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业务上册《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业务上册《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3、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
一课时。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对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话题。
1、指名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每一个话题的具体要求。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说,做好交流准备。
3、指导口语交际:
⑴老师讲一个动物故事。学生听后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部分,或者说说对故事角色的认识。
⑵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物故事。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故事?在众多的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就讲哪一个故事。
⑶在进行话题一的交际时注意把故事介绍清楚,小组内的成员可围绕这个故事进行评议和讨论。
⑴如果你是小明,你将怎样劝说爸爸?
⑵你还知道那些伤害动物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
⑶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口语交际呢?
选择话题一的小组,从小组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故事准备在全班交流。
选择话题二的小组,分好角色进行模拟对话,从小组内选择两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
1、选择五个小组推荐的五名同学讲故事。
2、讲完后,学生评价,谈感受。
选择两组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注意表情、动作、神态。
1、对话完毕,学生评价:
2、学生补充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谈一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又知道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我们还知道目前还存在许多伤害动物的事件。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继续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还要带头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让动物永远和我们人类友好相处。
口语交际教学重在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话题二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加之本单元学习完以后,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与关心,所以也有话可讲。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适时调控,引导学生要学会倾听,快速把握别人说话的重点,能随机应对,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形成学生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
1、播放一组有关偷猎者残害野生动物的图片和打击偷猎、盗猎的图片。
2、学生看后说一说感受。
3、播放一组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画面。
4、看后教师总结:
当前世界各国已经把保护动物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各国都相应的制定了保护动物的法律,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可以说保护动物已经深入人心,今天我再来看一幅与动物有关的图片新闻。
1、从图片中你看到些什么?
2、从图片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1、读读课本中的文字,简要说一说图片内容。
2、明确习作要求:
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展开想象,补充情节: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补
充故事情节。
⑴什么时间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⑵为什么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⑶几只小鸭子是怎样失足跌入路旁下水道的?
⑷鸭妈妈看到小鸭子跌入下水道,它会怎么想,怎么做?
⑸鸭妈妈是怎样向巡警求助的?
⑹鸭妈妈是怎样带领巡警赶到出事地点的?
⑺巡警奋力搭救小鸭子的场面?其他司机怎么表现的?
⑻小鸭子被救出后鸭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
⑼在救助小鸭子的过程中,路人会怎么样?
⑽从这个故事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产生怎样的感受?
4、想一想:这张图片要表达的是什么?
根据要表达的中心确定详写的情节。
1、自己选择一个需要补充的情节,想一想:如何写具体?
2、发言,依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提醒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点工夫:
⑴将鸭妈妈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⑵将巡警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⑶哪些要略写?
1、先口述一下故事情节。
2、学生选择几个情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情节写具体。
3、学生自由打草稿。教师巡视,参与习作,随时指导、点评。
4、学生习作结束后,修改习作,自己写出自评语。
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很重要,对于学生想象的内容,师生要进行适当的评议,是否与图片报道相符,是否符合鸭子生活习性,是否符合生活实际,以引导学生的想象能够更合理。在选择要详写的情节时,注意让学生明白与中心有关的详写,无关的略写。
总体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具体要求:
1、想象是否合理。
2、在体现鸭子之间、人与鸭子之间感情的部分是否写具体、生动了。
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习作,将习作出示在大屏幕上。说说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
2、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
3、再看看文章,说说你觉得什么地方不够好,提出修改建议。
4、教师小结:
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小作者之所以写的这么好,是缘于合理的想象,将故事情节补充的特别完整,许多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在展开合理想象的同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发表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1、对照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那些地方写的比较好。
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3、按照以上要求,看看文章还有没有其它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评改作文是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方面的体现。本次评改的重点是习作的想象角度和表达情感的方法,是否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这两个具体要求进行评改,除了示范评改外,还应加强巡视,发现学生在自评、互评过程中做得比较好的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使学生的自评、互评落到实处。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七》教学设
计
学习目标
.将本组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外阅读习惯,做好从内阅读向外阅读的延伸。
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复习
.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感受一下文的内容和写法。(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文也是描写动物的,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文的内容和写法。(学生浏览本组文)
4.本组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时日积月累
一、日积月累
引入: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1)学生自己试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
(2)指名读全诗,正音。
(3)你认为这首诗该怎么读?
(4)指名读。
()这首诗中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6)交流一下对诗句的理解,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7)老师补充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8)学生自主背诵,小组内交流背诵的技巧,互相背诵。
(9)学生背诵展示。
二、教学外书屋
.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4.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拓展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6.交流阅读体会。
7.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1)中国作家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狼王梦》。
(2)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
(3)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
(4)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孤岛野犬》《赤鸟》。
3.要求学生外到图书馆和书店寻找这些书籍,利用外时间阅读。准备读书交流会。
第三篇:《回顾•拓展 七》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
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积累古诗。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2、方法与过程:回顾、比较、交流体会。朗读、背诵、理解古诗。读“课外书屋”了解故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爱动物,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古诗,提高阅读能力。
2、比较内容与写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二、阅读回顾,自主探究。
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三、思考比较,交流讨论。
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课题
内容相同点
内容不同点
写法相同点
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四、班内交流,汇报补充。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学生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五、课堂总结,归纳提升。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1)学生自己试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
(2)指名读全诗,正音。
(3)你认为这首诗该怎么读?
(4)指名读。
(5)这首诗中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6)交流一下对诗句的理解,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7)老师补充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8)学生自主背诵,小组内交流背诵的技巧,互相背诵。
(9)学生背诵展示。
二、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2、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3、拓展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4、交流阅读体会。
5、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1)中国作家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狼王梦》。
(2)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
(3)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
(4)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孤岛野犬》《赤鸟》。
6、要求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和书店寻找这些书籍,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准备读书交流会。
第四篇:《回顾 拓展七》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课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5.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日积月累
引入:
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1)学生自己试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
(2)指名读全诗,正音。
(3)你认为这首诗该怎么读?
(4)指名读。
(5)这首诗中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6)交流一下对诗句的理解,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7)老师补充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8)学生自主背诵,小组内交流背诵的技巧,互相背诵。
(9)学生背诵展示。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4.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5.拓展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6.交流阅读体会。
7.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1)中国作家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狼王梦》。
(2)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
(3)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
(4)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孤岛野犬》《赤鸟》。
3.要求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和书店寻找这些书籍,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准备读书交流会。
[评与思:“交流平台”采用表格对比的形式,让人一目了然,教学这一版块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进而让学生明白同是写动物的课文,着重点和所用的写作手法都可能不一样;“日积月累”重在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不要把弄懂诗意作为重点;“课外书屋”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教师要作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拟订阅读计划,并分阶段开展阅读指导和阅读后的交流,使课外阅读得到落实。]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五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方法。
3、积累鲁迅的名言。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教 学 过 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可以讲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的意义。那么本组课文中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的?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展开丰富联想„„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千夫:众多的人。孺子:小孩子。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空耗:白白地消耗。无异:没有不同;等同。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三、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