论后作答)
教师总结: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们应以梅花精神自励,开拓我们伟大的事业!(由欣赏作品直接感受梅花的铮铮铁骨)
三、体会、实践
.认识文房四宝。.教师与学生一同体验笔墨的韵味。(教师演示)传授小知识点:用笔: 中、侧锋,轻、重、缓、急等。
用墨:干、湿、浓、淡等。
(学生在《梅花三弄》的乐曲中体验笔墨,为画梅做好前期准备。)
四、展评、拓展 .展示部分用笔、用墨练习,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表扬与鼓励。.布置学生课余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和图画作品,以及与梅花有关的诗词、散文、佳句等,编辑成册或办成小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借助梅花的传统画法的学习,激励学生在大胆尝试中感受作品意境,并能独立完成一幅梅花创作。
教学重点:梅花传统画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的韵味,用生动的线、形,在宣纸上画出高洁挺拔的梅花形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国画用具等。
学具准备: 自制小册、小报、国画用具、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讨论、引入 .展示部分学生课余搜集成册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小报; .学生自由畅谈搜集的素材,并说说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梅花给自己的感受,老师予以充分肯定(学生互相交流、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二、体会、实践
.线条的疏密。.花瓣的聚散和朝向。
.勾花与点花。
(二)教师演示,学生体会。
(三)多媒体展示不同画家的梅花作品及画家作画的精彩过程,学生再次体会笔墨的特点
(通过欣赏大师的绘画过程,让学生近距离地观摩画梅的方法,感受到画梅的乐趣。)
(四)学生尝试画梅,教师巡回指导。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照优秀国画作品或有关诗歌、散文,大胆进行创作。
(教师进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亲自体会画梅的乐趣。)
三、展评、讨论
展示部分国画作业,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肯定与鼓励。
评价建议: .构思有什么特点 ? .用笔用线是否流畅、大胆 ? .笔墨韵味的效果把握的如何 ?
(通过自评、互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拓展
师:“以物寄情”是中国传统绘画里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同学们还知道梅花有哪些朋友也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呢 ?(生答)
* 梅之佳友:
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梅、兰、竹、菊
雪中四友:迎春、玉梅、水仙、山茶
师:同学们知道有关这些花卉的画家吗 ?(生答)(多媒体展示部分佳作)
(由梅花拓展到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兰、竹、菊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那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外练习,在学画梅花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尝试画一画这些题材。我会把同学们的这些画作举办一个小型画展,大家有兴趣吗 ?
教学拓展:
* 熟悉对象
对所画对象仔细观察,了解它的生长规律和组织形态,可让学生大胆作画,反复体会。
* 借鉴传统
中国绘画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初学者要多看历代名家优秀作品,从中汲取精华,让学生多搜集名画作品,走“以法致道”之路。
* 重视书法练习
古人曰“书画同源”,因为中国绘画精神是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通过练习书法,提高对笔性的了解。
第四篇:梅竹精神说课稿 文档
梅竹精神说课稿
08国画 张艳丽 200810101220 我说课的内容是2004年初审通过的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第4课《梅竹精神》我是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学情分析
农村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对于美术工具和美术材料不够了解,学生的思维有限、想象力也不够丰富,而他们动手能力也很差,不能够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来表现物体的造型,达到画面的效果。而《梅竹精神》这一课就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中国画。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和竹子的表现技法,让学生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了解古代文人墨客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体验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由赏梅——咏梅——品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和坚毅的品质。、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梅花的基本知识,感受梅花的精神,学习梅花的画法。(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欣赏梅花,让学生感受梅花坚毅、挺拔向上的精神和坚毅的品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用中国画工具和材料及其他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感受梅花的精神,学习梅花的基本知识,了解梅花的画法。
难点:掌握画梅花的技法,能运用现有的材料画一幅梅花。5、教学准备: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通,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图片,画梅步骤图,咏梅的文学作品,音乐等等。
三、说教法 说学生情况及教法选择依据:农村的七年级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很少。
根据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体验。”这一教学教学理念我采取的教法有:
(1)情境教学法: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融形、声、画为一体的优美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
(2)赏析教学法:欣赏、品味梅花图片和国画作品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直观演示法:,在传授作画的步骤和表现技法时通过我的现场演示与讲解相结合,使学生感受直接印象深刻。
四、说学法
根据“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而进行的。”这一理念,在学法的指导上,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集思广益、相互切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最后再通过练习法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分钟)
课件出示梅花的视频后用轻松的谈话式引出课题。2、赏梅:(3分钟)
用多媒体展示梅花的图片,以提问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形态特征,颜色,及其耐寒的生长习性。、咏梅(4分钟)
学生集体朗诵已学过的毛泽东的诗歌《咏梅》
让学生思考与讨论:还有哪些咏梅佳句? 有哪些与梅花有关音乐呢 ?
接着师生一起欣赏《红梅赞》这首歌来活跃课堂气氛。
4、品梅
(欣赏与分析)(5分钟)课件出示近代名家齐白石吴昌硕等画梅精品。
学生自主欣赏并讨论;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精神 ?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画梅(25分钟)(1)教师示范画梅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画梅步骤。
(2)学生临摹作品、展示作品、相互交流评价、教师总结(4分钟)学生作业结束后,展示优秀学生作品。通过自评互评,然后教师集中点评。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的板书融画为一体,我将示范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梅花是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颜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
梅花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姿态,梅花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
梅花的特性:耐寒,性格坚强不屈,挺拔向上。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手法: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线为主的造型手段。画梅花的步骤: a、拓印主干
b、拓印旁枝(枝干形成“女”字形)c、拓印花瓣(画出各种形态的梅花)d、点花蕊、勾花萼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画的表现有了新的认识,学生能够用其他材料来画梅花,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态度。
本课以欣赏、感受、体验为主要线索,让学生了解梅花、感受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梅花的兴趣。本课教学设计合理,重难点突出,本科教学任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最大的创新在于我将美术教学与音乐,文学教学融为一体,让我的课堂达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五篇:梅竹言志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生进一步学习竹子的程式性的画法,在画面的组织与竹叶的组合和墨色变化上有提高;
2、能运用所学技法较准确表现观察到的实物的气质和精神,并能学习竹子君子般做人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示范法、问题法、合作法、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并能学习竹子君子般做人的品格。2.学情分析:初中生对中国传统的艺术很感兴趣,他们喜欢模仿古人用毛笔画画、写字,用中国画颜料画画,但是在运笔和用墨上,不敢大胆去表现。因此在教学中,低门槛,趣味画画、简单的题材吸引他们,激发他们的信心和表现欲望!重点:整幅画面的组织与竹叶的组合和墨色变化。
难点:竹枝与叶的关系、叶子的组合和墨色变化层次体现。3.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围绕竹子精神展开猜想、思考、观察和讨论,结合竹子形态展开。
1、猜——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一分钟竹笋破土而出并迅速生长为茂密竹林的视频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思——竹子的精神 视频观看后,师:“雨后春笋这个词在这个视频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它也是现在我们拿来歌颂竹子勃勃生机顽强生命力的一个词,这是竹子的精神之一,你知道关于竹子精神的词、句还有哪些吗?那人们为什么赋予竹子这些精神呢”
3、赏——学生回答后,屏幕出现相关诗句。
4、品——竹子精神与形态关系
学生根据教师给的4幅图片观察回答:竹子中空——虚心、竹子挺拔——正直、竹子有节——有节气、竹子长青——生命力顽强、竹枝弯而不折——不屈不饶。。。
师板书:竹之精神——墨竹表现,课时2——练习课
围绕竹子精神展开猜想、思考、观察和讨论,结合竹子形态展开。
1、猜——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一分钟竹笋破土而出并迅速生长为茂密竹林的视频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思——竹子的精神 视频观看后,师:“雨后春笋这个词在这个视频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它也是现在我们拿来歌颂竹子勃勃生机顽强生命力的一个词,这是竹子的精神之一,你知道关于竹子精神的词、句还有哪些吗?那人们为什么赋予竹子这些精神呢”
3、赏——学生回答后,屏幕出现相关诗句。
4、品——竹子精神与形态关系
学生根据教师给的4幅图片观察回答:竹子中空——虚心、竹子挺拔——正直、竹子有节——有节气、竹子长青——生命力顽强、竹枝弯而不折——不屈不饶。。。
师板书:竹之精神——墨竹表现,课时2——练习课 活动2【讲授】协同探索
围绕上节课后学生作业典型错误,探讨竹子各部分具体形态和表现方法,重点解决整体布局和竹叶的形态、组合、层次表现。
1、评---PPT展示上节课初练笔后,学生的几张典型作业
你认为以下同学作品体现了竹的“精神”吗? 哪些地方不够“精神”,需改进呢?
学生较快思考、交流后并回答。
师:总的来说,原因在于对竹子的各部分的具体的形态、关系掌握的不够,不能做到“胸有成竹”的下笔,那么我们本节课就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具体探讨。
(竿、节、枝、叶——形、质、墨色、水分比例、执笔运笔要点)
2、竹竿的实物图、典型错误的作业局部、大师笔下的竿的表现
视频2:教师录好的竹竿示范
师生通过三种图片的对比分析得出——竹竿:中间长两头短
越往上略细
组合:形状——近粗远细 墨色——近浓远淡
疏密:粗细相间
方向:左右均衡
忌如×
忌并列等
回顾:执笔 运笔 方向
从一幅完整的画面看画面竿的主次和疏密布局,展示典型忌讳组合。
视频3:教师在原来基础之上添加第三根竿
学生练习:尝试画一两支竿,注意运笔、造型、墨色和布局 竹节的实物图、典型错误的作业局部、大师笔下的竿的表现
节:竿竿相连处、坚硬
形如:书法的一字
下笔迅疾 墨色重
视频4:教师录好的竹节示范
竹枝的实物图、典型错误的作业局部、大师笔下的竿的表现
观察实物(实物投影仪运用)
枝:节外生枝(节处生枝)、左右错开生长 忌:对生 用笔:干脆、枯笔 起笔实起实收、末端实起虚收
视频5:教师录好的竹枝示范
竹叶形状、组合和墨色层次的重点突破(教学重点)
竹叶的实物图、典型错误的作业局部、大师笔下的叶的表现 郑板桥《竹石图》局部放大 分析竹叶的形状、虚实和墨色处理 教师示范
在事先画好的竹竿、枝上画竹叶
直至完成落款 印章
(局部一片叶子的示范、完整示范 强调疏密有致 聚散结合近实远虚)
活动3【练习】练习反馈
1、画——参考4幅名家作品、练习墨色和参考构图、画两到三枝竹,完成一幅“竹小品”
(音乐-高山流水)(师巡视指导示范)评——学生先自主展示粘贴至展示板
学生自主互评(师提示:整体布局、各部分形态、墨色层次、精神的体现)
活动4【作业】小结提高
1、师:我们学习了表现竹子的技法,也体会了竹子的精神。竹子“君子”般的精神也是我们做人的准则,让我们像竹一般,正直、有节气、不傲不卑、做一名随时充满正能量的翩翩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