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整时》案例反思

时间:2019-05-12 16:2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整时》案例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整时》案例反思》。

第一篇:《认识整时》案例反思

《认识整时》案例及反思

【设计意图】

认识“整时”是人教版第一册的内容。教参上的安排是将整时和半时安排在一课时教学,但我觉得这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将为以后时间的学习造成影响。所以我将整时和半时分开教学,各为一课时。本节课是认识钟表第一课时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主要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认识钟面。在认、读、拨的活动中认识几时整。2.通过指导训练学生对几时整的表述,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渗透良好的作息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会看整时;教学难点:几时整的表述。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又依据一年级学生天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我采用开放式的教学,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参与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使他们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真正实现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活”起来。【案例】

一、引入

1、课件引入(展示各种钟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它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问:它是谁呀?(生:钟表)

2、揭示课题

师:好多漂亮的钟表呀,钟表有什么作用呢?它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引:要认识钟表会看时间,让我们先来认识钟面。㈠认识钟面

1、学生观察,初步感知钟面

问:刚才看欣赏到了各式各样的钟表,它们的钟面都是一样的。小朋友们也带来了自己的小闹钟。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呀?和同桌互相说一说看谁最会观察。

2、具体了解钟面(课件:展示一个钟面)

师:小朋友们都很认真的观察了钟面,老师这里有一个空白钟面,你能帮老师把它变成一个完整的钟面吗?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①生:有12个数(课件出示)②生: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③生:有时针、分针、秒针

师:时针是什么样的?(短短的是时针)分针呢?(比较长的是分针)它们为什么叫这个名称你知道吗?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来认识它们的。你知道时针、分针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吗?用手势比划一下。师:集合大家的智慧我们做好了一个完整的钟面,小朋友们可真棒!

3、指一指

师:请用刚才我们学会的名称,在你的钟面上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钟面上还有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生生互动指一指)

4、小结

师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还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之间又分成5个小格。它们和时针、分针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钟面。㈡认识整时

引:这些数、格子和指针又有什么作用呢?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呢?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研究!

1、认整时

⑴认识7时(课件:显示主题图)

①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知道这是几时吗?(生:7点钟)

7点是日常所说的口语,今天我们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你会把7点钟说成7时吗?(多指几名学生练习说几时)②观察:你怎么知道这是7时?分针是指什么位置?时针指什么位置,③生在钟面上拨出7时

④小结并板书:分针指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⑵认识1时(课件:显示1时的钟面图)

①师:这个钟面分针和时针分别指着几,是几时? 先独立观察、思考,再与同桌交流。

②全班汇报,交流认识1时的方法。(板书:1时)③生在钟面上拨出1时

⑶认识3时(课件:显示3时的钟面图)①请在钟面上拨出3时

②汇报,交流认识3时的方法。(课件:显示3时的钟面图)⑷认识8时。(课件:显示8时的钟面图)①生拨8时(课件:显示8时的钟面图)②集体订正

⑸小结:像我们刚才认识的7时、1时、3时、8时都是整时。

2、归纳方法

⑴观察并思考:仔细观察这几个整时的钟面,时针和分针指向的位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分针都是指12)那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时针指7就是7时,时针指1就是1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些数吗?(几)(板书:几)

3、小结: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通过观察比较我们自己归纳出了认整时的方法。可真了不起呀!㈢、写一写

1、引:你知道几时除了这样写,还可以怎样写吗?你还在哪里见过不同的表示方式?

生:我在电子表上见过

2、出示:12时和电子钟12:00

3、读一读:你会读上面显示的时间吗?(出示各种电子表和钟)

4、小结:还可以像电子表这样表示整时,先写12再写两点,最后写两个0。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5、写一写:7时还可以怎么写呢?1时呢?3时呢?(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一写)

三、巩固应用

1、找朋友(贴出卡片)

引:你会用用这两种写法来表示整时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找出自己的朋友。

4时 11时 2时 7时 7:00 2:00 11:00 4:00 师:谁来帮它们找朋友 学生做游戏

2、明明愉快的一天(课件出示)①生边看边说一说 问:说一说现在是几时?

(引导学生会说“早上”7时,能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②用两种表示法,写一写。

3、情感教育

师:小朋友们,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因此,我们要向明明学习,从小就要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且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四、全课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呀?(生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学到了这么多本领。

2、延伸:游戏(形体表示时间)①师生游戏

师:老师来当钟面,左手是时针,右手是分针,猜猜我表示的是几时?(3时)再过一个小时呢? ②生生游戏

师:谁来当钟面,大家来猜猜是几时? 请学生表演 【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

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比较,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本课以活动为主线,创设了“制作钟面”、“拨钟面”、“小明的一天”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实物钟,先在小组内进行活动: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然后由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够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了“生活中的钟表”、“小明愉快的一天”的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启发学生思考,时间安排应该合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和用数学的意识。

5、给学生说的机会,听的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很多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语言不够流畅,表达不够清晰,不注意倾听别人的想法,不善倾听、不会讨论和总结,这都是缺乏语言表达训练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给出充足的时间训练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教育学生注意倾听。尤其在小组交流这一环节,充分给时间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与展示,人人参与。

总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在民主、轻松、和谐、合作的氛围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数学知识中健康成长。

第二篇:《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1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借助学生好奇的心理以小红爱睡懒觉的故事吸引学生,导入新课,接着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又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自主发现、突出主体

在新授部分,我以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发现钟面的三个特点:

1、钟面上有12个数字;

2、有两条不同的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接着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交流二个钟面的的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二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多种形式进行整时的教学。在这过程中,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

3、不足与提高

整堂课下来感觉练习的形式过于单一,一直采取了一种教师出示时间学生读、写的形式,试着变换一种角度教师读时刻生拨时刻的形式我想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会看不会拨的情况出现,更能有效的增强教学效率。另外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定的.互动环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能活跃气愤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语言也是一种吸引他们的地方,在这一点上我还是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锻炼,努力使自己更好的成长起来。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2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

在教学整时的认读时,我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发现钟面的三个特点:1、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观察了这12个数字的位置特点;2、有两条不同的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特别指出我们现在只学习时针和分针,不涉及秒针。3、有12个大格子。这样,学生基本了解钟表的`外部结构。

然后,我选择了几个特殊的时间,先教学生认读钟面,接着让学讨论、交流,发现这三个钟面的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对、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都准备一个钟面分针都指着12,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每个学生在课前都准备一个钟面的学具,学生在看一看,亲手摸一摸、拨一拨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相对容易的发现看整时的方法,同时利用知识的迁移,为半时的学习作好铺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总的来说这节课利用学具,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3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学习钟表不仅是静止的图片,也要会认识真实生活中的钟表,这就需要平时生活中的多观察,多练习了。想让孩子真正掌握,还需课后的大量实践。在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4

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和不满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一、处理较好的方面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猜谜语”也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所以,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猜谜语”中导入,接着用课件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一方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反思《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2、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方面我在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能很详细地汇报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钟表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重视动手操作实践。“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实物钟面,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的机会。

二、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比较单一,对于课堂的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整体把控不能得心应手。

总之,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5

整节课的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童话故事情境中学得饶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

1、学生在完整的故事情境中学习。

本节课我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活动氛围。很好地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课的一开始就一下子抓住了学生,采用童话故事的情节,以小猪东东一天的生活为主线,采用情境教学将做钟面、说钟面、学整时、说整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数学活动情境。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活动的过程。时间和刻度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这节课在情境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早晨睡懒觉7时起床而迟到,8时到校,老师批评等等。这些环节的设计达到了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从而逐渐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3、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即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因此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起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都是已知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仍是未知的,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从实践和交流讨论中获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这节课我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努力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同时,学生通过合作促进主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反省。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协作,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种观念的优越性与不足,帮助学生对不同观念作出比较。在教学中的制作钟面、课后的游戏练习等都是教师有意设计的.合作学习的环节。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所以,我认为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学的关键,通过《认识整时》一课的教学,让我对教学问题的设计感触更深了。

教学《认识整时》的授新部分,我的设计是主要以观察、探讨、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首先让学生观察钟面,小组内探讨以下问题: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再观察数字排列有什么特点以及表针的长短。这些问题都顺利解决了,可当学习认识整时的方法这部分时,我抛给学生一个提前设计好的教学问题,就让他们概括出整时时,分针和时针有什么特点?这时我发现举手的学生少了,课堂安静了,等了半天只有几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概括了。这时感觉到自己设计的问题时,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年纪小,语言表达能力不行,大部分学生不敢说。如果这里的教学问题设计的再细一些就好了,如整时时分针在哪个位置?时针在什么位置?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概括效果会更好一些。上完这节课,我便想到: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孩子却摸不清头绪,不知道该如何思考、如何回答。所以备课时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计教学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6

这一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过实际教学,我有以下的一些体会:

1、如果学生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利用课件出示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让学生猜,学生非常感兴趣,猜出是闹钟。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讲中玩,玩中讲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连在一起。充分利用好课件、学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练习,再过一小时是几时呢?给钟面添上时针和分针。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学生不够放心,教师没能做到精讲多练,有个别话重复。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个别学生不够积极参与。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够强。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区分它们的形状学生形容得不够准确。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互相说说对方拨的时间是几时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注意。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提高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7

《认识整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猜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模型,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其次,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小明的'一天》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同时,在此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了时刻的“电子表示法”,会用两种方法表示同一时刻。角的认识教学反思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8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学生每天的生活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部分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从而逐渐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1.听声音导入,诱发兴趣。

我首先请大家听,猜猜是什么?接着提问:你们想认识它吗?自然引出课题。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钟面

先欣赏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然后停留在一个钟面上,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还有数、格等部分。

(2)认整时、拨整时、读一读

出示钟面,谁能告诉大家这是几时?你是怎么看的?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认识,关键是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再出示两外两块钟表图,这是几时?然后观察整这几个时刻的特别之处: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再告诉学生,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接下来让问学生,你想拨一拨吗?让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为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观察与思考的`机会,检查学习效果。然后再看钟面,说时间,并提高学习难度,想一想过一小时是几时?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在现在大部分学生在学前都已经有接触,认时间想时间还是比较抽象,用动画的方式显示时针、分针的运动过程,直接呈现这个过程,降低学习的难度。整个过程通过让学生观察、归纳,加以总结,使学生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3)写一写。教学两种写法。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并板书出来。重点教学了电子表形式的写法,并让学生自己写一写。

3.巩固新知

用课件出示92页的练习:“小明什么时间做什么”由此继续巩固看整时的法,并对学生进行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的教育。

本节课中,我深刻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的40分钟的时间是多么宝贵。因为是低段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课堂纪律、习惯的训练是多么重要。因为认识钟表是新接触的内容、课件显示得也很新鲜,学生们情绪激动,完全忘了平时课堂纪律,随便说话,此起彼伏,开课时课堂情况有些不受控制,被他们牵着走了。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9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猜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模型,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其次,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小明的一天》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10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教材上的安排是将整时和半时安排在一课时教学,但我觉得这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这部分知识,那以后学习“时、分”就会非常困难。所以我决定将整时和半时分开教学,各为一课时。今天我教学《认识整时》一课。

在新课部分,我以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发现钟面的三个特点:

1、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观察了这12个数字的位置特点;

2、有两条不同的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特别指出我们现在只学习时针和分针,不涉及秒针。;

3、有12个大格子。这样,学生基本了解钟表的外部结构。接着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交流三个钟面的的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着12,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拨一拨、写一写等多种形式进行整时的教学。在这过程中,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整个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我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11

本课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要求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在教学设计时我把教学内容分成认识钟面与认识整时两大部分。

“认识整时”一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抓住他们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是设计教学的前提。因此,我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统一的一个动画形象将教学的几个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习。

另外,在设计时,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件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早晨起床、睡懒觉、上学迟到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自己去探究。如:让学生动手做钟面,学生制作的过程中自觉地去观察和比较,对钟面有了了解。我还注重提供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如:合作制作钟面、互相说整时等环节的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我转变了我的角色,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另外,这节课还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了解学生,同时,学生通过合作促进主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反省。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协作,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种观念的优越性与不足,帮助学生对不同观念作出比较。在教学中的制作钟面、课后的游戏练习等都是教师有意设计的合作学习的环节。不足:练习的容量不够,要想让孩子们准确、熟练的认识时间就应多多练习。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钟表,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和分针;会认识钟面上的整时。2、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会认钟表面上的整时。通过教学基本上完成了以上教学目标。

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课始我利用钟表的“嘀嗒”声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通过问:“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钟表图片,使学生体会到人类科学的迅猛发展,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钟表奥秘的心理意向,又体现了数学的人文性。还通过观察几个钟面,找出相同点,认识了时针和分针。

在认识整时过程中,我始终把钟面上的时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出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交流,进一步将原有的比较零碎的看钟表的经验转化成系统的认整时的方法。通过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数学情境,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效的突破了难点,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培养了孩子遵守时间的良好品质。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拓展练习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钟面上都是10时,一个小朋友在学校上课,而另一个小朋友在床上睡觉,不同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交流,使学生明白一天为什么有两个10时。进一步深化了本课的知识。之后又选取了一个没有数字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这是几时,你怎么看出来的,进一步深化了本课的知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会看钟表认时间,但根据给定时间在钟面上拨针比较困难,这需要平时生活中多观察,多练习。想让孩子真正掌握,还需课后的大量实践。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不够丰富,这是我的弱项,今后我要多听一些语文课,向语文老师学习一些激励评价语言,以丰富自己的课堂,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第三篇: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篇一: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本课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要求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在教学设计时我把教学内容分成认识钟面与认识整时两大部分。

“认识整时”一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抓住他们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是设计教学的前提。因此,我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统一的一个动画形象将教学的几个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习。

另外,在设计时,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件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早晨起床、睡懒觉、上学迟到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自己去探究。如:让学生动手做钟面,学生制作的过程中自觉地去观察和比较,对钟面有了了解。我还注重提供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如:合作制作钟面、互相说整时等环节的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我转变了我的角色,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另外,这节课还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了解学生,同时,学生通过合作促进主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反省。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协作,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种观念的优越性与不足,帮助学生对不同观念作出比较。在教学中的制作钟面、课后的游戏练习等都是教师有意设计的合作学习的环节。不足:练习的容量不够,要想让孩子们准确、熟练的认识时间就应多多练习。

篇二: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所以,我认为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学的关键,通过《认识整时》一课的教学,让我对教学问题的设计感触更深了。

教学《认识整时》的授新部分,我的设计是主要以观察、探讨、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首先让学生观察钟面,小组内探讨以下问题: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再观察数字排列有什么特点以及表针的长短。这些问题都顺利解决了,可当学习认识整时的方法这部分时,我抛给学生一个提前设计好的教学问题,就让他们概括出整时时,分针和时针有什么特点?这时我发现举手的学生少了,课堂安静了,等了半天只有几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概括了。这时感觉到自己设计的问题时,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年纪小,语言表达能力不行,大部分学生不敢说。如果这里的教学问题设计的再细一些就好了,如整时时分针在哪个位置?时针在什么位置?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概括效果会更好一些。上完这节课,我便想到: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孩子却摸不清头绪,不知道该如何思考、如何回答。所以备课时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计教学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

篇三: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认识整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猜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模型,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其次,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小明的一天》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同时,在此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了时刻的“电子表示法”,会用两种方法表示同一时刻。

第四篇:认识整时

《认识整时》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二、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说教学过程:)

因此,本节课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猜谜导入,诱发兴趣。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四、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猜谜导入,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谜语让大家猜谜,“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当同学们猜出这是闹钟的时候,再说说它的作用。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操作PPT与板书教具钟表)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主动探索,并且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内化,有的学生只能说出“钟面上有2根针,还有数”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继续提问“这两根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分针和时针的特征。之后,我再结合课件和板书同步演示,介绍时针和分针。我会用充满童真的语言和动作来吸引孩子。用自我介绍的方式,一边做动作一边说“我长长的,细细的,我的名字叫分针;记住分针是又细又长的。我又矮又胖,我的名字叫时针,记住,时针是又粗又短的”。当学生发现钟面上有很多数字时,我再引导学生数出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并且强调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接着,我适时的安排分辨分针和时针的练习,如:认课件中这三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还可以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学具钟表,按老师的要求指出时针和分针。

第二步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利用教材,出示教材92页主题图,通过小红起床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墙壁上和床头柜上的钟表试认整时。明确“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的时候就是7时”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 的表示方法,《板书: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间的时,读作7时》指导学生书空练习;在教学电子表示法时,《板书:先写一个7,再写两个圆点,记住,第一个圆点点在7的中间位置,第二个圆点,点在下面一些,然后再写两个0,读作7时》并且小结,两点后面两个0表示整时,两点前面是7就是7时。学生同步书空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床头柜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

然后,我用课件和教具同步出示3个不同时刻的钟面,通过对8时的认、读、及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时的两种写法。《板书:8时 8:00》再通过练习,《板书:3时 6时》让学生板演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全班学生同步在课堂作业本上练习书写,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引导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揭示课题——“认识整时”。

第三层: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首先,我用课件出示小红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图片边互相说“小红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再由我拨教具钟,提问“老师几时在做什么?”通过老师一天的活动,认识整时。紧扣生活实际,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有效的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小钟表,在这里,我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指针,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同桌合作,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并说一说这个时候在做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添加了送水果的游戏,请若干学生认水果学具上的时刻,让全班学生判断,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接下来完成书上的课堂练习:

1.把教科书92页制成课件,通过观察“小明上午几时在做什么,下午几时在做什么”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把教科书92页第三题练习制成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这3个钟面,先说一说现在是几时,再想,过一小时是几时呢?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能力。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如: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以上是我对“认识整时”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谢谢大家

第五篇:认识整时 文档

第一课时

认识整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

学情分析:学生初次接触钟表的模型,首先肯定是新鲜大于求知欲,要让他们能够认真的听讲得有一定的时间。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教学的兴趣。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了解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师生共同操作。学法设计:

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认识整时。教具准备:

实物钟、模型钟、课件 学具准备:

模型钟 教学流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1、播放录音:闹钟报时表。

2、问:这是什么声音?它可以起什么作用?

3、在黑板上贴出模型钟(7师),导入新课:小闹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它。你想认识它吗?(板书:认识整时)

二、自主学习,认识钟表。

1、(1)、拿出实物钟,观察钟上有什么。(2)、把观察到的说给同学听。

2、听汇报,讲解: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板书:时针、分针)

3、提出要求:在学具钟上指出时针和分针。

4、引导学生数钟面上的数字,讲解:12个数把钟面分成12个相等的大格。

5、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钟上的时针、分针旋转的方向。

6、在学具钟上把时针、分针按它们的旋转方向一转。

三、认识整时的两种表示法

指向黑板上的模型钟(7时),钟面上现在是几时?

1、讲解:正确的书面用语叫时刻,钟面上的时刻是7时。(板书:7时)

2、依次出示模型钟8时、3时、6时,问:现在的钟面上的时刻是多少?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指导学生按要求拨时间。a、引导学生观察整时的时钟特点。

b、听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认读整时的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c、现在我们来比比谁最能干。提出要求:

(1)、老师拨钟面,学生说时刻。(2)、老师说时刻,学生拨钟面。(3)、“你还想拨哪个整时?为什么?

d、板书7:00,问:你见过这种时间的写法吗?在哪里见过? e、讲述:这是整时的第二个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谁来写出我们刚才拨的其他三个时刻?

四、练习巩固

1、出示第92页图,指出:这是小朋友一天的时间安排,请说一说他在什么时刻做什么。

2、巡视,指导学生书写两种时刻表示法。

3、他一天的安排合理吗?(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不睡觉的教育)

五、综合运用,体验快乐

1、提出要求:现在请你当一个小小设计家,设计你星期天的时间安排,小组合作完成。

2、听汇报,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3、全课小结。作业布置: 练习十九1、2题。

下载《认识整时》案例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整时》案例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整时

    《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91——92页内容及练习十六的1——3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认识整时

    《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郑文红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 1.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

    认识整时

    认识整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2页,练习十六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

    认识整时

    认识整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

    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整时》教学设计 孙跃凤 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84、85页。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认识整时》[精选合集]

    《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市一小教师:谢聪荣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的时间。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认识整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整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84-85页)认识整时。 【教材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

    认识整时的教学反思

    认识整时的教学反思 整个这节课的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童话故事情境中学得饶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 1.学生在完整的故事情境中学习。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一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