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心得》

时间:2019-05-12 16:0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生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写生心得》》。

第一篇:《写生心得》

写生心得

012300124426 曾德琴

文学院

广设四班

听说要去安徽黄山,江西婺源写生,同学们都高兴极了,一是半个月不用上课,二是可以趁写生的机会好好游玩了,毕竟大学四年就这么一次机会,一次班级同学可以聚在一起的写生之旅,作为一个安徽合肥人,有名的黄山还从来没去过,心里一直想去,这次正好圆梦啦。同学早早就准备好了行李,就等着出发。车子先停在西递这个村子。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建筑领域里探索“仿生学”他们按照牛的形象布局整个村落,从而为祖宗带来了兴旺,牛形村落是当时历史的文化遗产,恰似山水长卷,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同学在此写生纷纷从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的建筑的特别和风景的美,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同学们在村里还与其他院校的同学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学习气氛很融洽。在这打的几天里,我包揽了很多美景,很多古徽州工艺,亲身感受到了向往已久的古建筑。出此之外我还接触了很多人,见识了很多事物,学会了很多东西,在写生的过程中同学们团结友爱,互相照顾,相互交流,相互督促。在这几天里,同学们了解了许多,也认识了许多事物,为这里的风景,古建筑,街道所迷惑。为这里的人文,历史所感慨。在宏村里画建筑,在适合不过了,搞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子,还有满目的绿色,再加上完美的徽派建筑.速写一开始不是很顺利,总是停留在那黑瓦上,更像是去表现一种肌理的效果,用线不是太活,到后来就好多了,线比较自然流畅了,原来速写中存在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了。

早上由导游带我们去观光,走到古村口那有条河,那条河是人们用来洗衣服、洗菜用的,河上有两座石桥,桥面都是由大块的石板铺设的,看起来很厚重,据说哦是三四百年前留下的,说是那里有个官为了感谢皇恩而建造的,那里的房子大部分都有三四百年之久,房屋的特色是:外观都建有“码头墙”。房屋里面都是用木头建造的,门窗的雕刻很精致很细腻,看了无人不赞叹前人的高超的雕刻技术,厅堂里都有一块露天的地方,那里放着一口大水缸,每逢下雨,水就会从瓦上滴落于缸中,这就是民间流转的“肥水不留外人田”。厅堂都有一张高桌和两条长凳,有的有太师椅和一个小矮桌,共喝茶聊天之用。我们来到一个有“八字门”的房屋,此门罩写着“天官上卿”四个大字,是当时一个大官得到皇帝的赏赐而建造的。有些房子已经破损或倒塌,但它还是我们眼中一道不可或缺的景点,它毕竟经过了风风雨雨,历尽了人间沧桑,它是历史的见证。

由于天气不好,雨不停地下了几天,同学们的心情都比较躁动,老师们额外的安排了去打鼓岭游玩一天,打鼓岭位于安徽省黟县美溪、宏潭、洪星三乡交界处,总面积820公顷,它是黄山山脉自东向西延伸的余脉,与棠棣岭、殷溪岭、方家岭等同为新安江和青弋江的分水岭,打鼓河便是由此汇入青弋江的源流之一,清溪河,其最高处海拔近1200米。这里山峦重叠,林木繁茂,涧流飞泻;空气湿润,土壤肥厚,植物资源颇丰。几十户人家的村庄散落于山坞谷边,因岭而得名,属美溪乡。其地以出产茶叶、香菇、木耳及各种优质杂木而闻名。在峦峰姐妹间,它更以幽远的传说和别致的风景而独树一帜。打鼓三瀑,就隐泻于这狭谷之中,四季飞悬,经年不绝。如若缘藤攀岩钻洞,便仿佛进入一个笙鼓齐鸣的仙境:自上而下,一瀑一潭。一瀑好似少女粉颊上一缕刘海,秀丽拘谨,声若柳琴轻拨;二瀑恰如仙女甩袖,款款情深,声若箜篌慢捻;而三瀑则若壮士悬鼓抡槌,豪情万丈,冲穴响若惊雷。瀑下三潭,冬暖夏凉,各具风情:一潭明净微荡,最宜掬饮,亦可煮茗爽心;二潭幽柔深邃,最宜静观,任凭神思飞越;三潭清亮平阔,最宜畅游,抑或伴鼓放歌,让山音袅袅。

山水的灵气也滋润着勤劳的人们。这儿几十户人家尽管被人谑称为美溪的高山族,可一点儿也不闭塞滞后,卫星电视和电话早已让他们走向了广阔世界!封山育林,兴建绿色银行;引进优良菌种,用杂木种植香菇木耳;利用高山气候,培植天然绿茶和苦丁茶。这不?每年春上,打鼓岭上总有一支摩托车队载着茶市上很抢手的一袋袋茶叶呼啸而来……以致于,“打鼓岭”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品牌。更可贵的是,这儿的人富而思源:老党员吴金茂,独自捐资修建打鼓桥,带头维护这儿的生态。在他的感召下,渐渐地,滥砍乱伐,违法捕猎已不再重现。于是,阔叶林广了,不知名儿的飞禽走兽也多了;打鼓瀑宽了,打鼓潭深了,那叮叮咚咚的千锣万鼓,也敲得更明朗,更有信心了。打鼓岭人正踩着铿锵鼓点,走向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通衢。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别。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洲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在美丽的西递待了四天,我们90多人的大部队来到了不远的宏村。

宏村又名弘村,都是取宏广发达之意。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村子始建于宋代,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是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气度恢宏、西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店铺,雷岗上参天古木和探过民居庭院墙头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93岁翰林侍讲梁同书亲题“以文家塾”匾额的南湖书院等等,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至清代宏村已是“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至今仍为际联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至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旅游业,乔石、朱鎔基等先后来宏村旅游考察,陈复礼、琼瑶、陈凯歌等先后来宏村进行艺术创作。进入九十年代,宏村入境游客人数每年以40.5%的速度增长,其中又以港台及海外游客为多。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宏村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到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无不为之倾倒。

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它吸引了日本、美国、西德等国内外专家接踵而来精心研究。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村落面积12.96公顷。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通过写生对徽派建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集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较大的居民,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最多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这次写生我们的主要景点就是古村落,宏村观光后,我们又来到了江西婺源理坑,原名理源,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婺源的村子和黄山的很相似,毕竟是从安徽划分到江西的,但是婺源却又有它独特的风格魅力,让人沉迷于这里的风景。

我们的福利比上一届的多很多,不仅去了打鼓岭还去了景德镇,这都是写生计划里没有的地点,让我们很窃喜,景德镇,别名“瓷都”,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与安徽省安庆市,池州市为邻,处于皖(安徽)、浙(浙江)、赣(江西)三省交界处,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位于长江之南,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景德镇市下辖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和景德镇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有13个街道、39个乡镇、3个国有农林牧渔场、131个社区居委会、502个村委会。全市土地面积527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0多万,其中非农业人口70.6万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赣语是景德镇的代表方言。

景德镇是江西省重要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世界瓷都,中国直升机工业的摇篮。是中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景德镇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景德镇的陶瓷真的很多很便宜很漂亮,一路上没怎么买东西的我都忍不住买了一套茶具和两个别致的花瓶,还有很多陶瓷小玩意,觉得收货颇丰啊。

不长不短的半个月写生之旅很快结束了,虽然吃住条件都不是很好,但是算一次体验生活吧,虽然一路都是雨,从未见过那里的太阳,但是心情却是愉悦的,因为雨中的风景一样令人流连忘返。这次写生还收获了同学们互帮互助的友情,迷人的古镇风情,当然还有绘画的技能。

第二篇:写生心得

2011写生进行时 年11月4 日至6日,罗庄区教育局组织全区27名中小学美术教师外出到平邑

大洼写生。深秋季节的大洼,色彩绚丽多彩,色调轻松明快,可写可画的风景不计其数,老

师们奋笔疾画,时间流逝的太快,瞬息,活动就接近尾声。但本次活动带给老师们的是心灵的洗礼,感悟自然的同时,聆听心灵与自然的对话,用手中的笔写景画意。

附录:开始的开始

第一天,乘车在雾中两个小时抵达目的地。马上开始,寻景,拍景,速写,色彩,面对古

朴的石桥,潺潺的流水,层峦叠嶂的群山,炫烂的秋叶,怎能不动容?

雨中写意

第二天,早早出行,手中的笔不再羞涩,开始挥洒自如,纸上灵性流动的线条,绚丽的色

彩,是对画者最好的回报。一阵急雨飘然而至,不急,不急,撑开手中的伞,继续画·······我在雨中,雨在画中,即景即情,雨中写意·····

不舍的是别离

第三天,越过山泉,一路的风景,一花一草都入景,一路拍景,留恋忘返。一户老宅,留

住我们的步伐,打开速写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眼前的景物,灶台,篮筐,磨盘,老屋,时

间就此凝固,一切回到那古老悠长的岁月,耳边的潺潺流水声,是大自然最好的音

乐········下午,踏上归途,看着渐行渐远的风景,说不清的感觉,不舍,抑或难忘,抑

或········

第三篇:写生心得

安徽写生心得

暑期我们开始了大学的第一次实习生活。9月22号我们整装出发去往安徽。这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去写生。在车上我有说不出的激动和憧憬。想象着安徽美丽的景色。

到达时已是凌晨3点,夜里那里很安静,天空繁星点点是那么的美丽。我们拖着行李在黑暗的小道前进,黑夜阻止不了我们对古镇的向往。我们住的是院子的形式分为上下层而我住的是一楼宿舍是10个人一个房间,显然这么小的房间6个人住实在是拥挤,但也是蛮不错的。院子里有石凳,画画回来同学都喜欢坐在那聊天、打牌。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同学们一起吃10人一桌,我们宿舍都会坐一起,从来没体验过大家一起吃饭,即使这里的饭菜不是那么的可口,但大家一起“抢”着吃的气氛不得不使我们感觉温馨。每天早上一稀饭馒头为主,中餐一土豆、冬瓜、萝卜为主,几乎为素,餐餐如此就有点受不住了,大家都很不习惯,但久而久之就习惯了。

第二天,我们去游览屏山,周围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建筑已深深的吸引了我。该村以其精美绝伦的徽派建筑、美不胜收的乡村景色,令广大学生流连忘返。有学习摄影的,学油画的,学国画的,学建筑的。大家脸上都有着说不出的激动,用各自方式记录着屏山的美。

第2天我们进村游览,欣赏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和风土人情,没有一个人不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一坐坐古老的房子走进去就跟迷宫一样。窗上精美的雕刻和大块大块石板做成的房子不得不让我感慨古人的智慧。我们看到其他院校的学生也都来写生,就是我们所说的画家,搞艺术的也是不乏,这里真是个宝地,经过昨天的熟悉环境,接下来就步入正轨了。刚开始写生我们都很激动,因为可以一边画画,一边欣赏风景,但事实并非那么顺意。因为是第一次外出写生,所以不知该如何动手,很渺茫,风景那么多,总不能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吧!在游客众多高手层出的婺源画画不仅仅是考验我们的绘画艺术,更能考验我们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即使我们的画画能力不是很高,但收获总是有的。

在写生中旬的时候我们还去了西递,还有宏村,甚至还去爬了黄山,最令我难忘的是宏村。站在宏村村头,只见:白墙黛瓦,飞檐翘角,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一个水墨意境的宏村便线条明快地勾勒出来。往远处延伸,有清山、竹海作衬;近处细赏,南湖上架一座弯弯的石拱桥,湖畔一株株古柳。一幅构图精巧的水墨画卷便在真山实水中灵动起来。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那是人们用来洗衣服、洗菜用的。房屋的特色是比如高大的封火墙,起隔断作用,在邻居家失火时,防止火势蔓延。大户人家有三重防盗措施。为采光,高墙上方开小小石雕花窗,大堂中有天井,天井的地面上往往有大水缸,用于积蓄雨水防火之用。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 为“民间故宫”。著名景点还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雷岗山、十三楼、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

去爬黄山的整个过程,我们从早上5点多出发下午点多才回屏山。整个过程是如此的艰辛,我们先到的景点黄山的北海,那里被雾霾笼罩着感觉就像在仙界一般,雾霾太大我们只好穿雨衣。之后又到达被称之为最高的地方——光明顶。我们同学有的坐缆车,而我全程都是走要的。脑子里曾有过放弃的念头,因为海拔太高当我们爬到一半还没到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力气了。后面经过小伙伴的鼓励与帮助,我们相互着慢慢的爬几乎耗尽了所有的体力才爬上去。下山也是很煎熬的,因为双腿要承受整个人的重力,然而山路又比较陡小腿肌肉疼痛第二天起床都有点困难。但是我并没有后悔,因为我克服了困难,战胜了自己,收获了友谊!

总之,这是一场心灵的旅程,我爱上了安徽,爱上了秀丽的山水,诗意的建筑环绕在村子的四周。巷道的高大杉木,清澈的湖水抚慰着身心。你可以看到遍布街巷的人,或村民或游客,我们一笔一笔,绘写着色调,或明或暗,延着流动的湖水,一直到湖的尽头,仿佛景在画中,人也在画中,那斑斓的色泽,不论好坏,不论高低,它已经成为了一道风景。

第四篇:写生心得

婺源写生心得

从极具北方特色的泰安出发一路不断转换交通工具,历时十六个小时,终于来到了最美乡村婺源。火车是观赏风景的最好工具,从车窗看到外面的风景建筑从硬朗一点一点变得柔软,三月中旬,北方还是一片峥嵘冬景,南方已是万物复苏的春了。而婺源毫不愧对她最美乡村的名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让我们置于花海,处处可见的小流瀑布带着独属于南的柔美,那山都不同于北方,不是峻岭的山,是慈爱的宛若母亲怀抱的山。最大的变化还是房子,经典的徽派建筑,白墙乌瓦,不是红瓦绿树的家乡。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有山有树林之处,葱茏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凸起的是这里的徽派修建,其风格表现在“粉墙黛瓦”,即银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天穹,在蓝天绿树衬映下额外注目婺源古民居既具备浓烈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奇特格式

婺源的田园风光,可概括地形容为“水绕村庄”,有水的地方就有村子,有村子的地方就可以看见溪流。乡村小道两边飞檐翘角,灰瓦白墙的徽州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修竹掩映的林间。虽然看到的是美丽的风景,但是如何去表现成为每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刚开始大家都有点手生,我也为没有办法更好的表达画面而烦恼,但是之后,每画一幅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慢慢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尽管画里还是有许多许多的缺点,但在构图和透视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有时老师会来检查作业和指导我们,同学们都会把自己好的作品交给老师讲评,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都会很安静的去听,因为每次这样的讲课都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写生的知识和经验,第二天在写生的时候就会注意到老师给自己的建议,这样我们会有很大的进步

而我们来到的目的也在于了解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它的自然景观园林建筑风土民情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学习和掌握不同的绘画材料﹑绘画工具﹑绘画技巧,目的是通过实地的观察,现场作画,把握事物的形体结构透视关系质感特征以及微妙色彩,借以提高实际绘画水平和综合审美素养。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二.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取景构图和深入加工能力。深化对光和色彩的规律认识,锻炼掌握视觉色彩和运用色彩的能力,培养表现色彩的能力和对技法的掌握能力。理解因环境,气候,季节,时间等条件变化而产生变化的自然景色的色彩调和。了解当地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风俗习惯,增长文化底蕴修养。

我们背起大大小小的画具穿梭于小径之间,楼与楼之间狭小的长颈,常年不被阳光照射到,长满了青苔,和斑驳的墙体合成了再美丽不过的长卷,这名字,叫岁月。我极力把着岁月感融入我的画卷,摄影师用相机记录风景,我们用的是画笔。照片的美,美在清晰,画的美,美在感情。我愿把感情融于画面,画出我心底的婺源。我的最爱是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田,他几乎出现在我的每一幅画中,亮眼的柠檬黄色占据了我的眼球,属于婺源的风景,梦里的油菜花,梦里的家乡

别的我还要提的就是婺源的水,可谓是它是婺源的活的魂灵因了它,使得婺源的风光才有了灵气,才会如诗如画般的优美而横跨其上的桥则又平添了几许韵味别的我还要提的就是婺源的水,可谓是它是婺源的活的魂灵因了它,使得婺源的风光才有了灵气,才会如诗如画般的优美而横跨其上的桥则又平添了几许韵味。

无论是风景幽美多山多水的理坑还是村落的坨川,我都想去用画笔丈量,或者在疯狂一点,爬上山顶,在观音庙下画出理坑的全景

半个月的写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通过写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徽派艺术的“内行”。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

婺源很美,美到处处都是风景,随随便便看哪里,哪里都能画出一幅画,而我们则运用手中的画笔,水粉轻车熟路,最为擅长,水彩烟雨朦胧,更能体现湿润的水乡,油画清晰,宛若场景再现,素描细腻,细节花纹清晰可见。我不知道能否有人通过我的画看到这份厚重感,历史的气息。无论是抛绣球的小姐楼还是官人的住所亦或是别的什么,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故事引人着迷从墙角的花纹到各不相同的门把手再到门槛处处是惊喜。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深深迷恋上了这片净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写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记忆在我心里,一块绝对是世外桃源的地方!

其实,学校给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美丽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第五篇:写生心得

作者:一年一班彭雨婷

春天到了,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了,学校组织我们高

一、高二美术专业的同学去东湖公园写生。一到目的地,我就被那美丽的自然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淡淡的白云,一排排树木笔直地站在那里,活像迎接外宾的礼兵。树下一条蜿蜒的河流静静的东去,远方的小山隐约可见,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是那样的春意盎然。我深深地吸一口气,嗅到了泥土和青草那淡淡的芳香,使我心旷神怡,令我悠然陶醉。

在这里,我看到了自然的美景,感受到了美丽的风光。有一句话说的好:“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这次学校带我们去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的深层次了解。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自然之美,感叹到了艺术的美妙。面对眼前的景色,我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大自然是美丽的,艺术是自由的,我们向往美丽,向往自由。我们要用线条勾勒山水的博大,表达世界万物的自由,我不停地感受着、学习着、绘画着„„

虽然这是我上高中以来第一次写生;虽然没有想象中画的那么好,但是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画室里学不到的东西。正如一位哲人所云:“庭院中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育不出万年松”。

写生有感 作者:肖雪

5月11日清晨,我们迎着东方的朝阳,穿着整齐的校服,高举校旗,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东湖公园走去。

走了半小的路程,我们顺利地到达了写生的地方。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笑脸,我们的心情都有些激动,面对不同于画室呆板、简单、乏味的静物,外面的风景随时随地吸引我们的目光。虽然心急,想要把这诸多的美景收入我的画中,可面对随时变化的太阳光还是显得有些手足无措。画惯了静物的我们面对着蓝天、白云、河流、绿草,真是不知如何下笔。这时美术张老师把我们大家召集在一起,向我们介绍作画的程序,比如,如何取景,如何起稿,从用色到主体的把握都向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使我们很快了解了野外写生的基本方法。我们在作画期间,校长也过来指导我们作画。天气很热,汗水浸透了衣裳,可我还是觉得很值。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写生作品,为此次东湖定写生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每名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微笑。作品完成后,我们坐在小河边哼着小曲,看渔人捕鱼,看孩童嬉戏。时而远眺天边的白云,时而看鱼翔浅底,大自然真好。写生结束了,虽然很累,但受益非浅。外出写生并不是简单的绘画,他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绘画水平,还能释放我们心中的压抑,锻炼我们的体魄,真是百利无一害。中午时分,我们踏上了归途。大家都很期盼下次写生早点到来。

写生游记

作者:一年一班 李金倍

2013年5月11日是我入高中以后第一次写生。几天前,当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十分的兴奋。而我在兴奋之余还有一点点的担心,担心自己的画画水平有限,如果画不好会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

早晨7:30分,全班同学都来到了学校,大家穿着统一的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向东湖公园走去。虽然天气很热,但大家的热情十分高涨。大约走了30分钟的路程,我们来到了写生的目的地——东湖公园人文岛。到这以后放眼望去,眼前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细瞧近处,绿树成行,绿草如茵;眺望远方,群山连绵,白云朵朵,真乃人间仙境也!

在史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选好了写生的具体位置后就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开始作画了。我迅速地拿出速写板画了起来,一边画一边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在我的努力下一幅美丽的作品完成了。虽不敢说我画的有多好,但总算还有一定“模样”。画完以后我急忙跑过去看其他同学的画,大家画的都很好,有的同学画的特别棒,可以形容为“栩栩如生”。

这次东湖公园写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应该多出去写生,多搞这样的活动。它不仅能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对我们的审美意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真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多举办。

下载《写生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生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生心得[精选]

    班级:室内2班 姓名:黃钰杰 学号:201013002104 指导教师:秦鹏 写生心得 安徽屏山、宏村写生心得 2011年10月17日,在准备了一周之后的我们踏上了一直期待的写生之路。 我们整装出......

    写生心得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写生心得 写生心得 作者:一年一班彭雨婷 春天到了,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了,学校组织我们高一、高二美术专业的同学去东湖公园写生。一到目的地,我就......

    写生心得

    写生心得学习素描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对于素描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一些认识,方法及技巧。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了狮子园写生。开始的时候,我们被园内的景色吸引,一味的不假思......

    外出写生心得

    太行山写生心得学院:服装学院班级:服装112姓名: 梁婷学号:20110414211太行山写生心得我们服装学院为了丰富我们的色彩知识和速写技法,组织我们在学期第九周外出写生,写生地点为河......

    云南写生心得

    云南写生心得2010年9月19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去令人神往的彩云之南,云南是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城市,被许多人定为计划一生一定要去的地方。对于前往考察的老师和我们都带着激......

    安徽写生心得

    安徽写生心得 安徽屏山、西递是大学第一次写生的地方,我认为出外写生既是一种实践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我们学业进行考察的一种方式。对于我来说,这次安徽宏村、西递写生之行是非......

    安徽写生心得

    安徽写生心得 在厌倦的文化与专业课的交杂中,我们这时听到一个确切去安徽写生的好消息,”四月三日”.一个简单月份数字。这其中包含着我们无尽的对安徽査济之行,美好的期待与......

    云南写生心得 (

    云南写生报告2013年10月14日,我们写生之旅开始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10级国画专业的学生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奔赴云南,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主要有四个站点:昆明——西双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