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剧作基础》教学大纲
大理学院艺术学院技法课教学大纲·2014版
《剧作基础》技法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剧作基础 课程编码:26132A06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开课学期:3 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理论课 24 学时,技法课学时)课程学分:3分 先修课程:无要求 并修课程:无要求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动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动画从内容到形式、制作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并发展为一个产业。剧本也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创作工作。该课程主要讲授剧本创作在动画制作的作用、剧本类型和经典剧作欣赏。本课既有理论方面的学习,又有实践性,并注重技能技巧训练。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剧本创作的设计,培养学生写作剧本的能力。
二、课程教育目标
剧本写作是艺术设计/动画专业方向学生的基础课程。和分镜头、原画设计一样,剧本写作也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创作工作。通过本课程系统的理论讲授和严谨的课题作业训练,使学生了剧本创作是如何运用到动画中,认识和掌握在进行剧本创作需要准备的前期工作,掌握剧本创作的发放;熟悉剧本的类型;通过研究国内外经典分镜欣赏与分析、制作,对国内外动画以及电影剧本的创作的启示;掌握分镜头设计步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动画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课程单元一 剧作的基本概念、动画语汇、创作的途径、构思等(理论讲课)【教学内容】 1.剧作的基本概念。2.动画语汇。
3.创作的途径、构思。
大理学院艺术学院技法课教学大纲·2014版
【教学要求】
1.掌握剧作的基本概念。2.熟悉动画语汇。3.了解动画剧本创作流程。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结合作品欣赏、学生实践 【学时】理论课 12 学时,技法课 0 学时。
课程单元二 动画种类、模板、发展与分析(理论讲课、技法训练)
【教学内容】
1.讲解动画种类、模板。2.分析动画剧本的发展。【教学要求】 1.掌握动画模板 2.熟悉动画种类 3.了解动画剧本的发展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结合教学示范及作品赏析,学生实践 【学时】理论课 6 学时,技法课 12 学时。
课程单元三 写作风格(理论讲课、技法训练)
【教学内容】 1.讲解写作风格。2.讲解情感化写作。3.讲解概念化写作。4.讲解人物写作、喜剧写作。5.讲解利用声音写作、实验性写作。【教学要求】
1.掌握情感化写作、概念化写作、人物写作。2.熟悉多形式的写作方式。3.了解多种不同的写作风格。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个别辅导 【学时】理论课 6 学时,技法课 12 学时。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一)考试范围:随堂考试。根据命题,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短片动画剧本的创作。考试时间90分钟,完成1000-2000字的剧本创作。要求作品符合剧本的格式、适合动画拍
大理学院艺术学院技法课教学大纲·2014版
摄、故事起承转合完整,有特殊视角。
(二)考核类型:技法课考核类型。
(三)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计,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其它说明
美术技法课程的成绩评定按2008年学校评估前制定的方案执行,即:必修课由同专业二位以上教师进行分别评分,并将二人的平均分记入学生成绩的70﹪内;选修课则由任课教师自行评分。
六、参考资料
《剧本创作》,韦尔斯著,大连理工大出版社,2008年1月1日出版。《影视动画剧本创作》,葛竞著,海洋出版社,2005年2月1日出版。
课程负责人 :杨岚
系室负责人:邵科 学院领导:赵全胜
第二篇:《电影剧作写作基础》摘要
《电影剧作写作基础》摘要
第一章 电影剧本是什么?
一部电影剧本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它象名词(noun)──指的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在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去干他或她的事情。所有的电影剧本都贯彻执行这一基本前提。一部故事片是一个视觉媒介,它是把一条基本的故事线加以戏剧化。如同所有的故事一样,它有一个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
所有的电影剧本都包括这一基本的线性结构。我们把这一电影剧本的模式称之为示例。它就是一个模特儿,一个式样,一个构思的规划。
第一幕,或称开端一个标准电影剧本的篇幅大约有120页,或长两个小时。不论你的剧本全用对话、全用描写,或两者兼有之,均可按一分钟一页来计算。电影剧本中的一页等于银幕时间一分钟。第一幕是开端,可看成建置(setup)部分,这是因为你要用30页左右的稿纸去建置(确定)你的故事。你应该用大约十页的篇幅来让读者明白谁是你的主要人物,什么是故事的前提,故事的情境是什么。在第一幕结尾处要有一个情节点。所谓情节点就是一个事变或事件,它紧紧织入故事之中,并把故事转向另一方向。这一事件一般出现在第25~27页之间。
第二幕,或称对抗 第二幕是你故事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在剧本的第30页至90页。它之所以称为电影剧本的对抗部分,是因为一切戏剧的基础都是冲突(conflict)。一旦你给自己的人物规定出需求(need),亦即在剧本中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他的目标是什么,你就可以为这一需求设置障碍(obstacles),这样就产生了冲突。第二幕结尾处的情节点一般发生在第85页至90页之间。
第三幕,或称结局 第三幕通常发生在第90页至第120页之间,是故事的结局。故事是如何结束的?主人公怎么样了?他是活着还是死了?他是成功还是失败了?等等。你的故事需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以便使人理解并求得完整。
戏剧性结构可以被规定为: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或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局。
第二章 主题
当我们谈论电影剧本的主题时,我们实际谈的是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动作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人物,就是遇到这件事情的人。每个电影剧本都把动作和人物加以戏剧化了。
每个故事都有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每个电影剧本都有个主题。第一步是寻找主题,寻找主题应从寻找一个动作和一个人物开始做起。下一步是扩展你的主题,赋予剧本中的动作以血肉,把焦点集中在剧中人物身上,这样就扩展了故事线和突出了细节。要想方设法去收集素材。
调查研究会给你一些想法,使你对人物、情境和故事发生地点有所认识。它还可以给你一定程度的信心,从而使你始终能高于你的主题,让你站在选择的高度而不是强求或无知的地位上去处理这一主题。
如果你已经清楚了自己电影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你就可以为你的人物规定需要,然后为实现这一需求设置种种障碍。第三章 人物
人物是你电影剧本的根本基础,它是你故事的心脏、灵魂和神经系统。在动笔之前,你必须了解你的人物。
对人物进行性格划分。首先,确定主要人物。然后,把他(她)生活的内容分成两个基本范畴:内在的生活与外在的生活。
所有的戏剧性人物都在三个方面相互作用: 1)在争取他们的戏剧性需求过程中所经历的冲突。
2)他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敌对的、友好的,抑或是冷漠的。3)他们内在的相互作用。
怎样使人物既真实有多个侧面?把人物的生活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职业的(Professional)生活部分,个人的(Personal)生活部分,私生活(Private)的部分。
弄清楚人物的需求,一旦你确定了人物的需求,你就能对这些需求设置障碍。戏剧就是冲突。你必须弄清楚你人物的需求,然后才能对需求设置障碍。
人物的实质是动作。你的人物实际上是他所做的事。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剧作家的责任就是选择一个视觉形象或画面,用电影化的方式使他的人物戏剧化。动作就是人物。对话是人物的一种机能。对话是和你人物的需求、他的希望与梦想相互联系的。对话必须把你故事的信息或事实传达给观众。它必须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它必须提示人物。对话必须展现人物之间和人物内部的矛盾冲突,以及展现人物的感情状况和性格的独特之处。对话来自于人物。
第四章 构成人物
你怎样才能把对一个人物的零碎和杂乱无章的想法变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呢?怎样才能把他变成你能与之结为一体的人物呢?你如何给你的人物“注入生命”?如何去构成你的人物呢? 你如何给你的人物“注入生命”?如何去构成你的人物呢?
首先,要创作人物的来龙去脉(context)。然后把内容注入其中。确定人物的需求。人物就是观点——即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这是一种来龙去脉。我们都具有某种观点——要保证你的人物具有个人的和独特的观点。你创造了来龙去脉,内容就随之而来了。人物还是一种态度。这也是一种来龙去脉,是展现人物观点的一种感情和行动的方式。你越能清楚地确定人物的需求,就越容易给这些需求制造障碍。这样就产生了冲突。这有助于你创作一条紧张而富于戏剧性的故事线索。这在喜剧中也是一条卓有成效的规律。确定人物的需求,然后针对这一需求制造障碍。你对你的人物知道得越多,在故事结构中创作的尺度就越宽。人物还是个性。每个人物从视觉上都显示出一种个性。人物还是行为。人物的实质就是动作——什么样的人干什么事。行为是动作。行为向你揭示很多东西。人物还是我所谓的启示。在故事进程中我们了解到人物的一些事情。动作即是人物!一个人的所为,而不是他的言谈,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五章 创造人物
写剧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先有了想法,然后按照这种想法去创造人物。写剧本的另一种办法是创作一个人物;从人物身上会产生出需求、动作和故事。要记住,剧本的主题是动作和人物。我们已经有了人物了,现在该去找动作了。这是一个漫无目的的创作过程。我们提出一些想法,做出修改,重新安排,也犯错误。我刚说了一件事,接着又反驳了自己。不要着急。我们在寻找一个特定的结果——一个故事。我们必须使自己“找到”它。这是一个创作过程,混乱和自相矛盾是在所难免的情节点。它必须是一个能“钩”住动作转向另一方向的事变或事件。
第六章 结尾与开端
请记住,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的结局。这就意味着你的故事是从开端向前发展到结尾。你应该用10页(10分钟)向你的观众或读者介绍三件事:⒈谁是你的主要人物?⒉戏剧性的前提是什么──亦即故事讲的是什么?⒊戏剧性情境是什么──意即围绕你故事的戏剧性情况是什么?
当你开始动笔时,你必须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结尾。
你的故事总要向前发展──它沿着一条途径、一个方向、一条发展线,从开端到结尾。方向就是一条发展线,一路上遇到一些事情的途径。知道你的结尾。你不必知道具体的细节,但是你必须知道结尾发生了什么事。
结尾与开端是相互联结的,这一原则可适用于电影剧本。
所以一个结尾始终是一个开端,而另一个开端也就是另一个结尾。如同生活一样,电影剧本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相互关联的。
结尾和开端犹如一枚银币的两面。一定要仔细地选择,从而戏剧化地构成你的结尾。
当你知道了你的结尾.你可以有效地选择你的开端。
开端的方法有: 一系列具有强烈视觉感染力的、令人兴奋的连续镜头,一下子“抓”住观众;可以以一种速度极快的解说式的镜头去建置剧中的人物。
第七章 建置
电影剧本中的一切都是互相夫联的,所以从一开始就要介绍你故事的组成部分,这一点是首要的。你有十页的篇幅去抓住或钩住你的读者,这样一来,你就必须立刻建置你的故事。你必须以视觉的方式把故事中的信息建置起来。读者必须知道:谁是主人公,故事的戏剧前提是什么——也就是故事要讲的是什么,以及戏剧性的情境——围绕动作的境况。
第八章 段落
电影剧本是由一系列的元素组成的,可以把它比作一个 “系统”,即很多互相关联的独立部分有秩序地加以安排成 一个统一体或整体。电影剧本象一个系统,它由若干特定的部分组成,这些 部分是由动作、人物和戏剧前提联系和统一起来的。我们是 通过它能不能“发挥作用”或作用发挥到什么程度来对它加 以衡量或评价的。一个电影剧本做为一个“系统”,是由结尾、开端、情节点、镜头与特技效果、场面以及段落构成的。这些故事的诸元素由动作和人物的戏剧性推动力统一在一起,按照特殊的方式加以安排,然后从视觉上展示出来,从而创造一个整体,就是众所周知的“电影剧本”──用画面叙述的故事。
段落(scquence)1.是电影剧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电影剧本的骨架或脊梁骨;它把所有的东西串在一起。它是统一在单一思想下的一个单元或一个戏剧性动作的单位。段落是电影剧本的骨架,因为它把一切都安排妥贴。你可以直接地把一些场面“串”起来或“挂”起来,从而创造成一大段戏剧性动作。用单一的思想把一系列场面连结或联系在一起,并有明 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它就是电影剧本的一个缩影,就好比一个单细胞亦包含着一个宇宙的基本特点一样。它是理解如何写电影剧本的重要的概念。它是电影剧本的组织框架,是形式,是基础,是蓝图。
第九章 情节点
情节点,它是一个事件,它“钩住”动作,并且把它转向另一方向。它把故事推向前进。它们是你故事线上的锚。在你开始动笔之前,你需要知道四件事:结尾、开端、第一幕结尾的情节点,以及第二幕结尾的情节点。每部电影都有情节点。了解和掌握关于情节点,是电影剧本写作的基本要求。每一幕结尾的情节点是戏剧动作的环节;它们把一切都串在一起。它们是每一幕的路标、目的地、目标或指定点——是戏剧性动作的链条中的链环。
第十章 场面
场面是你剧本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在场面里发生某件事情──发生某些特殊的事。它是一个动作的特殊单位──是你讲故事的地方。良好的场面产生良好的电影。当你想到一部好电影时,你记得的是场面,而不是整部影片。
场面的目的是推动故事前进。场面根据需要可长可短。每个场面都具有两样东西──地点和时间。
每个场面至少向读者或观众揭示必要的故事信息的一个因素。它很少提供更多的因素。观众接受的信息是场而的核心或目的。一般来说,有两类场面:一类是,这里发生了某些视觉性的事情,另一类是人们之间的对话场面。大多数场面是两者的结合。
第十一章 构筑剧本
每一幕都是戏剧性动作的一个单元、或组块。在每一幕中,都是从一幕的开端开始向这一幕结尾的情节点发展。这意味着,每一幕都有一个方向,一条从开端到情节点的发展线。而第一幕与第二幕的结尾的那两个情节点是目的地;它们就是在构筑和结构电影剧本时,将要去的地方.你的故事决定你需要用多少卡片。用卡片是极好的方法。你可以用各种方式去安排场面,和重新安排,增加几张,去掉几张。它是简单、方便而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你以最大的灵活性去建设电影剧本。动作──反动作,这是宇宙的法则。在电影剧本之中,如果你的人物作出动作,而别人或其它物件作出的反动作是能引起你的人物再作出一个反动作。这样他一般就创作一个新的动作,而这又引起另一个反动作。人物作出动作,有人做出反动作,动作──反动作,反动作──动作,使你的故事朝着每一幕结尾的情节点发展。
第十二章 写电影剧本
在写电影剧本初稿时,你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字“写在纸上”的阶段。这时你把一切都写下来。第二阶段。即对你所写的东西作一次冷静、严厉而客观的检查。这是电影剧本写作中的最机械、最没有灵气的阶段。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你要检查一遍你所写的东西,真正把故事写出来。你要进行加工,突出重点,进行润色,或重写一些,让它更精炼一些,使它活起来。
第十三章 剧本的形式
剧本的形式是简单的。实际上它简单到大多数人都试图 把它弄得复杂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加利福尼亚州技术研 究所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曾谈到:“自然的法则是如 此简单,以至于我们必须提到科学思想的复杂性的高度之上 去认识他们。”每一个动作都有相应的反动作。还有什么能 比这更简单呢。第十四章 改编
把一部小说、一本书、一出舞台剧或一篇文章改编成电影剧本跟创作独创的电影剧本是一样的。“进行改编”(to adapt)意味着从一种媒介改变成另一种媒介。改编(adaption)的定义是:“通过变化或调整使之更合宜或适应的一种能力”──也就是把某些事情加以变更从而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造成变化,以便调整得更恰当。换句话说,小说就是小说,舞台剧就是舞台剧,电影剧本就是电影剧本。把一本书改编成电影剧本,意味着把这一个(书)改变成为另一个(电影剧本),而不是把这一个叠加在另一个之上。它不是拍成电影的小说,或者拍成电影的舞台剧。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一个是苹果,另一个是桔子。在电影剧本写作中,你是从一般到特殊,你先找出这个故事,然后收集事实。在新闻报道写作中,你是从特殊到一般;你先收集事实,然后再找出故事。
第三篇: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精选)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号:06052103 2.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基础课之一。本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3.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在教育方针指导下,从师范培养目标出发,重视本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能性强的特点,以理论教学带动写作训练,通过理论教学和写作能力训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掌握写作学基本理论和常用文体写作知识,提高单项写作能力和综合写作能力,学习并掌握实用文体、文学文体和理论文体的写作能力,为从事写作教学、研究和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4.教学要求
本大纲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命题考试的依据。教学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录像观摩为辅。在规定的教学范围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予以补充。
本课程设置题库,实行教考分离,考核方式为考试,成绩为百分制。
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重点和难点,皆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允许调整的幅度为百分之二十。
二、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3学分,约56学时,共讲授1学期。
重点
《基础写作》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 写作理论的变迁 教学目标及要求 了解写作理论的变迁 教学世纪写作理论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 20世纪写作理论的发展脉络 考核要求
20世纪写作理论的发展脉络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古代文论管窥
第二节 20世纪写作理论的发展脉络 思考题
分别阅读一本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出版的写作教材,比较一下它们在关注热点上有什么不同?从中反映出写作理论怎样的发展进程?
参考书目
第二章 写作的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观察方法
2.提高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写作意识 2.观察方法 3.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1.观察方法 2.想象能力 考核要求
1.观察的方法 2.阅读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质
一、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
二、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
三、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
四、写作主体的审美理想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
二、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三、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
四、写作主体的想象能力 第三节 写作客体的构成
一、对象化的自然景观
二、群体化的社会生活
三、个体化的人生状态
四、外在化的人生状态
第四节 写作主客体的关系
一、写作主客体的对照关系
二、写作主客体的同型关系
三、写作主客体的双向建构
四、写作主客体联系的中介
思考题
1.写作主体的素质包括哪几个方面?怎样提高写作主体的素质? 2.观察你周围的同学,写一篇观察笔记。参考书目
第三章 写作的基本流程
教学目标与要求
3.掌握集材、炼意、谋篇、用语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4.提高采集材料、提炼材料、安排结构和使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主题和题材的关系 2.主题的提炼 3.题材的选择 4.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
5.主题的提炼 6.题材的选择 考核要求
1.主题的提炼 2.题材的选择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聚材
一、材料的含义与作用
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三、主题的含义与特性
四、主题的提炼与要求 第二节 运思
一、结构的含义与形式
二、结构的单位与要求
三、语言的功能与素养
四、语言的特性与要求 第三节 行文
一、表达方式的选择
二、文面的设置规范 第四节 改稿
一、修改的意义、任务
二、修改的方法、范例
思考题
1.举例说明实用文章和文学作品在材料使用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
处。
2.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材料的鉴别、选择和使用问题。参考书目
3.试以第二人称的角度,叙述某一公共汽车售票员工作的情景。4.分析台湾作家陈启佑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中的写作技法。
第四章 文学创作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散文、诗歌、小说的写作理论与方法 教学重点
1.散文的审美特征与写作 2.诗歌的审美特征与写作 3.小说的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
1.诗歌的审美特征与写作 2.小说的审美特征 考核要求
1.散文的审美特征与写作 2.诗歌的审美特征 3.小说的审美特征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散文
一、散文的界说与分类
二、散文的审美特征
三、散文的写作 第二节 诗歌
一、诗歌的界说与分类
二、诗歌的审美特征
三、诗歌的写作 第三节 小说
一、小说的界说与分类
二、小说的审美特征
三、小说的写作 第四节 戏剧文学
一、戏剧文学的界说与分类
二、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
三、戏剧文学的写作 第五节 影视文学
一、影视文学的界说与分类
二、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
三、影视文学的写作 思考题
1.何组
2.3.人物
分析。参考书目
1.联系具体的写作经历,论述散文写作如何发现、捕捉散文意象和如合、表达散文意象。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性是如何构成和表达的? 小说写人的细节和情节是如何构成的?生活原型在演变成为小说时可以采用哪些典型化写作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小说写作事例来展开第五章 文章写作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会写文艺评论 教学重点 社会评论的特征 2.文艺评论的特征与写作 教学难点
文艺评论的写作 考核要求
1.社会评论的特征 2.文艺评论的特征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评论
一、社会评论的界说
二、社会评论的类别
三、社会评论的特征
四、社会评论的写作 第二节 文艺评论
一、文艺评论的界说
二、文艺评论的分类
三、文艺评论的特征
四、文艺评论的写作 思考题
1.自选一篇社会评论,分析其类别和写作特色。2.结合读过的文艺评论,谈谈你的看法。参考书目
三、教材与参考书目
1.教材
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参考书目
(1)《作文论》,叶圣陶,商务印书馆,1914年2月
(2)《国文作法》,高语罕,上海亚洲图书局,1922年8月
(3)《文心》,夏丏尊、叶绍钧,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6月
(4)《文章讲话》,夏丏尊、叶绍钧,上海开明书店,1938年4月
(5)《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6)《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吴思敬,北京出版社,1985年11月
(7)《现代写作学,》朱伯石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6年6月
(8)《基础写作概论》,林可夫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9)《写作学新稿》,裴显生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7月
(10)《写作学辞典》,刘锡庆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10月
(11)《写作》,谢亚非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月
年8月
年12月
(12)《电影评论写作学》,李广德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6(12)《中国写作教育家》,张得一主编,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3(13)《名人怎样阅读写作》,李广德、唐承彬,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14)《毛泽东写作艺术论》,程民,海南出版社,1993年11月(15)《写作智慧论》,白嶷歧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16)《写作与文选》,蒲永川主编,西南师大出版社,1995年8月(17)《作文法词典》,陆鉴三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18)《现代实用写作学》,裴显生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
(19)《高师写作教程》,李广德、程民,海南出版社,1997年7月
(20)《论写作技巧》,[苏]高尔基,花城出版社,1980年11月
1984年9月
月(21)《提高写作技能》,[美]威廉·w·韦斯特,福建教育出版社,(22)《写作系统训练》,[美]威尔伯·利维,工人出版社,1987年3
第四篇:摄影基础教学大纲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摄影基础 【课程代码】T07041008 【适应专业】环境设计专业 【授课对象】普通本科 【课程简介】
摄影基础是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辅助设计手段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门技能性课程。主要包括摄影术的起源、诞生及发明初期的几种流派;摄影的概念、特征;数字摄影概论;相机种类、工作原理与主要组成部分、镜头;数字相机;曝光与测光;摄影构图、摄影用光及新闻摄影、生活摄影、风光摄影与广告摄影等专题摄影介绍。【教学目标】
通过对相机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曝光与测光、摄影构图、摄影用光的讲授,使学生熟悉相机结构、掌握曝光基本技能,并初步学会运用摄影构图与用光的基本理论进行实践拍摄。
【参考学时】54学时(理论讲授36学时,实践训练18学时)
【参考书目】
1.胡晶,《摄影基础教程》,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2年 2.刘彩霞,《数码摄影基础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 3.Digital Photo编辑部,《完美摄影161法则:数码单反摄影技巧精粹》,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
4.王晓峰,《数码摄影摄像入门与实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5.林路,《高等院校摄影摄像精品教材:数码摄影新教程》,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摄影简史 §1 摄影术的起源 §2摄影术的诞生
§3摄影初期发明的几种流派 基本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摄影的历史,发展历程以及摄影的不同流派的审美概论。 重点、难点:
熟悉摄影中不同流派的审美基本概念、掌握摄影的历史脉络,数码摄影的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提示:
案例教学法
参考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实践训练无)
第二单元摄影的概念及其特征
§1摄影的概念
§2摄影的生态特征 §3数字摄影概论 基本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掌握摄影的基本概念,生态特征以及数字摄影的概论。 重点、难点: 摄影的生态特征 教学方法提示:
案例教学法
参考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实践训练无)
第三单元相机的构造和使用
§1相机的种类
§2相机工作原理组成部分 §3相机的镜头 §4曝光与测光 §5数字相机 基本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相机的构造与基本曝光测光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相机的工作原理,曝光与测光。 教学方法提示:
案例教学法
参考学时:10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实践训练6学时)
第四单元滤镜
§1黑白、彩色摄影滤镜 §2感光的性能 基本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滤镜的使用,准确熟练使用滤镜。 重点、难点:
感光的性能。 教学方法提示:
案例教学法
参考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实践训练无)
第五单元感光材料
§1传统相机的胶卷种类 §2数码感光的原理 §3不同品牌手机感光的特征 基本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感光材料的使用。 重点、难点:
数码摄影的感光特征与传统胶卷相机的区别。 教学方法提示:
案例教学法
参考学时:5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实践训练1学时)
第六单元摄影构图
§1拍摄点与画面效果
§2稳定空白与三分法
§3前景与背景
§4色调与影调 §5线条与质感 基本要求:
本单元学习摄影的构图技巧。通过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摄影的构图基本原则,并可以开始拍摄作品。 重点、难点:
了解不同摄影主体的构图灵活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提示:
案例教学法
参考学时:11学时(理论讲授5学时,实践训练6学时)
第七单元摄影用光以及摄影专题
§1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要素
§2校园新闻摄影 §3广告摄影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摄影的用光技巧,各类专题熟练拍摄作品。 重点、难点:
校园新闻摄影的注意事项,广告摄影的拍摄要领。 教学方法提示:
案例教学法 项目实践法 参考学时:16学时(理论讲授10学时,实践训练6学时)【考核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考核重点是学生对摄影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核要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拍摄和记录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理解:要求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室内外摄影实践活动。
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摄影内容。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实践形式进行考试,同时结合平时摄影练习课堂小作业和出勤进行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评分以百分制计,上机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20%,出勤占10%。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编写人】徐岩 【审核人】
第五篇:《摄影基础》教学大纲
《摄影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摄影基础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以后学习广告摄影、人像摄影、风景摄影等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方面:对于摄影来说,技术是艺术的基础。摄影基础主要就是解决在摄影创作中的技术问题。本课程主要讲述照相机的基本原理,镜头的选择和应用、光圈、快门的调整、景深的应用以及滤镜的使用、灯光布置、基本的构图原理以及数码摄影、数码照片的计算机处理等。
操作技能方面: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相机进行拍照,并根据摄影创作的目的来确定相应的器材和技术参数。能够使用计算机对数码照片进行艺术加工处理。
三、教学内容结构
1.摄影的基本概念、发展概况和照相机品牌等知识。2.学习摄影的目的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摄影所用的照相机使用及维护常识等内容及其拍摄的技术细节。4.镜头的种类及特性,镜头的使用、维护等常识。5.常用的曝光技术等内容。
6.数码相机的基本使用知识及其后期photoshop处理技术。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
相机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照相机的原理、构造和种类。讲述相机的发展史,机背取景相机、单反相机、旁轴取景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数码相机的构造和原理及各种相机的特点,以及根据拍摄条件来选择适当的相机。并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类相机图片。
重点难点:照相机的原理和各种相机的特点。
思考题:1.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
2.如何根据拍摄内容来选择适当的相机
第二章:照相机镜头及附件
本章主要介绍照相机的主要构件镜头以及常用的附件,如UV镜、偏振镜、柔焦镜、星光镜、去雾镜、色温纠正滤光镜等。讲述镜头的焦距、通光能力、光圈的计算方法以及镜头的类型等内容。
重点难点:镜头的通光能力、光圈的计算方法以及各种滤镜的使用。
思考题:1.镜头的焦点距离和光圈值以及光孔大小的关系
2.如何根据拍摄的内容来选择镜头的类型和相应的滤光镜
第三章:相机控制
本章主要讲述拍摄照片时对相机各项参数的调整。主要是光圈、快门和焦距。不同光圈和快门组合的拍摄效果,以及景深和镜头焦距与光圈之间的关系。测光表的应用。
重点难点:不同拍摄情形对曝光组合的要求,景深的应用。
思考题:1.如何根据拍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曝光组合?
2.景深是如何控制的?
第四章:摄影用光
本章讲述根据拍摄目的来选择光线。光线的方向(正光、侧光、逆光)及其不同的效果。自然光、现场光、人造光的运用。摄影室中人像摄影、静物摄影灯光的布置。
重点难点:各种光线的特点及灯光的布置。
思考题:1.不同方向的光线对拍摄对象的影响
2.如何根据拍摄要求来布置灯光
第五章:摄影构图
构图是摄影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摄影者通过多种方法使取景范围内的各部分协调起来,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使主题突出。本章主要讲述几种常见的构图方法,如布局法、搭框法、大小法、汇聚线法、用光法、主焦点法、重复法等。学生要熟悉构图法则,但不能让其束缚。要打破常规,要有创意,会根据拍摄目的来选择适当的构图。
重点难点:各种构图法的灵活运用及摄影者眼力的培养
思考题:如何利用构图来突出拍摄主题
第六章:人像摄影
主要讲述人像摄影的基本方法。包括实景人像摄影和摄影室人像摄影。讲述光线的应用和缺陷的补偿。
重点难点:光线的布置和人物神态的捕捉
思考题:如何使拍摄出来的人像传神
第七章:几种对象的拍摄方法
本章讲述怎样拍雨景、怎样拍雾景、怎样拍雪景、怎样拍月景、怎样拍夜景、怎样拍
焰火、怎样拍闪电、怎样拍剪影、怎样拍花卉、怎样拍高调照片、怎样拍低调照片、怎样拍电视影像、怎样拍玻璃器皿、怎样使用追随法、怎样拍舞台照片、怎样拍日出与夕照。重点难点:熟练掌握各种对象的拍摄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八章:作品讲评
对作业作品进行讲评。师生共同讨论其优缺点,以达到技巧和审美力的提高。
(二)实践部分
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相机的使用和拍摄技巧,完成布置的拍摄任务。包括人像、静物、建筑及自行创作等内容。
五、教学实施
第一章
相机(2学时)
第二章:照相机镜头及附件(2学时)第三章:相机控制(2学时)第四章:摄影用光(4学时)第五章:摄影构图(8学时)第六章:人像摄影(6学时)
第七章:几种对象的拍摄方法(6学时)第八章:作品讲评(4学时)
六、考核与评价
以专项摄影作业为依据,综合评价学生对摄影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构图、审美的掌握程度。要求所拍摄的作品构图合理、层次丰富、内容有深度、拍摄主体明确。
考核方法:摄影作品技术说明成绩占10%,作品装裱成绩占10%,摄影作品成绩占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