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秋六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湘艺版
《太阳出来喜洋洋》
一、、教材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首四川民歌,描写了旧时代人们上山砍柴的劳动生活。高亢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民歌采用了上、下两句式的乐段结构,其调式为五声商调式。上句四小节:以“6”为主,构成 三音列的旋律进行。这种进行虽然旋律线的起伏不大,但却特别明快。这种级进式的三音列进行,更接近歌词的语言音调。句尾落在属音6上,形成半终止。下句六小节:以“6”为主,采用了四音列进行。旋律中强调了四度进行,这就使旋律更为高亢、豪放、有生气。最后也是以四度进行而结束的,这种终止法很有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歌中运用了模拟锣鼓音调节奏的形声衬词“郎郎扯光扯”,更增添了民歌的欢乐气氛,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由于衬词的的增加使下句扩充为两小节,从而使民歌成为不等长的两句式乐段,打破了对称的两句式乐段结构,显得更加活跃。
二、目标预设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热爱中国民歌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围绕歌曲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表现歌曲。
(2)、引导学生运用探索性学习的思维,在课堂学习这一空间中,通过师生、生生间合作交流,探索表现音乐的各种手段(重点:节奏、声音)。
3、知识与技能:能用爽朗的歌声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能合作讨论表现歌曲,初步了解山歌的特点,并能根据山歌的特点,分辨出是山歌的歌曲。
三、课前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音乐情绪,并学会合作、讨论表现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在音乐学习中善于发现音乐的变化之处,探索表现音乐的各种手段(重点:节奏、声音)。
3、能根据山歌的特点,分辨出是山歌的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听歌曲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在欣赏时注意这几首歌曲演唱的声音有什么共同点?(媒体播放音乐)音乐片断一:《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音乐片断二:《信天游》陕北民歌 音乐片断三:《牧歌》内蒙民歌 师:三首歌曲的声音有什么共同点? 生:高亢、嘹亮、拉长声„„
2、欣赏图片
师:老师在去年暑假去了位于我国四川省北部的风景旅游胜地——九寨沟,哎呀,当一踏进九寨沟时,我的心都醉了:那里风光旖旎,草木青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到处都是迷人的景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九寨沟的风景吧。(媒体播放九寨沟风景,并伴有《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
师:要说吸引我的可不光是这些,更有那高亢、激昂的四川民歌。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2、学生用“la”跟着钢琴哼唱。
3、歌谱教学。
(1)、教师唱歌谱,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用了哪些音? 生:do、re、mi、sol、la。
师:民歌通常都是由这五个音构成音调的。《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中开头是“re”,结尾也是“re”,中间还出现一些“re”,这种调式叫“re”调式。让咱们再来欣赏一首“re”调式歌曲吧!(媒体播放《绣金匾》)
(2)、师:请同学们看下列两条旋律,你有什么发现?(媒体出示)旋律变化一: 旋律变化二:
生:两条旋律都是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曲谱„„
师:听老师唱这两条曲谱,请同学们思考这两条旋律变化了什么? 生:变化了音的长短,音的强弱„„ 师:音的长短,音乐中我们称为什么? 生:节奏(媒体出示);
师:音的强弱,音乐中我们称为什么? 生:力度(媒体出示);
师:演唱时有时连贯,有时跳跃是什么在变化? 生:声音在变化。(媒体出示)
师小结:演唱歌曲是一种创作活动,以上两条旋律通过用延长记号、断音记号、等音乐记号使音乐中的节奏、力度、声音发生变化,从而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塑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4、学习难点(1)、波音
a)、师:(媒体出示)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个记号象什么? 生1:象字母。生2:象弹簧。
师:你们表达得挺形象的,这叫“波音”记号,属于装饰音的一种。b)、讲解唱法。
师:当某个音符上面标有波音记号时,先唱这个音,再唱这个音的上方音,最后再迅速地唱这个音。(媒体出示)如:“re”上面有波音时,就唱成“re-mi-re”。
c)、师:老师分别用有无波音两种方法演唱“喜洋洋欧郎罗”这句歌词,你们听听,说说它们有区别吗?(师演唱)
加上波音能感觉出心在颤动,加上波音有得意的感觉,加上波音能感觉出歌声在山谷里回荡,加上波音有喜气洋洋的感觉„„(2)、衬词
师:在民歌中,有一些词没有实在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烘托气氛,突出民歌风格的作用,如我们三年级下学期学过的北京民歌《对鲜花》里的“呀格呀根唷”,这样的词叫“衬词”。衬词来源于生活,如:“罗儿”是呼牛吆喝声;“郎郎扯光扯”是锣鼓声;“欧郎罗”是四川地方语。这些衬词很有特色,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媒体出示),唱起来朗朗上口。
5、学生齐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五段的表现形式。(教师给于适当的提示)
第一段:第一组合作讨论由一男生大声喊“太阳出来啦”作为歌曲的引子,再演唱第一段。第二段:第二组合作讨论由男生齐唱第二段,因为由男生齐唱更能表现出山里人“不怕虎豹 和豺狼”的英勇气概。
第三段:第三组讨论用歌伴舞形式表现歌曲。由一女生舞蹈,其余人齐唱。开始时舞蹈动作慢些,然后还原成先前的速度,表现出“悬崖陡坎”很难走,所以要小心的慢慢走,后面的还原成先前的速度,表现出山里人乐观向上的精神。第四段:第四组合作讨论用自由的速度演唱。第五段
师:教师提供了独唱和齐唱两种演唱形式来演唱第五段,你们觉得哪种形式更好些?为什么?
学生:齐唱的形式更好些。因为此段是结束段,要热热闹闹的,用齐唱的形式更能表现出热闹的气氛。
2、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咱们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媒体点击“锣”发出的声音)生:“锣”的声音。(媒体点击“锣”的图片)师依次点击“鼓”、“镲”的声音和图片。师:歌曲中的“郎郎扯光扯”象什么声音? 生:象打击乐器锣、鼓、镲的声音。
师:对的!下面请三位同学用打击乐器锣、鼓、镲在歌曲的“郎郎扯光扯”处敲打节奏,其余同学在此处双手拍节奏。
师:你们觉得加上打击乐器好不好?为什么? 生1:好!因为加上打击乐器会更激动些。生2:因为加上打击乐器会更兴奋些。生3:因为加上打击乐器更有喜气洋洋的感觉。
(四)、归纳评价,深化迁移
1、总结山歌特点
师:四川是个多山的地区,人们在山野间的交流,会用怎样的声音? 生:声音连贯的、高亢的、悠长的„„(媒体出示)师:演唱歌曲时的节奏通常是怎样的? 生:节奏舒展的、自由的„„(媒体出示)
师:衬词的特点我们也总结过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师小结:通过演唱、听赏同学们对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已耳熟能详了。这种人们在 山野间劳动时演唱的民歌,称为“山歌”,“山歌”的风格特点,同学们已提炼出来了。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媒体出示)山 歌 的 特
点
声音
连贯、高亢、悠长
节奏
舒展、自由
衬词
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其实山歌只是民歌中的一种,民歌按体裁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媒体出示)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劳动号子和小调。
2、民歌拓展,分辨“山歌”,听赏《飞歌》(1)、媒体播放《飞歌》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些歌曲,咱们来听听,哪些是山歌?哪些不是山歌?请注意一定要根据山歌的特点来辨别。(媒体播放)
《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牧歌》内蒙民歌 《绣荷包》云南民歌
《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 《信天游》陕北民歌
《茉莉花》江苏民歌 师:刚才听的歌曲是不是山歌,依据是什么? 生:(略)
师:他的回答对吗?下面我们就请他上来用鼠标点击答案吧。
学生逐一分别予以回答与点击答案。
师: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 “山歌”这一体裁的各地民歌,请收集相关资料。老师提供一个网址给你们:
相信你们定会从中学到很多音乐知识。(媒体播放音乐,学生缓缓离开音乐教室。)
第二篇:四年级音乐_《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第五单元 多彩的乡音之《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英德市第七小学 黄雪霞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民歌,并懂得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明白我们幸福的生活是要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了解民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方法。
3、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用高亢明快的歌声来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学习波音、连音的演唱方法,并了解常用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及“波音”“连音线”这些乐理知识。
三、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并能够运用波音”“连音线”的演唱方法结合山歌风格特点进行演唱。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鼓、双响筒
五、教学过程:
一、玩音乐游戏,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有趣的游戏。
1、玩音乐游戏,让学生听音乐,抢答歌名是什么?是哪里的民歌? ①茉莉花(江苏民歌)
②草原就是我的家(蒙古族)③凤阳花鼓(安徽民歌)
2、师小结,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玩游戏,听了三首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区好听的民歌。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继续走进多彩的乡音世界,去学习其他地区的民歌。
二、感受歌曲,了解歌曲
1、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内容?
2、让学生说说歌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劳动情景?他们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在劳动?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知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首描绘了劳动人民上山砍柴的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3、再听歌曲,听听老师拍手的地方歌词有什么特点?
4、学习衬词:
(1)刚才老师拍手的地方出现的这些词就是歌曲的衬词,为什么要加这 些衬词呢?(更能表现出喜洋洋的心情,还能表现出他们劳动时有力量)(2)刚才老师介绍过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四川人民喜欢在歌曲里面加入自己的地方方言来表现歌曲。同学们再听一听,哪句衬词是用四川方言唱的?
学用四川方言学习衬词“朗朗扯 光扯”(可先让学生试说)(3)听全曲,让学生跟着吆喝衬词。
三、学习歌曲
同学们吆喝得真好听,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学习这首歌曲。
1、跟琴唱谱,认识和学习“连音线”和“波音”的演唱方法。
2、用“lu”哼唱。
3、学唱歌词:(1)、学唱第一段。a.跟琴唱;
b.师生接龙唱(指导学生用高亢明快的声音演唱)。(2)、继续学习第二至五段歌词:聆听全曲,心里默唱。(3)、听范唱跟唱全曲(提醒学生唱完第三段后有一段间奏)。(4)、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师在衬词处加入击鼓进行伴奏)。
四、表现歌曲
同学们唱得真好听,好多乐器都想加入你们的演唱中。大家同意吗?
1、师生合作依次为打击乐(鼓、双向筒)创编表现形式;
2、打击乐合奏;
3、把学生分成三组:打击乐组、演唱组、吆喝组;
3、集体合作,完整展示。
五、歌曲拓展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说山里的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辛苦吗?可他们还唱着豪迈、热情的山歌,我们可以看出樵夫们身上怎样的品质?(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歌词最后一句说:只要我们多勤快,不愁吃不愁穿,说明什么?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要我们通过自己的说手来创造的,培养学生以音乐为伍,与音乐为伴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篇: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2、体验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奏、演唱形式,并体验不同形式带来的不同风格。
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知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并喜爱民歌。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难点:
1、体验并接纳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唱风格 2、上波音及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程序:
(一)、初步感知四川民歌特点、四川风土人情(背景音乐:《康定情歌》)1、师生问好
2、师:刚才在课前老师给大家放了一首歌,有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
生:《康定情歌》
师:谁知道《康定情歌》是哪里的民歌? 生:四川
3、师:四川是个美丽的地方,有谁知道四川有什么好吃的?
生:四川有火锅
四川有九寨沟┄┄
师:听了大家的话,我真想马上坐飞机去四川品尝美味。我还听说四川话特别有意思,谁能学说一两句?
生:┄┄
师:四川的方言真有意思。下面我们就学着用四川方言来唱一句话
5 06 22 65 6 02 6 0 哐
扯 郎郎 一哐 扯
哐 扯(1)师范唱
师:“扯”字在四川方言里唱“che”,我们来学唱一下,好吗?
(2)生学唱(3)师:这句旋律让你想到了四川人们在干什么?大家的歌声让我想到了四川的樵夫挑着担子在山上行走的情景,我们一边唱,一边来模仿他们挑担的动作。
(4)生边唱边做挑担行走的动作
(二)、感知、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1、听范唱
师:大家表演得不错,四川是一个多山的地方,农民们经常在山里劳动,大家刚才唱的这一段就像他们劳动时喊的号子。(师重复唱一次)另外休息的时候,他们还喜欢放开嗓子高唱一曲山歌,既消除疲劳、由愉悦了身心,老师这儿有一段四川农民清唱的民歌,大家想不想听?
生听原汁原味的《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好不好听?音乐家们也觉得好听,所以他们把农民唱的民歌进行了整理与改进,就变得更好听了,大家一起来听听。
生听童声齐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这一次大家的感受还和刚才一样吗? 生说自己的感受 2、学唱歌词
(1)读除衬词以外的歌词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28页,我们一起把歌词读一下,括号里的衬词先不读。
(2)师范读衬词
师:下面大家读第一段歌词,老师把衬词加进去。(3)生学读衬词
(4)生连起来读第一段的词。3、学唱歌曲
(1)随琴轻唱第一段
(2)纠正切分节奏、上波音的演唱(3)随琴轻唱全曲 4、处理歌曲
(1)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各段
师:刚才大家唱的时候,五段的歌词都用一种速度来唱,是不是有些单调?谁能动脑筋把哪里变化一下?
(2)欣赏男声合唱团演唱的《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这样唱的感觉好多了,但大家唱的都是同一种声音,如果改成合唱就更丰富了。我们一起来听听。
(3)用合唱的方式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a 练习引子
b 练习喊叫声
c 练习歌曲中的二声部
师:刚才他们唱的二声部和我们刚开始上课时唱的旋律很相似,我们把它加进去。5、课堂小结
师:大家的模仿能力、演唱水平都很高,老师很佩服。同一件音乐作品,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刚才,我们就听到了农民、合唱团的不同处理,人们还尝试用民族乐器来表现它。就让我们在中国民乐“唢呐”演奏的音乐声中来结束这一节课吧。(在民乐《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宣布下课)
第四篇: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授课教师 应雄
内容: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目的:
一、体会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
二、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辛勤劳动的真挚感情。重点:感受歌曲的民歌风格,体会其中的真挚感情。难点:随着音乐画线条,并说出理由。教具:琴、多媒体光盘。板书:
太阳出来喜洋洋
(男声独唱)
四川民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渔篓》这首歌你还会唱吗?跟着音乐一起唱一唱吧。
二、集体跟着音乐演唱歌曲《小渔篓》。
三、创编与活动:
师:“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跟渔家的小姑娘一起到海边走走”。(进行课本P32创编与活动)
1、看看海边的小朋友填了哪些音符贝壳?
2、你能填一填吗?(集体进行创作)
3、请同学们将创编好的音符唱一唱,比一比,看谁唱的曲调多?
4、分小组进行,每小组派出代表演唱自己填写的唱名形成旋律。
5、比一比哪一小组演唱得流畅、准确。
6、选出优胜小组。
四、聆听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1完整的聆听一遍歌曲:
问题:歌曲的情绪怎样?听后你的心情怎样?
2、歌曲简介: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流行在四川省川东一带的山歌。歌曲大多一字一音,旋律质朴高亢、节奏明快,流畅亲切。第二句结尾处用延长音抒发感情,使得音乐悠扬舒展,爽朗乐观,有着四川民歌高亢嘹亮的风格。这里的孩子们常常唱着它上山砍柴,抒发了孩子们不畏艰险、辛勤劳动、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也表现了他们以苦为乐、愉悦自得的乐观主义精神。
3、复听歌曲,听后让学生画出合适的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4、再次复听。
让学生用打击乐或拍手轻轻合着音乐,启发学生轻轻随着歌曲哼唱。(你能记住哪一句?哪一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五、创编与活动。
将《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进行对比,把自己心里的感受用颜色或线条涂画在课本上。
六、小结:
学习了这四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能为同学们讲一讲吗?
师:劳动可以带给人幸福,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各种各样的劳动来充实自己,成为热爱生活、收获快乐的人。课后记:
第五篇: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3课《猜调》教案 湘艺版
《猜调》
歌曲介绍: 《猜调》
板块的一首表现儿童游戏的地方性小调。全曲童趣盎然、明快活泼、节奏鲜明、结构短小。歌曲由弱起切入,从全曲最高音以呼唤性的音调起唱,通过一连串排比提问将歌曲推向高潮,九个小节一气呵成,脱口而出,对答如流。尤其是结束句极富动感的切分音运用与前倚音的修饰,把儿童猜谜对唱的得意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教学,我将采用听辨对比、划拍视唱、模唱等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唱《猜调》。
1,教学目标: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猜调》
教学重点:表现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以及从歌中知道云南美景以及风俗。
教学难点:当属《猜调》中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度的节奏、7,5 小六度的准确演唱,这些在以往学习中都很少出现。
2.能积极主动并有创造性地与同学对唱歌曲,共同展示音乐的美、鉴赏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课堂准备:电子琴,PPT课件。
第一部分: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伴随一首熟悉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旋律进入云南情景,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学氛围,再直切主题。
“同学们,这首优美轻快的云南孔雀舞,仿佛呈现了一幅云南人民跳舞唱歌的图画,你们知道云南有什么风俗习惯吗? 下面,让我们再聆听一首云南民歌,听听他们在唱什么、怎样唱的,听到歌里说了什么吗?谁又能给这首歌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第二部分:听唱结合,学习《猜调》 1.初听《猜调》体验美
经过第一遍聆听,学生基本能掌握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也能回答出歌曲是一问一答式的对唱,教师问学生答猜谜。我问你答。把云南的方言带入其中,街叫做gai。
2.复听《猜调》感受美
播放幻灯片,揭示谜底。看图理解,通过视觉的刺激,可让学生充分体会歌曲的情绪、速度、旋律、歌词等元素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前两段随乐打拍,后两段随乐哼唱。通过 进一步地聆听感受,对歌曲能有较全面且准确地认识。
3.讲解重点,难点:
其中,5 7 的唱法,可用5 3 1 7 的搭桥过渡法帮学生唱准音。4 2 7 和前倚音都可用听辨对比法来突出。
练习四个十六分音符节奏的连贯性。带入谱子和歌词中念唱。
4.师问生答表现美
我将用轻巧的声音按照歌曲节奏提问,提示学生模仿老师回答问题。前两段一问一答,待学生掌握后,再分组学生间问答。
注:在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把街字读作gai的意图,并明白米线即米粉的意思。既能帮助学生熟悉歌词、把握情感,又为学生解决难点节奏演唱做铺垫。
5.随琴范唱,让学生用“LA”模唱旋律,引导他们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并再次熟悉曲调。
让学生反复聆听自己唱的和老师唱的、弹的有何不同,怎样不同,再加以调整。前倚音早在《黄河船夫曲》中就已学过,学生并不陌生,加之对切分音的认识就更为深刻了。教师弹,学生听。听出倚音和切分的特殊性。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学会分辨与发现。
但要通过反复模唱和听辨对比来引导他们发现,前倚音恰到好处地运用与切分音的完美结合,6.结尾,将歌曲推向高潮,一起演唱,分组演唱。
随琴演唱享受美
引导学生用明朗轻快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大胆表现并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童趣之美。
7.小组合作创造美,鼓励发散思维创作。
提示学生不仅能以男女对唱、两两对唱、一问一答、一问众答等不同形式自由组合,还应发散思维编创歌词。如:“什么长,长上天?”
“竹竿长,长上天” “哪样长长 海中间?” “船儿长长 海中间。” “什么长长 街前卖嘛?” “甘蔗长长 街前卖嘛。”
以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勇于展示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9.自评互评鉴赏美
可以通过分组画红旗奖花朵,这种途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以及创造力的鼓励。
第三部分:拓展审美,总结下课。云南之美因其绚丽多彩的民歌做养料,而云南民歌之美因其源于生活,更因其人民懂得享受生活。让我们,做一个享受音乐,热爱生活的人吧。这堂课在《猜调》明快的旋律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