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语文工作坊同步教案成分残缺一[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6:3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意语文工作坊同步教案成分残缺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意语文工作坊同步教案成分残缺一》。

第一篇:创意语文工作坊同步教案成分残缺一

创意语文工作坊同步学案(教师版)成分残缺一

判断下列句子有无语病并总结规律 第一组

1、(2017年高考全国2卷)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解析:“在„„下,使得„„”连用造成了主语残缺,属于常见的成份残缺类语病;

2、(2017年高考全国2卷)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解析:使用正确

3、(2017年高考全国3卷)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解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去掉“在„„身上”。

4、(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解析:“随着„„使得”连用造成了主语残缺,属于常见的成份残缺类语病。

5、(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解析:成分残缺,去掉“由于”

6、(2014年高考山东卷)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解析:介词掩盖主语,造成成分残缺,缺少“引起”的主语。

7、(2013年北京卷).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解析:介词打头丢失主语,删掉“对于”

8、(2005年浙江卷)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解析:介词掩盖主语,删掉“在„„中”

9、(2014·山东卷)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解析:主语残缺。缺少“引起”的主语,应删掉“随着”。

10、(09年江苏卷)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介词吃主语,把“由于”去掉。

解析:这是一个复句,主语只有一个,根据句意判断是“青少年”,但是“青少年”前又多了一个“由于”,“由于”是介词,不但不具备修饰能力,而且会把主语“青少年”的主语功能取消,使之成为句子的状语。这样这个句子就没有语法意义上是主语了。

11、风儿掠过麦田时,恰似黄河的滚滚波涛上下起伏。解析:在“恰似”前加上“麦浪”。

12、每当花红果熟,正是鸟雀野兽的乐园。解析:“正是”前加“这里”。

总结:

1、主语被淹没在介语短语中(滥用介词),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2、不恰当的主语省略,也会造成残缺

第二组

1、(2013·浙江卷)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解析:主语残缺。把“开展了”的“了”改成“的”,让“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全句的主语。因为“促进„„传播”“越来越受欢迎”的对象是“文化交流活动”而不是“我国”。

2、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解析:中途更换主语,造成“给予”的主语残缺,可在“给予”前加上“人们”。

3、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解析:主语残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改为“完成后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4、《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解析:前句主语是周文宾,后句主语是王老虎,在“把”字前加“王老虎”。5、10月1日,抱着向文科班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解析:前句的主语是蒙后的“我们”,后面的主语是“黑板报”,后句可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6、(2001年春季高考题)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解析:“过早离开我们”的主语只能是“他”,而不会是承上省的“巨著”,本句缺少主语“他”。

7、女公安局长任长霞的事迹,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弦,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解析:“在不知不觉中”前加“读者”(原句成了复句)或“使读者”(原句成了单句)结构才完整,意思才明确。

总结:主语偷换属于病句中结构混乱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在高考中经常出现,也是考生很难把握的知识点。

第三组

1、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解析:应在“建立”前加个谓语“完成”(完成……工作)。

2、(2002全国卷)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解析:这是偏正短语,不是句子。原句“将……”分明是设想“怎么样”,属于行为;后面“……的再创作”说的是“是什么”,属于结果。“本栏目”后加“是”句子就完整、通顺了,即“本栏目是……的再创作”。

3、我们经过一冬的苦干,河道终于疏通了。

解析:“我们”怎样?“我们苦干了一冬”。“经过一冬的苦干”是一个介词短语。

4、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解析:中途改变陈述主体致使谓语残缺。此句本来是说朱柯忠怎么样,可突然变成了说另外一个人。在“突然”之后补“发现”或“看见”即可。

5、该校工商管理学院在课程上除了专业课、外语课、政治理论课,还设置了演讲与口才、基础写作等课程。

解析:“专业课、外语课、政治理论课”前缺少谓语,应在“除了”后加谓语“设置有”。

6、(2015年高考安徽卷)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解析: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在“对南极地区”前加“增强”。

7、(2015年高考江苏卷)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解析:A项命题人用长定语淹没了主语,推行缺少宾语中性词,改为“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政策”,增加了选项的迷惑性

8、(2015年高考江苏卷)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解析:成分残缺,应该在“从过去”前面添加“经历”以和后文的“阵痛”搭配。本题主要考察语法类错误。方法是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指代性的词语。一定要找出其指代的内容。

9、(2014·全国大纲卷)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解析:谓语残缺。缺少“不少旅行社”的谓语,在“不少旅行社正”后加谓语动词“经历”。

10、(2014·安徽卷)“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开展的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11次。

解析:谓语残缺。缺少“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谓语,应在“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前补上“是”。

11、巴以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让人一时难见和平的曙光。

解析:前一句话主语是“巴以双方”主语到底怎样,还没有说完(“在„„下”“虽然„„”作状语,没有谓语,视为没有说完),后边的主语成了“紧张的局势”了,所以是主语偷换。造成谓语残缺

12、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解析:成分残缺,在“而且”后加入“做到了”。

总结:一句话没有说完就又另起了个头,常会造成谓语残缺;缺少谓语中心词,也会造成谓语残缺。

第二篇:创意语文工作坊2018高考备考同步教案一

2018高三备考课时学案一

学习目标:

1、明确成语来源。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了解成语承载的文化内涵

课时安排:两课时。化为邓林。——《山海经》

注释:①逐走:竞跑,赛跑。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得:得到④于:到。⑤河、渭:即黄河、渭河。⑥不足:不够。⑦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⑧大泽:大湖。传说其大横纵千里,在雁门山北。⑨至:到。⑩弃:遗弃⑾邓林:地名,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翻译: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喝北方的大湖喝水。夸父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而他死之前把手中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成语及释意:夸父追日。褒义: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贬义:自不量力。

文段二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翻译: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成语及释意:精卫填海。指不畏艰苦,奋斗不止,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也常比喻坚持不懈的人。

文段三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月中有桂,有蟾蜍。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翻译:后羿在西王母娘娘之处得到了能够脱离死亡的仙丹,但是后羿的妻子嫦娥却偷偷的吃掉了仙丹,并奔到月亮上,居住于此,变化为蟾蜍,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月之精灵。月宫之中有桂树,有蟾蜍。月宫的桂树高有500丈,树下有一个人常年砍伐桂树,但是桂树的创伤很快就会愈合,这棵树怎么也砍伐不倒。砍树人姓吴,叫吴刚,乃河西人氏,因学习仙术时违反道规,被责罚砍伐月宫桂树。

成语及释意:嫦娥奔月。汉族神话传说中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度过。

文段四: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翻译:天和地混混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

成语及释意:开天辟地。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

文段五: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注释:①张僧繇(yáo):南朝梁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②金陵:今江苏南京市。③每:常常,每每。④ 因:因此,就。

翻译: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诞,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成语及释意:画龙点睛。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总结:这五个成语都来源于古代神话故事。和古代神话有关的成语还有哪些,写出并翻译:

1、东曦既驾---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亦作“东曦既上”。

2、吉光片羽---吉光片羽,成语,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一:武帝时西域献吉光逑,入水不濡.(濡:沾湿)。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马名;片羽:一片羽毛。古代传说,吉光是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现常比作从前生活中稀少的、值得回忆的往事。也作“吉光片裘”。

3、擎天之柱---支撑天的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

4、无缝天衣---神话谓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缝合,没有缝儿。常以比喻诗文等事物没有一点瑕疵。

5、兴风作浪---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6、兴云致雨---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7、玉宇琼楼---①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宫殿。②形容覆雪的楼宇。

8、云锦天章---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活动

二、翻译下列文段,写出成语并解释。文段一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注释:①贷粟:借粮。粟,谷子,去皮后称为小米。这里泛指粮食。贷,借。②监河侯:即魏文侯。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③诺(nuò):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④邑金:封建统治者在自己的封地里剥削得来的收入。邑:古代贵族受封的领地。⑤子:您,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⑥作色:脸上现出怒

色。作,发作,发出。⑦中道:道中,半路上。⑧顾视:回头看。顾,回头。⑨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⑾何为:做什么。⑿波臣:海神的臣子。⒀岂有:有没有。⒁活:使……活。⒂游:劝说,游说。⒃激:引(水)。遏阻水势,使它急流。⒄常与:老朋友。这里指鱼所赖以生存的水。⒅曾(céng):还,简直。⒆枯鱼之肆:卖鱼干的铺子。肆:店铺。

翻译:庄子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的答应了。他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邑中的收入,借给你300两银子,好吗?”庄子一脸愤怒的样子,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鲫鱼回答说:‘我原来是东海中的百姓。你难道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鲫鱼生气的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没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成语及释意:涸辙之鲋。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文段二: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惠王曰:“今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yù)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惠王之熟计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①方:刚刚。②曝(pù):晒(太阳)③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④喙:嘴,专指鸟兽的嘴。⑤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⑥相舍:互相放弃。舍:放弃。⑦并:一起,一齐,一同。⑧禽:同“擒”,捕捉,抓住。⑨且:副词,将要。⑩相支:即相持、对峙⑾恐:担心。⑿熟:程度深,仔细,经久而周密地思考。

翻译: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肉吃了。’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它们互不相让,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的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成语及释意: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 要的还要好。

文段四: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此酒。

注释:①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②舍人,指旅店的主人;左右亲信或门客的通称。③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④画地:在地面上画。⑤引:拿,举。且:将要。⑥固:本来,原来。⑦子:对人的尊称,您。⑧安能:怎么能;哪能。⑨为:给;替⑩亡:丢失,失去。

翻译: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将要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成语及释意: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文段五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

注释:①亡:丢掉,丢失。②意:同“臆”,估计,怀疑。③颜色:此指脸上的表情。④无为:没有(一样)。

翻译:(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囫囵吞枣: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贬义词。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刻舟求剑:在剑落水的船帮上刻上记号,船停后,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比喻不会随着事物的变化来进步性的看待事物,仍然用旧的、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

南辕北辙:辕:车子前面驾牲畜的横木,引申指车;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掩:遮蔽,遮盖;盗:偷。

叶公好龙:古代汉族寓言故事。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以“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也已经用完了。(讽刺一些虚有其表,败絮其中,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新泰一带。借指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与虎谋皮:与老虎商量,要谋取它的皮。本作“与狐谋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一定不能成功。现多用来形容跟恶人商量,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

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比喻梦幻的事,属于中性。

活动

三、翻译下列文段,写出成语并解释。文段一

寔(shi),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qǐ)颡(sǎng)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寔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注释:①岁荒民俭:那年年景不好,百姓贫困。②阴见:暗中看见。③整拂:整理拂拭衣服。④训:训诫。⑤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⑥是:这样。⑦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跪,以额触地,表示极度悲痛或感谢。稽:磕头至地。颡:额。⑧归:承认⑨譬,教导⑩省:反省

翻译:陈寔(音:实)是东汉人,为人仁慈和蔼。有一年收成不好,老百姓们很贫困,有个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穿戴整齐,并且把儿孙们叫到了跟前,严肃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做好事的人本性不一定天生就坏,只是长期习惯了,才逐渐变得这样。屋梁上的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

“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于是就吩咐送给他两匹绢。从此以后全县盗贼都绝迹了。

成语及释意: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自传》,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人。文段二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⑴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⑵权:指孙权,字仲谋,⑶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⑷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⑸当涂:当道,当权。⑹掌事:掌管政事。⑺辞:推托。以:介词,用。务:事务。⑻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⑼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⑽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⑾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⑿但:只,仅。当:应当。⒀涉猎:粗略地阅读。⒁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⒂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⒃益:好处。⒄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从事”。⒅论议:讨论议事。⒆非复:不再是。复:再,又。⒇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21、更(gēng):重新。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23见事: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

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成语及释意:刮目相看。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文段三: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构思十年,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左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自是之后,盛重于时。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翻译: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家世代传承儒学。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偶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 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成语及释意:洛阳纸贵: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总结:这三个成语都来源于历史典籍。和历史典籍有关的成语还有哪些,写出并翻译:

1、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2、按图索骥:比喻拘泥于成法,不能灵活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3、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5、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6、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7、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8、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9、一丘之貉:比喻人或事物同属一类,没什么差别。多用来形容反面的事物,含有不屑一谈和讥诮的口吻。

10、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11、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12、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13、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14、请君入瓮:比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别他自己。

1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16、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看清面目。

17、不名一钱: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出自《史记·佞幸列传》。

18、不寒而栗:指不冷而发抖。指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出自《史记·酷吏列传》。

19、三人成虎:三个人都说街市上有老虎在吃人,别人便以为真有老虎。比喻谣言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出自《战国策·魏策二》

20、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21、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三分等于1厘米)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22、侃侃而谈: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出自《论语·乡党》

23、分庭抗礼:庭即庭院;抗原作“伉”(kàng),是对等、相当的意思;抗礼即行平等的礼。分庭抗礼指的是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出自《庄子·杂篇·渔父》

24、大笔如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像椽子那样大的笔。原指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现多指大作家,大手笔。出自《晋书·王珣传》

25、大腹便便:读音为:dà fù pián pián释义:腹,即肚子。便便:肥胖的样子。本意是形容人的肚子大,长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内空虚而言。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边韶传》

26、开门揖盗:揖:拱手作礼。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来坏人,招致祸患。出自《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27、弄巧成拙: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拙:笨拙。本想耍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出自宋朝·黄庭坚《拙轩颂》

28、沆瀣一气,原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

29、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30、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出自三国·曹植《君子行》

31、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出自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

32、防微杜渐是指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就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33、罚不当罪:指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或过轻。出自《荀子·正论》 总结:

还有一些成语产生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广为流传。如:“摩拳擦掌”、“顶天立地”、“偷天换日”、“装模作样”、“好事多磨”、“虾兵蟹将”“大海捞针”、“指桑骂槐”、“另起炉灶”、“三三两两”、“大刀阔斧”、“囫囵吞枣”、“将计就计”、“闭门造车”、“利令智昏”、“闭门造车”、“坐山观虎斗'”、“众人拾柴火焰高'”、“天下乌鸦一般黑”等等。

社会在不断发展,成语也随之发展,于是出现了一些新的成语。如:“一分为二”、“分秒必争”、“传经送宝”、“百花齐放”、“厚今薄古”、“推陈出新”等等。

这类成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所以一经产生,就不胫而走,为社会所接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用。

成语的来源当然不只上述这些。我们探求成语的来源,可以使我们准确地了解成语从词形到词义的发展变化的情况,从而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运用成语。例如:

“晨钟暮鼓”: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肝脑涂地”:原来形容惨死。《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与项羽战荥阳……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后来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

“钩心斗角”:唐杜牧《樊川文集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原来形容宫室建筑的结构错综精密。现在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晨钟暮鼓”是由“晨钟”、“朝钟暮鼓”演变而来;“肝脑涂地”的意义是经过发展变化的;而“钩心斗角”除了意义转移外,还从原来不带褒贬感情色彩,变成了贬义。掌握了这些发展演变,既能使我们全面地、深刻地理解一个成浯,又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运用成语。

第三篇:创意语文工作坊同步教案表意不明

创意语文工作坊同步教案

表意不明

一、指代不明

1、对于那些指责这一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它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解析:“这表明„„”中的“这”指代不明,由句意可知,“这”应指上文“指责这一学说„„”的行为,但因滥加“对于那些„„的人”而造成“这”指代不明。应改为“有些人指责„„作一般性推理”。

2、最近网络盛传,新疆伊犁记者遇袭案的受害人——《北疆晨报》的一名记者仍在医院抢救,该记者是因为舆论监督遭报复,报社一位高层人士对此予以否认。

解析:表意不明,“此”既可以指遇袭记者在医院抢救,也可以指记者因为舆论监督遭报复。

3、是坚守艺术良心,保证艺术水准,还是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获得高额票房收入,艺术工作者们的答案是肯定的。解析:有歧义,“答案是肯定的”并没有明确是哪一种。

4、关于脂肪对人类影响的讨论由来已久,那么脂肪对人类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现在的主流观点是否定的。

解析:语义两可。“否定的”是“有益”观点还是“有害”观点,不明确。

5、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解析:语义两可。“否定的”是“只嘴上说说不采取措施”,还是“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采取果断措施”,不明确。

6、王会长告诉记者,自宋朝以来,“李”“王”“张”一直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姓氏,李姓和王姓的部分人口曾经在北方地区广泛分布。解析:有歧义,将“李姓和王姓的部分人口”改为“李、王两种姓氏的部分人口”或“李姓全部人口及王姓的部分人口”。

7、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解析:“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既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主语“孩子们”的谓语,也可以指李大伯的行为。

8、专家指责化工厂监管不力导致硫酸泄漏,并且在泄漏初期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行为使厂长非常气愤。

解析:有歧义,厂长气愤的对象是“专家”还是“化工厂”,不明确。

9、“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我们既要重视对引进人才的使用,也要切实提高原有科技骨干的待遇,充分调动他们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解析:指代两可。“他们”既可以理解为“原有科技骨干”,也可以理解为“引进人才”,还可以理解为二者全包括。

10、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解析:语义两可。“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有歧义,可在“还是”前加“我”或“你”。

11、《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曲“青春与爱情”的悲歌,《威尼斯商人》是歌颂仁爱、友情与爱情的喜剧,但就其艺术价值而言却毫不逊色。

解析:指代两可。“其”是指代《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指代《威尼斯商人》,不明确。

12、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解析:语义两可。“值得商榷”的是王冰的观点,还是赵亮的观点,不明确。

二、修饰两可造成歧义

1、三个厂的领导聚集在一起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最后决定暂缓召开新产品的新闻发布会。

解析:此处属修饰两可造成歧义。此句中“三个”若修饰“厂”,表示有多个厂,若修饰“领导”则表示一个厂。

2、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解析:有歧义,将“部分”移至“参加”之前,并在“福利院”后加“里”。

3、乡村教师陈发喜扎根山区,倾情助学三十一载,当他荣获“荆楚楷模”称号的消息传来,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都前来向他表示热烈祝贺。

解析:有歧义,将“其他学校领导”改为“学校的其他领导”或“来自其他学校的领导”。

4、省教育厅发出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通知后,城镇和乡村的部分学校仍变相补课,被通报批评。解析:修饰两可。“部分”是修饰“城镇和乡村”还是只修饰“乡村”不明确,有歧义。

5、处在明末那种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局势,有人认为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刚愎自用,气狭量小所致——这也是过分苛求。

解析:表意不明。是谁“处在明末那种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局势”,应为“有人认为处在明末那种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局势,明朝灭亡是崇祯皇帝„„”

6、《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是非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解析:修饰两可。“200个”是指“近200个字”最易读错,还是指“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有歧义。

三、多义词(短语)造成歧义

由于句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而使句子意思可能有多种解释,即词义两可。

1、许多欧洲国家看不上全美职业篮球赛。

解析:“看不上”有两种解释:一是“看不到”,二是“看不起”。

2、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解析:句中“批评的人”概念不明确,既可以指“文章所批评的人”,也可以指“批评他这篇文章的人”。

四、多音带来多种理解

句中某个字是多音字,在书面表达时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时不一定出现)。

1、这个人好说话。

解析:“好”可读成“hǎo”,也可读成“hào”,读音不同,表意不同。

2、到2014年底,小王还贷款一万元。

解析:“还”读“hái”,做副词,意为“仍”;读“huán”,做动词,意为“归还”。

五、结构原因造成歧义

结构层次的划分或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

1、玉林待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解析:“看了10天的报纸”有歧义,既可理解为“看报纸看了10天”,也可理解为“把10天的报纸都看了”。对结构关系的理解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语意。

2、教育专家也承认,对一个在校学习了近10个小时的学生,如果不适当地增加作业量,就会影响对所学知识的正常消化。

解析:停顿两可。一是针对作业量少的情况说的,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作业量”;一是针对作业量过多的情况说的,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作业量”。

3、有过艰苦的岁月,我们兄弟手足情深,在这中秋之夜,我怎能丢下残疾的哥哥和弟弟去看精彩的演出呢?

解析:停顿两可。既可理解为“丢下残疾的哥哥/和弟弟去看„„”,又可理解为“丢下残疾的哥哥和弟弟/去看„„”。

4、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解析:表意不明。“然而”表示对前半句话的转折,而“事实是最好说明”却承认了前面的偏见,最后一句可改为“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或“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反驳”。

六、词性不同带来多种理解

句子中某个字词可以做多个词性处理,那么可能产生歧义,即词性两可。

1、这个粮店的大米保管没有问题。

解析:“保管”既可以理解为名词,指仓库粮店的保藏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理解成动词,做“完全有把握,担保”解释。

2、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解析:“和”词性不明,既可以理解为连词,句意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自己去干某种事”;也可理解为介词,句意为“他背着总经理,跟副总经理一起干某种事”。

3、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解析:语义两可。“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歧义,既可理解为“‘老师’和‘你’一起去”,也可理解为“‘我’和‘你’一起去”。

高考真题演练

1、(2017年高考山东卷)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解析:表意不明,“这位”是指“前方记者”还是“采访到的专家”指代不明,可以删去。

2、(2015·山东卷).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解析:表意不明。“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有歧义,“身患重病”可以理解为“工人”,也可以理解为“工人的女儿”。

3、(2015·江苏高考)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解析:此处属修饰两可造成歧义。此句中的“近30个”是修饰“国家和国际组织”还是“领导人”呢?

4、(2014·山东卷)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解析:“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是指生活中的他,还是指银幕上的他,表意不明,有歧义,应把“不像在银幕上那样”移至句末。

5、(2013·山东卷)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解析:修饰两可造成歧义。“两个”究竟指“弹壳”还是“目击者”引发歧义,应将“两个”改为“两位”或将“两个”移至“弹壳”前。

6、(2012·山东卷)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解析: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既可理解为“日本在野党的指责是极不负责任的”,也可理解为“财务大臣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可改为“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日本在野党对此强烈指责”。④主管会计只凭副总经理的一个电话,未按总经理的指示,将预付款电汇给对方,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但并非最终结论,要“盖棺定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解析:停顿不同造成歧义。停顿不同导致有两种理解:一是社科院考古专家的看法“具有相当的根据”,一是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

8、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画家,竹画是中国画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节。

解析:指代不明。“它”既可指翠竹,也可指竹画,可将“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节”移至“竹画是„„”之前。

第四篇:创意语文工作坊同步教案搭配不当

创意语文工作坊同步教案搭配不当

微信CL8828322 句子是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短语)与词(短语)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违反这些规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常见搭配不当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搭配不当”的语病题出现的频率最高。

主谓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错例

1、.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提取主干:生产长势良好

分析:主语“水稻生产”与谓语“长势良好”搭配不当。可改为:这个县生产的水稻。

错例

2、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一生,创作了90多部小说,给世界文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提取主干:一生创作小说,留下遗产

分析:主语“一生”与谓语“创作”不能搭配,可改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在一生中创作了90多部小说,给世界文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有些句子的主语或谓语由并列短语充当,并列短语中的一部分也可能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

错例

3、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12天里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 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

提取主干:观众、电影人、电影参与 分析:近2 500名电影人”与“300多部电影”共同作“参与”的主语,但“电影”显然不能与“参与”搭配,属于主谓搭配不当,可改为“近2 500名电影人前来参与、300多部电影前来参展”。

课堂练习:

1、足球是当今世界参与人数和传播范围最广的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世界各国民众喜爱。

分析:主谓搭配不当。“参与人数”与“最广”不能搭配,“参与人数”后应加“最多”。

2、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大气中化学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增加了大气中的光化学氧化剂,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多。

分析:主谓搭配不当。“发病率”与“增多”不能搭配,应将“增多”改为“上升”。

3、种种迹象表明,非但购房者的观望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从严的政策,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分析:主谓搭配不当。“观望”与“坚持”“加入”不能搭配,应将“购房者的观望”改为“观望的购房者”。

4、我们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但他却百般抵赖,拒不承担由于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致使大桥护栏被撞毁的损失。

分析:主谓搭配不当。把“认为”改为“证明”;或把“结果”去掉,改为“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

5、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分析:主谓搭配不当,去掉“月光„„起来”。

6、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高风亮节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分析:在“高风亮节”后加“的形象”。

高考真题演练:

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解析: “创业大街同步启动”主谓搭配不当。

2、(2014年高考浙江卷)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解析:搭配不当,应为“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3、(2014年高考湖北卷)自1993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60 周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已达到 145.6 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解析:应为“我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人口所占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2014年高考江西卷)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解析:搭配不当。将原句压缩一下,就是“中心思想要求具有„能力”,主宾不搭配,可改为“概括中心思想要求具有„能力”。

5、(2014年高考辽宁卷)一切儿童文学作品都应该永远持着守护童年的立场,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爱与希望,传递古老传统中的善与美。

解析:搭配不当,主语“作品”与谓语“持着”不搭配,可将“作品”改为“作家”

6、(2014年高考天津卷)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应在“铸制”后面加“的”。

7、(2013年安徽卷)湘、鄂、皖、赣四省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既可整合旅游资源,也有助于形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在“开展”后加“的”。

主宾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常常是因为句子较长、成分复杂造成的。特别注意:

错例1: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提取主干:世界形成格局,世界是时代 分析:由于全句较长,谓语 为“是”,造成了主语“当今的世界”与宾语“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能搭配,可将“世界”改为“时代”。

错例2: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提取主干:问题是过程

分析:很明显主宾搭配不当,删掉孩子后的“问题”。

错例3: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提取主干: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

分析: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 “行业”等。错例4: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提取主干:劳动是一天

分析:“劳动”不可能是“一天”,删去“的劳动”。总结:谓语动词为“是”“成为”“变成”“形成”的句子,特别注意主宾搭配。

课堂练习:

1、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她毅然决然地在下岗协议书上签了字。这一“壮举”深受大家的敬佩,一时间成了厂里的新闻人物。

分析:主宾搭配不当。“壮举”与“人物”不能搭配,可去掉“人物”。

2、中国李白诗歌节经过十几年的积累,马鞍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诗歌吟诵到集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节庆活动。

分析:“马鞍山”与“节庆活动”不能搭配,应将第一句中的“中国李白诗歌节”调至“马鞍山”后面。

3、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分析:主宾搭配不当。“任务”不能是“问题”,可将“任务”或“的问题”删掉。

4、青少年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

分析:“青少年”是“时期”明显不妥。

5、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分析:工厂”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显然“工厂”成了“产品”,明显不妥。

高考真题演练:

1、(2017全国卷2卷)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解析:谓语动词最后一个分句谓语动词“是”对应的主语是“我院”,这个句子的主干成了“我院是一年”,很明显主宾不搭配。在“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前面加“这一年”。

2、(2017年浙江卷)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解析:主语为“大型客机”谓语为“打造成”,宾语为“标志性工程”。这个句子的主干就成了大型客机打造成标志性工程,很明显主宾不搭配,“标志性工程”改为“标志性工具”。

3、(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解析:A项,“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国家”,主宾不搭配。

4、(2016年高考天津卷)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解析:经过压缩即可发现,“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奇葩”主宾搭配不当。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5、(2015年高考江苏卷)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解析:D项成分残缺,“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改为“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

动宾搭配不当

错例

1、解放军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提取句子主干:解放军保护安全 分析:“保护”意思是”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困此“保护”和“安全”不搭配。应该把“安全”删掉,或者反“保护”换为“保证”。

错例

2、在这种疑重和广阔之中,流淌着刘俊谦三十多年来踏踏实实、艰苦奋斗的足迹。

提取句子主干:„„流淌着足迹。

分析:能够流淌的只能是液体状态的东西,而“足迹”非液态的东西,它只能在泥土等能被压出痕迹的物体上,应改为“留下”。

错例

3、他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提取句子主干:他塑造人格力量

分析:应该是塑造„„人物形象;形成„„人格力量。错例

4、高校要关注社会政治动态,把握师生思想波动的轨迹。

提取句子主干:高校把握轨迹

分析:把握是“拿住”“抓住”的意思,可以与具体事物搭配,如“把握方向盘”,也可与抽象事物搭配,如“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了解„„轨迹”。

错例

5、你要成为永远不会屈服的人,就必须击退周围的各种障碍„„

提取句子主干:你击退障碍 分析:击退„„敌人(围攻);越过„„障碍;清除„„障碍。

课堂练习:

1、潘达微„„等人创办《时事画报》,经常揭发清朝统治下的黑幕。

提取句子主干:《时事画报》揭发黑幕 分析:“揭发„„罪行”;“揭穿„„黑幕”。

2、、翻看1997年的流行歌坛,让我们不理解的是„„ 提取句子主干:翻看歌坛 分析:“翻看„„书”;“回顾„„流行歌坛”。

3、伤心绝望的玉娟挡不住追求者如云的巨大压力„„ 提取句子主干:玉娟挡不住压力 分析:“挡不住„„冲击”;“顶不住„„压力”。

4、推出这一高招的是东方电子有限公司 提取句子主干:推出高招 分析:“推出„„产品(作品,措施)”;“使出高招”。

5、按说他成名很早,位列少年得志之人,容易张狂„„ 提取句子主干:他位列人 分析:“位列„„之前”;“属于„„之人”。

6、文静秀气的文竹,配上红色的宜兴盆,另加一个雪白的水盘,就显得协调和漂亮,更好地起到装点家居的效果。

提取句子主干:文竹起到效果 分析:“起到„„作用”;“获得„„效果”;“达到„„效果”。

7、由此,我联想到你5岁那年,你小子提出一个使我料想不到的事„„

提取句子主干:你提出事 分析:“提出„„问题、建议、意见、要求”“做出„„事”。

8、我国如果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造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提取句子主干:我国缓解负担 分析:“缓解压力”或“减轻负担”。

9、北大有关人士称,此举是为了使学生入学后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知识面偏窄的弊端。

提取句子主干:此举避免弊端 分析:“避免”改为“消除”。

10、听了科学考察队员的报告,他下决心修正自己的研究计划和进度,力争早日出结果。

提取句子主干:他修正计划和进度

分析:“修正”计划可以,但不能“修正”进度 常见错例:

养活生活 塑造事迹 派出人次 克服条件 弥补局限 享受精神 加强军演 部署合作。羞辱不满 哭泣遭遇 掩护安全 营造平台 加快力度 培养队伍 发挥效果 执行工作 召集大会 安排问题 精简企业 看到乡音 焕发芬香 完成进步 解决困境 增加免疫力 承担主持 具有享受 实施实事 摘取奖杯 吸引关注 推动联系 做出行为 阐明张扬 学习素养 走访路程 降低扩散 看见幽香 通过验收 实现纪录 完成理想 维护要求

高考真题演练:

1、(2017年高考1卷)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解析:搭配不当中的一动多宾,“推动„„发展”可以,但“推动„„收益”则错误。

2、(2017年全国2卷)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解析: “录取”和“名额”搭配不当,应改为“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名学生”。

3、(2017年全国3卷)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解析:“开创” 与 “成就”不搭配,改为“取得”。

4、(2017年天津卷)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解析:“营造”与“形象”不搭配。

5、(2014年高考大纲卷)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解析:“发生”和后文的“案情”搭配不当,改为“出现”。

6、(2014年高考山东卷)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解析:“担任”和“岗位”不搭配,动宾搭配不当。

7、(2014年高考四川卷)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解析: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搭配不当,不能说提高特色。

8、(2015年高考四川卷)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解析 “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中含有两个并列结构,一是作谓语的“整治和引导”,二是作宾语的“顽疾和陋习”,从语法上看,二者不能整体搭配,即可以“整治”“顽疾和陋习”,却不能“引导”“顽疾和陋习”;从逻辑上看,不能“引导”“顽疾和陋习”,不合逻辑。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错例

1、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分析: “有没有”为两方面,而“取得成功”只能对应好的一方面。

错例

2、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分析: “能否迅速发展”为两方面,而“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只能对应好的一方面。

错例

3、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分析: “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两方面,而“句意之强调多和高的一方面。

两面词是指本身包含两个相反意义词素的词语,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否”等。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两面词或者语意包含两面的词,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前后照应不周的语病。

课堂练习:

1、计算机产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关键在于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分析:句中的两面词“能否”对后面的一面词“加速造就”,不合逻辑。可以去掉“否”,也可以在“加速造就”前面加“能否”。

2、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就在于它能否适应社会发展所达到的水平,能否适应社会现实生活对法律制度的要求。

分析: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可在“形成的标志”前加上“是否”。

3、直选产生的乡镇长既要对上级负责,也必须对百姓负责,“乡官”们政治生命的长短,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的拥护。

分析: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应将“群众的拥护”改为“群众是否拥护”。

4、内蒙古自治区今年遭受了自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雪灾,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分析: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能否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将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5、银行对申请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分析: 句中根据还贷能力的有无“决定”也应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发,一是不发,所以“决定”后应加“是否”逻辑才严密,前后才照应。

6、摄影作品拍的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艺术修养决定的。

分析:句中“思想艺术修养”的含义是确定的,意思是“有思想艺术修养”,只能与前文中“拍得好”、“写得有味”意思搭配,所以这个句子要做到前后搭配,需要在“思想艺术修养”后加“高低”一词。

7、最近公布的手机市场调查报告表明,手机坏了能否方便地、令人满意地得到维修,是引发手机质量纠纷的重要因素。分析:句中需在“引发纠纷”前加“是否”一词使前后搭配。

8、参加世界杯十强赛的国脚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个人的颜面,而且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分析:“输赢”与“颜面”都是两面,“荣誉”是光荣的名誉,是一面。

但也要注意,并非一出现单个两面词,句子就一定会有语病,一定要谨慎地加以判断,实际上还有些词语,似乎是“一面”的,实质上却是“两面”的,我们姑且称之为“隐性两面词语”。

1、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分析:句中“影响”一词本身包含着两面的意思,即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所以该句是正确的。

2、是否解放思想,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程”。

分析:该句后半句虽然没有出现两面词,但“改革开放的进程”可作两面理解,因为进程有快有慢,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进程就快,反之就慢,因此该句是正确的。

3、我们能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我们绝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

分析:无语病。这两个句子中的前两分句之间搭配都没有问题,“能不能”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关系到前途命运”和“关系到切身利益”也是不确定的两方面,如果前句是“能培养”,“能做到”,那么 “前途命运”就好,对“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就有益,反之也成立。第三分句意思是很明确的,“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言外之意就是“我们一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着想”。

4、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就,关键在于内因。

分析: 句中“能否取得成就”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能”或“不能”;“关键在于内因”,也是不确定的,如果内因起了作用,就能取得成就,反之则不能。所以这个句子在内容上前后是搭配的。

5、复试在一周后举行,录取与否将决定他的一生。

分析:句中“录取与否”包含“录取”和“不录取”两方面,如何决定他的一生是不确定的,如果录取那么她未来的人生将顺利地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不被录取则将经历磨难,遭遇不顺。所以内容上前后也是对应的。

6、事实反复证明,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

分析:句中“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包含“有创新能力,能进行创新”和“没有创新能力,不能进行创新”两方面,“决定因素”也是不确定的,所以内容上前后也是对应的。

7、学生素质的高低对他们走出校门适应社会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

分析:本句学生误判,原因可能是对隐性“两面”词语“影响”认识不清。“影响”是个“两面”词语,含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思。

8、学生志向的高远和低下,对其成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励学生科学地确立志向,是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分析:这里,“高远和低下”,讲了“两面”,“作用”似乎只讲了“一面”,实质上却讲了“两面”,因为“作用”是个隐性的“两面”词语,可以是积极的正面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负面的,语意的表达并不混乱,合乎语法和逻辑。

9、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分析:“重要的作用”可以包含正反两方面,所以与“高低”两面对两面。

高考真题演练:

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解析:一面对两面。前面说的是“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后面说的是“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

2、(2016年高考山东卷)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解析:搭配不当之定语和中心词不搭配.广泛而热烈的”只能和“讨论”搭配,而不能和“思考”搭配。

3、(2015年高考山东卷)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解析:本句设置了不合逻辑类语病,“汽车本身的状况”可能好也可能坏,属于两方面情况,而“保证行车安全”是一方面情况,二者不能呼应。

4、(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解析:本句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前面“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一面,后面“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两面,搭配不当,在“能”后面加“否”。

5、(2014年高考辽宁卷)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解析:B.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

6、(2014年高考天津卷)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解析: “激发潜能”和“能否”一面对两面。

修饰限制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错例

1、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分析:“数万名”不能修饰“人群”

错例

2、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分析:“严肃”不能修饰“研究” 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3).日本学生旅游团来到学校,友谊地称赞中国学生的外语学得很好。

分析:“友谊”不能修饰“称赞”

课堂练习:

1、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分析:定语“一台”不能修饰“剧本”,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可将“一台”改为“一部”或“一本”。

2、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分析:“古色古香”不能作“印着”的状语,可改为“印着古色古香的青铜器”。

3、当今的电视剧创作中表现出的想象力和创作水准的匮乏,只是“抗日雷人剧”出现的表面原因,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因素,则是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

分析: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创作水准”与“匮乏”不能搭配,可改为“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

4、失业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分析: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聪明”与“手”搭配不当,可将“聪明”改为“灵巧”。

5、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一报完名,就在清洁委员的组织下,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分析: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教室”不能打扫得“整整齐齐”,可改为“把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这里的修饰限制语主要是指定语、状语、补语。典型错误有数量词修饰集合名词,如:几千万朵花粉,一群人流等。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错例1: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分析:关联词搭配不当。“不只是”与“而是”不能搭配,应将“不只是”改为“不是”。

错例2:任何品种的生物,不仅跟母体有些相似,而且有些差异。分析:关联词搭配不当。“有些相似”与“有些差异”是并列的两个方面,无法构成递进关系,可将“不仅„„而且„„”改为“既„„又„„”。

错例3: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分析: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将“也”改为"就”。

错例4:使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都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无论”不能与“以及”搭配,应改为“无论„„还是„„”。

第五篇:创意语文工作坊同步教案不合逻辑

创意语文工作坊同步教案

不合逻辑

一、并列不当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包含(从属)关系或交叉关系的概念并列不当

1、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

解析:“拼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不属于“体育活动”。

2、我国长期以来提供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天气预报,为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提供气象保障,这是世界气象组织赋予我国气象部门的责任。

解析:“渔民生产”“海上搜救”都属于“海上活动”,“和”应改为“等”。

3、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解析:“肉类、水产品”包括“鱼、虾、甲鱼、牛蛙”,并列不当。

4、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和社会问题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解析:分类不当。“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与“社会问题”不能并列,应将“和”改为“等”。

5、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城镇学校的早操、跑步等体育活动尽量安排在校园内进行,严禁学校组织学生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上进行集体跑步等体育活动。

解析:分类不当。“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二者概念有交叉,不能并列,应删去“和交通要道”。

6、这一次盛大的书画作品展不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著名的书画家、收藏家和众多的文人,而且还吸引了许多商人和淘金者。解析:分类不当。“书画家、收藏家和众多的文人”概念有交叉,“商人和淘金者”并列也不当。

二、自相矛盾

同一个句子,应该保持语意逻辑前后的一致性。否则,就会自相矛盾。

1、十几年来,刘庄村植树造林,挖沟防风固沙,基本上根除了风沙灾害。

解析:“基本上”说的是大部分,不是全部,不是百分之百;“根除”则是彻底铲除,这里自相矛盾。

2、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解析:自相矛盾。“将对„„起到了”时态矛盾,应删去“了”。

3、每年8月8日是我国全民健身日,全国各地群众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的健身活动,这一天公共体育设施也都基本上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

解析:自相矛盾。“基本上”与“全部”自相矛盾,应删去其一。

4、央视的“鉴宝”节目越办越红火,在“走进宜昌”活动期间,当地参加海选的各类文物至少有8 000件以上,其中不乏国宝级的文物。

解析:自相矛盾。“至少”与“以上”应删去其一。

三、否定失当

指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否定,结果将本意弄反了。导致此类语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误用了否定副词,二是不理解反问句本身就表示了一重否定。

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解析:否定不当。应删去“不足”和“不当”。

2、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解析:否定不当。“无时无刻不”指“时时刻刻都”,“无时无刻不忘”即“时时刻刻都忘”。可改为“时刻不忘”,或改为“无时无刻不在”。

3、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非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解析:否定不当。“避免„„不再重演”,应改为“避免„„重演”。

4、的确,我们很难简单地概括出中国文学的传统,但谁又会否认先秦文学中的《诗经》《楚辞》不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

解析:否定不当。应删去末句中的“不”。

四、强加关系

复句中分句间总离不开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关联词的使用。在一些句子中,若没有弄清分句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就把关联词强加于句子,则易造成病句。

1、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向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解析:非转折关系,“然而”使用不当。

2、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晰,耐人咀嚼。

解析:不合逻辑,强加因果。“都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属思想性,“文笔清晰,耐人咀嚼”属艺术性,前“因”并不能产生后“果”。

3、周古城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

解析:强加因果关系。应去掉“所以”。

五、不合事理

指语句陈述的事情或表述的观点不符合生活的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

1、万里无云,繁星满天,我们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校园。解析:既然“繁星满天”,又怎会“一轮明月”?明显不合事理。

2、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解析:“酷暑”与“严寒”分别是在夏天、冬天,不可能同时到来,“他”怎么能每次都“冒着酷暑严寒”呢?

3、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解析:“然而事实却是„„最好说明”意思是承认了前面的偏见,不合事理。可改为“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或“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反驳”。

4、人生就像一杯白开水,平平淡淡的;但又像一杯加了糖的白开水,甜甜的;也像一杯加了盐的白开水,咸咸的。

解析:不合事理。白开水加了糖或盐后,就不再是白开水。

5、由于环境污染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检察机关在证据收集和事实认定等方面就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作为支撑。

解析:不合事理。“环境污染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明显不合事理,可改为“监管环境污染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

6、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解析:不合事理。“余震再次发生”只能“防备”而无法“防止”。应将“防止”改为“防备”。

7、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瘾”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解析:不合事理。应将“戒烟”改为“吸烟”,或删去“阻”。

8、巍巍泰山海拔1 500米,山顶这座岱宗祠从山下看去,分明是云雾中的神宫仙阙,让游人在遥望中生出无限遐想。

解析:不合事理。应将“这座”改为“那座”。

六、数词使用不当

一般来说,句子出现了“增加”“缩小”“降低”“提高”等词语时,就要考虑倍数、分数、百分比的运用与具体语境是否符合逻辑。增加可用倍数、百比分,下降、减少要用分数,升幅、增长率要用百分比。(本类型与前面“类型二 搭配不当”中“动补搭配不当”有交叉)

1、三个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解析:“下降了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是不可能的。应删去“一倍”,补上分数或实际数量。

2、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解析:“低一倍多”有误,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表示。

高考真题演练

1、(2017年高考浙江卷)《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解析:并列不当“留学生吟诵社”是团体,不是“朗诵爱好者”

2、(2016·山东高考)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解析:不合逻辑,“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是劣势,而不是“优势”。

3.(2015·湖北高考)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解析:不合逻辑,既然“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明显与前文语境矛盾,应改为“选择后者”。

4、(2015·天津高考)“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解析:不合逻辑,“历史图片”“历史物品”都是“历史资料”,三者并列不当。

5、(2015·广东高考)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解析:“禁止”和“不得”,保留一个即可。

6、(2014·江西卷)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解析:不合事理。“须眉”是男子的代称,“老年职工”中包括男女职工,末句可改为“老年职工更是精神焕发”。

7、(2014·浙江卷)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解析:否定不当。“提防”意为“小心防备”,加上“不”,就不合事理,应删去“不”。

8、(2014·安徽卷)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约90%以上的人表示“看完电子书就不再买纸质书”,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有所上升。

解析:自相矛盾。“约”与“以上”自相矛盾,删去“以上”。

9、(2013·江西高考)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解析:“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两者不能并列。

10、(2013·重庆卷)在此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劲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解析:自相矛盾。“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中“赢得”与“负”自相矛盾,应是“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利”。

11、(2013·江西卷)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解析:否定不当。“估计没被我漏举的”应改为“估计被我漏举的”。

12、(2013·江西卷)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解析:并列不当。“生活用品”包含了“床上用品”,可将“以及床上用品”去掉。

13、(2013·江西卷)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解析:不合事理。递进关系不当,“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应为“五年以后,甚至两年以后”。

14、(2012·天津卷)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解析:并列不当。“生活习惯”包括了“饮食习惯”,应将“饮食习惯”及其前面的顿号删除。

15、(2012·江西卷)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解析:并列不当。“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概念交叉,不能并列。

16、(2012·山东卷)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解析:否定不当。“切忌”与“不要”,应删除一个。

下载创意语文工作坊同步教案成分残缺一[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意语文工作坊同步教案成分残缺一[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意语文工作坊2018高考备考同步教案二

    2018年高考备考成语教案二 学习目标:感知高考高频考查成语 学习课时:两课时 一、高频成语 根据下面所给高考真题语境解释成语 1、(2017年全国卷I)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

    成分残缺或多余教案

    2012级高三一轮复习训练1053号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三)成分残缺或多余 主备人:李军丽 审核人:王海梅 编写时间:2014.8.15 教学目标: 1.辨析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方法 2.了解......

    病句修改练习(一)成分残缺

    病句修改训练一 成分残缺 在原句上修改下边病句。 1. 经过同学们的一番努力,终于把这期墙报出好了。 2. 阵风掠过稻田时,恰似滚滚的黄河水,上下起伏。 3. 世纪之交,全国人民为......

    语病教案成分残缺和赘余

    高三专题复习语病一 一.近三年高考命题规律。 1.年年必考2.题型为客观选择题,选择正确的或错误的。3.分值3分。 4.考察的六大类语病类型(成分残缺和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

    成分残缺或赘余历年经典例题(教案)

    辨析并修改病句——成分残缺或赘余(一) 【考纲解读】 高考考查的要点:(1)结构类语病,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2)语意类语病,包括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 在......

    201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病句专项训练:成分残缺(范文模版)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病句专题之成分残缺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省委书记应聘因年龄大而遭拒的事经媒体报道后,在感叹“4050”人员求职不易的同时,也为省委书记深......

    2017届高考语文语病一轮复习(三)成分残缺分析

    2017届高考语文语病一轮复习(三) 成分残缺 【类型讲解】 一、缺主语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句首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等,改这类病句一是将介词及介词......

    辨析修改病句之成分残缺或赘余教案

    辨析修改病句之成分残缺或赘余教案 高三语文组王小芳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成分残缺和赘余”的几种情况,能正确辨析这种病句类型; 2.掌握这一类型病句辨析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