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上册《文章修改学问大》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文章修改学问大》教学设
计
二年级上册《修改学问大》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修改学问大》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二的内容,该通过对文字的增、删、改等操作让学生学会对句子、的修改,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插入、删除、修改文字和恢复错误操作的方法,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以全体学生会熟练操作为目的。围绕这一目标,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想到了语文教学中的修改病句。将小学信息技术程中的《修改学问大》与语文学科中的修改病句或相整合,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程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一时主要是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汉字输入时遇到的“打错字怎么办”而安排的一节针对中字、词修改的练习。本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打开保存的文字;(2)利用光标移动删除、插入、修改文字;(3)恢复错误的操作。本中的范例内容相对偏小、偏浅,针对这一问题,我添加了一些内容,旨在让学生在自主操作练习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学会更多的文本编辑功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键盘的一些功能键,能输入汉字,会打开保存过的画图文,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移动光标的方法。
2.掌握删除文字、插入文字及修改错别字的方法。
3.能够恢复错误的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本的帮助下自主探究,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互助,让相互间的协作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补充;注重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小组合作让学生体会到团结、互助和分享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光标移动的方法修改。
教学难点:学生熟练运用学到的知识点对进行修改。
【教学策略】
针对目前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在教学知识点时,采取先让学生试着解决问题,当全体学生都亲历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演示交流。一方面让水平较高的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对其是一种促进、提高;另一方面其他同学也会在思考摸索之后,渴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之时积极地接受这位小老师的讲解,从而学习掌握好知识和技能。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一旁起主持、引导的作用并适当地对个别知识点进行补充。避免了让所有学生在未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前,教师硬将答案塞给学生,也避免出现让一些自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学生还要听教师讲解的被动枯燥的局面,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前准备】
1.网络教室。
2.准备学生用的文资料。
3.教师制作辅助教学。
【时安排】1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一小段《小小少年》)提问:“这首歌是……?”
师:同学们会唱吗?
师:我非常喜欢听这首歌,还从网上下载了歌词学唱这首歌,可唱歌时总跟不上节奏!大家愿意帮我找找原因吗?
二、知识迁移
打开文
师:请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打开“图画”的方法,打开桌面上的“小小少年”这个文,打开的同学帮一帮你左右的同学。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师:大家看着歌词,跟着音乐一起来唱唱吧!(:播放音乐)
师:我发现大家好像也跟不上节奏啊?
师:什么错误?
指定学生说出自己发现的错误。
师:你们愿意帮老师改正歌词中的错误吗?
三、自主学习
合作探索
(一)组内讨论
制定方案
师:小组里讨论一下,你们打算怎么来修改歌词啊?
指定学生回答自己小组内的方法。
师:我跟大家的想法是一样的,现在我要交给大家一个探索任务。(:出示任务)
指定学生读。
师:执行这个任务是有要求的,请你不出声音认真读要求。(:出示要求)
任务和要求明确了吗?请打开“本”,在它的帮助下开始你们的探索之旅吧!
(二)自主探究执行方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执行探索任务。(鼓励组内互助、小组间互助)
教师巡视,表扬完成任务的小组。
(三)交流汇报大显身手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有的同学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帮助了别的同学。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操作方法。
任务一:删除多余的文字
师:首先交流一下你是如何删除多余的字?
方法一:光标+退格键
指定学生演示讲解。
师:在操作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生答。师补充:我明白了,要把插入点光标定位在要删除的字的后面。那你是如何定位插入点光标的?
生演示自己的方法。(方法
一、用鼠标;方法
二、用上、下、左、右光标移动键。)
(展示:小提示)。
提问:还有其他删除文字的方法吗?
方法二:光标+Delete键
指定学生演示讲解。(师表扬、奖励)
师:我能问个问题吗?光标的位置和上一个同学有什么不同吗?
生答。
师演示,误操作多删除了一个字。提问:我多删除了字,怎么办?
任务二:恢复错误的操作
指定学生说可行的操作。
(展示:小知识)。
师小结:只要动脑筋,我们就能想出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往往更有助于提高做事效率。
任务三:插入漏掉的字
师:那么如何插入漏掉的字呢?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方法?
指定学生演示讲解。(师表扬、鼓励)
任务四:修改错别字
师:错别字该如何改正呢?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生只说出自己的方法。
师:这个思路真清晰!其他同学也是这样修改错别字的吗?
(四)完善操作
及时巩固
师:看,经过同学们的修改,歌词看起来容易多了。我们再来唱一遍这首歌吧!在唱的过程中,同位交换检查修改后的歌词,如果发现还有错误请帮他改正过来。
(五)归纳总结知识梳理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第二中的“修改学问大”,想一想你都会了哪些操作?
生答。(出示知识点)
四、实践操作
师:会了这些操作,你就能做一个小编辑了,请小编辑们打开“E:我是小编辑”文夹,看看谁最先过关。
学生尝试利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对进行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作品,让学生在评价作品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
六、拓展运用
师:除了堂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也存在着很多错别字,(展示)希望大家也能像在堂上一样发现它们,并且身体力行的改正它们,让错别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尽快消失。
第二篇: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修改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观察物体,做一做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1(前面)、2(后面)、3(左面)、4号(右面)。
教具学具:每个小组一个玩具卡车,电脑课件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电脑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积极的猜测。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会猜到,此时教师又出
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预设:
1、看后面和侧面不好辨认。
2、正面看得清。)师: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预设: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师:看来,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拍照片这个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同班同学的照片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探究新课做好铺垫。】
二、探究学习,感知体验。
1、原位观察。
师:请各组的组长把小卡车放在桌子中间,车头对着1号座位的同学,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请每个小组的四个同学观察桌上的小卡车,观察时身子坐正。请问,你坐在这个位置,看到的小卡车是什么样子的?让不同方位的学生语言描述在其位置上观察到的不同形状。
(预设:
1、前面的学生:我看见的是小卡车的车头、车头前面有两个大灯、有挡风玻璃…..2、后面的学生:看见的是小卡车的车箱的后盖子
3、左右侧面的学生:看见的是小卡车的车门、两个轮子、车厢侧面……)
2、换位观察。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学生交换座位观察后问,你现在看到的小卡车又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卡车又是什么样子 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
3、交流反思。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小卡车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小卡车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从不同角度拍的小卡车的图片。
师请站起来的同学说明,从自己的角度看见的和电脑出示的是一致的。
继续出示不同角度拍摄的图片,让学生辨认,请看到的和图片上的相同的同学站起来。
4、尝试总结。
师:通过我们从不同位置对小卡车进行了观察,然后和电脑出示的照片的进行了对比,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预设;
1、我在1号座位,看见的是小卡车的前面,我只看到了小卡车的车头、车灯、玻璃…..2、在2号座位,我看见的是小卡车的后面,所以看见的是小卡车的车厢的后盖子…..3、我在小卡车的侧面和前后面的同学看的不同…….)
师:同学们,同一辆汽车,为什么大家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预设:
1、汽车的前面和后面本来就不一样。
2、那是因为我们有时的是汽车的前面,有时看到的是汽车的后面。)
师:那说明,我们观察小卡车的方向一样吗?(不一样)在这个观察过程中,谁的方向没有变?(小卡车的方向没有变。)
师:正因为小卡车方向没有变,同学们观察的方向一直在变,所以我们观察汽车的方向也一直在变。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预设: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形状也不一样。)
老师板书结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主
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本环节分成四个小环节,首先让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描述所观察到的小卡车的样子,使小组内其他学生产生好奇,“怎么和我观察到的小卡车不一样的 呢?”其次通过交换位置观察小卡车,让学生亲身去换位观察,初步体验到位置不同,看到小卡车的样子是不同的;接下来,教师依次出示四幅不同方位的图片,让不同方位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进行对比,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最后,引导学生得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这样一个结论”。这样设计由静止的观察到动态的观察,由实物观察到图片对比,形象直观,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三、组织活动,内化新知。
教师出示玩具洋娃娃,在教室中间合适的高度摆好玩具洋娃娃,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离开座位分别从洋娃娃的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并要求同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洋娃娃是什么样的。
(预设:
1、我们站在正面,看到洋娃娃的前面有耳朵、发卡、眼睛、微笑的嘴、裙子、两条腿、两个胳膊。
2、我们站在后面,看见了洋娃娃的后脑勺、两个小辫、裙子、后脚跟。
3、我们站在侧面,看见了洋娃娃的一个小辫、一只胳膊、一条腿、还有侧面的裙子。)
请同学自己对刚才的观察进行简单的小结。
【设计意图:《标准》中指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等系列活动,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去发现、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在此环节,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放手让学生分别从洋娃娃的正面、后面和侧面观察,并把刚才看到的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就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学会思考。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四、解决问题,运用新知。
1、下面哪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2、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3、在书上完成67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练习中设计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一些判断和选择,及时地巩固,进一步培养理解和运用意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五、拓展运用、课外延伸。
师:课外时间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学校前操场上的雕像,把从不同方向看见的雕像画下来,第二次上课时投影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学校前操场中间的雕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之一,让学生把从不同方位观察的形状画下来是对学生能力的综合应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生跃跃欲试。在展示评价学生作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幅画是在什么位置观察并画出来的。此环节让学生经历了从看图找“物” 到看“物”画图的提高性学习活动。】
南漳县城关镇实验小学 徐清
第三篇: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修改
认识时间
一、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谈话:大家听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钟表的声音)我们已经上二年级了,大家是不是按时起床、上学、睡觉呢?请观察这是XX同学上课的时间,你会认读吗?(多媒体出示教材例1主体图)(生:8时多)8时多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有关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认识钟面
师:我们要想认识时间可离不开钟表这个朋友,那老师就为你们每两人准备了一个钟表模型,请你们把它拿出来,好,仔细的观察一下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什么,想好后说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讨论)
师:好,说完了吧,老师这准备了一个大的钟表模型。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到前面指给大家看看。谁想来?
生:钟表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1到12个数字,有12个格。生:我看间钟面上有时间还有分针,还有1到12个数字,后面还有1个小格子。
师:还有小格子,好,那刚才有同学说有12个大格,谁能到前面数数有哪12个大格。好,你来。
生:1,2,3,4,5,6,7,8,9,10,11,12。
师:好,这12个大格你们也数出来了吗?
生:数出来了。
师:那我们来看,钟面上除了有12个大格以外,还有什么?
生:钟面上还有小格子。
师:小格子,指1个小格子?这是1小格,还有什么?
生(手指钟面):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师:你数的真不错,没错,像这样的小格,你们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在你的钟表模型上,找两个小格给同桌看一看?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这一大格间有几个小格呢?有知道的你说说。
生:有5个小格。
师:那是不是五个小格,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可以和屏幕一起数,声音大一点。(课件演示一个大格有五个小格)
生:2,3,4,5。
师:原来1大格间,确实有5个小格。那整个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们有信心把它数好吗?
生:有。
师:这回我们比比,看谁数的最仔细。
(学生数)
师:谁告诉大家,你数出多少个?
生1:我数的是60个。
师:都数的是60个是吗?
生:是。
师:那你是怎么数的?
生:我是一大格,一大格数的。
师:你给大家上前面数数,我们看看她是怎么数的?
生:5 师:从12开始数,到几?
生:到1 生:5,10,15,20,25,30,35,40,45,50,55,60。
师:数的不错,谁和他数得一样,你们像她这样数会数吗? 生:会。
师:自己再数一遍。
(学生数)
(课件演示:钟面上有60个小格)
认识1分,几分
师:钟面上一共有这样的60个小格,(课件演示: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那我们看分针走了1小格是几分啊?(课件演示)
生1: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师:不错,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两小格呢?你说?
生:分针走两小格是2分。
师:那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
生:分针从12走到1是5分钟。
师:是的,走到1是5分钟。那分针如果从12走到2是几分?
生:12走到2是10分。师:对,分针从12走到2是10分钟。如果分针继续走,走到3。多少分?
生:分针从12走到3是15分钟。
师:对,分针从12走到3是15分,如果分针继续走,走到4是多少分呢?走到5是多少分?走到6、7、8,9、10、11、12各是多少分,你知道吗?
生:知道。
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同桌说说)师:谁想给大家说?
生:分针走到4是20分钟,分针走到5是25分钟。
师:谁想接着说?
生:分针走到6是30分钟。······
师:60分钟,这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多少分?
生:60分。师:真不错,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课件演示: 分针走一圈是60分)读时间
我们认时间的时候,不仅要看分针,而且要看谁?
生:时针。师:好,下边我们一起来认认时间,这是几时?
大屏幕出示钟表。(5时)生:5时。
师:好,继续,这是几时呢?(出示:5时5分)来举手回答,你说说吧?
生1:是5时多。
师:你呢?
生2:是5时多。
师:你们都同意是5时多吗?
生:同意。
师:好,分针,时针继续往下走。(出示:5时40分)这还是几时多?一起告诉老师?
生:5时多。
师:那你怎么看出来是5时多的?你说。
生:时针指向5和6的中间,还没有指到6,指到5和6的之间,所以就是5时多。师:时针指在5和6之间,就是5时多。我们继续看,这是几时多?(出示:6时10分)
生:6时多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是6时多多少分呢?好,有知道的,那自己想好了,说给同桌听一听,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
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两大格是10分钟。
师:都说完了,这么快,老师看一看,那谁能告诉大家这是多出多少分。你说吧。
生:多出10分钟。
师:怎样想的?
生:因为一大格是5分钟,两大格就是10分钟。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这是几时几分?你说?
生:6时10分。
师:都同意是6时10分吗?
生:同意。
师:真了不起,认对了,我们继续看。这是几时几分呢? 师:这是几时几分?(出示:8时30分)生:这是8时半。
师:你说。
生:这是8时半。
师:我们还可以说成8时多少分?
生:30分。
师:对,8时半也就是8时30分。再看,这个时间可难,谁认出来了?(出示:4时55分。)
生:5时55分。
师:还有什么不同意见,你说说?
生:5时55分。
师:都认为是5时55分吗?就没有不同意见,你说说?
生:这是4时55分。
师:那你说说怎样想的,为什么是4时55分呢?
生:因为那个时针快指到5,然后那个分针指到11,所以就是4时55分。
师:好,我们来看。时针在4和5之间,接近5,到5了吗?
生:没有。
师:所以我们说它是4时多,分针指向11,所以我们说它是4时55分。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4时55分,还差多少分就是5时了 ?
生:差5分,师:4时55分也可以说成差5分5时。谁能这样说说?
生:差5分5时 总结读时间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认识这么多时间,那你是怎么认识时间的,谁想给大家说一说,生:我是先认识钟表,再认识钟表上的1小格是1分钟,再认识1格是5分钟,数学老师教我们了5,10,15,我就这样数了就认识时间了。
师:你刚才说1小格1分,走1大格是5分,说的是分针,那时针呢?
生:时针,分针走1圈时针就走了1格。
师:你知道的真多,谁还想说说,你怎么认时间的?
生:因为数学老师教过我们,分针走1小格是1分,然后那个时针走1大格就是1个小时。
师:我们看几时几分,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指向几,我们根据走1大格是5分,来确定是多少分,这样我们就知道是几时几分了,你们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学会了认时间,你们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我们一起听1分钟的歌曲。(放歌曲,同时屏幕钟表钟表计时一分钟)(听歌曲)
师:歌还没有听完呢,1分钟的时间就到了。那你觉得1分钟的时间怎么样?你说说。
生:我觉得1分钟的时间很快。
师:很快,的确,1分钟的时间快的连一首歌都听不完,虽然一分钟很短暂,但只要你不浪费他,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希望大家能珍惜每一分钟,做时间的小主人,能做到吗?
生:能。写时间
我们会认时间了,现在你知道XX上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出示导入时的时间8:05)生:8时5分 师:你能把这个时间写下来吗?试着写在练习纸上
(展示学生作品)那么这个时间在电子表上怎样表示呢?我们来看,因为是5分,不满10分,所以我们在小圆点右边的第一位,添写一个零。(板书:8:05)这个时间我们还可以写做8时05分。(板书:8时05分)像这样的时间,你们会写吧。
生:会。(出示8时30分、8时45分钟面图)
师:先认一认时间,然后再把它写下来。
(学生答题)
(展示学生作品)8:30也可以说成8时半 8:45可以说差15分9时 认识1时=60分
师:时针和分针是一对好朋友,时针走,分针也走,现在请你再次观察屏幕上的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男生观察时针,女生观察分针
(播放课件)
(1)男生汇报: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小时(2)女生汇报:分针转动了一圈,是60分(3)研讨:刚才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动了一圈,是60分,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同时停,你有什么发现?
(生:1时=60分)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又同时停,虽然他们所走的路程不同,但他们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1时就等于60分。谁给大家读一遍?好,你来读。
生:1时等于60分。师:反着读,谁还能读?你读?
生:60分等于1时。师:不错,1时等于60分,60分等于1小时,红红也知道了,而且他做什么事情都知道看时间了。现在我们来看看,红红每个时间里,都在干什么吗?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练习二十三第1题 红红的一天 自己先说一说,生说 第一幅谁来说? 生:7时5分,红红在刷牙 ······
2、连一连 练习二十三第2题
2、你能在钟表上播出下面的时刻吗? 表格出示:上午预备时间:7:50 中午放学时间:11:20 下午放学时间:4:25 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无处不在,现在咱们来看,这是在哪?
生:天安门广场。
师:北京天安门前,这是XX日北京天安门前升国旗的时间。谁认识这个时间?
升旗 降旗
师:再看这是一张北京西到郑州的火车票,你知道是几时几分开?
师:我们再来看,有时在运动赛场上,时间显得更为重要,你们看这是谁啊?
生:刘翔。
师:有关刘翔你都知道什么啊?你说。
生:我知道刘翔叔叔跑的很快。
师:跑的很快,对,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他以12秒91的成绩赢 得了冠军,那这里的秒也是一个时间单位,有关秒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好不好?
生:好。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了时间,你都有哪些收获? 短短一节课的时间你们的收获真不少,这是你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结果!相信在生活中你们都能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做时间的小主人!
第四篇:《包装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敦煌市北街小学 秦宁远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表面积,并比较出最节省的包装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1、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方法。
2、灵活、快速地找出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图片。(课件出示常用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盒)。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包装。其实呀,包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最先吸引我们的注意,那么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这些都是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二、组织新课,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明确求礼物盒的包装面积就是求礼物盒盒的表面积。
这里有一个礼物盒,老师现在很想知道,如果要包装这个礼物盒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的问题,就是求礼物盒表面积的问题。(出示课件强调接口处不计)
2、合作探究,发现两盒礼物最节省包装纸的方法。
现在要把2盒礼物装成一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
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纸盒和你的小组成员一起拼一拼、摆一摆,看看有哪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接口处不计)
小组展示研究成果。
有多少种不同的包法呢?
小结:三种包装方法,分别是大面重合、中面重合、小面重合。(课件演示)
提出问题:猜猜看,哪一种最节省包装纸?
通过计算验证
课件出示礼物盒的长、宽、高,用你喜欢的方法开始计算。结论: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就越小,包装纸就越节省。
3、三个盒子时,如何包装?用得出结论去完成。
4、展示交流
5、小结计算方法。
三、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一包纸巾形状是长方体,它的长8厘米,宽5厘米,高2厘米。把10包纸巾包装在一起,可以怎样包装?你认为哪一种包装方案比较合理?需要多少包装纸?(包装纸的重叠部分忽略不记)
2、学生设计方案并汇报
3、说一说哪种方案更节省包装纸?计算验证。
四、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就越小,包装纸就越节省。
第五篇:《学问和智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和联系,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的观点。
2.反复诵读,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比喻论证的方法,品味文中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3.正视自己的学习现状,注重培养能力,做个快乐的读书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法一: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造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
方法二:大家知道“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来历吗?谁来给大家讲讲?
1、学生或老师讲这个成语的来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2、赵括对于如何用兵打仗的学问应该是很高的,可为什么最后失败了呢?(学生回答)师:那究竟什么是学问,什么是智慧,学问和智慧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曾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走进他的《学问与智慧》,来共同寻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
过渡:这是一篇议论文,读议论文首先要读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那罗家伦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一个怎样的观点?
1.速读课文,找出或概括出每一节的中心句。(每一段作者都阐述了什么观点)(1)提示:中心句就是能表达一个文段观点的句子。中心句在文段中的位置也有四处:开头、结尾、中间、自己概括。找中心句要从理解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可以利用文段中的提示性词语,有的过渡句中隐含着本段的中心句,往往上半句是对上段的概括,下半句才是本段的中心句。
(2)指名回答,共同探讨,明确: 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著书、读书都要智慧)第5段: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2.这些句子中,哪一句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找出最能表达作者重要观点的句子。提示: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有四种:开头、结尾、中间、自己概括。
明确: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阐明学问与智慧是不同的,分析学问不能离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都是为了提出“我们需要学问,但我们更需要智慧”的观点。3.师在此基础上理清思路,字幕出示: 中心论点:
我们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 学问与智慧的区别(1、2节)学问离不开智慧(3、4节)学问与智慧的关系(3—6节)智慧也离不开学问(5、6节)
4.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先谈学问与智慧的区别,后谈联系呢?
明确:作者是针对当时不少人不辨“学问”与“智慧”差别的认识误区,所以先对二者作准确的阐释,再谈两者的辨证关系。既体现了议论文的背景性、针对性,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即从对事物的个体了解到对事物间关系的把握。这样处理,文章的层次感清晰,理解了这两点,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会受益无穷的。
三、了解什么是学问与智慧。
这篇文章讲的是学问和智慧,那什么是学问,什么又是智慧?(学问是自己从书本上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智慧就是把这些学来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
师:请同学们花两分钟时间精读课文第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理解学问和智慧的,不过文中是以比喻的方式进行阐释的,要求同学们用平实的语言分别给学问和智慧下定义。(生精读课文2分钟)
生1:学问是积累的知识,智慧是发现和创造的能力。生2:学问是一种工具。
师:将两个同学答案组合起来就是我们要的定义。学问是人生必备的工具,是知识的积聚。学问是工具(板书),这积聚的知识是用于创造成功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能力(板书),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这在文中的一些语句可以得到印证。师(抽句朗读):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学问好比是铁„„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智慧是炼钢的电火„„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
四、理解作者运用了什么论据(或论证方法)来论证的自己的观点的。师:这里有四个问题:①为什么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②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见得有学问?③为什么学问离不开智慧?④为什么智慧离不开学问?分别由一至四组同学来完成,各组同学花两分钟时间精读相关段落,然后小组讨论作者用哪些事例和道理来论证这一观点,再举一个课外的例子或名句进行补充论证。(生先默读两分钟,再小组讨论。)提示:如学生只是读出文中支持这一观点的语句,先肯定其找得准确,同时要指出不宜照读,应该用概括性语言回答课文是如何论证的。参考:
①为什么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
文中举了知识渊博但食古不化、食古不化的人(这中人在西洋被称为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被称为“两脚书橱”)的例子来议论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
例: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自然就有学问,但他缺乏智慧,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因而导致不能进学甚至不会营生,落了个悲惨命运。
赵括熟读兵书,但没有实战的智慧,被后人戏为“纸上谈兵”。②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见得有学问?
文中举了庖丁解牛的例子来议论有智慧不见得有学问。例:远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发明了生产工具、火的应用等。还有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金字塔、赵州桥等宏伟建筑。甚至在日常生产中无处不闪现着劳动的智慧。
③为什么学问离不开智慧?
文中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的例子,赫胥黎、爱因斯坦的例子以及没有智慧的书来论证学问离不开智慧。还有对比论证: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做对比论证,增强说服力(第4节以“没有智慧的书”以对比论证的方法来阐述著书、读书都需要智慧,以此来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
例:一个老板让两个大学生上街买豆子,结果甲是按老板吩咐一件跑一遍,为简单的几个问题连跑了几趟市场;而乙回来的时候是带回了有关豆子的所有行情。学问离开了智慧只能当跑腿。
④为什么智慧离不开学问?
文中采用浮光掠影、肥皂泡、建筑材料等比喻来论证智慧离不开学问。例:三国时,吴国猛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缺少学问,每次讨论国家大事时,像一根木头似的,不知该说什么。后来在吴王孙权的劝导下,渐渐接触了书籍,最终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
小结:课文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对比论证(几乎每节都有,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学问:工具 两者区别 智慧:能力
有学问未必有智慧学问离不开智慧(摆事实、讲道理、对比论证)两者关系
有智慧不见得有学问智慧离不开学问(比喻论证)
五、赏析语言,深入理解比喻论证的作用
过渡:罗家伦是饱学之士,也是有大智慧的人,行文之际,论证严谨缜密,旁征博引,语言形象生动,蕴涵着哲理,充满了智慧。1.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品读这些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学生读、品)提示:(1)将学问比作滋养人生的原料(没有加工制造的原料)、铁,将智慧比作陶冶(烧之陶器或冶炼金属)原料的熔炉、炼钢的电火。用精彩的比喻阐释了学问是积累的知识,智慧是发现、创造的能力,化抽象事理为形象解说,通俗易懂地揭示了两者的区别。(2)把学问比喻为“建筑材料”,把智慧比喻为“建筑师的匠心”,形象地说明了二者之间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关系。深入思考:紧密联系,又相辅相成,且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剪裁的衣料服装设计师的妙思;张满的弓,弦上的箭。)
(3)将“有智慧的书”比喻成“珠玉”“斧凿”,形象地揭示了这种书有思想光辉,充满智慧与灵性,对读者有启发。
(4)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浮光”、“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瞬起瞬灭。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珍珠泉的泉水”,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对比鲜明,比喻形象生动、贴切恰当,有很强的说服力量。(5)齐读第五节中“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最为精澈,最为宝贵。▲强调:比喻论证不同于修辞格中的比喻,作为修辞方法的比喻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力、感染力;而作为说理手段的比喻论证则是为了明辨事理,增强语言的说服力。第四节中仅仅是比喻,而非比喻论证。
2.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值得仔细地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的积累训练,是阅读的重要任务。
例句: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朱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的从水底上涌。(先品,把握该句的特点,再造句子)仿照该句,从“友谊•理解”、“成功•失败”、“幸福•苦难”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造一个句子
提示:唯有从理解中产生的友谊,才不是春天易谢的花朵;他永远如松柏一般,四季常清。
六、正视现实,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的仿句真精彩,说明你们在用智慧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1.真正理解了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再来正视我们教与学的现状,你或许会有深入的思考,或许会有新的发现,也或许会产生新的疑惑„„请四人一组进行交流。(要善于运用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提示:(1)启示:既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努力成为一个博学多能的人。不做纸上谈兵的“有学问的笨伯”,而要做有渊博学识、有睿智思维、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智者。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来自于他掌握的知识的多少:掌握的知识多,这种能力就容易培养,且持久,且能影响并决定人的发展。
善学习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知识奥秘的金钥匙。知识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我们先要有知识,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能力,就得先积累知识。
(2)如何正确看待繁重的课业负担?(用作者关于“学问”与“智慧”的论述,用自己的独特思考)
提示:教学方面: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要用自己的智慧处理教材,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走出题海。
学习方面:熟能生巧,有些知识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获得。
既然存在,回避不现实。与其抱怨,不如用智慧去笼罩作业、处理作业。人要作业“死”,作业就“死”;人要作业“活”,作业就“活”。3.布置作业
同学们,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掌握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够的,应当善于使知识不断的发展。”而我们的身边存在这样一种人:平时考试独占鳌头,碰到实际问题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请你写一封信给这样的人,用你的论述让他转变观念,努力成为一个“高分高能”的人。
要求:观点要有针对性,说理要有条理性,恰当运用文中的语句。
五、总结全文,砥砺人生
同学们,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我们要把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老师送给大家12个字:飞扬智慧之魂,畅游学问之海!我把黄征演唱的《奔跑》歌词做了些许调整:把浩瀚的智慧装进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有智慧相帮,也定会“直挂云帆济沧海”!(播放歌曲,宣布下课。)
雷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