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出塞》资料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来自龙城天水的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天水,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单指李广一人,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唐·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题解:
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二篇:古诗出塞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解】: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其先祖李信为秦国名将,曾率秦军追逐燕太子丹直到辽东。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少年从军,抗击匈奴。他作战英勇,杀敌颇众,使汉文帝大为赞赏。九年后,汉景帝即位,李广升为骑郎将,成为景帝身边的禁伟骑兵将军。吴王、楚王叛乱时,李广以骁骑都尉官职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军旗,立下显赫战功。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调往上谷、上郡、陇西、雁门、代郡、云中等西北边陲做太守,抗击匈奴的入侵。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今译】:
自秦、汉以来,边疆一直都在无休止地进行战争,月照关塞,自然想到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只要龙城飞将军李广在,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阴山一步。
【评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0— 约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时代背景】: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第三篇:古诗(石灰吟,出塞)
首二句互文,意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首二句言上下千年、纵横万里,战争不断。这就将一时一地的戍边战事纳入到广袤悠长的历史时空之中,引导读者思考一些社会和历史的规律。诗意因此而深厚蕴藉。后两句怨而不怒,借怀念古代名将而批评当世无良将。施补华《岘佣说诗》云:“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 《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第四篇:古诗出塞教学设计
《出塞》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图画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读中感悟。课型:新授课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创设情景,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4、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指导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并提高朗读水平】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师创设情景: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教师启发学生体会边关展示生活的艰辛困苦、想念家乡和情人、渴望和平的情感。】
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
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课外,你收集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
2、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读诗谈体会、合作背诗、轮流背诗、诗配画„„不同的形式汇报。
5、小结:读了这么多首边塞诗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选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来谈谈呢? 【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欲望。】
六、教学小结,结束授课
1、《出塞曲》这首诗,把我们带到了古代的战场,我们齐读课文,表达对边关战士的敬畏之情吧!板书设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关键: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读中感悟。课型:新授课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教师导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以图片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内容,为学习新课坐好了铺垫。】
二、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通过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三、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几各种可行的方法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
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
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利息税就是存款得到的利息,国家要按一定的比例扣除。
第五篇:古诗《出塞》课例评析
古诗《出塞》课例分析
庙街镇 xx小学
XXX
《出塞》选自《全唐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军旅生活的一首名诗。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国家安宁的的美好心愿,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在多次聆听了学校多位语文教师的指导后,我讲授了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出塞》第二课时,课后,我认真听取了学校高段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听课的反馈意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巧妙拓展。
《出塞》一诗描写的历史年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遥远,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方面困难不小。感其境,才能激其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有创意地表达”。本节课中,我通过图片播放,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诗歌,继而“情动辞发”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比如,在感受边塞的印象时,教师播放“冷月照边关”的凄凉画面,再加上富有感染力的配乐朗读,完全把学生带入到征人痛苦、无奈的情感世界,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融情想象的基础上,配以教师的入情解说,激情诵读,诗句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悲壮的情景,学生自然入情入境,读出了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学生的语言大门被情感推开了,他们畅所欲言,和诗人的情感、诗句的情感融为一体,既加深了对诗歌感情的领悟,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以诗解诗,促进感悟。
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这首诗高度凝练,再加上学生年纪小,这方面的历史知识、文学积淀缺乏,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边塞的艰苦荒凉以及战争的惨烈有较大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本课教学我做了大胆尝试,补充多首相关主题的诗助读,通过对补充诗歌的理解实现对这首诗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了解边塞的教学环节中,教师相机出示了三首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诗歌——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从军行》,李颀的《古从军行》。学生通过这几首诗的补充学习增加对边塞古战场的了解,认识它的荒凉寂寥、战争的艰苦以及惨烈,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所包蕴的巨大历史悲怆、无限深沉叹息。再如,为了帮学生体会到诗人心中的渴望,将士们心中的期盼,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心愿,补充了唐朝诗人卢伦的《塞下曲》,认识到只有像李广那样的飞将军镇守边关,胡乱才会平息,边塞才会安定。这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对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有了初步的领略。
三、读悟结合,体味诗情。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个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如引导学生从征人角度感悟时,在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补充描写明月的古诗引导学生感慨:古人是借明月而抒思乡情啊,那么征人望着那从秦到汉一直高悬的明月,会作何感叹、作何感想?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思乡之苦以及亲人对征人的思念之情。在学生悟到征人们一个朴素的愿望是“回家”后,教师引读——是啊,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的盼回家啊,可是结果如何呢?学生回答“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个过程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这样的例子还有:用上诗句说一说,可以改一改诗句。假如我是守关将士勤劳善良的妻子,我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夫未还)
假如你是守关将士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引导学生说出)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儿未还).假如你是守关将士天真无邪的孩子,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父未还).假如你是守关将士亲如手足的兄弟,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兄还)
四、学法渗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环节中,让学生自主理解,说说理解诗意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同时学习、总结学习方法。提升了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在教学本课时,我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使学习内容生活化,课堂学习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和创新欲望,力求使课堂教学达到“三性两化”――自主性、互动性、创造性,动态化、生活化。本课时对学生课外知识的补充较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些古诗较为陌生,以后应加强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另外,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尽管一再体会诗句内涵,但离有感情朗读还有一定的差距。这节课下来,给我留下了太多思考和遗憾,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进和创新同行,使我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附:《出塞》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S版
《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
1、小小赛诗会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描写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的古诗并背诵,今天我们举行一个小小赛诗会,请同学们以抢答的形式上台展示。生:上台背诵古诗。
2、谈话导入:(师)自秦汉以来,我国的边塞一直战事不断,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们感受了大漠的壮美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写下了许多豪放悲壮的边塞诗,被世人广为传颂。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边塞诗中的精品,它被称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这首诗就是王昌龄写的——《出塞》(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师:课题中的“塞”指的是什么?生:边塞,边疆险要的地方。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1、出示整首诗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大声地朗读《出塞》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读准诗中生字和多音字的字音,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读出节奏。指名读诗并简单点评,提示读准“将”、“还”、“教”的音。全班学生齐读。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评价),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的味道。(生齐读)师: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读这首诗,请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朗读,听完后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
这些画面你从哪句诗中感受到?你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这句诗作者运用了古汉语中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种修辞手法再理解诗的意思。
3、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的写法,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4、师: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佳句,请看:(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师:大诗人李白这样写明月——
大诗人杜甫这样写明月—— 大政治家王安石这样写明月——
你能说说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5、师: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不能)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生齐读)说说诗的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的?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理解诗意?
6、师: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将近一千年过去了,明月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时光穿越千年,明月、边关都没变。
在遥远的边塞,还有什么没变?(引导说出,还有战争没变)这就是边塞的战争,出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战争的残酷,守关将士的痛苦)
师: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他们离家万里,长途跋涉来到边关,有多少人回去了?(指名说,引出“人未还”)
师:一个人未还,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心酸,人为什么没有回来?(引导学生说出,战死沙场,终老边关)
师:守卫边关的将士面对明月、边关,面对着恶劣的环境和长年残酷的战争,他们怎能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我们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又在做什么呢?(出示: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企盼______________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企盼__________________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企盼__________________)亲如手足的兄弟,遥望边关企盼__________________)(师指名说)
师:用上诗句说一说,可以改一改诗句。
假如我是守关将士勤劳善良的妻子,我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夫未还)
假如你是守关将士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引导学生说出)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儿未还)
假如你是守关将士天真无邪的孩子,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父未还)
假如你是守关将士亲如手足的兄弟,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兄还)
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们苦守着边关,守望着明月,一遍遍嗟叹,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守关将士的亲人们遥望边关,守望明月,一遍遍呼唤,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都是因为这残酷的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悲哀,板书悲)(引出对战争的痛恨;愤怒)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感受期盼
师:俗话说,国难思良将,在战争频繁的边塞,守关将士也在盼望:(师读并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他们在盼望谁呢?(指名说,汉代飞将军李广)我们曾学过描写李广将军的一首诗《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挽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梭中。——(唐)卢纶《塞下曲》在你的印象中李广将军是位怎样的将军?(出示李广的资料)
师:正是因为李广将军英勇善战,让匈奴闻风丧胆,才不敢南下阴山入侵汉朝的边疆,我们一起来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你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生自由说)
师:是啊!要是汉朝的李将军在,胡人不敢度阴山,边关就会有安宁,将士就能回家乡,国家也会太平,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守关将士的希望,他们希望:一起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可是当时朝廷腐败,不能启用良将,他们只能失望的说:一起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同学们,守卫边关的将士们虽然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生活艰苦,九死一生,也有着对战争的憎恨,对朝廷的埋怨,但是他们仍然希望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带领他们英勇奋战,守卫边关,让侵略者不敢度过阴山侵犯唐朝边境。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浴血奋战的场面。(出示战争图片)
你感受到了守边将士们内心怎样的渴望?(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板书:壮)
师:这就是边塞诗共有的特点,悲凉之中流露出壮美,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师:思念亲人的哀怨、保家卫国的壮志,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王昌龄的《出塞》,让我们再一次深情诵读。
四、课后延伸,情感升华。
1、身为新中国的中华儿女我们都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2、课后把自己搜集到的边塞诗和同学交流分享,选出自己喜欢的三首抄写在采集本上并背一背。
[板书设计]
出
塞
明月
边关
悲
思良将
建功业
壮