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2 16:5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版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A.司马昭和王莽 C.司马睿和王导 B.司马炎和王维 D.司马睿和王猛

2.小明在阅读《晋朝那些事儿》时,了解到了西晋的灭亡和东晋的建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晋进行北伐收复中原 B.内迁的鲜卑人灭掉西晋 C.淝水之战东晋统一全国 D.420年,武将夺权,东晋灭亡

3.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A.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 B.我国南方先后相继的四个朝代 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 D.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 4.下列政权中都城设在今南京的是()①东晋 ②南朝时期的宋王朝 ③南朝时期的齐王朝 ④南朝时期的梁王朝 ⑤南朝时期的陈王朝 ⑥三国时期的吴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⑥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魏灭蜀 ②东晋建立 ③西晋灭吴 ④西晋建立 A.③①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6.下列有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7.据《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北方人口锐减 C.经济重心南移 B.政权分立 D.江南得到开发

★8.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大量山西人为了生计而“走西口”的故事,引起了一股收视旋风。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南迁,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使北方趋于平静 D.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东晋南朝时的江南,你可能看到的景象是()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②推广选种、育种和施用粪肥等技术 ③五岭以南地区种植了双季稻 ④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0.东汉以来,江南经济不断发展,为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请你围绕下面课堂教学的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诗歌展示】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了以下诗歌,请你回答东汉以后我国北方的社会状况。

《蒿里行》

曹操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史料解读】

(2)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以下材料,对比一下,《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材料一 江南地区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百姓把鱼和稻米作为主食,以渔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不用买卖交换也能温饱……大都贫困无积蓄……没有受冻挨饿之人,也没有千金富贵之家。

——《汉书》选段译文

材料二 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需求。会稽地区临海靠湖,有良田数十万顷,肥沃的土地价格很贵。这是关中的鄠(今陕西户县)杜(今陕西西安东杜陵)地区根本不能比的。荆州的富饶,扬州的肥沃,鱼、盐、物产和木材的丰富,可以满足各地区的需要。各种丝织品和麻织品足可以供应天下人使用。

——《宋书》选段译文

【建言献策】

(3)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请你为当地政府发展经济提几条合理化建议。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2.D 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东晋北伐由于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收复中原;淝水之战中东晋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但并未统一全国;至420年,武将夺权,东晋灭亡。

3.B 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南朝”。4.A 5.C 263年魏灭蜀,266年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吴,317年东晋建立。所以正确顺序应是①④③②。

6.A 东汉末年和西晋后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加上江南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故在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

7.D 根据材料“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可知这一现象是指我国古代北方人口的南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民大量南迁的原因是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故选D项。

8.B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等,再加上江南地区社会环境比较安定,所以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促使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这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9.D

二、材料分析题

10.参考答案(1)北方战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2)不同:《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比《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原因: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到江南,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等。

(3)条件:先进的科技、充足的劳动力、安定的社会环境、适当的经济政策、优越的自然条件等。建议:大力发展科技、引进科技人才、招商引资、保持社会稳定、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保护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同步练习题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同步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1.南北朝时期两大著名的石窟是:

①龙门石窟 ②敦煌莫高窟③云冈石窟 ④麦积山石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陆续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 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匈奴、鲜卑、羯、氐、羌 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3.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是: A.刘徽 B.祖冲之 C.郦道元 D.贾思勰 4.“三顾茅庐”故事中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5.和右边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

A.商鞅变法B.蒙恬出击匈奴C.张骞出使西域D.北魏孝文帝改革

6.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D.南方人口增多 7.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8.我们要加大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力度,这是因为 A.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壁画和大量佛经.文书 B.里面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它的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D.大部分洞窟是南北朝时期开凿的,年代久远

9.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你认为发生在208年的赤壁之战应该是表述为: A.2世纪初B.2世纪末C.3世纪初D.3世纪末 10.“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道诏书是哪位统治者颁发: A.秦始皇B.汉武帝C.曹操D.北魏孝文帝

11.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 A.江南土地肥沃,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与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人民的辛勤努力

12.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北魏政权

②学习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政策是改革的核心内容 ③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④为北魏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⑤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至咸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3.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呼韩邪单于 B.北魏孝文帝 C.辽太祖阿保机 D.金太祖阿骨打 14.下图为三国鼎立示意图,哪个数字所示的地区是吴国

A.① B.② C.③ D.④ 15.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位科学家是

A.张衡

B.沈括

C.蔡伦

D.祖冲之 16.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A.迁都洛 B.改用汉姓

C.该穿汉服

D.学说汉语 17.《资治遥鉴》说曹操统治北方能“化乱为治”,而《三国演义》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A.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B.历史小说与史书内容基本是一样的 C.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 D.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第II卷(非选择题)

18.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

(2)战国时期,效果最为显著的改革是什么?改革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3)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写出孝文帝改革的(三项)措施和作用

(4)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与创新。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请提出你的改革建议。

19.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影响,两者可媲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力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方面下重手。——摘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树根),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之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为了解决三个“低下” 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秦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判断,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孝文帝成功处理好“最大问题”具有哪些作用?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对改革有何认识?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 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中的 “魏主”是哪个皇帝?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目的是什么?

(3)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语言?

(4)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21.请认真观察下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南迁移民在什么时候形成南迁浪潮?

(3)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4)大批北方移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22.读下图回答

(1)请写出图1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A B C D(2)请写出图2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E F

(3)图1中A国与赵国之间在战国末期发生的空前激烈的战役是?(4)奠定图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役是?

(5)结束图

1、图2政权并立局面的分别是哪两个王朝?这两个王朝有很多共同点,请说出其中一点。

23.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9次离京调研考察,改革均被提及。纵观历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代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简明中国史读本》 请回答:

(1)依次写出三则史料反映的我国古代史上的三次政治改革。

(2)第一次的改革有何影响?

(3)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材料中的哪一句话能够反映出此次改革所起到的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第三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概括第二三则史料,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24.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在《世界百位名人录》中名列前十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易中天教授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作为教育家,孔子非常有教育主张,你能说出两点吗?

(2)图二历史人物是生活在东汉时期的谁?他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是什么?这一重大贡献有何意义?

(3)图三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在数学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是什么?你认为以上历史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学习借鉴?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D

6.C

7.C

8.A

9.C 10.D

11.D

12.A

13.B

14.C

15.D

16.D

17.C 18.

(1)管仲、(2)商鞅变法、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汉化措施:改穿汉服;说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促进了民族融合、(4)符合题意即可。19.(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推行县制,提高了行政效率。(2)迁都洛阳,讲汉语。

(3)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4)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等(20.

(1)孝文帝 洛阳

(2)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3)鲜卑语 汉语

(4)促进了民族融合等。

21.(1)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2)西晋后期。

(3)长江中下游地区。

(4)北方人南迁不但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22.

(1)秦、楚、齐、燕

(2)蜀、吴

(3)长平之战

(4)赤壁之战

(5)秦朝、西晋 都是统一的朝代(统一时间都不长)23.

(1)管仲改革 ;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2)使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

(3)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

(4)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姻等,说出四点即可。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24.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等;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教育成就: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教育学生要有老

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知新。

(2)蔡伦;贡献:改进造纸术。意义: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传播的巨大贡献。

(3)祖冲之;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勇于创新、乐于向他人求教、持之以恒、潜心学习和研究等。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小结学案教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复习目标:

1.掌握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

2.掌握人口迁移和民族融合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及意义。4.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石器的科技与文化措施。

二、重难点

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民族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关系

三、回顾梳理:

(一)三国鼎立

200年曹操与袁绍在_______大战,袁绍大败,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______大战 曹操大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定都________;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都城________;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________。

(二)西晋的兴亡:266年西晋建立,建立者_______,定都_______,280年灭掉吴国,统一全国。“八王之乱”耗尽国力,内迁各族起兵反晋,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皇族_______建立东晋,定都________。

(三)淝水之战: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_______年,东晋在_______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四)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影响)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__________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五)北魏孝文帝改革: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迁都_______,进行改革,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促进了__________。

(六)承上启下的南北朝文化

1、南朝_________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 “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这比国外早了近1000 年,其代表作________在唐朝时用作课本。

2、北朝的 ___________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 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代表作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3、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 篆书、隶书 转化到楷书,草书和 行书 也逐渐流行。

4、东晋的___________,集书法之大成,代表作___________有 “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他被后人称为_________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很多,以东晋的__________ 最为出色,代表作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魏晋南北朝时,创造了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______的_____石窟和河南______的_____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四、典型引路

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书》

(1)材料中的“魏王”是何人?

(2)此段材料反映出的是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内容,说出“魏主”的姓应改为什么姓?

(4)根据所学的知识,请你对“魏王”的这种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对应练习

1、曹操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

2、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3、对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

A.包含着统一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

B.东汉统一局面结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C.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 D.分裂状态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4、“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A魏国

B 蜀国

C 吴国

D 西晋5、2009年6月1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抵达南京,拜谒中山陵。南京在三国、东晋时,分别称作()

A 建业、夷洲 B 建业、建康 C 咸阳、建康

D 咸阳、夷洲

6、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结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淝水之战后前期统治瓦解

B 东晋趁势统一了南北

C 东晋在南方去的暂时稳定

D 北方再度陷入割据混战

7、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有()

①匈奴

鲜卑

③ 氐

④ 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自孝文帝以来,北魏黄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如孝武帝、孝明帝等,其原因可以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那一条找到()

A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B 改穿汉服

C 改姓汉姓 D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B.表广大人民的的利益

C.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D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10、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科技方面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祖冲之在数学、天文、机械制造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B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C贾思勰的《齐民要素》对后世影响巨大

D上述三人均生活在南北朝时期

1.(1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右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3分)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3分)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3分)

七、归纳提升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教学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课前准备】课件、视频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白居易的诗描绘了唐朝时的江南风景如画,让我们对江南产生了无限神往,那么江南包括哪些地方?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板书本节课题)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板书)

一、东晋的兴亡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2页第一段,回答1-2题:

1、东晋的建立: 时间、都城、建立者 学生回答:317年、健康、司马睿

2、东晋的政治: 说出“王与马,共天下”的由来。

学生回答: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

教师讲解:东晋建立之后,中原地区已沦丧于胡人之手。虽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爱国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恢复失土为己任。故东晋建立后,进行了多次北伐,先后有祖逖、庾亮、殷浩、1 桓温、刘裕等人的行动,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3页的“相关史事”,你知道包含了哪两个成语典故吗? 学生回答:

闻鸡起舞: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说明只有不断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不经过努力奋斗,就不能成就事业。

击楫中流:祖逖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

教师讲解:东晋想收复中原地区,统一全国,而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想统一南方地区。南北方之间曾展开过多次征战,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淝水之战”。(板书)

4、淝水之战(1)背景: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2)概况:

①时间:383年。

②交战双方:征集了80万兵力的苻坚与仅有8万人的东晋。

③结果与特点:前秦大败,东晋以少胜多。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写出东晋淝水之战的影响。(3)影响:

学生回答:淝水之战后,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教师讲解: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淝水之战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但是东晋统治者腐朽软弱,无心真正北伐统一全国。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历史从此进入南北朝时期。(引出:南朝政治)(板书)

二、南朝的政治

出示幻灯片南朝地图和自主学习提纲:读图并结合课本83-84页分析:

1、什么是南朝?南朝相继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里?

学生回答:从420年到589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2、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谁? 学生回答: 刘宋

3、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后期处于劣势的表现有什么?

学生回答:政治腐败;战乱较多,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教师讲解:南朝后期,门阀士族统治开始走向衰落。士族已经变为一个失掉统治能力的腐朽、寄生阶层,对于任何政治风浪的冲击,士族往往都缺乏起码的应变能力。而侯景之乱的发生,是对梁朝后期腐统治的沉重一击,南朝从此衰落不振。侯景之乱使南朝士族遭到沉重打击,“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余家,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颜之推《观我生赋》);而乱事更令南方的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破坏,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侯景传》)。南方政权损失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北强南弱之势已不可避免。

4、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后期处于劣势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①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教师讲解: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农业生产落后。请看材料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汉书》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宋书》里描述的江南与《汉书》中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汉书》记载的内容反映了江南地区当时开发不充分,生产力水平低下;而《宋书》里则反映出江南地区已得到充分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繁华的地区。

教师提问: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是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84-85页分析。(板书)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想一想: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

学生回答: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宋书》

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影响? 学生回答: 原因:

①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在南方相对安定时发生的。说明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劳动力,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可见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可使先进生产技术得以推广,促使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结果是加深了交往,促进了融合。④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

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教师讲解:此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又有什么呢?(板书)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学生回答:

农业: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推广普及,南方稻米产量超过北方,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水碓、水磨广泛使用,围湖造田。

手工业:东晋南朝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荆州、扬州是江南丝织品生产最多的地方。江南织锦技术得到普及与提到。扬州、荆州的冶铁水平也很高。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都很有特色。纸的生产不仅质量精美,而且数量很大。

商业:商业活跃, 城市繁荣。建康是大都市。海外贸易兴盛。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84页图片,辅助说明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教师讲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有利于江南交通网形成,商业活跃,城市繁荣。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这就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也为南北统一提供了经济基础。

学以致用:结合本节课的讲解,请同学们思考: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1、要引进先进的技术;

2、要政治清明,保持社会安定;

3、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

4、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与交流等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问题,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我们要认识到今天江南地区经济的发达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安定的环境,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反对战争,爱护和平。【板书设计】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时间、都城、建立者

2、东晋的政治: 说出“王与马,共天下”的由来。

3、淝水之战

二、南朝的政治

1、什么是南朝?南朝相继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里?

2、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谁?

3、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后期处于劣势的原因是什么?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教学反思】

初一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和加强。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既需要及时鼓励,也需要正确引导。而且学习习惯处于转型期,认知也基本上处于感性认知阶段,需要补充直观形象的材料,不断的予以启发、提示。就本课而言,东晋南朝政权的更迭和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表现学习起来并不困难,难就难在理解淝水之战的影响成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为此,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由浅入深,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图像、阅读、提 5 问等手法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启发思维,训练记忆。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材料题 新人教版

材料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中国古代史上,司马这一姓氏曾涌现出众多的历史人物,影响着历史的进程,请你根据下列信息,判断这一姓氏中的“他”是谁?

(1)“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2)“他”是三国时期的大将,曹丕死后,他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

(3)“他”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成为西晋的第一位皇帝。

(4)西晋灭亡后,“他”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这两段材料中关于江南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3)根据材料二的描述,说明其影响。

3.约7000多年前,我国南方地区的原始农耕文化开始兴起,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到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南方经济得到发展,为全国 1 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约7000多年前,我国南方地区原始农耕文化的主要遗址是什么?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2)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结合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说一说人口迁移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1)司马迁。(2)司马懿。(3)司马炎。(4)司马睿。

2.(1)材料一描述江南地多人少,经济落后;材料二描述江南经济发达,景象繁荣。(2)因为汉朝时江南尚未得到开发,经济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南朝时由于北方人口南迁,加上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起来。(3)江南经济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1)河姆渡遗址。特征:河姆渡人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

(2)自然条件优越;南迁人口补充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江南战乱较少,相对稳定。

(3)带来先进生产力和劳动力,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